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安妮日记同步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英语新课标 必修一 Unit1 Reading安妮日记 课件

人教版高中英语新课标 必修一 Unit1 Reading安妮日记 课件

Reading Anne's Diary
Find the sentence showing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I wonder if it’s because I haven’t been able to be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Reading
Read Paragraph 1 and find out:
What is Anne's friend? How did they become friends?
Reading
What is Anne's friend?
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 like you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 Or are you afraid that your friend would laugh at you, or w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 Anne Frank wanted the first kind, so she mad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
M1U1 Reading Anne’s Best Friend
Warming-up Free-talk
Who/What is your friend? How do you become friends? Why do we need friends?

安妮日记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安妮日记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安妮日记高一上册语文教案《安妮日记》教案[教学目的]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方法]运用“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

请同学们阅读有关安妮的介绍(见P12)。

从介绍中知道,《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

让我们设身处地,试着去感受这位小女孩在德国纳粹统治时期的非凡阅历与思考。

二、介绍背景及作者1.交流资料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

后来,中立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

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

安妮以她14岁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月。

随着盟军捷报频传,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远。

《安妮日记》测试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笼罩(zhào)倒坍(tā)投掷(zhì)蹒跚(shān)B.蛰伏(zhí) 胡诌(zhōu) 唾弃(tuò) 炮制(páo)C.跛脚(bǒ) 粟粒(sù) 渎职(dú) 引擎(qínɡ)D.颠簸(bǒ) 窒息(zhì) 吞噬(shì) 忖度(cuǎi)解析A项,“坍”应读tān;B项,“蛰”应读zhé;D项,“忖”应读cǔn。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落日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落日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夕阳教课目的:1、认识日本投诚仪式时间、地址、方式、意义,领会这场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的难得,鼓舞学生浑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加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

2、品读中掌握作者的内在感情。

3、认识通信这类文体的写作特点。

教课重点:“点”与“面”联合的写法,认识通信的现场真切感。

教课难点:将阅读文本与民族责任感有机联合起来。

教课时数:一课时。

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灾害深重的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生计与中兴,与残忍的日寇进行了长达8 年的不屈不挠的殊死格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歌,在国际正义力量的救助下,终于让日本缴械投诚。

让我们随着战地记者朱启平的真切笔触一同去感觉那个令人激动的投降仪式吧。

二、介绍文体通信:较为详尽地报导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

用表达、描绘、谈论、抒怀、等多种手法,详细、形象地报导人物、事件或问题。

它是常有的新闻体裁之一,拥有真切、新鲜、实时的特点。

种类有人物通信、事件通信、工作通信、概貌通信等。

它所报导的内容在时间跨度上比较大,要选择现实生活中拥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掌握丰富的资料,提炼拥有重要意义的主题,环绕主题,抓住矛盾,睁开情节,注意细节的描绘,波涛起伏,令人着迷。

常有的构造有:依据时间次序、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的纵式构造和依据逻辑次序、事物发展的性质安排层次的横式构造。

三、研习文本(一)研习1、2 节(总写)设置问题: 1、为何说要说“ 9 时 10 分”呢?(表现投诚仪式意义的重要,值得记入浩大的史册)2、说道“距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有什么作用?(突出现实感与真切性)3、第二段简重点出了意义,它所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谈论、抒怀)(二)明确本文的线索——时间,依此剖析下边的内容。

1、文章在描绘投诚仪式的时候,写了哪几次时间?找出后点明线索。

(写得这样细,突出仪式的非同一般)2、由于有小标题,内容清楚,不需要过多陈述,剖析时应当抓住几点:(1)“点面联合”是本文的特点,请生任选一个场景或人物联系全文进行剖析。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雨巷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雨巷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雨巷【教课目标】领会诗歌创建的模糊迷离, 低回感人的境界。

【教课假想】掌握中情意象,深入领会诗歌感情。

【教课步骤】一、导入:今年夏季有一个很显然的天气特点,是什么 ?生答:“多雨!”一到阴雨的天气 , 天是湿淋淋的 , 地是湿淋淋的 , 让我们的心情忍不住也有几分湿淋淋的。

雨老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郁闷、无可名状的悲伤,但这类奇妙的情绪又很难正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 , “雨巷诗人”戴望舒特别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 下边 , 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

二、作者简介“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 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状况?依据学生回答总结: 戴望舒生于杭州, 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 出自屈原的《离骚》: ”前望舒使前驱兮, 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 贞洁而温柔 , 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 3 月 5 日 , 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 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 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 意志单薄 , 爱好想象 , 躲避现实 , 犹豫不决。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 诗歌赏析 :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 又有这样浪漫轻柔的性情, 戴望舒笔下贱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 下边就让我们共同赏识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读。

2、赏识完了这首诗 , 我们不谋而合地感觉到了《雨巷》的魅力 , 那麽 , 你们感觉这首诗美在哪处 ?有好几个男生信口开河”丁香同样的姑娘美! ”( 生笑)这个姑娘美在哪处?她长什麽模样 , 穿什麽衣服 ?( 生寂静 )无从知道 , 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3、从文本中 , 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同样的姑娘”。

(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 展现丁香图片 ) ?丁香 , 别名紫丁香。

春天开花, 花紫色 , 密集成圆锥花序。

有淡雅细沉的香气。

由于它的高洁与艳丽 , 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难过的象征频频吟咏,古来已久。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一个人的遭受(节选)》教课设计教课目:*学生能通作品的研、探,认识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在争中的遭受,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梦想,争人的罪有详细的。

*借助形象的学资料,学生正争人民来的灾,反省争的危害,到和平与展是人社会最急迫的任,而珍和平境。

学方式:采纳文本研的方法。

: 1 ,研 1 。

教课内容:一、引:回20 世,两次世界大各国人民造成了以想象的难过。

到现在天,世界上的炮声仍旧没有停息,仍旧有人在流血⋯⋯争每日都在生命,富。

我跟从文学得者作家肖洛霍夫去感觉二的残忍,去感觉一个人的凄惨遭遇⋯⋯二、文本研:1、本文的情波起伏,而点是通主人公的遭受和内心活化展现出的,作详细剖析。

:在德争中受被俘――冒逃跑但被抓回――被派一个少校工程开,找时机俘了少校,冲火,回到自己的伍――从俘逃回后获得流离失所的信息( 第一是得悉家被德炸。

“但是了两礼拜,却什么西也吃不下了。

家里没有回信来,,我开始愁了,西根本不想吃,夜晚也睡不着,各样古里怪异的念尽在子里”,是因思念老婆,而居的信他来凶讯:他的家被德机的炸摧了。

索科洛夫的心情——“当我没有把信念究竟。

我的眼前一片黑,心成一,怎么也松不开来。

”但是他是想回家看一看。

去手建起的家园,在的情景是“一个很深的坑,灌了黄的水,周的野草得腰高⋯⋯一片荒芜,像地一沉寂”。

索科洛夫的心情――“站了一会儿,感觉穿心的沉痛。

”) ――把希望寄望在当了大尉和炮兵的儿子身上(儿子在斗中成,当上了大尉,索科洛夫神往着争束后的和一生活。

但是,他等来的是儿子牲的信息,并且是争束的那天。

儿子容的描绘更人感觉悲。

“我的儿子是个肩膀狭小、脖子、喉很尖的男孩子,是笑哈哈的;但在躺着的,倒是一个年美丽、肩膀的男人,眼睛半开半,忧如不在看我”,索科洛夫的心情――“我的眼泪在内心枯竭了”,“埋葬了自己最后的和希望”,“我的内心忧如有西断裂了⋯⋯”)――在争利前夜,儿子却倒在最后的下,埋葬了最后的和希望(争走了索科洛夫所有的希望,他最后一点小小的梦想也破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篇1】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3、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_的义侠精神;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2学情分析我校地处郊区,学生基础较差,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3重点难点1、理解*内容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古代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评论(0)学时重点理解*内容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评论(0)学时难点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荆轲刺秦王二、导入新课在春秋战国的历史画卷上,有一位人物,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北宋苏询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但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

还有其他人,如陶潜,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他是谁?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各种评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荆轲刺秦王》,去一感荆轲的侠士形象。

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下这篇*的出处。

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后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_、勇于斗争的行为。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包身工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包身工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包身工【教课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归纳课文的内容重点2、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归纳作用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忍野蛮的反人道实质,接受感情教育【教课重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联合的写作方法。

【教课难点】典型场面、人物描绘和抒怀谈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点【教课方法】讲读法谈论法【教课课时】 2 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章体裁:报告文学。

《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信、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能够写人,能够写事,也能够写问题。

由于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应的是真人真事;又由于它是“文学”,就要求反应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同意必定的艺术加工。

其特点 : :新闻性、文学性、真切性。

二、介绍作家及作品夏衍:原名沈乃熙,号端先,浙江杭县人。

有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从前留学日本,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结盟的倡始人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

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曾写过很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愿》《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三、文章的构造掌握段落、记述、说明、谈论1— 8 ( 1— 5)起床的情形(6—8)包身工的根源和身份9— 17 ( 9— 11)早饭的情形(12—17)剖析包身工发展的原由18— 25 ( 18— 23)上工的情形(24—25)在中国的纱厂因盘剥包身工而飞腾膨大的趋向26— 33 总结全文。

概括包身工的凄惨命运,指出包身工制度必定消亡四、在认识课文构造的基础上,以发问的方式指引学生细读描绘包身工一天活动的段落,感觉她们所受的非人待遇,并归纳包身工的凄惨遭受。

A)分别朗诵1— 4 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虑:1、这一场面描绘按什么次序着笔,下面的剖析哪一项不切合原文:A、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B、先写地下再写楼上;C、先写集体再写个人;D、先写环境再写人的活动( D)2、试用一个词归纳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1安妮日记1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1安妮日记1

《安妮日记》背景:在备受法西‎斯铁蹄蹂躏‎的各民族中‎,居住在欧洲‎的犹太人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当大战的尘‎埃终于落定‎之时,人们惊骇地‎发现有60‎0万欧洲犹‎太人消失了‎,消失得就如‎风卷残云那‎样迅速。

希特勒以谋‎划已久的步‎骤和最残酷‎的方式在4‎年中屠杀了‎这些犹太人‎,使欧洲犹太‎人骤然减少‎了二分之一‎。

荷兰作家布‎鲁马曾经说‎,战后德国人‎理解二战的‎关键不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或柏林之‎战,而是在发现‎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那一‎刻。

在奥斯威辛‎、特雷布林卡‎、达豪、布痕瓦尔德‎等纳粹集中‎营旧址,人们不难体‎会到纳粹的‎人性沦丧、穷凶极恶;而在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感动‎世界的《安妮日记》中,人们更可以‎看到蒙难者‎淌血的心灵‎。

镜头回放:安妮是个犹‎太少女,原来居住在‎德国,纳粹兴起后‎避难迁至荷‎兰阿姆斯特‎丹。

1942年‎6月12日‎她13岁生‎日时,收到一个日‎记本,遂开始写日‎记。

同年7月6‎日,由于迫害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一家四‎口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1942年‎6月20日‎,安妮在她日‎记的开头,这样描述道‎:“生活并非无‎忧无虑,在希特勒的‎反犹太法之‎下,我们在德国‎的亲戚都受‎尽苦难。

经过了19‎38年几次‎屠杀以后,我的两个舅‎舅逃出德国‎,在北美洲找‎到安身的地‎方。

年迈的祖母‎来和我们同‎住,来的时候7‎3岁了。

”“1940年‎5月以后,好日子很少‎:先是战争,接着投降,然后德国人‎就到了这儿‎,犹太人开始‎有了麻烦。

我们的自由‎被一连串的‎反犹太命令‎严格限制:命令规定犹‎太人身上要‎佩一颗黄星‎;犹太人要交‎出脚踏车;犹太人禁止‎搭电车;犹太人不准‎坐车,连自己的车‎子也不能开‎;犹太人在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才能‎买东西;犹太人只能‎上犹太人开‎的理发店和‎美容院;犹太人晚上‎八点到早上‎六点禁止上‎街;犹太人禁止‎上歌剧院、电影院,任何娱乐都‎不准;犹太人禁止‎使用游泳池‎、网球场、曲棍球场或‎任何运动场‎;犹太人禁止‎划船;犹太人禁止‎参加任何公‎开的运动比‎赛;犹太人只能‎上犹太学校‎等等。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雷雨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雷雨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雷雨【一】一、目的认识戏剧文学作品的特点。

剖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认识旧中国封建性财产阶级的罪恶实质二、要点认识戏剧文学作品的特点。

剖析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难点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方法解读、鉴赏、剖析五、过程【一】、点拨《雷雨》是曹禺先生 1933 年创作的优异话剧剧本,是一部优异的现实主义惨剧。

《雷雨》以本世纪 20 年月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

经过一个反动的封建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各种瓜葛和周、鲁两家盘根错节的矛盾矛盾,揭穿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资本家腐败、伪善、残忍的阶级天性,抽打了黑暗的社会。

【二】写作背景曹禺出生于一个衰落的封建家庭。

青少年时代就目击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激烈的抗争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想,193 3 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达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作者在谈到写作企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抗争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惨淡、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也许是一声呼叫。

”(《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感情的急迫的需要”,“忧如有一种感情的汹涌的流来推进我,我在宣泄着被压迫的愤懑,诋毁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序)【三】作者简介曹禺 (1910 —1996) 现代有名戏剧家。

原名万家宝,原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

身世封建官僚家庭。

1924 年入南开中学念书,宽泛阅读“五四”以来优异文学作品和外国戏剧名著,参加了戏剧集体“南开新剧团”。

1928 年入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3年写成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次年在《文学季刊》发布,以深沉的思想内容和优异的艺术技巧,惹起剧坛震动,成为裸露封建的财产阶级大家庭罪恶的优异现实主义惨剧。

曾先后到保定中学、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上海复旦中学教书,同时从事剧本创作。

高一语文教案:2.3《安妮日记》(苏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教案:2.3《安妮日记》(苏教版必修2)

安妮日记(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深刻了解德国纳粹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2、学习日记的写法,利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灵轨迹。

教学设想1、学习安妮在困境中从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

2、围绕“战争与人”的话题写一篇日记。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

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作为一名成长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

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的心灵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二、走近作者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

后来,中立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

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

安妮以她14岁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月。

随着盟军捷报频传,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远,熟料盖世太保却先一步得到密报,将他们抓进集中营。

隔年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此时距离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

1947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她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

这本日记已转译成54种文字,共印刷3000万册。

她避难的房子已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不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KRO电视台女发言人莫尼克说,“我们知道她不是荷兰人,但提名委员会认为她为荷兰作出了贡献。

而且,很多人都赞成安妮当选荷兰伟人。

”安妮故居博物馆女发言人帕特里夏说,不论安妮是不是荷兰人,都丝毫无损于她是荷兰一部分的事实。

因为“她的遗产属于荷兰,她的日记用荷兰语写成”。

三、关于《安妮日记》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

起初,她这日记是纯为自己而写。

安妮日记教学设计

安妮日记教学设计
四、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任务:熟读课文,完成配套练习的预习作业
2.观看电影《安妮的日记》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安妮日记》是第二次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日记中展现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在课前,我们已经观看了相关电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知人论世
1.结合电影,简介安妮·弗兰克以及《安妮日记》的创作过程。
1、通过课文了解二战相关历史背景,了解德国纳粹的罪恶,进而引发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2、学习安妮在困境中从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
3、学习日记的写法,利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灵轨迹
三、教学设想
高一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树立和清晰起来的阶段。处于人生中最青春最美好阶段的他们并没有接触过战争的残酷,更甚者,连人生的逆境都从未体验过,安妮,作为一个比他们还年幼的女孩,她的经历,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遥远而又有些荒诞朦胧的。因此,我的设想是通过放映电影《安妮的日记》作为教学辅助,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战争的面目,认识到日记中所写内容
3.人类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是什么?
4、安妮虽然无Βιβλιοθήκη 回答却一直在思考战争的根源,并且认为“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历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你是否赞同这一见解?为什么?
四、总结文章主旨,赏析写作特色
五、写作小练笔
从日记中,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安妮的渴望与绝望,请拿起自己的笔,展开想象,结合本文内容,把安妮的渴望表达出来(200字到300字左右)
六、课后作业
1.完成配套练习
2.请参照课文,以日记的方式,写一篇关于电影《安妮的日记》的感想。
2.以提问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关时代背景。
三、文本研习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辛德勒名单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辛德勒名单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辛德勒名单(节选)》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认识背景和电影文学的一般特色,掌握全剧情节。

2、剖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及意义,掌握全剧的主题。

3、感觉作品所颂扬的人性之美。

教课重点:作品经过哪些镜头来详细表现人性的复杂的。

教课难点:作品是如何在发展、对照中彰显人性的复杂的。

学法指导:课前要修业生看电影,收集有关资料,累积感性认识;揣读作品,掌握情节,重点议论剖析人物形象,理解文本主题,感觉作品所颂扬的人性之美。

教课时间:一课时教课重点: 1. 简介作品 2. 梳理课文情节 3. 重点剖析人物形象 4. 议论写法一、简介作品《辛德勒名单》是斯蒂芬 ?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电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纳粹商人新德勒鉴于良知的驱遣,出钱卖力冒险救援在它的军需品工厂中工作的上千名犹太人的生命,终于名留青史。

导演成心采纳黑白片和纪实手法拍摄,创造出独出心裁的氛围。

全片最后用彩色拍摄真切生活中被救的犹太人儿女在辛德勒墓前聚首,场面动人。

辛德勒的名单意味着生计,凝集着人性之美,是电影的主要表现之物。

二、研习文本1.读课文,正字音,理构造(1)捻(niǎn)引擎 (q íng)一沓 (d á)吃惊 (y à)濒(b īn)临噩 ( è)梦推搡(sǎng)罪孽 (niè)噙 (q ín)(2)情节发展赐教参 37-38 页。

(3)构造①犹太人的惨景触动心灵②决定花销挽救③谈判:高斯、服饰厂老板④拟命名单:尽可能多⑤犯错:女犹太人堕入死地⑥结局:挽救成功――人性复苏2. 议论人物性格( 1)辛德勒辛德勒是一位商人,也是一名纳粹,他生活放纵,擅长社交,曾借助自己在上层社会中的关系而大发战争横财,后因看不惯法西斯的杀人暴行而良知发现,用自己的所有财产成立了“不事生产”的工厂,保护了1000 多犹太人的生命。

辛德勒的性格是发展的。

且不谈他开始时的丑陋,在节选部分中,先是惨象惹起他心里的震惊,但直到悲剧将要影响到朋友时他才作出决断。

语文必修二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安妮日记》最新同步教案7

语文必修二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安妮日记》最新同步教案7

语文必修二专题二版块二苏教版最新同步教案《安妮日记》最新同步教案7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运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抒发感情”。

过程与方法了解相关资料,理解作者的情感。

情感与价值深刻了解德国纳粹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教学方法朗读——勾画圈点批注——交流重难点感受主人公的渴望与情感。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课堂预测与对策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个花季少女,听讲述,初步感受主人公,准备进入文本。

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我们今天了解的主人公安妮•弗兰克。

二、走近安妮和《安妮日记》。

1、安妮,犹太少女,她们全家因躲避德国法西斯的迫害,而住进她父亲公司“的密看课下注解,听老师介绍。

了解安妮和《安妮日记》,感受主人公生活的社会环境。

室”中。

(参见课下注释①)2、《安妮日记》是安妮从1942年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

3、简单介绍纳粹党对犹太民族的迫害,了解安妮当时的生活环境。

三、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提问:自由朗读课文,试概括每一则日记朗读课文,读一则就概括一则的内容。

尽量使语言表达简洁些。

老师巡回了解、指导。

师生交流后归纳:根据课文内容,我们看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这本日记不仅仅是一名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是德军铁蹄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四、再读课文,自主体会主人公的感受。

要求:默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感情与渴望,并批注下自己的所思所感。

默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感情与渴望。

提示:1、可以在不明白处提问;听清要求,准备动手批注。

2、可以从句子中的个别词语体会感情;3、可以从文章句子的修辞角度入手;4、可以在读到某些句子时展开联想;5、可以边阅读边记下自己最真切的感受。

批注完成后,可以与同桌交换看一下。

老师巡回了解、指导。

语文必修二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安妮日记》最新同步教案1

语文必修二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二《安妮日记》最新同步教案1

语文必修二专题二版块二苏教版最新同步教案《安妮日记》最新同步教案1教学目标: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学会用日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

3、学习主人公面对逆境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关键句的朗读,品析,把握和学习主人公面对逆境坚贞乐观,不屈服的坚韧性格。

说明: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

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两年前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这里有痛苦的等待,花季的憧憬,人生的思考。

本文有8则日记,篇幅较长。

因此在学习本文时,应选择几则几篇重点突破。

通过一些关键句的反复朗读,品析,把握小作者在厄运中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

从而把握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预习布置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大肆迫害,屠杀犹太人的资料。

2,了解《安妮日记》的写作背景。

3,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前对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尤其是小作者不幸的人生遭遇的了解将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导入新课一位美丽少女在残暴的集中营悄然死去,一本在黑暗中写成的日记却永远流传下来。

她的希望、她的勇气和她的温柔的悲伤,永远打动着全世界青少年和他们父母的心。

(板书课题)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大肆迫害,屠杀犹太人的资料。

介绍《安妮日记》。

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拉近了学生和作品的时空距离。

整体感知你对安妮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说说你的理由。

1,浏览课文,思考,以旁批的形式写在书上。

2,交流。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大意和情感基调品读警句(五,六,七,八则)读(五——八则)思考:在第六则日记中,安妮说“可是我快乐。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若是给我三天光明教课目标:1、认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色。

2、领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建的“物”我”之间完满的交融与一致。

3、陶冶学生性情,提升审美能力。

教课重点:依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色,理清其“形”,并领悟蕴涵于“形”中的“神”,进一步领会散文“形”“神”的辨证关系。

教课器具:录音机、投影仪。

教课时数:用一课时自读。

课文自读提示一、对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生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当她的家庭教师,此后成了她的良师良友,相处达50 年。

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 年以优秀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表达她如何战胜病残,不单给盲人并且给不计其数的正常人带来了激励。

这本书被译成50 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此后她为很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崇奉》《中流——我此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示黑暗与沉寂其实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

1936 年莎莉文去世,波丽·汤普逊接替,也成了她的亲近朋友。

凯勒此后成了优秀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布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又接见多所医院,慰劳失明的士兵。

她的精神受人们的崇敬。

1964 年被授与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次年又被选举为世界十名优秀妇女之一。

有名的列传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列传。

二、自读指引1、要修业生预习课文,并借助《语文读本》大概上认识全文的相貌。

这大概要用15 至 20分钟。

部署预习时应要修业生仔细思虑课文后练习一的第一、二两问题。

要重申“三天”这个字眼,注意作者在三天里看到了什么,抓住此中主要的事物来透视她的思想感情。

最好是一边读一边将自己感觉较深的地方画出来,或许加几句旁批,为课上细读作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妮日记(节选)安妮·弗兰克教学目标1、深刻了解德国纳粹给人类造成的灾难2、学习日记的写法,利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灵轨迹教学设想1、学习安妮在困境中从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2、围绕“战争与人”的话题写一篇日记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

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作为一名成长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

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的心灵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二、走近作者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

后来,中立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

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

安妮以她14岁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月。

随着盟军捷报频传,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远,熟料盖世太保却先一步得到密报,将他们抓进集中营。

隔年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此时距离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

1947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她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

这本日记已转译成54种文字,共印刷3000万册。

她避难的房子已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不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KRO电视台女发言人莫尼克说,“我们知道她不是荷兰人,但提名委员会认为她为荷兰作出了贡献。

而且,很多人都赞成安妮当选荷兰伟人。

”安妮故居博物馆女发言人帕特里夏说,不论安妮是不是荷兰人,都丝毫无损于她是荷兰一部分的事实。

因为“她的遗产属于荷兰,她的日记用荷兰语写成”。

三、关于《安妮日记》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

起初,她这日记是纯为自己而写。

后来,1944年有一天,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杰瑞特·波克斯坦(Gerrit Bolkestein)在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搜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的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公诸大众。

他特别提到信件与日记,作为例子。

安妮收听到这段话,为之动心,于是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要根据她的日记出版一本书。

她这就开始将她的日记加以改写、编辑,润饰文字,删去她认为不够有趣的部分,并且靠回忆增加一些内容。

同时,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记。

学术界编纂的《安妮的日记:评注本》(The Diary of Anne Frank:The Critical Edition,1989),将安妮第一次写成、未经整编的日记称为A版,以别于第二次所写、经过整理的版本,这第二种版本,一般称为B版。

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

1944年8月4日,藏在“密室”(SecretAnnex)的八个人被德军逮捕。

蜜普·吉斯与贝普·弗斯库吉尔,也就是在同一幢建筑工作的两位秘书,发现安妮的日记散落一地。

蜜普·吉斯将这些纸页收好,藏在一层抽屉中,未加阅读。

战争结束,安妮被证实已经过世,她便将这批日记交给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OttoFrank)。

奥托·弗兰克斟酌许久,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他从A与B版中选材,编成篇幅较短的一种版本,后来称为C版,全世界读者历来读到的《安妮日记》(TheDiaryofayoungGirl)就是这个版本。

奥托·弗兰克选材的时候,根据了几项标准。

首先,篇幅必须精简,以便符合荷兰出版公司那套系列要求的规模。

其次,安妮笔下与她自己的性事有关的文字也要删除,安妮日记首度问世的时代,也就是1947年,公然将性事付诸笔墨,不大合俗,在青少年读物里尤属不宜。

最后,出于尊重死者,日记中对奥托的亡妻及“密室”中其他人有些失敬之处,也未予刊行。

安妮开始写日记是十三岁,停笔时是十五岁,对自己的一切好恶都直言无讳。

奥托·弗兰克1980年辞世,遗言将女儿日记手稿赠予设在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国家战争档案研究所”。

由于这批日记出版以来,其真实性一直有人质疑,战争档案研究所下令彻底调查,证明真实性毫无可疑后,将日记全文连同巨细靡遗的调查报告一并出版。

这个评注版不但包括A、B、C三个版本,还收入弗兰克家族的背景资料、这家人被逮捕与发配的始末,以及安妮的笔迹研究、笔迹研究所用的资料,一应俱全。

奥托·弗兰克的遗产由坐落在瑞士巴塞尔的“安妮·弗兰克基金会”继承,该会因此也拥有他女儿的版权。

该会后来决定为日记推出一种增订的新版本,供应一般读者。

无数读者得识安妮的日记,原是奥托·弗兰克所编版本之功,我们这个新版本也无损旧版之美。

新版本的编辑与增订工作,由作家兼翻译家米里亚姆·普雷斯勒(MlirjamPressle r)担任,从安妮的A与B两个版本取材,对奥托·弗兰克的内容加以补充。

本版已获得安妮·弗兰克基金会批准,内容大约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希望能让读者更了解安妮的内心世界。

安妮撰写其日记的第二版本(B版)时,为里面的人物使用了假名。

她本来想称自己为安妮·欧理斯(AnneAulis),后来又想以安妮·罗宾(AnneRobin)自名。

奥图为其家人使用真名,其余人名则依照安妮的心意。

这么多年来,在“密室”里协助这家人的几个人,其真名已众人皆知,我们这个版本因此使用他们的真名,因为我们现在应该让他们以真名实姓居功了。

至于其他角色,则仍用“评注本”中的假名。

对于不愿曝光的人士,我们则使用战争档案研究所为他们取定的姓名字头缩写。

读者不妨记住,我们这个新版本有许多是以安妮十五岁时写下的B版为根据。

安妮有时候会回顾从前,为某则日记写下几句评语。

这些评语,我们都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清楚标识。

安妮拼字与其他文字上的疏误,我们也代为改正。

除此之外,本版文字都忠于安妮的原作,因为这是历史纪录,多事编派与澄清都是不宜的。

四、关于“那个时代”希特勒上台之后,在全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

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许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民一致的行动浪潮下,这种声音很微弱。

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

能否活着走出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幸福和爱情,安妮比一般的女孩考虑得更加迫切。

法西斯剥夺了她在阳光下散步的权利,但是无法剥夺她梦想和思考的权利。

《安妮日记》所告诉人们的是一位少女如何在战争状态下面对种种迫害的经历。

节选部分的内容,突出表现安妮在不幸生活中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五、文本研习问题设计1、安妮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望人类永远不再有战争。

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她的日记传达了怎样的感情?指导:她指导自己所遭受的苦难都是战争造成的,而报复只会增加仇恨,让战争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她的日记传达了对战争的憎恨和对和平的向往。

问题设计2、安妮认为:“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指导:尽管战争仅仅是极少数人的意志,但是战争的进行依靠的毕竟是大众,如果大众能觉醒,认清侵略战争的真实目的,如果大众能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如果大众不屈从于专制集团的利益,战争是有可能被制止的。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日法西斯蒙蔽了他们的人民,而战争结束后,这两个民族人民对侵略战争的反思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如果仅仅把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

问题设计3、人类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是什么?指导:人类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首先基于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认识到和平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唯一道路。

问题设计4、安妮虽然无法回答却一直在思考战争的根源,并且认为“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历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

”你是否赞同这一见解?为什么?指导:(1)这里强调“所有人”,照应了前文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战争发动者的罪过一样大这一见解;说明要接受蜕变的是所有人。

而非几个战争狂。

(2)这里的“蜕变”是个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说所有的人都必须彻底改变思想,认识到战争是所有参加侵略行为的人的罪行,并且每一个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在接受着它无情的折磨,所以无论罪行大小,思想根源是一致的,不蜕变这种内在的思想根源,人类迟早还要受到战争狂魔的迫害。

问题设计5、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试分析其好处。

(1)炸弹又如雨一般落下来。

指导:说明炸弹的密集。

(2)我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唱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

指导:小鸟的力量何其柔弱,突出了我的弱小。

(3)大片乌云像一堵穿不透的墙一样挡在我们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还压不过来。

指导:战争的烟云太厚重了,可以看出在战争面前普通人的弱小和无奈。

《图片两组》教案一、教材说明《图片两组》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

语文无所不在,能解读图片,了解其思想内涵是一种语文能力。

本专题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出发,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图片两组》的学习方式是开展活动体验,结合品评记录战争主题的图片,感受战争中人的命运,理解世界人民祈祷和平的愿望。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图片解读,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通过画面和说明文字把握画面的内涵,理解摄影者的意图,比较、综合两组照片的内容,就“战争与和平”的话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3.学生通过活动实践,了解新闻图片的作用,学会抓住重点解读图片内容,对图片进行鉴赏,为图片配写解说词。

三、教学过程1.导入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段真实场面。

这场史无前例的人类浩劫,让5000万人在炮火与硝烟中丧失了生命,人类文明遭受空前破坏!战争造成四万亿美元的财产损失!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付之一炬!这一切是人类历史悲惨一页的真实见证,曾经创伤的大地和曾经惨痛的心灵,需要人类对自身的疯狂行为进行深刻的反省。

今天,让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来研读两组历史图片,透过摄影师定格的瞬间来审视战争对生命尊严的践踏,让这些无声的呐喊祈祷人类永久的和平。

2.摄影作品不同于文字作品,它用画面来表现主题,用形象来发言,看过第一组图片后,同学们的心情如何?请同学结合课本上图片的解说和昨天下发的背景材料,说说看过第一组图片后的初步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