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广州市三规合一规划成果数据标准(试行)
广州规划标准与准则—用地篇
![广州规划标准与准则—用地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29ca3031126edb6f1a1026.png)
3
C8
其它公共设施
除以上之外的公共设施用地,如宗教活动场所、社会福利院用地
M1 M
M2
M3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 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该用地应归入水域及其它用地(E)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电子业、缝 纫工业、工艺品制造工业等用地
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及其生活设施等用地
D3 E
保安用地 水域和其它用地
监狱、拘留所、劳改场所和安全保卫部门等用地,不包括公安局和公安 分局,该用地应归入公共设施用地(C)
除以上各大类用地之外的用地
E1
水域
E2
耕地
江、河、湖、海、水库、苇地、滩涂和渠道等水域,不包括公共绿地及 单位内的水域
种植各种农作物的土地
U12 供电用地
变电站所、高压塔基等用地。不包括电厂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工业用地 (M)。高压走廊下规定的控制范围内的用地,应按其地面实际用途归类
U13 供燃气用地
储气站、调压站、罐装站和地面输气管廊等用地,不包括煤气厂用地, 该用地应归入工业用地(M)
U
U14 供热用地
大型锅炉房、调压、调温站和地面输热管廊等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幼儿园、 小学、中学、粮店、菜店、副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派 出所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胡同及停车 场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 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幼儿园、 小学、中学、粮店、菜店、副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派 出所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胡同及停车 场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用地
广州三规合一工作方案
![广州三规合一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11048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d.png)
广州三规合一工作方案1. 引言广州市作为中国南方的一线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划与管理任务日益繁重。
为了推进城市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广州市决定进行三规合一工作,将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整合为一个系统,实现一张网、一张图、一张册的综合管理。
本文档旨在介绍广州市三规合一工作的方案,包括工作目标、实施步骤、技术支持等内容,以帮助相关部门和人员理解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的方法。
2. 工作目标广州市三规合一工作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管理的一体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合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一体化管理。
2.建立统一的数字地理信息平台,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地理信息服务。
3.提高行政效能,减少决策周期和办事流程。
4.提供智能化的规划建议和决策支持,优化城市发展格局。
5.加强对土地利用、城市建设和资源管理的监管能力,保障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
3. 实施步骤广州市三规合一工作的实施步骤如下:3.1 制定工作计划制定三规合一工作的详细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责任分工、资源投入等内容。
确保工作能按计划有序进行。
3.2 数据整合和系统建设整合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的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共享机制。
同时,搭建三规合一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并提供相应的数据服务和分析功能。
3.3 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引入先进的技术支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相关技术,提升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系统和工作流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4 测试和优化在系统建设完成后,进行系统的测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根据用户的反馈和需求,不断优化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3.5 推广应用在系统建设和优化完成后,将三规合一系统推广应用到广州市的各个城市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
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和部门的合作,推动三规合一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篇)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612ad2770bf78a6529546b.png)
编写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篇)目录第一节术语 (3)第二节建筑高度 (5)第三节建筑间距 (8)第四节建筑退让间距 (11)第五节建筑工程外部附属设施 (16)第六节居住建筑天井 (19)第七节骑楼 (21)第八节建筑场地竖向设计 (25)附录本标准与准则用词说明 (30)第一节术语1.1 建筑工程指新建、改建、扩建各类永久性或临时性建(构)筑物以及原状维修工程。
1.2 城市居民自住建筑工程指城市非农业人口居民凭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兴建的仅供自己居住的建筑工程。
1.3 建筑场地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用地。
1.4 建筑工程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1.4.1 指一定地块内建筑工程规划建设的总建筑面积,包括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建筑面积的总和。
具体计算方法应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执行。
1.4.2 建筑工程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可以分为计算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和自然计算的总建筑面积。
1.5 容积率指一定地块内,计算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与净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1.5.1 计算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包括:(1)地面以上建筑的建筑面积,但是地面以上的架空层、避难层、屋顶梯间和电梯机房的建筑面积除外;(2)以下建筑的建筑面积,但是地面以下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库、设备用房的建筑面积除外。
1.5.2 净建设用地面积是指扣除宽度为15米以上的城市道路、城市河涌等用地面积的建设用地面积。
1.6 建筑密度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净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1.7 规划户数指一定地块内居住建筑所规划的居住人口户数。
1.8 建筑层数指建筑层高2.2米以上的建筑自然层数(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
1.9建筑控制线指在一定地块内建(构)筑物的主体不得超越的控制线,又称建筑红线。
1.9.1 建(构)筑物的主体是指不包括建筑工程外部附属设施(如外伸台阶、步级、外挑阳台及构件等)的建筑部分。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修建性详细规划篇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修建性详细规划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246e4df7ec4afe04a1dfe7.png)
城市的同类标准,结合广州市的具体情况,及历年来城市建设管理经验编制而成。
1.4
本标准与准则应定期更新以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状况的变化及相关规范、
工艺、技术的更新。
1.5
修建性详细规划及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现
行的有关法规、规范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1.6
本标准与准则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3 博物馆 1) 大、中型博物馆应独立设置。小型馆若与其它建筑合建,必须满足环境和使用功能要 求,并自成一区,单独设置出入口。 2) 总平面布局应功能分区明确,馆区应由藏品库区、陈列区、技术及办公用房、观众服 务设施等部分组成。 3) 馆区用地内宜布置观众活动、休息场地,不应建造职工生活用房。 4) 馆区室内外场地和道路布置应便于观众活动、集散和藏品装卸运送,应根据建筑规模 或日平均观众流量,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场(库)。 5) 博物馆建筑密度不得大于40%,绿地率不宜小于35%。在旧区改造或场地具体条件限制 时,绿地率不应小于25%。
不干扰。办公区域内不应建设职工住宅。 10 行政办公设施如附设有锅炉房、食堂,宜设运送燃料、货物和清除垃圾等的单独出入口。 11 办公建筑主体部分应有良好的朝向。出入口设置应符合集散要求。 12 行政办公设施建筑密度不应超过40%。绿地率不应低于35%。
3.5.2 商业金融设施
1
应当合理布置商业、储存和辅助设施等分区,组织好内部交通,避免人流、货流交叉。
2.6.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一般称公建用地,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
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套停车场等。
2.6.3 道路用地(R03)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套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关于三规合一的思考
![关于三规合一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11ef3c5360cba1aa811da85.png)
则,并成为吸引市场主体参与建设的投资指南。
12
广州:在全国率先编制“三规合一”规划 (1)规划整合,形成一张图。“一张图”中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基
本农田保护控制线、城乡建设用地控制线、产业区块范围控制线“四
线”; (2)智慧管理,搭建一个信息联动平台。建立“三规”规划管理信
息互通联动的机制,实现“三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并实现审批信息
实时联动; (3)统筹协调,构建一个协调机制。构建一个由市政府统筹、多
部门参与的协调咨询的工作机制,协调各部门规划立项、规划编制、规
划审查及实施管理中出现的矛盾;
13
(4)管理创新,建立一套高效的协作审批流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 机构改革要求,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改变目前重点项目“串联审批”为 “并联审批”,大幅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5)试点先行,技术储备。建立“一图双坐标”制度,要求涉及 “三规合一”的所有基础及成果数据必须实现一张图基础上的广州坐标 和西安坐标双向转换。对照城市规划用地分类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类 中各地类的涵义,对两类规划的土地规划分类标准在大类以及中类上进 行衔接。制定了《广州市区(县级市)“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技术指 引》、《广州市“三规合一”规划数据标准》,明确了区、县级市“三 规合一”技术内容和技术标准。
7
三、“三规合一”的内涵
多年来,对于“三规合一”的定义,业界与学界有很多讨论,集 中在“三规合一“应是协调、而非合一,一个城市的空间应该统一规划、 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平台等,主要观点包括: (1)“三规合一”并不是指只有一个规划,而是指三规在内容 上的协调统一,即统一规划目标、统一空间管制、统一空间数据、减少 各类规划之间的矛盾、加强各类规划的相互协调和衔接,实现各类规划 在内容上的统一。同时应该加强规划编制体系、规划协调机制、规划标 准体系、规划法规体系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强化规划的实施和管理,使 规划真正成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依据和龙头;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6798e2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1.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3.18•【字号】粤府函〔2015〕45号•【施行日期】2015.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函〔2015〕45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国土资源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2015年3月18日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为扎实做好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广东省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建设工作方案》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等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立足于中长期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战略部署的用地需求。
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合理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开发边界,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二、工作原则(一)坚持严守底线、保护资源。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
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等生态用地,切实解决城市建设占用优质耕地问题,确保生态安全。
(二)坚持合理配置、节约集约。
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00b1e19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9.png)
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15•【文号】国函〔2024〕137号•【施行日期】2024.09.1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37号广东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广州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国际商贸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性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等功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优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广州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广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8.0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9.8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29.15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39.7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135.0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9%;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45.42亿立方米;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建设工程规划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建设工程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7a7de743968011ca30091d8.png)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建设工程规划验收篇)目录第一节一般规定 (1)第二节建筑工程规划验收 (2)第三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划验收 (5)第一节一般规定1.1为了规范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工作,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根据《广州市城市规划条例》第四十四条,制定本技术标准与准则。
1.2建设工程竣工后,应报原审批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验收。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申请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本技术标准与准则的规定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件的要求进行验收。
1.3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实行规划验收测量和竣工图验收制度,暂不实行竣工图验收制度的建设工程除外。
规划验收测量和竣工图应当符合下列规定:1.2.1申请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单位进行规划验收测量,并由其出具该验收工程的现场测量数据。
1.2.2申请建设工程规划验收时提交的竣工图应当与现场一致并且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单位签字盖章,竣工图应当符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立案标准的规定。
第二节建筑工程规划验收2.1建筑工程符合下列规定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核发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2.1.1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件审批要求;如有违法建设,违法建设应已接受处理并执行完毕。
2.1.2已完成土建工程、外墙装修。
2.1.3各类配套公建(包括附属用房)、建设用地红线或建筑间距、建筑退让间距范围内的绿化、道路及其与外部市政道路连接的道路已建设完毕。
2.1.4施工场地已清理完毕,施工用房、施工排栅已拆除,建设用地红线、建筑退让间距范围内的围墙、旧建筑已按照规定拆除,损坏的市政设施已修复完毕。
2.1.5室外抽风机、空调设备按照规范设置,如需设置户外防护设施,应当符合安装的有关规定。
2.1.6按要求补齐有关文件、图纸。
2.2建筑工程虽与报建审批要求不完全相符,但符合有关设计规范要求且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当涉及他人重大利益时,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2.2.1在不改变或影响建筑工程使用性质、建设位置、建筑主体风格、建筑间距、建筑外轮廓尺寸、城市景观、航空安全、文物保护,不增加建筑总高度、建筑层数和住宅标准户数,不减少配套公建项目面积的情况下对建筑工程作合理修改、调整的。
广州市村庄规划编制指引
![广州市村庄规划编制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4f81dd6c767f5acfa1c7cdbf.png)
广州市村庄规划编制指引(试行)广州市规划局2013年6月目 录一、总则 (1)二、适用范围 (1)三、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1)四、时间要求 (2)五、规划编制和审批程序要求 (2)六、资质要求 (5)七、工作要求 (6)附件一 广州市村庄布点规划编制技术指引(试行)第一章 总 则 (8)第二章 规划主要内容 (10)第三章 村庄布点规划成果要求 (13)附件二 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1 总 则 (15)2 规划原则 (16)3 规划内容 (18)4 成果要求 (21)5 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24)6 规划的实施 (25)- -附件三 广州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引(试行)第一章 总 则 (26)第二章 规定编制内容和要求 (28)第三章 补充编制内容和要求 (34)第四章 村庄规划成果要求 (36)第五章 名词解释 (40)附件四 广州市村庄规划中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编制要求(试行)第一章 总 则 (42)第二章 编制要求 (43)第三章 成果要求 (45)第四章 附 则 (47)附表1 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汇总表 (49)附表2 村域城乡用地分类表 (50)附表3 村庄建设用地分类表 (51)附表4 村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配置标准表 (52)附表5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编)确定的保护村落一览表 (53)附表6 村庄近期建设行动计划 (56)附表7 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制图统一标准和要求 (57)附表8 历史文化保护总图制图统一标准和要求 (58)附表9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汇总表统一标准和要求(示意) (59)附表10 保护范围一览表统一标准和要求(示意) (60)- -一、总则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关于走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广州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根据《广州市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工作方案》(穗文〔2013〕10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指引。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71号——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71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71号——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71号](https://img.taocdn.com/s3/m/2c49624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4a.png)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71号——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正文:----------------------------------------------------------------------------------------------------------------------------------------------------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71号《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已经2012年3月27日市人民政府第14届1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陈建华二○一二年五月十七日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实现城乡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障城乡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和实施,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市的规划区可以划分为城市规划区、镇规划区和村庄规划区。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规划执行;尚未编制上述规划的,应当按照上层次城乡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本市按照规划的城市区位和功能定位要求,对各项建设实施规划密度分区管制。
规划密度分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具体控制指标和要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中规定。
第五条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建设宜居城乡和现代产业体系的“首善之区”、建设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化大都市、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为目标,保持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城、田、海”的城市格局,发挥城乡规划引领城乡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公共政策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完整版)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完整版)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714128d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1.png)
(完整版)⼴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1 总则1.1为实现规划编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依据国家、建设部、⼴东省和⼴州市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1.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将逐步覆盖⼴州市⾏政辖区范围,为上⼀层次的规划提供技术基础,对下⼀层次的规划进⾏有效的导控,对建设地区的⼟地使⽤性质、使⽤强度、道路⼯程管线和配套设施及空间环境等予以控制要求,为城市规划⾏政管理提供依据。
1.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以满⾜规划管理需求为导向,在全⾯整合纳⼊城市规划管理动态信息和已审批各项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覆盖全市的⾯向规划管理的“⼀张图”管理平台。
1.4本规定中所指“规划管理单元”是指结合⾏政街道界线、明显地理界线等因素划定的,⽤地规模适宜的,由多个规划地块所组成的规划管理范围。
“规划管理单元”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编制单位。
1.5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使⽤计算机辅助设计,并严格执⾏本规定第四章:控制性详细规划计算机数据标准的相关要求,确保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计算机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
1.6在⼴州市域范围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照本规定执⾏。
1.7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遵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现⾏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1.8本规定的解释权属⼴州市城市规划局。
2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2.1资料收集和现状调研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收集如下资料:(1)上层次规划对该地区的要求;(2)规划地区⾃然条件及历史资料;(3)规划区⼈⼝分布现状;(4)规划区⼟地利⽤现状情况、重要企事业单位情况等技术经济资料;(5)现有居住、⼯业、重要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地、风景名胜等城市重要现状情况及发展要求;(6)城市环境及其它资料;(7)与本规划区有关的已审批规划;(8)规划管理审批信息:包括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建设⽤地划拨资料、已批修建性详细规划、已批规划⽤地许可证及其规划设计条件和建筑放线验线资料等。
广州市规划管理容积率指标计算办法(正式发布稿)
![广州市规划管理容积率指标计算办法(正式发布稿)](https://img.taocdn.com/s3/m/e9e27dc8dd3383c4bb4cd2e2.png)
广州市规划管理容积率指标计算办法(正式发布稿)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规范规划管理中容积率指标的计算,根据《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3号)等国家标准及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建筑工程容积率指标计算应当按照本办法执行。
房屋预售及房屋产权登记时的建筑面积测算,不适用本规定,按照《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00)、《广州市房屋面积测算规范》(DBJ440100/T204-2014)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规划管理建筑面积的一般规则)本市规划管理建筑工程建筑面积的计算,应当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执行。
建筑面积指标应分列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和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
第四条(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的一般计算规则)在核定建筑容积率指标时,下列情形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一)建筑物避难层中的避难空间、地下公共通道、地下公交站场、地铁站台层、地铁站厅层(除商业设施外)、地下停车库、地下非机动车库、非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和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及地下设备用房等地下空间。
(二)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建筑公共开放空间。
(三)既有房屋为满足安全疏散、改善垂直交通等而增设必要的消防楼梯、连廊、无障碍设施、电梯等配套设施用房。
(四)符合现行政策法规的规定并经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认定的因实施绿色建筑技术而必须增加的建筑空间。
(五)对于规划条件未明确预留充电设施接口比例要求的新建项目,在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规划方案)或规划单体方案中为满足充电设施接口比例要求而增设的电力用房。
(六)其他法律、法规、规章、上级政策文件规定的情形。
第五条(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技术要求以及容积率计算规则)符合规定的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及其交通附属设施(含专用楼梯、电梯及坡道)不计入容积率,其中住宅、商业、办公、工业建筑的公共开放空间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并按照下列规则计算容积率:(一)住宅、办公、商业类建筑位于建筑物首层的建筑公共开放空间不计入容积率;首层以外的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其累计建筑面积大于所在建筑规划核定计算容积率总建筑面积3%的,超出部分应按其投影面积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城镇危旧房改造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城镇危旧房改造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e44854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6.png)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城镇危旧房改造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日期】2024.06.28•【字号】穗建规字〔2024〕15号•【施行日期】2024.07.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住房保障正文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城镇危旧房改造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穗建规字〔2024〕15号各有关单位:《广州市城镇危旧房改造实施办法(试行)》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反映。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4年6月28日广州市城镇危旧房改造实施办法(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政策支持第三章改造程序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要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根据《支持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土地政策指引》(自然资办发〔2023〕47号)等文件规定,推进城市更新落地实施,消除房屋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善人居环境,完善配套功能,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现就开展城镇危旧房改造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国有土地上危旧房的改造。
危旧房是指砖木结构房屋或经房屋使用安全鉴定单位根据国家、省危险房屋鉴定标准鉴定危险等级为B级、C级和D级,或根据国家、省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鉴定为一般损坏房、严重损坏房、危险房的单幢危旧房屋或危旧房屋所在的老旧小区。
其中,鉴定为B级或一般损坏房实行“愿改则改”,砖木结构、鉴定为C、D级或严重损坏房、危险房实行“应改尽改”,消除房屋安全隐患,提升人居环境与品质。
涉及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革命遗存、工业遗产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保护对象及预先保护对象或位于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历史名园、特色风貌林荫路、军事保护区以及宗教活动场所内的危旧房改造还应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保护规划执行。
上海、重庆、广州等地“多规合一”的实践综述
![上海、重庆、广州等地“多规合一”的实践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d7a7f58767f5acfa1c7cd86.png)
李琼:上海、重庆、广州等地“多规合一”的实践综述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97号),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规合一,探索整合相关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合理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布局;完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政策和空间管控措施,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管理目标。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多规合一”将是今后规划发展的趋势。
尽管“多规合一”目前还处于探索前行的阶段,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近年来上海、重庆、广州等城市开展的“两规”协调、“三规合一”等实践已经为“多规合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一、组织机制1上海:国土局和规划局合并上海“多规合一”实践的核心是将国土局和规划局合并,成立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并由新成立的机构组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两规合一”,确保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衔接。
上海自2008年开始进行机构调整,并以嘉定、青浦两区试点进行“两规合一“工作,目前已在全市展开。
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和发展规划的“三规合一”工作正在试点开展。
上海市“两规合一”工作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按照“统一目标、各有侧重、突出重点、有序衔接”的原则进行。
总体思路是坚持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城镇布局和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安排基本不变,依据国家下达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同步实现规划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地。
2重庆:从“三规合一”到“五规合一”重庆“多规合一“的实践有几个特点:一是以城乡统筹为契机进行规划体系改革;二是规划合一的探索不断扩展,由“三规合一”到“四规叠合”再到“五规合一”;三是规划主导部门由规划局转到发改委,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发展规划对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的指导作用、协调各部门和各规划的关系;四是以发展规划为指导、空间规划为载体,统一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增强各规划之间的协调性;五是提取各规划的核心要素,形成综合实施方案,引导近期发展建设。
我国三规合一的理论实践及实施建议
![我国三规合一的理论实践及实施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772d42a102de2bd9705880b.png)
我国三规合一的理论实践及实施建议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乡建设活动的日益频繁给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带来了巨大挑战。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推动有条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从国家层面上肯定了“三规合一”工作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三规合一的理论实践及实施建议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三规合一;理论实践;实施建议1“三规”的职责关系从“三规”的职责关系看,五年规划主要控制的是建设项目的类型(性质),城规主要控制的是建设项目的位置(选址)和设计施工,土规主要控制建设项目的用地标准和规模(图1)。
图1建设项目实施中的“三规”职责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职责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的阶段性纲领,内容涵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和部门。
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发展而来的,其主要任务是谋划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布局和国民经济结构等,把握国民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和方向。
五年规划是建设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年度建设项目库的方式来实施,重点解决项目类型和结构的问题。
城乡(市)规划主要职责是确定城乡(市)性质定位、城乡(市)人口和建设规模、用地空间布局、设施配套、建设控制等。
城乡规划体系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和村庄规划等层次,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2个阶段;总体规划是建设项目选址的主要依据,详细规划是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的主要依据。
2目前我国规划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2.1存在的主要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法定依据的各类规划就有80余种。
我国现行规划体系根据行政层次不同分为国家级、省(区、市)级、市县级“三级”;根据功能不同,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三类”。
众多规划中,尤以经规、土规、城规的重要性较为突出。
三规合一
![三规合一](https://img.taocdn.com/s3/m/b025715f77232f60ddcca15e.png)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县市通过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县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持之以恒加以落实”。
李克强总理2012年9月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新型城镇化研讨班座谈会的讲话中要求:“在市县层面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
2014年1月,住建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暨“三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
“三规合一”成为各县市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的重要抓手。
“三规合一”实质上是一个规划的过程,是规划的手段,并不是一个新的规划,其重点是各部门信息互通、管理的无缝衔接。
一、我国“三规合一”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各部门根据管理、发展要求出台了多种规划,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规划多达200种,由于规划的不对接、多头管理的问题,出现了一系列规划审批难、项目落地难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人口密度高的地区,人地关系紧张,急需加强规划统筹和管理。
上海、重庆、武汉、广州、河源、云浮等城市先后开展了“三规合一”工作的探索。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近十年来开展了“三规合一”探索与实践, 2008年广东省住建厅推进河源、云浮、广州三市开展“三规合一”试点工作。
河源率先开展了“三规合一”技术创新,探索了“三统一、二协调、一平台”为思路的三规合一“一张图”规划;而云浮重点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探索,整合各相关部门成立了“规编委”机构,建立了“一套规划,统一编制,统一平台,分头实施”的“三规融合”规划管理机制;进入2012年,广州在新一轮“三规合一”规划中,以规划编制方法、技术标准、工作规程以及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按照“市区联动、三上三下”的工作方式,形成了“五个一”的规划成果,并于2014年初获市政府批复。
但受现有管理体制和部门权限限制,广东推进“三规合一”近十年,其实是在“艰难前行”。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综合篇)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综合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1d9c62172ded630a1cb666.png)
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综合篇)业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同意,现予公布,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综合篇)1 一般规定1.1 规划建设业务分类规定对外受理申请人的规划建设申请业务从立案类别上可分为建设用地类、城市规划类、建设工程类、勘测信息类、建设工程规划验收类、违法建设查处类、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类共七大类,具体见表1-1。
注:①本表的批复期限是指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或行政审批决定之日。
②重点工程、高校建设项目的批复期限见相关规定。
③如果受理处(科)室与本表不符,请以分局实际情况为准。
1.2 其他规定1.2.1 办理除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业务外的规划建设业务应当提供IC卡号,首次来我局办理业务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先申请IC卡。
1.2.2 办理各项规划建设业务除了根据业务分类要求提交相应当的特定资料外,均应当提交下列资料:1.2.2.1 立案申请表,勘测信息类业务提交备案申请表;1.2.2.2 申请函:说明申请办理的事项的基本情况、办理原因、办理基本要求和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验收类业务要求写明报批情况及现场状况,其中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审查、审批时,应当包括规划编制和历次审查、修改过程的说明;整治规划申请设计条件、方案审查、审批时,应当包括申请的原因、项目建设要求、地块基本情况和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
1.2.2.3 授权委托书,原件:除勘测信息类业务外,当申请人委托代理人办理有关事宜时提交,应当明确代理权限;1.2.2.4 申请人身份证明,复印件:申请人是自然人的,应当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明;申请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当提交: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或其他有效证明文件,企业法人还应当提交《企业法人经营执照》②法人法定代表人或其他组织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
(复印件,除勘测信息类业务外均应当提交);其中办理中心村规划设计条件、方案审查、审批由区城市规划部门申报;1.2.2.5 代理人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代理人应当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明,自然人办理建筑类业务时,如代理人与申请人属于配偶、父母、子女关系,应当提交户口薄复印件,委托其他人办理的,应当进行公证。
广州市三规合一
![广州市三规合一](https://img.taocdn.com/s3/m/4eb5ad729b6648d7c1c74679.png)
国内“多规合一”
• 类型——国内多规合一的实践大体分为机构推动型、城乡统筹整合型、 新增上位规划型,其中机构推动型以上海为代表,城乡统筹统领型以 重庆为代表,新增上位规划型以广州为代表。
广东省“三规合一”——新增上位规划型
• 2008年广东省率先在政策层面提出‚逐步推进‘三规合一’的要求,并以 河源、云浮、广州为试点在总体规划层面开展了‚三规合一规划探索。, 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在省域层面制定“三规合一”技术指南的省份。 • 2009年广州市编制完成了《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 年)》,该规划实现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的“三规合一”,它属于指导性、综合性的区域规划,对于进一步 编制广州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具有指导意 义。 广州是在各规划之上编制一个综合性的指导性规划,综合发展规划、 空间规划,以及人口和环境规划的内容,为编制各具体规划提供依据。 • 2014年《推动粤东西北地区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工作方案》中再次明确, 要按照‚以功能定项目、以项目定指标、以指标定控规,全省各市在不同 程度上广泛开展了‚三规合一实践。
广州市“三规合一”——从技术创新到制度创新
• 广州市于2012年开展全市“三规合一”工作,建成了广州市“三 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三规合一”指的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的统一。
• 模式——“ 市区互动, 三上三下”
广州市“三规合一”——主要内容
• 在全面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及城乡规划基础上,从规 划内容、信息平台、协调机 制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理顺 “三规”关系,同时与已有 的环保、文化、教育、体育、 卫生、绿化、交通、水利、 环卫等专业规划的互动,提 出以“一张图”为核心的 “五个一”(一个信息平台、 一套发展目标、一张图、一 套项目库、一套协调实施机 制)”的规划框架。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用地篇)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用地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4114fbc8d376eeaeaa317e.png)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二○○五年五月目录第一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相容性 (4)1.1用地分类及代码 (4)1.2 建设用地相容性 (7)第二节建设项目用地选址原则 (9)2.1 一般原则 (9)2.2 城市建设用地的选址原则 (9)2.2.1居住用地 (9)2.2.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0)2.2.3工业用地 (11)2.2.4 仓储用地 (12)2.2.5对外交通用地 (13)2.2.6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3)2.3 村建设用地选址原则 (16)2.3.1村民住宅用地 (16)2.3.2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6)2.3.3村经济发展用地 (16)2.3.4村绿化和市政设施用地 (17)第三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8)3.1 一般规定 (18)3.2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8)3.3村建设用地规划控制 (19)3.3.1 一般要求 (19)3.3.2村民住宅用地 (20)3.3.3村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0)3.3.4村经济发展用地 (22)3.3.5村绿化和市政设施用地 (22)第四节名词解释 (23)第一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相容性1.1 用地分类及代码1.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结合广州市规划用地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了划分和归类。
1.1.2广州市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8中类,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1.1的规定。
【条文说明:1.1.1 城市用地分类参考《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以及《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表1.1 广州市用地分类【条文说明:上表参考《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以及《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1.1.3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上表的用地分类再进行对应的具体小类划分。
1.2 建设用地相容性1.2.1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广州市“三规合一”规划成果数据标准(试行)广州市“三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一二年十二月前言为落实我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促进三规有机衔接”相关要求,消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三规”)的差异,促进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和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保障广州市经济、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以及“首善之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等定位目标实现,广州市按照“战略引领、平台整合、市区联动、试点先行”工作思路开展全市的“三规合一”工作。
“三规合一”简言之就是上述三种规划基于城乡空间布局的衔接与协调,现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在协调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布局差异基础上,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以重点建设项目为代表)予以体现和落实。
区(市)“三规合一”工作应重点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三规合一”工作以信息平台建设作为沟通桥梁,构建信息联动机制,改革“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
特此明确“三规合一”数据成果与交换标准,统一规划成果质量与形式,编制本数据标准。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数据构成 (2)第三章核心数据质量与制图规范 (3)3.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4)3.2 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 (4)3.3“两规”建设用地差异分析图 (5)3.4 重点发展区域、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制图 (6)3.5“三规合一”规划图 (13)3.6“三规合一”远景规划图 (16)第四章辅助数据交换约定 (18)4.1 基础资料 (18)4.2 主要规划资料 (18)4.3 审批管理资料 (19)4.4 其它参考资料 (20)第五章成果数据提交规定 (20)5.1 数据格式 (20)5.2 数据存储 (20)2第一章总则1.1(制定目的)为配合广州市“三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统一规划成果质量与形式,编制本技术指引。
1.2(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于广州市各区(市)“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成果成图与数据交换。
1.3(解释权)本指引由广州市“三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章数据构成“三规合一”规划成果数据由核心数据和辅助资料构成,其中核心数据即“三规合一”规划成果“一张图”,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控制性详细规划拼合图,“两规”建设用地差异分析图,重点发展区域、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布局图,“三规合一”规划图,“三规合一”远景规划图等六张图纸。
数据具体内容见表2‐1。
第三章核心数据质量与制图规范核心数据“六张图”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控制性详细规划拼合图,“两规”建设用地差异分析图,重点发展区域、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布局图,“三规合一”规划图,“三规合一”远景规划图,这“六张图”不仅需要严谨的数据,且需要制作美观的专题图件。
“六张图”成果数据库需采用广州坐标系或西安80坐标系,且各区县提交的各类成果数据需采用同一坐标系统。
3.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1.1.数据要求提交报经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数据库验收通过的全部最终成果,数据格式参照《广东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地块图斑间满足严格的拓扑关系,无压盖和空隙。
坐标系统:广州坐标系或西安80 坐标系。
数据格式:ArcGIS Geodatabase3.1.2.制图要求采用规划期末地类图斑为底图,叠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路网,规划范围及镇街界线,同时标注镇街名称、道路交通路网、主要水系、水库、风玫瑰、比例尺等图件要素。
具体图例样式,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要求。
3.2 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3.2.1.数据要求提交最新控制性规划导则地块图斑数据地块图斑间满足严格的拓扑关系,无压盖和空隙。
坐标系统:广州坐标系或西安80 坐标系数据格式:ArcGIS Geodatabase属性项:见表3‐13.2.2.制图要求采用经批准的最新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控规未覆盖的区域以实际采用规划为底图,叠规划路网,规划范围及镇街界线,同时标注镇街名称、道路交通路网、主要水系、水库、风玫瑰、比例尺等图件要素。
具体图例样式,需符合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图规范要求。
3.3“两规”建设用地差异分析图3.3.1.数据要求提交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差异分析地块图斑数据差异比对分析结果统一采用广州坐标系或西安80 坐标系提交比对分析图斑ArcGIS Geodatabase 文件成果比对分析成果图斑应满足严格的拓扑关系,无压盖和空隙属性项见表3‐23.3.2.制图要求应反映建设用地在空间上的差异情况,表达“两规”均为建设用地、“两规”均为非建设用地、土规建设用地、城规非建设用地以及土规非建设用地、城规建设用地的具体分布。
叠规划路网,规划范围及镇街界线,同时标注镇街名称、道路交通路网、主要水系、水库、风玫瑰、比例尺等图件要素。
具体图例样式如表3‐3。
3.4 重点发展区域、产业园区、重点项目制图3.4.1 数据制作基本要求GIS建库成果统一采用广州坐标系或西安80坐标系;重点发展区域(平台)的定位原则:无明确边界的区域,按拟选址区域落地,图面表达为(标志项目范围中心位置);有具体边界范围方案的区域,表达为面(多边形)。
重点产业园区的定位原则:无明确边界的园区,按拟选址建设地点落地,图面表达为圆形(项目范围中心位置);有具体边界范围方案的园区,表达为面(多边形)。
重点项目范围的定位原则:已明确具体坐标的项目,按坐标落地,表达为(面)多边形;无明确坐标的项目,按拟选址建设地点落地,图面表达为点(项目范围中心位置),铁路、公路等交通类图面表达为封闭线。
区域(平台)、园区、项目相邻多边形之间必须严格满足拓扑关系;线状形要素和面状图形要素其位置、长度与面积误差满足国标1:2000土地利用专题图的精度规定;属性数据必须完整准确,项目类别和等级等必须严格遵循编码或分级规则(具体内容见表3-4),属性以能简明准确记录内容为原则;所有内容均以ArcGIS Geodatabse格式提交,图形和属性数据集成管理。
3.4.2 成果数据的格式要求1)图形数据重点发展区按照上述规定的定位原则,对应在图形上表示为圆形及面(多边形)两种图形实体要素中的一种。
所有的面状要素在ARCGIS GDB 数据库中存储在同一个面实体要素图层中,所有的面状要素存储在同一个面(多边形)实体要素图层中。
其表示内容和要求如表3-5 所示。
重点产业园区按照上述所规定的定位原则,对应在图形上表示为圆形及面(多边形)两种图形实体要素中的一种。
所有的面状要素在ARCGIS GDB 数据库中存储在同一个面实体要素图层中,所有的面状要素存储在同一个面(多边形)实体要素图层中。
其表示内容和要求如表3-6 所示。
重点项目按照上述所规定的定位原则,对应在图形上表示为点、线、面三种图形实体要素中的一种。
所有的点状要素在ARCGIS GDB 数据库中存储在同一个点实体要素图层中,所有的线状要素存储在同一个线实体要素图层中,所有的面状要素存储在同一个面(多边形)实体要素图层中。
其表示内容和要求如表3-7所示。
2)属性数据:表3-5 重点发展区域(平台)属性数据3.5“三规合一”规划图3.5.1.数据要求提交“三规合一”规划地块图斑数据、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非城乡建设用地控制线、城市生态绿地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生态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规划结果统一采用广州坐标系或西安80 坐标系提交ArcGIS Geodatabase 文件成果地块图斑应满足严格的拓扑关系,无压盖和空隙属性项见表3‐9、表3‐113.5.2.制图要求应反映规划用地情况,表达建设用地区、产业区块、生态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其他用地和水域,划定建设用地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生态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
叠规划路网,规划范围及镇街界线,同时标注镇街名称、道路交通路网、工业园区、主要水系、水库、风玫瑰、比例尺等图件要素。
具体图例样式如表3‐12。
表3‐12 “三规合一”规划图图示3.6“三规合一”远景规划图3.6.1.制图要求应反映远景规划用地情况,表达集中建设区、产业区块、生态保护区、基本农田集中区、水域及其他,划定集中建设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生态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
叠规划路网,规划范围及镇街界线,同时标注镇街名称、道路交通路网、工业园区、主要水系、水库、风玫瑰、比例尺等图件要素。
表3‐13 “三规合一”远景图图示第四章辅助数据交换约定因三规数据来源于不同部门,最终成果共同使用,制定数据交换技术约定,保障最终成果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并为“三规合一”数据库奠定良好基础。
4.1 基础资料4.1.1.地形图数据类型:矢量比例尺:1:2000坐标系和分幅:广州坐标系,广州1:2000 标准分幅或国家标准1:2000 分幅,分幅标准与采用的坐标系对应文件格式:ArcGIS Geodatabase4.1.2.行政界线数据类型:矢量坐标系:广州坐标系或西安80 坐标系属性项要求:至少有行政区划名称,区(市)、街道(镇)、居委(村委)文件格式:ArcGIS Geodatabase4.1.3.政务电子地图数据类型:矢量比例尺:1:10000 以上坐标系:广州坐标系文件格式:ArcGIS Geodatabase4.2 主要规划资料4.2.1.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图斑数据类型:矢量坐标系:广州坐标系文件格式:ArcGIS Geodatabase属性项:用地性质代码等基本规划属性4.2.2 重点建设项目数据类型:矢量坐标系:广州坐标系文件格式:ArcGIS Geodatabase属性项:项目名称、选址、用地规模等4.2.3.村庄布点规划数据类型:矢量坐标系:广州坐标系文件格式:ArcGIS Geodatabase属性项:村名、用地性质代码、各项规划控制指标等4.3 审批管理资料4.3.1.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数据类型:矢量坐标系:西安80 坐标系文件格式:ArcGIS Geodatabase属性项:权属人、用地面积、用地性质、用地权限限制等4.3.2.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用地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储备用地设计条件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数据类型:矢量坐标系:广州坐标系文件格式:ArcGIS Geodatabase属性项:权属人、用地面积、用地性质、用地权限限制等4.4 其它参考资料4.4.1.主体功能区规划数据类型:矢量坐标系:广州坐标系文件格式:ArcGIS Geodatabase属性项:功能分区4.4.2.“三旧”改造数据类型:矢量坐标系:广州坐标系文件格式:ArcGIS Geodatabase属性项:改造基本控制属性4.4.3.土地储备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基本生态控制线重点功能区规划数据类型:矢量坐标系:广州坐标系文件格式:ArcGIS Geodatabase属性项:规划基本属性第五章成果数据提交规定5.1 数据格式空间数据采用ArcGIS Geodatabase 格式,规划表格采用Excel 2003 格式,说明文档采用Word 2003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