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诊断标准
XXXX88丙肝诊断及报告标准
20%ALT正常,血清HCV RNA 持续阳性,抗 HCV水平较高并持续较长时间;40%-60%发展 为慢性肝炎。 慢性HCV感染有两种生化模式:1、HCV持续或间 歇的病毒血症,ALT水平正常;2、伴有ALT 升高 的慢性丙型肝炎。
隐匿杀手首次现形
1989年,由Michael Houghton领导 的研究组首次克隆、鉴定丙肝病毒基 因序列
(单股正链RNA,NS3有强免疫原性)
RNA基因组
衣壳
丙肝病毒模式图
病毒颗粒 (核心)蛋白
HCV 的特性
黄病毒科 有包膜 单股正链 RNA (9.6 kb) 3000 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 RNA 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 - 准种(quasi-S) T½ : 2.7 小时 每日复制量:10 兆 (1012) 病毒颗粒 抗HCV不是保护性抗体,是HCV感染的标志。
基因1-3型呈全球性分布,其中1a和1b占所有HCV感染 的60%以上。
欧洲、美洲和亚洲的流行株以1型和2型为主;3型主要 流行于东南亚地区;4型主要流行于中东地区;南非以5 型和6型为主。
我国以1b和2a基因型较为常见,但以1b型为主;某些地 区有1a、2b、3b和6a型的报道。
病毒的繁殖与复制
HCV血清学试验
EIA检测抗HCV、 Immunoblot assay
HCV-RNA定性试验 PCR、TMA
HCV-RNA定量试验PCR、 bDNA
诊断、监测 方法
基因分型
ALT
肝活检
肝纤维化非损伤试验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Statement: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C:2002-June 10-12,2002
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标准
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标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标准这事儿。
你说这丙型肝炎啊,就像个隐藏在身体里的小捣蛋鬼,得靠实验室的各种检查才能把它给揪出来呢!那怎么揪呢?这就得好好说道说道啦。
先来说说丙肝抗体检测吧。
这就好比是个探测仪,专门找丙肝留下的“蛛丝马迹”。
要是检测出丙肝抗体阳性,那可就得高度重视啦,就好像发现了敌人的踪迹,得进一步去侦查呀!这时候就该其他检查出马啦。
还有丙肝病毒 RNA 定量检测呢,这可是个厉害的角色。
它能准确地告诉我们身体里丙肝病毒的数量,就像是给这个小捣蛋鬼称称体重一样,知道了它的分量,咱也好心里有数呀!如果这个数值高,那可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对付它了。
然后呢,肝功能检查也不能少。
肝脏就像是身体的大工厂,丙肝这个小捣蛋鬼在里面捣乱,肝功能就可能会受到影响。
看看转氨酶呀、胆红素呀这些指标,就知道肝脏这个大工厂有没有被小捣蛋鬼折腾得够呛。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这些实验室检查,那丙肝不就像个偷偷摸摸的小贼,在身体里肆意妄为咱还不知道呢!所以说呀,这些检查可太重要啦。
你说,咱的身体就像一个大舞台,丙肝病毒就是那个想搞破坏的坏角色,而实验室诊断就是那盏照亮舞台的聚光灯,让这个坏角色无处可藏!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检查,它们就像是我们的健康卫士,帮我们守护着身体这个大城堡呢!
总之呢,对于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标准就是我们的有力武器,通过这些检查,我们能及时发现丙肝的存在,尽早采取措施去对抗它,让我们的身体重新恢复健康和活力呀!难道不是吗?。
丙肝诊断及报告标准讲述
3、报告管理要求
(一)流行病学史和既往病史
丙肝流行病学史较为复杂,多数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 没有进行详细询问,或者询问时病人不愿意、不能进行 确切回答。医务人员接诊中应仔细询问,特别是近六个 月的流行病学史和既往丙肝诊疗史。
(二)严格依据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的基本条件是有流行病学史,同时具备临床表 现或肝功能生化指标异常。
临床诊断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符合血清抗-HCV阳性和流行病学史。 符合血清抗-HCV阳性和临床表现。 符合血清抗-HCV阳性和肝功能异常。
确诊丙肝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和血清HCV RNA阳性。
• 所有实验室检测遵照《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
疫情报告及管理要求
1、报告原则及分类
丙肝诊断分型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 实验室诊断病例。
没有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的诊断分型。 报告疑似病例时,应及时进行排除和确诊。 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丙肝,慢
性丙肝。
2、报告要求
丙肝属于法定乙类监测报告传染病。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都有责任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在 24小时内规范报告发现的丙肝病例。
在同一家医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诊且已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的病人, 由门诊医生或防保科大夫确认后,在门诊日志上注明 “复诊”后,不再重复报告。
医生诊疗和网络直报过程中发现病例曾被明确诊断报 告的丙肝病例,可不再进行报告,但需在门诊日志或 传染病登记薄中分别注明“复诊”、“具体诊断时间” 或“XX医院XXXX年X月X日已报告”。
1.2.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1.2.2.1 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 部疼痛或不适等。 1.2.2.2 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 肿大。 1.2.2.3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丙肝诊断及报告标准
传播途径,为诊断方法的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03
快速、便携式诊断设备
随着便携式设备技术的发展,未来将开发出更加快速、便携的丙肝诊断
设备,便于在基层医疗单位和偏远地区开展筛查和诊断工作。
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知度和预防意识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知度 ,增强预防意识。包括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和 定期检测等方面的知识普及。
05
丙肝诊断报告内容与 格式
丙肝诊断报告基本内容
01
02
03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就诊 科室、就诊日期等。
病史回顾
询问患者是否有丙肝相关 病史、家族史和生活习惯 等。
临床表现
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以 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
丙肝诊断报告基本内容
01
02
03
04
诊断依据
包括肝功能检查、病毒学检测 (HCV RNA检测)、肝脏超
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丙肝 的挑战。通过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分享经验 、技术和资源,协同开展研究和技术创新。
规范报告制度
推动各国建立规范的丙肝报告制度,及时掌 握全球范围内的流行趋势和疫情动态。同时 ,加强跨国合作,共同打击丙肝相关的非法 活动,如非法药品交易、血液制品流通等。
THANK YOU
临床表现
患者主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查体未见黄疸、肝 掌、蜘蛛痣等体征。实验室检查:ALT 45 U/L(正常值0-40 U/L),AST 38 U/L(正常值0-35 U/L),HCV RNA阳性 。
丙肝诊断报告模板与示例
诊断依据 1. 肝功能检查异常,ALT和AST高于正常值; 2. HCV RNA阳性,提示存在丙肝病毒感染;
丙肝临床诊断诊断标准
丙肝临床诊断诊断标准
丙肝临床诊断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丙肝病毒感染的证据:通过检测丙肝病毒核酸或特异性抗体来确认丙肝病毒感染。
2. 血清标志物:检测血清中的丙肝病毒相关标志物,如丙肝病毒抗体、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核心抗原)、丙肝病毒相关免疫球蛋白M(HCV IgM)等。
3. 肝功能检查:通过检测肝功能指标,如肝酶、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等,来评估肝脏受损程度。
4. 肝脏影像学检查: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来评估肝脏病理改变,如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等。
根据以上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医生可以综合判断丙肝的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丙肝的确诊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如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和肝脏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诊断。
丙肝核酸检测标准
丙肝核酸检测标准
丙肝核酸定量,即丙型肝炎病毒RNA(HCV RNA)定量检测。
HCV RNA定量检测的正常范围需要根据不同医院以及不同试剂盒进行判断。
如果是普通检测方法,正常范围可能是小于1000IU/ml、小于500IU/ml或小于100IU/ml。
如果是高敏检测方法,正常范围可能是小于25IU/ml或小于15IU/ml。
可以根据HCV RNA定量检测报告单上的参考数值进行判断。
HCV RNA定量检测是用于诊断是否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一种手段。
HCV RNA定量检测数值越大,说明体内丙型肝炎病毒量越多,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越活跃,传染性就越强。
丙肝诊断依据
丙肝核查补充说明
一、到核查医院的检验科,查询2017年1-6月检出的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名单(至少包含姓名、性别、年龄、检测结果、检测日期等信息,会出现个别病例未经抗-HCV检测而直接进行HCV-RNA 检测的现象),核对是否报告,丙肝病例的分类标准有两种方式:方式一为诊断分类,包括:(1)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肝功异常;
(2)临床诊断病例:抗体阳性+流病史/症状/转氨酶升高
(3)确诊病例:HCV RNA阳性+疑似/临床病例;
方式二为病程分类(慢性包含肝硬化),包括:
(1)急性丙肝病例:确诊病例+急性丙肝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6个月内感染);
(2)慢性丙肝病例:确诊病例+慢性丙肝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影像学改变;
(3)病程未分类丙肝病例:(除以上两种病例外,其他病例均判定为未分类)。
二、、报告病例的分类正确率
通过比较实际分类与报告分类,判断核查病例中网络直报报告病例分类是否正确,
抗-HCV阳性、符合临床诊断病例的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史/症状/肝功能异常),且未开展HCV RNA检测的病例,填报“临
床诊断病例”;
HCV RNA阳性者,填报“确诊病例”,并进一步诊断和报告“急性”或“慢性”;
HCV RNA阴性者,无论抗-HCV检测结果如何,均不需要报告,已经报告的,应订正删除;
≤18个月婴幼儿,以HCV RNA阳性作为诊断HCV感染及报告的依据;6个月后复查HCV R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
既往已治愈病例再次感染的需要报告。
丙肝病例报告及疫情管理要求
丙型肝炎诊断标准
4、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 急性、慢性丙肝及丙肝肝硬化可呈现不同组织病理学改变
5、 影像学及其他辅助检查
➢ 急性丙肝:腹部超声、CT或MRI可显示肝脾轻度肿大。 ➢ 慢性丙肝:腹部超声、CT或MRI可显示肝脏实质不均匀, 可见肝脏或脾脏轻度增大。
诊断原则
丙型肝炎诊断标准
➢ 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生化学检查以及抗-HCV阳性结果 做出临床诊断。
丙型肝炎诊断标准
确诊病例:血液HCV RNA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病例。
丙型肝炎诊断标准
≤ 18个月婴幼儿,应以HCV RNA阳性作为诊断HCV感染及报告的 依据。新生儿如在母亲分娩时发生HCV感染,在出生1周~2周以后, 可在血清中检测到HCV RNA,6个月后复查HCV RNA仍为阳性者, 可确诊为慢性HCV感染。
• 确诊病例、急性病例、年龄小于15岁的病例
二、丙肝疫情报告中常见问题
丙肝疫情报告中常见问题
1、病例诊断不准确 2、病例分类不清 3、临床诊断病例分期 4、仅丙肝抗体阳性就报告 5、报告卡不规范
丙肝疫情报告中常见问题
丙肝疫情报告中常见问题
丙肝疫情报告中常见问题
丙肝疫情报告中常见问题
丙肝疫情报告中常见问题
小练习
案例3——15个月的婴儿,HCV抗体阳性,HCV RNA未检测 • 不报告
案例4——12月婴儿,HCV抗体及HCV RNA均阳性,感染时间不明, 母亲感染状况不明
• 确诊病例,慢性
如果这个孩子年龄是5个月,如何报告? • 确诊病例,急性
三、丙肝防治工作现场督导核查
督导指标
• 丙肝网络成员相关知识和技术标准培训率及合格率均达 95% • 丙肝疫情报告率调查95% • 丙肝报告病例准确性核查95% • 丙肝重复报告率小于5% • 丙肝抗体阳性者成功转介率达50% • 丙肝抗体阳性者核酸检测比例达90% • 丙肝病例传染病报告卡个人信息填写规范率达95% • 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告知率95% • 丙肝聚集性疫情预警乡镇/村病例个案流调率、及时率达95% • 按时、按质量上报丙肝综合防治信息年度报表
丙肝传染病上报标准
丙型肝炎属于传染病,其诊断标准包括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具体情况需要由医生指导进行分析,观察病情。
1、流行病学资料:通常此类患者有输血史,或者有输血史、组织献血史,或不洁的手术史,如在路边或在不干净的诊室做拔牙、针灸、文身、穿孔等操作,就容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2、临床表现:有肝炎的表现,如食欲不振、腹胀、厌油、厌食,甚至有的病人可以出现黄疸。
但丙型肝炎又称为隐匿的杀手,即临床表现可以不突出,症状很轻,甚至让人不自觉,即察觉不到有任何不舒服。
3、实验室检查:病人的肝功能可以有轻度的损伤,通常出现转氨酶1-2倍的升高,但常被忽视。
最重要的检查就是丙型肝炎抗体的阳性,以及核酸即HCV-RNA的阳性。
如果做影像学的检查,如超声检查,会发现肝脏的受损、脾脏的增大,CT检查也可能有相应的脏器损伤的表现,甚至部分病人已经出现肝硬化的表现,如肝脏的缩小、脾脏的增大,甚至会出现脾功能亢进,即血常规发现全血细胞减少。
最新丙肝诊断及报告标准
诊断原则
依据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 等结果进行初步诊断,确诊丙型病毒性肝炎须 依据HCV RNA检测。
区分急性、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及丙型病毒
性肝炎肝硬化须根据明确的暴露时间(6个
月)、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诊断
疑似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符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符合流行病学史和肝功能异常。
1.4.2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肝组织中常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界面炎、汇管区淋巴浸润甚
至淋巴滤泡形成、胆管损伤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小叶内肝细 胞脂肪变性、库普弗细胞或淋巴细胞聚集。 1.4.3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改变的基础上出现肝纤维化及小 叶结构的改变,即假小叶形成。
1.5影像学检查
1、报告原则及分类
丙肝诊断分型包括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 实验室诊断病例。
没有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的诊断分型。 报告疑似病例时,应及时进行排除和确诊。 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丙肝,慢
性丙肝。
2、报告要求
丙肝属于法定乙类监测报告传染病。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都有责任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在 24小时内规范报告发现的丙肝病例。
1.3实验室检查
1.3.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升高, 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 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 ALT、AST升高。
1.3.2 血清抗-HCV阳性。 1.3.3 血清HCV RNA阳性。
1.4组织病理学检查
1.4.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可有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症等多种病变,其组织学特征包括: 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病变,即单个核细胞浸润于肝窦中,形成串 珠状; 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 胆管损伤伴汇管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甚至有淋巴滤泡形成; 常见界面性炎症。
《传染病诊断标准》
狂犬病(WS 281-2008)
2 、麻痹型 麻痹型在我国较为少见。临床表现为前驱期多为高热、
头痛、呕吐及咬伤处疼痛等,无兴奋期和恐水症状,亦无咽 喉痉挛和吞咽困难等表现。前驱期后即出现四肢无力、麻痹 症状,麻痹多开始于肢体被咬处,然后呈放射状向四周蔓延 。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咽喉肌、声带麻痹而失音,故称“ 亚狂犬病”。
整理课件
麻疹(WS 296-2008)
(二) 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 1 、疑似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没有流行病联系者。 2 、疑似病例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者。 3 、疑似病例在完成调查钱失访/死亡者。 4 、 疑似病例无实验室诊断结果且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 者。 (三)流行病学诊断病例
整理课件
丙型病毒性肝炎(WS 213-2008)
3.3.1 急性丙肝诊断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3.3.1.1 符合1.3.3血清HCV RNA 阳性和1.2.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3.3.1.2 符合1.3.3血清HCV RNA 阳性和1.4.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 3.3.2慢性丙肝诊断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3.3.2.1 符合1.3.3血清HCV RNA 阳性和1.2.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3.3.2.2 符合1.3.3血清HCV RNA 阳性和1.4.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
1.3.2.3 符合1.3.3血清HCV RNA 阳性和1.5.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影像学检查改变(B超、CT或MRI可显示肝实 质不均匀,可见肝脏或脾脏轻度肿大)
整理课件
丙型病毒性肝炎(WS 213-2008)
整理课件
麻疹(WS 296-2008)
(三)实验室诊断
丙肝诊断标准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丙肝诊断标准有哪些
导语:肝病的治疗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尤其是经常听说的肝炎,每一种肝炎都会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这导致许多人对肝炎存有畏惧的心理,其实只
肝病的治疗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尤其是经常听说的肝炎,每一种肝炎都会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这导致许多人对肝炎存有畏惧的心理,其实只要平时注意的好,不被传染,早发现就能够早日治疗好肝炎,下面就来看看丙肝诊断标准有哪些。
1.抗HCV
即丙肝抗体,目前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指标。
但因感染HCV 后抗HCV出现较慢,一般在发病后2~6个月,甚至1年才转阳,故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方法。
而且1次阴性,也不能直接否定诊断。
当各型病毒性肝炎特异性标志检测阴性,临床症状及单项ALT升高,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应考虑是否为丙型病毒性肝炎。
2.HCV-RNA
即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是HCV的遗传物质,是表示体内感染HCV的直接指标。
目前用PCR方法可以直接检测血中的HCV-RNA,可用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
因其较丙型肝炎抗体出现早,故是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和判断传染性的一项有用的指标。
总之,对有典型临床表现且其发病与输血及血制品密切相关,已排除其他肝炎的可疑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进一步查HCV-RNA及抗HCV,如HCV-RNA及抗HCV均阳性或HCV-RNA单独阳性即可确诊为丙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效果好,90%患者可获得完全应答而彻底痊愈;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相对较乙型病毒性肝炎为轻,经标准抗病毒方案治疗,有机会清除病毒获得痊愈。
部分患者感染20-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丙肝确诊及报告的标准
丙肝确诊及报告的标准引言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肝炎,全球范围内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
对丙型肝炎的确诊及报告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丙肝的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病例报告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规范丙肝的确诊及报告流程,提高丙肝病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一、临床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在临床实践中,丙肝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慢性疲乏、上腹部不适、乏力、黄疸、肝色素沉着等。
临床医生应当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全面排查,包括生活史、疾病史等,以提高对丙肝的警觉性。
2. 临床检查临床检查包括肝脏B超、CT、MRI扫描、肝功能检测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肝脏病变和丙肝相关的病理改变。
3. 实验室检测丙肝的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丙型肝炎抗体、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等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HCV。
还需要对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肝酶、凝血功能等进行检测,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肝功能异常以及合并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二、实验室检测标准1. 丙肝抗体检测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是初步筛查丙肝感染的重要手段,应当选择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采用核酸检测方法检测丙肝患者血液中的丙型肝炎病毒RNA,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活动性病毒感染,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3. 肝功能指标检测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等,以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状态,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监测提供依据。
需针对患者的凝血功能、电解质等进行全面检测。
4. 病毒基因分型对丙肝病毒基因分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助于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
三、病例报告标准1. 确诊报告对于经过临床及实验室诊断证实的丙肝患者,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确保疫情监测和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
报告内容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病毒分型等。
丙肝诊断标准
2、有临床症状、体征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① 病程在 6 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 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② 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 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疸。 ③ 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 ④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① 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 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六)丙肝肝硬化的诊断 —— 3
1、血清 HCV RNA 阳性
2、影像学检查异常
(符合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B 超、CT 或 MRI 可显示肝脏边缘不光滑甚至呈 锯齿状、肝实质不均匀甚至呈结节状、门静脉增宽, 脾脏增大
五、鉴别诊断
1、其他病毒性肝炎 其他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和肝功能检查结果可以和丙 型病毒性肝炎相似 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相应的血清学和或病毒学检查阳性, 而抗- HCV 阴性、特别是 HCV RNA 阴性
(1) 病程在6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 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
(2) 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病人可出现脾肿大,少 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疸;
(3) 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痛疼等表现 (4)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四)急性丙肝的诊断 —— 2
1、血清 HCV RNA 阳性
2、组织病理学检查异常
(一) 疑似丙肝病例 —— 2
1、有流行病学史 2、出现肝功能异常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 ALT、AST 升高部分病例 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 者亦可有 ALT、AST 升高。
(二)临床诊断丙肝病例 —— (1-3)
1、有流行病学史 2、血清抗 - HCV 阳性
② 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 脾肿大。
丙型肝炎诊断标准解读课件
4 部分肝硬化患者有肝病面容、黄疸、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
脾肿大,腹水、肝性脑病或消化道出血
诊断依据
1 生化学检查异常:
➢ 急性期:多有血清ALT、AST升高,部分有胆红素升高 ➢ 部分慢性丙肝和肝硬化患者有ALT、AST及胆红素升高
实验室 检查
2
血液抗-HCV阳性
3
血液HCV RNA阳性
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标准框架
范围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缩略语
4. 诊断依据
5. 诊断原则
6. 诊断 7. 鉴别诊断
强 制
8. 病例报告
性
附录
条
A. 丙型肝炎病毒学实验室款检测
B.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C. 肝脏弹性测定
D. 丙型肝炎病例报告
规定了丙型肝炎的:
➢ 诊断依据
➢ 诊断原则
➢ 诊断
抗-HCV检测
目的:筛查个体HCV感染状况 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法试验、胶体金法快速试验等。按照试剂说明书判定结果,有效试验的阴性 和阳性对照应符合试剂盒规定。 抗-HCV抗体检测结果报告:结果呈阴性,报告“抗-HCV阴性”;结果呈阳性,报告“抗-HCV阳性”。
HCV RNA检测
目的:HCV RNA检测用于对HCV抗体检测阳性的样品的确证及对高危人群样品筛查窗口期感染,并作为抗病毒治疗 疗效的判断指标,指导抗病毒治疗及疗效判定。 方法:包括逆转录PCR、荧光定量PCR等。按照试剂说明书判定结果,阴性质控结果应无扩增曲线,而阳性质控应扩 增曲线良好且符合试剂盒规定。 结果的报告: ➢ HCV核酸定性检测结果呈阳性,报告“HCV阳性”;结果呈阴性,报告“HCV阴性”。 ➢ HCV核酸定量检测结果报告有以下几种情况: a) 结果在检测范围内,则按检测的结果直接发报告。 b) 结果高于检测上限,则应用 HCV 阴性的混合血浆(清)将样本进行 10~1 000 稀释后再重新进行检测,直到结果 落入检测范围内; c) 结果未出现扩增曲线,则报告为“低于检测下限”。如果低于检测下限,但又有扩增曲线出现,则应重新进行检测, 若在检测限内,按照实际数发报告;若仍低于检测下限,则报告为“低于检测下限”
丙肝核酸检测标准
丙肝核酸检测标准丙肝核酸检测标准引言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炎,是一种全球性健康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约5000万人感染了HCV,其中约1500万人有慢性肝炎,近60万人死于丙肝相关肝硬化和肝癌。
因此,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为了确诊丙型肝炎感染,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检测患者的丙肝核酸,即检测血液中的HCV RNA。
本文将详细介绍丙肝核酸检测的标准及其应用。
一、丙肝核酸检测方法1. PCR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是检测丙肝核酸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它的原理是将HCV RNA在体外进行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生成相应的cDNA(complementary DNA),然后使用引物(primers)扩增cDNA,最后通过荧光染料标记的探针检测扩增产物。
PCR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以及快速结果等优点,已成为丙肝核酸检测的金标准。
2. 总RNA检测法总RNA检测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丙肝核酸检测方法。
它通过提取患者血液中的总RNA,然后经过逆转录反应生成cDNA,最后使用引物扩增cDNA。
总RNA检测法对HCV RNA的检测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相对较低,可能会导致一些假阳性结果。
3. 嵌合PCR法嵌合PCR法是一种结合了PCR技术和分子位点分析技术的丙肝核酸检测方法。
它的原理是在PCR扩增反应中引入特异性嵌合酶切位点,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最后通过凝胶电泳分析酶切产物。
嵌合PCR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准确检测出HCV RNA的存在与否。
二、丙肝核酸检测标准丙肝核酸检测标准主要依赖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等权威机构的指南。
目前丙肝核酸检测被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初筛阶段和确证阶段。
1. 初筛阶段初筛阶段旨在发现可能感染丙型肝炎的人群,通过快速、简便的方法筛查出阳性患者,然后进行进一步的确证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型病毒性肝炎(WS 213-2008)
1 诊断标准
1.1 流行病学史
1.1.1 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
1.1.2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史。
1.1.3 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1.1.4 与HCV 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 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
1.2 临床表现
1.2.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1.2.1.1 病程在6 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1.2.1.2 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疸。
1.2.1.3 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发。
1.2.1.4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1.2.2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1.2.2.1 病程超过6 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1.2.2.2 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
1.2.2.3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
1.2.3 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1.2.3.1 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区疼痛或不适等。
1.2.3.2 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1.2.3.3 失代偿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史。
1.3 实验室检查
1.3.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 AST 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 升高。
1.3.2 血清抗-HCV 阳性。
1.3.3 血清HCV RNA 阳性。
1.4组织病理学检查
1.4.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可有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症等多种病变,其组织学特征包括;
a)单核细胞增多症样变,即单个核细胞浸瑞于肝窦中,形成串珠状;
b)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
c)胆管损伤伴汇管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甚至淋巴滤泡形成;
d)常见界面性炎症。
1.4.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肝组织中常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界面炎、管区淋巴浸润甚至淋巴滤泡形成、胆管损伤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小叶内肝细胞脂肪变性、库普弗细胞或淋巴细胞聚集1.4.3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例改变的基础上出现肝纤维化及小叶结构的改变,即假小叶形成。
1.5 影像学检查
1.5.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B超、CT或MRI可显示肝脾轻度肿大。
1.5.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B超、CT或MRI可显示肝实质不均匀,可见肝脏或脾脏轻度肿大
1.5.3丙型病毒性肝硬化
B超、CT或MRI可显示肝脏边缘不光滑甚至呈锯齿状肝实质不均匀甚至呈结节状,门静脉增宽,脾脏增大。
2诊断原则
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实验结果进行初步诊断,确诊丙型病毒性肝炎须依据HCVRNA检测。
区分急性、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及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须根据明确的暴露时间、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3诊断
3.1疑似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3.1.1符合1.1和1.2。
3.1.2 符合1.1和1.3.1。
3.2临床诊断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3.2.1符合1.3.2和1.1
3.2.2符合1.3.2和1.2
3.2.3符合1.3.2和1.3.1
3.3确诊丙肝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和1.3.3。
3.3.1急性丙肝诊断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3.3.1.1符合1.3.3和1.2.1。
3.3.1.2符合1.3.3和1.4.1。
3.3.2慢性丙肝诊断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3.3.2.1符合1.3.3和1.2.2
3.3.2.2符合1.3.3和1.4.2
1.3.2.3符合1.3.3和1.5.2
3.3.3丙肝肝硬化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3.3.3.1符合1.3.3和1.2.3。
3.3.3.2符合1.3.3和1.4.3。
3.3.3.3符合1.3.3和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