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南移 教案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从唐朝中晚期开始,由于战乱和政策等原因,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南移动。

到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完全南移,南方成为了我国的经济中心。

本课主要通过分析历史背景、政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和因果关系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同时,学生可能对南宋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好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掌握南宋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能够从历史事件中找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四. 教学重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南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经济发展,引导学生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小组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课件,包括历史事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教学视频: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关于南宋时期经济发展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教学视频,呈现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南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例如,让学生根据课件和教学视频的内容,回答一些关于经济重心南移和南宋时期经济发展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江南经济为何能崛起?

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江南经济为何能崛起?

本文将从地理、人文两个角度解析江南经济为何能崛起。

一、地理条件江南地区位于长江下游沿岸,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湿润的气候,这是江南地区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

江南地区的水系十分发达,长江、钱塘江等数条大江纵横交错,使得江南地区的交通非常便利。

同时,南方地区气候温暖,农作物生长期长,土地肥沃,这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二、人文条件1、商贸文化江南地区一直是商贸交流的重要门户之一。

随着商业经济的兴起,江南地区的海港城市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商业重镇。

宋代,已有世界闻名的吴中纺织业,以及杭州、苏州等城市的繁荣商业。

明清时期,南京成为当时中国的首都,也是商业、手工业和文化艺术的中心。

江南地区的商业之所以能够发达,是因为江南地区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具有丰富的商业文化。

江南商人注重贸易信誉、重视人情关系,在商业交往中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2、科技创新江南地区在宋代就有了当时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如活字印刷和火药等。

此外,江南地区的手工艺品也十分出名,如绸缎、丝绸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在国内受到很高的评价,也在国际上广受欢迎,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3、社会制度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文化教育发达,社会中精通文化艺术的人才较多。

同时,南方地区的土地兼并制度较为严格,造成了土地依靠家族世袭,并且土地生产力比北方要高,因此土地所有者有更多时间进行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

这些社会制度为江南地区的文化和艺术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江南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受自然、人文、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江南地区的发展,为中国文化和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和经济的重要代表之一。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标志,分析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加之南方自然条件较好,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获得长足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此转移到江南地区。

本课内容分三目,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着重讲述了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第二目“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第三目“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和纸币的出现。

三、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经济方面的内容,对古代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便于教师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

但本课有一些抽象的知识,对初一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应提供相关的图文资料,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以便于学生学习本课。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五、教学方法1、采用了热点问题导入的方式,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大家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

2、在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时,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对比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论丛史出。

3、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学习,教师要把握好时间,采用形象生动的叙述和刺激视觉的图片,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

商业的发展用材料分析法步步深入,使学生理解深刻。

4、用列表格的方法进行小结,知识梳理会更加清晰。

六、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人民币的图片。

导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大家天天见、天天用,可以说非常熟悉。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概念。

使学生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定义。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背景和原因。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对我国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背景。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看法。

第二章:经济发展概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指标。

使学生理解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培养学生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

2.2 教学内容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指标。

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指标。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章:重心南移的原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心南移的原因。

使学生理解各种原因对重心南移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重心南移现象的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重心南移的原因。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种原因对重心南移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重心南移现象的看法。

第四章:重心南移的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心南移的影响。

使学生理解各种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培养学生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思考能力。

4.2 教学内容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

资源配置的变化。

产业结构调整。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重心南移的影响。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各种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看法。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重心南移的现象;(2)掌握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3)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及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观察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南移的趋势;(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3)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增强国家意识;(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现象及原因;(2)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2)如何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地理位置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南北地理位置特点;(2)提问:“你们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是否出现了重心南移的现象?如果是,原因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2)让学生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观察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南移的趋势。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

4. 案例分析:(1)分析我国某一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案例,探讨其成功经验;(2)分析我国某一北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案例,探讨其发展困境。

5. 总结提升:(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总结我国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2. 分析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原因,并结合实际举例说明;3. 思考我国应该如何促进南北经济发展均衡,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区域经济和重心的概念,掌握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未来的展望。

二、教学内容1.概念解释:区域经济、重心、南移。

2.原因分析:经济发展不均衡、地理因素、政策调整等。

3.影响分析:经济市场布局、人口流动、资源利用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如:“你们有没有听过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这个词?”“你们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引出新课的话题。

2.概念解释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对区域经济、重心、南移等概念的定义和解释。

3.原因分析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完成对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案例和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整理出原因列表。

4.影响分析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完成对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影响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案例和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整理出影响列表。

5.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一个典型的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该案例在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上的具体表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6.总结课堂内容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表现、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背景。

2. 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3. 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定义和意义。

2. 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如地理环境、人口迁移、政策导向等。

3. 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如南方的经济发展、北方的产业转型等。

4. 讨论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区域差距、产业布局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背景。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3.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经济重心南移影响的理解和观点。

第二章: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 掌握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了解南方经济的发展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贡献。

3. 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回顾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

2. 探讨南方经济的特点,如湿润气候、丰富资源、交通便利等。

3. 分析南方经济发展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贡献,如产业转移、人口迁移等。

4. 讨论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南方经济发展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贡献。

3.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南方经济发展原因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和观点。

第三章:北方产业转型教学目标:1. 掌握北方产业转型的背景和现状。

2. 了解北方产业转型的原因和挑战。

3. 分析北方产业转型的影响和未来发展。

教学内容:1. 回顾北方产业转型的背景,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

2. 探讨北方产业转型的现状,如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升级等。

3. 分析北方产业转型的原因和挑战,如政策导向、市场需求等。

4. 讨论北方产业转型的影响和未来发展,如区域经济发展、就业机会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北方产业转型的背景和现状。

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认识江南经济的繁荣与兴盛

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认识江南经济的繁荣与兴盛

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认识江南经济的繁荣与兴盛江南经济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经济地区。

自隋唐以来,中央政治作风的南移以及经济中心的南移对于江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让江南经济得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经济地区之一。

一、南朝的经济繁荣南朝时期,由于南方气候适宜,物产丰富,以及南北交通的便利,使得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飞速的发展。

南宋时期,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北方移民的入住,江南经济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成为了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

南宋江南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大大提高,尤其是稻米的产量显著上升;手工业以丝织业最为发达,生产的丝绸产品远销海外;商业也十分发达,并产生了一批以钱庄和票号为主的资本家阶级。

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兴盛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全面发展。

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经济结构中,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协调,互相促进,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明朝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自给自足,同时不断扩大市场,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手工业仍然是江南经济的支柱产业,大量的生产工具、生产资源、劳动力以及物资的源源不断地供给给了南方的工业。

同时,商业以江南的绍兴、苏州、杭州等城市为中心,逐渐成为了明朝中国的商品交流中心。

清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

南方经济呈现出极其发展的态势,江南的纺织业、造纸业、手工艺都大大地发展壮大。

这一时期,江南还崛起了一批地方性的政治专家和经济学家,如张澍和王夫之等人,他们的思想对于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江南经济的代表性产品江南经济的代表性产品是丝绸和茶叶。

丝绸的生产逐渐成为了江南经济的支柱,江浙、安徽一带成为中国的丝绸生产中心。

茶叶的生产则是贯穿于明清两朝,产地包括了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和四川等地。

江南地区的茶叶以及丝绸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出口的主导产品。

四、江南经济的衰退自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中国经济遭遇了外部压迫和西方荒淫无度的贸易侵略,从南方经济的快速崛起到逐渐的衰退,主要原因是欧美列强的入侵,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依赖过度。

宋元经济重心南移表现教案

宋元经济重心南移表现教案

宋元经济重心南移表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表现。

2. 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

2.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3.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了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包括人口南迁、政治环境稳定、自然环境优越等因素。

然后分别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观点。

4. 案例分析:选取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如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创新、商业贸易的繁荣等,进行分析和讲解。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

用经济重心南移教案设计加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用经济重心南移教案设计加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与价值观。

为了加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我们可以通过经济重心南移教案设计来达到这一目的。

经济重心南移是指经济力量向南方地区转移的趋势。

这种变化不仅在国际上有明显的趋势,也在我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在这样一个地理环境下,我们具体怎样运用经济重心南移来加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呢?一、突出文化故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我们可以通过趣味性强、思维深度适中的故事来讲授中国传统文化。

这些故事以时空背景为依托,融入了丰富的社会历史、民族文化等元素,展现出民族的卓越性、智慧性和创造性等特征。

同时,还可以将这些故事与经济重心南移挂钩,表现出南方地区在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拥有其独特性与优越性。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深度参与学习,更好地了解和感知自己所在的国家和区域。

二、视觉教学视觉教学不仅是当今教育教学时髦的方式,而且在增强学生对国家认同感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查看一些图片、影像、地图等来了解南方的文化气息。

同时,图片的取材不仅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挑选,还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自主研究和探索的方式查询有关资料以及在网上搜索相关内容,从多个角度了解南方的地理、文化、技能等特征,增强学生对南方地区的情感认同。

三、体验式教学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另一个有效方式是采用体验式教学。

南方地区的人们和生活方式与北方略有不同,因此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郊游以及各种文化活动等方式来让学生真实地接触南方的文化,感受南方的气质和风情。

比如,在考察岭南文化时,可以邀请岭南艺术家为学生献上精彩的表演,在体验南方舞蹈、音乐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收获。

四、多途径思考除了以上三种教学方式,运用问题解决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认识国家的有效方式。

问题解决方法要求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和资料,从多个角度出发来探索、推断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是增强了学生对国家认同感的体验和认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汇总教案导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你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知识点汇总的教案分享知识。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代:①南方战乱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的变化;④引进新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2、表现:①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③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纺织业和棉织业: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也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商业都市: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而且还出现有早市、夜市。

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四、结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类别发展成就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对外贸易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第一章:引言1. 教学目标: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背景。

2. 教学内容:解释经济重心的定义,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提出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第二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 教学目标: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探讨南方地区的发展优势,如地理位置、人口红利、科技创新等。

第三章: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 教学目标: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过程。

2. 教学内容: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以时间线的形式展示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第四章: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 教学目标: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教学内容:从区域发展、产业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第五章: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2. 教学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方城市或地区,分析其经济发展特点和优势,探讨其对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贡献。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概念、原因、过程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分析、团队合作等方面。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六章:政策因素与经济重心南移1. 教学目标:分析政府政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探讨政府如何通过区域发展政策、税收优惠、产业扶持等手段,推动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七章:南方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1. 教学目标:了解南方地区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重心南移》历史教案

《经济重心南移》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定义:什么是经济重心?什么是经济重心南移?2. 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南方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

3.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唐朝中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4.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南方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

5.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南方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和繁荣;有利于我国经济格局的多元化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定义、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影响。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论证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定义、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3. 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影响。

4. 组织学生讨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论证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定义、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2.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影响。

3. 学生在讨论中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教科书及相关的历史资料。

2. 图片:南方的农田、城市等图片,展示南方经济的繁荣。

精品-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精品-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优秀范文大

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
选用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出版社历史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题】《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型】新授课
【教学年级】初中七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
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一)内容介绍
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
族关系的发展,主要讲述的是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

第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业产量的提高。

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讲述了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

第三,商业的繁荣,主要讲述了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

在叙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材最后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二)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政治、经济、民族、社会风貌、文化等各个方面。

本节课的内容高度概括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经。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经济重心的南移”主题中提出以下要求。

1.课程内容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2.活动建议设计表格,出示文字、图片、俗语等材料,让学生阅读书本,结合材料,概括出宋代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的主要表现,感悟宋代南方经济的繁荣;并能通过材料对比和分析,分析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二、课标解读《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一书中一直在强调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综合性”,强调“把握相关知识的联系,充分现实综合的追求”。

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有战乱等历史原因的影响,也有南方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更离不开宋朝人民勤劳的开发,这些都是综合因素的影响,需要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和把握。

繁荣的宋朝经济,在当时世界上拥有许多“世界首位”和“最早出现”,对中华文明以及世界文明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经济的繁荣,会产生一系列的新事物,这些新事物对现在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可以用现实生活中已经获得经验去学习古代的历史现象,更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

基于以上内容的解读,笔者将教学目标作以下陈述。

知识与技能: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表现,锻炼语言归纳和表达的能力;能说出宋代比较著名的几个大中商业城市;知道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基本上发生在南宋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小组讨论,学会对材料进行比较和分析,概括出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通过了解现代生活中存在的纸币、广告、商标的作用,理解宋代南方出现纸币、商标和广告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我国在宋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感受到宋代南方经济的繁荣,随着对外贸易和造船业的发展,宋朝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树立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经济的概念和发展趋势;2.了解重心的变迁与南移的原因;3.掌握相关案例和实证研究材料;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经济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区域经济的概念和特点;2.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内容1.区域经济的概念和特点–定义和特征:区域经济是指一个特定地区内的经济系统,包括该地区的生产、消费、流通、交换等经济活动。

–区域经济的分类:按地理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国内区域经济和国际区域经济,按发展水平划分,可以分为发达区域经济和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的特点:区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相互联系性和相互影响性。

2.重心的变迁与南移的原因–定义:重心是指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重心南移的原因:•城市功能转移:一些传统重工业城市的衰退以及服务业城市的崛起,导致城市功能的转移。

•人口和资源的南移:人口的南移导致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的变化,资源的南移则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关。

•政策导向的南移:政府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和加大对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视,促使了重心的南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概念、原因和影响。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讨论并出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案例和实证研究材料。

3.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加深学生对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2.学生对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报告。

六、教学资源1.课本:地理教材中有关区域经济和地域发展的相关章节;2.幻灯片:利用图片、文字等形式辅助教学;3.网络资源:了解最新的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发展动态。

七、教学延伸1.请学生收集和整理近年来有关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并进行深入分析;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重心南移的变化;3.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相关问题。

区域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区域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区域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区域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背景。

引起学生对区域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兴趣和关注。

1.2 教学内容:介绍区域经济重心南移的定义和意义。

分析区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区域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性。

通过图片和数据展示,直观地展示区域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

第二章:区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导致区域经济重心南移的各种原因。

2.2 教学内容:分析人口、资源、交通、政策等因素对区域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引导学生探讨导致区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地区的经验。

第三章:区域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区域经济重心南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分析区域经济重心南移对地区经济发展、就业、人口流动等方面的影响。

探讨区域经济重心南移对资源分配、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3.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析区域经济重心南移对自己的家乡或熟悉地区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第四章:区域经济重心南移的成功案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一些成功的区域经济重心南移案例,并从中汲取经验。

4.2 教学内容:分析一些国内外地区在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成功案例的经验。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这些成功经验,为自己的家乡或熟悉地区的发展提出建议。

第五章:应对区域经济重心南移的挑战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应对区域经济重心南移挑战的策略和方法。

5.2 教学内容:分析政府、企业和个人在不同层面上应对区域经济重心南移挑战的策略。

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应对区域经济重心南移挑战的策略。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经济重心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南移(教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立新中学管阿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案导学法、情景导入教学法课时:一课时教学思路1、首先,引导学生从总体上分析教材结构:教材从3个方面叙述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研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原因以及表现,最后的出结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导入框,插图以及“活动与探究”部分的内容,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对教学的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导入』:幻灯片显示:《史记货殖列传》里面关于江南经济的情况,再展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同学们,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带着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一起来学习“经济重心南移”一课。

『新课』:首先,请同学们通览一遍课文,课文是从几方面叙述了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教材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线索)学生: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叙述的。

学生回答问题时同时板书:一、农业二、手工业三、商业一、农业教师:首先我们来探究南方农业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优秀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优秀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二、讲授新课。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指导读书分析、归纳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四大表现:1.农业技术提高: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2.耕地面积扩大:太湖流域、苏州、湖州;3.农作物品种交流、种植区域扩大;4.和经济作物大量栽培:棉花种植的扩大。

(二)南方手工业的进步。

1.棉纺织业。

了解初始阶段的棉纺织技术,观看《纺车图》一车、二人、双纱。

2.制瓷业。

了解景德镇制瓷业的概貌,并看图说说青白瓷的特点。

(三)商业的繁荣。

1.北宋时在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发行了“会子”。

思考:纸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2.南宋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和繁华的商业都市。

引导学生分析临安商业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3.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

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

经济重心南移。

教师概述从夏商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到南宋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而今,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突出,国家制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东西部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阅读教材,概括出农业发展的表现。

阅读教材,了解手工业进步的表现。

阅读教材掌握商业繁荣的表现,并思考提问。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三、总结拓展。

复习本课知识。

复习知识。

巩固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潜江市总口中学刘迪敏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因此,教学中要尽量注意落实基础,将课本知识落实到位,并补充图片将其直观化。

由于经济知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他们更喜欢听人物故事,因此要尽量用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方式来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唐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

归纳、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给我们的启示,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清明上河图》创设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借助虚拟人物“田嫂”南迁发家的历史,感受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2)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探究,在解答中掌握知识点,学会理解和分析问题。

(3)通过小组活动,用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力。

(4)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史为鉴,从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中,为创建和谐社会获得感悟。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虚拟情境教学法
板书设计: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
唐朝中后期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设计反思:本课设计中,针对七年级学生特点,把相对枯燥的经济知识用人物故事的方式串联起来,采用虚拟情境教学法,设计中既避免了“人造史料”,又将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并且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问题设计照顾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了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

2012年3月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