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方案
一、概述
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

临床工作中大多数(80% ~ 9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包括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20% ~50%)、胃十二指肠糜烂(8% ~15%)、糜烂性食管炎(5% ~15%)、贲门黏膜撕裂(8% ~ 15%)、动静脉畸形/移植动静脉内瘘(GA VE) (5%),其他原因有Dieulafoy 病变、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等。

上消化道出血属中医“血证”范畴,其证候可有“吐血”和“便血”。

中医病名:吐血病、便血病;西医病名:上消化道出血。

二、诊断
【西医诊断】
诊断:①呕吐咖啡样物或鲜血,解柏油样黑便;②血容量不足的临床表现:头晕、眼花、出冷汗、心悸气促昏厥等;③实验室证据:呕吐物或粪便潜血强阳性,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下降;④消化内镜。

(需排除下消化道出血)。

【中医辨证分型】
1.热盛迫血证:多发生在血证的初期,大多起病较急,出血的同时,伴有发热,烦躁,口渴欲饮,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少津,脉弦数或滑数等症。

2.阴虚火旺证:一般起病较缓,或由热盛迫血证迁延转化而成。

表现为反复出血,伴有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症。

3.气虚不摄证:多见于病程较长,久病不愈的出血患者。

表现为起病较缓,反复出血,伴有神情倦怠,心悸,气短懒言,头晕目眩,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脉弱等症。

三、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原则
(1)抑酸药物;
(2)止凝血治疗;
(3)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4)急诊内镜检查和治疗。

2.中医中药辨证诊治
(1)热盛迫血证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

泻心汤由黄芩、黄连、大黄组成,具有苦寒泻火的作用。

《血证论·吐血》说:“方名泻心,实则泻胃。

”十灰散凉血止血,兼能化瘀。

其中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棕榈炭收敛止血,丹皮、栀子清热凉血,大黄通腑泻热,且大蓟、小蓟、茜草根、大黄、丹皮等药均兼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故全方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优点。

胃气上逆而见恶心呕吐者,可加代赭石、竹茹、旋覆花和胃降逆;热伤胃阴而表现口渴、舌红而干、脉象细数者,加麦冬、石斛、天花粉养胃生津。

(2)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知柏地黄丸。

方中以地黄丸滋补肾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知母、黄柏滋阴降火。

可酌加旱莲草、大蓟、小蓟、藕节、蒲黄等凉血止血。

颧红潮热者,加地骨皮、白薇清退虚热。

(3)气虚不摄证
治法:补脾摄血。

方药:归脾汤。

可加熟地、阿胶、仙鹤草、槐花等养血止血,气虚下
陷而且少腹坠胀者,可加升麻、柴胡,配合原方中的党参、黄芪、白术,以起到益气升阳的作用。

四、疗效评价
治愈:一周内吐血或黑便停止,大便潜血阴性,出血伴随症状明显改善。

显效:一周内吐血或黑便停止,大便颜色转黄,大便潜血阳性(+),出血伴随症状有所改善。

有效:一周内吐血减少,大便颜色转黄,大便潜血强阳性(++),出血伴随症状略有改善。

无效:经一周治疗,出血未停止,或反复出血黑便持续存在,出血伴随症状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出现休克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