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打印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打印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打印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打印版)1.总则1.1 目的和意义1.2 课程理念1.3 基本原则2.课程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课程内容3.1 听3.1.1 听故事3.1.2 听古诗词3.1.3 听报告3.2 说3.2.1 口头表达 3.2.2 文字表达 3.3 读3.3.1 识字识词 3.3.2 阅读理解 3.3.3 阅读活动 3.4 写3.4.1 书写3.4.2 写作4.教学要求4.1 基本要求4.2 发展要求5.教学内容选则与组织 5.1 内容选则5.2 内容组织6.教学方法与手段6.1 教学方法6.2 教学手段7.教材教具7.1 教材7.2 教具8.评价与考核8.1 评价原则8.2 评价方法8.3 考核方法9.育人与素养培养9.1 语文与思想道德 9.2 语文与审美情趣 9.3 语文与文化素养 9.4 语文与科学素养 9.5 语文与人文素养9.6 语文与生活实践10.教学组织与实施10.1 整体组织10.2 课程实施要点11.错误处理12.附件附件: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知识与技能选项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二:六年级上册学生用书一览表注释:1.语文: 指语言文字学科的简称,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学习。

2.识字识词: 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汉字和常用词语的读音、写法和基本意义。

3.阅读理解: 指通过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和信息,并能回答相关问题。

4.阅读活动: 指通过各类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5.写作: 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语言文字知识和技能,用文字表达思想、观点和感情。

6.内容选则: 在语文课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进程,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

7.内容组织: 在语文课程中,将教学内容组织成有机的整体,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

8.评价原则: 在语文课程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情况时,遵循的原则。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理解测试题《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理解测试题一、选择题1、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 A )A. 语文实践B.知识传授C.积累感悟D.语感训练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学写规范、通行的(B )A. 楷体B.行楷C.行草D.草书3、口语交际教学应重视口语交际的语言修养和( A)A. 文明态度B.文学修养C.科学素养D.人文素养4、语文教材的编写应当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C )A. 母语情感B.审美意识C.创新精神D.爱国热情5、按照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D )A.合作关系B.传授关系C.交际关系D.对话关系6、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能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 A )A. 良好的语感B.一定的鉴赏力C.较高的审美力D.较高的理解力7、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B)A.思想性和工具性的统一B.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C.情感性和工具性的统一D.言语性和工具性的统一8、语文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不同,它属于()A.自然科学B.历史科学C.社会科学D.人为科学9、全日制义务教育第四学段要求学生45分钟完成的习作不少于(C )A. 300字B.400字C.500字D.600字10、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A. 教学材料B.学习工具C.课程资源D.教学内容11、语文新课程要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作品,即文学作品教学应强调()A. 审美意识B.审美创造C.审美体验D.审美感受1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D )A. 实施者B.促进者C.参与者D.引导者1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评价应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不作为考试内容的有语法和(B )A. 文学常识B.逻辑知识C.修辞知识D.文体知识14、《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目标的要求是: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A )A.表达方式写作B.实用文体写作C.修辞方法写作D.文学体裁写作15、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沟通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整体发展()A. 认知与情感B.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D.听说读写能力16.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B )A.学习工具B.交际工具C.实践工具D.交流工具17.下列不属于语文教育的特点的一项是(D )A.人文性B.实践性C.生活化D.立体化18.下面的默读的目标属于7~9年级的是(C )A.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1一、语文学科课程理念的培训标准(一) 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1、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目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 了解九年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2) 理解语文素养的基本点。

2、内容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学习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4、教师理念:正确把握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

5、评价理念:了解和掌握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新的评价观念。

(1) 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 语文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五个领域:识学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 语文课程新的评价观念: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突出学生发展的过程,贯穿日常的整个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教材理念: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和“不用教材教”。

(三) 语文课标与教学大纲的比较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的内容标准各领域 /主题/知识点的学习结果教学内容及要求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建议课时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考核与评价附录术语解释案例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培训标准(一) 总目标: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二) 分类目标:1、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3、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4、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语文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三、语文课程内容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培训标准(一) 了解语文和语文课程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部编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部编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部编版)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因此语文课程需要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应该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应该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语文课程的设计应该贯彻全面发展的理念,注重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突出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注重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注重语文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开放性,注重教学方式的互动性和启发性,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语文课程的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注重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

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培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d版本可编辑,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而的基木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木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目标、内容、要求和评价的规范。

语文课程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和技能。

这包括正确书写汉字、掌握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等。

语文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其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这不仅包括书面表达能力,还包括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用准确、清晰、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因此,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此外,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和思考文学作品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语文课程标准还对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要求。

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校和教师应当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包含了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等内容。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和分析,以期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首先,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

它要求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通过语文学习,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和运用能力,培养正确的语言文字观念和良好的语言文字习惯,形成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批判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这一总体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它要求语文教学应当贯穿“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以评价为导向”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些基本要求是语文教学的具体指导,也是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

再次,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教学的课程内容。

它要求语文教学应当包括语言文字知识、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鉴赏和语言文字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知识、语言文字实际运用能力、语言文字优美鉴赏能力和语言文字创新实践能力。

这些课程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安排。

最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教学活动。

它要求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注重教师的引导和激发,注重课堂的互动和合作,注重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和全面性。

这些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也是语文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

综上所述,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对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对于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

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一、总体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