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年级组第二周主题活动《我的区域我做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组第二周主题活动:我的区域我做主

主题承包人:孟丽娜、魏剑

主题实施时间:2016年2月29日——3月11日(两周)

一、主题背景:

(一)幼儿经验分析

幼儿进入小班下学期,对于区域游戏已经有了一定经验:在上学期的区域游戏中,孩子们体验了角色游戏(娃娃家、小医院等)带来的快乐。随着娃娃家游戏的深入,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也体现出对其他角色游戏的需求。如为娃娃看病;外出购物;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理发等。所以,教师根据孩子们游戏的需求,组织幼儿共同商量,一起探讨想要玩的区域——理发店和超市。

孩子们对于理发店和超市的前期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例如在谈到对理发店的理解时,他们会说“理发店就是剪头发的地方”;从而由“剪头发”的话题引发出了孩子们对于理发师、剪头发、理发工具的讨论。对于超市,孩子们更为熟悉,几乎所有孩子都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这些都说明孩子们的前期经验是比较丰富的,并且对于这些话题他们是很感兴趣的。

但是在具体的角色分工与活动的内容上孩子们是不明确的,这也说明了孩子们经验的零散性与随意性。因此,本主题将从孩子们的实际经验与实际需要出发,运用多种形式唤醒幼儿的前期经验,并总结梳理幼儿的经验,拓展幼儿的经验。同时,将他们积累出的经验更好地运用到我们游戏的过程中去。

同时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游戏材料相对缺乏,孩子们不能够很好地参与到游戏中去;二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清晰角色的分工,并且对于游戏的材料也是到处乱玩,不利于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这种游戏的现状亟待解决。这也成为我们本次区域开展的一个动力。

(二)挑战:

纲要指出:小班年龄段的幼儿要能够表现对游戏、活动的喜好;并会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貌用语,主动地问候、招呼小朋友。

所以我们在研讨、设计、组织主题活动时,应力求适应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通过角色游戏的组织与开展,带领孩子们一起体验游戏的快乐,并在快乐游戏中收获与人交往的方法。

二、主题目标:

1.通过美术、谈话、手工、体验等多种形式,创建角色区,并了解区域的规则与活动内容。

2.能够灵活运用语言、工具、规则等内容参与游戏,体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四、教学地图与活动设计搭配一览表:

五、资源利用

1.社区资源

(1)充分利用周边社区环境,参观理发店、超市。

2.家长资源

(1)家长带领孩子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参观理发店、超市,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

(2)跟孩子们一起搜集关于理发店的工具(如塑料剪刀、镜子、洗发水的空瓶、浴帽、毛线等);超市的物品(空的食品包装盒子、空的日用品罐子等),并带来幼儿园,教师跟孩子们一起整理相关的工具。

六、区域游戏

七、主题反思

角色游戏发展水平

1.社会交往能力逐渐提高。在角色游戏中,会有不同的角色分工,在互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幼儿的沟通与交流,幼儿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信息交流,从刚开始的独自游戏,逐渐过渡到有互动,能够根据自我的角色定位,与他人进行交流,如在超市,能够模仿收银员与顾客的交流内容,用文明礼貌的语言进行沟通。

2.礼貌用语在游戏情景中得以习之。在玩理发店和超市时,孩子们一开始很少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不用谢···但是随着主题教学活动的推进,孩子们越来越有礼貌,在理发店里,经常会听到:请你帮我剪个头好吗?欢迎下次光临··等等有礼貌的话语,孩子越来越有礼貌了,更多的孩子就会愿意和大家在一起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慢慢地建立了起来。

3.物归原处的习惯。班级里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不仅让孩子玩的很起劲,也对他们有了一个挑战:物归原处的习惯,刚开设区域时,孩子们对于“从哪里拿来的东西放回哪里去”,做的不是很好,随着主题的慢慢向后推进,他们整理东西的能力越来越强,物归原处的习惯也慢慢的养成了。

角色游戏水平不足

1.幼儿游戏中,幼儿对娃娃家的游戏经验中就已经存在角色不分明的问题,本主题中没能很好的突破,有时会出现多名理发师的情况,原因是幼儿缺乏游戏前的角色商议,幼儿对可操作的材料很感兴趣。在超市的实际游戏中,幼儿多了很多语言的交流,售货员和收银员合二为一,玩的更多的像是“小卖部”,而不是超市。娃娃家和超市之间发生了很多互动,在整理超市材料时有个别幼儿能按照超市的物品用途进行分类,有部分幼儿是按盒子大小摆放整齐,还有部分幼儿不会整齐分类摆放。

2.角色意识开始萌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的角色意识比较低,多是玩游戏材料的过程,很少会与同伴产生互动,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帮助幼儿梳理不同角色间的对话,知道在游戏时,同伴间可以交流哪些话题?不同的角色应该做什么事情等等,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识。

课程内容评价

课程的推进较适宜,是按照活动开展的进程来设计的,但是课程的安排不是很适宜,主要有一下两点理由:

1.课程内容重复、平行,在能力上缺乏提升。两个角色区的课程设计思路是一致的,先谈话再制作调查表,最后进行装饰。在课程中适当得加入计划表,但是在后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几乎没有幼儿会去看调查表,根据调查表的内容一一实施,可操作性不是很强。

2.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两周的活动,多是以谈话活动开展,操作类的活动很少,尤其是一天上下午的活动都是谈话活动,加上区域后的分享交流环节,每次都会达到半个小时以上的谈话,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3-5分钟,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出现了坐不住的现象,甚至在一日活动中,由于过多精力的剩余,幼儿显得很躁动。

本主题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敏锐的把握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跟进材料和评价,低结构的教案使各班教师在执行中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这些低结构的活动不适宜通过集体教学的方式进行,比如游戏后评价、游戏规则制定等,可以渗透在游戏时间进行。

其他:

1.自主性较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能够根自己的喜好进行游戏。并尝试商量和合作。

2.材料的投放有层次性

不足

1.评价不足,在本主题中,教师的评价又开始弱化,基本就针对收放的情况进行评价。对于如何玩,玩了什么提的较少。

2.主题课程的延伸不充分,区域的开展基本是沿袭之前的主题,鲜有更新。对于课程的延伸和支持不够。在后期,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及时增设区域,区域有效的为主题目标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