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宜

合集下载

2021年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专项试卷及答案

2021年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专项试卷及答案

2021年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专项试卷及答案一、课外阅读。

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张平宜曾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

在2011年之前的十多年里,这个台湾女记者放弃了原本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投身四川凉山一个麻风康复村的教育事业。

为了让这些与世隔绝的孩子能尽快地融入现代社会,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

在那些麻风村的孩子看来,“张阿姨就像妈妈一样”。

她熟悉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状况与脾气秉性。

200年之前,这所已经成立了十儿年的小学,还没有出现过一个毕业生。

因此,与家长“抢孩子”,就成了张平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只要发现一个孩子消失,她就会跑到对方家里,“胁迫恐吓那孩子回来读书”。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很少有孩子能够坚持读完中学,“走路乂远,功课会跟不上,还常常被同学歧视和欺负。

”最让张平宜难过的是,愿意继续留在学校读书的孩子正在逐年减少。

为了给孩子们找出路,她乂让在青岛开办工厂的弟弟,为想要外出打工的学生们提供职业技术培训。

“我的十儿年青春,就这样献给了这里。

”张平宜感叹道。

她有时候,遇到一些烦心事儿,她只有请朋友抽烟斗,“借助烟草气息,放松濒临失控的情绪”。

她有一定程度的神经衰弱,常会失眠,她的手袋里总塞着儿包松弛神经的药物。

许多台湾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疯子要跑到一个山坳坳里的麻风村,去吃这样的苦。

”但对张平宜来说,在这片大山里,她似乎背负着某种使命,“我是一个母亲,看到麻风村的那些孩子,我无法掉头离去。

”张平宜这样说出。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四字词语。

(1)衣物食物应有尽有,不用担心。

( _____________ )(2)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

( 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张平宜原来的身份是 ___________ ,可她为了____________ ,来到了3.从“张阿姨就像妈妈一样”你感受到了什么?4.对“胁迫恐吓那孩子回来读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张平宜并不是真正恐吓威胁那些孩子,而是哄着他们来上学。

年感动中国人物--张平宜的颁奖词和事迹

年感动中国人物--张平宜的颁奖词和事迹

她继而又萌生了更大胆的想法。2003年,张平宜辞去了 报社的工作,在海峡对岸创办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 致力于打造大营盘村的希望工程。十余载的奔
波与操劳,张平宜在大凉山当地建立了国内麻风村第一所正规学 校,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大营盘也于2005年成为正式的行政 村。 麻风村走出的
初中毕业生越来职业培训中心。在那里,孩 子们白天学技术,晚上学文化。张平宜最看重英语
与电脑,以及完善的人格教育。 “在学校坡地高处兴建一座书香亭,亭子四周要种蔷薇,花 季时蔷薇灿烂绽放”。这是张平宜的浪漫情怀,她想象自己
坐在那里听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与友人诉说大营盘的 前尘往事。
尊重版权,转载请保留出处。
快约 /
的记者,1999年进驻大凉山采访麻风村现状,目睹被遗弃的 病人与无知的眼神,她决定亲手改变这个群体后代的命运。 在麻风村小学教了12年书
的民办老师王文福打算转行了,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 张平宜出面挽留,“你千万别走,我来想办法。”为了 筹款,她写文章、做演讲,甚至在圣诞夜的街头卖
蜡烛。2002年,破落的麻风村小学盖起了6间砖木结构的教 室与2间学生生活用房,这是张平宜用30万元善款换来的。 腼腆的孩子露出了笑容,
事迹: 初见张平宜,打扮时髦,举止优雅,没有任何理由将她与四川麻 风村的“疯婆娘”划上等号。唯有事实,才
能颠覆印象。在凉山州越西县的大营盘村,当地人都认 识这位台湾来的“张阿姨”,她每年都会来:把辍学的 孩子“抢”回学校、为征地与政府官员吵架……衣
食无忧的张平宜,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 “我是一个金牛座的女人,热情固执,会为正义两肋插 刀,为理想勇往直前。”张平宜曾是台湾《中国时报》
颁奖词: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 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 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

“疯女子”张平宜

“疯女子”张平宜

“疯女子”张平宜作者:陈婉容来源:《视野》2011年第10期张平宜曾是台湾新闻界最出色的记者之一,12年职业生涯中,以作品《台湾艾滋病防治经验》、《终战五十年省思日本三大反人道罪行》先后获得台湾新闻界最大的奖项“吴舜文新闻奖”和“行政院新闻局金鼎奖”。

“要做个好记者可能要六亲不认,常常家里人都被你撇在后面,所以决定回家当全职妈妈,会觉得可以唤醒自己的某一部分,升华一下,从一个记者转型到全职妈妈。

”但在作出抉择前夕,一次在中国四川麻风村的采访经历,改变了她的人生规划。

另一个世界1999年夏天之前,张平宜尚未意识到麻风村会与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紧密联系。

当时,她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工作稳定;家中有一栋四层楼的依山别墅,并配备佣人,开跑车,爱时髦,生活无忧。

像一些同龄女性一样,随着小儿子的降生,她打算辞职当专职家庭主妇。

在辞职前,她安排了最后一次采访任务——跟着国际救援组织到云南、四川一带的麻风村考察,当时她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

与大部分台湾女人给人的温婉感觉不同的是,张平宜说话声音不仅不嗲,还很大声,隔壁房间都能听得到。

回想起十几年前第一次到大营盘的情景,她仍然会忍不住大叫:“我上了那个厕所,妈呀,太可怕了!”那是另一个世界。

从1959年开始,因为麻风病的蔓延,当地政府在大营盘建立了麻风康复村,对麻风病人实行隔离集中的治疗。

张平宜到来的时候,这里已经遭受麻风病侵蚀半个多世纪。

第一次从台湾深入到大陆偏远底层的农村,穷山恶水,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封闭隔绝的破败景象让她震惊。

这些村子极为偏僻,利用自然地形与世隔绝,仍停滞在无水无电、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

无家可归的老残病人遭疾病侵袭,有人眼瞎、鼻残、五官严重扭曲变形,有人缺手断脚,只能在地上匍匐爬行,包伤口的布烂了,苍蝇在周围围绕,走过的地方都是血痕。

“那里的孩子,他们没有一个穿着像样的衣服,很多人光着身子,身上脏得只能看到两颗眼珠子,眼神空洞。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3年2月19日,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揭晓,获奖者中既有人们熟悉的英模人物,也有深入基层挖掘出来的平凡楷模,人物的选择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中国人所经历的2012,他们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获得“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荣誉的有: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空英模罗阳;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的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为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的“民工”局长陈家顺;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丈夫背着妻子,坚持20多年在大山中行医的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艾起;因病去世并把器官捐献给他人的十二岁女孩何玥;备受思乡之苦,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的台湾老兵高秉涵;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农家妇女高淑珍。

此外,“感动中国”还向公安部湄公河“105案”专案组表达了特别致敬。

【颁奖词】罗阳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

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

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长使英雄泪满襟林俊德大漠,烽烟,马兰。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

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纵死终令汗竹香李文波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

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

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

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能受天磨为铁汉张丽莉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

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

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冰雪为容玉作胎陈家顺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

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获奖名片】义侠巴郎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崔永元这样评价阿里木:阿里木的义举告诉我们,慈善没有门槛,哪怕一米见方的铁皮家当,你也可以为慈善扇风点火。阿里木,草根慈善,用人间烟火展现善良情怀。
推选委员陈菊红说:传说贵州晴天很少,阿里木的行动给这里带来了照亮人内心世界的热烈的阳光。
【颁奖词】
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2011—7 张平宜
“希望之翼”张平宜让麻风村孩子受教育
【简历】 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2000年,为了采访大陆麻风康复村的现状,她来到了四川省西部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2002年,她履行自己的承诺,为村庄小学兴建了崭新的教室。此后她辞去百万元年薪的工作,在海峡对岸开办“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大营盘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11年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张平宜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2005年至今已培养百余名毕业生。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2011—5 杨善洲
好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
【简历】 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已于2010年10月因病逝世。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去世前,他把当地20万元特别贡献奖全部捐出,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给国家。

给孩子希望的翅膀——访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会长张平宜

给孩子希望的翅膀——访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会长张平宜
给孩子希望 的 膀
访 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会长 张平宜
■本刊记者 唐子惠
卫生 习惯 ,学校 给每个住校生发 了两条 内裤 规定他们 每天刷牙洗脸 、每周洗

次澡 、饭 前洗手并检查指 甲等,着 重
《 育 》 旬 刊 :您 想 通 过 教 育 改 变 教
培养孩子的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意识。
信 ,通 过 教 育 ,他 们 能走 出 麻 风 村 , 过 上 正 常 的 生 活 。 当地 一 个 很现 实 的 问 题 是 ,麻 风 病 人 死 去 后 ,麻 风村 终 将 成 为
所有 工作都是 空虚的 , 除非有 了爱; 当带着 爱工作 时,
你 们 就 与 自己、 与 他 人 、与 上 帝合
为一 体 。
历 史,这些孩子怎 么办?与世 隔绝那么
久 , 他 们 走 出 大 山 已经 很 难 。 我 认 为 ,
什 么是 带着 爱工作 ? 是 用你 心 中的丝线织布缝 衣,仿佛 张平 宜 与孩 子
唯一的途径就是读 书,然 后努力融入社 《 育 》 旬 刊 : 什 么 力 量 让 你 服 会 , 自食 其 力 。 教 是 你 的至爱将 穿上它 ; 是 带着热情建房筑屋 ,仿佛你 的至 务这里 的教 育事业? 《 育》旬 刊 :修建 学校 的过程 中 教 爱将居住其 中 ;
张 平 宜 :是这 里 的孩 子 。 第 一 次 去 曾 面 l哪 些 困难 ? I 盏 时 ,我 已经 是 两 个 孩 子 的 母 亲 ,小 儿 子 张 平 宜 : 政 府 官 员 沟 通 , 改 变 传 与 刚 满 3个 月 ,可 能 是 因 为 身 上 这 份 做 母 统 观 念 ,这 些 都 很 难 。 在 大 陆 又 总 被 认

“转身”之间_高一作文

“转身”之间_高一作文

“转身”之间转身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变化,也是一种境界。

这也许是思想的成熟,也许是智慧的选择,也许是价值的体现……抉择就在“转身”之间张平宜曾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记者。

99年她去大凉山麻疯村采访,她目睹了麻疯村被遗弃的病人和孩子孤单无助的眼神。

在“转身”之间,她决然做出了一个决定,要亲自改变麻疯村的现状。

为了筹集钱款建学校,她写文章,做演讲,圣诞之夜卖蜡烛。

经过艰苦的努力,她在凉山建起了全国麻疯村第一所学校,把辍学的孩子“抢”回学校……逾越海峡,逾越成见,她把麻疯村孩子无助的眼神变成了对世界的希望。

“转身”之间,是一种智慧的抉择,是一种人性境界的体现。

成败就在“转身”之间用灵魂奏响音符的刘伟,10岁那年,因触电而失去双臂。

摆在他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

“转身”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他不仅要用双脚练习吃饭、洗漱,而且还用双脚练习钢琴,每天练习七八个小时。

累得腰酸背疼,脚趾也起了血泡。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登上了“中国达人秀”的舞台,走进了维也纳的金色大厅。

脚下风光无限,刘伟用事实向世人证明,努力就有希望。

“转身”之间,改变了他的人生,这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他思想成熟的标志。

生死就在“转身”之间最美司机吴斌,驾驶着无锡开往杭州的大客车,途中从空中飞来的铁块穿过玻璃砸在他的腹部和手臂上。

在生死危急关头,“转身”之间,他忍着剧痛,将车渐渐地停下,拉住刹车,打开双闪灯,让24名乘客安全地下了车。

“职业就是生命”,吴斌用生命诠释了它的真理。

“转身”之间,是崇高人格价值的体现。

朋友,我们在“转身”之间会有多种不同的选择,是选择为别人谋利益,还是选择损人利己;是选择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还是选择屈服于命运;是选择为别人舍弃生命,还是选择苟活于世,答案不言自明。

“转身”也是一种考验。

十大人物感人事迹

十大人物感人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1、朱光亚:遥远苍穹中最亮的星【简要事迹】朱光亚,已故著名科学家。

1956年,朱光亚参与筹建近代物理研究室,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

他把自己的一生概括得很简单:“我这辈子主要就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2011年2月26日,“两弹一星”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因病辞世。

巨星陨落,德艺留芳,以他名字命名的“朱光亚星”在苍穹中绽放恒久的光芒,激励科学道路上的后人。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朱光亚在核领域奉献了大半辈子,直至2005年退休。

“祖国的父老们对我们寄存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犹豫呢?”——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还在密执安大学读书的朱光亚组织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然后毅然选择回国,先进入北大教书,后转到核武器研究所。

1964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朱光亚望着腾空跃起的蘑菇云,禁不住潸然泪下。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当晚,作风严谨的他竟然喝得酩酊大醉。

三年后,朱光亚与同事们又将中国带入了氢弹时代。

重要的核试验,朱光亚几乎都会亲临现场指导,不解决问题不罢休。

对待需要撰写或修改的文件,朱光亚力求深入浅出,字斟句酌,连一个外文字母、一个标点符号都保证准确无误。

淡泊名利,身边人喜欢用这个词来评价朱光亚。

1996年,朱光亚获得一笔100万元港币的奖金,转身就捐给了中国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1997年,又将积攒的4万余元稿费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解放军出版社曾策划出一套国防科学家传记丛书,报请审批时,他毫不犹豫地划掉了自己的名字。

【人物专访】“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

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

”——朱光亚“他(朱光亚)感动的力量集中体现在对科学的热爱,对大自然规律的尊重。

我记得爱因斯坦有过一句话就说‘很多人认为一个伟大科学家的成就是靠他的才智,他们错了,是人格。

’”——朱明远(朱光亚之子)【颁奖辞】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

感动中国人物张平宜简介及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张平宜简介及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张平宜简介及事迹第一篇:感动中国人物张平宜简介及事迹感动中国人物张平宜简介及事迹张平宜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张平宜,女,52岁,台湾云林县人,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执行长。

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2017年,为了采访大陆麻风康复村的现状,她多方询问后,来到了四川省西部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

2017年,她履行自己的承诺,为村庄的小学兴建了崭新的教室。

2017年起2017年,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在海峡对岸开办“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大营盘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为了筹建建校的资金,她在台湾写文章募款,到处演讲、卖书,带着医生丈夫每月给的1万元新台币零花钱坐出租车,去试图说服潜在的资助者。

她带着积攒起来的善款,回到大营盘,当上了新教学楼的“监工”。

11年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张平宜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2017年至今已培养百余毕业生。

为了给孩子们找出路,她又让在青岛开办工厂的弟弟,为想要外出打工的学生们提供职业技术培训。

感动中国2017十大人物张平宜张平宜事迹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

2017年起至2017年,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致力于四川省大营盘村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张平宜的颁奖辞: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怀疑,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

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荣誉代表期许,我要有更坚定的心!”“荣誉代表期许,我要有清澈的眼,更坚定的心!”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揭晓,张平宜成为10年来首位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台湾同胞。

她在3日晚接受新华社驻台记者独家访问时说,她会坚持下去,凝聚两岸更多的爱心,帮助更多大陆偏远地区的孩子。

张平宜是台湾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执行长,过去十余年扎根四川凉山麻风康复村捐资助学。

去年7月,新华社长篇报道了她的事迹。

张平宜:爱里没有惧怕

张平宜:爱里没有惧怕

张平宜:爱里没有惧怕作者:袁帅来源:《小康》2020年第22期放弃原本在台湾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投身于四川凉山一个麻风康复村的教育事业,张平宜自己都没有想到,从走进那个叫作大营盘的小村庄起,她的命运与这里和这里的人,已经紧密相连了20年之久。

“我们一直希望能有一名音乐老师,好不容易要来了,学校组织起合唱团,但是培养了两年,这学期音乐老师被调走了,合唱团就没办法继续下去。

”张平宜想要带着孩子们到台湾交流演出的心愿又被搁置了,这让她有些许失落。

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

2000年,为了采访大陆麻风康复村的现状,她来到了四川凉山越西县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

采访的见闻深深触动了她,此后,她辞去记者工作,致力于凉山偏乡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

这几年,除了致力学校发展义务教育外,张平宜为麻风村教育做的另一件大事便是推动多元化的教育。

“不是每个孩子都擅长念书考试,有些可能更擅长体育、跳舞、绘画等,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进行培养。

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然而,当理想照进现实,情况总会有所出入。

由于城乡差距导致思维、理念不同等因素,张平宜的诸多想法都很难在大凉山落地。

张平宜表示,尽管特色教育已经在很多地方得到了推广,但在大山里却很难推进,学校有升学任务的紧迫压力,而有些家长连孩子读书都不是很支持,更别说发展特长了。

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凉山教育也全面纳入精准扶贫重点工程,为争取偏乡孩子有更多公平教育的机会,张平宜又一次抛砖引玉,汇聚两岸爱心,筹款200万元,在大营盘学校打造“希望之翼综合楼”,作为越西第一个包含阅读、健身、音乐、美术、舞蹈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容的示范基地,期许孩子们能有健康、丰富及活泼多元的学习环境,这样的灵活教学方式,不仅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自信,也让家长看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

“大营盘学校是凉山第一座盖在麻风村的希望小学,如果有朝一日要发展成为麻风村孩子的希望学园,我认为硬体建设不过是第一步,接下来如何提升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充实教学内容,仍有漫漫长路要走。

感动中国人物张平宜简介及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张平宜简介及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张平宜简介及事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感动中国人物张平宜简介及事迹张平宜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张平宜,女,52岁,台湾云林县人,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执行长。

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2000年,为了采访大陆麻风康复村的现状,她多方询问后,来到了四川省西部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

2002年,她履行自己的承诺,为村庄的小学兴建了崭新的教室。

2003年起2011年,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在海峡对岸开办“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大营盘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为了筹建建校的资金,她在台湾写文章募款,到处演讲、卖书,带着医生丈夫每月给的1万元新台币零花钱坐出租车,去试图说服潜在的资助者。

她带着积攒起来的善款,回到大营盘,当上了新教学楼的“监工”。

11年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张平宜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2005年至今已培养百余毕业生。

为了给孩子们找出路,她又让在青岛开办工厂的弟弟,为想要外出打工的学生们提供职业技术培训。

感动中国2011十大人物张平宜张平宜事迹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

2003年起至2011年,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致力于四川省大营盘村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张平宜的颁奖辞: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怀疑,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

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荣誉代表期许,我要有更坚定的心!”“荣誉代表期许,我要有清澈的眼,更坚定的心!”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揭晓,张平宜成为10年来首位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台湾同胞。

她在3日晚接受新华社驻台记者独家访问时说,她会坚持下去,凝聚两岸更多的爱心,帮助更多大陆偏远地区的孩子。

张平宜是台湾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执行长,过去十余年扎根四川凉山麻风康复村捐资助学。

【名人故事】盼望之翼-张平宜

【名人故事】盼望之翼-张平宜

【名人故事】盼望之翼-张平宜张平宜业绩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

2021年起至2021年,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致力于四川省大营盘村麻风病人的子女教导。

打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张平宜的颁奖辞: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疑惑,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

她看起来无比顽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生机之翼”张平宜“2021年,我盼望在大陆成破基金会,联合两岸更多人力与物力,辅助更多的弱势群体。

”——张平宜激动中国推荐委员王晓晖这样评估张平宜: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

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颜和自负显现在麻风村人的脸上,就会清楚希望之翼的真正含意。

推选委员彭长城说: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涯跟尊严,为了攻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英勇地去挑衅去举动。

她对人道的关心和尊敬,已到了保卫的水平。

颁奖辞:噫吁?,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

逾越海峡,跨越成见,跨越猜忌,她抱起麻风村孤独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愿望。

她看起来无比刚强,实在她的心坎比谁都柔软。

事迹回溯为筹建建校资金,张平宜在台湾写文章募款,到处报告、卖书,试图压服潜在的赞助者。

她带着积攒的善款,回到大营盘。

11年来,张平宜将一个供麻风村庄女上学的教养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美正规的学校,2021年至今已培育百余毕业生。

专访:张平宜“其实我感到我很荣幸,我始终有一群爱我的朋友。

我在台湾有一群善良的人,我在大陆也有一群仁慈的友人。

一个人要爱护性命当中的每一个点滴,每一份感动。

孩子们让我学会谦卑。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感动中国人物解说词

感动中国人物解说词

1、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朱光亚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推选委员阎肃说: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自强,自信,自力,自尊!下面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朱光亚的颁奖辞:人生为一大事来。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

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

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2、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胡忠、谢晓君: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

这一票我要表达向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推选委员于丹说: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下面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胡忠、谢晓君的颁奖辞: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

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3、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胡占凡这样评价吴孟超:吴孟超总以无尽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待肝胆外科事业。

医者仁心,一个伟大的医者,不仅凭医术,更凭仁爱感动世人。

吴孟超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医学泰斗。

推选委员任卫新说:吴老以九十高龄,与患者肝胆相照。

作为医生,作为军人,他都是一座丰碑。

下面我来宣读,感动中国组委员会授予吴孟超的颁奖辞: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4、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刘伟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易中天这样评价刘伟:无臂钢琴师刘伟告诉我们:音乐首先是用心灵来演奏的。

有美丽的心灵,就有美丽的世界。

推选委员陆小华说: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2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1. 朱光亚两弹元勋生于1924年,逝于2011年。

20世纪50年代末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

2.吴菊萍最美妈妈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杭州滨江区一小区里,一个2岁女童从10楼坠落,吴菊萍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手臂骨折受伤严重,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3.张平宜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52岁的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2003年至2011年,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

4. 杨善洲一生奉献给人民的好书记杨善洲曾任保山地委领导。

两袖清风,1988年退休后,他义务植树造林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去世前,还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5.阿里木烤羊肉串的慈善家40岁,新疆维吾尔人。

8年来,阿里木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

6. 吴孟超人民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技奖获得者,中国肝脏医学奠基人。

吴孟超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

7. 刘伟身残志坚的精彩人生23岁的无臂钢琴师刘伟10岁失去双臂。

19岁学习用脚弹钢琴,22岁成为世界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中国男孩的奇迹。

8. 孟佩杰照顾养母12年的孝女20岁的山西师范大学女学生孟佩杰5岁时父母双亡由养母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瘫痪养父离家出走。

2009年孟佩杰考上百公里外的大学,执意背上瘫痪母亲,“带着母亲上大学”感动全国。

9. 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在雪域高原上的支教者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

2000年,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甘孜州塔公乡,2003年,妻子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10. 刘金国:两袖清风、一心为公56岁的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督察长刘金国,几十年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可亲属无一跳出“农门”。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15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15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15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4 题。

他要感谢那只手①感恩节的前夕, 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 图画的内容是: 他想感谢的东西。

②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

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 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③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 她吃了一惊, 他画的是一只手。

④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

孩子们也纷纷猜测。

一个说: “这准是上帝的手。

”另一个说: “这是农夫的手, 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⑤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 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⑥“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⑦她回想起来了, 在放学后, 她常常拉着他粘糊糊的小手, 送这个孩子走一段。

他家很穷, 父亲常喝酒, 母亲体弱多病, 没有工作, 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

当然, 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

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 他要感谢这只手。

⑧我们每个人都要感谢的, 其中()有物质上的给予, ()还有精神上的支持, 诸如别人对你的关爱、给予你的机会。

另一个方面, 对于很多给予者来说, 也许, 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

可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

因此, 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 给予别人。

1.第⑦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 结合⑦、⑧段内容, 说说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

(20 个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第⑧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从全文看, 第⑦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⑧自然段的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张平宜“疯娘子”情暖“麻风村”

张平宜“疯娘子”情暖“麻风村”

张平宜“疯娘子”情暖“麻风村”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2年第2期本刊记者梁伟“我喜欢读书、喝咖啡,以前也是一个非常爱美的人,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感觉智慧的女人最美丽。

这两年一直在学跳国标,自己会跟着录像学,在大营盘的时候,也会和孩子们一起跳。

没有宗教信仰,也没有特别崇拜的人,我就是我。

”张平宜笑着说。

她是一个简单的女人,挖着鼻孔,翘着二郎腿,喜怒哀乐全都写在脸上,时不时还会耍点小性子哭一哭。

她是一个不简单的女人,这个台湾新闻界最出色的记者曾先后获得台湾新闻界最大的奖项“吴舜文新闻奖”和“行政院新闻局金鼎奖”。

但,更多人对她的评价是——一个“疯女人’。

因为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走进四川凉山的一个麻风病村。

为了让那些与世隔绝已久的孩子能尽快地融入现代社会,她—直在努力。

“野路子”的记者张平宜的路子很“野”,上高中的时候就是,当别的孩子还是乖宝宝,对家长言听计从的时候,她就很有主见,特立独行,还会逃课,当然逃的都是她不喜欢的课。

“我是一个金牛座的女人,热情固执,会为正义两肋插刀,为理想勇往直前。

军训的时候,教官要求我们把头发剪短,同学们敢怒不敢言,只有我敢于抗议。

”张平宜笑了。

或许就是这样的“叛逆”的性格,让她在三年内换了三所学校。

那时候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她可以顺顺利利把高中读究,至于大学,家里人就没有想过。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高中毕业后,张平宣考上了大学,而且还是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谁也不敢想象,她要是当了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会是什么样。

果不其然,毕业之后的她仅仅做了_一年老师,就不安分了,果断辞职,转战新闻界。

做新闻的张平宜还是走着自己的“野路子”,一同进社的记者都喜欢跑比较抢版面的“立法院”政治或财经新闻线,很快求业有专攻,成为某个“口”的专业记者,只有她不按常理出牌,成了没有专属版面的记者,写出来的文章可以放在任何一个版面,可又不隶属于哪一个版。

对于她的表现,很多人都认为“疯了”。

台湾“疯女子”张平宜

台湾“疯女子”张平宜

龙源期刊网 台湾“疯女子”张平宜作者: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1年第12期台湾女记者张平宜曾是台湾新闻界最出色的记者之一,12年职业生涯就先后获得台湾新闻界两项大奖。

她工作稳定,家中有一栋4层楼的依山别墅,并配备佣人,开跑车,爱时髦,生活无忧。

但从1999年夏天,她第一次从台湾深入到大陆偏远底层的农村——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一个已经遭受麻风病侵蚀半个多世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采访时,她的人生规划就彻底改变了。

这里穷山恶水,封闭隔绝,仍停滞在无水无电、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

无家可归的老残病人遭疾病侵袭,眼瞎、鼻残、五官严重扭曲变形,有的还缺手断脚,只能在地上匍匐爬行。

而很多孩子没有像样的衣服,甚至光着身子,眼神空洞。

这些孩子不仅是文盲,而且是没有个人身份的所谓“幽灵人口”,背负着麻风病人的宿命,永远不能走出这里的麻风村。

“看到麻风村里的那些孩子,我做不到转头离去。

”这是张平宜给自己的唯一理由。

现在张平宜两个儿子每年也都去做义工,并从中明白在爱自己的同时也要懂得爱别人。

如今,她在麻风村已经忙碌了十年之久。

没水,没电,被跳蚤咬,被官员怒骂;而十年,她在大营盘建起了国内麻风村第一所正规学校,使这里早已告别了“幽灵村”的历史并成为正式的行政村。

【素材点拨】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直面厚重艰难的课题。

台湾女记者张平宜没有逃避,而是勇敢面对,重新选择了自己的生命轨迹并为其添上了厚重的一笔。

她放弃了富贵与享受,而是以人道主义的关怀勇敢地挑战自我与人生,甚至以此言传身教,教育自己的孩子,进而实现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适用主题】选择面对人道关怀言传身教生命价值……。

四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考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考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考题)一、课外阅读。

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张平宜曾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

在2011年之前的十多年里,这个台湾女记者放弃了原本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投身四川凉山一个麻风康复村的教育事业。

为了让这些与世隔绝的孩子能尽快地融入现代社会,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

在那些麻风村的孩子看来,“张阿姨就像妈妈一样”。

她熟悉每一个孩子的家庭状况与脾气秉性。

200年之前,这所已经成立了十几年的小学,还没有出现过一个毕业生。

因此,与家长“抢孩子”,就成了张平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只要发现一个孩子消失,她就会跑到对方家里,“胁迫恐吓那孩子回来读书”。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很少有孩子能够坚持读完中学,“走路又远,功课会跟不上,还常常被同学歧视和欺负。

”最让张平宜难过的是,愿意继续留在学校读书的孩子正在逐年减少。

为了给孩子们找出路,她又让在青岛开办工厂的弟弟,为想要外出打工的学生们提供职业技术培训。

“我的十几年青春,就这样献给了这里。

”张平宜感叹道。

她有时候,遇到一些烦心事儿,她只有请朋友抽烟斗,“借助烟草气息,放松濒临失控的情绪”。

她有一定程度的神经衰弱,常会失眠,她的手袋里总塞着几包松弛神经的药物。

许多台湾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疯子要跑到一个山坳坳里的麻风村,去吃这样的苦。

”但对张平宜来说,在这片大山里,她似乎背负着某种使命,“我是一个母亲,看到麻风村的那些孩子,我无法掉头离去。

”张平宜这样说道。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四字词语。

(1)衣物食物应有尽有,不用担心。

(___________)(2)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

(___________)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张平宜原来的身份是___________,可她为了___________,来到了_____________。

3.从“张阿姨就像妈妈一样”你感受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胁迫恐吓那孩子回来读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张平宜并不是真正恐吓威胁那些孩子,而是哄着他们来上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发现
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

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

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

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容和自信浮现在麻风村人的脸上,就会明白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

今天的人物发现将带你走进张平宜的精彩人生。

张平宜,“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执行长,出生台湾云林县。

她曾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

在2011年之前的十多年里,这个台湾女记者放弃了原本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投身四川凉山一个麻风康复村的教育事业。

她曾获第七届吴舜文新闻采访奖,入围德国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2011年7月,获民政部“第六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行为楷模称号;2012年2月,获评“2011感动中国人物”。

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

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

第一次进入麻风康复村的情景,张平宜依然历历在目。

11年前,为了采访大陆麻风康复村的现状,她来到四川省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

这儿曾被人称为“隐形的村落”",没水没电、封闭隔绝的破败景象令她震惊,但更让她心痛的是麻风村的孩子——麻风病人尚有身份和补助,他们的子女却一无所有。

张平宜看到,村庄里到处都是游荡的孩子,村里唯一的小学挤着70多个学生,大部分只能站着听课。

张平宜决心为这些一出生就生活在绝望中的孩子们做点什么。

这一做,就是11年。

张平宜在台湾写文章募款,到处演讲、卖书,或是带着医生丈夫每月给的1万元新台币零花钱坐出租车,去试图说服潜在的资助者。

她带着这样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善款,回到大营盘,当上了新教学楼的“监工”。

每一天,她都要在县城宾馆和大营盘村之间颠簸的土路上来回往返。

张平宜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十多年来,张平宜一直致力于大营盘村的教育事业,她奔走在台北和凉山之间,进行着一场跨越海峡的“爱的长征”。

在成都双流机场进出不下百次,张平宜没去过都江堰、九寨沟,10余年来,她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大营盘。

在这个外界曾经闻之色变的麻风村,台湾女子张平宜默默耕耘,帮助众多孩子接受教育、走入社会
12年的岁月,对于绝大多数衣食无忧者而言,可能都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走过。

台湾女子张平宜,在过去12年中,却百余次往来穿梭在台湾与四川麻风村之间数千公里的路途上,用她纤弱的身体和无惧的大爱,撑起了中国第一所麻风病人子女小学。

让这个被社会遗忘的角落里的孩子,学会了洗脸、刷牙、洗澡,穿上了衣服,喝上了水,读完了小学。

一位拥有4层独栋山景别墅、生活优渥的台湾美女记者,一次探访偏僻、贫穷、肮脏、恐怖的“麻风村”的独特体验,令她“看到了,便再也无法掉头而去”,往返百余趟,风雨十余载,筹款千万元。

天使容颜菩萨心,给绝望死寂的“麻风村”带来欢声笑语……
张平宜说,做这样一个事情是有意义的。

我们人生总是觉得活着就应该让自己存在的价值发挥更大。

我觉得,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们成立一个基金会,我也希望两岸动起来。

大营盘小学只是一个起点,它也是一个示范点,我觉得可以类推,凉山州、云南、贵州……有这样一个孩子,甚至他不一定是麻风村的孩子,
可能是偏远地区的孩子,他有这种失学的困扰,我们都可以尽一点点小小的心力,这是我的新年新希望,希望能够也在大陆有一个小小的基金会,希望人民的帮忙。

“只要耕耘,就有收获。

没有自私,只有爱与分享。

没有歧视,只有快乐与希望。

”这曾是张平宜最初的梦:“希望学园培养的就是希望和爱心的种子,希望孩子们将来成为一个能给予他人机会、施予爱心的人。

不管目标能不能达到,至少在过程中,需要教给学生一些东西。

我在做梦,但我一直也在努力啊,而且一心一意来做这件事。

她如同苍茫混沌的大地上一抹新绿,像一株顽强不息的小草,难能可贵,应该让世人知道。

没有谁会要求我们做张平宜那样的人,但她做的事,我们多少都能够做一些。

如果仔细分辨,我们也许还会发现,当每个人都有所付出,世界也变得更像我们想象中的样子。

张平宜最大的意义并不是感动中国,而是告诉我们,每颗心都是小小的太阳,只要愿意,就能散发光和热。

一个善举能改变一个村的命运,如果说她十一年的付出是为了揭丑,那么放弃都市生活只为了换取一种辛苦;如果说十一年的爱心是为了某个动机,那么离乡背井只为了成全网友的质疑。

张平宜和徐本禹是同一类人,为了报恩,为了改变命运,为了满足求知欲,而放弃了本该幸福的白领生活,选择了援助。

这种善事值得我们学习,值得这个社会宣传,值得这个社会的嘉奖,而不是质疑和猜测。

人生有不同的价值追求,物质的富足,精神的超越,都来源于我们的核心价值追求。

相比较于其它公益慈善的从事者们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捐款,或是对一大片地区的改造,张平宜12年的工作,看起来真的很微小。

她扎根在大营盘,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大营盘小学,小学毕业了再想到建中学,继而是职业教育。

真善不是比谁捐的钱多,是由心里发出的真爱,这种爱简单而又温和。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10余年的爱心播撒是一种无须证明的善行,这足以说明张平宜的善良和坚定。

有时候,我们对弱势群体只报以同情,却想不到或无力伸出援手,而张平宜想到了、做到了,且持之以恒——要说伟大,这就是伟大。

诚然,点滴鲜活事实的力量远远大于逻辑严密的说辞。

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容和自信浮现在麻风村人的脸上,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不表自明。

张平宜的爱心、善意和坚持,让我看到每颗心都是小小的太阳,只要愿意,都能散发光亮;张平宜的爱心、善意和坚持,让我们看到生活方式的变化并没有扭曲价值取向,当有人愿意成就别人人生的时候,收获的是一路掌声;张平宜的爱心、善意和坚持,还让我们看到,一只青鸟愿意飞过海峡,落在对岸被遗忘的角落,这对于曾经经历过战火与分离的两岸同胞而言,自然又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