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42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课题经济重心的南移课时一课时教师授课日期
学习准备查阅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
南宋经济的发展情况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难点南宋经济发展的表现以及原因及启示
环节设置导学步骤
创设情境引入目标学习目标: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夯实基础小试牛刀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1.我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
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______________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3.宋代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中国也因此被誉为__________.
4. __________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__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南宋时通行_____ 和_________等纸币。
5.小组合作,列表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农业手工业商业
表现
中心
要求:1、人人参与,热烈讨论,大声表达自己的思想。
2、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可以先分层讨论,再小组内集中。
3、讨论中,A负责督促C把知识重点落实在课本上并准备点评工作,B随时准备展示。(地点在前黑板,只有六个小组有机会,先到先得。)
4、没解决的问题组长安排C记录好,准备质疑。
5、讨论时间3分钟,之后B上来负责展示。
展示交流点拨释疑学生展示,其他同学认真记录,可以补充、质疑、修正。教师最后归纳总结。
合作探究『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依据材料探究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辽一直是宋在北方边境上的威胁。1004年辽对北宋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直接威胁北宋都城安全;西夏强大以后,不断对北宋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金灭辽后,为了掠夺土地与财富,又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
材料二:宋朝对农业生产很重视,地方官对农事也勤于检查督促。朝廷经常颁发减免租税的法令,鼓励垦荒,大兴水利,为发展农业生产作出了努力。
材料三:中国古代出现了三次人口南迁的浪潮,两晋之际的第一次高潮(八王之乱);唐朝中期的第二次高潮(安史之乱);两宋之际的第三次高潮(靖康之乱)。
材料四:宋朝已开始使用曲辕犁、筒车等生产工具,并且小麦在南
方普遍种植,已经掌握麦稻兼种技术。(曲辕犁和筒车原理见资料补充)
2、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已成定局,从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提示)
要求:1、依据材料,讨论出问题答案。
2、讨论过程中,各小组B同学为主发言人,A同学负责补充完善,C同学负责记录整理答案,最后有C同学发言。
3、两道探究题出答案后,由C同学抢答,哪个组的C背的又快又准奖励2分。
展示交流点拨释疑小组探究解决重点难点知识,讨论完成后,小组派代表发言,发挥教师指导者的作用,出示材料或是提示,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本课知识并落实。
归纳总结检测评价1.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
2.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A.浙江居民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B.宋代商人能够到非洲从事贸
易活动
C.王安石看到东京城外棉花长势喜人
D.东京居民冬天烧煤来取暖
3.煤得到大量开采是在
A.南宋B.北宋 C.唐朝D.隋朝
4.“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苏湖地区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B.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
长江流域
C.苏湖地区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D.宋朝时粮食产量非常大
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北宋后期B.南宋前期
C.南宋后期D.北宋前期
布置作业报纸相关练习题
曲辕犁:由旧式犁的二牛抬杠变为一牛牵引。而且,由于占地面积小,这种犁特别适合在南方水田耕作,所以在江东地区得到推广。加装了犁评。由于犁评厚度逐级下降,推进犁评,使犁箭向下,犁入地深;拉退犁评,使犁箭向上,犁入地浅,可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筒车: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在水流很急的岸旁打下两个硬桩,制一大轮,将大轮的轴搁在桩叉上。大轮上半部高出堤岸,下半部浸在水里,可自由转动。大轮轮辐外受水板上斜系有一个个竹筒,岸旁凑近轮上水筒的位置,设有水槽。当大轮受水板受急流冲激,轮子转动,水筒中灌满水,转过轮顶时,筒口向下倾斜,水恰好倒入水槽,并沿水槽流向田间。此种筒车日夜不停车水浇地,不用人畜之力,功效高。《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