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专题3.3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专题03 宋明理学 2019年高考历史精细复习(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解析

专题03 宋明理学 2019年高考历史精细复习(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解析

【时空观念】(核心思维)(1)时间背景:宋元时期(907—--1368年)、明朝时期(1368-----1644年);(2)阶段特征:封建社会发展、封建专制逐步加强;佛、道教发展;(3)人物简史:【答案】二程:北宋人;《二程集》;天是宇宙的本原、先理后物、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南宋人;《四书章句集注》;穷物即理、三纲五常、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陆九渊:南宋人;《象山先生全集》;心是宇宙的本原、心即理、反省内心二求理;心即理。

王阳明:明朝人;《王文成公全书》;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

【历史解释】(核心能力)(1)思想派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2)核心考点:理学;心学;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宇宙本源;格物致知;致良知;五经四书;(3)三维目标:①知道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发展阶段宋明时期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兴起和发展、影响以及重要的代表人物;②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③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认识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评价。

【唯物史观】(核心理论)(1)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他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

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5. 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A. 经济的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 经济转型加速思想近代化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答案】A1.(2018·天津高考·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名师制作优质作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名师制作优质作业)

第3课宋明理学[基础达标]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 A解析由题干材料来看,其反映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的相互交流,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教合一”,可知选A项。

2.(2018·淄博高二月考)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据此可知,韩愈主张()A.援佛入法B.反佛崇儒C.融佛尊儒D.三教合一答案 B解析由“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明显可以看出韩愈反对佛教,大力提倡儒家学说,故本题答案选B项。

3.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答案 C解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反映了A,“为往圣继绝学”反映了B,“为万世开太平”反映了D,C与史实不符,理学家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

4.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因果轮回B.“天理”C.修炼养生D.“致良知”答案 B解析程颢、程颐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的内容最有可能是理学方面的知识,故选B项。

A项是佛教主张;C项是道教主张;D项是王守仁的思想。

5.(2018·济宁高二质检)“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这副对联所赞誉的学者是()A.周敦颐B.韩愈C.王守仁D.朱熹答案 D解析“穷理致知”“传二程”(即:二程的传人)都点明了赞誉的对象是朱熹,故选D项。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3: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3: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题

第3课宋明理学基础巩固1.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

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答案』C『解析』南北朝时,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受其影响,吸收佛道的精神。

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题意不符。

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B.以法治国C.万物本原D.抗衡佛教『答案』C『解析』三纲五常最早源于孔子,西汉董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以法治国”是法家的主张;北宋时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

故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提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理”,故选C项。

3.“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说明了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性格的形成起了积极影响,『答案』为D项。

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国内某重点大学的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应该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答案』D『解析』程朱理学把儒家思想发展到了理论化、思辨化的新阶段,材料中的校训体现了朱熹的这一思想特点。

5.高一·二班学生在排练“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是()A.民为贵,君为轻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宇宙是吾心,吾心即宇宙D.君臣父子,天之常理『答案』C『解析』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因此,根据其主张应选C。

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十年高考真题

历史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十年高考真题

第3课宋明理学1.(2020·江苏高考·4)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

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

这反映出北宋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2.(2020·全国Ⅰ卷高考·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

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3.(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4.(2019·上海高考·6)理学家强调人对天理的自觉追求,具体修身方法是() A.克己复礼B.重义轻利C.天人感应D.正心诚意5.(2018·天津高考·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6.(2018.4·浙江高考·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

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7.(2018.4·浙江高考·7)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3课宋明理学一、单选题1.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

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

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

这主要反映了()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B.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C.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迁2.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

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

下面不能说明材料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客观上有利于求科学之真B.重义轻利阻碍商品经济的转型发展C.理学取代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D.官方哲学左右知识分子的治学态度3.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材料中的口指的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守仁D. 李贽4.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经过不断改造创新,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这主要由于()A. 儒学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利益和要求B. 儒家思想是古代最进步的思想主张C. 佛、道与儒学较量后退出舆论阵地D. 儒家吸取各派学说以适应统治需要5.程颢程颐兄弟俩去朋友家赴宴,席间有歌妓助兴,弟弟程颐认为有辱斯文拂袖而退;而程颢却怡然自得,尽兴而归。

次日程颐责问程颢,程颢笑曰:“昨日‘座中有妓’而我‘心中无妓’,今日‘座中无妓’而你‘心中有妓’”。

程颐闻之,面带愧色而去。

这一故事实质上反映了()A. 程颢思想带有心学倾向B. 程颐主张知行合一C. 宋代市民文化繁荣D. 二程思想走向对立6.《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由此判断该作者应是()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第3课 宋明理学》(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3课 宋明理学》(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3课宋明理学》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的一种新发展,强调“格物致知”B、程朱理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心”C、陆王心学强调“知行合一”,认为道德行为是从内心发出的D、宋明理学对后世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2、下列关于宋明理学发展阶段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A、北宋时期,理学最初是由程颢、程颐提出的,强调“理”的客观性B、南宋时期,朱熹发展了理学,进一步强调“理”的权威性和实用性C、明代中期,心学成为主流,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D、清代,理学式微,儒家思想逐渐向经世致用转变3、下列关于程朱理学的核心观点,错误的是()A.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B. “格物致知”主张通过观察事物来认识“天理”C. “存天理,灭人欲”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D. “心即理”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4、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宋明理学只重视道德修养,忽视知识学习B. 宋明理学的形成与佛教、道教等宗教思想的传入无关C.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程颐、程颢、朱熹等D. 宋明理学的兴起与发展完全得益于儒家思想自身的内在发展5、以下哪位思想家是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并提出了“理”作为宇宙本体的理论?A、王安石B、朱熹C、王守仁D、李贽6、宋明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概念是由谁提出的?A、程颐B、程颢C、张载D、邵雍7、题干:以下关于“宋明理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强调通过对事物的认识来达到对理的追求。

B.理学认为儒家思想是最高道德准则,是人心向善的根源。

C.理学认为宇宙本原是理,道德伦理也是由理构成的,所以道德伦理具有永恒性。

D.宋明理学形成于北宋,发展于南宋,兴盛于明代。

8、题干:以下哪位思想家对宋明理学的形成影响较大?()A.韩愈B.朱熹C.程颐D.范仲淹9、题干: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进行了注解和阐述,这一行为在宋代哲学史上具有什么重要意义?A. 丰富了宋明理学的内涵B. 促进了儒学的复兴C. 开创了宋明理学的新阶段D. 为后世儒家学者提供了学习典范 10、题干:以下哪一项不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A. 天理与人欲的关系B. 理气二元论C. 性命论D. 格物致知11、宋明理学中,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A、程颢B、程颐C、朱熹D、陆九渊12、宋明理学中的“心学”代表人物是?A、程颢B、程颐C、陆九渊D、朱熹13、《宋明理学》一书中,关于朱熹的理气论,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理为实体,气为理的显现B. 气为实体,理为气的表现C. 理和气都是实体,彼此平等D. 理为气之本体,气因理而存在14、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以下哪项不是其核心观点?A. 知行合一是心学的核心B. 反对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C. 认为心是万物本源D. 提倡“即心即物”15、【题干】宋明理学中,提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朱熹B. 陆九渊C. 张载D. 王阳明16、【题干】宋明理学中,强调“知行合一”,认为“知”与“行”不可分割的学者是:A. 朱熹B. 陆九渊C. 王阳明D. 张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明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盛行的一种思想体系。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三)第课宋明理学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练习(必修三)第课宋明理学

第三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 北宋时期的儒学代表是A 、程颢、朱熹B 、朱熹、王阳明C 、程颐、程颢D 、王阳明2. 下列哪位人物不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ABCD3. 宋代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A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B 、“仁”的学说C 心即理性D 、“心性论”4. 宋代新儒学吸收、融合的思想包括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与“天人感应”说C.道教和“三纲五常”说D.佛教和“经世致用”说5. 对宋代理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提倡大一统B.是两宋时的主要思想C.朱熹是其集大成者D.其实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6. 下列观点与二程理学观点不符的是A.心即理也B.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C.人伦者,天理也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7. 二程与朱熹理学思想的共同点是 A.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 B.人应用道德理性支配行为 C.认为心是万物的本源D. 都提出“致良知”的学说 8、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最为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

这里的“四书”指的是A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 《大学》《春秋》《论语》《孟子》9、 下列关于朱熹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他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BC 先有物后有理是其思想核心 D10、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A 、天体运行法则B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B 、《诗》《书》《礼》《春秋》D 、《孟子》《中庸》《书》《春秋》 、他的著作是《五经正义》 、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天理”主要是指 、社会发展规律 、“天人感应”理论11、下列对程朱理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程颢(1032—1085)王阳明(1472 —1528)朱熹(1130 —1200)程颐(1033—1107)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理是万物的本原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Ds主张“心外无理必致艮知”12>“眼珠子,豊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冢学说C朱真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真的学说更科学13>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是A.陆九湍乩王守仁U李餐 D.王夫之14>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合回答下列那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肋于国计民生S>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⑺要汪重人內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勢力用功15•王阳明的叫N学更多的吸收了A*道家“措静无为患想比佛教禅宗汩心外无佛厂思想C.朱冬"理先气后撷思想D■二程“万物皆只是一卜天理尸的思想16. 王阳明创立心学的主蓼目的是人*扳程朱理学E.加强内心修养C*维护封建统治 D.上升为统治思想17. 明代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总体看来,“心学”的内容包括① “心即理也”②“天地万物皆备于心”③“致良知”④“心外无理、理外无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8、有关新儒学一一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继承和发展了孔孟学说,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流派B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理"的来源的理解不同C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D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存于心中,是一种消极反动的思想19、下列关于理学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北宋的程颢、程颐二兄弟是理学的重要开创者B. 北宋的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C•陆王心学是理学的组成并推动了理学的新发展D. 明代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20、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B 佛学C程朱理学D西学2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2、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南宋以后确立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B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C重视主观意志力,注重气节,品德,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D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23、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为①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③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④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二、非选择题24.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模拟题精选: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模拟题精选: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模拟题精选:第3课宋明理学1.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否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且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在此,朱熹()A.“存天理,灭人欲”B.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C.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2.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

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

这种交往()A.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C.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D.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3.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专制主义日益强化B.伦理教化逐步加强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4.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一位寡妇李氏。

李氏相夫教子,传为佳话。

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

这反映了()A.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B.明代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C.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D.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宋代5.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理论化、思辨化,还影响到文学艺术等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这体现了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A.理一气二B.反省内心C.格物致知D.知行合一6.对比佛教、道教,有史学家认为:“孔子儒教,不成为一项宗教……其信徒都没入在一般社会中,在下则弘扬师道,在上则服务政治。

只求入世,不求出世。

”材料认为儒教不能成为一项宗教的理由是()A.无专门的宗教组织B.教徒超然于政治外C.以治国平天下为理想D.只求出世,不求入世7.义理之学和考据之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诠释与流布的两种主要方式。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doc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doc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势力,其根源是
A 封建国家的分裂
B 统治者发展佛教用来麻醉人民
C 经济发展的需要
D 众生平等的主张便于人民接受B
2.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三教合一”这三教中不包含
A佛教B道教C儒教D景教D
3.隋唐时期知识分子对宗教的观点是
A崇佛压儒和道教B以儒为本,吸纳佛道思想
C以佛为本,吸纳儒道思想D崇儒压道和佛教B
4.“理学”思想确立于
A隋B唐C宋D明C
5.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确立于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C
6.有关新儒学——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发展继承孔孟学说,有两个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B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理”的来源的理解不同C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D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存于心中,是一种消极反动的思想D
二.问答题
7.什么是理学?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是什么?
7.理学是在宋朝时,为了回应佛、道挑战,新兴儒学思潮建立的
学说,它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

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2)隋唐时期的学者提出佛、儒、道三教合一的主张;(3)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在吸取佛、道哲学的某些思想的基础上,对儒学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探索;(4)宋代“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5)“二程”和“朱熹”对儒学经典的多年钻研。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对点练习(含答案)(最新整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对点练习(含答案)(最新整理)

第 3 课宋明理学[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三教合一1.背景(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也广为传播。

2.表现(1)魏晋南北朝:儒学、佛教、道教相互影响。

(2)隋朝:儒学家提出“”的主张,又称“”。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1.形成:北宋时,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2.“二程”(程颐、程颢)(1)核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2)把天理和直接联系起来。

(3)提出“”的认识论。

(4)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3.朱熹(1)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即,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强调“”。

(3)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4.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至国外,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1.主张(1)陆九渊:把“”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宣扬“”、“”的2.传播: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一三教合一1.下列关于儒家思想在南北朝时期地位的评述,正确的是( )A.主流思想地位日益巩固B.其地位受到冲击,与道佛两教一起处于三者并立地位C.丧失了在社会中的影响D.完全丧失了儒家思想的本色2.隋唐儒学大师面对儒家思想受到佛、道两教冲击的态度是( )A.放弃儒家思想B.以儒为本,吸收道、佛思想加以完善C.创造一种儒家新思想D.对儒、佛、道三教平等对待知识点二程朱理学3.儒家学派产生后,儒学通过不断吸收其他学说的养分,在后世得以不断发展、更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卷:宋明理学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卷:宋明理学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卷:宋明理学一、1.有学者以为:宋朝实行自在、开放的政策,大大激起了中国的发明肉体和进取肉体,在政治、经济、文明、思想等方面都发明出了许多新东西,使中国文明出现了飞跃性的提高。

可以说明以上结论的是〔〕A. 分化相权、增强皇权B. 经济重心南移C. 儒学走向思辨化D. 文人画的成就最为突出2.«朱子语类»载:〝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假定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朱熹强调的〝理〞是〔〕A. 逾越时空的肉体实体B. 伦理品德的基本准那么C. 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D. 追求幸福的物质愿望3.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約瑟以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实际而架构出的世界观。

据此可知,朱子学〔〕A. 正确提醒了宇宙的本原B. 具有朴素唯心主义思想C. 包括着自然迷信的理念D. 与西方迷信具有分歧性4.中国现代某学者评论道:〝不顾人情,视斯民饮食男女之欲,为人生所不能无的,都以为毫无价值而缺乏恤。

〞此评论针对的是〔〕A. 〝人之性恶〞B. 〝三纲五常〞C. 〝欲壑难填〞D. 〝存天理,灭人欲〞5.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夫学贵得之心。

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该思想意在〔〕A. 宣扬〝知行合一〞B. 否认孔子思想C. 支持〝格物致知〞D. 强调主体看法6.酉官父姆之丧,称丁忧。

洪武八年〔1375年〕,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任者,过时那么发配为民;守制期满再起用时还要停止考核。

丁忧时如任务需求,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

这些规则〔〕A. 表达了明代政治与伦理相结合B. 增强了政府对官吏的严厉考核C. 说明忠孝观念主导了官僚思想D. 说明皇权凌驾于政府权利之上7.宋明时期官方自愿组织制定了许多品德条约、互助条约,旨在劝诱人心向善,广数化而厚习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制定的«南赣乡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陆九渊、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2.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仁者爱仁②存天理,灭人欲③天人感应④民贵君轻A. ①②③④B. ①④③②C. ①②④③D. ①③②④3.儒家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于是律许容隐,不要求子孙作证,更不许告祖父母、父母,告者绞。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法律A.外儒内法的特点 B .以礼入法的特点C.刑礼结合的特点 D .注重人事的特点4.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墓联。

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A 道学B 佛学C 理学D 民族主义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有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说明服饰体现了A、生产方式的不同 B 、生活方式的不同C自然环境的不同 D 、社会风尚的不同6.人名中蕴含着时代观念和人生追求。

某部正史中多次出现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人名。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该时期主流价值观是:A佛学B ?法学C ?道学D ?理学7.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

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A春秋战国 B .秦汉时期 C .东汉以后 D .两宋时期8.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A.仁政思想 B .伦理道德 C .性恶论D .唯物思想9.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检测题(含解析)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检测题(含解析)

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代儒、释、道三教发展状况。

材料只是讲皇帝对各教的态度,并没有反映各教真实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武则天时,佛教地位在道教之上,不能说明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同时也说明此时佛教影响相对较大,故B、D两项错误。

材料既没有提到儒学受到过分吹捧,也没有提到儒学受到过分打击,因此儒学地位相对较稳固,故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C2、魏晋时期,老庄思想盛行,贵族士流兢习老庄。

晋殷仲堪说“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这话当时是有代表性的。

由此推断出( ) A.社会动荡致道教流行 B.儒家思想遭到冲击C.信仰多元化倾向严重 D.道家思想成为正统解析:材料反映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但不能推断其与社会动荡的关系,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道教流行,儒家思想遭到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出魏晋时期道教流行,没有反映出信仰多元化倾向,故C项错误;道家思想受到重视,但并没有成为正统,故D项错误。

答案:B。

3、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这段话的本质目的是(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做父母的应该慈爱,做子女的应该诚心尽孝道,做国君的应该仁爱,做臣子要做到恭敬。

这强调古代的等级制度,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选A项。

答案:A4、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良贱通婚者的处罚规定十分严厉,然而至明代中晚期,朝廷的训令已成一纸空文,婚姻不问门第只论钱财的现象日益普遍。

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改变社会习俗B.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弱化C.传统伦理道德彻底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难以为继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4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3宋明理学含解析人民版

2024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3宋明理学含解析人民版

课时规范练33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24吉林三模)唐代,儒学家韩愈激烈地批判佛学,提出对于佛教应当“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到了北宋,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化的探讨。

这一变更( )A.体现了政府对外来文化的开明政策B.反映了大一统时代的恢弘气度C.有助于儒学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D.表明弃儒从佛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2024广东惠州模拟)在君臣关系上,北宋程颐、程颢主见君臣一体,应相互依靠,相互扶持,共治天下;南宋朱熹提倡君臣共享治权,臣子应“格君心之非”,主动参加治理天下。

二者的思想( )A.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B.体现了剧烈的社会责任感C.减弱了君主专制统治D.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3.(2024广东二模)据《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宋宁宗即位初科举取士“稍涉义理者悉皆黜落”,后期却追谥朱熹曰“文”,周敦颐曰“元”,程颢曰“纯”,程颐曰“正”,张载曰“明”。

这一变更说明宋宁宗后期( )A.理学迎合了统治须要B.科举制逐步走向僵化C.加强了思想文化专制D.理学有重大理论创新4.(2024云南一模)两宋时期新建的书院分布状况表(单位:所)由上表可见,两宋相比( )A.经济实力旗鼓相当B.文化发展各有特色C.教化制度差异明显D.书院性质根本变更5.(2024河北唐山一模)朱熹同吕祖谦、湖湘学派的张栻、陆九渊商榷、辩论;特殊是淳熙二年鹅湖之会,朱熹与陆九渊辩论。

这些活动( )A.促成理学的统治地位的确立B.沉重打击了心学思想的发展C.说明当时民族冲突异样尖锐D.促进了朱子理学体系的发展6.陆九渊家族每日早晨有专人击鼓唱歌,训诫家人要勤劳、节俭、孝悌等,食后饮茶时也要击磬唱训词,教化家人“须有省,照自心,察前境”。

当时这类“家礼”较为普遍。

材料反映出当时( )A.家训借助艺术方式传播B.科举制度促进家风改进C.儒家道德观念影响广泛D.统治阶层生活奢侈腐化7.(2024安徽蚌埠三模)宋元以来的理学思想形态中,从人到天,从家到国,从圣到王,即从人文到自然,从伦理到政治,从修养到行为,都有四平八稳的支配,而这些支配都是由“理”所主宰的结果。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宋明理学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宋明理学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宋明理学1.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甚为流行,释教和玄门都得到了普遍的传播。

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是()A.传统儒学不断衰落B.社会动荡人民难过C.社会经济严重倒退D.少数民族放肆内迁2.唐高祖以为:“武创业,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

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

”由此可知()A.唐初三教并行的场面完成B.唐初统治者重视用儒学维护统治C.唐统治者接纳措施抑制释教和玄门D.儒家思想在唐初重获正统身分3. 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

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对之评释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据此可知,“中庸”的含义是()A.苦守正道B.不偏不倚C.以和为贵D.偏听偏信4.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世身分自宋徽宗以后“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其成为忠义的化身,享受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的奉祀。

究其根源最有可能是()A.关羽的忠勇B.理学的尊崇C.人民的恋慕D.经济的成长5.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明白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范例社会秩序,维护统治B.培育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进步个别修养D.树立理学的统治身分6.北宋僧人契嵩指出,孔教“大有为”而“治世”,释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应了()A.释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释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身分产生动摇7.陆九渊以为:“身或不寿,此心实寿,家或不富,此心实富,纵有患难,心实康宁。

……实论五福,但当论人一心。

此心若正,无不是福;此心若邪,无不是祸。

”建立在此明白的基础上,要实现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就必须??()A.整治民气B.成长经济C.整顿吏治D.注重民本8.朱熹提倡“格物致知”,王阳明则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角度3宋明理学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9全国Ⅰ·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即理学家认为人的本质为善,但是私欲容易蒙蔽人的本性,所以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提高个人修养,才能克服私欲,回归人的本性,由此可知B、C两项错误。

A项只提到人性本善,不全面,D项为正确答案:。

2.(2019全国Ⅰ·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 C解析:南宋朱熹将《孟子》一书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由于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因此儒学也就被称为“孔孟之道”,故选C项。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血缘制度已经开始瓦解,A项说法错误;“仁政”理念一直是儒家的主要思想,排除B项;陆王心学没有成为统治思想,影响没有孔孟之道、程朱理学深远,排除D项。

[来源:学_科_网]3.(2019天津·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来源:ZXXK]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民本思想。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均关系到“君之尊……之存亡”,说明朱熹强调儒家的民本思想对君主统治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影响君主统治存亡的因素,不是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灭人欲”的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朱熹的思想只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不是创新,故D 项错误。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1.(2019湖北三市质检)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变革,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封建士大夫上进无路,且时有生命之虞,只好逃避现实,缄口不提政治,不褒贬人物,而经学日趋庸俗、烦琐,士人对这些理论及学风极端厌倦,从而形成玄学。

这种思想()A.崇尚神学迷信B.吸收道家学说C.倡导学以致用D.动摇儒学正统烦琐的经学厌倦而产生的,但是并未崇尚神学迷信,故A项错误;材料中士大夫“逃避现实,缄口不提政治,不褒贬人物”的行为体现了“无为”的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玄学思想的产生是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是学以致用,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自汉始,儒学始终是封建正统思想,故D项错误。

2.(2019山东、湖北联考)汉唐统治者非常重视礼乐的教化作用,并为此设立了专门管理音乐的机构,宫廷音乐盛行。

从宋朝开始,宫廷音乐一再衰败,民间音乐却如雨后春笋般繁荣发展。

这反映宋代()A.专制皇权被不断削弱B.市民成为社会主流阶层C.统治者重人伦轻礼乐D.民间音乐市场开始形成,古代中国的专制皇权是在不断强化而非削弱,A项属于明显的史实谬误,故排除;仅仅是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对比并不能说明市民已成为社会的主流阶层,这属于明显的以偏概全,故B项错误;到了宋代,随着程朱理学的形成与不断成熟,与汉唐相比,宋代统治者更重视伦理道德,故C项正确;民间音乐市场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故D项错误。

3.(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

这反映了二程继承并发展了() A.孟子的性善论 B.孔子礼的思想C.荀子的性恶论D.佛教的天命观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可知,二程的观点与孟子的性善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故A项正确;孔子的“礼”并没有涉及人性的问题,故B项错误;二程认为“天命之性是至善无疵的”显然与荀子的性恶论是背道而驰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天命观的相关涉及,故D项错误。

4.(2019贵州黔东南州一模)“人之一身应事接物,无非义理之所在,人虽不能尽知,然其大端宜亦无不闻者要力行其所己知,而勉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及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功矣。

”材料所强调的观点是()A.格物致知B.经世致用C.知行合一D.明道救世“人之一身应事接物,无非义理之所在,人虽不能尽知,然其大端宜亦无不闻者要力行其所己知,而勉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及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功矣”可知,材料所强调的观点是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也就是格物致知,故A项正确;“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指道德意识与道德实践的合一,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明道救世”指明白道理并对社会有贡献,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5.(2019广西钦州一模)宋代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这说明他() A.强调伦理道德 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物致知D.践行知行合一“剥落心蔽”“发明本心”可知,陆九渊主张向内求,主张心灵的净化,强调内在的“发明本心”,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陆九渊反对什么,仅限于提到其主张什么,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践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并非陆九渊的观点,故D项错误。

6.(2019安徽蚌埠质检)宋代,妇女缠足习俗在特权阶层中流传开来。

对于农村和城市下层的妇女来说,它是不可行的;但是富有的家庭经常为他们的女儿缠足以增加她们的魅力、展示她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加强对女孩行为的控制。

这表明宋代()A.缠足之风在上层社会更加盛行B.缠足是贵族妇女所独有的特权C.富家女子更易受理学思想影响D.经济条件是缠足的决定性因素答案: C解析:上层社会不等同于特权阶层或富有家庭,故A项错误;农村和城市下层的妇女也有缠足的自由和权利,故B项错误;材料中富家女子缠足是为了“增加她们的魅力、展示她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加强对女孩行为的控制”,说明受到理学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经济条件并非是缠足的决定性因素,更受思想因素的影响,故D项错误。

[来源:]7.(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道统论、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宋明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

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神化君主权威,维护专制统治B.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C.重视辩论教育,认识灵魂善性D.杂糅三教思想,实现三教归儒答案: B解析:A项是宋明理学的局限性,而非进步性,故A项错误;材料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重塑社会伦理,维护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与重视辩论教育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宋明理学“高度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与实现三教归儒无关,故D项错误。

8.(2019湖南衡阳联考)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 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

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

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A.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B.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C.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D.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答案: C解析:根据所学,君主专制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不断加强,故A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国家机器仍在正常运转,故B项错误;据材料“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得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了文官和农民两层面,故D项错误。

[来源:ZXXK]9.(2019广东佛山一模)朱熹反复提道:“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从中可以得知()A.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答案: B解析:朱熹强调“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即日常生活应该遵守儒家伦理道德和礼节之道,王阳明强调普通人在良知的指导下从事日常实践活动也可以成为圣人,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材料并没有提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错误;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体现的是儒学呈现世俗化的特点,并不是强调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故C 项错误;朱熹和王阳明要求普通人也要遵守伦理道德并为此进行行为实践,并没有强调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故D项错误。

10.(2019河北石家庄调研)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

这种变化反映出()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老子》《庄子》”“《大学》《中庸》《孟子》”得出宋代儒学的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学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儒学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涉及佛教、道教,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思想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发展演变,并未走向封闭和停滞,故D项错误。

11.(2019安徽皖江联考)1227年,宋理宗发布诏书,追赠朱熹为太师、信国公,提倡学习他的《四书集注》。

此后,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

据此可知,当时()A.理学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思想B.儒家思想已完成思辨化C.格物致知成为官民行为准则D.理学是儒佛道融合产物“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说明理学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的思辨化指的是与佛教、道教的融合,探讨宇宙本原,材料中并未涉及,故B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理学家求理的方法,不是官民行为准则,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理学的来源,故D项错误。

12.(2019河北衡水金卷模拟)就整个宋代社会而言,宋代妇女再嫁者不是极少,而是较多。

如大诗人陆游的妻子唐婉,在和陆游离婚后而改嫁;又如,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母亲谢氏,王安石的儿媳庞氏,岳飞的前妻刘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