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诗词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如下: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贤于材人远矣(贤,通“甚”,超过)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词义自: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闻: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听说)以:以养父母(用来)卒:泯然众人矣(最终)古今异义古: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重点词语解释令:让,使;愿,希望;令作诗;写。

奇: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奇。

乞:向人求讨或乞求。

重点句子的翻译①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父亲把邻近人家年龄相与的及稍微大些的子女全部招来,让他们拜拜我仲永,让他作诗,并给我仲永题上自己的名字。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④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⑥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⑦泯然众人矣!译:完全如同常人了。

⑧得为众人而已耶?译:能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应该结尾啊!⑨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且为众人未若复吾赋不幸之可晒而因得众人也。

译:那么他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只不过没有得到后天的教育,他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笔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笔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笔记以下是三条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笔记的内容: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句诗出自《诗经》。

哎呀呀,你想想看,那雎鸠鸟在河边欢快地叫着,就好像在给那美丽善良的女子和谦谦君子牵红线呢!就像我们看到喜欢的人,心里不也像有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嘛!比如,你在校园里看到那个让你心动的同学,是不是就像诗里的君子遇到了淑女呀!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哇塞,这简直太有意境啦!那河边的芦苇那么茂密,白露都凝结成霜了,而心中思念的那个人却在河水的那一边。

这多像我们有时候执着追求某个人或某个目标呀,感觉近在咫尺却又好像遥不可及。

就好像你一直想考个好成绩,那目标就在前方,可你得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达到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可太经典啦!它是说呀,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身边。

这就好比你和你的好朋友,哪怕现在不在一个地方,但是你们的心是在一起的呀!比如说,你和你的发小去了不同的城市读书,但你们还是会经常联系,互相鼓励,就跟在身边一样呢,对不对?
我的观点就是,这些古诗三首真的都超级棒,每一首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道理,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和学习呀!。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与朱元思书》1、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解题:“与”:给予。

“书”:信。

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 、解释重点字。

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7)急湍:急流的水(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10)轩邈: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

(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17)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

(20)见:同“现”,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

3、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

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人教版语文八下课后10首古诗鉴赏笔记

人教版语文八下课后10首古诗鉴赏笔记

人教版语文八下课后10首古诗鉴赏笔记一、《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sè)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寒?松柏有本性。

【原文翻译】山上的松树高高耸立,山谷的寒风瑟瑟作响。

这风声是多么强盛,这松枝又是多么刚劲!此刻正是冰霜遍地天气严寒的冬天,但松树却仍旧终年端直挺拔。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理解记忆】1、咏物诗。

2、作者刘桢: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3、字词注音:瑟瑟(sè)罹(lí)4、字词解释:〔从弟〕堂弟〔亭亭〕高耸的样子。

〔瑟瑟〕形容风声。

〔一何〕多么〔罹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5、本诗主题: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的品格。

诗人在这里既赞美堂弟的品性,并希望堂弟在政治上能坚持理想,不同于流俗,其实,也以次自勉。

表现出诗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性格。

6、古诗理解: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7、[理解题]⑴《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主旨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⑵《赠从弟》中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品味名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两句继承了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

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必考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必考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必考知识点总结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该诗是唐代王之涣的代表作,以描写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观为主题。

- 考点1: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楼高耸入云。

- 考点2:运用对比手法,揭示舞台美景与人生短暂之间的对立。

- 考点3:运用明喻手法,比喻壮丽景色与人的生命。

2. 《饮马长城窟行》 - 王昌龄- 该诗描绘了长城壮美景色与文人士大夫内心之间的对比。

- 考点1:运用对比手法,突出长城的雄伟壮丽与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感慨。

- 考点2:使用特定词语,如“雄关”,表达对长城的景仰之情。

- 考点3: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长城人类的特征。

3. 《静夜思》 - 李白- 该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乡的情感。

- 考点1:使用描写自然景色的手法,如月亮、床前、疑是等,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 考点2:突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 考点3:运用对比手法,体现作者思乡之情与夜晚宁静之间的对立。

4. 《悯农》 - 李绅- 该诗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并希望国家领导者关注农民的困苦。

- 考点1:使用具体的描写词语,如“锄禾日当午”,揭示农民的辛勤劳作。

- 考点2:运用拟人化手法,将农具赋予人的特征,表达对农民困苦的同情之情。

- 考点3:呼吁领导者关注农民的困境,表达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考。

5. 《登高》 - 杜甫- 该诗描绘了作者登高所见的壮丽景色,并抒发了对国家政治现状的不满之情。

- 考点1: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如山色、云卷、风沙等,营造出登高的紧张气氛。

- 考点2:突出对政治现状的批评,表达对国家荒废之景的忧虑之情。

- 考点3:运用夸张手法,将国家政治现状与山水之景相对照,显示对政治腐败的愤怒。

以上为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必考知识点的总结。

以上诗歌是学习古代诗歌的重要素材,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文化背景、修辞手法和主题观点。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些诗歌,提高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下)《24.唐诗三首》知识点整理《石壕吏》【诗歌】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一、字词解释逾:越过。

一何:多么。

戍: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最近。

已: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去:离开。

完裙:完整的衣服。

裙,这里泛指衣服。

老妪:老妇。

幽咽:形容低微、渐续的哭声。

二、理解诗意黄昏时分,我投宿石壕村,夜里听到有差役来捉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走出去查看情况。

差役吼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可怜啊!我听到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了。

一个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还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

赶到河阳服兵役,还能勉强给部队做早餐。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低声地哭。

(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

三、文学常识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四、问题探究1.从全文主旨角度,赏析“有吏夜捉人”,特别是“捉”字。

“捉”字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古诗需要复习哪些呢?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一)1.《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基础知识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

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文言词语[解]除去,脱。

[户]门。

[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理解探究整体把握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结构提纲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 ↓ ↓兴奋喜悦转忧、孤寂宽慰、乐极难言之情问题探究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笔记

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笔记

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笔记以下是八年级下文言文《桃花源记》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文章主题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美丽、安宁、祥和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二、重点词语解释1. 芳草鲜美:花草鲜艳美丽。

2. 屋舍俨然:房屋整齐。

3.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形容田园风光的美好。

4.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5. 悉如外人:完全和外面的人一样。

6.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7. 怡然自乐:形容安逸快乐的样子。

8.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对外人说。

9.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形容飞行之高。

10.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1. 无论魏晋: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12. 缘溪行:沿着小溪走。

13. 渔人甚异之:渔人对眼前的景色感到惊异。

14. 为具言所闻:渔人为他详细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情。

15. 具:详细,详尽。

16. 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述说了他所听到的事。

17. 延至其家:邀请他到家里做客。

18.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19. 处处志之:在各处做标记。

20.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21. 得日:有一天。

22. 果如所言:结果正如渔人所言。

23. 欣然规往:高兴地计划前往。

24. 未果:没有实现。

25. 寻病终:不久就病死了。

26. 后遂无问津者: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27.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28.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29.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30. 怡然自乐:形容安适快乐,精神愉快。

怡然,快乐的样子。

31.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多用来形容事情很冷门或很衰,无人问津。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论语》十则孔子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此句意为:学习了知识并时常复习它,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孔子说:复习旧知识并从中悟出新的道理,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孔子说:知道的人不如爱好的人,爱好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孔子说:不到愤懑的时候不启发,不到困惑的时候不点拨。

如果举一个例子,不能推知其他三个,就不再教导了。

6.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注释】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而不感到厌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孔子说: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8. 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注释】孔子说:我曾经整天思考,但不如片刻所学到的东西。

9.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

智慧的人善于变通,仁德的人内心宁静。

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10.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注释】孔子说:有志之士和仁德的人,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宁愿牺牲生命也要完成仁德。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归纳复习 完整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归纳复习 完整版

写出了小石潭及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在写景中
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
的佳作 •
唐代:韩愈、柳宗元
• 唐宋八大家: 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 王安石、曾巩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答:作者的游览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3)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 读书。
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25、《诗词曲五首》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唐代的刘禹锡,这首七 律诗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 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诗中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赤壁》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牧,这首七绝借赤壁之战这则 历史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对历史的评价)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马说》(选中心自论《点)韩世有愈伯文乐,选然后》有千,里作马 者韩 愈,唐代文托物学寓意家(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
才(,一埋)没本人文才,中表达心了强句烈:的愤慨) (二)本文写法:
1)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或千里马被埋 没的根本原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 (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诗词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诗词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诗词知识点第三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核舟记》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

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蒹葭》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二、课内文言文梳理9.桃花源记(一)课文字词详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①为业。

②缘溪③行,忘路之④远近。

⑤忽逢桃花林,①为业:作为生计。

为,作为。

②缘:沿着,顺着。

③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④远近:偏义词,这里指远。

⑤忽逢:忽然遇到。

①夹岸数百步,中无②杂树,③芳草④鲜美,⑤落英⑥缤纷。

渔人⑦甚①夹(jiā):沿,靠。

八下语文文言文笔记

八下语文文言文笔记

八下语文文言文笔记
以下是八下语文文言文笔记,供您参考:
1.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并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

文章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深远。

2. 《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
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小石潭的经过,通过对小石潭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内心的孤寂、凄苦之情。

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富有诗情画意。

3. 《核舟记》
作者:魏学洢
本文介绍了明代雕刻家王叔远所雕刻的一枚核桃大小的舟,细腻地描述了其精巧细致的结构和生动传神的形象,赞扬了雕刻家高超的技艺。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层次分明。

4. 《诗经》两首
《关雎》、《蒹葭》
《关雎》是一首写男子追求女子的爱情诗,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思慕之情。

《蒹葭》是一首写追求“伊人”而不得的诗,描绘了一幅深秋雨后凄清、冷落的画面。

两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语言优美。

5. 《送东阳马生序》
作者:宋濂
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通过叙述自己求学的艰辛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

6. 《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
本文记叙了作者登上岳阳楼所见到的景色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一、文言文梳理(一)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有“田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2.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重点词语实词【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未果】没有实现。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延.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寻病终】随即,不久。

通假字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2)豁然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文言诗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八下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诗文知识点归纳霜林菊影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4、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养。

“材”通“才”,才能。

5、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7、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9、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1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1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 ,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1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

二、词类活用1、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向高处伸展和向远处伸展。

2、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5、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7、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8、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意动用法。

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10、下见小潭: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11、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2、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

13、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1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15、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16、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17、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重点》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重点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重点段落:记述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2.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重点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重点段落:描绘醉翁亭的自然风光和作者的闲适生活。

3. 《滕王阁序》 - 王勃- 重点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重点段落:通过滕王阁的建筑和周围景色,表达作者的豪情壮志。

4. 《赤壁赋》 - 苏轼- 重点句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重点段落: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抒发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5. 《出师表》 - 诸葛亮- 重点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重点段落: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大事的担忧。

6.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重点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重点段落: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人们生活安宁的理想世界。

7. 《归去来兮辞》 - 陶渊明- 重点句子: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重点段落: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8. 《离骚》 - 屈原- 重点句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重点段落:屈原通过自己的遭遇,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对理想的追求。

9. 《诗经》选段- 重点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重点段落:《诗经》中的名篇,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重点句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重点段落:以明月为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这些古诗词及文言文是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背诵这些作品,更要深入理解其内涵和艺术魅力。

八下语文知识点归纳文言文

八下语文知识点归纳文言文

八下语文知识点归纳文言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下语文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八下语文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大全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呢?学习是比较复杂的,但只要我们熟悉课文内容,故事内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会学好的,下面本店铺为大家带来八下语文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八下语文知识点归纳文言文《与朱元思书》1.文学常识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笔记★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

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

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岳阳楼记范仲淹●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醉翁亭记欧阳修1、文章内容理解:《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

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乐”字贯穿全文。

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桃花源记陶渊明1、作者: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2、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2)顺序:时间先后3、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鲜美:鲜艳美丽(3)一字多义:志:处之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来问讯: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

没有人来问渡口。

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6、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2、“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

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3、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①增添神秘色彩。

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一、词语解释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交错相通黄发垂髫都率妻子..魏晋:更不必说延.至其家:..: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再无论..邑人:妻子儿女绝境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二、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