《孝经》开宗章及注解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孝经原文】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盖士之孝也。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孝经原文】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盖士之孝也。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注释】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着,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原文】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注释】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注释】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注释】‘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
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
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原文】‘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注释】‘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
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
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原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注释】‘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
《孝经》原文及讲解
《孝经》原文及讲解《孝经》原文及讲解《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
儒家十三经之一。
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
《孝经》原文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盖士之孝也。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国学经典《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译文)
xiào jīng
《孝 经》
kāi zōng míng yì zhāng dì yī
开 宗 明 义 章 第一
zhòng ní jū
zēng zǐ shì
仲 尼 居 , 曾 子 侍。
zǐ yuē
xiān wáng yǒu zhì
子 曰 :“ 先 王 有 至
dé yào dào
yǐ shùn tiān xià
mín
德 要 道 ,以 顺 天 下 ,民
yòng hé mù
shàng xià wú yuàn
rǔ
用 和 睦 , 上 下 无 怨 。汝
zhī zhī hū
知 之 乎 ?”
zēng zǐ bì xí yuē
shēn
曾 子 避 席 曰 :“ 参
bù mǐn
hé zú yǐ zhī zhī
不 敏 ,何 足 以 知 之 ?”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孝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 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 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yě lì shēn xíng dào yáng míng yú hòu
也。立 身 行 道,扬 名 于 后
shì yǐ xiǎn fù mǔ xiào zhī zhōng yě
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 雅·文王》里面说:‘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
世,以 显 父 母,孝 之 终弘扬民族精神 品读圣贤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孝经》全文(注音+朗诵+释义)
《孝经》全文(注音+朗诵+释义)《孝经》全文(注音)开k āi 宗z ōng 明m íng 义y ì章zh āng 第d ì一y ī仲zh òng 尼n í居j ū,曾c éng 子z ǐ持ch í。
子z ǐ曰yu ē:“先xi ān 王w áng 有y ǒu 至zh ì德d é要y ào 道d ào ,以y ǐ顺sh ùn 天ti ān 下xi à,民m ín 用y òng 和h é睦m ù,上sh àng 下xi à无w ú怨yu àn 。
汝r ǔ知zh ī之zh ī乎h ū?”曾c éng 子z ǐ避b ì席x í曰yu ē:“参c ān 不b ù敏m ǐn ,何h é足z ú以y ǐ知zh ī之zh ī?”子z ǐ曰yu ē:“夫f ū孝xi ào ,德d é之zh ī本b ěn 也y ě,教ji ào 之zh ī所su ǒ由y óu 生sh ēng 也y ě。
复f ù坐zu ò,吾w ú语y ǔ汝r ǔ。
” “身体sh ēnt ǐ发f ā肤f ū,受sh òu 之zh ī父母f ùm ǔ,不b ù敢g ǎn 毁hu ǐ伤sh āng ,孝xi ào 之zh ī始sh ǐ也y ě。
立l ì身sh ēn 行h áng 道d ào ,扬y áng 名m íng 于y ú后h òu 世sh ì,以y ǐ显xi ǎn 父f ù母m ǔ,孝xi ào 之zh ī终zh ōng 也y ě。
孝经全文及注释(上)
孝经全文及注释(上)孝经全文及注释(上)开宗明义章第一【章旨】这一章书,是全部孝经的纲领。
它的内客,就是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白话】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白话】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白话】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白话】‘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
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
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白话】‘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
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
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孝经原文翻译
孝经原文翻译孝经原文翻译《孝经》是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
《孝经》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历代儒客研习之核心书经。
下面然而小编整理的孝经原文翻译,欢迎来参考!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然而尊贵还然而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然而为甚么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然而孝。
它然而一切德行的根本,也然而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然而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然而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然而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然而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古诗文网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读解】这一章书,然而全部孝经的纲领。
它的内容,就然而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然而孝道,这个孝道,就然而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孝经》是伦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专注于论述孝道,被广泛认为是十三经之一。
在东汉时期,这本书被官方指定为必读教材,从皇室到普通百姓,都必须要阅读。
第一:开宗明义章【原文】: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参在旁侍坐。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至高之德、切要之道,用以顺天下人心,使人民和睦相处,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
你知道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什么吗?”曾子离席而起,恭敬地回答说:“学生曾参愚昧,怎么会知道呢?”孔子说:“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这里生发开来。
你坐下,我现在就跟你讲!人的身体以至每一根毛发和每一块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以德立身,实行大道,使美好的名声传扬于后世,以光耀父母,则是实行孝道的最终目标。
所以实行孝道,开始于侍奉双亲,进而在侍奉君主的过程中得到发扬光大,最终的目的就是成就自己的德业。
《诗经·大雅》说:'常常怀念祖先的恩泽,念念不忘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德行’。
”第二:天子章【原文】: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前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孔子说:天子真正爱护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厌恶任何人;真正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轻慢任何人。
天子竭尽爱护尊敬来侍奉双亲,将这种道德教育推广到天下百姓,让四海之民都能起而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啊!《尚书·吕刑》说:“天子有爱敬父母的善德,天下万民都会仰赖他。
孝经全文及译文及解读
孝经全文及译文及解读孝经《孝经》简介孝经一书,全文共为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
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品读]本章为《孝经》总纲,是《孝经》的基本精神所在。
孔子对曾子讲:孝啊,是一切德之本,所有品德、教化由此产生,教就是孝的文化,人有品德的根源是孝,由孝这个源头流出的河流就是教化。
[故事] 忠孝双全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
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孝经》:开宗明义章原文和解释
《孝经》:开宗明义章原文和解释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
【解释】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明,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思念你的先祖,修养自己的德行。
'"。
经典分享:《孝经》全文及译文及解读
经典分享:《孝经》全文及译文及解读《孝经》简介孝经一书,全文共为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
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品读]本章为《孝经》总纲,是《孝经》的基本精神所在。
孔子对曾子讲:孝啊,是一切德之本,所有品德、教化由此产生,教就是孝的文化,人有品德的根源是孝,由孝这个源头流出的河流就是教化。
[故事] 忠孝双全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
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注释】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原文】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注释】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注释】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注释】‘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
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
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原文】‘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注释】‘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
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
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原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注释】‘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
孝经原文翻译
孝经原文翻译孝经原文翻译《孝经》是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
《孝经》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历代儒客研习之核心书经。
下面然而小编整理的孝经原文翻译,欢迎来参考!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然而尊贵还然而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然而为甚么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然而孝。
它然而一切德行的根本,也然而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然而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然而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然而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然而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古诗文网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读解】这一章书,然而全部孝经的纲领。
它的内容,就然而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然而孝道,这个孝道,就然而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
孝经全文及现代文翻译完整版
孝经全文及现代文翻译完整版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这一章书,是全部孝经的纲领。
它的内容,就是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译文】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参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
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曾参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
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
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这一章书,是说明一国的元首应当尽的孝道,要博爱广敬,感化人群。
人无分种族,地无分中外,天子之孝,起感化作用,故为五孝之冠,列为第二章。
【译文】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孝经注解》
《孝经注解》《孝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章旨】这一章是全书的纲领,开示孝道的宗旨。
说明以孝为政,则上下无怨;以孝立身,则显亲扬名。
【注释】(1)开宗明义:开示全书的宗旨,以说明孝的意义。
开,开示。
宗,宗旨。
明,显明,说明。
义,意义。
(2)仲尼居:仲尼,孔子的字。
居,闲居。
(3)曾子侍:曾子侍坐在旁。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费县西南)人。
孔子弟子,天资鲁钝,事亲至孝,日三省其身,悟一贯之道,后世称为宗圣。
侍,卑幼者陪从在尊者之侧。
此指侍坐,在尊长坐席旁边陪坐。
(4)先王:古代圣明的君王。
如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等。
(5)至德要道:至高的德行,切要的道理。
此处指孝道。
(6)以顺天下:用来使天下的人和顺。
以,用来。
(7)民用和睦:人民因此相亲相爱。
用,因此。
和睦,相亲相爱。
(8)上下无怨:尊卑上下,彼此不相抱怨。
上下,指尊卑长幼及地位的高下。
(9)避席:离开坐席。
古人席地而坐,表示尊敬则离席而起。
此处指曾子离席起立对答。
(10)参不敏:参,曾子自呼己名,表示尊师之意。
不敏,不聪敏,自谦之词。
(11)德之本:德行的根本。
人之行莫大于孝,所以说是'德之本’。
(12)教之所由生:一切的教化产生的根源。
教,教化。
教人亲爱,莫善于孝,所以说是'教之所由生’。
(13)复坐:返回坐席。
曾子起立对答,故使返回原位坐下。
(14)语:告诉。
(15)身体发肤:身躯、四肢、毛发、皮肤。
(16)受之父母:承受于父母。
之,于。
(17)不敢毁伤:不敢毁坏损伤。
国学经典孝经全文及译文
国学经典孝经全文及译文孝经全文及译文【孝经原文】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盖士之孝也。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经之开宗明义章
孝经——开宗明义章仲zh òn ɡ尼n í居j ū,曾c én ɡ子z ǐ侍sh ì。
子z ǐ曰yu ē:“先xi ān 王w án ɡ有y ǒu 至zh ì德d é要y ào 道d ào ,以y ǐ顺sh ùn 天ti ān 下xi à,民m ín 用y òn ɡ和h é睦m ù,上sh àn ɡ下xi à无w ú怨yu àn 。
汝r ǔ知zh ī之zh ī乎h ū?”曾c én ɡ子z ǐ避b ì席x í曰yu ē:“参c ān 不b ù敏m ǐn ,何h é足z ú以y ǐ知zh ī之zh ī?”子z ǐ曰yu ē:“夫f ū孝xi ào ,德d é之zh ī本b ěn 也y ě,教ji ào 之zh ī所su ǒ由y óu 生sh ēn ɡ也y ě。
复f ù坐zu ò,吾w ú语y ǔ汝r ǔ。
身sh ēn 体t ǐ发f ā肤f ū,受sh òu 之zh ī父f ù母m ǔ,不b ù敢ɡǎn 毁hu ǐ伤sh ān ɡ,孝xi ào 之zh ī始sh ǐ也y ě。
立l ì身sh ēn 行x ín ɡ道d ào ,扬y án ɡ名m ín ɡ于y ú后h òu 世sh ì,以y ǐ显xi ǎn 父f ù母m ǔ,孝xi ào 之zh ī终zh ōn ɡ也y ě。
夫f ū孝xi ào ,始sh ǐ于y ú事sh ì亲q īn ,中zh ōn ɡ于y ú事sh ì君j ūn ,终zh ōn ɡ于y ú立l ì身sh ē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经吕刑篇有两句话说:只要国家的元首,他一人有敬亲爱亲可庆幸的事,那天下几万万老百姓,都是欢欣鼓舞的仰赖效法,而敬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了。
【原文】
在上不骄,高而不包。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包,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孔子引述诗经大雅篇蒸民章的这两句话说:‘为人部属的,要早晚勤奋的来服务长官,尽他应尽的责任。
【原文】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便要充当公仆,替长官办事,藉以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这便是立身,这才是孝道的完成。
孔子引诗经大雅篇文王章的这两句话说: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如要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来继续他的德行。
所以说:上自国家元首,下至一般平民,孝道虽然有五种类别,但都本于每一个人的天性,来孝顺父母,所以说这个孝道,是没有终始的。若果有人说恐怕尽不了孝道的话,那是绝对没有的事。
【原文】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道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和禁。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译文】
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吧。《诗经·小雅·小曼》篇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水潭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所以卿大夫的讲话,不合礼法的话,就不讲出口。不合道理的事,就不现于行为。一言出口,传满天下,可是没有人检出他的错误,那自然无口过。一行做出,普遍天下,可是没有人检出他的不法行为,那自然无怒恶。
服饰、言语、行动、三者都能谨慎实行,全备无缺,那自然德高功硕,得到首长的亲信,不但禄位可保,宗庙祭祀之礼,自然照常奉行。卿大夫的孝,大致就是如此。
【译文】
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两者兼而有之的是对待父亲。因此用孝道来奉事国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并能守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诗经·小雅·小宛》里说∶“要早起晚睡地去做,不要辱及生养你的父母。”
【读解】
这一章书,是说明卿大夫为天子或为诸侯的辅佐官员,也就是政策决定的集团,全国行政的枢纽,地位也很高的。但不负守土治民之责,故次于诸侯。他的孝道,就是要在言语上、行为第四章。
任卿大夫之官者,即辅佐国家行政之官吏。事君从政,承上接下。内政、外交、礼仪攸关。故服装、言语、德行、都要合乎礼法,也就是合乎规定。所以非国家规定的服饰,就不敢乱穿。非国家规定的法言,就不敢乱讲。非国家规定的德行,就不敢乱行。
【原文】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此卿大夫子孝也。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译文】
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说的合乎礼法的言语,不敢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实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不敢去做。所以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开口说话不需选择就能合乎礼法,自己的行为不必着意考虑也不会越轨。于是所说的话即便天下皆知也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厌恶。衣饰、语言、行为这三点都能做到遵从先代圣明君王的礼法准则,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延续兴盛。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啊!《诗经·大雅· 民》里说∶“要从早到晚勤勉不懈,专心奉事天子。”
【读解】
这一章书,是说明一国的元首应当尽的孝道,要博爱广敬,感化人群。人无分种族,地无分中外,天子之孝,起感化作用,故为五孝之冠,列为第二章。
孔子说:“要亲爱自己的父母,必先博爱。就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要恭敬自己的父母,必需广敬,就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简慢”。
元首的孝道,只要把亲爱恭敬的诚心,尽到自己父母的身上,他的身教之德,如风吹草,自然风行草偃,很快的普及到百姓身上。外国人看见了,也要摹仿实行,争相取法。大概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吧?
地位很高,没有丝毫的危殆,这自然长能保持他的爵位。财物充裕,运用恰当,虽满而不至于浪费,这自然长能保持他的富有。
诸侯能长期保持他的财富和地位,不让富贵离开他的身子,那他自然有权祭祀社稷之神,而保有社稷。有权管辖人民,而和悦相处。这样的居上不骄、和制节谨度的作风,才是诸侯当行的孝道。
孔子引述诗经小雅篇小旻章的这一段话说:一个身任诸侯职位的大员,常常要警戒畏惧,谨慎小心。他的用心之苦,就像踏进了深渊,时时有灭顶的危险。又像践踏在薄冰之上,时时有陷入冰窟的危虑。
【读解】
这一章书,是全部孝经的纲领。它的内容,就是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
【读解】
这一章书,是说明初级公务员的孝道。第一,要尽忠职守。第二,要尊敬长上。列为第五章。
孔子说:‘士人的孝道,包括爱敬,就是要把爱敬父亲的爱心移来以爱母亲,那亲爱的心思,是一样的。再把爱敬父亲的敬心,移来以敬长官,那恭敬的态度,是一样的。
所以爱敬的这个孝道,是相关联的,不过对母亲方面,偏重在爱,就取其爱。对长官方面,偏重在敬,就取其敬。爱敬并重的,还算是父亲。
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读解】
这一章书,是讲明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内,所以在上不骄和制节谨度、为诸侯孝道的基本条件,列为第三章。
诸侯的地位,虽较次于天子,但为一国或一地方的首长,地位也算很高了。位高者,不易保持久远,而易遭危殆。假若能谦恭下士,而无骄傲自大之气,地位虽高,也没有危殆不安的道理。其次,关于地方财政经济事务,事前,要有计划的管制,有预算的节约,并且照著既定的方针,谨慎度用,量入为出,自然收支平衡,财政经济,便充裕丰满。然满则易溢,如照以上的法则去切实执行,那库存虽然充盈,不浪费,自然不至于溢流。
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
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原文】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读解】
这一章书,是孔子专对一般平民而说的。平民,为国家社会组织的基本。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因此列为五孝之末章。
孔子讲到众百姓的孝道,他说:‘我国古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人的孝道,就是要会利用四时的气候来耕耘收获,以适应天道。分辨土地的性质,来种植庄稼,生产获益,以收地利之果。
【原文】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读书的子弟。初离学校和家庭,踏进社会,为国家服务,还未懂得公务的办理。若能以事亲之道,服从长官,竭尽心力,把公事办得好,这便是忠。对于同事方面,地位较高年龄较大的长者,以恭敬服从的态度处之,这便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