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伯格综合症个案报告

合集下载

(陈亚萍)一例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个案报告 21

(陈亚萍)一例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个案报告 21

• •
谢谢聆听!
一例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个案报告
宁波市精神病院 陈亚萍
2014--9
内 容
• 案例介绍 • 阿斯伯格综合症相关知识 • 建议


案 例 介 绍
案例—病史
• 男,15岁,初二学生。因学校人际适应和行为不良伴焦虑而由2012年 11月26日在其姑姑和奶奶陪同下来院就诊。据其姑姑讲,患者出生时 父母离异,一直跟随奶奶生活,从幼儿园开始家里人就发现他跟别的 孩子不一样,平时不怎么和人交流,也没有普通孩子一样对家长依赖, 经常一个人将玩具上的螺帽卸上卸下。上学后在学校也没有什么好朋 友,经常独来独往,在家里行为有点不能让人理解,别人讲话喜欢插 话,但往往只讲他自已喜欢的内容,并且会反复问一个问题,不顾别 人的感受。有时还会做一些恶作剧,使得家人很不满意。读初中后与 父亲同住,平时父子俩交流少,父亲只要求儿子不要犯错,成绩要好, 儿子也经常用父亲的话来要求自已,成绩也能保持中上水平。近一年 来,家人发现孩子很焦虑,老师也认为孩子不好沟通,容易情绪失控, 怀疑精神上有问题,要求休学,家人为此带孩子去过很多医院,认为 孩子心理障碍,建议读特殊学校矫治,目前来院希望明确诊断并给予 进一步的治疗康复。
诊断标准
• 5 非言语交流( 符合其中一项) : ( 1) 缺少身体语言; ( 2) 肢体语 言动作笨拙, 无表情; ( 3) 缺乏表情或表情僵化; ( 4) 行为表现不 适当; ( 5) 视线奇特, 冷淡、疏远。 • 6 运动能力笨拙: 运动能力测试成绩低下。
诊断标准
• 阿斯贝格综合症在美国DSM- IV 中被定义为/ 阿斯贝格紊乱( APA, 1994) , 规定标准如下: • 1在社交方面存在障碍, 表现出至少以下两种情况才能定性地判断: • (1) 在使用一些非言语性的行为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上有显著的缺 损, 比如目光对视, 面部表情, 身体姿势和手势; (2)不能建立与其年 龄相称的适当的伙伴关系; .缺乏自发地寻找其他人分享快乐、喜好或 者成功的欲望; . 缺少交际性的和情感性的互惠行为。 • 2在行为、喜好和活动方面固执地坚持重复和不变的模式, 表现出至少 以下一种情况: (1) 总是处于一种或以上的不变的有限的兴趣模式 中, 而其强烈程度和兴趣集中的地方都是不正常的; (2)显著地顽固 地坚持一些特殊的、无意义的程序和仪式; .重复不变地维持一些自己 形成的特殊的习惯; (3) 长时间地注意物体的一部分。

阿斯伯格症教育案例(2篇)

阿斯伯格症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阿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又称亚斯伯格综合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特征为社交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重复。

阿斯伯格症患者通常具有较好的语言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但社交技能相对较弱,常表现为社交尴尬、情绪控制困难等。

在我国,阿斯伯格症患者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本案例以一名阿斯伯格症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为例,探讨如何针对阿斯伯格症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教育。

二、案例介绍(一)学生基本情况小明(化名),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出生时一切正常,但在成长过程中,家人发现他在社交、兴趣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常。

经过专业评估,小明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症。

小明在学习上表现良好,成绩优异,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他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常常独自一人。

在课堂上,小明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对老师提问的回答往往缺乏条理。

(二)教育目标1. 提高小明的社交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2. 培养小明的情绪管理能力,使其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3. 帮助小明建立兴趣爱好,丰富其精神世界;4. 提高小明的学习能力,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教育策略(一)个性化教学1. 课堂调整:针对小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课堂节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

2. 作业布置:根据小明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降低作业难度,关注其完成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3. 家庭作业:鼓励家长与学校教师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学习进度,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社交技能训练1. 社交技能课程:开设社交技能课程,教授小明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方法,如眼神交流、倾听他人、表达感受等。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小明在模拟情境中学习社交技巧,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3. 家庭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小明与人交往,鼓励其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其社交能力。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沙盘游戏治疗个案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沙盘游戏治疗个案

个 沙 具 都 考 虑 半 天 , 还 不 时 用 眼 神 来 访 儿 童 自然地 表 达 内心 情 感 ,在 轻 化 ,最 终 和 谐 一 致 ,人 格 整 合 ,达 到
征 求 治 疗 师 的 意 见 。 作 品 也 是 由 车 和 松 愉 快 的 游 戏 中 缓 解 焦 虑 、恐 惧 等 负 自性 化 。 房 子 组 成 , 较 第 六 次 作 品 , 多 了 人 面情 绪 。再 者 。沙 盘 游 戏 治疗 通 过 治 木 子 的 沙 盘 治 疗 中 ,沙 盘 作 品 的
在 于 它 能 更 深 入 、 全 面 地 探 讨 心 理 咨 和处 理 事情 的能 力 。
号 :0 S B 8 0 1 】阶段 性 成 果 之 一 。 8 J 8 0 0 8
询 与治 疗 中发生 了什 么 、效 果 如何 。
沙 盘 游 戏 还 能 提 高 儿 童 的 记 忆
( 者单位 :南京特 殊教 育职 业 作
木 子 的陪 读反 映 .木 子 在 学 校 的 来 访 儿 童 A 己 发 挥 想 象 力 和 创 造 力 来 沙 盘 游 戏 治 疗 中 ,虽 然 取 得 了 一 定 的
情 绪 稳 定 了 很 多 .上 课 时 发 出 怪 声 的 决定 的 。这 种 想 象 力 和创 造 力 的作 品 治疗 效 果 ,但 在 某 些 方 面 仍然 存 在 不 次 数 明 显 减 少 , 能 主 动 与 同 学 打 招 在沙 盘 的世 界 中 是 完全 被接 纳 和 欣 赏 足之 处 。 由于寒 假 时 间安 排 较 紧 ,导 呼 , 有 时 也 能 向 同 学 借 东 西 或 是 请 同 的 , 无 形 中 拓 宽 了 儿 童 的 思 维 空 间 。 致 沙 盘 治 疗 的 次 数 有 限 , 还 需 对 该 个

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作者:刘肖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年第11期〔关键词〕阿斯伯格综合征;行为疗法;替代强化阿斯伯格综合征是自闭谱系障碍的一个类型。

阿斯伯格综合征个体比之自闭症个体拥有更高的智力和语言能力,但是存在自闭谱系障碍的其他大部分特征,如沟通障碍。

其主要障碍体现在社会互动上,不善于理解什么是适当的社会行为,不能掌握日常生活中的“要求和禁忌”,容易被排斥而产生情绪和行为上的种种问题。

本文拟通过对一名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进行行为干预,消退问题行为,发展出替代行为,提高其适应普通课堂教学环境的能力。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文文,男,12岁,经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情绪起伏大,容易着急,能正常对话,但经常受环境影响而不说话。

小学一直在普通学校就读,升入初中后表现出不合群、容易冲动、经常讲黄色笑话、偶尔抢别人的东西、上课有小动作等问题行为。

(二)研究方法采用间接法和直接观察法进行功能性行为分析,以后效契约法为主,结合替代强化等行为改变技术,对个案进行行为干预。

二、研究过程2014年12月初,文文所在初中的老师向特殊教育学校通报,文文在学校有很多的问题行为,无法适应学校课堂教学,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普校教师期望得到特教教师的帮助,“纠正”文文的不当行为。

经过对个案进行直接观察,对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收集了与所述行为有关的信息。

(一)行为的功能分析不论行为是否恰当,它都是受不同的情境控制的。

操作行为是由前提、行为本身和行为后果所组成的。

功能分析就是要收集与问题行为有关的前提和后果,找到维持问题行为的特定强化物。

1.间接法间接法是运用晤谈的方式向相关知情者获取信息的方法。

对班主任进行访谈的记录如表1所示。

2.直接观察直接观察法可以获取更为准确的信息,但是问题行为发生的前提和后果不一定是即时性的,所以可能无法得知问题行为的功能关系,需要长时间仔细的观察才能确证。

一个“阿斯伯格症儿童”转化的个案研究

一个“阿斯伯格症儿童”转化的个案研究

一个“阿斯伯格症儿童”转化的个案研究发表时间:2019-12-24T10:41:19.5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3卷第13期作者:卢柳容[导读] 一个不会控制情绪的孩子一、学生背景小杨,男,7岁,小学二年级,有一位读高中的学霸姐姐,父母开公司,工作忙。

父母在参加小杨幼儿园毕业典礼时,发现他独自在一个角落玩,不会与老师、同学人交往和沟通,先后在广州市儿童医院和中山三院看过专家,诊断为“阿斯伯格症”。

二、问题概述1、一个不会控制情绪的孩子。

小杨情绪容易波动,不善于和小朋友交流,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大声吵架、打架,而且小杨比同龄孩子长得壮实,力气大,多次把小同学打疼甚至是抓伤脸蛋。

2、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

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学习任务置若罔闻,不能有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要来到他身边,一对一地重复几次要求,才能按老师指令去做。

不认真听讲,常常“屏闭”老师,自行开启“飞行模式”,喜欢在课桌和书本上乱涂鸦。

3、一个心智迟熟的孩子。

小杨的心智大约在五岁左右,跟同龄人相比,十分幼稚,动作也笨拙,对于跳绳、折纸、做操等简单任务不能完成。

与同学交往有障碍,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成因分析1、家庭因素。

小杨出生时,他的父母刚成长立公司,处于创业时期,身心都放在工作上,对于小杨的关注少之又少。

照顾小杨长大的是慈祥的外婆,加上是男孙,更是宠爱有加,老人家全心全意地照顾好小杨的温饱,包办一切,饭来身手、衣来张口,这恰恰是让小杨缺失了“动手”能力的训练,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能力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所以,小杨动作笨拙,感统失调,运动协调能力有待慢慢提高。

小杨的姐姐是个学霸,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都很强,从不让父母操心。

小杨父母也理所当然地以为小杨也会是这样,加上工作忙,缺乏儿童早期教育意识,错过了小杨的最佳敏感教育时期。

2、学校因素。

小杨就读的是私立幼儿园,幼儿园老师比较看重学生的安全和温饱,缺乏专业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加上私立幼儿园以盈利为目的,教学杂务繁重,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关注较少,未能及时发现小杨的问题,更没有及时向家长反馈,以致错过了最佳纠正时期。

一例阿斯伯格综合症高中生心理辅导个案

一例阿斯伯格综合症高中生心理辅导个案
二 、教 育 过 程
阿斯伯 格综 合症 是一种主要 以社会交往 困难 ,局 限而异 常 的兴趣行 为模式 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 ,他们 经常 出现肢体互 动障碍 和语 言表达方式异常等状况 。接触后 发现 ,小龙 的表现基本符 合阿斯伯格症 的特点 ,但对 于这些 特点 ,现在越来越 主张将 其视 为一种差异 ,并非需要 治疗 的 缺陷或障碍 。阿斯伯 格症 的人多为智商正常或 以上 ,只要得 到适 当专业 的协 助 ,加上 环境的接纳 、包容 与了解 ,就能走 出困境 ,释放他们的特质 与潜力 。 对于小龙 ,并没 出现严重 的抑郁 、焦虑 等不 良情 绪 ,他 能独立生活 和应 对一般问题 ,所 以不需转介 到医院结 合药物 治疗 。对 于现 阶段 的学习偏科问题和人 际问题 ,在 已建立的 咨询关 系上 , 结合 高考 复习进度 , 可 以分三个 阶段进行辅导 , 帮助他更好地应对高考 ,调整状态 。 ( 一 )阶段一 : 投其所 好 ,激发学 习动力 。阿斯伯 格的 人 ,在其感兴趣 的领 域会 较易显示 出才华 ,做 出成绩 ; 但从 事 自己不感 兴趣 的领 域却非常艰难 。就小龙 而言 ,语 文学习 便是如此 ,按 时按量完成语文 习题都是不可 能任 务。通过分 析 ,小龙 了解 到 自己语文成绩不好是 因为对语 文毫无兴趣和 不懂学 习技 巧。要在极短时间 内补 回复 习进度本 已困难 。再 加 上每次测试 成绩惨 不忍睹 ,更是打击他 的信 心 ,如此形成 个恶性循环 。 因此 ,激发小龙学 习语文 的动 力是解决 问题的关键 。在 咨询中发现 ,他对智力游戏非常着迷 和擅 长。而游戏过程给 小龙带来 的放松感和成就感 ,对于屡遭学 习挫败 的他而言非 常重要 。所 以 , 结合小龙 的兴趣和长处 , 我设 置了奖励 机制 : 与他 约定 ,每周能按要求完成语文等科 目的练习就可获得奖 励—— 心理咨询后的智力 游戏 时间。这效果 立竿见影 , 从此, 学 生每周都能 自觉做好各科练 习。我根 据学生的进展慢慢加 大作业 量 ,他 的收 获也越来越 多——不 仅是对 奖励 的满 足 , 也 是完成复习计 划的 自我效能感。 ( 二 )阶段二 : 多管齐下,应对复习阻碍。小龙 的精神状 态恢复得不错 ,学 习积极性也已提高。但要改变测验练习中的 答题陋 习,寻求合适 的学 习方法 ,需要科任老师 的帮助 。作 为心理老师 ,我能给 与的是关 于时间管理 的指导 ,让其学会 如何安排重要和紧急任务 ,以及作为过来人的考场答题经验。 更 重要 的是 ,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的 自信心从高一 入学 以来 就被怀疑 患有 阿斯 伯格综合 症 。 因最近成绩问题影响到班级 高考 复习和 自身未来升学 ,班 主 任和家长非常紧张 ,希望心理 老师 能在此时对学生做诊断 和 心理辅 导 ,帮助学生顺 利应对 高考。 在第一 次会谈后 ,我和小龙的咨询关系建立起来 。后来 也向家长 了解到更多情况 。小龙从小 聪明 ,成绩优异 ,但对 语文兴趣不大 ,很是排斥 。高中考 上学校竞赛班 ,班上高手 如云 ,从龙头变成龙尾 的落差让他很 不适应 , 日益 自卑 ,学 习兴趣 随之减 弱。特别在竞 赛失败后 ,进入 高三复 习阶段 , 之前落 下的复 习进度要短 时间 内补 上 ,小龙 顿觉压力 巨大 , 对高考担忧 ,甚至执着 于复读 。同时 ,在这最需要各方支 持 的时候 ,社交的笨拙也让小龙觉得特别孤独 、无助和焦虑 。

阿斯伯格综合症案例五则(导儿经验)

阿斯伯格综合症案例五则(导儿经验)

阿斯伯格综合症案例五则(导儿经验)阿斯伯格综合症案例五则(导儿经验)不再让阿斯伯格的孩子孤单张X田,8岁。

田田有阿斯伯格综合症,从小就比较胆小,甚至不敢一人从楼下走回家,也不敢和陌生人说话,事实上除了最简单的语言,稍微多问他几句话就什么也不明白了,不是不想说,而是他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田田上了一年幼儿园却没有一个朋友,也不会和其他小朋友说话。

田田很难听从老师的指令,因此老师觉得他很不乖,所以教室里经常他一个人被老师罚坐在教室的角落里,没有同桌,使得本就孤独的田田变得更加孤独了。

田田一直都不喜欢上幼儿园,开始时还一直以为是幼儿园里不自由,所以不喜欢,可田田妈妈在一次和他聊天时才发现不是那样的。

虽然他说话比较笨,思维也常常很乱,但习惯听他那样说话的妈妈仔细的把他说的话连接起来却听了出来,因为他对其他小朋友不友好,老师会打他,让他向小朋友说对不起,而其他小朋友也一起欺负他。

妈妈很爱田田,刚开始却不知道怎么帮助田田,经常会偷偷去幼儿园看田田,却发现田田那么的孤独,男孩们在打闹,女孩们在聊天,只有田田一个人,要么傻傻的望着教室外面,要么盯着黑板上写的字画的画。

看到田田在学校这么孤单,妈妈心里很难受。

妈妈决定一定要找到治疗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地方,让田田拥有一个正常的童年。

后来妈妈带田田来导儿参加测试,田田适合我们导儿的运动方案,于是田田开始了他的导儿之旅。

参加导儿运动方案半年后,妈妈给我们发来QQ消息说:“半年来我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他,儿子经过这大半年的训练脾气已经好了很多,但他的理解力还是比不上同龄孩子,而且他的情感还是非常敏感,简单的指令如果很凶的命令他,他会觉得被骂受到伤害而抗拒,而若是他不明白的指令是没法去听从的,但只需要多重复几遍,只需要温柔一点,他是绝对会执行的。

儿子现在虽然还没像其他正常的孩子那样,但他一直都在进步,而我也会继续努力的照顾好儿子,让他能拥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的快乐童年。

同时,谢谢导师这半年来对田田的鼓励和帮助,接下来还有半年的时间还得继续麻烦导师,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让田田不再孤单,快乐起来!”爱笑的阿斯伯格文文刘X涛,小名文文,今年12岁。

阿斯伯格综合症疾病研究报告

阿斯伯格综合症疾病研究报告

阿斯伯格综合症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阿思伯格综合症,艾斯伯格综合症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儿科,精神病科病症体征:双手轮替动作笨拙疾病介绍:阿斯伯格综合症是怎么回事?阿思伯格综合症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症状体征:阿斯伯格综合症有什么症状?这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普遍被描述为:(A)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力;(B)不适当的、单方面的社会交往,缺少建立友谊的能力从而导致社会隔离;(C)呆板、单调的语言;(D)非语言交流贫乏;(E)在某些局限的方面,如天气、电视节目表、火车时刻表及地图等,表现出极强的接受能力,但只是机械地记忆,却并不能理解,给人以古怪的印象;(F)笨拙、不协调的动作及奇怪的姿势。

尽管最初由阿思伯格报道这一疾病时全部病例是男孩,现在也发现有女孩病例的出现。

但是,男孩明显更易罹患此病。

虽然大多数患儿具有正常的智商,但仍有少数出现轻度发育迟滞。

该病明显发作或至少被发现时往往比孤独症晚;因此语言及认知能力得以保存。

这种情况通常都很稳定。

而且这种较高的智商提示较孤独症好的长期预后。

临床表现1、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损害。

AS患者通常是离群、孤立的,往往以一些异常的或奇怪的举动去接触别人。

尽管患者知道别人的存在,但通常是自我中心的,例如,他们会喋喋不休地向听众(通常是成人)进行演说,内容一般是关于他的一样嗜好或更常见的是一些与众不同的范围狭窄的话题。

患者多数评价自己是孤独者,他们也常表示出对交朋友和与别人见面的兴趣,但是这些愿望经常会因为他们笨拙的交往技巧和不能明白别人的感受、愿望(例如厌倦、急于离开、需要、私隐)而不能实现。

一次次的与人交往及交朋友的失败,逐渐使这些孩子产生挫败感,部分人甚至会出现抑郁症状而需要药物的治疗。

在社会交流的情感方面,患者在情感交流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不恰当的反应和不正确的解释,对别人的情感表达反应迟钝、理解拘泥甚至漠视。

小学三年级阿斯伯格综合征学生随班就读个案研究

小学三年级阿斯伯格综合征学生随班就读个案研究

小学三年级阿斯伯格综合征学生随班就读个案研究发布时间:2021-07-23T05:16:30.052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5期作者:黄海健[导读] 作为我国特殊教育的主体形式,随班就读是对特殊儿童受到公平公正教育的一种重要保障。

在现实教学中,由于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情况不一,有智力障碍,有情绪行为障碍,也有交往障碍,在不了解该学生行为模式的情况下,教师在普通课堂的教学和管理都会因此经历极大的挑战,同时,由于特殊学生的行为偏差,也容易在学生群体中受到排斥,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黄海健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五小学一、研究背景作为我国特殊教育的主体形式,随班就读是对特殊儿童受到公平公正教育的一种重要保障。

在现实教学中,由于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情况不一,有智力障碍,有情绪行为障碍,也有交往障碍,在不了解该学生行为模式的情况下,教师在普通课堂的教学和管理都会因此经历极大的挑战,同时,由于特殊学生的行为偏差,也容易在学生群体中受到排斥,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儿童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影响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的精神学疾病。

它是一种发育障碍,这也就意味着这种症状在出生时已经存在并且会影响到个人终生的发展。

在班级中,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学生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受到他人的排斥,他们可能不理解他人表情,手势和肢体语言的含义,也不能得到相关暗示。

他们很难学会社交礼仪,而大多数孩子虽然在学习过程中会犯错,但都能不自觉地习得。

如何让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适应班级生活与学习,找到自己的优势,是十分重要和值得研究的事情。

本研究针对三年级的一位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学生进行随班就读的个案研究,探索在行为管理、教学策略和优势发掘三方面探索帮助该学生融入课堂的方式与方法。

二、个案情况分析1、一般资料①人口学资料:小A(为保护孩子隐私,此为化名),男,8岁,汉族,我校三年级学生。

父母亲及其家人均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庭无精神疾病史。

阿斯伯格综合症不良行为矫正个案

阿斯伯格综合症不良行为矫正个案

阿斯伯格综合症不良行为矫正个案发表时间:2018-01-17T17:18:16.817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1月总第258期作者:袁菊[导读]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常冒出与课堂无关的话语(或不文明语言),频率较高(一节课几十遍)。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回答不出或错误,在几秒到十几秒之间必然攻击身边的人或是扔文具推桌子。

袁菊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255000一、被矫正者的情况分析1.一般情况。

被矫正者张xx,男,10岁,阿斯伯格综合症。

其智商正常,语言表达能力强,喜欢看动物、器械类书籍,喜欢剪纸,肢体运动能力差。

在普小就读到三年级,后因不良行为影响学校正常教学,与2012年转至特教中心学校上学。

2.问题行为的表现。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常冒出与课堂无关的话语(或不文明语言),频率较高(一节课几十遍)。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回答不出或错误,在几秒到十几秒之间必然攻击身边的人或是扔文具推桌子。

课下不会与同学交流和互动。

任何事情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喜欢围绕自己喜欢的话题翻来覆去的说(与学校生活无关)。

3.可能的原因。

家庭原因:姑姑、姥姥从小看大,溺爱。

随着问题行为的出现,家庭氛围不良。

爸爸的抱怨,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武力解决。

妈妈对孩子的一切行为漠视,找理由推脱,姥姥抱怨他人,姑姑只是出人看着,不会对行为进行校正。

普小就读时,自身的行为问题引起的同龄人的排斥,导致更多的问题行为。

阿斯伯格症的病症,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矫正方法的选择1.确定目标行为。

被矫正者:张xx 观察时间:两周观察者:袁菊观察场所:教室张xx在学校,不良行为发生的频率很高。

根据观察者的优势,整合选定给张xx上课的所有老师为参与人员,把张xx在校上的每一节课为实验地点。

每天观察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连续观察一周。

根据观察结果,确定一节课(课间操也化为一节课)内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不超过3次为目标行为,得到任课老师一朵红花。

阿斯伯格综合症初中生随班就读的个案研究

阿斯伯格综合症初中生随班就读的个案研究

阿斯伯格综合症初中生随班就读的个案研究作者:招蝶娟来源:《教学研究与管理》2017年第12期【摘要】随班就读是目前国家为了让特殊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而推出的一个政策。

普通教师也应该积极参加特殊教育的培训班,争取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来帮助特殊儿童。

文章通过对一例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初中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观察和教育,试图找到帮助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学生的方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和学习。

【关键词】阿斯伯格综合症;初中生;随班就读一、研究背景(一)随班就读政策自从1978年国家把特殊教育列入九年义务教育中,特殊教育随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发展。

2003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国随班就读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纪要〉的通知》,将组织管理、教育管理、业务支持、学校支持、社会支持等七个方面列为随班就读必要的支持保障。

广州各学校也不断地接收各种这样的随班就读孩子。

随班就读指的是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就读方式。

随班就读的儿童除了要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还要针对他们的特殊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对他们进行训练,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儿童一样学会做人、学会基础知识,让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融入社会。

(二)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特征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以下简称“AS”)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它在人类社会的发病率是万分之七。

有AS的儿童是随班就读的对象之一。

AS儿童社会交往困难,难于理解人际关系,难于理解社会习俗中所包含的规则。

他们有极局限的兴趣,有很强的机械记忆能力,行为模式怪异,社会性差,很容易和别的孩子发生冲突,经常受到排挤。

相比于其他的自闭症儿童,AS儿童的语言发展较好,所以他们是高功能的自闭症儿童。

我班的H同学在七岁时被广州市中山三院诊断为患有AS的特殊儿童。

(三)H的一些特殊表现H同学的智力和大多的AS儿童一样,有时表现得甚至比一般的孩子还要高。

我的位置在哪里?——阿斯伯格综合症个案教育分析

我的位置在哪里?——阿斯伯格综合症个案教育分析

我的位置在哪里?——阿斯伯格综合症个案教育分析“我的位置在哪里?”他大声地喊叫着。

“我的位置在哪里?”……边喊叫着边把他手边能拿到的书本全扔在地上。

对于他的种种表现,大家早已习以为常。

但此时又不能当他不存在,不能不去理睬他,他大声的喊叫已经影响到大家的排练……清明节前夕,学校组织五年级同学给紫金山脚下的辛亥革命烈士范鸿仙扫墓。

安排我班学生致词。

全班学生(当然除了他)已经准备了将近一个星期,从朗读到背诵到站队到分合排练,大家都很努力和认真,想把这个活动做好,表达对烈士的深切怀念,也不辜负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班。

清明节放假前最后一天下午,就要去扫墓了。

利用出发前的一点时间,大家再合练一下,这时,他却突然走进教室,说要参加今天下午的这次扫墓活动。

他就是小明,一个患有阿斯伯格症的孩子。

这个所谓的“问题儿童”的“问题”,虽然在没接这个班之前,全校老师当然也包括我都有所耳闻,但直到接了这个班之后,我才从其家长口里听到了这个陌生到从没听过的名词——“阿斯伯格综合症”。

经过和小明家长的交流,加上上网搜索,我才对这个名词基本有了了解——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又名亚斯伯格症候群或亚氏保加症,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相较于其他泛自闭症障碍,仍相对保有语言及认知发展。

亚斯伯格症患者经常出现肢体互动障碍和语言表达方式异常等状况,但并不需要接受治疗。

简单点来说就是小明的智商和其他孩子差别不大,而情商较低,不能控制自己言行,以自我为中心,和别人在沟通上有些问题,不能始终遵守游戏规则,上课基本不听,作业基本不写。

主要行为表现如下:一. 喋喋不休地“演说”。

内容一般是关于他的一样嗜好或更常见的是一些与众不同的范围狭窄的话题。

如“周涛讲故事”,“塞尔号”等,或是某个历史事件。

但是是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的说,用班级学生的名字编故事,故事的前后有些并没有联系,属于想到哪说哪。

让阿斯伯格综合征幼儿远离欺凌

让阿斯伯格综合征幼儿远离欺凌

£践探索让阿斯伯格综合征幼儿远离欺凌◎陈玉婷世界各国的校园里每天都有欺凌事件发生,幼儿园作为幼 儿人生中的第一个校园,也是一个小社会,幼儿园的经历会影响 幼儿一生。

2016年珠海市教育局正式公布了《珠海市关于促进 融合教育发展的实施办法》,保障了阿斯伯格综合征(AS)幼儿 受教育的权利,英国布鲁内尔大学教育专家Ian Rivers在关于欺 凌的心理学研究中发现,欺凌者往往对其眼中的“弱势者”进行 欺凌,而A S具备“弱势者”的特质,往往更容易成为被欺凌对 象。

本文以一名6岁阿斯伯格综合征(AS)男孩受欺凌的个案,对幼儿园的欺凌萌芽和A S更容易成为欺凌对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因材施教、家园共育的反欺凌教育建议,帮助A S幼儿远离 欺凌,实现融合教育。

一、 个案基本情况案例:华华,男孩,6岁,大班新插班生,5岁被确定为 A S儿童。

“不用给他,他不吃的”一到进餐时华华就被贴上“挑 食”的标签;做运动时幼儿们嫌他“笨”;自选区域活动时华华 喜欢搭积木,能独自盖房子、建围墙搭城堡,但幼儿们以不喜欢 华华“发脾气”或“搞破坏”而拒绝一起玩;日常生活中幼儿们 不会主动与华华交往,当华华接近时,他们以不理踩或用见到 “怪人”的表情表示惊怕或不欢迎;分组活动时华华总是最后被 选的那个,或根本不被邀请参加;有人藏起华华的物品,其他幼 儿只是旁观嘲笑他大叫狂跳的样子。

二、 原因分析(一)幼儿欺凌萌芽根源家长成为幕后推手。

幼儿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幼儿的第 一任教师。

班级教师常常会听到幼儿说这样的话,“妈妈说他有 病”“妈妈说不要跟他玩”“爸爸说如果他打我,就打回去”。

在 影片《少年的你》中,不难看出,每一个欺凌或被欺凌的幼儿背 后都有一个教育失职的父母。

道德实在论。

欺凌问题实际上是道德问题。

学龄期幼儿道 德认知发展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道德实在论阶段。

这一阶段的幼 儿往往表面化、形式化地看待道德现象,责任和价值取决于规则 或成人的命令,而与儿童的意向及儿童与同伴、成人的关系无关,是一种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面对欺凌,幼儿会表现出道德 推脱。

一例阿斯伯格综合症高中生心理辅导个案

一例阿斯伯格综合症高中生心理辅导个案

一例阿斯伯格综合症高中生心理辅导个案作者:徐倩影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22期【摘要】阿斯伯格综合症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他们经常出现肢体互动障碍和语言表达方式异常等状况。

对此,教师处理需谨慎,在教育中需因材施教:在建立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投其所好,激发学习动力;多管齐下,应对复习阻碍;好高骛远,为未来而准备。

【关键词】高考心理;学习动机;阿斯伯格;个体心理辅导一、个案描述小龙,从高一入学以来就被怀疑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

因最近成绩问题影响到班级高考复习和自身未来升学,班主任和家长非常紧张,希望心理老师能在此时对学生做诊断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顺利应对高考。

在第一次会谈后,我和小龙的咨询关系建立起来。

后来也向家长了解到更多情况。

小龙从小聪明,成绩优异,但对语文兴趣不大,很是排斥。

高中考上学校竞赛班,班上高手如云,从龙头变成龙尾的落差让他很不适应,日益自卑,学习兴趣随之减弱。

特别在竞赛失败后,进入高三复习阶段,之前落下的复习进度要短时间内补上,小龙顿觉压力巨大,对高考担忧,甚至执着于复读。

同时,在这最需要各方支持的时候,社交的笨拙也让小龙觉得特别孤独、无助和焦虑。

二、教育过程阿斯伯格综合症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他们经常出现肢体互动障碍和语言表达方式异常等状况。

接触后发现,小龙的表现基本符合阿斯伯格症的特点,但对于这些特点,现在越来越主张将其视为一种差异,并非需要治疗的缺陷或障碍。

阿斯伯格症的人多为智商正常或以上,只要得到适当专业的协助,加上环境的接纳、包容与了解,就能走出困境,释放他们的特质与潜力。

对于小龙,并没出现严重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他能独立生活和应对一般问题,所以不需转介到医院结合药物治疗。

对于现阶段的学习偏科问题和人际问题,在已建立的咨询关系上,结合高考复习进度,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辅导,帮助他更好地应对高考,调整状态。

阿斯伯格孩子教育案例(2篇)

阿斯伯格孩子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s Syndrome)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其特点是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的行为。

这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现出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阿斯伯格孩子的教育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帮助这类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二、案例介绍小杰(化名),12岁,是一名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

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社交能力较弱。

在学校里,小杰的学习成绩一般,但喜欢独自研究科学知识。

在家中,他经常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沉迷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由于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小杰与父母、同学的关系都比较紧张。

三、教育策略1.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首先,家长要给予小杰足够的关爱和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关注小杰的情绪变化,耐心倾听他的想法,尊重他的兴趣爱好。

同时,家长要为小杰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让他能够专注于自己的研究。

2. 培养社交能力针对小杰社交能力较弱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角色扮演:家长可以和小杰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模拟各种社交场景,帮助他学习如何与人交流。

(2)社交技能训练:通过参加社交技能培训班,让小杰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习如何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

(3)同伴互助:鼓励小杰与同龄人结伴学习、玩耍,让他逐渐适应集体生活。

3. 激发学习兴趣针对小杰对科学知识的热爱,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家长可以为小杰购买相关的书籍、订阅科普杂志,让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科学知识。

(2)参加科学实践活动:鼓励小杰参加科技竞赛、参观科技馆等活动,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3)与老师沟通:家长要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小杰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共同为他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

4.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为了帮助小杰更好地融入社会,家长要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时间管理:教给小杰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以东方式沙盘为容器对一个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的案例研究报告

以东方式沙盘为容器对一个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的案例研究报告

以式沙盘为容器对一个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的案例研究引言以前的研究已经说明了阿斯伯格综合征〔AS〕是自闭症障碍〔ASD〕的一种,伴随着终身的社会性障碍。

有AS的人表现出认识和理解他人想法、方案、视角的障碍,心和外界缺乏局部或全部的连接。

因此,建立和外界的连接是治疗AS最适用的干预方法。

尽管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干预和帮助病人实现与他人更好的连接,多数的治疗还局限在高度构造化、机械化的别离手段上,比方Education of Autistic和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 方法。

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就是构造化教学能有效利用视觉线索。

在视觉材料的根底上,如果我们能改良构造化教学的缺乏,就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的连接。

除了这点,各种干预方法之间的联系也需要改良。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沙盘作为一个媒介,来探索各种干预方法的在与互相间的联系。

式沙盘理论和AS相关理论1950年,Dora Kalff,一个荣格学派的咨询师,开发了沙盘作为非言语治疗和儿童治疗的工具。

沙盘治疗包含了游戏和艺术治疗的理念。

Kalff指出,治疗师可以通过沙盘建立一个自由和平安的空间,孩子或成人可以在这个空间中将心的意象表现为沙子、水和小型物品。

因此,沙盘表现了人的部符号表象,提供了一个可以平安表达的容器作用。

1965年,日本著名的荣格学派精神分析家Kawai Hayao首次翻译和介绍了沙盘理论。

之后沙盘被应用于日本,并融合了智慧。

这些咨询师们不限于对沙盘象征的意义解释上,同时也注重使用承受、赞赏、共情的方式来对待来访者。

与西方式沙盘相比,这种沙盘更少利用解释而更多注重陪伴。

在此研究中,我们更多借鉴了智慧,因此将其称为式沙盘。

沙盘是一个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非常生动的心理咨询方法,尤其适用于有语言障碍的儿童。

自闭症儿童可以通过沙盘的世界来表达自己心的想法和对周边世界的理解。

此外,它还是一个象征性游戏,可以缓解孩子的情感痛苦。

Sturge_Weber_s综合征6例报告_陈皓洁

Sturge_Weber_s综合征6例报告_陈皓洁

・短篇报道・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狭窄38例福建省人民医院肿瘤科(350004)余养生 方公贤 严 宏 食管胃吻合口狭窄为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达0.3~9.5%,且随着吻合器的广泛应用而不断提高,给病人带来不少的痛苦,我科自1996年起,应用气囊扩张治疗3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女8例;年龄36~72岁。

原发病为食管癌10例,贲门癌28例;弓上吻合6例,弓下吻合32例,均为良性狭窄。

进食吞咽困难按St oo ler分级:0级,能进食各种食物, 0例;Ⅰ级,能进食软食,0例;Ⅱ级,能进食半流饮食,10例;Ⅲ级,能进食流质饮食,26例;Ⅳ级,不能进食,2例。

狭窄发生于术后3周至30个月,平均为9个月。

均行G I检查,吻合口直径0.5~1.0cm16例,0.3~0.5cm20例,小于0.3cm 2例,内镜均证实为良性狭窄。

2 方法术前禁食6h,肌注654-210m g。

同时行咽部表面麻醉,在内镜及监视系统下,将气囊充压至0.15~0.2mPa,哑铃型气囊扩张,均匀膨胀的气囊将吻合口撑大,保持压力约10分钟,放出气体退出扩张器,术后1h后进食,同时予以消炎治疗。

3 结果本组38例,共扩张58次,均未出现食管穿孔、出血,仅有1例出现胸痛,3h后自行消退。

38例病人均能进食普食或半流质,未出现Ⅲ级以上狭窄症状。

4 讨论吻合口狭窄的治疗方法较多,手术治疗不仅创伤大,且易再发生狭窄,费用过高,现基本已淘汰。

硬性食管镜即置入金属扩张器,患者较痛苦,易发生穿孔、出血,且有纵隔炎发生。

行胃镜扩张,易损伤胃镜,若吻合口小于0.3cm则无法通过,未有达到扩张目的,用高频电刀局部电切亦容易穿孔及灼伤食管。

我们采用哑铃型气囊扩张,因管柔软,易弯曲,且前头有一塑料引子(直径仅1.5mm)极易通过狭窄的吻合口,无一扩张失败,扩张器定位充气后呈哑铃型,狭窄部管腔直径增大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自限性、可复性,易退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标准
• 瑞典的著名阿斯贝格症研究者柯尔伯格( C. Gillberg) 1989 年提出一个在 世界上较为有名的/ 阿斯贝格症候群的诊断标准。内容涉及六大方面:
• 1 在社会性和社会的交互作用上有重大缺陷( 至少符合其中二项) : ( 1) 与 同龄友人交流交往能力欠缺; ( 2) 与友人交往的意愿或要求欠缺; ( 3) 对 社会信息、文化习惯、生活规则等理解欠缺; ( 4) 缺乏适当的社会性、情感 性行为。
• 6 运动能力笨拙: 运动能力测试成绩低下。
诊断标准
• 阿斯贝格综合症在美国DSM- IV 中被定义为/ 阿斯贝格紊乱( APA, 1994) , 规定标准如下:
• 1在社交方面存在障碍, 表现出至少以下两种情况才能定性地判断:
• (1) 在使用一些非言语性的行为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上有显著的缺 损, 比如目光对视, 面部表情, 身体姿势和手势; (2)不能建立与其年 龄相称的适当的伙伴关系; .缺乏自发地寻找其他人分享快乐、喜好或 者成功的欲望; . 缺少交际性的和情感性的互惠行为。

疾病介绍
什么是阿斯伯格综合症?
• 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AS)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 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 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该病病因不明,发病率可 能远高于儿童孤独症,对儿童精神健康危害甚大。
病因
• 目前该疾病病因不明 但研究显示,遗传基因、 生物化学、过滤性病毒、妊娠期和分娩时出 现的一些问题,都可能是阿斯伯格综合症的 原因。罹患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机率为0.7%, 即平均每一百名新生婴儿会有0.7名婴儿是患 者。
一例阿斯伯格综合症的个案报告
宁波市精神病院 陈亚萍
2014--9
内容
• 案例介绍 • 阿斯伯格综合症相关知识 • 建议


案例介绍
案例—病史
• 男,15岁,初二学生。因学校人际适应和行为不良伴焦虑而由2012年 11月26日在其姑姑和奶奶陪同下来院就诊。据其姑姑讲,患者出生时 父母离异,一直跟随奶奶生活,从幼儿园开始家里人就发现他跟别的 孩子不一样,平时不怎么和人交流,也没有普通孩子一样对家长依赖, 经常一个人将玩具上的螺帽卸上卸下。上学后在学校也没有什么好朋 友,经常独来独往,在家里行为有点不能让人理解,别人讲话喜欢插 话,但往往只讲他自已喜欢的内容,并且会反复问一个问题,不顾别 人的感受。有时还会做一些恶作剧,使得家人很不满意。读初中后与 父亲同住,平时父子俩交流少,父亲只要求儿子不要犯错,成绩要好, 儿子也经常用父亲的话来要求自已,成绩也能保持中上水平。近一年 来,家人发现孩子很焦虑,老师也认为孩子不好沟通,容易情绪失控, 怀疑精神上有问题,要求休学,家人为此带孩子去过很多医院,认为 孩子心理障碍,建议读特殊学校矫治,目前来院希望明确诊断并给予 进一步的治疗康复。
案例-处理
• 主要措施: • 1、疾病知识的宣教、环境和工作人员的介绍,康复时间的商定,治
疗原则和流程的解释,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配合治疗方案的实 施。 • 2、治疗内容的介绍,如人际交往技能、言语表达技能、倾听技能、 劳动技能、亲子关系调适等。 • 3、安全管理,加强对患者的看护,防止自伤和攻击行为发生。 • 4、重视疗效的评估,不断改进康复措施。 • 5、药物知识的讲解以及疗效的观察,防止药物副反应。
• 4 语言及语言表述( 符合其中三项) : ( 1) 语言发育迟缓; ( 2) 表面上语 言表述形式完全符合文法; ( 3) 形式性的、装模作样的奇特语言表述方式; ( 4) 语言韵律奇特, 声调异常; ( 5) 理解力异常( 包括对他人表面的、暗 示的语言及意义的错误理解) 。
诊断标准
• 5 非言语交流( 符合其中一项) : ( 1) 缺少身体语言; ( 2) 肢体语 言动作笨拙, 无表情; ( 3) 缺乏表情或表情僵化; ( 4) 行为表现不 适当; ( 5) 视线奇特, 冷淡、疏远。
特征
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力;
不适当的单方面的社会交往,缺少建立友谊的能力从而导致社会隔离; 呆板单调的语言; 非语言交流贫乏; 在某些局限的方面如天气、电视节目表、火车时刻表及地图等表现出
极强的接受能力,但只是机械地记忆,却并不能理解 给人以古怪的印象; 笨拙不协调的动作(尤其是大动作)及奇怪的姿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非正常发音现象。
案例-处理
• 主要问题:(1)社会交往功能障碍,因为沟通不良,表现为不能应 用语言技能、不能在扮演和模仿中正确充当角色,社会交往沟通的局 限,适应环境能力差;(2)行为障碍,因为行为兴趣局限,表现在 行为、兴趣难以让人理解;(3)情绪障碍:表现为紧张、孤独、攻 击、发怒和自伤等。(4)有潜在的伤害自已和别人的危险,因为焦 虑紧张引起。(5)知识缺乏,对疾病不了解,不能配合治疗。
案例—病史
• 接诊时发现患者神情紧张,十分焦虑,无意识的小动作多,经提醒能 控制,能回得医生的提问,并反复询问医生,“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如何让人喜欢,如何提高情商等?”自诉没有朋友,同学们讨厌他, 尽管做了很多努力,但还是没人喜欢他,老师也说他不好,他很焦虑, 认为自已不是好孩子,所以在他父亲的建议下来治疗。自知力存在, 有主动求医愿望,没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体格检查没有异常,沙 盘测试表现为对亲情和友情的渴望,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精神病及品 行障碍等疾病基础上,诊断为弥漫性发育障碍-阿斯伯格综合症,
• 2在行为、喜好和活动方面固执地坚持重复和不变的模式, 表现出至少 以下一种情况: (1) 总是处于一种或以上的不变的有限的兴趣模式 中, 而其强烈程度和兴趣集中的地方都是不正常的; (2)显著地顽固 地坚持一些特殊的、无意义的程序和仪式; .重复不变地维持一些自己 形成的特殊的习惯; (3) 长时间地注意物体的一部分。
• 2 兴趣狭益( 符合其中一项) : ( 1) 专执于某种行为、活动, 对其他活动拒 绝接受; ( 2) 强迫性的刻板与重复作为; ( 3) 固定的、无目的行为与活动 倾向。
• 3 强迫性兴趣和关心( 符合其中一项) : ( 1) 表现在对自我及自己的生活上; ( 2) 表现在对他人及他人的生活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