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如何看待科学造假共24页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理解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DOC)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论文《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理解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时间:2016年6月15日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理解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摘要:科学推动社会的进步,使人类的文明得到提升,这是无法争辩的事实。
但从辩证的角度看,一切事物都会有他们的对立面存在,科学亦是如此。
反科学、伪科学就是科学的对立面。
自从科学出现的那一刻,反科学与伪科学也与此同时诞生。
本文将会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阐明它们的特征、表现与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基本对策。
这对科学的研究及发展,特别对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反科学;伪科学Abstract:Science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make the human civilization was promoted,it is impossible to argue that. But from a dialectical point of view,everything will be the opposite of their existence,scientific as well. The opposite of anti-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is science. The moment since the advent of science and anti-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is born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wi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larify their characteristics,performance and harm,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especially for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Key words:Science;Anti-science;Pseudoscience在如今的社会,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科技的负面效应逐渐突现出来,特别是核危机、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让一些人感到了担忧,甚至开始出现反对科学的思潮。
《自然辨证法》
科学、反科学与伪科学科学、反科学与伪科学文章摘要:科学是现代社会的根基。
自从科学诞生以来,反科学势力就已经存在;随着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伪科学也随之泛滥。
反科学与伪科学不仅是错误的理论,也会带来实实在在的社会危害。
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我们应该正确处理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精神看待问题,坚决反对反科学与伪科学,使反科学和伪科学无藏身之地,让全社会营造起崇尚科学之风,使我国各项事业能够在科学的发展轨道上阔步前进。
关键词:科学;反科学;伪科学科学、反科学、伪科学这三个词应用的范围很广,但究竟它们的确切涵义是什么,对此现代人来说是非常含糊的。
要辨别三者,需将它们区别开来,首先就涉及到科学的界限问题。
只有搞清了什么是科学,那么反科学、伪科学的含义就清楚了,容易理解了。
科学什么是科学?对此哲学家们早就有了汗牛充栋的鸿篇巨著。
但是对于常人每个人都对科学持有各自不同的印象。
有的人认为科学是真理的化身,也有人认为科学是追求真理的阶梯,同时也有人认为科学是少数人的霸权,更有人认为科学是毁灭人性的元凶。
中立的人可能认为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在具提供好处的同时也有负面作用。
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方法。
反科学什么是反科学?反科学指反对科学的观点、理论和社会活动。
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反科学历史悠久。
当科学处于原始形态时,反科学反对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具体表现为宗教反对科学人生观。
这个时期的科学家们被歧视为制造空洞预言的人。
中世纪时代,自然科学同科学家们一起被送上了绞刑架。
近代,科学的发展对生产力的促进也成为反科学的敌对对象。
进入了大科学时代,反科学思潮带上了政治色彩,反科学主义者坚决主张一切与科学有关系的社会现象都应成为被研究的对象,否认科学方法可以成为提示社会运动规律的有效工具。
自然辩证法简答:科学诚信-学术造假-黄禹锡事件
自然辩证法简答:科学诚信-学术造假-黄禹锡事件科学诚信:诚信精神是科学研究的最低要求·社会诚信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科学诚信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中起引领与向导作用;·科学研究本质上是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欺骗);·科学家负责人从事科研时最基本要求;·如果科学家的诚信出问题,科研成果的可信度可能出问题;·科研活动中任何背离诚信的思想和行为,不仅损害科学家个人,也会动摇社会对科研群体的信任。
科学诚信有哪些要求?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曾发布《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无不”行为守则》第一,不由“第三方”代写论文;第二,不由“第三方”代投论文;第三,不由“第三方”代投论文内容进行修改;第四,不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第五,不违反论文署名规范。
科学精神敬业精神、诚信精神、求证精神、怀疑精神、坚韧精神敬业精神:科学精神首先需要敬业精神,热爱事业,爱岗敬业,热爱方能持久创新诚信精神:追求真理,探索规律,来不得半点虚伪;诚信是科学研究的根基。
求证精神:客观为实,追求真理;科学认识必须建立在充分可靠的检验基础上。
怀疑精神:尊重并探索客观规律,盲从和迷信,理性怀疑,敢于挑战,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坚韧精神:研究对象永无止境,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唯有坚忍不拔才有可能取得创新性的成果。
2科学研究与诚信精神自然辩证法包括三大部分:自然观、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文理交叉,扩大知识面;·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科技意识;·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学习科学方法。
黄禹锡事件:2006年1月10日,随着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关于黄禹锡论文造假事件最终调查结论的公布,黄禹锡论文造假事件得到确认。
黄禹锡事件产生的社会、文化因素黄禹锡造假事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可能与压力有关,拿了政府那么多钱,做不出东西来。
《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思想研究
《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思想研究一、概述《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在19世纪中后期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深入探讨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阐述。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不仅从哲学的高度审视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将其置于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全面分析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思想,探讨恩格斯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独到见解,以及其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恩格斯科技思想的梳理和评价,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为当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背景和作者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是19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作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其创作背景与恩格斯对自然科学和哲学之间关系的深入探索紧密相连。
恩格斯生活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张力使得他深感有必要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他也意在批判当时科学界存在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以期推动科学的健康发展。
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对自然科学的重视和研究,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相辅相成。
恩格斯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仅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也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武器。
他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数学和自然科学,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自然辩证法》。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详细论述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探讨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以及自然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这部作品不仅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也为后世科学家和哲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2. 阐述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动力,更是塑造人类未来的核心要素。
自然辨证法-如何看待科学造假
何谓科学造假?
科学造假是为了取得某种利益而 采取的抄袭、剽窃他人科学成果, 或者编造数据,捏造科学事实等。
科学造假发展势态
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坦言,目前学术造假 呈严重趋势。 近几年来,美国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造假 次数持续呈上升趋势。2004年,美国遭到举 报后披露的科研造假案达到274起,比2003年 增长50%,创下有史以来最高记录。
一、社会浮躁,急功近利
挪威综合癌症中心研究员苏伯去年10月在英 国《柳叶刀》杂志发表论文,称使用药品可 降低口腔癌风险,后来他承认,其依据的数 据资料,是自己凭空编造的。23日,苏伯通 过律师向外界承认,他在其他论文中也捏造 了部分数据。关于造假动机,苏伯尚的律师 说,“他这么做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荣誉、 名望和学术成就。”
三、对科学家来说,对虚名浮利的免疫性, 应该高于其他行业的人。另一个值得汲取的 教训是,对科技成果的发表要更严谨一些, 要有更严格的评估程序,要让科研成果经受 一定的时间考验。
四、科学的尊严是必须维护的,事情的真假 是必须说清的,这一点毫无疑问,进行严肃 的处理也是应该的。但在真相大白之后,某 些“善后”之举也是要考虑的。以黄禹锡为 例,他的有些实验成果是假的,但也有些是 真的。黄禹锡本人应该说还是极刻苦的研究 者,对这样一个人,是否应一棍子打死,让 他抬不起头,做不了事?这是考虑之一。对 做假或失败的实验,是否可以作为借鉴,是 否可以做一点剜烂苹果的工作,汲取一些有 益的东西?这是考虑之二。
授 据 国 内 媒 体 报 道源自, 四 川 大 学 教1999年6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15 名研究人员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发表论 文宣称,发现了元素周期表上空缺的118号元 素,这一研究成果曾被评为该年度最重要的科 学进展之一。但2002年7月,该研究小组却发 表声明,撤回了3年前发表的那篇论文,因为 论文中一些实验数据纯属捏造。
(完整word版)自然辨证法 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word文档良心出品)
试论述科学假说试如何发展和演化的。
1、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对说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解释吓推理。
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科学假说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以已知的科学理论为前提,在资料不甚充足、检验条件不甚完备的情况下提出的,对于同一种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由于研究问题的方法吓知识背景不同,可能提出多种假设。
2、科学假说是怎样提出的:通过类比提出假设:当人们思考某种未知对象,却又无法运用已知的理论和假说进行解释,就会通过类比来提出一种全新的解释,由此提出新的假说。
如“伽伐尼电流”概念的提出。
通过批判提出假设:人们发现新的科学事实同旧的理论或假说相冲突,为了合理解释新的事实,就批判旧的理论或假说,形成新的假说。
如岩石的火成论的提出。
通过移植提出假设:人们在某个领域从事研究时,会发现一些本领域知识无法解释的现象,而其他领域的一些发现,也许正好可以用于解决这一问题。
如对太阳能源来源的问题的解释。
通过融合提出假说:由于假说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一些片面的假说逐渐融合起来,形成新的学说。
如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的提出。
3、提出假设的目的是解释新实验现象,同时还必须能够经过实验复核已知的事实,在实践中经得起检验,否则就失去了存在得资格。
科学假说经过检验后最终可能被摒弃或上升为理论:假说的推断与观察实验结果完全矛盾,最终被摒弃。
这些假说无法对新发现得事实材料作出解释,或者对某些自然现象得解释自相矛盾,因而会被对立得假说所取代;有的假说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发展和完善,最终上升为科学理论。
在许多情况下,假说得部分内容或推论与观察、实验结果一致,另一部分则与观察、嘶哑有矛盾。
于是此假说便要经历一个修改修正得过程,在与经验事实得较量中逐步完善自己,如果最终得到实验验证,这可发展为科学理论。
试论述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对说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解释吓推理。
从自然辩证法与科学的关系看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从自然辩证法与科学的关系看自然辩证法的意义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发展变化和规律的方法论,它和科学密切相关。
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方法,而自然辩证法则是对科学的理论基础的探索和发展。
从自然辩证法与科学的关系来看,自然辩证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自然辩证法对科学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以物质的全面和具体性为基本观点,要求具体研究具体问题,研究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这与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相符合的,在科学实践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观察来研究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为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为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自然辩证法对科学发现和创新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矛盾的普遍存在,认为事物内部的相互作用和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
科学研究中,对事物矛盾和相互作用的深入探究,能够促进科学的发展和突破。
自然辩证法提醒科学家们在研究中要关注矛盾的存在和相互作用,并通过研究和解决矛盾来推动科学发现和创新。
正是这种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促使科学家们从各个方面出发,全面深入地研究问题,从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再次,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方法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方法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科学研究方法的辩证性和一元性。
科学方法的辩证性是指在研究事物时要考虑事物内部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而不是从孤立的角度,研究其中一个方面;科学方法的一元性是指在研究事物时要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的总趋势,而不是只关注表面现象。
这些辩证法提出的观点对于科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最后,自然辩证法对科学与人的关系进行了思考。
自然辩证法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和人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发展的,不能把自然与人划分为二元对立的关系。
这对科学的发展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科学研究应当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既要关注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也要关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生态环境。
如何辨证看待伪科学
如何辨证看待“伪科学”摘要:有科学就有“伪科学”。
但对于“伪科学”的划定,却存在各种不同的标准和方法,而且要清楚明白地对其界定也绝非易事。
因为人们往往把它和“反科学、非科学和假科学”相纠葛;加上鉴定何为“反科学、非科学和假科学”也十分困难,这就更需要人们在否定“伪科学”的时候,慎重小心,以免扼杀科学的雏形。
“伪科学”即对社会有一定的危害性,误导群众,破坏科学系统;与此同时也具有它的科学积极意义,“伪科学”会在方法论上带来启发性;在知识论上,为成熟的科学理论上演前奏;在理论实践上,导致自由的生命精神透过幽夜的云雾,从中迸发出新的思想、概念或形式,反映人类认识的多元性,意识的能动性和开放性,在精神的奇思臆想层面为人类从事发明创造提供宝贵的财富和源泉。
关键字:“伪科学”;危害;积极意义一、何谓“伪科学”及“伪科学”的共性“伪科学”(false-science)的首要特性就是形式上的“科学”,或自诩为“科学”,而实质上是假科学。
它一般都没有充分的经验内容,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的证实和社会实践的检验。
因此它更多的是幻想、猜想、假设、臆造和编造,而不是科学知识或科学真理,当然也不具有实用价值。
只是我们不能把通常意义上那些没有自诩为科学或打着科学旗号的“幻想、猜想、假设和臆造”都看作“伪科学”。
因为“伪科学”不只是自以为是或主观性的产物,重要的是它常常显现了人类智力固有的说谎本性和伪装动机,而且通常都是高举科学真理的旗帜,招摇撞骗,旨在获取私利。
比如街头巷尾的那些料事如神的“易经算命”,大小广告上的那些手到病除、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诸多文本中所渲染的“神的启示”、“上帝的指甲”、“地球人与外星人发生性关系的奇闻轶事、天方夜谭”,以及大量媒体中借助权力全面鼓吹的一些“标语、口号、理论、学说和真理”,都可谓是带有某种虚假性、欺骗性的“伪科学”。
典型案例就是我国在极左时期出现的诸多远离现实、不切实际的“浮夸风”、“假大空”、“扩大化”,以及由“四人帮”竭力宣传的那些理论、观念和歪理邪说。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浅谈科学与伪科学
浅谈科学与伪科学摘要: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问题,从历史上看,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科学哲学家对科学进步的理解不同,因而也出现了许多划界标准。
科学与伪科学原本就是一对形影相随却又针锋相对的冤家对头,在学术的法庭上一直是争吵不休的难题。
本文拟从伪科学于当今的表现以及在伪科学批判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科学的批判态度。
关键词:科学;伪科学;区别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科技的负面效应逐渐突现出来,特别是核危机、生化武器、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让我们感到了担忧。
同时作为科学的对立科学伪科学,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气功治病理论、国内某些大师鼓吹的辟谷养生理论等。
伪科学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最终危及到国家科学现代化的进程,危及到两个文明的建设,危及到整个社会的进步。
因此,不能任其发展因此,作为青年知识分子,我们必须对科学与伪科学有清醒的认识。
现在,我们对科学伪科学用自然辨证法的理论作个初步界定。
1.科学及其判断标准有人认为科学是“真”,科学是真理的化身,以真来规定科学的本质。
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科学的每个阶段都包含了或多或少的非科学的成分,每一时刻都伴随着谬误,尤其是在科学开始的阶段,更是如此。
例如,天文学中的“日心说”、化学中的“燃素说”,物理学中的“原子说”、生物学中的“精原论”和“卵原论”等。
因而,我们对真理与对科学的把握同样有难度,同样具有模糊性。
有人认为科学是“善”,即从科学的功能与效用方面出发,认为科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给人们带来利益,人们通过掌握和利用各种自然规律来为人类服务,满足自身的需求,求得自身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可是当我们沉浸在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安逸与舒适中时,我们怎能忘记原子弹给人们带来的恐惧,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克隆,三聚氰胺等食品添加剂给人造成的难以消除的伤痛?还有人认为科学的本质是“美”。
如何看待科学造假
如何看待科学造假什么是科学造假?科学造假是为了取得某种利益而采取的抄袭、剽窃他人科学成果,或者编造数据,捏造科学事实等。
科学造假的动机是什么?动机是指一个人想要干某事情而在心里上形成的思维途径,同时也是一个人在做某种决定所产生的念头。
纵观国内外的各种科学造假事件,无外乎“利益”二字。
要么为了博得好的名声,要么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利,亦或者是在压力面前没有选择知难而进,进行自我挑战,而是采用投机取巧的方法。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常常只是刹那间的决定,就会彻底毁了一个人的一生。
科学造假的案例黄禹锡事件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检察机关经调查发现,韩国科学家黄禹锡没有克隆成功人类胚胎干细胞,所谓“用体细胞克隆的胚胎干细胞”是不存在的。
2005年11月以来,黄禹锡在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问题上造假的事实逐渐败露。
2009年10月26日,韩国法院裁定,黄禹锡侵吞政府研究经费、非法买卖卵子罪成,被判2年徒刑,缓刑3年。
“日版黄禹锡“事件据日本共同社消息,东京大学多比良和诚教授2003年发表论文,称其研究小组将“dicer”酶的基因植入质粒,通过大肠杆菌合成了这种酶。
2005年,日本一学会称多比良相关多篇论文涉及的实验无法重复,东京大学要求多比良进行再现实验,结果亦与论文不符。
金童造假事件哈佛大学博士、免疫学研究领域的世界级“金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副教授范·帕里耶斯,自2000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后,在《科学》等顶级刊物上发表了10多篇论文,被誉为“百年一遇的天才”。
但是后来他却被同事检举造假。
在校方掌握了翔实的证据后,帕里耶斯终于承认至少在一篇论文和数篇手稿中编造了数据,并在申请科研基金时杜撰了合作者姓名和数据。
国内造假事件据国内媒体报道,四川大学教授丘小庆有关“靶向抗生素构想”的论文被质疑为“造假”,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样品检测结果与论文所述不符,二是没有复制成功的样本。
论辩双方目前仍在就此事交火,尚无权威定论。
浅谈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观
浅谈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观1、相关定义1.1、科学哲学的复杂概念我们遵循从实践到抽象的逻辑原则,在简单评介了具体科学部门中的复杂概念后, 就轮到哲学层面上的复杂性概念了。
这是我们分析的重点。
目前这部分概念也存在着重大的争议,我在此简单谈谈我的不甚成熟的看法。
1.2、科学意义的复杂概念的简析就他的观点看,目前国外提出的绝大部分复杂性概念,其中绝大多数是建立在科尔莫哥洛夫的复杂性概念上的。
科尔莫哥洛夫认为复杂性是与是否能够构造一个对象的算法,以及其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也即算法复杂性相关。
而他的研究也就是基于可计算理论及其算法的研究。
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是计算机解题方法的精确描述。
算法就是计算机解题的描述。
正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导致了科尔莫哥洛夫复杂性的建立。
实际上, 算法复杂性观点,在中国古代是有萌芽的,孙子兵法中明确说出:”多算胜,少算不胜”。
只不过我们的对象是军事科学。
而这在当今世界依然可用。
可见,依据以上对吴彤教授的研究的介绍,我们知道,当代国外研究复杂性概念的重要根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是非常具体的专业领域中的问题。
包括隐喻类的复杂性亦然,都是基于具体科学研究的结果。
而这些结果的应用范围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中也更有效。
因此,是不能与基于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的哲学领域相比的,可以说正是他们的基于现实的方法与那些依靠抽象思维、依靠纯粹概念的哲学思考不同。
简言之,这些概念是具体科学领域的概念,是科学概念,而不是这些概念。
当然它可以转换或延伸为哲学概念,正像有些哲学概念可以转化为科学概念一样。
基于实践而非基于纯粹概念,这也是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学派的最大特点。
因此表现为综合集成的特色。
钱学森指出综合集成是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不同于近代科学的还原论。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认识方法论的一次飞跃,是思维科学的应用技术。
既要应用思维科学成果,就会促进思维科学发展,并向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知识工程等提出了高新拘束问题。
自然辩证法方法论实验方法和观察科技总结解读
一定的世界观原则在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中的运用表现为方法。
方法论则是有关这些方法的理论。
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哲学方法论。
唯物主义世界观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唯心主义世界观则从某种精神的东西出发。
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要求人们在行动中遵从某种客观的精神原则或宗教教义、神灵的启示等等。
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则认为人们可以按着自我的感觉经验、愿望、主观意志等等行事。
辩证法的世界观要求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中把握事物,分析事物自身的矛盾和解决这些矛盾。
形而上学世界观则促使人们孤立地、静止地、呆板地考察事物。
哲学方法论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根据, 世界观以自身对人们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指导意义而取得存在的价值。
哲学方法论离不开世界观, 自然科学方法论也必须以自然观和科学观为前提。
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方法归根结柢也受一定世界观的制约。
这种制约以不同层次的方法论为中介。
各层次的方法论不直接同一,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别。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性不是简单的同一,懂得世界观并不等于掌握方法论。
方法论是运用世界观的理论,但运用世界观、掌握方法论均需要作专门研究。
中国哲学史上对求知的方法有过许多论述,从不同角度表述了有关认识方法的各种见解,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认识方法的理论,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有突出贡献。
孔子对求知的方法有所阐发。
他强调学思并重,明确提出“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这是注重知的后天来源。
他主张“ 博学” 、“ 多闻” 、“ 多见” 。
但反对满足于获得众多杂乱无章的知识,要求用“ 一以贯之” 的原则把所有的知识贯穿起来。
“ 一以贯之” 是通过思的功夫达到的,也是思的方法论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孔子还提出了“ 举一隅而以三隅反” 、“ 叩其两端而竭” 等方法。
他还强调“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即反对臆测、武断、固执、主观的思想方法。
自然辩证法
学术造假学术造假是指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的学术腐败行为。
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一种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
近年来,中国高校弄虚作假现象比较严重。
学术丑闻在过去的2009年频频曝光,学术腐败已经蔓延到多数的学术领域。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称,几乎中国所有高校都有学者涉嫌学术造假或腐败。
学术造假在世界各国都有,但在我国更为盛行。
学术造假似乎不象生产商品造假(如制造假酒、假烟等假冒伪劣产品)那样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经济等切身利益产生直接而明显的危害和影响,但若从深层思考,学术造假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第一,败坏社会风气,导致道德沦落,诚信缺失。
学术造假的危害性表面上好像仅仅在学术领域产生影响,对社会不会带来直接的危害。
但实质上恰恰相反。
学术造假是最严重的造假!学术造假是最大的不诚信行为,败坏学风文风,导致学术道德沦丧。
学术造假发生在学术领域,而做学术的人应是社会的精英,是当代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的言行往往是社会其他人学习模仿的榜样。
第二,阻碍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
搞科研做学问,必须遵循科学精神,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将一事无成。
而学术造假主要是通过抄袭剽窃、编造数据、假冒署名等手段来制造所谓学术成果以假代真,以假乱真,以达欺世盗名之效果。
其结果真正的科研学术活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真正的科研、学术成果难以问世,难以得到世人的承认,学术科研的发展与进步就会受到严重阻碍。
第三,破坏社会公平、公正,使社会前进缺乏动力。
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和学术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最强大的动力。
要在科学研究或学术方面做出真正的成果除了研究者具有相当的天赋才华及机遇外,还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付出艰辛的劳动,所以,人们对科学家、学者仰慕而敬重。
学术造假者通过造假却非常轻松地取得所谓的“学术成果”,名利双收,甚至比真正的学者还厉害。
这样,做事的不如造假的,社会的公正公平体系遭到破坏,谁还有心情去扎扎实实地做学术、搞科研,社会进步与发展就会严重地缺乏动力。
自然辩证法之浅谈科技创新
自然辩证法之浅谈科技创新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本文由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出发,结合自身经历和自然辩证法的知识,总结出产生这种状况的历史及现实原因,并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技创新1. 引言2011年经合组织《科学、技术和企业计分牌》和2009年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测度报告认为,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开放性与经合组织很接近。
近年中国科技实力的增强主要得益于研究与开发支出经费的增加,科技人力资源多集中于实验开发领域,而基础研究领域不足.中国有效发明专利中仅有8。
2%维持时间在10年以上,而国外达到32.8%,中国在自主创新领域形势非常严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201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142.1万篇,其中中国科技论文14。
84万篇,占10.4%,位居世界第二。
根据汤森路透支持的科学观察网站2012年推出的2001-2011年10年间科技论文发表情况的国家排名,中国论文总引用数为5191358次,排名第七,美国以48862100次的引用数保持第一,是中国的9。
41倍。
同时,可以看到,中国论文引用数呈持续稳步增长态势,但是中国科技论文水平与真正的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2。
中国科技创新现状由上述报告和资料显示,虽然国家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中国的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面对着科技创新的浪潮,我国既不是世界知识创新大国,也不是世界技术创新大国。
国家对企业的科技创新给以了高度重视,自90年代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各方面都比较重视,国家制定了“863"计划和“火炬”计划,先后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的创新工作也在推进,科技型企业增加了不少,但总体上创新的质量不高。
自然辩证法与学术不端
自然辩证法与学术不端一、引言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自然界中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而学术不端则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和道德标准的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等。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探讨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之策。
二、自然辩证法与学术不端1.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中事物之间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哲学方法。
它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因此,在自然界中任何一个事物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而应该把它放在整个系统中去考虑和分析。
2. 学术不端学术不端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等。
这些行为会损害科研人员个人声誉和团队形象,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科研领域的声誉和信誉。
三、学术不端产生的原因1. 压力过大科研人员在进行研究时,会面临着时间紧迫、任务重大等压力。
这些压力会导致他们不得不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完成任务。
2. 缺乏道德观念一些科研人员缺乏道德观念,认为只要达到了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
这种思想会导致他们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完成研究。
3. 学术评价体系问题学术评价体系是指对科研人员进行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如果评价体系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科研人员为了获得更好的评价而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完成研究。
4. 缺乏监管机制如果缺乏监管机制,就会导致一些科研人员为了获得个人利益而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完成研究。
四、应对学术不端之策1. 加强道德教育加强道德教育是预防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重要措施。
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可以提高科研人员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观念,从而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2. 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是预防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重要措施。
通过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可以使科研人员更加注重研究质量和实际成果,减少为了个人利益而采用不正当手段的情况。
3. 建立监管机制建立监管机制是预防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重要措施。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式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式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科学思维方式,它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以及对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来揭示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事物的发展变化。
自然辩证法强调整体性、统一性和变化性,其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处理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式。
一、整体性思维自然辩证法注重从整体的角度看待事物。
它认为整体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与之相对,传统的分析思维方式倾向于将事物拆解成单个部分进行研究,忽视了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的统一性。
而自然辩证法强调整体性思维,它要求我们在研究自然现象时,关注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握事物的整体特性。
例如,在研究一个生态系统时,自然辩证法不仅关注个体生物的特性,还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
只有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生态系统,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它的稳定性、复杂性和动态变化。
二、统一性思维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由矛盾统一而存在的。
它强调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事物的内在矛盾。
而这种矛盾的存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自然辩证法要求我们在研究事物时,要看到事物内部的矛盾,并且从矛盾统一的角度去理解事物的运行规律。
举个例子,对于水的研究,自然辩证法认为水既有液态又有固态和气态,这是水的矛盾统一。
通过研究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三、变化性思维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中。
自然界的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都经历了一个演化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在研究自然现象时,要关注事物的发展演化,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
例如,在研究生物进化时,自然辩证法不仅关注物种的起源和形态特征,更重要的是了解物种是如何适应环境、演化和变化的。
只有从变化性思维的角度来看待生物进化,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解释物种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理解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论文《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理解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时间:2016年6月15日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理解科学、反科学和伪科学摘要:科学推动社会的进步,使人类的文明得到提升,这是无法争辩的事实。
但从辩证的角度看,一切事物都会有他们的对立面存在,科学亦是如此。
反科学、伪科学就是科学的对立面。
自从科学出现的那一刻,反科学与伪科学也与此同时诞生。
本文将会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阐明它们的特征、表现与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基本对策。
这对科学的研究及发展,特别对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反科学;伪科学Abstract:Science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make the human civilization was promoted,it is impossible to argue that. But from a dialectical point of view,everything will be the opposite of their existence, scientific as well. The opposite of anti-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is science. The moment since the advent of science and anti-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is born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wi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larify their characteristics,performance and harm,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especially for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Key words:Science;Anti-science;Pseudoscience在如今的社会,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科技的负面效应逐渐突现出来,特别是核危机、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让一些人感到了担忧,甚至开始出现反对科学的思潮。
自然辩证法与学术不端
自然辩证法与学术不端概述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哲学方法,它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学术研究。
然而,学术不端行为在现实中时有发生,给学术界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然辩证法与学术不端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以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客观性、全面性、发展性和矛盾性。
首先,自然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客观性认识,即摆脱主观偏见,准确地反映事物真实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自然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性认识,即要综合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
第三,自然辩证法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需要关注事物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最后,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对立面,这种矛盾和对立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推动事物的发展。
学术不端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学术不端是指在学术研究中出现的违背学术道德和规范的行为。
学术不端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抄袭抄袭是指未经允许将他人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作品进行发布或宣传。
抄袭不仅侵犯了知识产权,也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声誉。
数据篡改数据篡改是指在研究过程中故意修改或伪造数据以达到预期的研究结果。
这种行为违背了科学的基本原则,扭曲了事实,给后续研究造成了困扰。
发表重复或重复发表重复或重复是指同一研究成果被重复发表多次,或者同一研究成果被以不同形式重复发表。
这种行为浪费了学术资源,也误导了其他研究者。
偏见和歧视偏见和歧视在学术研究中是不被接受的行为。
研究应该客观、公正,不应受到个人主观偏见和歧视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对学术不端的启示自然辩证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也可以应用于解决学术不端问题。
以下是自然辩证法对学术不端的启示:问题觉察自然辩证法强调对问题的觉察和认识,学术界应该高度重视学术不端问题,加强对相关规范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学者对学术道德的认识。
问题分析自然辩证法要求全面分析问题,学术界应该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动因,为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自然辩证法——科学假说
科学假说一、科学假说及其特点概念科学假说就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定性的解释和说明。
(1)科学性科学假说的提出必须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以已知的科学理论为前提。
此外,科学假说要接受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它在逻辑结构上的合理性及其在实践中的可检验性是假说科学性的重要保证。
(2)假定性。
科学假说是在资料不甚充足、检验条件不甚完备的情况下提出的,提出的假说必然带着假定性,包含着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猜测。
(3)多样性。
在科学发展中,对于同一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由于人们掌握的材料不同,研究问题的方法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等,可以提出各不相同的假说;即使是针对某种现象的一种假说,也会随着实践过程中的新发现而变化,这就造成了假说的多样性。
二、科学假说的作用第一,假说对观察、实验具有指导作用。
第二,假说是由经验到理论的桥梁。
第三,不同假说的争鸣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三、科学假说的形成的机制和过程1.科学假说形成的机制:第一,当出现了原有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新事实时直接提出假说。
第二,当原有理论与新事实矛盾时通过批判提出假说。
第三,当把某一理论外推到其他事物时,对其他事物的属性、规律提出猜测性说明2.科学假说的形成过程(板块漂移)第一,提出初步假定特点:研究者集中精力分析最主要的事实材料;归纳和类比的作用较为突出。
第二,形成科学假说阶段特点:广泛地综合解释已有事实;演绎推理论证作用较为突出。
第三,提出科学预见四、建立假说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解释性原则。
解释性原则是指科学假说不应当同己知的经过检验的科学事实相矛盾。
这是假说成立的最基本的前提。
第二,对应性原则。
对应性原则是指科学假说不应当与已被实践检验过的正确的科学理论相矛盾。
这里所说的科学理论包括理普遍的哲学原理和普遍的科学原理。
第三、可验性原则。
可验性原则是指科学假说应当是原则上可检验的。
所谓原则上可检验:一是指假说所揭示的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具有直接观测性,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直接检验和证明;二是从科学假说中逻辑地演绎出具有可直接观测的个别事实的推论,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进行检验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