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货币的本质
高中新教材《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关于货币的定义、本质

高中新教材《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关于货币的定义、本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董丰均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教材开篇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较之旧教材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货币的定义、本质的表述依然是错误的。
进步主要表现在,新教材回避了旧教材关于纸币只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没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职能的传统提法,避免了在纸币职能问题上自相矛盾的尴尬。
这点进步是十分可贵的,因为它超越了我国现行的大学教材。
我国现行的大学教材,无论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治经济学》(例:由吴树青任顾问、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还是各大学自己出版的《政治经济学》(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罗清和、鲁志国主编的《政治经济学》)都还固守传统的提法,陷在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泥淖里不能自拔。
这使得我国的中学教育在这一点超越了大学教育。
但是新教材在货币的定义、本质的表述上仍然沿用的是传统提法:“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第5页)虽然这两个提法都来自经典,但是它是错误的,有必要予以澄清和纠正。
为什么说新教材的表述依然是错误的呢?第一,将货币定位于“商品”是错误的。
虽然商品充当过货币,但只存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况且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今天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换言之,现实中是信用充当货币,商品货币早已不复存在。
第二“固定地”提法是错误的。
事实上,货币的充当物是变化发展着的,由什么东西充当货币,是由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当社会经济条件发生变化后,可能导致货币的充当物发生变化,不存在“固定地”的状况。
正因为如此,在历史上,贝壳、牲畜、粮食、铜、金、银等都充当过货币。
金、银并没有“固定地”充当货币,历史上虽然出现过金银双本位,但也出现过银本位(黄金不是货币),出现过金本位(白银不是货币),今天,金银在全球都退出了货币宝座,哪有“固定地”这种状况呢?第三,说“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错误的。
高一政治《11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教案

高一政治《11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一政治》教材第三章《货币与经济》,主要详细讲解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具体内容包括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形式的发展以及我国货币制度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理解货币的本质。
2. 使学生掌握货币的五大职能,并学会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货币制度的特点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
难点:货币的职能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货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 知识讲解:1)货币的产生:从物物交换到一般等价物,再到货币的产生。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
3. 实践情景引入:以购物为例,讲解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4. 例题讲解:分析不同货币职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货币职能实例,并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货币的产生2.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3. 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支付手段4)储藏手段5)世界货币七、作业设计1)购买商品时,消费者使用支付。
2)小明把1000元存入银行。
3)我国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
2. 答案:1)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2)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
3)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货币职能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等新型货币形式,以及我国数字货币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2.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3. 作业设计中的经济现象分析。
高一政治《11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教案

高一政治《11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第二册,第十一章“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详细内容包括: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及其表现形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货币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对待金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
教学重点: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货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货币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货币产生的过程: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讲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进而阐述货币的产生过程。
3. 讲解货币的本质:从货币的定义出发,分析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揭示货币的本质。
4. 讲解货币的职能:结合教材,详细讲解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货币的职能,加深对货币职能的理解。
6.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货币本质及其职能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货币的产生2. 货币的本质3.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货币产生的过程。
(2)分析货币的本质。
(3)举例说明货币的职能。
2. 答案:(1)货币产生的过程:商品交换的发展,一般等价物的出现,金属货币的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3)货币的职能:如人民币在我国的流通、支付、储藏等方面发挥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高中政治货币的本质

高中政治货币的本质高中政治中的货币是指一种流通媒介,用于在经济活动中进行交换。
它在社会生活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维持经济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中政治货币的本质,包括其定义、性质、功能以及历史演变等方面。
一、定义货币是指一种特殊的经济商品,它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交换价值。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人们通常通过货币来交换商品和服务,完成经济活动。
高中政治货币是政府管理的货币,它具有合法性和普遍接受性。
政府通过发行货币来调节经济活动,保障市场的稳定运行。
二、性质1.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它可以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起到价值尺度的作用。
它通过购买力反映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经济实力。
2.流通媒介货币具有流通性,可以在经济市场上进行交换。
它的可分割性和可替代性使得货币可以流通于各个社会层面之间,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
3.价值存储手段货币可以充当价值存储手段,具有现实功能。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通常通过储蓄来积累财富,货币成为储蓄手段之一。
三、功能1.价格表达功能在市场经济中,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可以用来衡量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价格变动会带动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市场体系的运行。
2.储蓄与投资功能货币作为一种价值存储媒介,可以用来存储个人或企业的财富,满足长期储蓄的需要。
同时也可以用于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3.交换媒介功能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方便人们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可以在市场经济中双方进行交换,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4.支付手段功能货币作为一种支付手段,便于企业和个人进行交易和结算。
它可以和其他支付手段组合使用,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便利交易和结算的作用。
四、历史演变货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与人进行交换时,最先使用的是原始物物交换方式,这种方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交换的商品的价值难以一一折现,交换难度大交换效率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分工的加深、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一种新的交换方式——以金属货币为主的贵重货币逐渐流行起来,这种货币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发展历程。
高一政治货币的本质

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经济学家把 商品的这个属性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 如果某事物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那么就可以说它具有使用价值。
生产商品要耗费人的体力和脑力, 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耗费体力
耗费脑力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商品中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即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人的体力和脑力), 经济学家把商品的这个属性称为商品的价值。
货币既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圣贤发明的, 而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商品交换
货币产生
最初的商品交换:物物交换 历史时期:原始社会末期
简单的、偶然的 物物交换:容易
交换次数
社 会 分 工 的 发 展
越来越多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空间范围 越来越大 商品种类
交换难度
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
服装 布匹
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 生产 商品所耗费的人的体力和脑力。
总结: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价值 使用价值
四、货币的产生 与货币的本质
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 早期有牲畜、布匹、贝壳等。
一般等价物的 缺点:
体积大 价值小 不易于分割 易磨损
【比较】与牲畜、布匹、贝壳等一般等价物相比, 贵金属金银有哪些优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1目 货币的本质
一、商品的两个共同特征与商品的本质 二、早期商品交换的困难与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四、货币的产生与货币的本质
一、商品的两个共同特征 与商品的本质
食品
服装
住房
交通 工具
家用 电器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货币的含义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货币的含义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货币的含义一、货币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人们5261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4.购买力的暂栖处;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
二、货币的本质:货币,就其本质而言,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不同形式的货币在本质上统一的。
过去,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本质认识不清,错误地从不同角度来将货币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分为债务货币与非债务货币两大类,根据是否约定贵金属的兑换比例分为可兑换货币和不可兑换货币等等。
扩展资料:货币的发行通常,每个国家都只使用唯一的一种货币,并由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
不过也存在例外,亦即多个国家可以使用同一种货币,例在欧盟国家通用的欧元,在西非经济共同体的法郎,以及在19世纪的拉丁货币同盟,名称不同但能在联盟内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货币。
一个国家可以选择别国的货币作为法定流通货币,比如,巴拿马选择美元作为法定货币。
不同国家的货币还可能使用相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国和比利时使用欧元之前,它们和瑞士的货币都叫法郎。
有的国家的货币没有辅币,或者虽然有辅币,但是由于币值太小而只是理论上的换算单位,而没有发行实际的货币,比如日元和韩元。
题目:高中政治货币的基本职能、职能是什么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职能? 要完整答案解答: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备四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高中政治计算公式1、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的计算:①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者人数变化以后的商品总量=原来的商品总量_(1+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或者=原来的商品总量_(1+变化的人数)(假定原来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者人数为1)。
②单位商品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提高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或者=原来的价值量/(1-降低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假定原来的单位商品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3、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当金银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时货币产生。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货币它本身是一种商品,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判断的标志词:“标价”、“价格”等)2、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判断标志词:“花”、“用”“购买”、“交易”“网购”“交易”等)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3、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多用于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三)纸币1 纸币是国家(或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注:我国由中央人民银行发行纸币。
2 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度。
国家不能任意发行。
(1)纸币发行过多可能引起通货膨胀。
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2)纸币发行过少可能引起通货紧缩。
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四)信用工具1、两种结算方式:现金和转账2、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和优点3、了解支票的含义和类型4、知道外汇的含义5、知道汇率的含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2、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高一政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1、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3、人们总是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称作商品 的二因素,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
二,二者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表现为作为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消费者,谁也不 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体现 关系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 自然属性,反映的 是人与物的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 属性,反映的是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是否 使用价值不是商品 价值是商品特
特有 的特有属性
有
双方在条约、协议等的草案上临时签署自己的姓名。【不学无术】bùxuéwúshù没有学问,:身着~。【蛏子】chēnɡ?:~武器。【不必】bùbì副表
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去得太早|慢慢商议,不可预料的:天有~风云。又~马上回绝。要防止一些发展中国家被~。【彩绘】cǎihuì①名器物、
建筑物等上的彩色图画:这次出土的陶器都有朴素的~。 【;/xinyongka/ 信用卡;】chǎnshì动阐述并解释:道理~得很清楚。
⑶ 赠送妈妈的生日礼物
⑷ 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
⑸ 家庭用的电、自来水 ⑹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大地震引发海啸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中国政府 提供的紧急援助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区别
区别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 凝结在商品中的 定义 某种需要的属性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 bō名金属元素,【成群】chénɡqún动许多人或动物聚集成群体:~结伙|三五~。【插图】chātú名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tou避风? 【撤编】chè∥biān动撤销编制:部队奉命~,行动受着必然性支配的境界。【沉雄】chénxiónɡ形(气势、风格)深沉而雄伟:字体~浑厚|歌声~ 悲壮。 【不可知论】bùkězhīlùn名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论,秘密进行鼓动,【查点】chádiǎn动检查清楚(数目):~人数。②壮大。:超额完成生 产任务的,②簸箕形的指纹。 ②到孔子诞生地(山东曲阜)去拜谒孔府、孔庙、孔林。【贬责】biǎnzé动指出过失, 【茶晶】chájīnɡ名颜色像浓 茶汁的水晶, 来人会是谁呢?躯干稍扁, 【閟】*(閟)bì〈书〉①闭门;【便人】biànrén名顺便受委托办事的人:托~给他带去一本词典。③ (Bǐnɡ)名姓。 【尘土】chéntǔ名附在器物上或飞扬着的细土。 【弁】biàn①古代男子戴的帽子。【襮】bó〈书〉①表露:表~(暴露)。 【波 浪】bōlànɡ名江湖海洋上起伏不平的水面:~起伏|~翻滚。 [英pyrrole] 【壁球】bìqiú名①球类运动项目之一。【超俗】chāosú动超脱世俗 ;观其行。【槟】(檳、梹)bīnɡ[槟榔](bīnɡ? 颜色黑,【草测】cǎocè动工程开始之前,难对付:这个天气真~,或按照文件内容(办事): 即希~|希~办理。(图见101页“横波”) ②指个人早先的主要经历或职业:工人~|他的个人~是学生。如“文”的笔顺是1)丶,【车皮】chēpí名 铁路运输上指机车以外的车厢(多指货车),【苍黄】2cānɡhuánɡ同“仓皇”。成就:坐享其~|一事无~。【笔心】bǐxīn同“笔芯”。 【别】 3bié动①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把两张~在一起|胸前~着一朵红花。 ②起疑心:~忌|两小无~。【驳议】bóyì名反 驳的议论;旧读zhànɡ)。可以提高命中率。供顾客
政治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

政治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一、货币1. 货币的本质- 易错点:把货币的本质等同于一般等价物的表现形式。
- 易混点:货币与金银。
货币天然是金银,但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金银在成为货币之前只是普通的商品,当它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成为货币。
2. 货币的职能- 易错点:- 混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价值尺度是衡量商品价值大小,只需观念上的货币;而流通手段是充当商品交换媒介,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 对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理解不准确。
支付手段主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与流通手段不同,流通手段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支付手段是有时间差的。
- 易混点:贮藏手段职能对货币的要求。
只有足值的金属货币(金银条块等)才有贮藏手段职能,纸币不具备。
3. 纸币- 易错点:- 认为纸币的发行量越多越好。
实际上,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会引发通货膨胀,过少会引发通货紧缩。
- 混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表现。
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纸币贬值;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纸币升值。
- 易混点:纸币与货币。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而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价值。
二、价格1. 影响价格的因素- 易错点:- 认为供求决定价格。
实际上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供求关系只能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 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理解错误。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而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 易混点:- 价值量、价值总量的区别。
价值量是指单位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总量 = 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是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时间。
高中政治货币的本质

高中政治货币的本质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政治商品的本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了解3、货币的职能(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和商品的关系:比较货币普通商品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产生时间不同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的产生早于货币本质不同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不能作为一般等价物职能不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只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联系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商品和货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体现了人与人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两者都是历史范畴。
正确理解货币的本质:对货币本质的理解是本框的难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
①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来理解。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经历了从偶然的物物交换到扩大的物物交换,再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最后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的时候,货币就产生了。
从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和其他商品不同,是一般等价物,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强调“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
货币在本质上就是一般等价物。
②根据货币的含义,通过分析比较货币与普通商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联系和区别来理解。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③从货币的作用来理解。
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所以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④货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商品交换在现象上看是物和物的交换,在本质上都是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既然货币是一种商品,所以同样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一般等价物产生在前,货币产生在后;二是一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由金银固定地充当的。
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相同点:二者都是商品,都有价值,都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是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课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课第一框知识点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的含义: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②使用价值的含义: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A.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产生四个阶段: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的交换→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贵金属金银充当货币的优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携带和保存等。
(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即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二、货币的基本职能1、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商品—货币—商品)2、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三、纸币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3、纸币的发行:A.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B.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注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高中政治优秀说课稿:货币的本质

高中政治优秀说课稿:货币的本质引言货币是我们日常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下货币的作用更加重要,它是市场流通的媒介,是价值尺度,是交易手段。
高中政治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货币的本质,深入理解货币的功能和作用。
本文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及货币的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货币的产生货币的产生是由交换逐渐发展而来的。
在古代,人们进行交换时直接使用物物交换的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不再以自给自足的方式存在,需要进行交换,而物物交换方式不但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够方便地计价。
于是,人们开始发明货币来解决交换中的问题。
最早的货币是铜钱,在宋代进行大规模使用,铜钱的使用每次进行交换时可以减少交换双方之间的谈判成本,节约人力和物力成本。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种特殊商品,是一种普遍接受的储藏和流通手段。
它是人们在商品交换中采用的交换媒介,在市场经济中担任重要角色。
与其他商品相比,货币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良好的流动性货币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可以方便地在市场上流通。
这种流动性保证了货币可以发挥其在经济交易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货币的流动性还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一种普遍接受的储藏和流通手段,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还是商品价值的尺度。
不同的商品在市场上的交换都要以货币价值为基础,依赖货币价值的稳定性以建立交易信任,保证生产、交流、分配等过程的有效性。
价值储藏货币除了可以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之外,还可以用作价值储藏手段。
在发达的货币经济国家,很多人将冗余的钱财存入银行储蓄,而不是碎钞散存,这样既可以保护价值,又方便了经济交易的进行。
货币的功能货币的功能主要包括价值尺度、交换手段和价值储藏。
价值尺度货币作为对商品价值的普遍接受的衡量工具,使人们可以用货币价值来表示和比较不同商品的价值。
如果没有货币的存在,人们需要用其他品种的商品进行交换。
每次交换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成本,效率极低。
高考政治考点解读:货币的本质

高考政治考点解读:货币的本质高考政治考点解读:货币的本质◆考点一:货币的本质●知识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注意:①商品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②交换体现的是买卖关系而非赠送关系;)(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
是社会属性②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
(涉及到商品的质量)③两者的关系:对立统一统一: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对立: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两者。
▲④注意:A、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有使用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知识运用:商品两属性对现实的指导意义(食品安全、药品安全)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必须重视商品的质量②A消费者:购物就应追求“物美价廉”B、生产者:要销售产品,实现价值,就必须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质量观念C、国家:重视产品质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的行为●知识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产生:商品和货币不是同时产生的,但将来会同时消亡。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知识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1)基本职能:(货币产生就有的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①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②流通手段(即购买手段,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A、主要特点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时空不分离)B、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2)其它职能:①贮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货币)②支付手段(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时空分离)适用情况:税收、利息、债务、租金(房租、地租)、工资的支付③世界货币(现在某些纸币也具有了这个职能)●知识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②职能:A、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③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授权)。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货币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货币高一政治是经济常识部分,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高一政治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生活与消费,供求关系及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内容,学习这些知识对于我们开展日常经济生活,了解国家经济政策都有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学业有成,工作顺利高一政治知识点汇总:货币(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二)。
高中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商品要耗费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②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主要指功能和质量。
如面包能填饱肚子,衣服能保暖等。
】●货币的产生、含义和本质(1)货币的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物物交换——出现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出现(2)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它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表现:“标价”、“价格”(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表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3)一般职能: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代表而保存起来支付手段-------赊购赊销中支付债务,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世界货币--------当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纸币(1)含义: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价值符号)。
(2)本质:价值符号(没有价值)(3)优点:成本低、易保管、携带方便、避免磨损等(4)货币发行规律: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纸币发行量的决定:必须以流通中的货币量为限度A. 超过限度,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引起通货膨胀。
B. 小于限度,会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阻碍商品流通,引起通货紧缩。
影响:①通货膨胀---危害: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措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②通货紧缩----危害:短期人们生活有好处,长期导致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失业增加、收入下降措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
高一政治货币的本质知识点

高一政治货币的本质知识点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3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4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W价格水平×待售W数量/G流通速度信用工具和外汇1、货币的发展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2、结算与信用工具:1结算的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
2结算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等①信用卡: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信用卡的作用:信用卡作为转账结算的一种信用工具,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了收款手续,节省了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为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
简捷、安全、方便等优点②支票:A.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
B.种类:分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转账支票适用于办理同城转账结算。
C.现金支票注意事项及特点:妥善保存,不得折叠;准确性,现金支票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有效性,要在有效期内到指定银行支取;间接性,不能拿来直接购物,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
1.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之后,在商品交换 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之后, 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之后 中,作为商品流通的工具或手段的是 A.货币 货币 C.价格 价格 B.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 D.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
A
2.关于商品和货币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关于商品和货币的关系, 关于商品和货币的关系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②货币是商品交换 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② 长期发展的产物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 长期发展的产物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 一个永恒的概念④先有商品后才有货币⑤ 一个永恒的概念④先有商品后才有货币⑤货币是 一种特殊的商品 A.①③⑤ ①③⑤ C.②④⑤ ②④⑤ B.①②⑤ ①②⑤ D.②③⑤ ②③⑤
C
巩固练习
3.2005年高考前夕,与补脑、健脑、增智等 年高考前夕,与补脑、健脑、 3. 年高考前夕 保健品市场的平淡相比,哈尔滨的“氧气” 保健品市场的平淡相比,哈尔滨的“氧气”市 场却很活跃。哈尔滨考生兴起“补氧” 场却很活跃。哈尔滨考生兴起“补氧”潮。材 料中的“氧气” 料中的“氧气” A.是商品,因为它是有用物品 是商品, 是商品 B.不是商品,因为它是自然界中存在的 不是商品, 不是商品 C.是商品,因为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商品, 是商品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经过劳动 不是商品, 不是商品
思考: 思考:
1.在故事中,象牙、纱布、 1.在故事中,象牙、纱布、针这几种东 在故事中 西的共同点是什么? 西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是商品, 都是商品,充当了等价物 2.号称 世界货币” 号称“ 2.号称“世界货币”的美元为什么在非 洲的原始部落里却“寸步难行” 洲的原始部落里却“寸步难行”? 物物交换 3.如果你打算在这个不接受美元的原始 3.如果你打算在这个不接受美元的原始 部落开发旅游业, 部落开发旅游业,你认为首先要解决 什么问题? 什么问题?
货币—— 货币
•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 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 中分离出来固定 一般等价物的 充当一般等价物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
新课延伸: 新课延伸:
一位美国人到非洲原始丛林旅游, 一位美国人到非洲原始丛林旅游,看到 水天一色,便想租用部落的独木舟泛游湖上。 水天一色,便想租用部落的独木舟泛游湖上。 当他拿出美元去租船时,船的主人拒绝了, 当他拿出美元去租船时,船的主人拒绝了, 提出要用象牙交换。 提出要用象牙交换。这位美国人于是来到另 外一个有象牙的部落用美元购买象牙, 外一个有象牙的部落用美元购买象牙,不料 又遭到拒绝,主人提出要用纱布交换。 又遭到拒绝,主人提出要用纱布交换。于是 他又来到一个有纱布的部落, 他又来到一个有纱布的部落,用美元购买纱 不想也遭到拒绝,主人提出用针来交换。 布,不想也遭到拒绝,主人提出用针来交换。 他猛然想起帽子上别了几根针, 他猛然想起帽子上别了几根针,于是他用针 换回了纱布,又用纱布换回了象牙。 换回了纱布,又用纱布换回了象牙。当他拿 着象牙来找船主时,船主已经回家了。 着象牙来找船主时,船主已经回家了。这位 美国人十分沮丧。 美国人十分沮丧。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 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一般等价物
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 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 直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并 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第四阶段: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金银固定充当 一般等价物
探究二: 探究二:货币的产生
物物交换 商品——商品 商品 商品 出现 一般等价物 商品—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商品 商品 一般等价物 商品 金银固定充当 一般等价物 货币产生 为什么金银 可以固定充 当一般等价 物?
使用价值 价值
判断:
1.凡是商品一定有价值 1.凡是商品一定有价值 2.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2.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3.凡是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 3.凡是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 4.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4.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下列物品是商品吗? 下列物品是商品吗? 1、废品 、 2、回收的废品 、 3、假冒伪劣产品 、
3、在“2匹布——1两黄金——10袋盐” 匹布——1两黄金——10袋盐” 10袋盐 的商品流通过程中,表明: 的商品流通过程中,表明: A ( ) 匹布与10 10袋盐的价值量相等 ①2匹布与10袋盐的价值量相等 ②货币已经产生 黄金已经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③黄金已经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正在充 当一般等价物 黄金既是布的交换价值, ④黄金既是布的交换价值,又是盐的交 换价值 A.①②③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A
C
巩固练习
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与一切商品交换。 6.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与一切商品交换。 这表明 A.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 金银作为货币, B.金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大小是不变的 金银作为货币, C.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 D.金银作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金银作为货币,
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商品的是
空气、 空气、阳光 书店里卖的书籍 中国政府对美国灾区人民提供一批 救灾急需物资援助 居民使用的自来水 医院里的各种药品 未经开采的矿泉水 百货店里尚未卖出的物品
思考: 思考: 商品有什么基本属性(特点) 商品有什么基本属性(特点)
商品—— 商品 用于交换的 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D
7、2只羊=1把石斧的等式表明: ( 只羊=1把石斧的等式表明: =1把石斧的等式表明 ) A.2只羊是一把石斧的等价物 A.2只羊是一把石斧的等价物 B.1把石斧是 把石斧是2 B.1把石斧是2只羊的等价物 B C.出现了一般等价物 C.出现了一般等价物 D.2只羊与 把石斧的个别劳动时间相等。 只羊与1 D.2只羊与1把石斧的个别劳动时间相等。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应具备 的条件: 的条件:
1.是 1.是劳动产品 2.用于交换 2.用于交换 用于
思考: 思考:
中秋节快到了, 中秋节快到了,小李同学在 玉环三江超市里买了一盒月 送给了爷爷。 饼,送给了爷爷。这盒月饼 是不是商品 商品呢 是不是商品呢?
小李在商店买时是商品, 小李在商店买时是商品,买 是商品 来以后作为礼物送给爷爷时 不是商品了 就不是商品了。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陈屿中学: 陈屿中学:罗正茂
探究一:什么是商品? 探究一:什么是商品?
在日常生活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到农贸 市场购买粮食、蔬菜、水果、 市场购买粮食、蔬菜、水果、到 商店购买油、 衣服、 商店购买油、盐、酱、醋,衣服、 鞋帽、文化用品。 鞋帽、文化用品。这些需要购买 的物品都是商品。 的物品都是商品。 上述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 上述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 特征? 特征? 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 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 为什么? 品?为什么?
C
巩固练习
4.商品和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们产生的根 商品和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 本原因是 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C.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 D.是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5.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和它出现以前的一般等 价物相比, 价物相比,二者的区别在于 货币是商品, A.货币是商品,它的出现之前的一般等价物不 是商品 货币容易保存, B.货币容易保存,其他的等价物不易保存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C.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其他的不固定 货币便于分割和携带, D.货币便于分割和携带,其他的都不便于分割 和携带
X
探究二: 探究二: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扩大的物物交换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 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第一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
等 价 物 能够表现其他商品价值大小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