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机械副教授简介
北理工计算机学院导师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导师简介及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方向丁刚毅,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博士。
北京理工大学后备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95年至96年在美国俄亥俄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2002年3月任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负责科研、实验室、对外合作等工作。
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十余名,发表论文40余篇。
承担科研项目十几项,主要涉及武器系统仿真设计,高性能计算,软件测试等,十五期间负责的科研、开发项目总经费800余万元。
曾获部级二等奖二项,校级一级科研及论文奖三项。
学术科研专长为计算机仿真、软件工程、机电工程分析、武器效应仿真评估、分布式并行计算等,被聘为总装备部仿真技术专业组成员、中国计算机仿真协会副理事长、《计算机仿真》杂志编委。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502室邮编:100081电话:010-******** 68913182 68912741传真:************EMAIL:***********.cn胡昌振胡昌振,男,1967年9月生,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信息安全。
联系方式:68914977-23李凤霞,女,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
研究方向包括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运动模拟技术等,曾获部级二等奖1项,部级三等奖5项,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项目十余项。
目前正承担的项目包括国防科工委基础研究项目1项,总装重点研究项目4项。
联系方式:************;135****1901;***********************.cn李小平教授性别:男学历:博士职务: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电话:68915623 手机:130****9599办公地点逸夫楼继续教育学院407室刘玉树教授、博导程成副教授主要学习经历: 美国UIUC大学访问学者。
中科院软件所获得博士学位,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方向:虚拟环境人机交互技术;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方向:图形学和辅助设计;南开大学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获得学士学位,专业:控制论。
模具行业专家简介
中国模具行业最具影响力专家简介编者按:前一段时间价值中国网轰轰烈烈搞了个价值中国2008首届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评选活动,后来入选专家们又倡议价值中国网就专家分布的行业展开深入调查和研究,并着手专家推介说明会和专著出版事宜,此活动价值中国网的股东会员们一直在筹划当中,来自制造业模具行业著名专家罗百辉,当时的倡议人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挖掘和资料整理,现向一直还关注“最具影响力专家”的业界朋友公布中国模具行业最具影响力专家名单及相关信息,以供业界参考。
1.专家:査鸿达职称:江苏省模具专家专业:塑料、压铸,冷冲模个人主页:/index.asp专家简介:査鸿达,江苏常州人,大学本科,1949年生。
现在深圳某大型港资模具厂任总工程师。
合格的模具工程师,能独立设计和指挥生产任何高难度,高精,复杂的塑料模,压铸模,冷冲模。
熟悉3D产品设计,三位立体造型,数控加工中心编程,高难度模具设计、试模和产品检测,熟悉注塑机,压铸机,冲床。
能熟练操作各种机械,钳工8级,车工,铣工7级。
熟练运用各种电脑软件,CAD,PRO/E,CIM等。
熟悉大型模具工厂的一切事物,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领导能力。
亲自设计或指挥生产的模具总数超过10000套。
对模具理论研究有一定的成绩,曾经获一次全国优秀论文奖二等奖,一次三等奖,并获得6项国家专利。
对模具技术人员的培训积累了很多经验,模具设计的学生超过500人。
工作经历:1977年前,是上海下放知识青年,武进县某模具厂厂长。
1977年考取镇江农业机械学院(现为江苏大学)。
1981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1年分配到常州模具厂工作。
1984年辞退公职,自办“常州精艺模具设计社”,同年创办武进管件模具厂,任厂长。
1985年担任常州市塑料工业协会模具组组长,常州市模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
常州市首届模具设计比赛评审组组长。
1988年到广东。
1989年任广州林仕豪模具公司总工程师。
1991年任广州华强模具厂厂长。
导师信息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称E_mail地址学历教学研究方向专业名称毕业院校蔡大勇男1970.01教授dayongcai@si博士研究生高温合金性能优化;铁素体的控轧控冷材料学燕山大学崔占全男1949.01教授cuizhanquan@大学本科压力容器;轧辊材料金属学及热处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付瑞东男1968.05教授rdfu@.cn博士研究生钢的微合金化;高锰高氮钢;搅拌摩擦焊材料学燕山大学傅万堂男1966.12教授wtfu@.cn博士研究生钢的超细化与微合金化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金高聿为男1962.09副教授ywgao@.cn博士研究生纳米复合材料材料学燕山大学景勤男1958.03教授jingqin@.cn博士研究生金属材料相变材料学燕山大学属廖波男1955.01教授laorll@yahoo.博士研究生大型铸锻件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材料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文昌男1962.01教授wcliu@ysu.ed博士研究生铝合金变形织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戚力女1978.01副教授qili@.cn博士研究生计算机模拟材料学中科院金属所钱立和男1963.08教授lhqian@ysu.博士研究生材料强度与破坏/生物力学材料学中科院金属所料沈德久男1955.05教授sdj217@sina.com博士研究生材料表面改性与强化材料学燕山大学王明家男1960.03高级工程师mingka@ysu.博士研究生大型铸锻件材料及工艺材料学燕山大学系王青峰男1967.01教授wqf67@ysu.e博士研究高性能能源用钢\加工制造工材料加工华中科技大学生艺学\材料计算与模拟\工程金属材料系王天生男1963.01教授tswang@ysu.博士研究生金属材料材料学燕山大学肖福仁男1966.03教授frxiao@ysu.e博士研究生大型铸锻件焊接材料材料学燕山大学徐瑞男1961.04教授xurui@ysu.ed博士研究生金属凝固理论与技术铸造哈尔滨工业大学杨庆祥男1962.06教授qxyang@ysu.ed博士研究生金属表面强化及其数值模拟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苑辉男1962.11副教授HuiYuan@ys博士研究生激光表面处理、先进结构材料变形与疲劳、金属材料高压热处理材料学燕山大学张春玲女1972.03副教授zhangchl@ys博士研究生耐候双相钢;铁素体杂质材料学燕山大学张福成男1964.08教授zfc@.cn博士研究生金属材料及其介观变形理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张静武男1950.06教授zjw@.cn博士研究生金属材料及表征材料学燕山大学无机非金属材何巨龙男1958.06教授hjl@.cn博士研究生功能材料金属材料燕山大学李工女1968.12副教授gongli@.cn博士研究生非晶态合金结构及相变凝聚态物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李伟女1976.09副教授nano@ysu.ed博士研究生磁性纳米结构材料材料物理与化学燕山大学梁波男1968.12教授liangbo1205@博士研究生纳米功能材料材料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料系刘世民男1960.01教授lsm@博士研究生浮法玻璃质量控制与优化、功能薄膜材料学燕山大学罗永安男1972.02副教授slluoya@.cn博士研究生宝石学矿物学中国地质大学马明臻男1955.05教授mz550509@ysu.博士研究生复合材料,大块非晶合金材料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田永君男1963.03教授fhcl@博士研究生功能材料与器件凝聚态物理中科院物理所王明智男1953.04教授wmzw@.cn大学本科超硬材料及超硬复合材料金属材料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王艳辉男1963.02教授chyclwyh@so博士研究生金刚石及相关材料材料学燕山大学邢广忠男1956.11教授gzxing@.cn博士研究生超硬材料材料学英国赫尔大学于栋利男1961.11教授ydl@博士研究生新型功能材料的高温高压合成材料学燕山大学于凤荣女1975.05讲师yfengrong@163.com硕士研究生热电材料凝聚态物理吉林大学于万里男1959.02教授wlyu@.cn博士研究生宝石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东北大学臧建兵女1968.08教授zangjianbing@1博士研究生超硬材料材料学燕山大学赵洪力男1960.09教授zhaohongli@ysu博士研究生硅酸盐材料/功能材料材料学燕山大学赵玉成男1967.01副教授yczhao@.cn博士研究生功能陶瓷、超硬磨具及相关材料材料学燕山大学材料李葵英女1954.05教授kuiyingli@ys博士研究生光电子材料物理化学吉林大学物理系刘日平男1963.11教授riping@.cn博士研究生亚稳材料凝聚态物理中科院物理所苏治斌男1972.02副教授suzb33@.cn博士研究生纳米材料物理电子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王文魁男1937.03教授wkw19782000@yahoo.co博士研究生非平衡相变材料日本东北大学温福昇男1981.12讲师wenfsh@.cn博士研究生凝聚态物理兰州大学孙宝茹女1976.09讲师sunbaoru@ysu.e硕士研究生大块非晶凝聚态物理吉林大学向建勇男1976.8副教授Jyxiang@ysu.ed博士研究生中科院物理所张瑞军男1962.02教授zhangrj@ysu.博士研究生电子材料;纳米摩擦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清华大学张湘义男1966.03教授xyzh66@yahoo.博士研究生纳米晶及非晶材料凝聚态物理中科院物理所高分子材料系李青山男1954.08教授qsli@博士研究生聚合物/无机矿物纳米复合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东华大学李青松男1977.08助教easelee@.cn硕士研究生高分子加工设备材料学湖南大学彭桂荣女1973.06副教授gr8599@yahoo.c博士研究生复合材料材料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张成波男1979.01助教chengbozhang@硕士研究生高分子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吉林大学张海全男1969.01副教授hqzhang@ysu.ed博士研究生有机高分子/无机杂化发光材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吉林大学张振琳女1979.01助教leafzzl@163.com硕士研究生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西北师范大学亚稳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林耀军男1968.07教授yaojun8l@ya博士研究生纳米晶/超细晶材料快速凝固理论与技术/电子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美国加州大学柳忠元男1965.03教授liuzy0319@yaho博士研究生磁性材料凝聚态物理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王利民男1973.01教授limin_wang@博士研究生玻璃化转变与非晶态物理凝聚态物理中科院物理所谢燕武男博士研究生徐波男1971.11教授bxu@博士研究生材料物理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闫志刚男19830720助理实验师yzg720@163.com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于鹏飞男19841001助理实验师yupengfei1984@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张兵男19830824助理实验师icesharpkkk@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张春祥男1980.03研究实习员zhangchunxiang@.cn大学本科无机非金属材料燕山大学张明男1963.08教授zhm@博士研究生金属材料及其介观变形理论材料学燕山大学张世良男1973.05高级实验师zhangshiliang@大学本科材料计算模拟无机非金属材料燕山大学温斌男1976.7教授wenbin@ysu.博士研究生极端条件下的材料制备及模拟材料加工大连理工大学张新宇男副教授xyzhang@ysu.ed博士研究生材料性能预测模拟材料学燕山大学材料综合实验室缑慧阳男1977.03实验师gouhuiyang@大学本科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燕山大学高振山男1952.02实验师中专金属材料铸造黑龙江省机械制造学校胡文涛男1978.02助理实验师qilianbao1978@硕士研究生功能材料材料学燕山大学黄浩男1977.09实验师huanghao1977@硕士研究生超硬材料材料学燕山大学李慧女1962.08高级工程师lihui@88mail.ys硕士研究生电子显微分析材料工程燕山大学李晓普男1981.12助理实验师lxpcn@ysu.ed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刘建华男1963.01高级实验师ljh10@ysu.ed大专金属材料金属热处理燕山大学吕英怀男1952.12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上海交通大学王鹏男1982.04助理实验师gpawang@qq.com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王艳女1960.02高级实验师wangyanysu@ya大专材料组织检验分析机电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王玉辉男1978.11助理实验师yhwang@ysu.硕士研究生大型铸锻件材料学燕山大学吴来磊男1980.05助理实验师wll@.cn硕士研究生表面处理材料学燕山大学杨雪梅女1964.09高级实验师yxm0591@si大学本科特种玻璃物理学河北师范大学于金库男1962.06研究员yujinku@ysu.ed博士研究生电化学和表面改性物理化学燕山大学张克勤女1962.12高级实验师zkq1006@ya硕士研究生材料物理性能分析测试物理东北师范大学郑春雷男1981.05zhengclysu@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邹宏霞女1969.01高级实验师zouhongxia@88mail.ysu.ed大学本科衍射分析硅酸盐齐齐哈尔轻工学院行政高伟男1979.05研究实习员gaow@ysu.ed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闫淑兰女1967.01研究实习员大学本科燕山大学李英梅女1983.03lym_0202@y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曲明贵男1978.09助理研究员qmg@ysu.ed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王国伟男1975.09讲师wgw@ysu.ed大学本科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燕山大学王丽萍女1961.07教授wlpcl@ysu.ed大学本科轻工机械设计齐齐哈尔轻工学院杨博涵女1981.03助教ybhcl@ysu.ed大学本科英语燕山大学袁云岗男1980.02助理研究员yungang@ysu硕士研究生材料学燕山大学张亚丽女1956.02小教一级教师中师中文齐齐哈尔师范学院。
陈蓉个人简历
陈蓉个人简历陈蓉,女,汉族,1985年出生。
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目前从事软件工程师的职业。
教育背景2003年,我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
在校期间,我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并积极探索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2007年,我顺利完成了本科学业,并保送攻读硕士学位。
硕士期间,我选择了专注研究人工智能领域。
我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了一项有关机器学习的研究,并成功发表了一篇相关论文。
通过此项研究,我深入了解了机器学习算法,并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工作经历我于2009年进入北京某知名互联网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工作至今。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开发与维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我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项目需求分析、设计和开发。
我熟悉Java和Python等编程语言,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
除了编码能力,我还擅长使用各种开发工具和框架,如Spring、Hibernate、Django等。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使用这些工具和框架,成功开发了多个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我参与的项目包括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人工智能系统的研究及实现,以及企业级应用软件的开发等。
在这些项目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团队成员密切协作,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同时,我也负责编写项目文档,保证项目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除了日常的开发工作,我还积极参加技术交流和培训,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我参加了多个技术研讨会和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与同行业的专业人士交流经验。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一些编程竞赛和开源项目,锻炼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个人技能与特长除了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基础知识,我还具备以下技能和特长:1. 熟练掌握Java和Python等编程语言,能够灵活运用其开发项目。
2. 熟悉各种开发框架和工具,如Spring、Hibernate、Django等,能够快速上手。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考研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考研
机械电子工程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几个学科领域有机结合的新兴学科,亦称机电一体化。
本学科1981年就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实验室面积250m2,各类设备仪器价值200多万元,包括各类PII 以上计算机30台。
本学科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3教授。
近年来参与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200万元以上,共获得部级三等奖2项,校级一等奖2项。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包括飞行器制导技术应用,新型制导元件应用,模式识别技术应用。
2.机电系统控制自动化包括伺服系统应用,现代总线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应用技术,控制理论在工业中的应用。
3.流体传动与控制包括流体控制理论研究,新型流体控制元件开发应用,流体传动与控制的CAD/CAT 技术。
4.传感与测控技术传感器理论,新型工业传感器的开发,机电系统的测试技术,机电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电子电路在线检测技术。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北理工设计学院导师介绍
京城四合
武林雄魂 北京工业设计发展报告 21世纪的工业设计 北京理工大学东西大学教授作品交流展 05釜山国际环境艺术节、06釜山国际环境艺术节 何燕明作品选 VISUAL表现与扩张韩中教授作品交流展 ON/OFF DESIGN(汉城)
获奖情况
97当代艺术设计奖一等奖 北京优秀工业设计优秀奖 京城四合一等奖
704-I侦校雷达操控车工作舱人-机-环境系统设计(2003-04)
155mm自走火炮外观造型设计 (2004)
车载式155mm加榴炮驾驶室外型设计(2004)
科研
WZ0001工程人-机-环境系统设计及全尺寸模型设计与制作 (2004-2005) WA0007工程外观造型及内外人-机-环境系统设计
插 图 设 计 作 品
部分设计项目
人民大会堂海南厅、中央警卫局警卫中心
总政全军指挥中心、人大常委会北戴河会议中心
中国剧院(室内)、微软(中国)人机界面实验室 惠普(中国)商学院及产品展示中心
中国电影博物馆A段及D段设计
欢乐谷(北京)入口区总体及份项方案 硅谷亮城6号室内总体设计
设计作品
设计作品
设计作品
1986--2007年多次参展国内外艺术节、绘画大展并 获奖;两次在香港举办个人绘画艺术展;在新西兰、 澳洲、德国举办个人绘画艺术展。
1993-1998年书法作品参展历年《反核平和书道 展—核爆周年纪念展》。展出地点:日本
1994 年与大师周思聪老师在香港出版中国画《写 意、写实人物》技法教学专题录象带。
研究方向
工业设计 韩国东西大学设计学部任专任教师一年
现为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在读博士
主讲课程
产品系统设计、产品设计与模型制作等
北理工工业设计导师
张乃仁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师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明式家具学会会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等。
主要著作有:《外国装饰艺术史》(编译)、《设计词典》(主编及主撰)等。
孙远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业设计系主任。
1992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获硕士学位。
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图学学会会员。
编著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因工程学基础与设计》,参编《中国机械设计大典》。
主讲课程为人因工程学、设计程序与分析和交互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因工程、产品交互设计和设计程序。
宗明明宗明明,女,1957年5月生,博士,现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1978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系,1982年毕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至1987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院)工业系全国高校师资研修班;2000年晋升教授;2007年获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
现主要从事工业设计造型基础、设计理论的教学与研究。
2001.1-2010.6曾任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东北林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副会长,齐齐哈尔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齐齐哈尔市政协常委,齐齐哈尔民盟市委常委,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政协副主席,齐齐哈尔大学民盟基层委员会主委。
2007年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0年被授予齐齐哈尔市“鹤城百名巾帼功勋、巾帼模范”荣誉称号。
主要代表论著:《Analysis of Potential Risks in Industrial Design and the Study to Deduce Them》2009.9发表于《PROCEEDING OF CHINA WENCHUAN EAR THQUAKE SPECIAL PLENARY SESSION AT IDRC DA VOS》《对黑龙江省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2008.11发表于《学术交流》《亚麻极短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前景探微》2007.8发表于《学术交流》《亚麻极短纤维复合材料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2007.1发表于《家具》《材料是创新之本》2006入选北京中国科协年会《德国乌尔姆设计教育体系研究》2004.5发表于《黑龙江高教研究》《现代设计创新的“仿生学”方法》2004.4发表于《美术观察》《有规则、无定式-谈版式设计》2000.6发表于《美术观察》《欧洲工业设计教育概况》2000.6发表于《美苑》《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工业设计教学片段》2000.10发表于《装饰》《德国现代设计理念与实践》2000.1发表于《美术与设计》《德国工业设计教育一瞥—克劳斯•雷曼教授的设计基础教学方向》1999.1发表于《艺苑》《三维设计基础》东方出版社2008年《布言布语-纤维材料形态与表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德国现代设计教育理念与实践》辽宁美术出版社1999年承担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木质复合材料造型设计应用研究》(1151gzd24)黑龙江省教育厅振兴老工业基地项目2006《艺术设计中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减轻、阻断策略研究》(08DF30)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单列项目2008.10.01-2011.12.31《艺术设计中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减轻、阻断策略研究》(省艺科立字[2008]61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2008.06.14—2011.06.30《教育部亚麻技术加工工程中心亚麻服饰云霓品牌研发》黑龙江省教育厅特别资助项目2008.6—2009.12 《成功教育模式研究-德国现代设计教育方法研究与实践》黑龙江省高校骨干教师创新能力资助项目2002.1《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方法研究与实践》黑龙江省教育厅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4《自然的启示-仿生学与现代设计方法》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005.主要学术活动:2000.5 应德国斯图加特国力造型艺术学院原院长克劳斯.雷曼教授邀请赴德国进行交流考察;2001.11 无锡轻工大学(现为江南大学)客座教授;2003.9 赴德国参加汉诺威世界国际工业设计大会及学术交流;2004.1 赴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莫斯科肖洛霍夫国立师范大学、车尔尼雪夫师范大学进行考察和交流;2004.3 受聘于同济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全国高教研修班”授课;2004.3-5 主持筹备召开首届“中国玻璃艺术”研讨会;2004.6 -8 策划承办2004“金鼎杯”中国首届亚麻服装设计大赛暨国际现代设计专家论坛;2004 作品《山行》入选“北京-洛桑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2005.1 “龙行天下”第七界中国大学生视觉大赛评委;2006 作品《云霓》入选“北京-洛桑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2006.11 获得德国DAAD学者奖学金,赴德访学;2007 《设计思维与表达》获黑龙江省教育厅省级精品课程;2008.4 赴美国进行学术考察;2008.9 策划承办2008 “金鼎杯”第二届中国国际亚麻服装设计大赛暨国际现代设计专家论坛;2008 作品《祥云•如意》入选“北京-洛桑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2009.9 赴韩国朝鲜大学参加“中韩美术作品展”;2009.9 主办“中德设计教育论坛”;2009 作品《云霓》入选“第二届中韩女性平面设计师交流展”;2010.4 赴日本进行学术考察;2010.8 作品《盛世》入选黑龙江省第十一届美展,获银奖。
北京理工大学第九届我爱我师候选教师介绍
第九届我爱我师候选教师介绍目录曹传宝 (3)付俊伟 (4)韩伯棠 (5)张忠廉 (6)吴川 (7)刘天府 (8)罗庆生 (9)薛庆 (10)林永钢 (11)杨才林 (12)吕坤 (13)庄虹 (14)王鲁娜 (15)蒋立宁 (16)张元卉 (17)胡海云 (18)武楠 (19)唐胜景 (20)刘伟 (21)丁洪生 (22)张雷 (23)孙兵 (24)高飞 (25)黄一帆 (26)安宜 (27)郭燕文 (28)曹传宝推荐学院:材料学院职务:材料学院教师主授课程:膜材料与膜技术主要事迹:1、2004年入选新世纪人才。
2、主持和参与过多项国家级项目3、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20多篇,被他人引用2200多次。
在国际会议上九次作特邀报告。
4、申请专利37项,其中26项已授权。
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项。
5、任中国微米纳米学会首届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半导体与集成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生物制造分会委员。
6、出版专著教材3部。
7、毕业的学生中,已升任正教授7人,包括1名入选青年千人,3人获“优青”资助。
付俊伟提名学院:法学院职务:法学院讲师主授课程:民法学、商法学教育及工作经历:23岁攻读博士学位,成为蒂尔堡大学法学院自1927年成立以来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博士生,并获全额资助。
2010年博士论文完成后受聘蒂尔堡大学助理教授。
2011年回国工作,任教于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教学风格及理念:其讲课风趣幽默,授课内容丰富翔实而有条理,十分注重同学们对于民法基本理论的学习,以课前提问的方式帮助同学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付老师也十分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发展,在课后给予指导。
他认为,只有严爱相济,才可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
他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开拓创新、默默奉献。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
韩伯棠提名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职务: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主授课程:管理运筹学获奖情况:1、2007年获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导师简介
关于研究方向、就业前景与导师大半年没来这个论坛逛逛了,今天来到,忽然想起了一年前准备考北理工时懵懂无知的样子。
作为一个原外校的学生,对北理工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当时多么希望能认识一位学长,在平时多指点指点自己,少走些弯路,但希望总归是希望,最终还是自己摸爬滚打一路走来。
此处,我想说的是关于复试后选择导师的有关事宜,当时由于自己选择导师时的无知与不负责任,导致我与自己的梦想越走越远,希望此文能够帮助学弟学妹们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好的,废话少说,言归正传,首先说下选导师的步骤。
在我们之前,每届新生在开学之后都会召开师生双选会,在双选会上来选导师,但我们这届并没有,都是自己联系的导师。
有个别学生是在复试前找的导师,我觉得意义不大,因为去年的复试是相当公正严格的,而且复试成绩占的比重相当大,看过某个帖子计算了一下,实际总成绩中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大约各占一半,并不是表面上看去的三七分或者四六分,因此初试成绩低的朋友可千万不要放弃,机会也相当大的哦~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包括我)。
我是在复试结束回校的两周之后才开始联系导师的,当时对老师和研究方向不甚了解,在论坛上找了个介绍导师的帖子随便选了几个导师去联系(我发的邮件),结果前两个老师都说学生已经招满了,还好,第三个老师也就是我现在的导师给我打电话来了,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这么晚才找导师”。
因此,我个人的建议是复试前先瞄上自己心仪的导师,待复试名单出来后趁热打铁在回校之前去找导师面对面的交流,初试成绩很高的同学可以再复试前就去找比较牛的导师,当然,也有不少同学是开学之后联系的导师。
其实何时联系导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找什么类型的导师,研究方向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下面我就来介绍介绍。
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至关重要,可以说决定着你将来的就业方向。
拿我来说,在读研之前我就非常想进银行的软开,但由于选导师前没有查清楚,随便报了位老师,结果现在的老师根本不搞数据库(一般搞数据库的进银行的概率比我们不搞数据库的概率大的多),可以说我现在已经放弃了进银行工作的梦想了。
北理工业设计研究生导师全介绍
本资料来自2012北理工设考研群:127446331北京理工大学设计院工业设计系研究生导师全介绍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成立于1984年,是国内高等院校中最早设置的工业设计专业之一,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师资力量雄厚。
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通用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可持续设计、交互设计等张乃仁,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师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明式家具学会会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等。
主要著作有:《外国装饰艺术史》(编译)、《设计词典》(主编及主撰)等。
宗明明,女,1957年5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
1978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系,1982年毕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至1987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院)工业系全国高校师资研修班;2000年晋升教授;2007年获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
现主要从事工业设计造型基础、设计理论的教学与研究。
2001.1-2010.6曾任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东北林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副会长,齐齐哈尔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齐齐哈尔市政协常委,齐齐哈尔民盟市委常委,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政协副主席,齐齐哈尔大学民盟基层委员会主委。
2007年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0年被授予齐齐哈尔市“鹤城百名巾帼功勋、巾帼模范”荣誉称号。
孙远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业设计系主任。
1992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获硕士学位。
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图学学会会员。
编著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因工程学基础与设计》,参编《中国机械设计大典》。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机械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9(45)10
【摘要】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下设车辆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交通工程系、工业工程系、机电科学基础部、机电一体化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等单位。
学院现设有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等学科与专业,【总页数】1页(P83-83)
【关键词】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学院;机电一体化;工程训练中心;动力工程;自动化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70.35;G649.28
【相关文献】
1.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报告--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为例 [J], 陈莉莉;张玮;李希;田坪
2.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培养的朋辈教育模式探析--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为例 [J], 朱伟华
3.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车辆电子工程实验室简介 [J], 陈慧岩
4.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车辆电子工程实验室简介 [J], 陈慧岩
5.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车辆电子工程实验室简介 [J], 陈慧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夯实基础才能飞得更高——记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教授黎一锴
2019年12月 科学中国人 45夯实基础才能飞得更高——记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教授黎一锴□ 陈 璐“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了整整一段话来阐述基础研究、创新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只有在基础科学研究上取得突破,才能引发技术上的真正变革。
然而,基础科学的研究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它需要科研工作者能够长时间地坐“冷板凳”,并为之持之以恒地付出。
“遇到工程实际问题要从最根本的基础理论角度去考虑,只有把微观机理搞清楚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相关的工程问题。
”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教授黎一锴坚持的科研理念。
“比如想要提高内燃机的效率,就要从燃烧出发去考虑。
内燃机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燃烧,而燃烧就是燃油喷出后和空气混合而产生的化学反应。
那燃油如何喷出,喷出后要怎样才能形成好的混合气体?只有把这块儿研究透了、控制好了,才能真正提高燃烧质量,这是源头上的东西。
”黎一锴详细地介绍道。
多年以来,这位年轻的“85后”学者一直在内燃机喷雾燃烧研究的领域内默默耕耘,从细微处着手,运用流体力学、燃烧学等基础理论在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践行着新时代青年学者的光荣使命。
越了解越喜爱 走上科研路“高考的时候,我对于专业还很迷茫。
2004年正好是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时候我就选了汽车专业。
之后,就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汽车工程系录取了。
”黎一锴与内燃机研究的结缘就这样开始了。
当时他也未曾料到这个“随便”选的专业,竟会引领他走上科研之路,并使其为之奋斗整个青春。
如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久才能见真心,才可能成为至交好友。
经过本科阶段的逐渐了解、深入学习后,黎一锴愈发喜爱上了这一专业,从此探索的脚步就不曾停歇。
北航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有着浓厚的航空航天背景,当时新兴的汽车工程系也有别于其他普通高校。
北京理工大学-姓名范群波
主要论文 •Li Guoju, Zhang Xu, Fan Qunbo(通讯作者), Wang Linlin, Zhang Hongmei, Wang Fuchi,Wang Yangwei. Simulation of Damage and Failure Processes of Interpenetrating SiC/Al Composites Subjected to Dynamic Compressive Loading. Acta Materialia,2014, 78: 190-202 •Li Rongting, Fan Qunbo(通讯作者), Gao Ruihua, Huo Lirui, Wang Fuchi, Wang Yangwei. Effects of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n the ballistic performance of a new near-β titanium alloy Ti684.Materials & Design. 2014,62:233-240 •Wang Linlin, Fan Qunbo(通讯作者), Li Guoju, Zhang Hongmei, Wang Fuchi.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iC3D/Al interpenetrating phase composite material subjected to a three-point bending load.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2014, 95: 408-413 •高瑞华,范群波(通讯作者),王富耻,张毅鹏,霍利瑞,裴传虎.钛合金装甲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及其抗弹 能力关系研究.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录用) •李荣婷,范群波(通讯作者),王富耻,高瑞华.一种新型近β钛合金 Ti684 动态力学性能与抗弹性能的研 究.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录用) •Wang Fuchi, Huo Dongmei, Li Shukui, Fan Qunbo(通讯作者). Inducing TiAl3 in titanium alloys by electric pulse heat treatment improv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550 (2013) 133–136 •Shen Wei, Wang Fuchi, Fan Qunbo(通讯作者), Ma Zhuang. Lifetime prediction of plasma-sprayed thermal barrier coating systems.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13, 217,2013:39-45 •Liu Jintao, Cai Hongnian, Wang Fuchi, Fan Qunbo(通讯作者). Multiscal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Shaped Charge Jet Generated from Tungsten-Copper Powder Liner.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419 (2013) 012045 •Li Guoju, Fan Qunbo(通讯作者), Wu Zheng, Zhang Xu, Wang Yangwei, Wang Fuchi. Modeling the Dynamic Damage Process of the SiC3d/Al Interpenetrating Phase Composites.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419 (2013) 012024 •Gao Ruihua, Fan Qunbo(通讯作者), Wang Fuchi.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relation to Adiabatic Shearing Behaviors in Titanium Alloy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419 (2013) 012020 •Shen Wei, Fan Qunbo, Wang Fuchi, Ma Zhuang. The influence of defects on the effective Young’s
精益求精 以智能优化技术助力时代发展——记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辛斌
作者: 谢更好
作者机构:�科学中国人》编辑部
出版物刊名: 科学中国人
页码: 44-46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0X期
主题词: 北京理工大学 自动化学院 智能优化 关肇直 多智能体系统 博士学位论文 专家简介学术论文 中国自动化学会 群体智能
摘要:专家简介:辛斌,山东海阳人,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优化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多智能体系统、人机协作系统。
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8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译著1部。
2012年荣获第18届"关肇直奖",2013年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获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工程导师介绍
机电学院工业工程系导师简介王润孝教授王润孝,1957年1月生,教授,机械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制造自动化软件与信息研究所所长。
1982年、1998年分获西北工业大学机电控制与自动化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和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工学博士学位。
1989 年至 1990 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作访问学者。
兼任教育部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西安市科协副主席等职务。
任教以来,为博士、硕士、本科生讲授“数控机床”、“制造技术新哲理”、“数字技术”“人力资源开发与研究”等6门课程,累计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余名,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编写专著及教材8项。
主持以及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自然基金、陕西省科学基金、陕西省攻关计划项目以及横向课题二十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9项。
孙树栋教授孙树栋,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
198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曾在英国Sheffield(谢菲尔德)、Strathclyde(斯克莱德)等大学任访问学者。
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防基础科研、总装预研等项目的持续支持下,提出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遗传免疫算法等新算法,有效解决了机器人控制、车间计划调度等面临的多目标、有约束优化难题;提出了建立企业生产过程资金流模型、基于组件的可重构信息管理系统等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稳固的科研团队,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重构制造执行系统、协同服务系统,在10余家企业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撰写专著、主编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7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7项。
曾荣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航空青年科技奖。
缔造更安全、更高效的动力系统——记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恩华
54 科学中国人 2020年12月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缔造更安全、更高效的动力系统——记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恩华 梁佳欢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向更高质量转型升级,绿色、可持续和节能减排等核心技术支撑点亦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从我国来看,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工作仍十分艰巨,尤其是在交通行业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从国际上看,国际海事组织多年前提出的能效设计指数(E E D I)计划,在2020年和2025年将新设计船舶的E E D I分别提高20%和30%。
对此,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预聘副教授、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恩华指出:“目前船舶动力系统大部分是中低速柴油机,能效在50%以下,剩下的余热能通过排气、进气中冷、冷却液和润滑油等被浪费。
船舶动力系统在航行时基本处于稳态工况,采用有机朗肯循环回收这部分余热可明显提高系统能效,降低污染物排放。
”其实,不仅是在船舶节能方面,多年来,王恩华的研究方向主要还聚焦在中低温动力循环系统、内燃机热流体流动与燃烧模拟,以及新能源车用动力系统性能研究,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对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海泛舟,乘风破浪1995年,18岁的王恩华以湖北省鄂州市高考状元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汽车工程专业。
“当时我对专业的了解不多,但我有一个表哥在清华,他学的是汽车。
在1995年,大家觉得随着经济发展,汽车在未来会有大发展,这个专业可以大施拳脚。
而且,我父母也认为‘学门手艺’找工作更方便。
综合这些考虑,我就报了汽车工程专业。
”王恩华笑道。
“当时,我的班主任帮我争取了一个湖北省建设银行设立的奖学金。
因为那时汽车工程是五年制专业,所以奖学金一共资助了五年。
这笔奖学金对我的帮助很大,要不然我的大学生活可能没有那么顺利。
”王恩华十分感谢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身为农村孩子,王恩华在乡下度过了小学和初中时代。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导师信息
刘检华: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数字化研究室,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一直从事虚拟装配、虚拟现实等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总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天二院和五院合作项目10余项,发表虚拟装配方面的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肖定国 男,1959年3月出生,硕士,副教授
专业特长: 机电系统测试与控制,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产品开发与工程项目管理
任职: 北京理工大学数控与检测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成就: 毕业后任教于北京理工大学,一直从事“工程测试技术”,和“微机与数控技术”课教学工作和工业测控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形成了机电系统检测与控制技术的业务专长。近5年中,每年为3~5个班的本科生主讲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指导了22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和6名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13个纵、横向科研项目,本人工作量经费达260万元,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本人曾两次赴美进修近5年,长期学习和使用英语,具有较好的读,写,听,说能力。本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中做到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历年的工作考核均为优良,获校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一次、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张卫民教授:机械制造系,精密微小型研究室。主要从事磁记忆效应的检测技术,1.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2.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技术特点;3.磁记忆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4. 磁记忆检测技术在我国各行业的研究应用情况。金属磁记忆方法是一种新型无损检测方法,立足于检测在工作载荷的作用下设备和金属结构局部集中区产生的漏磁场,其特点是快速、方便、判断合理。该项技术在我国无损检测领域引起极大兴趣。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学院机械制造系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教授 黎一锴
科学中国人
二○
一九年十二月 总第四三二期
CN11-3292/G3 ISSN 1005-3573
邮发代号:
82-592
M 1299
定价:¥25元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黎一锴,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师从国际喷雾燃烧领域的著名学者梅村章先生。
研究方向为车辆内燃机总体设计、内燃机进排气系统设计、燃油射流雾化机理、内燃机缸内燃烧、气-液两相流界面不稳定性及数值模拟方法。
回国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础加强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等多项;在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Physics of Fluids,Fuel,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Gas Turbines and Power,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取得专利5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项。
(正文见45页)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教授 黎一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定国 男,1959年3月出生,硕士,副教授
专业特长: 机电系统测试与控制,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产品开发与工程项目管理
任职: 北京理工大学数控与检测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成就: 毕业后任教于北京理工大学,一直从事“工程测试技术”,和“微机与数控技术”课教学工作和工业测控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形成了机电系统检测与控制技术的业务专长。近5年中,每年为3~5个班的本科生主讲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指导了22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和6名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13个纵、横向科研项目,本人工作量经费达260万元,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本人曾两次赴美进修近5年,长期学习和使用英语,具有较好的读,写,听,说能力。本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中做到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历年的工作考核均为优良,获校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一次、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希望您可以帮助我.谢谢您,余老师!
另外,我想向您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本科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在大学四年间,拿过两次奖学金,成绩在我们专业应该是中等偏上( 大学期间修过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信号系统,半导体物理,通信原理,C语言,微机原理,单片机等课程).不过四级至今还没过(个人认为是大学期间最失败的事情),挂过一次科(激光原理).
专业方向:数控机床研发、机床数控技术、数控机床精度强化技术、数控加工精密测量技术、精密数控微细加工技术。
主讲课程:专业外语、现代数控编程技术及应用、数控加工综合实践、Cad/应用(硕士)
学术成就:主要从事过的研究项目9项,以第一作者在《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被EI检索6篇以上。
周世园:机械制造系,副教授,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生导师,数控与检测技术研究室,2003年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制造系机电系统控制与检测研究室教师,主要从事无损检测与计量测试技术方面的研究,承担的科研项目涉及超声探伤测量与校准、光学轮廓测量等,承担的教学任务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课“微机与数控”、“无损检测”等
龙震海,先进加工技术研究室,机械制造系,汉族,湖南省永州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先进加工技术、表面完整性控制与预报、精密微细电火花加工、生物制造等。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提出国家发明专利申请5项,获兵器工业部一等奖一项,国防科工委三等奖一项。
张虎:精密微小型研究室,机械制造系,党员,博士、博士后(华中理工大学国家数控工程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副教授。1994至1998华中理工大学工学博士,1999至2001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2002至今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教师。
各位高手:我准备给导师发邮件,探探口气,也想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我信中内容如下,大家帮我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谢谢各位了>
余老师:
您好!又要打扰您啦.
我的分数已经出来了,总分363,英语62,政治79,数学107,专业115(不太理想),我想应该有机会参加理工大的复试.在研究生报名选导师的时候,我选了您,坦白说,我很想成为您的学生,不过我知道每年报考您的考生都很多,在这里,我想问您一下,08年您会在微电子方面招几个学生,在所有报考您的考生中或者在报考微电子专业的考生中我有没有竞争优势,我很想知道我现在所处的位置.
张旭(1969-),男,北京人,副教授,博士,数字化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PDM、分布式技术、系统集成.
CAD/CAM
王爱民(1971-),男,博士,副教授,数字化研究室,主要研究领域为制造执行系统(MES)、生产线建模与仿真,大规模定制等。现代制造业中的数字化产品开发技术。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现代制造企业的竞争环境与背景;2.数字化技术与现代企业中的主要应用领域;3.数字化制造关键技术;4.数字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王爱民教授在主讲中运用电脑仿真模拟实际操作,图文并茂,使讲授内容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汽车产品采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可以更好地、更可靠地制造出创新成果。
刘检华: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数字化研究室,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一直从事虚拟装配、虚拟现实等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总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天二院和五院合作项目10余项,发表虚拟装配方面的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阎艳(1967-),女,重庆人,副教授,博士,工业工程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数字化评估;
卢继平,男,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是CAD/CAM、PDM、机械结构设计,已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作为科研项目负责人曾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目前承担国防科工委预研项目2项,总装备部项目1项。E-mail:jipinglu@
张卫民教授:机械制造系,精密微小型研究室。主要从事磁记忆效应的检测技术,1.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2.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技术特点;3.磁记忆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4. 磁记忆检测技术在我国各行业的研究应用情况。金属磁记忆方法是一种新型无损检测方法,立足于检测在工作载荷的作用下设备和金属结构局部集中区产生的漏磁场,其特点是快速、方便、判断合理。该项技术在我国无损检测领域引起极大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