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1、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世界 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运输条件,使 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了促 进作用。
3、资产阶级凭借着经济和军事实力,把亚非拉纳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
探究: 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为后人 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图一:使用蒸汽机的工厂
图片中工厂里冒出的浓浓黑烟,反映出工厂大量 使用蒸汽机。同时也表明当时的环境污染严重。
图二: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 (2)图二和图三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图二表明 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分析主要原因。
水力纺纱机 不足:纱不均 匀
骡机 优点:纱既结 实又均匀
水力织布机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进一步发展:瓦特蒸汽机的出现和应用
瓦特及其改良的蒸汽机
蒸汽动力的出现,加快了工业化的速度,同时 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1804年富尔顿制成的蒸汽机轮船
富尔顿
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 的蒸汽机车
英国早期的铁路运输
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便利了英国倾销商品和掠 夺原料,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地位:英国掌握着 世界工业霸权和商业霸权,成为世界工厂。主要原因: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和掠夺等。
请回答: (3)有人说19世纪的世界是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的世 界。请选择上述图片中的两幅说明其对整体世界形成 的重要作用。
图一,蒸汽机在工厂里使用,商品数量激增,既 增强了资本主义扩张的实力,又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 展。图二 ,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直接将世界各地 连成一个整体。图三,迅速、快捷的交通工具便利了 世界各地的联系。
历史7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S—19C40S)完成标志:机器生产机器特点:轻工业为主◎一工和蒸汽时代1733英国人凯依:飞梭人们开始设法提高产量,结果促成了机器的发明生产技术: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其他领域效仿。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一工开始”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产生巨大动力,而且不受自然条件限制“蒸汽时代”◎从工场到工场随着机器的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出现。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逐渐集中,形成工业城市。
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出现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于是欧美资义国家开始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工业革命后,希望三自由,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
1840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完成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法美其后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原料-加工-成品出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19世纪中后期,各种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称为“二工”特点:电和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866,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面市。
“电气时代”19世纪七八十时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问世。
随后,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问世。
1885德国本茨三轮汽车1903美国莱特兄弟的内燃机飞机化工:从煤和石油里,提取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人造纤维。
科学技术也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垄断组织二工时诞生电力、石油、汽车工业,推动纺织、钢铁、造船进步。
工业生产结构:重工业代替轻工业,规模更大,资本需求更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为适应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追求利润。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760~1850年)导入: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1.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的条件(1)政治: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英国最早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解说: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民主水平还很低,但已经形成了“开放社会”、思想自由,新思想与新知识在社会上能够迅速传播。
当时的英国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新社会和新制度激励着人们通过和平的方式创造财富。
而与其相比的中国,则是一个官本位社会,官员享有特权,权力不受监督,私有财产和知识产权不受保护,新思想受到钳制,人们的聪明才智用于官场钻营,通过非法和暴力的方式掠夺财富,而不是创造财富。
(2)劳动力:圈地运动和农业变革提供了丰富的自由劳动力。
(3)市场:18世纪英国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
(4)资本: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
(5)技术: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达。
(6)资源:英国有着丰富的煤铁资源。
(7)科学:18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
1.唯物史观:使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现代化史观: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人类社会出现了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3.革命史观: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4.思想意识:促进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5.世界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西方最终超越了东方,成为世界的中心。
6.全球史观: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7.社会史观: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时间观念、隐私观念),促进了中产阶级的兴起。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中心开始的工业变革。
这一时期的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变革。
1. 时间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1760年至1840年。
这一时期正值英国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这段时间内,英国经历了农业革命、制造业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革命的重要发展。
2. 关键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键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机械化生产:利用蒸汽机、纺织机械、矿山机械等机械设备,实现了农业、制造业和矿业的机械化生产。
•能源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从传统的水力和风力驱动向燃煤供能的能源转变。
•工厂体制:工厂体制的出现,将劳动者聚集在一起,实现了劳动力的大规模集中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催生了大量的工业城市,吸引了农村地区的劳动者涌向城市,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中心的工业革命。
这一时期的工业革命在技术、经济和社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1. 时间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1871年至1914年。
这一时期正值美国和西欧国家在科技、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兴起和发展。
2. 关键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键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电力和化学工业: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以及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工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改善和创新。
•大规模制造业: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业制造企业,如汽车工业、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等,标志着工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交通和通信革命: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如蒸汽火车和汽车的广泛应用,以及电报和电话等通信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信息和人员的流动。
•城市化和国际贸易: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年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
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
珍妮机纺出的纱线比较细, 容易断。1769年,英国钟表匠阿 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这种 水力纺纱机有4对卷轴,以水力作
动力,纺出的纱坚韧结实,但比
较粗。此后不久,英国第一家用 水带动纺纱机运转的棉纺厂便出 现了。但一旦天气干旱,河流枯竭, 就不能运转了。
假设大家要开办一个工厂,那 么需要什么条件呢?
想一想:开办工厂需要哪些条件呢?
雄厚的资本
充足的劳动力
广大的市场
政治前提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技术人才
思考:这些条件在英国又是怎样具备的?
背景: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迅速。
(2)条件:
①劳动力:英国圈地运动中,地主们热衷于圈地养羊,
(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2)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 变世界的面貌。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什么? ⑴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扩展到其他资本主 义国家。 ⑵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发明的成果多为 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⑶发明过程为:纺织---动力---交通。 ⑷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资本主义进入 “蒸汽时代”。
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3.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增加。 4.引发人们生活方式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5.导致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形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两大对立阶级。 6.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和殖民扩张。
20.第一次工业革命
德
意
志
人 起 义
西 里 西 亚
纺
织
工
1844年 马克思、 恩格斯在巴黎相遇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科学
哲学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
2.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意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诞生
第一国际成立
史蒂芬孙,英国铁路机车的 主要发明家,没受过学校教育, 是一位煤矿工人的儿子,青年 时期的斯蒂芬森,常常是白天 在煤矿做工,夜里参加夜校学 习并坚持自学,同时还替人擦 皮鞋,以维持艰苦的生活。他 对蒸汽机的构造和原理有着浓 厚的兴趣,经常独立认真研究。 后来立志从事交通工具的发明 创造。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 于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 车,被称为“布拉策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18c60s—19c40s)
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s—19c40s)
一、最早开始的国家:英国
英国当时具备什么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s—19c40s)
一、最早开始的国家:英国 二、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2.资金: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 3.劳动力:圈地运动 4.原料:殖民掠夺 5.市场:海外殖民地和圈地运动 6.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史蒂芬森的蒸汽机车在行驶
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s—19c40s)
一、最早开始的国家:英国 二、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 三、开始的部门:棉纺织业 四、工业革命的进程 1、开始的标志:
【历史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历史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开始国:英国。
开始部门:棉纺织部门。
(1)开始的标志: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开始的标志。
(2)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最主要标志)。
①时间:1785年。
作为动力带动机器,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
②意义: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扩展: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①火车: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1825年,"旅行者号"火车机车在英国的第一条铁路上试车成功。
(影响:火车的发明和使用,促使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②轮船(汽船):1807年,由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考试不作要求)(4)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
法国、美国随后也完成工业革命。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从生产领域产生变革,需要提供动力支持,蒸汽机的改良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以及大工厂制的建立。
从而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这场技术发展史上的巨大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世界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变革。
1.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
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2.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压迫,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逐渐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里自己的统治。
3.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重大变革,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抗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第1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学习主题
第1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的理解,请回答:
材料一:针对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的社会变化,恩格斯说:“当革命风 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
变革。”
材料二:英国在近代史上进行了两次著名的“革命”,一次是迎来自己新
①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 时代的“革命”,另一次是使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新时代的“革命”。 工业革命 1640年;确立君主立宪制。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 ③商品的需求。 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1)材料一中的“变革”指英国发生什么重大事件? 18世纪60年代;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③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
飞梭、珍妮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
织布 纺纱 纺纱 织布
第二学习主题
第1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工业革命进程
时间
机器
国家 发明人
动力
进入什么时期
珍妮 纺纱 机 改良 蒸汽 机 汽船 蒸汽
1765年
英
哈格里夫斯
人力
工业革命开始
1769年
英
瓦特 富尔顿 史蒂芬孙
蒸汽机 蒸汽机 蒸汽机
蒸汽时代
汽轮时代 铁路时代
工业革命的完成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 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 阶级)。
第二学习主题
第1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英国是在怎样的背景 下举办世博会的?
完成了工业革命
2、在展会上英国会展出 哪些工业展品?
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展厅—— 英国水晶宫 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火车机车等
第一次工业革命
知识点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前提和条件(1)前提: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②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资本。
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市场扩大。
2.进程(1)开始标志: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问世。
(2)主要发明: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3)完成标志:1840年前后,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3.拓展: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等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4.影响(1)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城市化进程: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3)社会关系:促使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4)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问题探究:手工工场与工厂有何异同?提示:(1)相同点:①都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知识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前提和条件(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2.成就:电力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迅速发展。
3.影响(1)工业部门:诞生了一些新兴工业,传统工业也得到巨大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生产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生产的主要成分。
(3)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的出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4)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思维升华: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工纺织为支柱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重工石化为支柱的工业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
内燃 机的 创制 1.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 和使 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 用 机(德国 卡尔·本茨) (应 2.90 年代,以柴油为燃料 用技 的内燃机(德国狄塞尔) 术的 重大 成熟)
1.内燃机的工作 效率远远高于蒸 汽机,大大提高 工业部门的生产 力2.解决了交通 工具的发动机问 题,引起交通领 域的革命性3.推 动石油开采业和 石油化学工业的 发展
二、主要成果
领域
发明
时间
人
影
响
物 1.1876年 贝尔 电话 2.1877年 美国 第一 新的 座电话交换台 通讯 3.1888年 赫兹 电磁波 手段 4.1899年 意大利人 马 可尼 无线电
为快速传递 信息提供方 便,世界各 地的经、政、 文化联系加 强
二、主要成果
领域 发明 时间 人物 影 响
推动新型交通的改进,为世界联系的加 全球史观 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 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 文明史观 的转折点 近代化 史观 推动英国和世界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 上的法制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 学化、社会生活的文明化;
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富悬殊;童工 问题;城市化问题(人口暴涨);严重 社会史观 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如特殊人群(失 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 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 会工作)等 生态史观 自然环境的恶化
二、主要成果
领域 发明 时间 人物 影 响
1.80年代 汽油内燃 机驱动的汽车 德卡 尔·本茨 新的 加强世界各地 交通 2.1903年 飞机 区的联系 工具 美莱特兄弟 (形成立体交通:轮船、 火车、汽车、火车)
二、主要成果
领域
发明
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概念
第一次工业革命概念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发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场历史性的经济和技术变革。
这一时期,英国首先经历了从传统手工业生产向机械化和工厂制造的巨大转变,从而引领了全球的产业革命。
以下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一些关键概念和特征:1.纺织业的机械化:一系列的发明和创新推动了纺织业的机械化,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约瑟夫·杰克逊(James Hargreaves)的“紧贴”(Spinning Jenny)和艾德蒙·卡特赖特(Edmund Cartwright)的力织机(Power Loom)。
这些发明使纺纱和织布的速度大幅提升,降低了生产成本。
2.蒸汽动力的应用:由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改进的蒸汽机成为工业生产的动力源,驱动了纺织、矿业和其他行业的机械设备。
这一技术创新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
3.铁路和运输革命:铁路的兴建和发展加速了商品和原材料的运输,打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促进了城市化和工业集中。
4.化学工业的兴起:化学工业的发展在制药、化肥、染料等领域带来了新的生产方法和产品。
5.工厂制造和分工:传统的手工业逐渐演变为工厂制造,生产规模大幅扩大。
分工的引入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降低了成本。
6.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工业革命导致了农村向城市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的发展成为新型工业社会的特征之一。
7.社会结构的变化: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引起了工人阶级的崛起和新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形成。
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劳工条件、住房问题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这一时期的技术进步为生产力带来了显著提升,但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消极影响:
• 1、加快了殖民扩展和争夺的步伐(频繁发动侵 略战争); • 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环 境恶化,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 ①政治方面,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 ②经济方面,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的客观需求; ③社会条件方面,交通运输条件的巨大改变; ④文化方面,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思想的传播。 2、途径: ①政治: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②经济: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料。 3、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 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世界: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 4、影响: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欧美资本主义 欧美:国家主导世界市场,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深重的灾难 殖民地: 客观上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有 利于社会的进步。
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聚了丰厚的资本。
二、工业革命的概况
概念: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工厂制度代替手工工场。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标志: 珍妮机的问世。 过程: 棉纺
织业 其他 行业 机器 动力 交通 运输
范围: 英国
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
三、工业革命的进程:
材料5: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认为在商品经济中, 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在一只 “看不见的手”的指 导下,即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节,各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 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 „„主张限制 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材料6: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 和还要多。……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美国 的7倍,德国的8倍,法国的近10倍。……1850年,英国蒸汽机产 生的能量占欧洲的一半以上……1848年,英国的铁产量已经超过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产量总和。1854-1856年间英国制成品占领 1╱2的世界市场,工业品占领1╱3的世界市场,其中,棉布占世 界的1╱2以上。 ----人民版《必修二》 材料7:英国经济学家曾说过:“大洋洲是我们的牧场,阿根廷 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 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 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百度百科版)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1765年)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瓦特先后三次改良的{HYPERLINK "/view/18878.htm"|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前提的。
兴起原因:(主要有4条)①17世纪中期的英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
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②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③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的力学和,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④蓬勃发展的,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新兴的棉纺织业。
1733年,机械师发明了,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
1765年,织工发明了“”,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机器。
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在英国,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由此进入“”。
20、第一次工业革命
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生铁产量1720年为2.5万吨,1840年增至139.64万
吨。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B. 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C.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D. 引发了社会结构变化
5.“1700年时,英国总人口中尚有60%在田野耕作,而到18世纪末时,只剩不到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国家 工业革命的标志
时代特征
始发部门
能源
18世纪60年代 英国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蒸汽时代
棉纺织业
煤炭
主要成就
特点
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错过 的原因
1、哈格里夫斯发明 珍妮机
(开始的标志)
2、瓦特改良蒸汽机
3、史蒂芬森发明火车
4、现代工厂制度的确 立
1、首先发生在英国, 1、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
超过世界所有国家的总和 占世界总产量的2/3 占世界总产量的1/2以上
火车
铁路时代的开始,使生产与 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英国——“世界工厂”
1840年前后(19世纪中期),英国的大机器
生产已基本取代了手工劳动,工业革命基本完 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工业革命的扩展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意志
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的原因
《权利法案》
1.政治基础:英国最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 提供了政治基础。
英
国
贩
奴
船
平
面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2]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2]第一次工业革命外文名:The first industrial revolution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起源:英国意义: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主要国家:英国,法国,美国等相关人物:瓦特,史蒂芬孙等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新能源:动力机,改良蒸汽机等特点:蒸汽时代重大发明:《珍妮纺织机》,《蒸汽机车》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1]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2-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2-3]第二次工业革命外文名: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所属学科:历史所属领域:事件发生时间:19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标志: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主要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关人物:西门子,爱迪生,贝尔等。
第一次工业革命名词解释
第一次工业革命名词解释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英国发生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场变革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机器革命、资本革命和贸易革命。
它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化国家,这个过程也改变了欧洲以及世界对于经济和政治的认知,由此推动了世界的社会发展。
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持续了大约80年,从1760年到1840年。
场变革的开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而是一系列的改革,它的结果是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化。
这场变革的推动下,英国先后经历了人力劳动替代机械劳动、传统农业替代工业设施、传统工艺替代新技术、贸易范围扩大、基础建设加快等等。
首先,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引入了机器革命,这标志着人力劳动替代机械劳动。
其中最重要的发明是蒸汽机,它是由英国发明家詹姆斯惠勒发明的,它使得英国的工厂得以拥有大量的动力。
此外,英国也在织布设备、锻造设备、轧辊设备、冷冲压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技术革新。
其次,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资本革命。
民间资本的投资大大提高了传统的工业设施,使得大量的工厂开始使用自动化机械,并从事大规模生产。
为了满足英国增长的工业设施所需要的资本,出现了大量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
此外,还采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包括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
此外,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推动了贸易的进一步扩张。
英国的贸易范围从原来的只限欧洲,扩展到了港口和海岸以外的地区,使得贸易得到迅速发展。
此外,英国还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包括河流航道改建、公路建设、桥梁修建等,使得货物及时到达指定地点。
同时,也发展了铁道和港口,帮助英国贸易范围扩大。
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欧洲和世界对于经济和政治的认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得世界走向工业化的进程得以加快。
此外,它使得以前不可能实现的技术变得可行,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使得许多新产品可以供给消费者。
同时,这也导致了工人劳动力价格下降,使得劳动力成本大幅降低,促进了产品价格下降,消费者也有更多的选择。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条
市场 技术
圈地运动(国内) 日不落帝国(国外)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必要性
劳动力 圈地运动
件Hale Waihona Puke 资本 原料可能性圈地运动、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圈地运动、殖民掠夺
为什么技术革新首先出现在棉纺织 业中? (1)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 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 技术革新. (2)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品便 宜,市场需求量大,为满足市场不 断增长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 冶金、采煤等行业的革命 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 求比较迫切。
圈地运动的影响
1.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2. 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 义改造。首先是土地所有制变化: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 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 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其次是经营方式的改 变:土地被围圈以后,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 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 本家的贵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资本主 义的利润。过去的贵族变成了新贵族,农民则变成了农 业工人,从而使农村得以资本主义化。 3. 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4. 加快了英国城镇的进程。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 居城市以及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量增加。
对世界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世界市场的初 步形成。(四步) 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加速了落后国家沦为殖民地 和附属国的过程,(破坏性,民族主义)同时,传 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使这些国家缓慢地 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建设性)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 -----解读鸦片战争
(5)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产生“能源问题” (6)加剧了环境污染,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技术知识海外贸易的发展 Nhomakorabea市场的扩大
思考:英国是否具备这些条件呢?
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
16世纪,英国的毛纺 织等手工业部门出现了 手工工厂.手工工场把工 人集中在一起劳动,每件 产品的生产分成若干道 工序,每个工人只负责其 中的一道工序.分工的细 化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 使工具专门化,为以后机 器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因 为机器实际上是由许多 简单的工具组合而成的.
(1)原因
工 经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客观需要
业 革
(市场和原料) 交通运输条件:蒸汽机车、轮船
命 军事条件:强大的军事实力
资本主义国家抢占 海外市场、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影响
• 对世界: 进一步加强了世界间的联系
• 对资本主义国家: 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
英国早期的火车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
大量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革命”的体现)。
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的革命
动力的革新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 蒸汽时代
改良蒸汽机推动工业生产的大发展,对货物运输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
3、工业革命的扩展:
圈地运动的评价:
1.生产力标准 2.道德标准
1.促进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 化提供市场、原料、资金、尤其是 劳动力条件。
2. 大量农民破产流离失所,体现 资本原始积累血腥本质。
棉纺织品较便宜,市场需求量较大,为满足 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 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
(1)开始标志:
1733年飞梭 提高了织布效率,棉纱供不应求
水力纺纱机 纱韧而结实,但比较粗
(工业革命开端)
1765年珍妮纺纱机 提高纺纱速度
骡机 提高纺纱速度,细而结实
水力织布机 提高织布效率40倍
工厂 手工工场
机器大生产
手工生产
工业革命是促使工场手工 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 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特点:工场手工业
大机器生产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为什么“工业 革命”会首先 从英国开始?
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的商人,现在 你想投资工场,你会首先考虑哪些因素?
制度保障
雄厚的资本 充足的劳动力
圈地运动
15世纪末叶——19世纪中叶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 封建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英、德、法、 荷、丹等国都曾先后出现过,而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 为典型。由于当时英国制呢业发达,呢绒出口剧增, 刺激了羊毛的需求,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
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濠沟把强占的农民份 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 者。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T·莫尔在 《乌托邦》中,辛辣地指责这种现象是“羊吃人”。
•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 双重影响(破坏性、建设性)
加剧了亚非拉的贫穷落后;
传播了西方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它们的面貌。
“大洋洲是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 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 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 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 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机器动力的革新
——蒸汽机的改良和运用(瓦特、1785)
影响:
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 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蒸汽时代”。
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轮船、火车的出现
。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造的第一艘汽船:克莱蒙特号 标志着帆船时代的结束,汽船时代的开始。
1814年史蒂芬逊制造的蒸汽机车“火箭”号
人物介绍
• 哈格里夫斯(约1720—1778),英国人,织工,发明了
“珍妮纺纱机”,他是一个夏季当木工,冬季当织工的工匠.
• 瓦特(1736—1819),英国人,父亲是一个熟练的造船
装备工人,由于家庭贫穷,瓦特身体也不好,在受完初等教育 后就辍学了.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漫长历程,终于实现了蒸汽 机的彻底革命.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法国、美国 等后,世界面貌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请阅读教材“从工场到工厂”和“世界 市场的基本形成”,思考第一次工业革 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材料一: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 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 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 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
棉纺织机器的主要发明
时间 1865
发 明 动力 珍妮纺纱机 人 力
1769 水力纺纱机 水 力
1779
骡机
水力
1785 水力织布机 水 力
思考: 工厂利用河流里的水力作为 动力,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请地理学家为 我们分析!
容易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仅交通 不便,而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限制了工厂的发展。
工业还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 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
1.1813年-1814年间,在213000名织工中,14岁以下的童工共 130000人,占一半以上。
2. 一位牧师叙述了一个他刚刚埋葬的男孩的故事:那个男孩手臂 里抱着一些羊毛,站着睡熟了,可是又被揍醒了。那一天他 已经工作了17个小时,等到父亲把他背回家时,他已经不能 吃晚饭了。第二天早晨4点钟,他又醒了。他央求哥哥看着工 厂的灯光,因为他怕迟到,随后他就死去了。
业……
——《大国崛起》
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
一、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英国首发)
(一)政治前提:
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社会稳定)
(二)条件:
1、资本: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扩张、奴隶贸易等,积累了原始 资本;
2、劳动力:圈地运动,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和工场;
3、原料:海外殖民掠夺,攫取工业材料;
英国棉花加工量增长表
英国生铁产量增长表
(1)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 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材料二:比较图片
•(2)生产组织形式: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兴起。
材料三:工业革命后,农业、工业在英国 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示意图:
(3)经济结构: 工业化
材料四
17世纪中—19世纪中英国农村人口和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较
上述材料说明了工业革命后产生了什么思想?
(6)社会意识: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 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主义)
(7)世界市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 市场初步形成。
三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生产力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
(二)生产组织形式:机器大工业逐步取代工场手工业,工 厂取代工场。
想一想: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何特点?
四、特点
1、技术与科学联系并不紧密; 2、以轻工业为主,纺织领域; 3、首先由一国发生,随后在扩展他国。
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与存在的问题:
1、无产阶级从此遭受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而变得日 益贫困。(贫富分化)
2、造成亚非拉等地区的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带来环境问题。 ——当今世界性严重问题
4、技术: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技术。
5、市场: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直接原因
二 工业革命的进程
思考:
工业革命首先是从哪个领域开始的? 工业革命为什么会首先从这个领域开始?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是在棉纺织行 业之中进行的?
原因:
棉纺织业作为新兴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 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
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技术
为支撑的各生种产商能品力的变需得求捉量襟越见市求来肘场总越总是…是在大…在 增,一扩加以大。位,甚手英需至工国工棉场纺 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工得场手到工这业样也不的再信能息: “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满好足的这种次需的求我了。们都要。” 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共出产党现宣言在》 纺织
• 富尔顿(1765—1815), ,美国人,出身农民家庭,曾做
过首饰店学徒.后开始对有关船舶推进的新发明产生兴趣. 发明了“克莱蒙”号,这是第一艘正式使用的蒸汽船.
• 史蒂芬孙(1781—1848),英国人,出身矿工家庭,没有受
过学校教育他工余参加夜校学习并坚持自学.1814年,研制 了一台蒸汽机车,被称为”火车之父”.
80
70
60
50
40
农村
30
城市
20
10
0 17世纪中 18世纪中 19世纪中
(4)生活方式: 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
加速了城市化 进程。
材料五
(5)阶级关系:
社会日益分 裂为两大对立 的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 和工业无产阶 级。
材料六: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 认为“各人应为追求自己利益做选择 ……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 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罗伊斯顿·派克
你受到了怎样的震撼?
环境问题
非洲遭受污染的河流
遭受污染的海鸟
本课给我们感悟有:
文明?
野蛮?
进步? 罪恶?
灾难?
生存?
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
影响六: 环境破坏逐渐加重
启示: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 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工厂冒出滚滚浓烟
(三)社会经济结构:由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推动了 城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