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1000字“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才选拔的重要原则之一。
所谓“德才兼备”,就是在才能和品德两方面都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得以选拔。
而“以德为先”,则是指尽管有一定才能,但如果品德不好,也不能被选拔。
这种用人标准在新时期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这种用人标准有助于建立“政德先行”的用人导向。
在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中,经常出现一些高官贪污腐败的情节,导致民不聊生。
可见,一个人的政治品德既是他个人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如果选人时,只注重才能,而不关注品德,那么这种情况就会更加常见。
因此,选拔官员时必须注重其德行,有效防止官场腐败现象的发生,推动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
其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有利于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才是各个领域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选拔人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如果我们只注重才能而不注重品德,那么不仅会导致人才队伍素质不高,还可能会出现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影响到团队的整体正常运作。
因此,我们应该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注重德才兼备,建立起高品质、高道德、高素养的人才队伍。
最后,这种用人标准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实践证明,只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才能够为社会制造更多的诚信与伦理,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当下的经济市场中,诚信、合规、创新等素质直接关联到人才的自身品德和职业素养。
使用这种用人标准可以避免选出那些缺乏人品的人员,有助于提高团队的竞争力和开发创新力,促进社会各行业的全面发展。
总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在新时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尤其是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时期,用人标准需要更加完善和紧密联系到社会生产、品牌建设等方面,出现这种局面不仅体现人才的人文素养,同时重申的也是公民基础道德标准。
坚持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建立德才兼备干部队伍
坚持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建立德才兼备干部队伍【摘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的基本导向和原则。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讲话中科学阐述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突出了德在干部选用和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而对于建设适应新型矿井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煤矿;以德为先;干部队伍顾北煤矿是皖浙两省能源合作、淮南矿业集团与浙江能源集团合资共建的煤电一体化企业,是淮南矿业集团实施“建大矿、办大电、做资本”发展战略、打造大型煤电基地、建设亿吨级生态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矿井发展模式的变化不仅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建设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是矿井发展面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几年来,我们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得到了一些启示,现结合我矿实际谈谈做法和体会。
一、坚持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建立德才兼备干部队伍,在煤矿企业中有其独特的内涵。
在新时期下,煤矿企业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干部的德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煤矿需要的干部是思想纯洁、品行端正的示范者,是追求事业、奉献企业的引领者,是敢于严管、敢于负责的力行者,是关爱职工、注重和谐的先行者。
在煤矿企业,干部的“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内容,强调的是政治立场、价值取向、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
对煤矿干部来说,重点还要看是否坚持党性修养,反对思想滑坡;是否坚持干事创业,反对精神懈怠;是否坚持真心向组织负责,反对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否坚持心系职工,反对亏待职工;是否坚持锐意进取,反对等靠依赖;是否坚持安全严管,反对当老好人;是否坚持真抓实干;反对虚浮假滑;是否坚持廉洁自律,反对贪腐奢侈;是否坚持诚实守信,反对自私自利。
坚持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建立德才兼备干部队伍,在煤矿企业中体现出其独特的内涵。
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出 :坚持德才兼备 、 “ 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这一用人标 证统一的。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德” 。 “ 决定着 自身的品
关 键 ; 是本 质 , 德 才是 属性 。德 者 , 才之 帅也 ; 者 , 才 德 之 资也 ; 靠 德 来 统 帅 , 才 德是 才 的灵 魂 ; 人 者 , 服 以德 服 为上 、 以才 服 为 中 、 以力服 为 下。“ 德乃 才之 帅 , 才乃 德 之辅 ; 官乃 德之人 , 乃德之 品” 人 。德好才 不好 , 干不
21 0 0年 2月
中共 银川 市委 党校 学报
Ju n l f h n h a n cp l at olg f . . o r a eYic u nMu iia ryC l eo PC ot P e C
第 1 卷第 1 2 期
谈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 的用人标准
昆 峰
古 人 云 :德才兼 备 , “ 称之 为 圣人 ; 德无 才 , 无 称之 为 愚人 ; 德胜 过 才 , 之 为 君 子 ; 胜 过德 , 之 为 小 称 才 称
人” 。同时 , 在讲到德才兼备上 , 孟子提出了“ 四端” 之 心 , :仁之 端 ” 即 “ 的侧 隐之 心 ;义之 端 ” “ 羞恶 之心 ;礼 “ 之端 ” 的辞 让之 心 ;智 之端 ” “ 的是非 之心 。这恐 怕是 圣 贤最 早对 德才 上 的用人 标准 的表 述 , 和对 “ 才观 ” 德 的 注解 、 诠释 。这一光辉思想 , 至今仍不过时, 并将是超 阶级 、 超时代 、 超时空的, 是颠扑不破的名言 、 真理 , 将 永 放光芒 。 在我们党内 , 早在新 中国建立初期 , 毛泽东 同志 就提出了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 , 并身体力行 , 他一贯
文章 编号 : 6 1 15 ( 0 0)1 0 1 — 4 1 7 — 17 2 1 0 — 0 6 0 中图分 类号 : 2 23 十七届 四中全会 通过 的《 中共 中央关 于加 强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实现选人标准的科学化
能拥有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 , 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恩主 利益观 , 事业观 决定 着 工作 观 、 绩 观 。领 导 干部 只 有牢 政
义, 坚定 不 移 高举 中国特 色社 会主 义伟 大旗 帜 , 坚定 不 移 固树立 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 , 坚持用 辩证 唯 物主义 和历 史 唯 贯彻 执行党 的路线方 针政 策的执政 骨干 队伍 , 能始 终坚 才 持全 心全意 为人 民服务的 根本宗 旨 , 力 弘扬求 真务 实精 大 神、 艰苦 奋 斗作 风 , 实做 到权 为 民所用 、 为 民所 系 、 切 情 利 为 民所谋 , 断密 切 党 同人 民 群众 的血 肉联 系。要 看 到 不 替 的重 要时 期 , 革 开 放 以后 成长 起 来 的 干 部逐 渐 成 为 改
以德为 先 的紧迫 性 , 当前 干 部 队伍 正 处 在 整 体性 新 老 交 醒头 脑 , 民掌好权 、 好权 、 为人 执 办好事 。
三看是否真抓实干、 敢于负责、 锐意进取。领导干部
埋 不 坚持 原 则 、 干部 队伍 的主体 。现 在 的 干部 学 历 层 次 比较 高 , 知识 面 要坚 持一切从 实际 出发 , 头 苦 干 , 事 张扬 ;
物主义观 察世界 、 析 问题 , 分 只有 始 终牢 记 手 中 的权 力 是
人 民赋予 的 , 只能用来 为人 民谋 利益而 决 不能 为个人 谋私 利, 只有把 自身的价值 实现和 人生追求 融 人为 党和人 民事
业的不懈 奋斗之 中 , 能在纷 繁复杂 的环 境 中始终保 持 清 才
摘 要 : 干部的德放在 首要位置 , 把 是保持马克恩主 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 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 。坚持 “ 德才
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的人 。 决反对那 些 当面讲人话 , 坚 背后说 “ 鬼话 ” 的无 德之人 ; 那些 “ 成功 归己 、 事 事败 归罪他人 ” 的缺德之 人; 那些 “ 左右 逢源 、 牛拍 马 ” 吹 的失 德之 人 。 有这 唯 样, 才能得 人心、 聚人心 、 召人心 。 感 德 才兼备 的用人标 准 , 不是 固定 不变 的 , 更不 是 静 止的 ,它具有丰富 的时代 内涵 和很强 的现实性 。 在 新 的形势下 , 德才兼 备 的标 准是什么 呢? 锦涛 明确 胡
总之我们对德才要不断进行优化使之在精神状态上永葆开拓创新的锐气在思想观念上永葆开拓创新的活力在工作方法上永葆开拓创新的能力从而在复杂形势中抢得先机在危局困局中闯出新路不断把工作引向新的境界新的领域新的胜利开创新的局面
21 年第 1 00 期 Nhomakorabea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谈 “ 才 蒹 备 、 德 先 的 用 人 标 准 德 . 以
一 、
坚持德才兼备 、 以德 为 先 的 用 人标 准 , 讲 德 要
才兼 备 的辩 证 法
古人云 :德才兼备 , 之为圣人 ; “ 称 无德无才 , 之 称 为愚人 ; 德胜过 才 , 称之 为君子 ; 才胜过 德 , 称之 为小 人 。 同时 , ” 在讲 到德才兼 备上 , 子提 出了“ 孟 四端 ” 之 心 , 仁 之端 ” 即“ 的恻 隐之 心 ;义 之端 ” “ 的羞恶 之 心 ; “ 礼之端 ” 的辞让 之心 ; 智之端 ” “ 的是非 之心 。 恐怕 这 是圣贤最早对 德才方 面用人标 准 的表 述 , 对 “ 是 德才
在“ 德才 观” , 上 胡锦涛 明确指 出 , 我们党 的干部 标准是德 才兼 备 、 以德为先 。德 ” “ 的核心就是党性 , 加 强 党性修 养是每个 领导干部 改造 主观世 界 的终 生课 题。 现在领导 干部出问题 , 多数不是 出在“ 上 , 才” 而是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德才兼备是我党一直以来都遵循的价值观、人才观,其本质是要求党员干部的一切行为都要做到有德、有才,两者兼备,不可缺一,而且是德在前,才在后。
事实上,一个人的才能越高,德与才的关系就越密切、越重要。
德不仅由才所体现,而且为才所深化、升华;才不仅由德所率领,而且为德所强化、所激活。
因此,要想成为组织重用的人才,就必须做到德才兼备。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的用人哲学都认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栋梁,有德无才的人也可使用,有才无德的人坚决不可使用。
关于德与才的关系,历史上绝大多数政治家、思想家都主张德才兼备的原则。
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从德和才两方面出发,司马光把人分为四种:德才兼备为圣人,德才兼亡为愚人,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
他主张用人应以德为重,这样才能用君子而不用小人。
司马光分析人们选拔人才时往往重才轻德的原因,是由于有德的人被人所敬畏,而有才的人一般被人所喜爱;对所喜爱的人容易亲近,对所敬畏的人则容易疏远。
因而考察和选拔人才时往往只看到了才能方面,而忽略了品德方面。
他提醒后人说,这样的历史教训太多了,“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有才无德之人不能重用,有德无才之人予以培养,等其展示才华之后,再予以使用。
德才兼备论首先倾向于德,只要品德高尚,才干尚可之人,就可以重用。
持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还有清朝的曾国藩。
曾国藩用人讲究品行,其次才考虑才干。
同样,他采用这种用人方式,也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曾国藩曾讲:“有才无德,近于小人;有德无才,近于愚人;与其有才无德近于小人,不如有德无才近于愚人。
”这段话也反映了曾国藩既强调德才兼备,又注重以德为先。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就要完善科学的考评体系。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对干部德才的考核、激励和评价机制。
突出把对“德”的指标考评放在首位,着力从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四个方面入手,在“五看”上细化指标、明确标准。
坚持德才兼备
1.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的基本导向和原则。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突出了德在干部选用和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揭示了以德为先既是一种用人标准、又是一种育人标杆,为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2. 以德为先的意义德与才是党员干部素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与才相比,德是前提,决定着才发挥作用的方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用以德为先的标准用人育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方面,以德为先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更加优化。
但与此同时,党员成分和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干部队伍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这就迫切需要把以德为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只有始终坚持以德为先,引导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坚守道德底线,不断强化政治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才能使党员干部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另一方面,以德为先是党员干部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
德是做人之本、为官之基。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做人为官历来推崇“为政以德”、“修齐治平”、“吾日三省吾身”等。
当前,有的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主要不是出在做事上,而是出在做人上;主要不是出在勤政上,而是出在廉政上。
只有始终坚持以德为先,才能使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以德为先的基本要求“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内容,强调的是政治立场、价值取向、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
对共产党员来说,重点要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
坚持德才兼备标准把握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坚持品学兼优标准掌握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品学兼优标准掌握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公司的竞争就是人材的竞争,人材是公司的根本,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如何选择优异的人材为公司工作,已经成为公司生计与展开的决定要素。
当前,我们建筑公司渐渐由劳务密集型向技术管理密集型转变,但因为人员构造上的新陈代谢和公司规模的不停扩大,人材欠缺已成为限制公司科学展开的瓶颈。
我们急迫需要培育和造就一支适应新局势要乞降市场经济需要的构造合理、专业配套、素质优异的干队伍伍,需要形成鼓舞人材做事业、支持人材干成事业、帮助人材干好事业的公司氛围,创始量才录用、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人材济济的场面。
形成这类场面,要点是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一、坚持品学兼优、以德为先原那么在选任干部工作中,一定把品学兼优、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来掌握、来贯彻。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只有既把好政治关、又把好才能关,才能把那些思想道德好、有才华横溢、能力突出的干部选拔上来。
要特别注意防备和纠正重才轻德的错误偏向,要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观察干部的德才。
第一从执行岗位职责中看。
判断干部的德才,不是看他说得如何,而是看他做得如何。
看他在执行岗位职责中的工作动机、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收效以及工作中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等。
第二从达成急难险重担务中看。
达成急难险重担务的状况是干部德才在一准时间内最集中、最直接的反应。
要看干部能否敢于接受急难险重担务、敢于到问题多的地方去、敢于走在推动科学展开的前列,要看干部可否成为执行政策的领头者、成为公司展开的推动者、成为科学展开的典范实践者。
第三从对待个人名利的态度中看。
在这个问题上,要点要看干部对待个人升迁的态度,是以勤劳的工作、优异的品行、平易的心态接受组织精选,仍是采纳不正当手段,跑官要官、讨情拉票;要看干部在利益迷惑眼前能不可以保持清醒脑筋,不为所动;还要看干部在荣誉眼前,可否正确对待。
一个能做到做事公正、清清白白做人、干洁净净做事的干部,就是我们选拔的要点对象。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沈跃跃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标准,对于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干部的德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政策和战略举措。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是否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臵,是判断一个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标准,决定着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
选拔任用干部既注重才能,更注重品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使各级领导权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手中,对于确保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具有决定性作用。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应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应对世所罕见的困难和风险,紧紧抓住并用好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政骨干队伍。
[试题]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这番话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德”与“才”的关系有启示意义。
“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才”,是人得以发展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
二者之间,“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拔人才必须“以德为先”。
要反对两种观点,即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和孤立地讲“以德为先”。
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好似注重了“德”“才”的辩证统一,但没有分清主次,最终会破坏“德”“才”的统一。
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好似分清了主次,但没有讲“德”“才”的辩证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会伤“德”、害“德”。
有“德”而无“才”,谓之庸人。
庸人误事,历史上比比皆是。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论述,对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德”的内涵和“德”“才”关系以及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与“才”相比,“德”的识别更难一些,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就是指此。
人们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对某一对象“德行”的评价可能会有差异,有时差异还很大。
这种看法上的不一致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决定了我们在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时,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拔任用机制,以防考察失真,用人失当。
建立健全“公德和私德”并重的导向机制领导干部是国家的管理者,必须同时具有良好的公德和私德。
对领导干部而言,公德和私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梁启超曾说:“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岂非私德之高尚者耶?虽然,彼官吏者受一群之委托而执事者也,既有本身对于群之义务,复有对于委托者之义务,曾是清、慎、勤、三字,遂足以塞此两重责任乎?”这就是说,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公德,必须要“利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利党、利国、利民、利中华民族,如果只管好自己私人的事情,没有国家责任,这只是“私德”好,不算是合格的管理者。
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这番话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德”与“才”的关系有启示意义。
“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才”,是人得以发展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
二者之间,“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拔人才必须“以德为先”。
要反对两种观点,即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和孤立地讲“以德为先”。
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好似注重了“德”“才”的辩证统一,但没有分清主次,最终会破坏“德”“才”的统一。
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好似分清了主次,但没有讲“德”“才”的辩证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会伤“德”、害“德”。
有“德”而无“才”,谓之庸人。
庸人误事,历史上比比皆是。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论述,对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德”的内涵和“德”“才”关系以及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与“才”相比,“德”的识别更难一些,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就是指此。
人们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对某一对象“德行”的评价可能会有差异,有时差异还很大。
这种看法上的不一致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决定了我们在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时,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拔任用机制,以防考察失真,用人失当。
建立健全“公德和私德”并重的导向机制领导干部是国家的管理者,必须同时具有良好的公德和私德。
对领导干部而言,公德和私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梁启超曾说:“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岂非私德之高尚者耶?虽然,彼官吏者受一群之委托而执事者也,既有本身对于群之义务,复有对于委托者之义务,曾是清、慎、勤、三字,遂足以塞此两重责任乎?”这就是说,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公德,必须要“利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利党、利国、利民、利中华民族,如果只管好自己私人的事情,没有国家责任,这只是“私德”好,不算是合格的管理者。
坚持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国防科大八院研究生五队张富佳马永富胡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人才是社会建设中最宝贵的资源,德是人才所具备的首要条件。
德之重要好比鱼儿之水,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前提条件,也是各级党组织培养教育干部的基本要求和总体目标。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落后走向繁荣,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点就是我们党坚持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使我们党的事业能够星火相传、繁荣昌盛。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是各级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的总要求,指导和规范了选人用人的基本尺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一、以德修身就是以高尚的品德来指引个人做人、立事、为官。
党员干部是党最直接的形象代表,自身的道德建设在整个社会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以德修身是每一个党员的责任,它关系到党的兴衰存亡,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导向。
以德修身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做到:第一,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胸怀全党的大局观念。
立场是旗帜,也是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广大党员干部做事的根本,缺少了它就会迷失方向,颠倒黑白,葬送党的前途。
坚定的政治立场要从理论武装中树立,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才能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矢志不渝地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同时也要具有胸怀全党的大局观念,以党的事业为己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刻为党着想,为党奉献。
第二,树立修身无小事、修身须终生的意识,扎实在实践中培养、在点滴中养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修身也是如此,平时的小事正是以德修身的重要体现,党员干部要强化修身无小事的意识,在实践中注意点滴养成。
企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
企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摘要: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在选人用人时,都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选人标准,那种过分着重看中才能而忽视品行的做法,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与事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选人用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管理学家德鲁克曾指出:领导人花在人的管理与进行人事决策上的时间,应当远超过花在其他工作上的时间,因为,没有任何别的决策所造成的后果及影响,会像人事决策与管理上出现的错误那样持久而又影响久远。
可见人们常说的,领导人只要做好两件事,既“选人用人和出点子”就是这个道理。
一、企业用人机制中“德”的地位和作用一个杰出的领导,就是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影响一个组织,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
在一项工作任务中,人是影响组织目标能否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
因此,作为一个正确领导人,应当具备正确选人用人的能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举足轻重。
领导招贤纳士时,都愿意挑选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人,但实际工作中,往往事与愿违,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被选对象一般会“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可能全部完美的达到德才兼备的标准,所以鱼和熊掌需要割舍。
在“德”、“才”只能取其一的时候,要坚定的把“德”放到第一位。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里的“德”怎么理解,笔者认为“诚实、责任、忠诚”应该是德的基本元素。
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理念上,西方管理学者也有过很多论述。
沃伦·本尼斯曾指出,杰出的领导人有三个共同特点:雄心、能力、诚实。
所有这三点都必不可少,而诚实尤其重要。
没有诚实,雄心和能力最终将把领导人本身和组织引向危险之中。
西点军校hannah 上校也曾说:能力和品格是成功必备的两个方面。
西点军校的训练不仅注重能力(技能、智能和体能),而且也十分注重品格(道德、社会能力、精神修养)。
比如,西方有一条荣誉信条:“决不欺骗和偷盗,也绝不容忍任何人的这种行为”。
所以,选人用人不仅要看重个人能力,更要着重个人品质,而品质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诚实与忠诚度。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李源潮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提出了“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为党的干部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70年后,胡锦涛同志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新形势下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为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一贯的选人用人思想。
党的政治路线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以什么样的标准选人用人是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德放在首要位置。
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他还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
”1940年,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同志具体阐述了德才兼备标准,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主。
”1943年,周恩来同志强调,“挑选干部的标准,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而政治上可以信任是先决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适应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毛泽东同志形象化地提出,干部要“又红又专”。
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同志根据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并强调“首先是要革命化。
”面向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不仅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而且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同志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形成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几点思考
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几点思考作者:郭庆龙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6期德才兼备是我党选才用人的历史传统和一贯标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一个用人标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一、历史上,关于“德才兼备”的思想关于德与才之间关系,最为经典的分析,当属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论述——“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早在一九三八年,毛泽东就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一九九四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抓紧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强领导集体,是加强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性工程。
二零零九年的中共中央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
”二、新时期,关于“德才兼备”的几点思考在新时期,关于“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仍然有着其非常明确的指导意义,但与传统的“德才兼备”的思想相比,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我们也不妨对新时期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引申几点思考。
(一)注重德与才的辩证统一关系《资治通鉴》中说“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然而德与才都是对人的性格、品质、能力等抽象特质的评价,都具有不易衡量的特点。
我们先看看历史上的一个德与才对比的案例,楚汉之争以刘邦完胜而告终,刘邦对此的解释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科学依据
国干部选 拔的重要标 准和导 向。 这是对 中 国历史上 政 治家 、 思想 家 的重 德主义人 才观扬 弃 中的发展 , 我 是 们党对干部选 拔任用工 作历史经验 的科学总结 , 马 是
克思主义人才 观的深化 与发展 , 新时期党 的干部工 是 作 的 重 要 指 导 方 针 , 于 建 立 健 全 科 学 民 主 的 选 人 用 对 人 机制 , 有 重 要 的 理 论 意 义 和 现 实 意 义 。 具
样 。 “ 日:‘ 又 子 志士仁人 , 无求生 以害仁 , 杀身 以成 有 仁 ” 。 “ 孔子认 为 , 志士仁人 , 因贪 生而损害 仁德 , 不 只会勇于牺牲 自己而成 全仁德 。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 有学者把孔 子学说称 为 “ 仁学 ” “ 、 人学 ” 孔子把 志士 。 和仁人融为一体 , 为只有 “ 认 志士仁人 ” 这样的人才能 为实现他 的 “ 德” 仁 理想 而献身。 人就要重用 能 “ 用 杀
人 才论 坛
“ 才兼备 以德 为先" 德
用人标准的科学依 据
胡啸 天
内容 提 要 : 《国 家 中长期 人 才 发展 规 划 纲 要 ( 0 0 2 2 年 ) 中 明确 指 出,党政 人 才 队 2 1— 00 》 伍 建设 “ 坚持 德 才 兼备 、以德 为 先 的 用人 要 标 准” 。这 种 用人 标 准观 具 有 深刻 的 历 史 、 现 实和 理论 依 据 , 科 学人 才观 的拓 展 , 新 形 是 为
成 为 衡 量 我 国干 部 素 质 的 首 要 尺 度 , 德 为 先 成 为 我 以
唐朝李世 民用人唯才是举 , 但非常注重德的标准 , 把德 放在第一 位 。 贞观 二年 , 对侍 臣说 :“ 为政之要 , 惟在得人 。 用非其才 , 必难致治 。 今所任用 , 必须以德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这是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对于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既是中央的要求和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社会各界热议并拭目以待的关注点。
正确认识实质内涵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古来智者在用人上都主张“才德兼备,方可任用”。
有人将才比喻为刀,认为刀本身无所谓好坏,恶人用以行凶杀人,医生用以做手术救人,关键在于执刀人的德行如何,正所谓德有善恶,才无好坏,“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宋代司马光曾根据德才情况将人分成四类,德才兼备的叫做“圣人”,德才全无的叫做“愚人”,德胜过才的叫做“君子”,才胜过德的叫做“小人”,他认为选人用人须重用圣人、君子,倘若无圣人、君子,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
明代洪应明也主张“应以德御才,勿恃才败德”。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人如果有德有才,才由德御,就会充分为善,造福社会,成就事业。
德和才在理论上是两个范畴的概念,但在实际中又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德也要重才,要以“德”为前提、“德”为先决,但也决不能忽视才。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党一贯的用人路线。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挑选领导干部,不管老中青,都要看他是不是肯干,是不是能带头吃大苦耐大劳。
这是第一条。
当然还要有头脑”。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当前,我们应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应对世所罕见的困难和风险,紧紧抓住并用好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政骨干队伍。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范文)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标准,对于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干部的德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政策和战略举措。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需要。
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是否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判断一个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标准,决定着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
选拔任用干部既注重才能,更注重品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使各级领导权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手中,对于确保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具有决定性作用。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论述领导者用人中应坚持的原则
论述领导者用人中应坚持的原则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正确的用人思维和方法,以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转和团队的稳定发展。
以下是领导者在用人中应坚持的原则。
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领导者在用人时,要注重候选人的德才兼备。
德指的是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才指的是个人的能力和专业技能。
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组织发展的根本,他们不仅具备优秀的专业能力,而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色的表现。
因此,领导者在用人时应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二、公平公正,不偏不倚领导者在用人时,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公平公正是组织内部关系的基础,也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保障。
领导者应当根据候选人的实际能力和表现来评估和选择,而不是因为个人喜好或私心而偏袒某个候选人。
只有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才能保证组织内部的和谐稳定,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三、重才重德,以德为先领导者在用人时,要既重视候选人的德行,又重视其才能。
德行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道德品质,才能是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德行和才能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只有德行和才能兼备的人才能够在工作中取得出色的表现。
因此,领导者在用人时应重才重德,以德为先,注重培养和塑造员工的道德品质,同时关注员工的专业能力的提升。
四、能力匹配,岗位适配领导者在用人时,要将候选人的能力与岗位要求进行匹配,确保候选人能够胜任所担任的岗位。
岗位适配是保证组织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只有将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才能确保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色。
因此,领导者在用人时应注重能力匹配和岗位适配,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和才能。
五、培养发展,激发潜能领导者在用人时,要注重候选人的培养和发展,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培养发展是组织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员工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领导者应该关注员工的成长和进步,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能。
坚持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人用人
坚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人用人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德放在首要位臵。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的十七大之后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中央反复要求的用人标准。
“德”与“才”是我们选用干部时坚持的重要标准,但怎样才能挑选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非常值得去我们研究。
俗话说:“知人才能善任”,深入细致的了解干部,全面客观的考察干部,是选拔高素质干部的重要基础。
各级组织部门肩负着选贤任能的重要职责,要全面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德才、实绩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客观正确的评判干部德才与实绩,大力选拔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
一、坚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人用人要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
古人讲:“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一位干部,只有德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才能,为人民多做贡敲,取得业绩;如果没有为党为人民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德,即使有才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也谈不上有什么利国利民,甚至其才越大,对党和人民的危害也可能越大。
近些年来,1一些单位和部门正是由于在知人用人问题上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偏向,致使一部分干部迷失了政治方向,经受不住市场经济的考验,辜负了党和人民的重托,给党和人民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选人用人时,孤立地强调干部的政治立场、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选了一些老老实实、听话顺从、四平八稳的保险干部,由于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领导能力,就很难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干部任用中出现这样重才轻德、重德轻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考评干部的德问题上,普遍存在着标准空泛化、方法简单化、结论公式化的问题,导致对干部德的现实表现难以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也就导致了在干部任用中出现一些激进的重才轻德,守旧的重德轻才的现象。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考察干部的德重点看“四个是否”,即,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李源潮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提出了“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为党的干部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70年后,胡锦涛同志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新形势下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为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一贯的选人用人思想。
党的政治路线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以什么样的标准选人用人是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德放在首要位置。
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他还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
”1940年,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同志具体阐述了德才兼备标准,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主。
”1943年,周恩来同志强调,“挑选干部的标准,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而政治上可以信任是先决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适应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毛泽东同志形象化地提出,干部要“又红又专”。
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同志根据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并强调“首先是要革命化。
”面向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不仅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而且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同志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形成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抓住了当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中国的领导核心,党员干部是党为人民执政的骨干力量。
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党面临的任务和干部队伍的现状,要求我们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同时,对干部的德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
一是世界上不同力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竞争日益激烈,要求党的干部要有更坚定的理想信念。
现在,确有少数干部在西方价值观念影响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发生动摇。
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证我们党不走改旗易帜的路,必须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思想鉴别力,增强政治坚定性。
二是我国通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走向现代化的艰巨任务,要求党的干部有更优良的政治素质。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的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大都与少数干部为民意识淡漠、缺乏责任意识有关。
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仅要求干部提高破解发展难题的本领,而且要求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的价值导向。
三是长期执政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要求党的干部有更严格的道德操守。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注入了强大活力,但市场经济中消极腐朽的东西也滋生蔓延起来,对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
少数干部经不住形形色色的诱惑,放松党性修养,降低品德操守,甚至走上腐败堕落之路,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
因此,越是长期执政,越是改革开放,越要从严治党,越要对干部严格要求。
四是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品德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现在干部出问题,多数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
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德”上。
我们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用人民群众拥护的人。
三、准确把握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时代要求。
干部的德与才是具体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不一样,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一样,德才标准的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当前新形势下,强调党员干部的德,要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
举不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信不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忠诚党的事业、坚持党的路线、维护党的原则,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品质的灵魂。
邓小平同志说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
”党的干部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中都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坚持执政为民。
干部从政必须正确对待权力、责任和利益。
为政之德的核心是为民用权、为民谋利、为民守责。
要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做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
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不回避矛盾,不文过饰非,真正做到为官一任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
要求真务实,勇于革新,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兢兢业业,甘于奉献。
三是坚守清正廉洁。
这是党的干部做人做事的底线。
古人说,“廉者,政之本也。
”在中华民族传统中,“清廉”是老百姓对官员最高的褒奖,“贪婪”是老百姓对官员最大的不满。
领导干部要严格廉洁自律,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不以公权谋取私利,始终保持清廉的本色。
过去我们党在延安的小窑洞里干出了带领群众翻身解放的大事业,现在条件好了,但有些干部和老百姓的距离却远了,这很值得深思。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牢记“两个务必”,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
四、干部要有自觉高尚的道德追求。
道德的养成主要靠人们的自觉追求。
我国古代思想家都强调为官从政要以修身为本、正己为先。
党员、干部的道德情操对全社会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领导干部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一要以学立德。
学习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胡锦涛同志强调,“加强学习不仅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与他担任职务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也不会随着职务的提升而自然上升。
人们对《论语》中的“学而优则仕”都很熟悉,但这话还有半句是“仕而优则学”,就是说一个人要想从政做事,不仅要先把学问基础打好,而且走马上任后更要坚持读书学习,才能把事情做好。
现在有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就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各方面都比别人强,放松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这就很容易犯错误。
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学习对于立德的基础性作用,把学习作为终身追求,把读书当作最大的人生乐趣,用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净化灵魂、陶冶情操,不断提升道德境界。
二要以行立德。
道德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要行之于实践。
人民群众对干部总是听其言、观其行的。
干部只有把共产党人的道德要求,“体诸身、见诸行”,经受苦与乐、荣与辱、公与私、权与法等各方面的考验,才能不断锤炼道德品质,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
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等党的优秀干部之所以能够得到老百姓的真心爱戴和拥护,就是因为他们身体力行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观。
极少数腐败分子台上讲得漂亮,台下胡作非为,最终都遭到人民的唾弃。
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色。
党员干部要注重在艰苦环境、危难时刻磨练意志、砥砺品质,在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中培养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精神,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增强为民意识、升华爱民情怀,真正当好人民公仆。
三要以律立德。
加强干部道德建设,要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一方面,组织上对干部要从严要求,坚决纠正干部管理中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
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严以自律,把组织的要求和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在的意志和信念。
现在有少数领导干部追名逐利,喜欢听好话、信好话,只喜欢掌声和恭维,听不进批评意见,这是非常危险的。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古人把“励志自强”、“自律改过”作为品德修养的基本态度,强调“吾日三省吾身”。
我们党一再强调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都是要求加强自律以立德。
广大干部要始终以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珍重自己的人格,珍重自己的声誉,珍重自己的形象。
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
不仅在公众场合、有人监督的时候,而且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都要严以律己,防止萌发错误的意识、不正当的欲望和不健康的心理。
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是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是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是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五、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科学概括了党的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既强调了德与才缺一不可,又突出了德的主导作用,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以德为前提、以德为基础、以德为先决条件。
干部一旦失去“德”,就失去了被提拔重用的基本资格。
我们要把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加强教育培养以育德,完善考核机制以察德,树立用人导向以彰德,强化管理监督以律德。
一要把德的培养放在干部教育更加突出的位置。
教育培训对提高干部德才素质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干部教育培训要体现以德为先,加强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引导广大干部遵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团结,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增强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加强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教育,使广大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加强道德情操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始终保持道德品行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加强艰苦奋斗、拒腐防变教育,增强广大干部对各种诱惑的免疫力。
二要把德的考核作为干部管理的经常性任务来抓。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必须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评价。
对德的考核评价一直是干部考核工作的难点,存在着简单化、公式化、空泛化现象。
要建立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充实考德内容,明确考德标准,创新考德方法,提高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要全面地考核干部的德,既看政治思想觉悟,又看作风和品行;既从工作实绩看德,又防止用成绩代替对德的评价。
要特别注意考察干部在关键时刻、重大事件和涉及个人利益问题时的表现,把群众公认作为重要依据,注意把领导的意见、服务对象的意见、群众的意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对干部的德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