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 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4. 中国传统的礼仪和道德观念5. 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形式等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如教材、图片、视频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和物品,如传统节日的食品、艺术品等。
3. 准备教学场地的布置和安排。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来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来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安排1. 第一个教学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二个教学周: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3. 第三个教学周:探索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4. 第四个教学周:了解中国的传统礼仪和道德观念5. 第五个教学周:探究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七、教学活动1. 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体验。
3. 制作手工艺品,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道德观念。
5. 制作传统节日的食品,让学生品尝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饮食文化。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避免误解和片面认识。
2. 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诗词等知识。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2)运用游戏、表演、绘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成语故事1.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讲解。
2. 学习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和用法。
第2课:传统节日1. 讲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2. 学习相关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第3课:诗词欣赏1. 学习古诗《静夜思》、《春晓》等。
2. 分析诗词的意境和韵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4课:传统艺术1. 介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国画、剪纸等。
2. 学生动手实践,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
第5课:民间故事1. 讲解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情节。
2. 学习民间故事的特点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理解。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
3. 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传统文化话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2. 辅助材料:PPT、图片、视频等。
3.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进程第1周:成语故事1. 讲解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
2. 学习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和用法。
第2周:传统节日1. 讲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2. 学习相关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传承和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庆祝方式。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3. 常见的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特点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庆祝方式和习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传统节日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2.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3. 常见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及其代表作品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2.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特点、发展及其影响。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3.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并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知识点: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文学、艺术、哲学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认知能力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学、艺术、哲学等2. 各个领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各个领域对中国社会和世界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各个组成部分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个领域的代表作品和影响。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一年级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2. 难点: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故事书等。
四、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些很有趣的东西哦。
生:老师,是什么呀?
师: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呢。
那你们知道什么是传统文化吗?
生:不知道。
师:传统文化呀,就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比如节日呀、故事呀、艺术呀。
那老师先给你们讲讲传统节日吧,像春节,大家知道春节都要做什么吗?
生:放鞭炮!吃饺子!
师:对啦,还有拜年呢。
那中秋节呢,大家会做什么呀?
生:吃月饼!
师:真聪明!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漂亮的图片,这是剪纸,也是传统文化哦。
生:哇,好漂亮呀!
师: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呀?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试试剪纸吧。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兴趣和认识,但在讲解过程中,还需要更加生动形象,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在动手环节,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1课人不学不知义【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在学校里我们学到了那些道理?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子路拜师知义。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词语雕琢,老师解释词语的意思。
四、余力学文1、出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学以致用开学第一课,学会上学歌,体会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第2课苟不学曷为人【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有同学不认真听讲,你有什么对他们说的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牛角挂书。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词语三百千,老师解释词语的意思。
四余力学文1出示如负薪如挂角身虽老犹苦卓。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学以致用你还听过哪些有关学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吧。
第3课朝于斯夕于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在读书方面,你有哪些好习惯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囊萤夜读。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旦字的变化,老师解释词语的意思。
四余力学文1出示学习内容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学以致用尝试编排一个作息表。
第4课勤有功戏无益【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玩电脑游戏伤害眼睛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祖莹勤读。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四书,老师解释词语的意思。
四余力学文1出示学习内容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学以致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还学的名言警句?第5课晨必盥兼漱口【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1导入课题,同学们每天都是怎样刷牙洗脸的2出示经典诵读内容3师范读,领读。
4学生齐读。
二晓事明理1出示故事九龄风度。
2老师揭示从其中学到的收获。
三广闻博识出示古人刷牙,老师介绍知识。
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共五篇]
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共五篇]第一篇: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9《幼女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幼女词》,作者是唐代诗人施肩吾。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
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乞巧》2、读一读,背一背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乞巧节的相关资料。
《陶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陶者》,作者是宋代诗人梅尧臣。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一年级国学教案[合集5篇]
一年级国学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一年级国学教案第一单元紧握,立身行事的罗盘第 1节礼貌风流美,文明大雅存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一书的作者及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暇,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1、导入新课2、范读本节课诵读内容。
3、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4、学生诵读5、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凡事都要为自己立下一个规矩,这样就极有可能缩短自己和理想之间的距离。
6、学生交流自己理解后的感受。
7、诵读比赛第二节恭听父母言谨行子女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初步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积累经典的兴趣,简单了解一些经典诵读的法。
3、在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些道理,了解一些生活礼仪及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并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
谈话引入、背诵“总叙”和“入则孝出则悌”二、学习新知。
《弟子规》让我们了解了很多的礼仪,今天,我们将学习《弟子规》中的恭和谨(一)初读,读准读通出示:《弟子规》恭前八句。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读。
(3)师范读。
(4)指名读。
(5)师生对读。
(6)齐读。
(二)诵读,感知大意1、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两句大意。
3、齐读。
4、诵读比赛第3节人间重亲情,天下贵孝义教学目标:1、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让学生了解各个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春节:春节的来历、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习俗。
2. 元宵节:元宵节的来历、猜灯谜、吃元宵等习俗。
3. 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赛龙舟、包粽子等习俗。
4. 中秋节:中秋节的来历、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三、教学活动1. 讲解各个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2. 让学生分享自己过节的经历。
3. 组织学生进行节日活动,如猜灯谜、赛龙舟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中国的传统节日。
2. 学生能了解各个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3. 学生能参与节日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二章:中国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剪纸、陶瓷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书法:书法的历史、基本笔画、字体等。
2. 绘画:中国画的分类、画法、名作等。
3. 剪纸:剪纸的历史、技法、作品欣赏等。
4. 陶瓷:陶瓷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等。
三、教学活动1. 讲解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2. 让学生欣赏经典作品,感受艺术魅力。
3.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写书法、画中国画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2. 学生能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3. 学生能参与艺术创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章:中国传统民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民俗,如婚嫁习俗、丧葬习俗、传统节日习俗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民俗的意义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 婚嫁习俗:六礼、迎亲、婚礼仪式等。
2. 丧葬习俗:丧礼、出殡、下葬等。
3. 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习俗。
三、教学活动1. 讲解各种民俗的意义和作用。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知识,如诗词、成语、故事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诗词欣赏《春晓》讲解诗人孟浩生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背景解析诗词的意境、韵律、意象等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体会春天的美好2. 第二课时: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讲解成语的来历、含义及用法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勤劳致富的道理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成语3. 第三课时:传统节日介绍(清明节)讲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诗词等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动手制作清明节特色食品,如青团等4. 第四课时: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爱情的美好分析故事中的善恶、美丑观念引导学生学习牛郎织女的勤劳、善良品质5. 第五课时:传统艺术(书法)欣赏讲解书法的基本知识,如笔画、结构、章法等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体会书法艺术的魅力动手练习书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耐心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练习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3. 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本及相关传统文化资料。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 教具:书法用品、节日食品等。
4. 参考资料:相关传统文化书籍、网络资源等。
六、教学计划1. 第六课时:传统艺术(剪纸)欣赏与制作讲解剪纸的历史、流派、特点等欣赏各种剪纸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美感动手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 第七课时:成语故事《亡羊补牢》讲解成语的来历、含义及用法讲述亡羊补牢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白事先预防的重要性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成语3. 第八课时:传统节日介绍(端午节)讲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诗词等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动手制作端午节特色食品,如粽子等4. 第九课时:民间故事《白蛇传》讲述白蛇传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爱情的美好分析故事中的善恶、美丑观念引导学生学习白蛇的善良、坚韧品质5. 第十课时:传统文化知识综合复习复习前面学过的诗词、成语、节日、故事等知识进行传统文化知识问答,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总结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关于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关于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篇1 一、班会目标:1、经过观察生活、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做生活得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蕴涵的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的热爱,让学生学会和家人一齐欢乐地过传统节日,增进与家人的情感。
二、班会准备: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三、班会过程:主持人上场:男1、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就犹如其中闪烁的明珠。
女1、今日,就让我们一齐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男1、了解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主题班会(合)此刻开始!女1、请班长宣布班会目的:班会目的:大家都明白,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资料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而来,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能够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得精彩画面,可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今日,人们忙着工作,几乎慢慢地忽略了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节日,就算明白今日是这个节日,却不明白这个节日是干什么或纪念什么的。
例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已无人问津,而同学们早早地准备圣诞礼物时,我们,华夏儿女,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是否该重新拾起那些压箱底的传统了呢为了帮忙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召开这次班会!主题是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
相信在召开这次班会之后,班里必须会掀起经久不衰的回归传统的热潮!男1: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团圆美满的传统节日,那就是女1:合(中秋节)。
女1:是的,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
男1:按照时间的先后,每年我们迎来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就是最隆重的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一个同学走上台挂上春节的灯笼)女1:之后是热热闹闹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挂灯笼)男1:春风春雨迎来清明节。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 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2.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节日习俗,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和传承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总结报告: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安排: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课时:3课时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六、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1. 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和特点2. 掌握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价值和影响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如绘画、书法、戏曲、民间艺术等)和特点,强调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第二课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如分析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和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七、第四章:中国传统习俗1. 了解中国传统习俗的种类和特点2. 掌握中国传统习俗的文化意义和现代价值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习俗的种类(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传统礼仪等)和特点,强调其反映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
第二课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中国传统习俗的文化意义和现代价值,如分析传统节日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和作用。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春节:介绍春节的由来、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
2.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如赛龙舟、包粽子、挂艾叶等。
3.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春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贴对联、放鞭炮等,体验春节的氛围。
2. 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赛龙舟、包粽子等,体验端午节的氛围。
3. 讲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赏月、吃月饼等,体验中秋节的风。
第六章:中国传统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2. 使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艺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书法:介绍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著名书法家,让学生练习书写简单的汉字。
2. 绘画:介绍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或花鸟画。
3. 剪纸:介绍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图案,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
教学活动:1. 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著名书法家,让学生练习书写简单的汉字,如“福”、“寿”等。
2. 讲解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或花鸟画,如山水、鱼虫等。
3. 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图案,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如雪花、小动物等。
第七章: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形式,如古筝、二胡、琵琶等。
2. 使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音乐作品,培养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古筝:介绍古筝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古筝音乐。
2. 二胡:介绍二胡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二胡音乐。
3. 琵琶:介绍琵琶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琵琶音乐。
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案内容:第一章《中国传统节日》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理解节日的意义和习俗。
2. 教学重点:掌握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五个传统节日的日期、习俗和意义。
3. 教学难点:理解各个节日的独特习俗和文化内涵。
4.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5. 教学过程:a.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场景,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b. 讲解:讲解每个节日的日期、习俗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c. 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节日习俗和趣事。
d. 总结:通过问答或小测试,检查学生对节日知识的掌握程度。
6.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进行调查了解,下节课分享。
二、教案内容:第二章《中国传统艺术》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剪纸、陶瓷等,感受艺术的美。
2. 教学重点:掌握书法、绘画、剪纸、陶瓷等传统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3.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5. 教学过程:a. 引入:通过展示一幅书法作品或一幅绘画,引导学生进入艺术的世界。
b. 讲解:讲解每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历史背景和代表人物,让学生了解并欣赏艺术的美。
c. 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d. 总结:通过问答或小测试,检查学生对艺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6.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进行调查了解,下节课分享。
三、教案内容: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学》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学,如诗词、成语、故事等,感受文学的魅力。
2. 教学重点:掌握诗词、成语、故事等传统文学的形式和特点。
3.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文学形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教学准备:诗词、成语、故事等教学资源。
5. 教学过程:a. 引入:通过一首诗词或一个成语,引导学生进入文学的世界。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传统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1.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四、教学难点:1. 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六、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2. 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3. 探讨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4. 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介绍学习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5.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传统文化方面的经验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章:传统节日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二、教学内容:1. 春节:中国的传统新年,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习俗。
2. 清明节:纪念祖先和亲人的节日,扫墓、踏青等习俗。
3.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节日,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
4. 中秋节:团圆的节日,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三、教学重点:1. 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日期。
2. 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四、教学难点:1. 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2.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知和体验。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精选7篇)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体会剪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表现的内容,掌握剪纸的剪刻方法,会灵活选择方法创作剪纸作品。
二、重点难点: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体会剪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表现的内容,掌握剪纸的剪刻方法,会灵活选择方法创作剪纸作品。
三、课前准备:课件、剪纸,剪刀,纸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师生互动过程:一、聆听美的枕声1、检查学具,稳定学生情绪。
2、播放歌曲《新年好》。
加强美术与音乐的联系,创设一种过年的气氛。
导入新课二、回想美的画面1、牵引:优美的歌声,强烈的节奏,我们眼前又浮现了过春节的情形。
2、显示:课件显示过春节的一组镜头。
(镜头特写:礼花、灯笼、剪纸、对联、舞狮……)3、设问:劳动人民在过春节的时候都有些什么习俗?4、评论:过春节时为什么要贴剪纸?5、:贴剪纸能把节日装扮得更加喜庆,它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讴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板书课题:剪纸通过播放录像,渗透民间美术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通过回想熟悉的画面,强化学生艺术体验,让学生感悟到美术的语言魅力和特点。
教学新课三、感受美的艺术1、简介剪纸。
课件边显示剪纸作品,边解说,并配以古乐曲《流水》,使学生感受到古代艺术之美。
剪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晋时就己形成。
剪纸艺术是真正的劳动群众的艺术,创作者大都是农民和农村妇女,题材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如丰硕的果实、田园生活、花鸟虫鱼等。
它是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赞美、对人们的祝福、对未来的向往。
劳动人民凭着简单的一把剪刀或一把刻刀一张纸,就能创造出许许多多生动活泼极富有艺术情趣的艺术形象。
正如郭沫若所说:"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这确是对民间剪纸艺术最恰当的。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和风俗。
3. 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4. 中国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如孝道、礼仪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传统节日、习俗和风俗,解读传统艺术形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传统文化》一年级教材。
2. 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3. 教具:如灯笼、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学生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学生和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30课时,每周一课时,共计15周。
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材内容,每周安排一个主题,进行系统的教学。
3. 教学实践活动:计划在课程结束后,组织一次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
2. 观看视频:播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剪纸、书法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9《幼女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幼女词》,作者是唐代诗人施肩吾。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
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乞巧》2、读一读,背一背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乞巧节的相关资料。
10 《陶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陶者》,作者是宋代诗人梅尧臣。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蚕妇》2、读一读,背一背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描写劳动人民的古诗。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陶者》《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11 《题画》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题画》,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画鸭》2、读一读,背一背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描写图画的古诗。
12 《池上》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池上》,作者是清代诗人白居易。
《池上》是描写小朋友天真烂漫的一首诗。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江南》2、读一读,背一背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描写莲叶的古诗。
13 《关山月》(节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关山月》, 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凉州词》2、读一读,背一背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描写边塞风景的古诗。
14 《棉花》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棉花》,作者是清代诗人马苏臣。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童谣《棉花》2、读一读,背一背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棉花的的资料。
15《小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小松》,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咏松》2、读一读,背一背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描写松树的古诗。
16《神童诗》(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神童诗》, 作者是宋代诗人汪洙。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给古诗配上图画,做个精美的书签。
17《神童诗》(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神童诗》,作者是宋代诗人汪洙。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清明》2、读一读,背一背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清明节的有关资料。
18《绕口令》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绕口令,并能熟练背诵。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绕口令的理解。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绕口令》的形式,喜欢绕口令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绕口令》, 《绕口令》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游艺形式,富有生活气息。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绕口令2、多种形式朗读绕口令。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绕口令。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朗读绕口令。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绕口令《水连天》2、读一读,背一背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选择一个绕口令分组比赛。
2、搜集绕口令,比一比哪个小组搜集的多。
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传统文化教案一年级下大店小学安太花2012.221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