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杠杆 滑轮 复习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杠杆和滑轮教案
初中杠杆和滑轮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和滑轮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和滑轮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究杠杆和滑轮的原理。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感受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 学生认识到杠杆和滑轮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杠杆: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
2. 滑轮:定滑轮:固定位置的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
动滑轮:随物体移动的滑轮,省一半力,费距离。
滑轮组:多个滑轮组合使用,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撬棒、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和滑轮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杠杆和滑轮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杠杆和滑轮的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4. 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和滑轮原理分析实验结果,探讨规律。
5.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杠杆和滑轮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习题练习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杠杆和滑轮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杠杆、滑轮、绳子、测力计等。
2. 教学课件: leverage_and_pulley.ppt六、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2.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4. 定期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杠杆》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教学内容,属于力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
本节课内容主要围绕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等知识点展开,为后续学习滑轮、轮轴等复杂机械打下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杠杆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杠杆实例。
2.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能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3.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应用条件分析杠杆的平衡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绘制杠杆示意图和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杠杆的五要素及其识别。
2. 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2.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但对杠杆的概念和原理可能仍感陌生。
学生对实验和直观教学兴趣浓厚,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直观演示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深化对杠杆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杠杆的作用和平衡条件。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2. 直观化教学:利用教具、实验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3.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杠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应用实例,如剪刀、撬棍、秤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滑轮》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滑轮》复习课教学设计1.自学指导:阅读本章1、2节教材,完成“中考新突破”84页考点解读“中考点1”“考点2”内容。
(10分钟)2.学生自学3.教师精讲与点拨:(5分钟)二、考点例析(15分钟)1. 考点一:杠杆作图及分类图1例1:如图1所示,为了让杠杆静止在图中位置,请画出在A 点所施加的最小动力F及其力臂L。
变式练习:(1).请画出图中拉力F对支点O的力臂L。
(2).如图所示,请画出杠杆AB在图示位置静止时作用在B点的最小力F及其力臂L.(3).室内垃圾桶平时桶盖关闭不使垃圾散发异味,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根据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可确定()A.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省力杠杆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费力杠杆来C.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都是省力杠杆D.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一个是省力杠杆,一个是费力杠杆2.考点二:杠杆平衡条件例2:完成“中考突破”例3(1)在挂钩码前,晓月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她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接着晓月在杠杆的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变钩码数量与位置,获取三组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可以减小实验的________。
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并完成下表中的空格。
实验测量数据记录表:(2).某同学利用身边的塑料直尺和硬币若干来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如图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测出从支点O到硬币边缘的距离作为力臂L1和L2的大小,他测力臂的方法是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如果将两边的硬币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做远离支点的匀速移动,则杠杆_________ (选填“仍平衡”、“向左倾斜”、“向右倾斜”)3.考点3:滑轮和滑轮组例3 如图3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 )变式练习:(1).“中考新突破”85页“例2”(2).如下图,分别用不同的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起重为1800N 的物体时,则F1=,F2=,F3=,F4=4.考点4:斜面和轮轴例4 如图4所示是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使用的机械,能抽象为轮轴的是( )变式练习:(1).骑自行车上一个陡坡时,有经验的同学会沿S型路线骑行,他这样做是为了()A.缩短上坡过程中所走的路程 B.减少上坡过程中所做的功C.减小上坡过程中所施加的力 D.缩短上坡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三、当堂训练:(15分钟)中考新突破86、87页“基础训练”1、2、3、4、7、9、10、11、12、14题。
初中物理杠杆滑轮教案
初中物理杠杆滑轮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杠杆和滑轮的定义、特点和应用;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的省力原理;3. 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和滑轮实例,运用相关物理知识解释。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杠杆和滑轮的原理;2. 运用科学方法,对杠杆和滑轮进行分类和分析;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物理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杠杆和滑轮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兴趣;2. 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杠杆和滑轮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的省力原理。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推导和应用;滑轮组的使用和组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撬棍、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概念和特点;2. 展示滑轮的图片,如吊车、自行车等,引发学生对滑轮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 杠杆的定义和特点: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分类(一端固定、两端固定);2.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 滑轮的定义和特点:绕轴转动的轮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和应用;4. 滑轮组的使用和组装:滑轮组的特点、组装方法、应用实例。
三、课堂实验与探究1. 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关系;2. 滑轮组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四、课堂练习与拓展1. 针对杠杆和滑轮的概念、特点、平衡条件等问题进行课堂练习;2.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和滑轮实例,运用相关物理知识解释。
五、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杠杆和滑轮的知识;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和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杠杆和滑轮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能够运用相关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初中物理人教版滑轮教案
初中物理人教版滑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和特点。
通过探究,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如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
了解简单机械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
三、教学方法采用综合启发法、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习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用具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巩固:提问:省力杠杆的特点,费力杠杆的特点,等臂杠杆的特点?2. 创设情境: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杠杆,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机械,如升旗时应用到的滑轮。
3. 自主教学,合作探究: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并回答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4. 展示汇报: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分析结论。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强调滑轮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滑轮组在实际应用中的省力情况,并撰写实验报告。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热情。
初中杠杆滑轮教案
初中杠杆滑轮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和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杠杆和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掌握杠杆和滑轮的平衡条件,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认识到杠杆和滑轮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杠杆和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杠杆和滑轮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1. 杠杆和滑轮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杠杆和滑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杠杆和滑轮现象,如撬棍、剪刀、吊车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和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2. 学生分享对杠杆和滑轮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环节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教师介绍杠杆和滑轮的分类和特点,如定滑轮、动滑轮、费力杠杆、省力杠杆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杠杆和滑轮的平衡条件。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杠杆和滑轮的平衡条件,并展示成果。
环节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使用杠杆和滑轮提升重物,如何设计剪刀等,引导学生运用平衡条件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解决方案,并展示成果。
环节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和讲解错误。
环节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提问、实验等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物理初中滑轮教案人教版
物理初中滑轮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 使学生认识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2. 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
【教学方法】综合启发法,探究教学法。
【教学用具】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杠杆知识,复习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杠杆,还有哪些机械可以帮助我们省力?二、新课导入(5分钟)1. 展示滑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滑轮的结构和特点。
2. 提问:滑轮是如何工作的?它有什么作用?三、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及其区别。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四、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滑轮组的装配过程及省力情况。
2.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原理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五、展示汇报(5分钟)1. 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2.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实验成果。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2. 强调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滑轮组,并描述其省力情况。
2. 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滑轮应用,举例说明滑轮在工作中的优势。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滑轮组的装配过程及省力情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强调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杠杆原理滑轮复习教案设计
学 生 教 师 日 期年 级 初三学 科物理时 段15:00-17:00学 情 分 析 学生学习态度很好,上课也能认真听讲,能够熟记知识点,做题 的正确率也提高了,希望课后能认真复习。
课 题杠杆和滑轮学习目标与 考点分析 1.掌握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平衡原理 2.熟练滑轮相关计算学习重点 难 点 重、难点:杠杆平衡原理及其应用,滑轮相关计算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知识梳理: 知识点1:杠杆定义1.杠杆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能称为杠杆的三个条件:(1)有固定点(即支点);(2)能在力的作用下绕支点转动; (3)是一根硬棒。
注意: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但它一定是硬棒,即不能变形的棒。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
知识点2: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注意:(1)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2)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3)对杠杆力臂的理解经过力的作用点,沿着力的方向所引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而力臂就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是一个距离,是一个点到一条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即不是点到点的距离。
龙文教育学科导学案gggggggggggganggangOF 1l 1l 2F 2知识点3:画力臂方法步骤:(1)找支点O;(2)画力的作用线(虚线);(3)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4)标力臂(大括号,标字母)。
例1:画出下图中各种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例2:请在图中画出抽水机手柄A点所受动力F1的力臂L1和B点所受阻力F2的示意图。
知识点4:杠杆平衡原理和杠杆的分类1.杠杆平衡原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2.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之杠杆和滑轮复习课
课题简单机械之杠杆和滑轮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杠杆,理解力臂,会画有关杠杆受力的力臂。
2.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3.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组装滑轮组。
4.能联系实际体会简单机械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教学重点1.杠杆的概念,会画杠杆所受力的力臂。
2.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3.动、定滑轮实质的理解,滑轮组的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会画杠杆所受力的力臂,滑轮组的正确应用。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解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知识归纳一、杠杆的五要素生活中杠杆应用的例子很多,请举几例。
问:这些例子中有何共同特点?教师强调支点后,复习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个要素。
让学生画出羊角锤拔钉子时的杠杆示意图。
小结:先确定支点,画出两力,再从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符号标出力臂。
概括为“一点二线三垂直四标号”的步骤。
强调:①动力和阻力受力物体都是杠杆,画动力或阻力时应注意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②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例题分析1.下图中,F的力臂表示正确的是()2.画出右图中两个力的力臂。
3.右图是指甲剪的工作示意图,请在图中分别标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贴近学生生活由实例概括出杠杆的特点。
师生利用电子白板对杠杆概念五要素的正确理解。
学生利用电子白板展示这几道问题,从不同侧面帮学生巩固杠杆概念,提高作图能力。
教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点拨。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问:1.实验中为什么要把杠杆调在水平方向平衡? 2.怎样调节杠杆水平平衡? 3.实验应做几次?4.引导学生对前面所举例子进行杠杆分类。
初中滑轮与杠杆的关系教案
初中滑轮与杠杆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滑轮和杠杆的基本原理,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能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滑轮和杠杆的工作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滑轮和杠杆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2. 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滑轮和杠杆的工作原理。
2. 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具:滑轮组、杠杆、钩码、绳子等。
2. 实验器材:显微镜、测量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滑轮组和杠杆演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吊车、翘板等,引发学生对滑轮和杠杆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滑轮和杠杆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滑轮:介绍滑轮的定义、种类(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其特点。
2. 杠杆:介绍杠杆的定义、种类(一、二、三类杠杆)及其特点。
3. 滑轮与杠杆的关系:解释滑轮实际上是杠杆的一种特殊形式,两者都涉及到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滑轮实验:演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滑轮的作用。
2. 杠杆实验:演示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杠杆的作用。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滑轮和杠杆的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秋千、剪刀等。
2. 让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力的大小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滑轮和杠杆的知识,让学生总结它们的特点和关系。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滑轮和杠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何应用?它们有什么重要性?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滑轮和杠杆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开展滑轮和杠杆的创意制作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杠杆》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说明实验需测得物理量实验器材及装置
5、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的步骤
6、强调实验中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并以所做的反馈练习(一)为例分析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原因
7、强调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8、让学生动手实验,把数据填在学案的表格中,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9、引导学生交流评估实验中出现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的定义和杠杆的五要素,并会画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能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知道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运用实验方法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5、老师用课件出示撬棒的示意图, 让学生知道杠杆力臂的另一种作图方法。
6、引导学生做反馈练习(一),老师检查订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及教学内容
分三、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
分四、生活中的杠杆
“合”环节课堂小结
“补”环节
1、指出我们使用杠杆通常在杠杆平衡或接近平衡的条件下使用的。
2、指明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3、通过作图引导学生分析力的作用
学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学生读目标内容,了解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有关问题
学生观察、总结、回答
,
学生观察现象,思考原因
,学生观察总结
学生进一步巩固画力臂的方法学生做练习并展示答案
线是点到线的距离,不是点到点的距离, 从而引出力臂的概念。
4、再以小孩压翘翘板的图示为例说明杠杆上的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及作图方法。
杠杆滑轮复习教案
C、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D、图示剪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答案】A
例 2.如图的常见器具都应用了杠杆,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
B.
托盘天平
筷子
C.
D.
独轮车
船桨
)
【解答】解:A、托盘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次杠杆在重物 G 和力 F2 的作用下仍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F2>F1>G
B. F1=F2=G
C. F1<F2=G
D. F1>F2=G
【答案】A
例 3.如图中,请作出力 F 的力臂 L。
【解答】解:从支点 O 向 F 的作用线作垂线,并标出力臂 L。如图所示:
第 6 页 共 20 页
臂,过 D 点做垂直于 BD 的力,判断方向应为斜向上。如图所示。
自己动手分析看。
【答案】
第 9 页 共 20 页
自学七招之举一反三剑:总结归纳典型题,多种解法开脑洞
非学科培训
非学科培训
【错题精练】
例 1.如图,在杠杆 ABCD 上挂了一个重为 G 的物体。为使杠杆在图中的位置静止。请在杠杆上画出最
(2)在 A、B 两处再各加挂一个 50g 的钩码后,FA′=0.5N×3=1.5N,FB′=0.5N×2=1N,LA 和 LB 的长度都
不变,则 FA′×LA=1.5N×2cm=3N•cm,FB′×LB=1N×4cm=4N•cm;因为 FA′×LA<FB ′×LB 所以杠杆右边下
倾.故选 A.
【答案】A
初二下册物理杠杆与滑轮名补教案
教案:初二下册物理杠杆与滑轮名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1章《杠杆与滑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2. 掌握滑轮的原理和特点,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3. 学习滑轮组的使用方法,能够计算滑轮组的工作效率。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杠杆和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杠杆和滑轮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能够运用杠杆和滑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2. 滑轮的原理和特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3. 滑轮组的使用方法,滑轮组的工作效率的计算。
难点:1. 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滑轮组的工作效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杠杆模型。
2. 滑轮模型。
3. 滑轮组模型。
学具:1. 杠杆图示。
2. 滑轮图示。
3. 滑轮组图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
2. 新课导入:介绍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如剪刀、钳子等,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应用。
4. 滑轮的介绍:讲解滑轮的原理和特点,介绍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
5. 滑轮组的使用方法:讲解滑轮组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滑轮组。
6.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滑轮现象,如电梯、吊车等,让学生理解滑轮的应用。
7. 滑轮组的工作效率的计算:讲解滑轮组的工作效率的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与滑轮1. 分类2. 特点3. 平衡条件二、滑轮1. 原理2. 特点3. 定滑轮与动滑轮三、滑轮组1. 使用方法2. 工作效率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指杠杆在静止或匀速转动时的状态。
()(2)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杠杆和滑轮》的教学设计
《杠杆和滑轮》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位置。
2、通过杠杆尺的练习,明确杠杆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是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3、再次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不同特点以及作用。
教学流程:一、直接导入,出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杠杆和滑轮。
(出示PPT1:课题)二、了解阿基米德名言。
(出示PPT2:阿基米德)教师:阿基米德的这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在现实世界中当然不可能实现,其实他讲的是一种简单机械,你知道他讲的是哪种简单机械吗?你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杠杆以及原因。
教师:对,他讲的是杠杆。
(出示PPT2:杠杆)三、复习杠杆知识。
教师:请问,对于杠杆,你有哪些了解?((出示PPT3:你对于杠杆的了解)学生:三点(支点、用力点、阻力点)、分类(省力、费力、不省不费)教师适当归纳(出示PPT4:杠杆概念、三要素、分类)四、检查反馈(出示PPT5:杠杆图)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标出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学生标三点,教师巡回检查。
汇报反馈检查。
五、检查反馈(出示PPT6:三类杠杆特点、具体事例分类)教师:请同学们把分类表填好。
学生填空,教师检查。
汇报反馈检查。
六、检查练习教师:看来同学们掌握的都不错,接下来做几个题目考考大家。
1、例一。
(出示PPT7:课堂练习A、B、C、D)2、例二。
(出示PPT8、9、10:杠杆尺平衡)七、复习滑轮知识。
1、教师:请问这是什么杠杆?(出示PPT11,引出滑轮)2、教师:请问对于滑轮你有什么了解?学生回答: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等。
3、教师简介动、定滑轮概念。
(出示PPT12、13、14)4、学生简介滑轮组。
(出示PPT15:滑轮组)教师简介滑轮组。
(出示PPT16:滑轮组特点)5、辨认动、定滑轮。
(出示PPT:17、18、19)教师:能否找出动、定滑轮。
学生找出动、定滑轮。
初中物理滑轮 杠杆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滑轮和杠杆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学生能够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杠杆的分类。
3. 学生能够运用滑轮和杠杆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感知滑轮和杠杆的作用,培养观察能力。
2.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总结归纳出滑轮和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3. 在对实例的分析和解释中,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滑轮和杠杆的原理,尝试运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到滑轮和杠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2. 学生能够将学过的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进一步感受到科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滑轮和杠杆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滑轮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1. 滑轮和杠杆的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和杠杆,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和杠杆的作用和特点。
2. 学生分享对滑轮和杠杆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环节二:新课讲授1. 滑轮a. 教师介绍滑轮的定义和分类,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
b. 教师演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验,学生观察并总结其特点。
c. 学生分组实验,亲身体验滑轮的作用,教师巡回指导。
2. 杠杆a. 教师介绍杠杆的定义和分类,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
b. 教师演示杠杆的实验,学生观察并总结其特点。
c. 学生分组实验,亲身体验杠杆的作用,教师巡回指导。
环节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几个关于滑轮和杠杆的实际问题,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讲解。
环节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总结滑轮和杠杆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教师强调滑轮和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滑轮和杠杆的知识。
2.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滑轮和杠杆,记录下来并分析其作用,下周分享。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滑轮复习课教学设计
滑轮和滑轮组复习课教学设计一、复习目标1.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组装滑轮组。
2.能联系实际体会简单机械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4.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5.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力的示意图;滑轮及滑轮组省力情况,会画滑轮组的装配图,设计滑轮组。
难点:正确画好力臂,确定滑轮组省力情况,设计滑轮组。
三、复习课时:一课时四、复习过程(一)明确考试标准要求:(二)考查方式2013年:计算题8分,功率、总功、有用功、效率。
2014年:作图题相关2分。
2016年:计算题10分,功率、总功、有用功、效率。
(三)、知识点梳理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 ①定义: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③组装滑轮组方法:“奇动偶定”的原则。
(四)、作图练习(五)、滑轮组特点 G G G G1.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的组合,强调承担物体的绳子根数。
2.二个定滑轮和二个动滑轮的组合,强调承担物体的绳子根数。
3.滑轮组中有用功和总功的基本认识总功:拉力做的功;W总=Fs有用功:对重物做的功;W有用=Gh其中: s = n h4.影响滑轮组效率的因素: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
5.应用:常见考法一:不计滑轮、绳子的重和摩擦常见考法二:不计绳重和摩擦常见考法三:滑轮、绳子的重和摩擦都要计6.常见变形练习: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摩擦力的几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杠杆五要素,会画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熟练掌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3.理解动滑轮、定滑轮特点,能根据要求判断并会画滑轮组绳子绕法。
教学重、难点:1、画力臂。
2、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滑轮组绕绳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例举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
枝)的剪刀等等。
②费力杠杆
Ⅰ、特点: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使用
时费力省距离。
Ⅱ、应用:船桨、镊子、钓鱼竿、缝纫
机的脚踏板、理发用的剪刀等等。
③等臂杠杆
Ⅰ、特点: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使用
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Ⅱ、应用:天平、定滑轮。
基础题
1.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在图中分别画出动力、动力臂、阻
:力、阻力臂。
提高题
1、画出下列杠杆中的力臂
v 绳
= 使用滑轮组水平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则 F=
动滑轮绕绳特点: 3.滑轮组:使用滑 用力方向。
3. F =1 (G + G ) n
物 动
S 绳=nh 物 v 绳=nv 物
G
,
图 15
F =1 f
n
S 绳=nS 物 v 绳=nv 物
绕绳特点:奇动偶定
基础题:
轮组时,滑轮组用几 段绳子吊着物体,提
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 明确滑轮组中 物重的 相
的倍数关系
关公式:F=
(不计绳重和摩擦) S 绳= ,
不计摩擦与轮重,判
断F 与G 的关系:
会判断n 的值,
理解F 和G 的
关系
根据题意画出绳子的
绕法根据题目要求
画出绳子的绕
法
提高题
小明站在地面上准备用一个
滑轮组提升重物,请在图中
画出绕线的方法。
4、如下图,用力F 拉杠杆的
A 点使它处在平衡状态。
图中F1、F2、F3、F4 表示力F 的四种不同方向,其中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拉力为()
A .F1
B .F2
C .F3 D.F4
5、如上图,一根重木棒在水平动力(拉力)F的作用下以O点为轴,由竖直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若动力臂为l,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为M,则(
)
A.F增大,l增大,M增大
B.F增大,l减小,M减小
C.F增大,l减小,M增大
D.F减小,l增大,M增大
6、如图所示,用定滑轮匀速提起物体的三种拉法,所用拉力F1、F2、F3,下列中正确的是()
A.F1>F2>F3
B.F1<F2<F3C.F2>F1>F3 D .F1=F2=F3
7、如图所示滑轮组不计绳重
和滑轮轴摩擦,用力F 水平向右拉动绳端,使重物A 以0.1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F 的功率为10W,物体A 重150N,则
A.拉力F 的大小为40N
B.拉力F 做的功为6J
C.物体A 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为100N
D. 绳端的移动速度为0.3m/s
8 、如下左图所示,把重20N 的物体匀速向上拉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若不计摩擦,则拉力F 和动滑轮的重力分别是()
A 10N 、4N
B 12N 、24N
C 12N 、4N
D 24N、12N
二、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中考常考的题型,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