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大学课程设置的启示

合集下载

改造主义教育

改造主义教育

改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也叫社会改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从进步主义教育壁垒中分化出来的⼀种教育思想派别,它代表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左翼。

与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主张“⼉童中⼼”不同,改造主义教育思潮强调教育对社会改造的意义以及社会对⼈的制约作⽤。

改造主义认为,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教育的⽬的是以“理想社会”的模式来改造社会。

学校是社会机构,学校存在的必要,⼀⽅⾯在于它能够完成社会交给它的职能,更重要的是,它在社会改造⽅⾯发⽣决定性的作⽤。

学校应该成为新社会的模范,教师和学⽣应⾏动起来实现改造社会的⽬标。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产⽣与发展1、作为进步主义⼀翼的改造主义实际上,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刚开始的时候,就孕育了改造主义。

在杜威创建芝加哥⼤学实验学校以前,就有学者在做着另外⼀种努⼒,与杜威相⽐,他们更重视社会变⾰。

20世纪20年代,哥伦⽐亚⼤学师范学院可谓盛极⼀时。

除了杜威以外,还陆续聚集了进步主义教育的其他著名⼈物。

在这些⼈中,哈罗德﹒拉格,威廉﹒克伯屈,约翰﹒蔡尔兹,以及乔治﹒康茨等⼈经常聚会,形成了以克伯屈为⾸的讨论⼩组。

讨论学校与⼯业化社会的关系,教育如何通过给予教师和学⽣⼀些必要的理智⼯具,使他们更好理解和指导社会变化,建⽴理想社会等问题。

应该说,这些⼈都是进步主义教育的重要⼈物。

但是,也正是以这个⼩组的成员为核⼼,造成了20世纪3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2、30年代的改造主义1929年开始,美国⾸先陷⼊经济危机,随着这场席卷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延续,⼀些原先主张⼉童中⼼的进步主义教育者,开始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学校为建⽴⼀个没有经济危机的社会做出贡献的问题。

他们认为,那些进步主义教育曾经倡导的理想的学校不能解决经济危机时期的社会问题,进步主义教育必须发⽣转向,即从强调个⼈中⼼、个⼈主义的教育,转向强调社会中⼼、社会改造的教育,从关⼼个⼈成长转向关⼼社会变⾰。

毫⽆疑问,这种重⼼的转移,乃是30年代改造主义与进步主义最终分道扬镳的最深刻的基础。

论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教育学意涵

论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教育学意涵

论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教育学意涵【摘要】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国民性改造思想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本文首先介绍了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背景和在教育学领域的重要性。

接着探讨了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对教育的影响,包括对教育价值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师生关系的指导作用。

分析了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总结了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和现实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梁启超的国民性改造思想,可以提升教育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教育学意涵、教育价值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生关系、教育实践、当代教育、启示、现实意义、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背景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伟人”。

他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晚清、辛亥革命、民国时期等历史时期。

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梁启超深刻思考中国社会与个人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梁启超认为,中国需要进行一场全面的国民性改造,以提升国民素质,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目标。

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国家衰弱、民族危亡成为当时头等重要的问题;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侵略使得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道统的崩溃,使得人们对传统价值体系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梁启超提出了国民性改造的思想,试图重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重振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1.2 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在教育学领域的重要性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的国民性改造思想在教育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梁启超认为,国民性改造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通过对国民性的培育和提升,才能使国家实现真正的繁荣和强盛。

社会改造主义的课程观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社会改造主义的课程观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社会改造主义的课程观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摘要]文章简要阐述了社会改造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观点,详细阐述了社会改造主义的课程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分析了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认识偏见,提醒我们正确认识课程改革,反对片面的、过激的做法。

[关键词]社会改造主义课程启示社会改造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三十年代从“进步教育”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逐步分化出来,到五十年代已形成了独立的一种教育思潮。

美国教育家布拉梅尔德是它的主要代表人物。

它的教育主张,尤其是它所提出的各门学科之间要有有机的联系,学校课程应该包括各种社会问题,设立“核心课程”或“问题课程”,课程内容的学习采用“问题解决法”等课程观,对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程改革,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一)社会改造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社会改造主义”的思想由来已久,如柏拉图在《理想国》、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都提出过这种思想,斯宾塞也描述过教育改造社会的蓝图。

1899年,杜威在他的著作《学校与社会》中,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做出了深刻地阐述,论证了学校促进社会发展、完善社会制度的功能。

在20世纪二十年代,杜威在他著作《哲学的改造》中又提出了通过经验与行为方法的改造来解决具体的社会政治问题的论述。

因此可以说杜威最早提出了教育改造社会的命题。

但由于杜威把教育的重心放在了儿童中心和主观经验的获取上,强调教育只是一个过程,不受教育目的的约束,使杜威的教育理论在经济危机中没有起到改造社会的作用反而被认为破坏了教育的秩序。

大萧条时期关于目的和手段的争论,最后导致了进步主义内部的不和,20世纪三十年代初,出现了一个拓荒者团体,也称为“拓荒思想家”。

他们要求通过培养学生在新社会的认同,从而为创建一种更平等的社会开辟道路。

其中主要的代表人是康茨、拉格,他们认为应该更加意识到学校的社会责任。

强调学校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改造”上,而不是集中在儿童的“个人成长”上。

改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改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改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一、什么是改造主义教育1.1定义改造主义教育是一种教育理论和实践,通过对个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和改造,以达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塑造和教育目标的达成。

1.2背景改造主义教育起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兴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改造主义教育的核心观点改造主义教育的核心观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2.1全面发展个体改造主义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美感、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这种观点认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幸福的基础,因此教育应该积极引导个体的各个能力的发展,并提供相应的教育机会和条件。

2.2塑造社会主义思想观念改造主义教育强调对个体思想观念的塑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育内容,通过思想教育来培养个体对社会主义理想和原则的认同和信仰。

这种观点认为,个体的思想观念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个体思想观念的改造,可以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2.3规范行为准则改造主义教育强调对个体行为的规范,通过对个体行为准则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行为规范。

这种观点认为,个体的行为对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非常重要,个体的行为准则应该符合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个体的行为应该以社会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2.4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改造主义教育强调培养个体的集体主义精神,弘扬个人的利益服从集体的原则和价值观。

这种观点认为,个体的利益应该放在集体的利益之上,个体应该牺牲个人利益来追求更大的集体利益。

通过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和教育,可以调整个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三、改造主义教育的实施方式和途径改造主义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和途径来实施:3.1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改造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课堂教育、文化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形式来实施改造主义教育。

改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改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改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改造主义教育是一种教育理论,主要观点是通过教育改造个体,使其符合社会的要求。

改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个体的改造改造主义教育认为,个体是可以被改造的,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个体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

改造主义教育强调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认为个体应该通过教育来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二、社会的要求改造主义教育认为,个体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教育应该使个体适应社会的需要。

改造主义教育认为,个体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教育的目的改造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改造个体,使其符合社会的要求。

改造主义教育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教育的方法改造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的方法应该是以改造个体为中心的。

改造主义教育认为,教育应该注重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通过教育来改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五、教育的内容改造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的内容应该是符合社会要求的。

改造主义教育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改造主义教育是一种以改造个体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其主要观点是通过教育改造个体,使其符合社会的要求。

改造主义教育认为,个体是可以被改造的,教育应该注重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通过教育来改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改造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改造个体,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改造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的方法应该是以改造个体为中心的,教育的内容应该是符合社会要求的。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理论十大流派及启示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理论十大流派及启示

一、赫尔巴特赫尔巴特学派的教学理论之所以能够引进并在中国产生深刻的影响,既与这一理论学派的特征与价值倾向性有关,也与中国当时的现实需要密切相连。

这些原因的存在使我们在引进和借鉴世界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之时必须要注意到:1.现实需要是一种教学理论之所以得以引进并能够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2.文化取向是影响一种异域教学理论影响力发挥的重要因素3.教学理论的操作性关乎一种理论在实践中的生命力二、进步主义理论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教学上,以克服传统教育所带来的缺陷为出发点,力图使课程与学生的可实现的需要和当前的兴趣结合起来。

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儿童”。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进步教育运动是一场自下而上的,自发的群众性教育运动。

这就决定了它与教育实践的密切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3、强调最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任何形式的教育改革都必须最大限度地吸引教师和家长的支持、理解和参与。

否则,任何良好的改革愿望和策略都会在实践中遇到种种障碍。

三、要素主义理论要素主义者的观点是针对当时美国教育偏激、教育质量下降的讨论而发的,因此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对立,是与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相对立的,也正是如此它没有超出“二元对立”的怪圈,因而也免不了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儿童作为“人”的一面关注的太少,太注重知识的体系性而忽视了学习时情境的变异性等。

时至今日,世界范围内进行着新的教育改革,教育的思维模式已经走出了“单一对立”的局面,在“超越二元”的光环中,重新回味要素主义的教育观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尤其是我国教育如何在保留传统教育有价值内容的基础上稳步前进而有新发展,是不无意义的。

1.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教育与现实社会的新思想新观念的矛盾关系。

2.要素主义教育观代表的是狂热的改革浪潮中的另一种声音。

3.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文明遗产和教师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

4.学习方式(包括教学形式)的变革:综合化与走向另一“变异”的矛盾。

略论改造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略论改造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略论改造主义的教学理论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摘要:改造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从进步教育主义阵营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教育思想的派别。

作为进步主义教育的“左翼”,改造主义教育虽与进步主义教育有许多相同的思想渊源,它还是保留有许多自己的特点,并保有许多对教育的理性思考。

改造主义对教学问题的论述构成了其独特的教学哲学。

这种教学哲学将“社会一自我一实现”作为教学(教育)的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社会改造对教育的需求和人的制约作用;并主张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学生说服、劝导,砥砺前行最终实现“社会一致”。

笔者在对改造主义的教育理论进行总结的同时,采用比较的方法,论述我国的教育对改造主义教育的借鉴。

关键词:改造主义;教学;社会改造;社会一致改造主义教育思想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中有较大影响的一个流派,它是20世纪30年代从进步主义阵营中分离出来的。

进步主义教育原本就是一个思想纷繁复杂的教育运动,其最重要、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反对传统教育。

作为进步主义运动的“左翼”,改造主义与进步教育的主流“儿童中心”不同,它更强调教育的社会性诉求,在30年代的教育争论中,改造主义独树一帜。

一、改造主义的历史溯源自从进步主义教育中分离出来后,到了5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潮,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它以实用主义教育的一个分支而著称。

1、思想基础改造主义在西方的教育史上是以进步主义的修正者和同盟的姿态出现,它自称是进步主义的真正继承者。

改造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也曾说过,改造主义哲学“从进步主义那里学到了最多的的东西。

在某些形式上这两种理论这样相似,以致人们可以合理地问,他它们实际上是否分离的开”。

[1] 此外,改造主义教育还深深地受惠于其他的教育流派,例如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但是最终,改造主义从进步主义学得的东西最多,尤其是杜威的哲学思想,“它的哲学基础是进步主义的自然观,表现在宇宙论上是杜威的经验观,表现在认识论上是杜威的经实践后证明有效的真理观,表现在价值论方面就是杜威的以事物能否满足人类的需要、达到人们目的为评价标准的价值论”。

论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教育学意涵

论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教育学意涵

论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教育学意涵【摘要】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家,其国民性改造思想对当代教育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背景和重要性,然后分析了该思想在教育学领域的启示和当代意义。

接着探讨了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其局限性。

总结了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教育学意涵,并展望了其在未来的发展。

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不仅对教育实践具有借鉴意义,也为当代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教育学意涵、背景、重要性、教育启示、当代意义、教育实践、局限性、总结、展望、发展。

1. 引言1.1 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背景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时期的社会背景。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百年国耻,传统文化逐渐衰落,社会风气腐败,国家处于危机之中。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梁启超深刻反思了中国国民性的问题,认为国民性的改造是中国面临的当务之急。

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背景还可以从其个人经历来理解。

梁启超曾经受过西方教育,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他认为中国需要接受现代文明,吸收西方文化,但又不能完全西化,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之路。

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背景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衰落、社会危机和西方文明影响下的历史环境之中。

他深刻反思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提出了改变国民性、振兴中华的思想理念,成为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重要性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教育学的深远影响和启示。

梁启超认为,国民性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生命力所在,而国民性的形成和改造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在梁启超看来,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繁荣与其国民性的品质密切相关,只有通过教育对国民性进行深入塑造和培育,才能保证国家的长久繁荣。

梁启超的国民性改造思想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国民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改造主义教育思想述评

改造主义教育思想述评

民主 。而实质上 , 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 提下来设 想理想
社会 , 这样必然 只是 对资本主义制度 的修修补补 , 改造 主义者 设想 的理想社会 , 实质上是一种 企图消除经济危机和文化危机 的资本主义社会 。
相互 作用的“ 力量场 ” 和无意识或非理性看做教学过程 的基础 , 人并非绝对理 性的 , 情感和非理性 因素 往往 也是个人和团体活
参考文献 :
方法 。布拉梅 尔德从 强调寻求 未来 目的的“ 目的哲 学” 和“ 价值
哲 学” 出发 , 认为要消 除危机 , 只有确定充 满价值 的 目标 , 才能 设想 出达 到 目标 的途径 。
三、 对 改 造 主 义 教 育 思 想 的 评 析
改造 主义教育是一种博 采各 家之所长 的文化教育哲学 。 尽
动 的动因 , 因此 , 学 习过 程不 能忽视和 回避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因素 , 必须认识
并利用这些非 理性 因素的力量 。( 3 ) 确定学校 和社会 目的 的新
第四 , 改造主义者提 出了不切实际 的教育 目的, 让教育承担
了过多的社会责任 , 把教育视为社会秩序的创造者 , 而不讲教育 首先是要受到社会制约的。妄想只通过教育的手段来实现理想 的社会是过分的和不恰 当的, 是教育作用唯心史观的体现。
不平 。
社会 ” 作 出贡献 的方法 , 开始强调学校在社会中的责任。 1 9 3 2年 , 在进步教育协会 全 国代表大会 上 , 康 茨做 了题 为 《 学校敢于建立一个新 的社会秩序吗 ?》 的演讲 , 对当时 的学校 教育提出了挑战。 1 9 3 4年 , 拉格和康茨等组成 了“ 拓荒 思想家 ” 这个 团体 , 并 创办了《 社会拓荒者》 教育刊物。拉格 、 康 茨强调学校教育应该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启示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启示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启示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观是指在实现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教育与课程的改革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该观点认为课程应该满足社会的需要,服务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并强调教育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

此外,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观还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以促进个体和社会的进步。

该观点对我国课程改革有以下启示:
1. 课程必须紧密关联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2. 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满足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

3. 课程改革应该紧密结合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学习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 鼓励教育资源共享和教师多元化发展,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5. 加强教育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好义务教育,推动教育公平,减小城乡、地区等不均衡现象。

综合来看,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观可以对我国课程改革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在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将教育纳入整个社会发展的战略体系中,以促进全面发展和人类进步。

浅析布拉梅尔德的社会改造课程理论观及其启示

浅析布拉梅尔德的社会改造课程理论观及其启示

浅析布拉梅尔德的社会改造课程理论观及其启示摘要:布拉梅尔德的社会改造课程理论是结合20世纪中期美国的社会历史背景提出且进行了教育实践。

由于课程本身的局限性以及特殊的社会背景,课程改造以失败告终,然而,社会改造课程理论的精神影响了现代特殊教育,使得现代特殊教育课程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布拉梅尔德社会改造课程理论特殊教育课程建构与改革1.问题的提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世界课程研究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课程理论应时而生。

最终,强调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结构理论,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以及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造课程理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势态。

社会改造课程理论是建立在社会改造主义教育哲学的基础之上的,是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教育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这种教育哲学认为,教育担负着社会的责任,担负着克服文化的危机、创造文化的重要使命。

因此,社会改造课程是以源于社会生活的问题为课程整合的核心,其目的是使学习者适应或改进当代社会生活。

这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源于某一社会或整个人类的条件和状况,学生研究社会(特别是他们自己的社会)的种种特征与问题,如学校的功能、社会生活的主要活动、学生和整个人类的诸种持久的问题等等。

半个世纪以来,教育界更关注学科结构和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社会改造课程理论因其敏锐的社会性,成为教育界较少涉足的研究对象。

社会改造课程理论流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有康茨、布迪厄、阿普尔等,而布拉梅尔德(Theodove Brameld,1904-1977,美国著名教育家,改造主义教育哲学的最激进和最著名的倡导者)的社会改造课程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2.布拉梅尔德社会改造课程理论观2.1布拉梅尔德社会改造课程理论观形成的基础2.1.1理论基础应用教育哲学布拉梅尔德所受的教育哲学,具有实用主义的定向.他认为“认识论的方法和目标是受人类物质�p经济和实际的利益所决定的”因此强调对较为长远的未来目标的寻求和证实。

蔡元培的高等教育课程思想及其对现代大学课程建设的启示_1

蔡元培的高等教育课程思想及其对现代大学课程建设的启示_1

蔡元培的高等教育课程思想及其对现代大学课程建设的启示词曲、小说和小说史等方面的课程,并发起征集民间歌谣,供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研究、比较之用。

这种在吸收欧美各国学术文化成就的同时,又强调保存和发扬自己的“特性”的课程思想,大大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对我们今天的课程建设然富有启迪意义。

3员,要精神,反对教师以己意塑造学生,强调应尊重学生的意愿,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其次,倡导开放式教学。

蔡元培反对封闭式教学,主张应使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为此,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考察和实地参观,并尽力为学生的实习刨造条件。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深入社会和,’解社会,并能根据社会需要充实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感。

第三,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

蔡元培认为,“大学的学生并不是要硬记教员的讲义,而是要在教员的指导之下自由地研究学问”1。

因此,“在学校,不能单靠教科书和教习。

课堂功课固然要紧,但随时注意自己发现求学的门径和学问的兴趣,更为要紧”。

他还认为,对一门学科的精深研究有赖于相关学科的扶助,也有赖于与他人的相互切磋。

因此,要在某一学科有所作为,就不能轻视对相关学科的了解和研究,亦要注意借鉴他人之经验,但要有创新精神,反对机械照搬12能囿于狭窄的专业领域,而应有更广阔的知识领域,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由此可见,大学所开设的课程,不应局限于有限的几种对本专业“有用”的课程,因为不同类型的课程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设置综合课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广博的知识面和优良的综合素质,消除由于知识被人为的划分所造成的知识割裂与世界整体性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因此,不宜以专业为中心来设计大学课程体系,也不宜片面强调基础课的服务功能,课程设置应由纵向深入型转为横向宽广型.打破学科壁垒,要求大学生要在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以及文化艺术修养等方面打好宽厚的基础,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加强科目之间、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横向沟通,融合文理,整体优化,综合设置,在文科专业增设科学课程,在理科专业增设人文课程,以丰富学科课程体系,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人”、“通才”的培养目标。

简述改造主义的教育理念

简述改造主义的教育理念

简述改造主义的教育理念
改造主义的教育理念认为,传统的教育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研究需求,需要进行改造。

它强调不断改进、改善,以确保存在一个可以实现研究者研究目标的环境。

改造主义的教育理念认为,研究者是改变的主体,而研究者的发展是一种持续进步的过程。

因此,教育者应该尊重研究者的自我发展,而不是压制它。

改造主义的教育者认为,研究者应该被视为发掘他们自身潜力的自由主体,而不是受到控制的实验品。

另外,改造主义的教育者也要求更大的教育自主权,以确保研究者的自我发展。

改造主义的教育者还认为,研究者的发展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过程,因此,研究者的发展过程应该是一种全面的过程,不仅局限于学术发展,而且要注重研究者的社会发展。

改造主义的教育者认为,研究者应当在教育环境中研究,并参与到社会环境中去,以便通过实践研究,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能力、思维习惯和价值观。

改造主义的教育理念注重研究者的自我发展,以及研究者与社会环境的互动。

它强调研究者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具有自主权,而且要求教育者更多地探索研究者的实际需求,并与研究者进行交流,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实现他们的研究目标。

改造主义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建立一个基于对研究者的尊重和尊重的教育环境,从而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宽松而又有效的研究环境。

哈罗德拉格改造主 义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哈罗德拉格改造主 义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哈罗德拉格改造主义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在教育的长河中,众多的教育思想如繁星般璀璨,哈罗德拉格的改造主义教育思想便是其中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明星。

这一思想不仅在理论层面具有深刻的内涵,更在教育实践中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哈罗德拉格改造主义教育思想诞生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

当时,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哈罗德拉格敏锐地察觉到,教育不能再墨守成规,而应当积极主动地适应并推动社会的变革。

这一思想强调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推动社会的改造和进步。

它认为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变革的能力。

在哈罗德拉格看来,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社会行动者。

他们应当了解社会的问题和需求,并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和意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哈罗德拉格主张课程应当紧密联系社会实际。

传统的学科课程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而忽视了其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改造主义教育则强调课程要反映社会的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社会公平、人口问题等。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社会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方法上,哈罗德拉格提倡问题解决法。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哈罗德拉格的改造主义教育思想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在一些学校中,教师们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社区的环境问题,并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调研和改善活动。

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还为社区的环境改善做出了贡献。

然而,这一教育思想也并非完美无缺。

有人认为,过于强调社会改造可能会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

而且,将课程完全与社会问题挂钩,可能会导致知识体系的不完整性。

简述改造主意的教育理论

简述改造主意的教育理论

简述改造主意的教育理论
改造主意的教育理论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旨在通过改变教育改善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质量。

教育改造主意包括一系列的学习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促进学习成果的“教与学”理论,教与学理论指的是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有效地表达概念,如何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如何关注学习结果,以及如何激励学生学习。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它建立在以下基本原理和观点的基础上:
首先,要建立一个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氛围。

这要求教师拥有正确的态度,能给学生提供和解答学习难题的空间,能够友好地监督和指导学生,也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帮助他们获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

其次,要落实教师的学习成果追踪机制,让学生能够跟踪自己的学习进度,提升自学能力,有效掌握学习概念,加强理解力和记忆力。

第三,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赞赏、回馈、认可等,使学生有持续性地学习动力。

第四,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通过引导、指导、评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最后,要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尊重别人的想法,尊重他人,乐于探索和接受新的知识,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提升教学质量和交流水平,以求更好的学习成果。

以上就是改造主意的教育理论所要求的,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原则,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和兴趣,提升学习能力,获得更高学习成果。

虽然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它为学校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只有真正加强师生创新性的交流,实现学习空间的可视化,解放师生双方的创造力,将教育理论实践在教室里,才能建立有力的学习体系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改革。

改造思想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改造思想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改造思想教育心得体会总结改造思想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对一段时间的开展,我深切体会到了改造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心得体会。

首先,改造思想教育是培养良好思想品质的关键。

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决定了他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

只有通过改造思想,才能从根本上调整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才能使其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改造思想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开展心理辅导、组织座谈会、开展讨论并给予正确引导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引导受教育者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质。

其次,改造思想教育是培养个人能力的基础。

一个人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

而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一个人能力提升的基础,只有拥有正确的思想,才能正确地认知和处理问题,才能持之以恒地学习和进取。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通过改造思想教育,可以激发受教育者对学习和成长的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开展心理辅导时,我帮助受教育者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不断进取的意识,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改造思想教育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思想观念的变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通过改造思想教育,可以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塑造其积极向上的社会形象。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通过改造思想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公共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例如,在讲座和座谈会上,我引导受教育者从社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总之,改造思想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对一段时间的开展,我深切体会到了其重要性和心得体会。

改造思想教育可以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个人能力,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简述改造主意的教育理论

简述改造主意的教育理论

简述改造主意的教育理论
改造主意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发展,改造学生来适应社会变化。

因此,它提出了一些关于教育活动,如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程质量,组织有益的外部活动,以及获取更多的企业支持等方面的要求。

改造主意的教育理论以学生为中心,以其个性和能力为核心,以其学习发展为目标。

针对学生,改造主意的教育理论以“尊重孩子”为准则,首先考虑孩子的感受,然后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同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并尊重学生的主观愿望和参与意愿,深入发掘学生的潜能,克服学生的缺点,发展学生的长处。

改造主意的教育理论还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健全教师的师资队伍,改革教育管理制度,积极建立公正、公平、可靠的教育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另外,改造主意的教育理论还要求,要构建一个教育资源共享体系,通过资源共享,为学校提供更好的生活、学习和发展环境,改善教学设施,促进学校教育改革,保障教育配套机制的正常运行,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等。

总而言之,改造主意的教育理论是一种发展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它不仅要求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改善教学设施,而且要求建立公正、公平、可靠的教育评价体系,培养
学生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改革,为学校提供资源共享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等。

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推动学校的发展,有助于实现社会的文明进步。

改造主义教育思想

改造主义教育思想

(四)课程设置以人文学科和社会问题为中心

课程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

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社会问题为中心
• 布拉梅尔德:“理想社会”的课程模式

经济、政治、科学、艺术、

教育、道德、宗教、人际关系
• 课程模式目标与“理想社会”目标一致

以“社会改造”为原则

学习内容统一于“社会改造”
(五)教师应积极引导和严格要求

(3)确定学校和社会的目的的新方法
• 行为科学→教育改造→“社会一致”
(三)学习过程以情感因素为基础
• 学习:学会用积极手段改造社会环境
• 以环境相互作用和情感因素为基础
• 布拉梅尔德:

第一,学习应该从经验开始;

第二,学习应该强调“一致意见”,

达到“社会一致”;

第三,在学习中培养“民主精神”。
代表作:《教育哲学的模式》 《趋向改造的教育哲学》 《危机时代的教育》
一、改造主义教育的形成
1932年进步教育协会全国代表大会 康茨演讲
• 《学校敢于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吗?》

康茨和拉格 组织“拓荒思想家”
• 少强调“儿童中心”,多强调“社会中心”
• 少关心“个人生长”,多关心“社会改造”
• 二战后成为一种独立的现代教育思潮
第二节 改造主义教育
改造主义(Reconstructionism)教育 是20世纪30年代从进步教育和实用主义教 育中逐渐分化出来,到50年代在美国形成 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潮。

布拉梅尔德——代表人物
(Theodove Brameld,1904-1987) 改造主义教育哲学的倡导者 波士顿大学誉休教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造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大学课程设置的启示摘要:虽然改造主义是从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中逐渐分化而来的一个教育流派,但是改造主义之所以能够在教育史上确立自己的地位,成为教育哲学思想的一大独立流派,必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本文分析了改造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简要介绍了改造主义的主要课程观点,由此得出了改造主义对大学课程设置的启发。

关键词:改造主义;课程设置;启示中图分类号:b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05-02改造主义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正值1929年经济危机之时,其源于进步主义,是西方现代教育思想流派之一。

因为其宣扬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造来推动社会的变化,实现理想的社会状态,因此被诸多学者认为是过于理想,不切实际,甚至被冠以“荒诞”的帽子。

与同时期的进步主义、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相比影响相对小得多。

但是,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改造主义的某些教育主张比如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学校课程等观点对我国的课程改革,特别是大学课程设置具有启发意义。

一、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改造主义虽然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正式成为教育哲学思想的一大流派。

但是“社会改造主义”这种思想却是由来已久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都提出过这种思想,斯宾塞也描述过教育改造社会的蓝图。

(李丽敏,ec al.)1899年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中深刻地阐释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920年,他又在《哲学的改造》中提出了改造主义这个名称。

(牛媛媛,2003)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这一次的危机对美国的经济造成致命地打击。

紧接而来的大萧条使得美国原本在一战之后经济欣欣向荣,急剧发展的局面被民众对美国经济忧心忡忡的心情所代替。

经济危机波及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教育也不能避免。

当时占主导地位时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和实用主义思想。

由于思想家们之前一直把精力放在陈述教育的内容及在学校为青少年提供更多自由上,过分强调儿童个人的发展反而忽视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从而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多方指责。

这也正是因为此时的社会状况亟需改变,人们对当时的生活苦不堪言。

于是,人们开始反思教育理论的问题,进步主义内部逐渐出现了不同的分支。

其中有一个以康茨、拉格等为代表的被称为“拓荒思想家”的团体主张通过培养学生在新社会的认同,从而为创建一种更为鹏等的社会开辟道路。

但是并没有取得进步主义者的支持,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此时康茨和拉格等人的理论强调教育对社会改造的意义及对于人的制约作用,即是早期的社会改造主义。

虽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其提出的观点独树一帜,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使得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思考学校应如何为社会做贡献这个问题上来。

随后,由于改造主义的主张并未收到明显的效果以及罗斯福总统新政对美国经济的改善明显,人们的注意力有所分散,改造主义的影响减小,有种没落的趋势。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改造主义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这次创造了改造主义最为辉煌的历史。

二战之后,苏联突飞猛进,给美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进步主义逐渐失去往日辉煌,学校教育在走下坡路,人们纷纷指责盛行一时的实用主义进步教育软弱无力。

此时的改造主义便以一种改变了的形式而继续存在,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教育理论流派。

布拉梅尔以其众多地阐释改造主义的作品无可厚非地成为了改造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二、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改造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原则改造主义教育哲学主要有六条基本原则:教育的目的是提倡一个鲜明的社会改革方案;教育应该毫不迟疑地进行这项工作;新的社会秩序必须是“真正民主”的;教师应该用民族的方式说服学生,使他们相信改造主义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和迫切需要的;必须按照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重新制定教育的手段和目的;儿童、学校和教育本身都应当主要依靠社会和文化力量来塑造。

(陈友松,1982)(二)改造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布拉梅尔德在《教育即力量》中指出改造主义具有三个特征:改造主义是一种“危机哲学”;改造主义是一种“价值哲学”;改造主义教育思想具有折中的特点。

(牛媛媛,2003)改造主义是产生于危机时代的哲学,所以改造主义者都具有一种危机意识,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改变社会的状况,他们认为亟需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也就是要“改造社会”。

就像在这种危机爆发的时刻,人们不应该在众多冲突选择中迷失自己,应该以多数人的意愿为主。

(三)改造主义的基本思想改造主义教育最根本的思想是社会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改造和变化,社会的改造和变化涉及教育的改造和变化,而且社会改造的实现需要教育。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变化,设计并实现理想的社会”,“学校是改造社会的工具”,“为了实现文化改造的目的,学校必须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强调人的社会性的培养”。

“教师的责任是要在改造社会方面起模范作用”。

(qtd.in马素萍et al.)改造主义者认为,在危机时代,如果人们不做出改变的话,人类就可能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出现危机也意味着原本的教育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所以文化中的结构、习惯和态度都必须重新建设。

而社会的重新建设需要依靠人类自己完成,教育就是要通过形成和发展个人来改造社会,要在人的心灵中发动一场改革,从而这些人才可以领导社会的改革和重建。

这场改革的场所自然就是学校,学校应该关注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才,为社会重建作贡献。

(四)改造主义的课程观改造主义认为学校是改革的场所,则改造自然要从课程出发。

改造主义的课程观有:1、认为各门学科之间要有有机联系,即实现课程的综合化。

布拉梅尔德反对当时所流行的课程结构,因为他们之间是相互分离的,是“一个不连贯的教材的大杂烩”,对学生来说,要去分别学习毫无联系的多门课程是一极大的负担。

相反,他主张各门学科之间应该有着共同协作的联系,相互连贯,这样一来,课程结构才有有意义的统一性。

2、改造主义认为学校课程应该包括各种社会问题。

他们认为教育是社会现象,其应该包含对现代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家庭和宗教等各方面问题的处理。

新的学校课程应该从目前社会的问题和特征中产生,学校应该帮助人们认识到今后社会发展的趋向和将要面对的问题。

3、各门学科的内容统一于“社会改造”,学习应围绕解决社会改造的当代问题来进行,即“核心课程”或“问题课程”。

布拉梅尔德认为,“社会改造”就像一个车轮的“轴”,每课学生的课程相当于“车轮”,附带学习的内容则相当于车轮的“辅条”,只有各个部分组合在一起,车轮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

所以,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撑的关系。

4、在学习这些课程内容时,“问题解决法”是一种基本方法,教师应适用适合于学生年龄和环境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百废待兴,急需实用型人才。

布拉梅尔德指出,合作的调查研究、利用电视和其他电化教具、旅行和工作经验要代替大部分的讲课。

除此之外,还应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

传统的课堂教学固然有其价值,当时在危机时刻,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之下,重中之重是要使学生将其所学尽可能多的应用与社会,为社会的重建与发展做贡献。

三、改造主义教育思想对大学课程设置的启示(一)课程体系的综合化无论哪个学科都非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科学都是相互交叉的,所以在我们设置课程的时候应该对学科进行综合化的改造。

换言之,我们应该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保持学科体系、结构完整的基础上,为其增加综合性内容。

另外,可以增加部分交叉学科,或者综合性强的学科,而且应该具有先进性,贴近实际生活和社会需要。

(二)开创专题,突破学科界限专题研究需要研究人员有着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不光是针对本学科,还要有一定的其他相关学科的常识。

学生围绕专题进行研究,为了解决某一问题,会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寻求解决方法。

不仅可以增加知识储备,还可以促进他们将已有的知识运用的实际操作中。

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增强社会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可谓一举多得。

(三)增设部分实践课程,将课堂“搬出”教室我国的课程教学一直是以书本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在之前的应试教育中,虽然很多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了较高的成绩,但是,当他们进入社会却无法将所学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动手能力,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已。

理论应该紧密地与实践相结合。

书本知识虽然大大促进了人脑的发展,但是却降低了动手能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为了弥补这种不足,要增设一定的活动课程,而且活动课程的设计要体现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情趣性和创造性原则。

(四)课程设置多注重社会所需调查研究发现,很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与自己专业相符合的工作。

这种情况与学校大量扩招,社会工作岗位却没有增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也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有关。

有的专业比如英语专业,很多高校的英语专业是纯文学方向,除了教师这一行业外,确实很难找到其他对口的工作。

假如要从事外贸工作,他们就缺少了经济类的知识。

所以,这就提醒我们应该适当的根据社会所需,来设置大学的课程,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可以使得学生在社会上能够将自己的充分加以利用,否则,四年的大学学习岂不付之一炬?四、结语处于危机时代的背景之下,爱国人士都会需求各种各样的道路来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民众。

所有的尝试和探索都有其贡献,都是社会发展进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虽然改造主义由于自身在理论及方法等方面存在欠缺,最后走向没落,但是其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虽然我们现在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改造主义产生时,有着极大的区别。

但是,社会改造主义的课程观仍然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为我们的课程改革和课程设置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