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5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29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29页)
探究二:阅读课本90页的“历史纵横”,回答: 1、根据所学分析材料中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
2、根据材料概括“类似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早期 形态”的具体表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自由雇佣劳动
➢引进高产作物,粮食总产量增加
农业 ➢经济作物品种增加,面积扩大
➢ 农副产品大量流向市场
社
会
➢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
经
手工业
➢出现新的经营形式,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
济
➢白银成为普遍货币
商业 ➢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地域性商帮兴起
➢工商业市镇发展
第三步:归纳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出现 的新现象。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29页)
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
知商识品分经子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萌芽的出现。
时代曙光 --人教版必修三教参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29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29页)
二、盛世余辉----明清经济发展变化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29页)
探究四 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思想文化“萌新”的 历史背景。
材料四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 覆君巨主变专的制时加代强。,一封方建面制专度制衰集落权高度膨胀,礼教纲 常政愈治趋腐苛败严,;社另会一危方机面严统重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 夷暴的文 礼,露出化教政得现专纲教更和制 常失加 近束 压控充 代缚 抑,分 科思 人危。学想性机明的四中传伏后入,期,正资也统本大礼主大教义地的生开传腐产 阔统朽关 了桎黑系 人梏暗萌 们面芽 的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说课稿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掌握明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掌握明代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认识明代文化的繁荣。
3.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手工艺品制作、绘画作品创作等。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总结收获与不足。
2.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4.明代科技:明代科技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如李时中、宋应星、徐光启、徐霞客等。
5.明代文学:明代文学以小说、戏剧最为繁荣,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牡丹亭》等。
6.明代艺术:明代艺术风格多样,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主要表现形式,涌现出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和作品。
3.清代前期:概述经济、文化的特点,以及与明代的关系。
板书风格将采用提纲式,以关键词、时间线、图表等形式呈现,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强化重点,便于记忆和理解。为确保板书的有效性,我会:
-在课前精心设计,确保内容完整、逻辑清晰。
-在课堂上适时更新,保持与讲授内容同步。
理论依据:讲授法能够高效地传递大量信息,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案例分析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作品等,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说课稿
5.评价激励: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情境教学。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
2.应对措施:针对学生理解不深入的问题,我将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针对学习兴趣不足,我将尝试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等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时间安排上,我会尽量精讲精练,确保教学效果。
3.评估教学效果:课后,我将通过作业、课堂表现、学生反馈等途径评估教学效果。
4.反思与改进:(1)针对学生掌握不扎实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2)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自我反思,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3.确保清晰简洁:在板书设计过程中,我将注重以下几点:(1)关键词突出,使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2)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描述;(3)逻辑清晰,体现历史发展的脉络。
(二)教学反思
1.预见问题与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成就之间的联系理解不深入,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此外,课堂时间有限,如何平衡讲解与互动也是一个挑战。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小组讨论报告、历史人物扮演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课后交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讨论、答疑,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讲解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时,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完成任务。例如,我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某一时期的经济与文化发展特点,然后进行分享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案例背景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是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的内容。这一节课主要介绍了明朝至清朝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情况。通过学习这一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以及各个时期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
在教学案例中,我以一位名叫张明的特级教师为例,展示了一位优秀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张明老师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背后的内涵,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思考历史,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张明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时,张明老师提出了以下问题:“明朝至清朝中叶,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是否存在矛盾和问题?为什么?”等问题,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明至清中叶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描述明朝至清朝中叶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2.分析明朝至清朝中叶经济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及意义。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同时,教师还应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二、进步思潮的发展
材料六: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 良知。——《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
致良知
知行合一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 材料: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 十以后不改节(节操) 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 役。 ——《明会典》 【材料二】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 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正史:保守性
小说:开放性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艺术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丹纳《艺术哲学》
主观能动性 平等、叛逆色彩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材料七:夫童心者,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童心曷可失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 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 扬掩之而童心失。——整理自《童心说》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8张PPT)
材料四: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 灿若云霞,语其繁华,都门不歹。 ——清·孙嘉淦《南游记》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明清时期的历史文化。
(2)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针对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5.教学反思: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关注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努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4.分析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明清时期的经济与文化特点,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3.史料分析:提供相关史料,让学生通过分析、解读史料,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证意识。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案例的讲述,激发学生对明清时期经济与文化的兴趣。
2.突破难点:针对学生容易混淆和误解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剖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4.情感教育: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朝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发展特点,以及这一时期的历史地位。
难点:分析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及影响。
2.重点:掌握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赋税制度的变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难点:理解明清时期文化成就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4页)
黄宗羲 (1610—1695)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4页)
二、明清文化
之 思想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 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之 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 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然 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小说、戏曲
时代 著作
作者
元末 《水浒传》 施耐庵 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明 《西游记》 吴承恩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清
《红楼梦》 曹雪芹
内容特点 英雄传奇小说 历史演义小说
神话小说 讽刺小说 古典现实主义顶峰
材料6 据粗略统计,在“三 言”“二拍”近两百篇作品里,以 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约 近七十篇。其中,“三言”中约占 四分之一;“二拍”中所占比例更 大,几近二分之一。作品以如此铺 张的笔墨描写“市井细民”,在中 国古典文学中是罕见其匹的。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 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4页)
再读导语……
在明清两朝,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现代 中国的版图也已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
3.钢筋对焊前必须先做原材料和对焊 试验, 试验合 格后, 方可进 行批量 焊接, 并按规 定取样 检查。
•
4.现浇构件和预埋管、预留洞、预埋 件及墙 体拉结 筋等要 求位置 正确, 固定牢 靠,严 禁错埋 、漏埋 以及事 后打洞 。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4)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一历史现象或成就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分析、评价能力;
(5)总结反馈:教师对课堂讨论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讨力和历史素养。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整理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历史意义,形成一篇500字左右的学习笔记。
2.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道,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了解明朝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掌握明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点;了解清朝的建立,掌握清朝初期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掌握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艺术成就。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思想的概括、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解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思考、讨论、表达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方面: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高中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农业的发展(1)背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中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
(2)农业发展的表现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2.手工业的进步(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表现: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③发展: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3.商品经济繁荣(1)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明朝中期起,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2)商帮出现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
(3)工商业市镇的发展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4.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1)就全社会来说,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2)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背景(2)政治:专制统治强化并走向极端。
(3)阶级: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他们反对封建束缚,要求发展商品经济。
(4)思想:宋明理学僵化,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束缚摧残人们的思想,进步思想家要求挣脱束缚。
2、陆王心学(2)内容: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这样就能达到圣贤境界。
(3)评价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李贽的反传统思想内容:提倡个性自由,蔑视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2)顾炎武、王夫之: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批判顾炎武还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小说与戏曲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各自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遗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实物、图片、文献等,让学生在感知历史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明至清中叶农耕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以及科技文化的辉煌。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我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此外,本节课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他们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智慧,为我国未来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提供启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现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讲授新知
1.明至清中叶农耕经济的发展
a.介绍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特点,如种植业的区域化、专业化。
b.讲解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以及农业技术的进步。
c.分析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原因,如政策支持、人口增长等。
2.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a.介绍手工业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如棉纺织业、瓷器制作等。
1.情境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本教学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情境式教学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氛围。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问题导向,培养思辨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分析、判断和推理。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
重农抑商,提 材料信息“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D正确。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的政治体制
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 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
出“工商皆
本”。 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某学者指出,明代学术界发生了朱学让位于陆学的大转变,以“拯救人心”为矢的,竭力宣传理性、精神作用的陆王心学,如同一剂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评价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
心即理
致良知
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
发立志;
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
平等和叛逆色彩。
牛刀小试
2.某学者指出,明代学术界发生了朱学让位于陆学的大转变,以“拯救人心” 为矢的,竭力宣传理性、精神作用的陆王心学,如同一剂强心针,使明朝统治 的机体得以复苏,让士子耳目一新,所谓“一时心目俱醒,恍若拨云雾而见白 日”。这主要是因为陆王心学( )
的生产指导,用以推广甘薯种植。这部图书是
A.《齐民要术》 B.《农书》
C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6.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
进的分类法,其产生的重大 影响是( )
A.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 B.解决了古人看病贵的问题
A
C.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D.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 A. 意主忠义,旨归劝惩 B. 区别尊卑,明确等级
C. 谄媚于上,以邀荣宠 D. 修身齐家,治平天下
四、科技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著作
类别
《本草纲目》
医药学
作者 李时珍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农学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共同完成任务,深入研究明至清中叶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特点。
3.组织小组汇报、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4.通过对明清时期文化艺术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展示图片等形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明至清中叶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氛围。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发展特点尚不清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为载体,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启发性问题、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这一时期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帮助他们直观地了解历史,增强他们的历史感知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至清中叶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伟大成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的良好态度,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6张PPT)
问题:材料呈现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什么变化?
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点:江南 条件:1、有足够的货币组织大规模的生产的商人或包买主
2、失去生产资料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 基本特征:1、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阅读材料,思考高产农作物的传入对明清社会的影响。
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人口、环境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相继出现
手工业
材料1: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
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中外历史纲要》(上)84页
材料2:(明代苏州纺织业)群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 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 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
文学艺术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
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吴敬梓《儒林外史》;
文
曹雪芹《红楼梦》;
戏曲 昆曲,舞台演出;京剧
京剧。
科技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焚书》
否定孔子的权威
材料三: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 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当大喜,何耻为?
——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
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提倡男女平等
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君者……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 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 之害尽归于人。…屠毒天下之肝脑, 离散天下之子女…然则为天下之大害 者,君而已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害者,君而已矣。
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三 · 文艺科技新成就 任务三:认识专制下文艺科技的新成就与局限
领域 时期
作者
代表作
特点
体裁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长篇白话
元末明初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长篇白话
小说 明朝中期 吴承恩
——《续焚书》
李贽
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二 · 思想新异变 任务二:探究明清思想领域的变化,认识思想发展的局限
黄基本主张:政治上反对君顾主专制,经济上认为工商皆王本。
宗
炎
夫
羲影响:
武
之
①批判继承儒学,冲击儒学正统地位;成为近代民主意识的先声。
②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地位。
7801142 7807156 7913939
183678258 4.25 高20产8粮09食57作96物玉米3.、75甘薯推广种植, 粮36食1总60产00量00大幅度2.提19高。
道光13年(1833) 7420000 389942036 1.86
一 · 经济新现象 任务一:从明清封建经济达到顶峰,认识经济发展局限
一 · 经济新现象 任务一:从明清封建经济达到顶峰,认识经济发展局限 材料3: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这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徽州人住 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个小村落变成个小 市镇了。
——胡适
无徽不成镇
一 · 经济新现象 任务一:从明清封建经济达到顶峰,认识经济发展局限
材料4:徽商“贾而好儒”……却成为徽商 发展的障碍,如儒家“以末起家,以本守之” 狭隘思想使得徽商发迹后不愿投人大量资金 扩大再生产,而是“广营宅、置田园”,或 “求功名、重享乐”,封建小农意识劣根性 在其身上充分体现。明清以后,专制政府提 倡“存天理,灭人欲”,徽商也表现出一致 性的行为。
《西游记》
神话小说
章回体
清朝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
清朝中期 曹雪芹
《红楼梦》
古代现实主义高峰
领域 戏曲
时期 明朝
清朝 明清
清道光
分类 戏曲创作
舞台演出
代表人物 汤显祖 孔尚任
昆曲
京剧
成就 《牡丹亭》
《桃花扇》 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融合徽汉两调,吸收昆曲, 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三 · 文艺科技新成就 任务三:认识专制下文艺科技的新成就与局限
①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 人们奋发立志;
②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 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③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二 · 思想新异变 任务二:探究明清思想领域的变化,认识思想发展的局限
材料9: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 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 同为尘垢豼糠。
——《试析徽商文化衰落的原因》
材料5:西方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 人文主义和人性论得到极大地弘扬, 人的需求和创造性得到尊重,对于 人的重视和尊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 的需要,开放的思想和对无知探索 的无比热情极大地促进了西方资本 主义的发展,这是先进文化起促进 作用的实例。 ——《试析徽商文化衰落的原因》
【思考】为什么明清小说戏曲主人公经常出现普通民众。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普及
三 · 文艺科技新成就 任务三:认识专制下文艺科技的新成就与局限
领域 科技
时期明后期 明清
作者
代表作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徐宏祖
《徐霞客游记》
利玛窦等 传教士
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传播西 方科技知识。运用欧洲测绘技术 绘制全国地图。
【思考】对比中西文化发展,从徽商的没落认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程朱理学日益僵化,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西方重视人文主义,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阻碍社会进步与转型。
二 · 思想新异变 任务二:探究明清思想领域的变化,认识思想发展的局限
陆九渊
王阳明
①世界观:
良知就是天理 ②方法论: 致良知
材料 10: 今 也 以 君 为 主 , 材料11:有亡国,有亡天下曰: 材料12:以天下论者,必
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 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
而 得 安 宁 者 , 为 君 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姓之私也。
也。……然则为天下之大 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2:吴名声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 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 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 民也。
——《明神宗实录》
【思考】手工业领域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其特征是什么
开设工场,自由雇佣劳动关系
一 · 经济新现象 任务一:从明清封建经济达到顶峰,认识经济发展局限
知行合一
材材料料876::良以吾知此心良纯之能乎良,天知愚理,夫之即愚心所妇,谓与发天圣之理人事也同父。。 但便致惟是吾圣孝心人,之能发良致之知其事者良君,知便致,是知而忠也愚,。夫发愚之妇交不友 能治致民,便此是圣信愚与之仁所。—由—分王也阳。明:《传习录》
————王王阳阳明明::《《传传习习录录》》
时间
契约张数
使用通货类别和数量
洪武
8
宝钞7、银1
永乐
16
宝钞15、布1
宣德
17
宝钞4、布11、稻谷2
正统
48
布29、稻谷11、银17
景泰
12
成化
32
弘治
14
布2、银10 银32 银14
【思考】自明代始,货币变化趋势,为什么? 货币白银化
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发展,涌入大量白银;长途和大额贸易的需要
明 清
经济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依 然占据压倒优势。
时
代
政治 专制体制高度强化的同时日益走向僵化
的
局
限
思想 日益僵化的程朱理学依然占据统治地位
文化 科技发展缺乏创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江南农业多种经营,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一 · 经济新现象 任务一:从明清封建经济达到顶峰,认识经济发展局限
清代土地与人口比例变化表(单位亩/人)
年代
面积(顷) 人口(人) 平均土地
乾隆18年(1753) 乾隆31年(1766) 嘉庆17年(1812)
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 总结
西学东渐
三 · 文艺科技新成就 任务三:认识专制下文艺科技的新成就与局限
材料13: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 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 举世无一人不当学……能精此书者,无一事 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
——《徐光启集》
材料14:一些士大夫将此图斥为 “邪说惑众”,并且攻击说:“直 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 至,无可按听耳,真所谓画工之画 鬼魅也!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一 · 经济新现象 任务一:从明清封建经济达到顶峰,认识经济发展局限
南宋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明代谚语: “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1:明朝人谢肇涮总结说,三吴地区赋税苛重,然而“闾阎不困”, 就是因为当地人“射利无微不析,真所谓弥天之网,竞野之罘,兽尽于山, 鱼穷于泽者矣”。在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已经压倒稻作,“邑之民业, 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则是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 辄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