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煤层气赋存规律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是指煤层气在地质环境下形成富集和保存的规律。
煤层气是一种天然气,在煤炭矿井中富集而成,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
煤层气的形成、富集和保存受到地质构造、煤层特性、气体来源和运移等因素的控制。
根据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特点,可以将中国的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质构造控制法则:地质构造是煤层气形成、富集和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中,大部分都分布在古近系地层,随着地质历史的演化和构造变化,煤层气的富集和保存也受到了不同的控制。
比如,华北地区的煤层气主要富集在向阳坡和背风坡的下部,沿断裂带较为富集;而川西南地区的煤层气则主要分布在下凹区和向东倾斜的断块带内。
二、煤层特性控制法则:煤层物性是影响煤层气形成、富集和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孔隙度、渗透率等。
不同类型的煤层气田,其物性特点亦不尽相同。
例如,北部地区的煤层气孔隙度较大、渗透性较强,而华南地区的煤层气则相对较为粘稠,导致开采难度较大。
三、气源和运移控制法则:煤层气的气源主要来自于煤层中的天然气、生物气等,在煤层中运移和富集后形成煤层气。
不同气源的煤层气,其成藏规律也有所不同。
例如,华北地区的煤层气以天然气为主,成藏主要受到气源控制;而四川盆地的煤层气以生物气为主,成藏主要受到热演化和构造运动的控制。
以上是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的一些基本介绍,其中的细节和相关数据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影响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研究进展
2011年第1期doi:10.3969/j.issn.1672-9943.2011.01.017能源技术与管理影响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研究进展朱士飞(江苏地质矿产设计研究院,江苏徐州221006)[摘要]煤层气的赋存富集同地质条件有密切联系,并受地质条件的制约。
论述了煤储层邻近围岩的岩性及厚度、构造条件及与围岩和构造条件相伴的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储集层发育特征控制作用以及对煤层气富集和成藏的封闭与保存条件所起的关键作用。
认为煤层岩性及厚度是煤层气生成与储集的物质基础,各种地质条件是运移储存的外在条件。
[关键词]煤层气赋存;煤储层;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中图分类号]TD1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943(2011)01-0044-021概述我国多样的古地理、古气候、古构造和古植物等条件的不同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和煤化作用的差别,造成了我国煤质特征在数量和种类分布上的不均衡性[1]。
因而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煤层气(瓦斯)得以保存的数量也不相同。
煤层气富集的必要前提,是生成、储集、封盖、运移、聚集、保存六方面条件及其动态发展过程的有利配置,同地质条件有密切联系,并受地质条件的制约。
煤储层邻近围岩的岩性及厚度、构造条件及与围岩和构造条件相伴的水文地质条件主要控制着煤层气储集层发育特征,并对煤层气富集和成藏的封闭与保存条件起至关重要作用[2-7]。
2沉积作用与煤层气赋存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一方面受控于区域成煤古构造背景而具有它控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受控于局部古地理、古气候、古植物而具有自控的特征。
这些沉积动力学因素,都通过煤层和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包括几何特征)而与煤层气地质条件发生密切联系,从而不仅控制着煤层气生成与储集的物质基础,同时对煤层气成藏的储盖条件也有重要影响[2-3]。
煤层的几何特征系指煤层在三维空间的展布形式,包括煤层厚度、煤层稳定性、煤层结构等,对煤层含气性和物性有一定影响,同样是控气系统中的重要地质因素。
煤层气赋存的两大地质控制因素
第36卷第7期煤炭学报Vol.36No.72011年7月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July2011文章编号:0253-9993(2011)07-1129-06煤层气赋存的两大地质控制因素王怀勐1,2,朱炎铭1,2,李伍2,张建胜2,罗跃2(1.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2.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探讨了构造演化和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机理,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河北赵各庄井田的煤层气赋存特征。
研究表明:构造控制着煤层气生成、聚集、产出过程的每一环节;煤层水溶解了部分煤层气,同时控制着煤储层的压力,水的流动将直接影响煤层气的吸附解吸程度。
赵各庄井田现今煤层气的赋存特征主要是构造与水动力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井田构造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区性:Ⅰ区和Ⅱ区构造较发育,逆冲、压扭性断层对煤层气有很好的封堵作用;Ⅲ区受开平向斜控制,煤层气含量在向斜核部明显较大。
同时,井田水文地质边界条件为封闭或半封闭的,而且由于井田所在的开平向斜北西翼受水力封堵作用影响,煤层气封存条件较好。
关键词:煤层气;赋存;构造演化;水动力条件;开平向斜中图分类号:P618.11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0-10-25责任编辑:韩晋平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40730422);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09CB21960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08ZX05034-04)作者简介:王怀勐(1986—),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
E -mail :whmcumt@Two major geological control factors of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CBMWANG Huai-meng 1,2,ZHU Yan-ming 1,2,LI Wu 2,ZHANG Jian-sheng 2,LUO Yue 2(1.Key Laboratory of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 and Reservoir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China ;2.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arth Scienc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China )Abstract :Studied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and analyzed the CBM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Zhaogezhuang mine field.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tructures control CBM pro-duction ,accumulation and output ,water dissolves part of the gas and control the coal pressure ,and the flow of water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degree of CBM adsorption-desorption.The present CBM characteristics of Zhaogezhuang mine field are the results of combined effects of structures and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has a clear partition :the structures develop in the part Ⅰand Ⅱ,where CBM is blocked by thrust faults and compres-sive-torsional faults ;the part Ⅲis controlled by Kaiping syncline ,and the CBM content is much more higher in syn-cline core.Moreover ,there is a closed or semi-enclosed hydro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mine field and a hydraulic-blocking function in the north-west limb of Kaiping syncline ,which benefit for the CBM saving.Key words :CBM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al evolution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Kaiping syncline 煤层气是一种自生自储型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孔隙的表面[1-2]。
影响煤层气赋存条件的分析
维普资讯
10 0
西 部探 矿工 程
20 08年第 5期
利 用 测 温 资 料 分 析钻 孔 矿 段水 文地 质 条 件
李胜 良
( 州煤 田地质 局 一 四二 队, 贵 贵州 六枝 5 30 ) 5 40
动 态平 衡过 程 中 , 达 到 吸 附平 衡 后 , 附 量是 压 力 和 在 吸 温 度 的函数 。但 煤对气 体 的 吸附属 于物理 吸 附 , 附与 吸 解 吸是 可逆 的 , 当温 度 和压 力 条 件 改 变后 , 附量 也 会 吸
量都在 3 m / 以上 , 的生气量 比其保存 的气量要高 0 。t 煤 好 几倍 , 的 生气 量 远 远 超 过 现 今 各 煤 层 的 实 际 含 气 煤
量, 现有 实 际含 量 在 4 1m。t这 主要 是 由 于煤 岩 自 ~ 0 /,
身的吸附能力和保存条件 的不同造成的 。 1 良好 的封 闭条件 是煤 层气 保存 的重 要 因素 良 好的 封闭条件才能使煤层气得以保存, 封闭层对于
煤层气藏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吸附与解吸的平衡 , 减少游离 气的 逸散和减弱交替地层水的影响。煤层气通过封 闭层 逸散主要有两种方式 : 一是渗流运移, 一是扩散运移。
改变: 当压力下降或温度升高时, 吸附气就会解吸, 转化 为游 离气 。各 种地 质 作 用 就是 通 过 改 变 吸 附 与解 吸 及 吸附与溶解的关 系而影响煤层气 的保存。 3 水动 力 因素 影 响煤 层气 的赋存 交替水阻滞 区有利于煤层气 的保存 , 除了需要良好 的封闭之外 , 煤层气形成还需要有一个较稳定的水动力 条件 , 它直接影响着地层液体压力分 布及流体的运移 , 由此改变吸附气 与溶解气 和游离气 间原有的平衡 , 从而 影响到煤层气的保存。水动力影响煤层气 的保存主要 表现在 以下 几种 类 型 : () 1如果煤层顶部岩层为渗透层 , 地层水交 替强烈 , 且 由于煤岩基质和地层水中存在较大的浓度梯度 , 煤岩中甲 烷气则不断地被交替地层水带走而难以保存在煤层中; () 2 如果地层水处于阻滞状态 , 且渗透层 自身具有 良好 的保存条件 , 煤层气则可能会在渗透层 中聚集形成 煤成 气 藏 ; () 3 如果煤层具较好 的渗透性 , 出露地表接受地 且 层水 补 给 , 下 没有 良好 的盖 层 , 层 气 则 会 随着 地层 上 煤 水 的运移 而散 失 ; () 4如果存在 良好 的顶底板条件, 则会在向斜轴部 或单斜底部形成超压区, 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 4 构 造 运动对 煤 层气 保存 的 影响 地壳 的升 降运 动可 以 改变地 层 的温压 条件 , 打破煤 层 中原有的平衡条件 , 使吸附气与游离气相互转化 , 从 而影响煤层气的保存 , 断裂运动会使地层发生断裂 , 断 裂对于常规天然气藏无疑会成为油气散失的通道 , 而对 于煤层气藏, 因为煤层气 是 以吸 附状态赋存于煤 岩中 的, 断裂作用就有所不 同, 岩浆活动及其它热运动也会 改变煤层气 的平衡条件 , 从而影响煤层气的保存条件。
国内煤层气赋存规律的影响因素分析
251 倾斜 构造 。 .. 在其 它条 件近 似 , 层 围岩封 闭条件 大。 反 , 煤 相 在构造 抬 升 的情况 下 , 效地层 厚度 不再 是原 来 有
较 好 的情 况 下 , 一般 倾 角平 缓 的煤层 所 含 的煤层 气 量较倾 那样 厚 , 致煤 层 气 的散 失 , 导 如徐 州 、 山东等 地 一些煤 田的 角 陡 的煤 层 要大 。 这是 因为前者 的煤层 气运 移 路 线长 , 煤 层埋 藏过 浅 , 所 煤层气 保存 量甚 微 。 受 阻力 大 , 气体 运移 难 。 332 断裂构 造。断裂构造 的影 响是多 方面 的 , ._ 特别 是 252 褶 曲构造 。 一般 巷道 中 的小型 褶 曲对煤 层气 含 断裂类型 , .。 不仅对煤 层 的完整性 和煤层 的封 闭条件 , 而且 对 量 影 响不 大 , 影 响 的主要 是大 、 有 中型 褶 曲。 区域 构造来 煤体 结构 、 微特征和 煤 的孔 渗性均 有不 同程 度的影 响。 从 显 正断层一般 为开 放型 , 闭性较差 : 断层 多属压性 、 封 逆 压 看 , 密褶 皱 地 区往 往煤 层气 含 量高 。矿 区规 模 的 大型 向 紧 封 煤层 甲烷 大量解 斜 相 对 埋 藏 深度 大 , 型背 斜相 对埋 藏 浅 , 种 差 异 对 煤 扭性 , 闭性 能好。 断层面 附近 为低压 区 , 大 这
,
: … 。~ … 一… -… 1
a
中 &量的 。 煤 ) 磊 ;
。
温
’ 一~ … … …
妻 20 : 0、 曼 : —、 0 m 鋈
.
量 … 1’解 态 层 对 烷 一 的 解 ̄0 一I溶} 煤 气水 甲 有 定 溶 能J' .ao V 状 3 I J- J 套 的 荽 其 ‘ 妻 要坌 壁 他 : 毒 磊 南 主 蒜 荟 较 层为 常
浅析影响煤层气藏形成和保存的因素
浅析影响煤层气藏形成和保存的因素摘要:煤层气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煤层气是成煤物质在煤化过程中生成并储集于煤层中的气体,本文主要论述了影响煤层气藏形成和保存的诸多因素,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和合理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煤层气形成保存煤层气俗称“瓦斯”,其主要成份为高纯度甲烷,是近二十年在世界上崛起的新型能源,其资源总量与常规天然气相当。
煤炭开采中排出的大量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优化一次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质的能源和基础化工原料。
1 煤层气的成因类型与形成机理植物体埋藏后,经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泥炭(泥炭化作用阶段),泥炭又经历以物理化学作用为主的地质作用,向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转化(煤化作用阶段)。
在煤化作用过程中,成煤物质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挥发份含量和含水量减少,发热量和固定碳的含量增加,同时也生成了以甲烷为主的气体。
煤体由褐煤转化为烟煤的过程,每吨煤伴随有280~350m3(甚至更多)的甲烷及100~150m3的二氧化碳析出。
泥炭在煤化作用过程中,通过两个过程,即生物成因过程和热成因过程而生成气体。
生成的气体分别称为生物成因气和热成因气。
1.1生物成因气生物成因气是指在相对低的温度(一般小于50℃)条件下,通过细菌的参与或作用,在煤层中生成的以甲烷为主并含少量其它成分的气体。
生物成因气的生成有两种机制,即二氧化碳的还原作用和有机酸(一般为乙酸)的发酵作用。
尽管两种作用都在近地表环境中进行,但根据组分研究,大部分古代聚集的生物气可能来自二氧化碳的还原作用。
煤层中生成大量生物成因气的有利条件是:大量有机质的快速沉积、充裕的孔隙空间、低温和高pH值的缺氧环境。
按照生气时间和母质以及地质条件的不同,生物成因气有原生生物成因气和次生生物成因气两种类型,两者在成因上无本质差别。
1.1.1原生生物成因气原生生物成因气是在煤化作用阶段早期,泥炭沼泽环境中的低变质煤(泥炭到亚烟煤)经细菌等有机质分解等一系列复杂过程所生成的气体。
煤的地质特征及煤层气赋存规律分析
煤的地质特征及煤层气赋存规律分析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生活领域。
了解煤的地质特征以及煤层气的赋存规律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煤的成因、组成和特征入手,探讨煤层气的赋存规律。
煤的成因主要有植物残体的堆积和变质两个过程。
植物残体的堆积是煤形成的基础,而变质过程则使植物残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煤的主要成分。
煤主要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其中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占煤的大部分质量。
有机质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其中碳含量最高,通常超过50%。
无机质则主要由矿物质组成,如粘土矿物、石英等。
煤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煤的种类、煤的颜色和煤的结构。
根据煤的形成过程和煤的成分特点,可以将煤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等不同种类。
无烟煤含碳高、灰分低,是高品质的煤种,适用于发电和冶金等行业。
烟煤含碳较高、灰分较高,适用于炼焦和化工等行业。
褐煤含碳较低、水分较高,常用于发电和供热。
泥炭是最原始的煤种,含水分较高,燃烧性能较差。
煤的颜色可以反映煤的热演化程度,一般可分为黑色、褐色和灰色等。
煤的结构则指的是煤的组织结构,可分为块煤、层状煤和纤维煤等。
煤层气是煤中储存的天然气,是煤的重要伴生矿产资源。
煤层气的赋存规律与煤的地质特征密切相关。
首先,煤层气的赋存与煤的类型有关。
煤层气主要赋存于无烟煤和烟煤中,这是因为无烟煤和烟煤的孔隙度较高,有利于气体的储存和运移。
其次,煤层气的赋存与煤的热演化程度有关。
随着煤的热演化程度的增加,煤中的孔隙度逐渐减小,煤层气的赋存量也会减少。
此外,煤层气的赋存与煤的构造特征和构造应力有关。
在构造复杂的地区,煤层气的赋存量较高;而在构造简单的地区,煤层气的赋存量较低。
最后,煤层气的赋存与地下水的存在有关。
地下水的存在会对煤层气的赋存和运移产生影响,一方面可以促进煤层气的释放,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煤层气的丧失。
综上所述,煤的地质特征及煤层气的赋存规律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
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在我国,煤层气的开发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单井产气量却一直难以有较大提高,这也是一直制约煤层气开发的主要问题。
本文试图从地质因素和开发技术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分析影响煤层气井产能的种种因素,找出问题所在。
1 地质因素地质因素是决定煤层气富集及产出的关键,是影响气井产能的内在因素。
以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的开发为例,通过研究及勘探开发的实践表明,气井产能受煤构造部位、煤层厚度、埋深、气含量、渗透率、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
不同地区煤层气地质、储层条件对比情况见表1。
1.1 1.1.1 构造发育及分布褶皱煤层气勘探开发资料显示,褶皱对煤层气井的产量有一定影响。
中联煤在潘河地区的煤层气井分布在背斜、向斜的不同部位,虽然各种产量井在背斜、向斜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比例优势,产能分布与构造关系不十分显著,但在背斜轴部,高产井的比例高[1],向斜和褶皱翼部的高产井比例分别为75%和59%,背斜轴部的煤层气井全为高产井(表2)。
中石油在樊庄区块进行的煤层气开发也基本上表现为相同的产气特征,在背斜区和褶皱翼部高产气井的比例高。
表2 不同构造位置区的气井产气状况[2]1.1.2 断层断层对煤层气开发的影响表现为:①在局部范围内使煤层厚度或煤体结构发生变化,如煤层变薄、煤层渗透率降低等;②导通邻近含水层,导致产水量大、降压困难等;③使附近的煤层气逸散,气含量降低; ④使煤层气井间形成隔离屏障,阻断井间的联系,降低开发效果;⑤增加钻井、固井、压裂作业等的施工难度,对煤储层的污染可能更大。
这些都会导致产气量降低,因此断层对煤层气井的产量影响是比较显著的。
1.2 煤层厚度煤层厚度越大,向井筒渗流汇聚的煤层气就越充足,产气量就越高。
对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产量与目标煤层厚度进行统计发现,随着煤层厚度的增大,煤层气井产量有增加的趋势。
1.3 煤层埋深煤层气理论研究和勘探开发的实践表明,深度是影响煤层气井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于煤层气赋存地质控制因素与聚集类型的探析
关于煤层气赋存地质控制因素与聚集类型的探析探讨了构造演化和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机理,根据地质控制因素的影响,认为在5类地区易形成煤层气富集区,可为我国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提供现实依据。
标签:煤层气地质控制因素聚集类型0前言煤层气是一种自生自储型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层孔隙的表面。
研究表明,煤层气赋存受地质构造、煤层埋深、煤层厚度、气成含气量、渗透率等地质因素的影响。
本文主要研究影响其赋存的两大地质控制因素,即地质构造与水动力特征。
在地质控制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了5种聚焦类型,以下将一一进行表述。
1煤层气赋存的两大地质控制因素1.1 构造对煤层气赋存的控制1.1.1构造演化(1)构造演化控制煤层上覆盖层厚度。
煤层沉积埋藏后,能否形成煤层气藏,主要取决于后期构造演化条件。
上覆盖层有效厚度是地质构造发展史留下的最直接的证据,在煤层气勘探选区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通过控制煤层的压力而影响煤层气的吸附量,而且控制着游离气的散失;而构造演化控制着成藏过程中上覆盖层厚度的变化。
(2)构造的回返抬升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
现今埋深相同的煤层,其经历的回返抬升的时间早晚和长短不同,煤层气的富集程度也不同。
抬升回返时间晚且短,煤层气散失的时间就短,对煤层气藏的保存有利。
1.1.2构造形态不同形态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的不同部位,不同力学性质和封闭情况形成了有利于煤层气赋存或逸散的不同条件。
封闭性地质构造有利于煤层气赋存,开放性地质构造有利于煤层气逸散排放。
(1)褶皱。
在褶皱的不同部位,围岩的封闭能力有较大差别。
在背斜轴部,节理以张性为主,围岩封闭能力明显减弱;但如果背斜闭合而完整且盖层不透气,则为良好的储存煤层气储集场所,在其轴部煤层内往往聚集高压气,形成“气顶”。
在向斜轴部,节理以压性或压扭性为主,围岩封存能力较强。
理论研究和实践亦表明,向斜为煤层气富集的主要构造形态[28]。
(2)断层。
断层保存煤层气的能力随断裂性质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差异。
影响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地质因素研究
2019年第26卷第7期影响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地质因素研究陈景凯,朱振祥,祁新波(郑煤集团超化煤矿,河南新密452385)摘 要:主要以超化煤矿钻孔揭煤资料、勘探中测量瓦斯含量作为切入点,通过线性回归以及瓦斯地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煤层瓦斯赋存情况的地质因素进行了探究,旨在弄清楚各因素(煤层埋藏深度、煤体结构、煤层围岩、厚度、地质构造等)和煤层瓦斯含量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影响该煤矿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即煤层埋藏深度、煤层顶板40m内含砂率以及断层,以此为煤矿防治瓦斯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煤层瓦斯;影响因素;概况;关系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9.07.121 引言瓦斯是古代植物在堆积成煤的初期,纤维素和有机质经厌氧菌的作用分解而成的物质,通常情况下是以游离和吸着状态存在于煤体或者是围岩当中,它的赋存以及分布和地质条件有着直接关系。
因此,很有必要对该矿区的瓦斯赋存和分布情况进行细致研究,弄清楚瓦斯赋存和地质因素之间的具体关系,可以为煤矿治理煤和瓦斯突出工作提供帮助。
矿区概况分析该矿位于河南省新密煤田西南部,在划分的时候是以大的断层构造为依据,井田初步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a,后经技术改造,矿井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15年核定生产能力为2.15Mt/a,总面积可达11.29km2,主采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1煤层,煤层较稳定,普遍可采,但煤厚变化较大,煤厚0.34~44.84m,正常煤厚5~10m;煤层偶含夹矸,局部结构复杂,含夹矸2~4层。
煤层瓦斯赋存受地质条件影响分析地质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瓦斯的赋存、生成、富集以及运移,在不同煤田和块段、不同区域,地质条件对瓦斯的赋存影响也有较大差异,并且主因素也有区别。
通过相关研究能够得出,该矿区瓦斯含量和分布规律与煤层厚度、围岩、埋深、地质构造等有直接关系。
2.1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不但能够改变煤层围岩透气,而且也会影响到煤层赋存形态和结构。
新疆煤层气的赋存空间及影响因素的探讨
新疆煤层气的赋存空间及影响因素的探讨摘要:煤层气资源作为常规能源,新疆拥有非常可观的资源量。
新疆煤层气资源存赋与自身所处的古地理气候环境、构造运动、煤层的自身性质密切相关。
但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给煤层气的赋存造成了不利影响。
关键词:新疆煤田沉积环境聚煤旋回Abstract: the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 as a conventional energy, xinjiang has very considerable oil.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 in xinjiang put in with their own fu ancient geographical climate environment, tectonic movement and coal sea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their own. But human activity in to some extent the modes of occurrence of coalbed methane caused adverse impact.Key words: xinjiang coalfiel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coal-accumulating spinning back中图分类号:P618.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煤层气俗称“煤层瓦斯”,主要成分为高浓度的甲烷气体(CH4),其资源总量与常规天然气基本相当。
主要存在在煤中的伴生气体。
煤层气作为一项新型的常规能源,具有较为独特的优势,是能源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质的能源和基础工业化工原料。
但煤层气作为一种有害的危险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具有很强的温室效应,及破坏大气层,有污染环境,又因其容易自然甚至发生爆炸严重危及广大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很多人都避而远之。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煤层气赋存影响因素分析——以黄河北煤田某煤矿为例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煤层气赋存影响因素分析——以黄河北煤田某煤矿为例安鹏瑞【摘要】为评价煤层气赋存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引入主成分分析法.以黄河北煤田某煤矿为例,在系统收集和分析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影响煤层气的赋存影响因素,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煤层气赋存影响因素做出定量资源评价,并确定其影响程度.评价结果对赵官煤矿煤层气开发利用和防治瓦斯突出提供依据.【期刊名称】《科技视界》【年(卷),期】2016(000)023【总页数】2页(P99,15)【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煤层气赋存影响因素;煤层气定量评价【作者】安鹏瑞【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0【正文语种】中文煤层气(矿井瓦斯)是一种清洁环保能源,合理开发利用煤层气,对于能源的充分利用,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减少煤矿瓦斯灾害,保护大气环境,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同时,它又是煤矿安全生产一大危害[1],能引起瓦斯爆炸和煤与瓦斯突出,直接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通过对煤层气赋存影响因素的分析,将减少或解除煤矿安全生产的不利影响。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在煤的孔隙中,地下水系统通过地层压力对煤层气吸附聚集起控制作用,地下水的流动对煤层气起溶解、逸散作用[2]。
因此,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赋存、运移影响很大。
从黄河北煤田及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影响上组煤7和10煤层气含量的含水层主要为一灰、二灰、三灰,局部受四五灰和下层岩浆岩含水层影响。
影响下组煤11和13煤层气含量的含水层主要为四灰、五灰、下层岩浆岩含水层及徐灰、奥灰含水层。
煤矿矿井内规模较大的断层主要分布在矿井边界,矿井内部多为较小规模断层,对煤层瓦斯分布影响不大。
由各煤层气含量测试孔数据分析,位于矿井北部、西部边界主要断层对煤层瓦斯保存有利,越向深部规律越明显,且沿倾向方向,煤层气含量有增大趋势。
东部断层局部为导水断层,其对煤层气保存不利。
矿井内发育的32-6号孔背斜、744号孔向斜基本都为轴向NW的倾伏,与矿井整体地层倾向一致,并且这些褶曲规模较小,对煤层气分布影响较小。
煤层气生、储、开发影响因素
一、生气因素:1、有机质成分:越高生气性越好,有机质类型为腐植型的生气能力较强。
2、镜质组反射率:是反映煤化程度的一个指标,煤化程度越高,产生的煤层气越多。
但煤化程度达到一定程度(大于1.8%~3%)过成熟时,其生气能力会逐步下降。
3、厚度:厚度越大越好二、储(保)气影响因素(或形成气藏的影响因素)1、埋深:影响煤层气赋集的地质因素主要是埋藏深度。
煤化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气体能否很好保存,与上覆有效地层厚度有关。
煤层上覆有效地层厚度增加,煤层的保存能力增强,气含量也随之增加。
到一定深度后,随着地压增大,地温也随之增高,煤的储集性能相对变差,煤层气沿煤层缓慢向上运移,含气量减少。
一般情况下,埋深大有利于储气,但超出一定深度后,受地应力等各种因素影响,游离气的量会大大减小,开发成本会增大。
2、断层:开放性(或连通性好的)断层,不利于储气;封闭性断层储气能力强。
逆断层、平推断层构造应力大,低渗,有利于储气,但不利于开发,正断层构造应力较小,高渗,利于开发;因此在选区时要从断层的多个方面评价。
3、构造:向斜埋深大,储层压力大,含气量往往较高。
背斜埋深较浅,储层压力较小,裂隙较发育,不利于储气。
4、上覆下伏地层的封盖性:对煤矿来讲就是煤层顶底板岩性,一般来说砂岩透气性好,不利于储气,泥岩的封盖性比较好。
5、水文地质:地下水活动频繁的地层渗透性较好,随着水的运移,煤层气也会产生运移,导致该区域含量较低。
三、影响开发效果的因素1、储层自身条件因素煤层对CH4的吸附性:吸附性强的煤层开发难度大。
渗透性:透气性越好越利于开发顶底板及煤层的可改造性:脆性矿物含量高利于压裂改造。
厚度:厚度越大,资源丰度越高。
地层压力:一般地应力大,储层渗透性会较低;同时,主应力方向影响压裂主裂缝的延展方向,因此对水平井布置方向及直井井网间距确定影响较大。
储层压力:一般储层压力大,储层渗透性会较好有效应力越大的储层,一般渗透性都较差(有效应力是地应力与储层压力的差值)水文条件:地下水频繁不利于气储存,在排采过程中也会加大排采开发难度地温:地温高有利于气体解吸2、开发过程中的生产工艺影响因素钻井:钻进工艺:欠平衡或平衡钻进钻井液:比重越大,对储层伤害越大,要求低固相,比重不大于1.03 固井:固井泥浆密度不大于1.6,满足固井质量要求情况下,降低固井注浆压力井身质量:狗腿弯会对油管造成磨损,造成频繁停排修井,易形成缝堵。
影响矿井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分析
影响矿井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分析[摘要]煤层是自生自储的天然气,在我国陕西中西部彬长矿区,黄陇侏罗系延安组是主要的含煤地层。
为了获得有效的天然气,在钻井试采时,必须要考虑本地区矿井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
当矿井煤层的瓦斯属于高瓦斯,随着矿井煤层的开采深度越来越大时,就会涌出越来越多的瓦斯,而煤层内部赋存的瓦斯也会越来越多。
当赋存的瓦斯越来越多时,就会对通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而影响煤炭资源回收。
因此全文主要分析影响矿井煤层瓦斯的赋存规律,采取有效的治理方法,确保矿井生产工作时的安全性。
[关键词]矿井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治理方法目前在我国高瓦斯矿井生产工作中,与低瓦斯矿井生产相比,出现爆炸事故的机率明显高于低瓦斯矿井,会出现伤害事故。
位于我国陕西中西部地区彬长矿区的矿井煤层属于高瓦斯,为了保证矿井安全稳定生产,必须要全面分析影响矿井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法,对瓦斯进行有效处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1影响矿井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1.1当煤层厚度越来越大时,赋存的瓦斯也越来越多。
在处于瓦斯地质时,在薄煤层向厚煤层逐渐挖掘中,工作面的瓦斯浓度在越厚煤层就会出现明显的增加现象。
厚煤层周围通常是会受到构造压应力,当煤层越来越薄时,厚煤层周围就会出现封闭现象,提高了煤层的赋存性。
1.2煤层埋深越来越深时,所赋存的瓦斯就会越多。
在控制瓦斯地质煤层气含量时,煤层的埋深是其控制的重要因素。
煤层和顶底板岩层在受到静压力的影响,同时瓦斯向地表游离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距离越来越远,从而导致在高压封闭的状态下有着大量的瓦斯涌出。
高压封闭地区孔隙度会越来越小,没有较高的透气性,使瓦斯不会向外扩散,而煤层中就会赋存有大量的瓦斯,并且煤层的埋深越来越大时,就会赋存大量的瓦斯,而且涌出大量的瓦斯,反之,则相反。
1.3当煤层倾角发生变化时,赋存的瓦斯也会发生改变。
当瓦斯地质煤层的埋藏深度相同,煤层有着较为稳定的产状时,煤层倾角越来越大时,煤层气就会向浅部运移。
影响煤层气富集地质因素的分析
中, 水 力运 移逸 散控气 的形 式 较 为常 见 , 由导水 裂 隙、 断层 对 含水 层 、 煤 层 进 行 沟通 , 地 下 水 在 运 动 当中 , 会对煤层造成气 体逸散 _ 2 J 。在断裂发育较 少 的单斜 、 宽缓向斜 当中, 通 常 为水 力 封 闭 控 气 , 由不导 水性 断 裂 作 为 主 要 的断 裂 构 造 , 在 边 界断 层中 , 具 有逆 掩 、 挤压 的 性质 , 能够 作 为 隔水 边 界 。 在 深部 中 , 通 常具 有水 力封 闭 控气 , 在 压 力 传递 效 果 下, 煤 层气 在 煤 中 吸 附 , 煤层气较 为富集, 难 以 产 生运 移 , 因而 具 有 较 高 的煤 层 含 气 量 一 般 在 单斜 、 不 对称 向斜 当 中 , 具 有 水 力封 堵控 气 , 在 压 力差的 作用 下 , 煤 层 气 从 高 压 力 区 渗 流 到 低 压 力 区, 由深 部 渗 流 到 浅 部 。煤 层 、 含水层 , 从 露 头 接 受 补给 , 地 F水顺 层 由浅 部 运 动到 深 部 , 会封 堵 煤 层 中 向上扩散 的 气 体 , 从而 聚集煤 层 气 。如图 1 。
规律 , 从而 为煤层气的有效开采 以及矿 井的生产安全提供保障 。 关键 词 : 煤层 气 ; 富集 ; 地质因素
中 图分 类号 : P 6 1 8 . 1 3
文 献标 志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8— 0 1 5 5 ( 2 0 1 7 ) 1质 因素的分析
原晓珠 庞代 静( 贵州省煤 田地 质局 地质勘察研究院 , 贵州 贵阳 5 5 0 0 0 8 ) 摘 要: 在 煤层气的生成 、 盖层 、 储层 、 聚集 、 运移 、 保 存等 多方面 条件的 共同作 用和动 态发展 下 , 可形成煤层 气富 集 , 这一过程中 , 很多地质因素都发挥 了重 要的作用。基于此 , 本文对 影响煤层气富集地质 因素进 行分析 , 了解煤层 气富集的
煤层气赋存影响因素分析
146煤层气是一种赋存于煤炭的气体,由煤的煤化作用生成,是一种可以利用工艺技术开采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非常规天然气。
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成分与常规天然气相同,燃烧热值与天然气也基本一致。
可作为一种清洁新能源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是一种高效的新能源。
本文重点对影响煤层气赋存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1 煤层气赋存影响因素煤层气主要以吸附形态存在于煤储层中。
煤层气分布主要受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埋深以及煤层物性等因素控制[1]。
1.1 地质条件影响构造演化史控制含煤层系沉积埋深史和热演化史,从而控制了煤层气生成、赋存及成藏过程,在盆地层次上控制着煤层气聚集区带的形成和分布。
在成煤期后,构造沉降作用通过不断增加煤层上覆地层厚度,使煤变质程度和煤储层压力增加,促进煤生烃作用和煤层气吸附保存;生烃期后的构造抬升作用则使煤层上覆地层遭受剥蚀,煤储层卸压,并促使裂隙发育,导致煤层气解吸、逸散和逃脱[2]。
1.2 埋深的影响煤层气的赋存与压力成正相关关系,与温度成负相关关系。
即随着压力的增加,有利于煤层的保存;随着温度的升高,煤层气易处于游离态。
随着煤储层深度的不断加大,储层压力与温度均不断增加,压力的增加对煤层气的赋存有着积极的正效应,温度的升高对煤层气的赋存产生负效应。
埋深增加时,压力的正效应大于温度的负效应,煤层气的赋存量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增加。
但当埋深增加到一定程度,煤层气的压力正效应小于温度的负效应,不利于煤层气的赋存。
另外,随着埋深的增加,储层的物性不断降低,有利于煤层气的赋存[3]。
1.3 水文条件的影响煤储层一般含有大量的水。
水利作用对煤层气的保存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又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在水力运移过程中煤层气发生逸散破坏,主要存在于断层构造附近。
水力封堵作用对煤层气的赋存有着积极的作用,主要存在于构造简单的向斜。
1.4 物性的影响煤层物性条件主要包含了煤变质程度、煤层厚度以及煤体结构等。
煤层的变质程度直接对煤的生气量有直接关系,并且影响着煤层的孔隙度、渗透率。
煤层气富集规律及影响因素
岩或泥岩占 87% , 砂 质 泥 岩 顶 板 占 12% , 砂 岩 顶
板占 1% ,顶板以泥岩为 主, 其 次 为 砂 质 泥 岩, 因
泥岩及砂质泥岩孔径较小,孔隙比表面积较大,故
顶板封闭性 较 好; 二1 煤 层 直 接 底 板 岩 性 中, 泥 岩
占 85% ,砂质泥 岩 占 15% , 底 板 以 泥 岩 为 主, 次
于太原组上段,富含蜓类及海百合化石,含黄铁矿
结核及燧石团块)距离 20m 左右.二1 煤层平均厚
度 6 m 左 右, 厚 度 变 化 不 大, 层 位 稳 定, 结 构 较
简单,为高变质无烟煤.
岭断层和董村断层.
图 1 研究区构造图
含量具有随煤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煤层气
3 煤层气富集规律
煤层气 成 分 以 甲 烷 为 主, 占 95% 以 上, 其 次
°~12
°的 单 斜, 以 断 裂 为 主, 并 伴 有 小 型 宽 缓
褶曲.主要断裂为走向近东西的南张门断层、凤凰
2
3 矿体特征
二1 煤层赋存 于 二 叠 系 山 西 组 的 下 部, 与 上 部
大占砂岩 Sd (层 面 富 含 炭 质 及 白 云 母 为 其 主 要 特
征)距离 4 m 左 右,与 下 部 太 原 组 L8 石 灰 岩 (位
en
ti
sr
i
ch
Thegene
r
a
lt
r
end
geandt
i
st
ha
tt
hec
oa
l
bedme
t
hanec
on
t
en
ti
nt
hes
煤层气的赋存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煤层气的赋存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煤层气的赋存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根据近十几年来我国煤层气地质的研究成果,对煤层气的赋存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总结.本文主要从煤层气在煤层中的赋存状态出发,通过研究控制煤层气赋存的控制因素,提出了控制煤层气赋存的一些规律,对以后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田乾乾黄健良牛欢李海洋TIAN Qian-qian HUANG Jian-liang NIU Huan LI Hai-yang 作者单位:田乾乾,黄健良,牛欢,TIAN Qian-qian,HUANG Jian-liang,NIU Huan(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李海洋,LI Hai-yang(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刊名:煤矿现代化英文刊名:COAL MINE MODERNIZATION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P61 关键词:煤层气赋存特征控制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煤层气赋存规律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通过讨论我国煤层气生成及含量的影响因素、煤层气保存的条件、煤层气在煤储层中赋存的方式,从而分析国内煤层气赋存规律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煤层气赋存方式含气量保存条件0 引言煤层气(cbm)是以自生自储式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它主要贮存于煤层及其邻近岩层之中。
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煤层气资源也极为丰富,近几年随着对煤层气研究的日益深入,煤层气开发和利用具有远大前景。
据测算,埋深小于2000m的煤层气资源量为31.46万亿m3,与陆上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相当,并与其在区域分布上形成良好的资源互补。
因而通过探讨煤层气赋存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从而得出煤层气赋存的评价方法,对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及有利区块的选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煤层气的赋存方式煤层气以三种状态存在于煤层之中:溶解状态,溶解于煤层内的地下水中;游离状态,其中大部分存在于各类裂隙之中,以游离态分布于煤的孔隙中;吸附状态,吸附在煤孔隙的内表面上。
溶解状态甲烷含量较少,一般以游离态和吸附态甲烷为主。
1.1 吸附状态煤层气煤层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大多数的气体都是以吸附的方式在煤层中储存的。
测算结果表明,吸附状态的气在煤中气体总量中大约占到的0%~95%还多,具体比例需要看煤的变质程度,埋藏深度等方面的影响。
由于煤是一种多孔介质,煤中的孔隙大部分为直径小于50nm的微孔,因而使煤具有很大的内表面积,(据测定,1g无烟煤微孔隙的总面积可达200m2之多,超过一般孔隙的2000倍)气体分子产生很大的表面吸引力,所以具有很强的储气能力。
在我国,中、高变质程度的烟煤和无烟煤中实测煤层气含量(干燥无灰基)比低变质褐煤要高的多。
煤中吸附气含量,可以用直接法通过煤样解吸试验得到,也可以用间接法通过langmuir方程计算求得。
其中:p—气体压力kg/cm2);a—实验温度下最大吸附量(cm3/g·可燃物);b—取决于实验温度及煤质的系数(kg/cm2)-1;煤吸附煤层气(甲烷)的能力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一般情况下,随着煤变质程度的提高,其吸附气的能力逐渐增加。
②煤吸附气量与压力的关系是:当压力不大时,吸附量随压力增大而增加;压力越高,上述增长幅度越小;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吸附量接近一个常数。
达就是说,煤吸附气量是随压力的增加按双曲线规律变化。
③出于吸附作用本身是一个放热过程因此当温度升高时,煤对煤层气的吸附能力下降。
④随着煤的湿度加大,吸附量将变小。
这是因为煤的部分微孔隙已被水分子所占拟,而将煤层气分子挤出所致。
1.2 游离状态煤层气在气饱和的情况下,煤的孔隙和裂隙中充满着处于游离状态的气体。
这部分气服从一般气体状态方程,由于甲烷分子的自由热运动,因而显现出气体压力。
游离气的含量取决于煤的孔隙(裂隙)体积、温度、气体压力和甲烷的压缩系数,即qy=ф×p×k式中:qy为游离气含量(cm3/g);ф为单位质量煤的孔隙体积(cm3/s);p为气体压力(mpa);k为甲烷的压缩系数(mpa-1)。
1.3 溶解状态煤层气水对甲烷有一定的溶解能力。
与其他气体相比,甲烷在水中的溶解度是较小的。
但煤层常为含水层,甲烷会因地下水的运动而从煤层中运移出去。
1.4 游离态与吸附态煤层气的转化当压力增加、温度降低时,煤的吸附能量增加,游离状态煤层气向吸附状态转化。
当压力降低、温度升高时,吸附状态瓦斯向游离状态转化。
这种现象较为常见,称为煤层气的解吸作用,它是—种吸热反应。
在井下,当大量瓦斯解吸时,可吸收围岩热量而使煤壁降温。
瓦斯的解吸现象与煤和瓦斯突出有一定关系。
2 煤层气含量的影响因素不同含气区煤层气含量差别较大,即便在同一含气区,甚至同一含气带煤层气含量差别也较大。
煤层很好的将生气层和储集层结合在了一起。
成煤物质、煤变质程度直接关系着煤层的生气量;煤的变质程度、煤岩成分、气体压力等因素直接关系着储气能力,煤储层的埋深、区域水文地质、气生成量直接关系着压力;除煤层自身条件外,煤储层的保存条件对煤层气含量也有重要的影响。
这些诸多的影响因素以及复杂的相互配置关系造成煤层气含量的差异变化。
2.1 变质程度煤变质对煤层气含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煤的生气量和煤的吸附能力的控制作用而体现的。
大量研究已证明,煤的生气量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增大,这是煤层气含量增高的物质基础。
2.2 埋藏深度煤层气含量随着煤储层埋藏深度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具普遍性。
原因是根据langmuir吸附理论,随着压力的增大,煤对甲烷的吸附量呈非线性增加。
煤储层压力的大小,总体上是随着煤层埋深加大而增大的。
2.3 水文地质水动力对煤层气具有水力封闭和水力驱替、运移的双重作用。
水力封闭作用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而水力驱替、运移作用则引起煤层气的逸散。
一般讲,地下水压力大,煤层气含量高,反之则低;地下水的强径流带煤层气含量低,而滞流区则含量高。
因此应掌握煤层地下水的压力、渗透速度、水力梯度、补径排关系等水文地质参数和条件,以便从宏观上分析煤层气含量的变化趋势。
2.4 聚煤环境一是聚煤沉积环境不同引起煤的氧化还原程度、煤岩成分存在差异;二是沉积环境不同引起围岩岩性差异而造成封闭性能的差异。
2.5 地质构造2.5.1 倾斜构造。
在其它条件近似,煤层围岩封闭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一般倾角平缓的煤层所含的煤层气量较倾角陡的煤层要大。
这是因为前者的煤层气运移路线长,所受阻力大,气体运移难。
2.5.2 褶曲构造。
一般巷道中的小型褶曲对煤层气含量影响不大,有影响的主要是大、中型褶曲。
从区域构造来看,紧密褶皱地区往往煤层气含量高。
矿区规模的大型向斜相对埋藏深度大,大型背斜相对埋藏浅,这种差异对煤层气含量有不同影响,往往是前者大于后者。
矿井范围内的中型褶曲,其煤层气含量有两种情况:当围岩的封闭条件较好时,背斜较向斜煤层气含量高。
2.5.3 断裂构造。
张性断裂对煤层气可起排放作用,但随深度增加排气断层的排气能力有递减的趋势;压性或压扭性断裂对煤层气可起保存作用,但倾角较陡的逆断层有可能排气,在构造性质近似的情况下,新构造比老构造透气性要好些,这是因为老构造时间长,往往被后来的物质所填充而不再透气。
此外,与地表相通的排气断层(特别是大型的)其排气性更好。
3 煤层气的保存条件3.1 地质条件3.1.1 盖层。
依据封盖层对煤层气的作用、各种地质作用的影响程度及含气量与煤岩吸附能力的相互关系,可将封盖有效性分为四类:高效封盖层、有效封盖层、低效封盖层、无效封盖层。
良好的封盖层可以保持地层压力,阻止地层水的交替,维持三种状态煤层气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使其在煤层中得以保存和富集。
3.1.2 上覆地层有效厚度。
煤储层上覆地层有效厚度,是指煤层到气体大量生成后第一个不整合面的地层厚度,根据对煤储层上覆地层有效厚度的判断,我们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煤层气大量生成后构造运动,还能够了解地层抬升、剥蚀等作用对煤层气的保存造成的影响。
通常,保存条件变好或者是变坏是与煤储层上覆地层有效厚度的增加或减少是相关的;当有效地层厚度变薄了的时候,构造运动自然会引起较强烈的抬升、剥蚀,地层压力也会相应的减小,气体就不难出现解吸散失的情况。
3.2 水文地质条件首先我们要保证封盖条件合格,关于煤层气的富集与保存,要与水文地质条件的相关规定是一致的,水动力封闭及地层水超压能够有效地促进煤层气的吸附及富集;随着交替的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吸附与溶解和游离气间会出现不平衡的情况,吸附气的变少,将对煤层气的保存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3.3 构造条件3.3.1 构造升降运动。
由于构造升降运动,地层的温压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煤层气吸附出现了不平衡的情况,吸附气与游离气互相转化,给煤层气的保存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通常,当煤层埋藏深度越深时,含气量也会变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当煤层埋深不断增加时,煤的演化程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生气条件会越来越好,煤层压力也会逐渐增加,封闭条件相对变好,煤的吸附量也会越来越大。
相反,在构造抬升的情况下,有效地层厚度不再是原来那样厚,导致煤层气的散失,如徐州、山东等地一些煤田的煤层埋藏过浅,煤层气保存量甚微。
3.3.2 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断裂类型,不仅对煤层的完整性和煤层的封闭条件,而且对煤体结构、显微特征和煤的孔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正断层一般为开放型,封闭性较差;逆断层多属压性、压扭性,封闭性能好。
断层面附近为低压区,煤层甲烷大量解吸,含气量下降。
张性断层表现为正断层或拉张性走滑断层,断层面为开放性,一般情况下是非常有利于煤层气运移的。
3.3.3 圈闭构造。
圈闭类型对煤层气保存起决定性作用,分背斜构造、向斜构造:①背斜构造。
两翼与轴部中和面以下表现为压应力,应力明显集中,这些部位都是高压区。
背斜轴部中和面以上表现为拉张应力,将会出现不少的张性裂隙或断层,应力释放的不慢,形成低压区。
②向斜构造。
两翼与轴部中和面以上表现明显的压应力集中;中和面以下表现为拉张应力。
向斜的两翼和轴部往往为煤层甲烷含量高异常区。
向斜轴部中和面以下的煤层甲烷封存较差。
当煤层埋深较大,底板为厚层泥岩时,中和面以下也会出现煤层甲烷富集。
3.4 保存条件综述良好的封盖层可以阻止煤层气的垂向逸散,减少煤层气的渗流和扩散散失;一定的上覆有效地层厚度可以维持地层压力及相态的平衡,保持较多的甲烷气赋存于煤层中;优越的水文地质条件可形成水压封闭,而交替的水动力可以破坏煤层气的保存;构造运动和断裂对煤层气的保存具有两重性。
4 小结煤层气赋存的状况是地质、水文、构造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影响煤层含气量的主要地质因素有煤变质程度,煤层埋藏深度,煤层盖层以及倾斜、褶皱、断裂构造,其中煤变质程度起着根本性作用。
有利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利于煤层气的吸附及富集。
良好的封盖层可以保持地层压力,阻止地层水的交替,维持三种状态煤层气之间的平衡关系。
另外,水动力封闭及地层水超压都对煤层的吸附有重要影响。
构造运动和断裂构造对于煤层气的保存和渗流都有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1]张力.煤层气渗流方程及数值模拟[j].天然气工业,2002,22 (1):23-26.[2]周世宁,林柏泉.煤层瓦斯赋存与流动理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3]陈练武.煤层割理研究在韩城矿区煤层气评价中的意义[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8,3(20).[4]王红岩,李景明等.煤层气基础理论、聚集规律及开采技术方法进展[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12.[5]叶建平等.中国煤层气资源[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124~127.[6]张勇东.煤层气资源量及其赋存规律的影响因素[j].山西焦煤科技,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