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大坝的设计特点及施工新技术

合集下载

简述小浪底坝体填筑施工技术

简述小浪底坝体填筑施工技术

小浪底坝体填筑施工技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拦河坝为壤土斜心墙堆石坝,施工实际最大坝高154M,坝顶长1667M,坝顶宽度15M,上,下游坝坡分别为1:2:6(下部上游围堰为1:3.5)和1:1.75。

上游围堰为大坝的一部分。

大坝填筑材料多达17种,坝体总填筑量约5185万M3,其中心墙防渗土料820万M3。

反滤料261万M3,过渡料320万M3,堆石料2980万M3,其余为下游压戗料,上游不透水铺盖料,混合不透水料和护坡料。

土石坝的施工期渡汛是控制进度的关键。

大坝监时断面须在汛前修建到拦洪水位以上,以保证大坝的安全。

大坝填筑工期短,工程理大,施工强度高。

填筑高峰期为截流后至1999年底.平均填筑强度约110万M3/月,最高强度达到130万M3/月以上,要求采用高强度施工,汛前填至渡汛高程。

填筑中针对大坝的特点和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所拥有的先进施工机械,设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和方法,并通过现代化的施工管理和监理工程师严格的质量控制,使坝体施工进度安排得以成功初实施。

1. 坝体施工分期在各类坝料中,4区堆石料,防渗土料均需由指定料场开采,反滤料,过渡料,掺合料,护坡料则需要由料场开采后进一步加工式配制,其他材料均从指定堆料场获得。

1.1 石料场位于黄河南岸石门沟,南北长1KM,东西长0.5KM,经2号公路至大坝平均运距为5KM。

施工中,沿NW-SE方向布置不同高程的爆破台阶,每个爆破台阶高度约10M,台阶宽度约45-50M,形成了钻孔,装药,挖运互不干扰的施工场面,利于大型机械作业。

1.2 土料场心墙防渗土料场位于黄河南岸寺院坡,南北长3KM,东西宽0.6KM,经2号公路上坝平均运距5.5KM。

料场土料属中,重粉质壤土,平均粘粒含量约31%,天然含水量19%-22%,最优含水量17%-19%,平均塑性指数约19.6。

出于土料的天然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故可以直接开采上坝填筑。

1.3 反滤料与过渡料的开采和加工反滤料毛料场位于坝下游黄河南岸的东河清河滩上,加工位于料场附近的马粪滩,至大坝平均运距7KM。

小浪底大坝工程施工

小浪底大坝工程施工

小浪底大坝是我国黄河流域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和济源县之间。

该工程以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多种功能为主,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典范之一。

小浪底大坝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树立了榜样,下面将从工程施工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施工条件小浪底大坝工程地处黄河中游秦晋峡谷的最后一段出口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场地狭窄,这对工程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首先,大坝坝基沿坝轴线约有420m坐落在砂卵石覆盖层上,覆盖层一般深30~40m,最深达70余米。

在覆盖层中夹有连续的、厚度约20m的粉细砂层及粉细砂透晶体。

其次,坝基岩石为砂岩和黏土岩互层,分布有大小10多条顺河向断层。

这些地质条件给大坝工程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处理。

二、工程施工新技术为了应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小浪底大坝工程施工中大量采用了新技术、新方法。

在防渗措施的选择上,大坝设计者充分考虑了利用黄河多泥沙特点的设计思想。

大坝的斜心墙与混凝土防渗墙作为坝基防渗的第一道防线,上游围堰下游坡设置的上爬式内铺盖与坝前淤积形成的天然铺盖相连,作为坝基防渗的第二道防线。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了的反滤设计是保证防渗安全和有效的关键。

此外,大坝防渗墙工程施工中大量采用了新技术、新方法,设计和施工均代表了当代碾压土石坝的发展水平。

三、施工组织与管理小浪底大坝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科学合理,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了大坝工程的质量。

同时,施工方还采用了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使得工程进度得到了保障。

四、工程效益小浪底大坝工程的顺利完工,为我国黄河流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坝的正常运行,有效提高了黄河中游的防洪能力,减少了泥沙下泄,保护了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同时,大坝的发电、灌溉、供水等功能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小浪底工程施工简介

小浪底工程施工简介

小浪底工程施工简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该工程是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

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

小浪底工程分为三个部分: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设施工程。

主体工程包括大坝、泄洪排沙系统、电站和水库淹没区等。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1663米,坝高160米。

泄洪排沙系统由4条泄洪隧洞和4条排沙隧洞组成,用于排泄洪水和泥沙。

电站安装了18台单机容量为6.5万千瓦的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56万千瓦。

水库淹没区涉及河南、山西两省,共计淹没土地约272.3平方公里。

辅助工程主要包括施工道路、桥梁、供电、供水等。

施工道路分为外线公路和内线公路,连接了工程现场与周边地区。

黄河公路桥横跨黄河,连接河南与山西两省。

施工供电工程为工程现场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供水工程则确保了施工现场的用水需求。

公用设施工程包括生活区、生产区、办公区等。

生活区为施工人员提供了住宿、餐饮、医疗等服务。

生产区包括混凝土拌合系统、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等,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原材料和构件。

办公区则为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了工作场所。

小浪底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首先,施工场地位于黄河峡谷出口处,地形复杂,地质条件恶劣,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

其次,工程量大,工期紧张,需要高效的组织和管理。

此外,工程涉及多个省份,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充分发挥了艰苦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们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如混凝土重力坝施工、隧洞开挖、机组安装等,确保了工程质量。

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努力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小浪底工程的建成投用,将为黄河流域的防洪、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小浪底工程导流方案

小浪底工程导流方案

小浪底工程导流方案一、小浪底工程的导流方案综述小浪底工程的导流方案是指在工程建设或维修过程中,为了安全地导流洪水或处理闸门故障而制定的一套技术方案和操作流程。

导流方案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工程情况、水文气象情况、施工条件和安全风险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导流过程安全有效。

小浪底工程的导流方案应当兼顾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1. 工程特点:小浪底工程是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涉及到多个功能的协调运行,导流方案必须兼顾这些功能的需要。

2. 施工条件:小浪底工程所处地区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对导流方案的施工条件提出了诸多要求,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3. 安全风险:导流过程中存在多种安全风险,例如渠道堵塞、水位波动、施工设备故障等,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4. 法律法规:小浪底工程的导流方案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和社会安全。

在综合考虑了以上因素之后,小浪底工程的导流方案应当包括导流时间、导流方式、导流工艺、导流设备和安全保障等内容,以确保导流过程安全有序进行。

二、小浪底工程导流方案的具体内容小浪底工程是一项综合性水利工程,其导流方案应当兼顾多种功能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城乡安全和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在具体制定导流方案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导流时间:小浪底工程的导流时间应当根据当地的水文气象情况进行合理安排,避免在洪水期、降雨期、冻结期等恶劣天气下进行导流,以确保导流过程的安全有效。

2. 导流方式:小浪底工程可以采用坝上导流或者渠道导流的方式进行,具体导流方式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导流工艺:导流工艺是指导流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和施工程序,包括对闸门、泄洪渠、渠道和发电设备等的操作和控制。

小浪底工程的导流工艺应当综合考虑多个功能的需要,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安全风险,以确保导流过程安全有效。

4. 导流设备:小浪底工程的导流设备包括闸门、泄洪渠、泵站和输水管道等,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和配置,以满足导流过程的需要。

小浪底工程的建设难度

小浪底工程的建设难度

小浪底工程的建设难度小浪底工程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管理方式与国际惯例接轨,被中外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之一。

1.技术复杂小浪底坝址地质情况复杂、水沙条件特殊,导致枢纽采用泄洪、排沙、发电建筑物集中布置在左岸,洞群进口分布在6个高程,进水塔、消力塘集中布置的特殊结构形式,技术十分复杂。

〔1〕洞室密集,是世界坝工史上洞室布置最密集的水利工程。

〔2〕进水塔上集中布置16条隧洞的进水口,是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进水塔;〔3〕导流洞后期增设3级孔板环改建为永久泄洪洞,是世界上最大的孔板消能泄洪洞。

〔4〕水轮机的抗磨、防腐要求高。

〔5〕主坝基础覆盖层深、防渗墙厚。

〔6〕岩石破碎,地下厂房、进出口高边坡支护要求高。

〔7〕孔板洞、排沙洞、明流洞混凝土抗磨要求高。

2.施工难度大〔1〕工程量大,施工强度高。

小浪底大坝总填筑方量5185万m3是中国最高、填筑量最大的土石坝。

土石坝明挖和填筑最高强度分别为110万m3/月和130万m3/月。

〔2〕大量建筑物布置在地下,石方洞挖最高强度约15万m3/月。

〔3〕洞室断面大、建筑物结构复杂,结构砼分层分块多。

3条导流洞洞身直径14.5m,开挖最大直径近20m,3条尾水洞开挖断面12.8m?19.5m〔宽?高〕,均分3层开挖,施工难度大。

导流洞中闸室段开挖最大净高达42.26m,混凝土衬砌共分24层施工,上下部同时作业,每洞浇筑块多达133块。

进水塔孔洞多,体型复杂,钢筋林立,各类埋件和止水片多,很难提高浇筑强度。

〔4〕导流洞塌方导致工期延误,必须实施赶工,资源配置紧张,施工强度提高。

3.合同管理占据突出位置,但合同管理的市场环境并未形成合同是小浪底工程处理甲乙方关系的法律准绳,是工程建设管理活动的基础。

在20世纪90年代,合同在小浪底工程中的地位与合同管理的大环境不匹配,使得合同管理工作处在学习、应用、碰撞、磨合的状态。

国际承包商认为合同是刚性的,一切按合同规定办,国内却还习惯于“业主”意志,“长官”意志,把合同看成是可以根据自己意愿修改的一种形式。

小浪底工程施工方案

小浪底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是我国迄今为止在黄河干流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该工程以发电、防洪、灌溉、航运等综合利用为主,兼顾供水、养殖、旅游等效益。

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水库总库容为126.5亿立方米。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施工组织1. 施工单位(1)项目经理部: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组织、指挥和协调。

(2)各施工队伍:负责各自承担的施工任务。

2. 施工进度(1)工程开工时间:根据工程设计、设备采购、施工队伍准备等情况,确定工程开工时间。

(2)工程完工时间:根据工程规模、施工进度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3. 施工管理(1)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

(3)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确保施工技能水平。

(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环境整洁、有序。

三、施工方案1. 土方工程(1)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清表、清基。

(2)开挖过程中,确保边坡稳定,防止坍塌。

(3)开挖土方运输采用自卸汽车,确保运输安全、高效。

2. 基础处理工程(1)基础处理采用混凝土灌注桩,确保地基承载力。

(2)桩基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桩位、桩径、桩长等参数,确保工程质量。

(3)桩基施工完成后,进行基槽回填,确保地基稳定。

3. 大坝工程(1)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确保大坝稳定、安全。

(2)大坝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接缝处理等环节,确保工程质量。

(3)大坝施工完成后,进行坝面防护,防止侵蚀、磨损。

4.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1)水轮发电机组安装过程中,确保设备安装精度、安全。

(2)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调试、试运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辅助设施工程(1)变电站、开关站等辅助设施施工过程中,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2)辅助设施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投运。

小浪底工程设计创新与实践

小浪底工程设计创新与实践

小浪底工程设计创新与实践首先,小浪底工程设计创新了工程的建设理念。

在小浪底工程前期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充分考虑了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平衡,既要解决水库防洪问题,又要保证下游的生态环境。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小浪底工程采用了大坝+倒虹吸泵站的建设方式,通过虹吸泵站将上游的水引到下游,保证了下游的生态水量和水质,减少了对长江下游的影响。

其次,小浪底工程设计创新了工程的施工技术。

由于小浪底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施工条件艰难,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小浪底工程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桩基础技术,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小浪底工程采用了斜坡稳定技术和岩土工程技术,加强了工程的抗震性能和抗滑稳定性,确保了工程的安全运行。

再次,小浪底工程设计创新了工程的水力性能。

小浪底工程是中国第一个采用扩压式蓄能式隔膜泵站的水利工程,该技术在国际上还比较新颖。

通过采用扩压式蓄能式隔膜泵站,水流可以在压力的作用下形成动能,提高了水流的能量利用率,降低了泵站的能耗。

同时,通过隔膜泵站的安装,可以减少水库的渗漏,提高了工程的水利效益。

最后,小浪底工程设计创新了工程的管理模式。

小浪底工程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运维管理问题,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对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同时,小浪底工程建立了健全的运维管理体系,通过智能化管理手段,实现了对工程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了工程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

总之,小浪底工程设计创新与实践在解决长江水库工程建设中的难题和问题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采用新的建设理念、施工技术、水力性能和管理模式,小浪底工程在保障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中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一、项目背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工程,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工程的建设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和调控,提高黄河流域的防洪能力,促进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项目概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包括小浪底大坝、水库和生态修复工程等多个子工程。

其中,小浪底大坝是该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起到蓄水和调节黄河水量的作用。

水库的设计总库容为20亿立方米,可以有效地缓解黄河上游地区的干旱和旱灾,提高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施工过程1.立项阶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立项工作于2010年启动。

立项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方案和投资计划,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进行论证审查。

在立项阶段,项目审批单位将召开相关会议,听取有关专家和单位的意见,最终确定项目的建设方案。

2.设计阶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工作于2012年开始。

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工程的结构类型、设施布局和施工工艺,编制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

设计单位将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考虑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3.招标阶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招标工作于2015年启动。

招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向社会公开竞标信息,吸引有能力的施工单位参与竞标。

招标单位将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参加竞标评审。

最终确定中标单位,并签订施工合同。

4.施工阶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工作于2016年正式开工。

施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组织施工单位进行施工作业。

施工单位将根据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和设备,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施工单位还需积极配合有关监理单位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5.竣工阶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于2020年完成。

竣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工程的可行性、设计符合性、工程质量和安全等方面进行验收检查。

小浪底工程

小浪底工程

小浪底工程一、项目背景小浪底工程,又称三峡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下游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该工程于1993年开始建设,于2003年正式投入使用。

小浪底工程的建设有效解决了三峡库区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和航运问题,对于提高长江河谷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设计小浪底工程位于长江中游的重要航道上,主要由坝体、泄洪闸、船闸、发电站和航道等部分组成。

坝体是整个工程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防洪和调节水位。

泄洪闸是用于调节库区水位,防止水库溢洪的重要设施。

船闸则是为了方便船舶过闸而建设的,在船舶运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发电站则是小浪底工程的重要功能之一,用于利用水力发电资源,提供清洁能源。

航道则是工程中用以保证航运畅通的重要部分,主要用于船舶通行。

三、工程效益小浪底工程的建设对于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小浪底工程解决了三峡库区下游的洪水灾害问题,保护了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其次,工程建设使得长江航运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加快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小浪底工程的发电站以其巨大的发电能力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资源,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环保措施在小浪底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在坝体建设过程中,采用了生态混凝土和生态绿化等措施,减少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发电站运行过程中,采用了水轮发电技术,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此外,在工程的设计中,还特别注意了对当地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保护,确保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五、项目展望小浪底工程的建设不仅满足了当前的需求,还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资源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小浪底工程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工程建设方将进一步加大对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同时,工程建设方还将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小浪底枢纽工程解读

小浪底枢纽工程解读

小浪底枢纽工程解读介绍小浪底枢纽工程位于中国的长江中游,是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

工程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上游的水能矛盾问题,同时增加电力供给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本文将介绍小浪底枢纽工程的背景、建设过程、工程特点以及对当地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

背景中国的长江流域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资源贫瘠的地区。

在这个地区,水能资源是非常珍贵的资源,但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水电资源发展相对滞后,这导致了长江流域上游的部分地区经常面临用电紧张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结合当地的地形、自然条件和水资源情况,决定在小浪底地区兴建一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以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建设过程小浪底枢纽工程从1986年开始设计,经过多年的规划和调查,工程于1994年全面实施。

在建设过程中,设计与施工团队遇到了许多困难,如地质条件复杂、涵洞施工难度大、环保问题等等。

但是,他们通过科学的规划、制定严格的施工计划、加强质量监督等措施,最终圆满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小浪底枢纽工程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在水电站装置上采用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水轮发电机组,使用了大型钢闸门和世界最大的钢丝绳吊装设备等。

同时,在涵洞建设中,采用了先进的盾构机施工技术,使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工程特点小浪底枢纽工程包含了水电站、矿用复合泵站、导流隧洞、导流闸、涵洞等多个建筑物和设施。

它的体系非常庞大,包含了许多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

其主要特点如下:•规模宏大:小浪底枢纽工程是中国南方当前建设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总投资高达154.2亿元人民币;•水电联产:小浪底枢纽工程既是一座大型的水电站,同时也是一座高效的矿用复合泵站,将水能转换为电能和机械能,以满足当地的电力需求和工业化发展需求;•实现绿色发展: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始终重视环保问题,每一步都切实保护环境,让安全、环保与人民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对当地经济、环境的影响小浪底枢纽工程的建设,不仅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也为当地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3篇)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3篇)

第1篇一、工程背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与济源市之间,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

工程始建于1991年,2001年主体工程完工。

工程主要目标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功能。

二、施工难点1. 地质条件复杂: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地处黄河中游峡谷出口,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坝址软弱泥化夹层、左岸单薄分水岭、顺河大断裂、右岸倾倒变形体等工程地质难题。

2. 施工难度大:工程规模宏大,工期紧迫,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众多技术难题。

3. 水沙问题:黄河泥沙含量高,对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水沙处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施工过程1. 工程设计:在充分研究黄河流域水文、地质、地形等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2. 施工准备:组建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

3. 施工实施:按照工程设计,分阶段进行施工。

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基础处理:对坝基进行开挖、清基、固基等处理,确保坝体稳定性。

(2)主体结构施工:包括大坝、溢洪道、发电厂房等主体结构的施工。

(3)辅助设施施工:包括灌溉、供水、交通、通信等辅助设施的施工。

(4)水沙处理:通过优化水库调度,进行水沙处理,降低泥沙含量,减轻水库淤积。

4. 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标准,确保工程安全、可靠、高效。

四、工程成果1. 防洪: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可有效减轻黄河下游洪涝灾害,保护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防凌:工程可降低黄河下游凌汛风险,保障航运安全。

3. 减淤:通过水沙处理,减少水库淤积,延长水库使用寿命。

4. 供水:为下游地区提供生活、工业用水。

5. 灌溉:为下游农田提供灌溉水源。

6. 发电:利用水能资源,为我国电力供应提供保障。

总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过程中,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果。

该工程不仅提高了黄河流域的防洪、防凌、减淤能力,还为我国水利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展现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平。

谈小浪底大坝的设计特点

谈小浪底大坝的设计特点
作为 小浪底 水利枢 纽挡 水建筑 物的斜 心 墙堆石坝 已于 1 9 9 9年 1 0月正式投入运 用 , 现 最高蓄 水位 接近 2 O 蓄水 约 1 1 m, 8亿 m 。大 坝的斜 心墙 与混 凝土 防渗墙 作为坝 基防渗 的 第一道防线 , 上游围堰下游坡设 置的上 式 内 铺盖与坝前淤 积形 成的天然铺盖相连 , 作为坝 基防渗的第 二道防 线 , 充分体现 了利 用黄 河 多 拦沙减 淤是 小浪 底水库 的一项 主要功 能 机械 化施 工的宽 厚反滤 体 。大坝心墙 料与相 和效 益。水库将有 7 . 亿 m 的淤沙库 容 , 55 最 邻 的材料 之间均用精 心 设计的 反滤料过 渡以 高 淤 积 高程 达 2 4 。 5m 保证 渗透稳 定 。斜心墙 下游侧 设粒径 范 围为 0 1 0 m及 5~6 mm、宽分 别为 6 . ~2 r a 0 m及 4 m 的反滤 层 , 上游侧 设粒径范围 0 1 0 . ~6 mm、宽 2小浪底大坝 的设计特点 为4 m的混合反滤 层。反滤体与堆石体 之间设 2 1 大坝防渗设计 5r a 据 统计 , 8 3 %的土 石坝破坏是 由渗漏和管 最大粒 径不超过 2 0 m 的过渡料 区 。 涌引起 的 , 0 3 %是 由于地基破 坏 , 因而 对于小 2 2 其他特殊 的设计考虑 . 浪 底这样的高土石坝 来讲 , 防渗 设计 是大坝设 挖 除坝 基 表砂 层 。坝基 砂 卵石 l 2 高 3m 计 的 关键 。基于 上述 设 计条 件 , 经过 多方案 程 以 下为 上更 新统 ( ) Q3 冲积砂 卵 石层 , 过 经 0 3 m高 程 的论证和比较 , 根据坝 体各部分的功能 进行了 3 m 以 上盖 重的预 压 比较 紧 密 。L 2 坝的 分区设 计 , 共采用 了 l 种材料 。大坝 的 以上为全 新统 ( 4 近 代河流 冲积 的较疏 松的 7 Q ) 砂 卵石 、粉细 砂层 。对易 发生液化 的表砂 层 防渗设计具 有如下 特点 : 选择壤土斜心墙 堆石坝坝型 , 以垂直防渗 及 Q4地 层予 以全 部挖 除 。 设置 下游坝 坡压 战 。大坝 按防 8 度地 震 为主 ;大坝斜 心墙 防渗轴 线位于坝 轴线 上游 约 8 m, 0 以尽量避开右岸覆盖 层下部高达 4 m 5 烈度、o 2 5 . 1 g的地 震加速 度进 行了动 力稳 定 的基岩陡坎的影响 , 从而也可获 得较 好的心墙 性 分析 , 并按 6 2 级的水 库诱发地 震 、0 5 .5 .g 应力状 态 。在覆盖 层深槽 部位采 用混 凝土防 的地震加 速度进 行 了稳定性 复核 。分 析研究 渗墙 , 厚 1 2 下部嵌 入基岩 l m, 墙 .m, ~2 上部 结果 显示 , 在大坝 下游坝脚附近的砂卵石地 基 插入 心墙 1 m;在心墙 和基岩 接触 的部位 铺 中有液化破坏的可能 。为保证大坝 的稳 定 , 2 在 0 按上 设厚 l 的钢筋混凝 土盖板 , m 在盖板 的保护 下 下游坝 脚以外设置了宽 8 m的石渣压戗 , .MP 计 压 进行 固结灌 浆和帷 幕灌 浆。左 右两 岸在灌 浆 覆有效压 力不小 于 o 2 a , 戗顶部高程 帷幕下游 设排水帷幕 。 为 15 5 m。这样 将坝基的液化区推 向压坡坡 脚 截流戗堤 、枯水 围堰是 主围堰 的一部分 , 下游 , 确 保大 坝在 地震 情 况下 的稳 定和 安 可 主 围堰 是大 坝的一 部分 。主 围堰采用 斜墙剖 全 。 精心处理 F 顺河 向大断 层。在 心墙和反 1 面, 通过 内铺盖将心墙和主 围堰 的斜 墙连接起 来 , 用坝 前的淤 积形成 天然铺 盖 , 利 作为大坝 滤 层 底部 的 F 断层 带及 其 两侧影 响 带宽 约 l 的辅 助防渗 线。 主围堰 施工期 在右 岸滩地部 3 m 的范围 内设置 l 0 m厚 的钢筋混凝土 盖板 , 分用 水平铺 盖和塑 性混凝 土防渗 墙 、龙 口段 并 设错 开布置的纵 横缝 和止 水。混凝土盖板下 m m、孔深 1 m的固结灌浆。在 0 用高 压旋喷 灌浆防 渗帷幕 拦截 上游覆 盖层 的 布设间距 3 ×3 渗水 。实践 证明 , 这样 的设计节 省工程 量 , 有 帷幕与断 层带 交会的地 段加 密布置 5 排深孔帷 深 利于抢赶截 流后的施工进度 , 同时也改善 了斜 幕灌浆孔 , 度与大坝防渗帷幕 协调 一致 。 用旋 喷灌 浆加 固左 岸沟 口洪 积和坡 积基 心墙的应 力条件 , 提高 了上游坝坡 的静态 、动 态稳定性 。 础 。位 于主坝 混凝土 防渗墙 轴线附 近的左 岸 将 左岸单 薄 山体视 为大坝 的延 伸。将 大 岩石局部呈反坡 和陡坡 ( 俗称 “ 老虎嘴” , )邻近 坝防 渗线 向左岸延 伸约 l m , k 在地表 、2 5 覆盖层为疏松的坡积 和洪积土的交会 , 3m 如处理 高程灌浆廊道和 lO 7m高程灌浆廊道分别进行 不 当可 能使心 墙产生 裂缝或 心墙土料 与 岸坡 帷幕灌浆 , 形成完整的防渗幕体 。在防渗帷幕 基础接触错动和渗流破 坏。经 反复研究 , 最终 下游 设排水 帷幕 。对于 左岸单 薄的 山体断面 采用对 “ 老虎嘴” 部位 的岩石反坡 和邻近砂卵 进行堆 渣压戗 以保证 蓄水后 山体的稳定 。 石覆盖层采用高 压旋喷 灌浆加固措施 , 槽孔混 采 用掺 有人工 ̄ S料 、级配 良好、可适 应 凝土防渗 墙一直打到 岸边 , Lf l 消除了隐患 。

小浪底大坝的设计特点及施工新技术

小浪底大坝的设计特点及施工新技术

小浪底大坝的设计特点及施工新技术小浪底大坝防渗措施的选择是大坝设计的核心,反滤设计是保证防渗安全和有效的关键。

大坝的斜心墙与混凝土防渗墙作为坝基防渗的第一道防线,上游围堰下游坡设置的上爬式内铺盖与坝前淤积形成的天然铺盖相连,作为坝基防渗的第二道防线,充分体现了利用黄河多泥沙特点的设计思想。

大坝防渗墙工程施工中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设计和施工均代表了当代碾压土石坝的发展水平。

作为小浪底水利枢纽挡水建筑物的斜心墙堆石坝已于1999年10月正式投入运用,现最高蓄水位接近210m,蓄水约18亿m3。

预计将于今年8月底完工,比合同工期提前约10个月。

小浪底大坝为坐落在深覆盖层上的壤土斜心墙堆石坝,设计坝高154m,实际坝高160m,坝顶长1667m,总填筑方量5185万m3,就其体积来说堪称中国第一大坝,也是目前国内最高的壤土心墙堆石坝。

一、大坝的设计条件1.大坝坝基沿坝轴线约有420m坐落在砂卵石覆盖层上,覆盖层一般深30~40m,最深达70余米。

在覆盖层中夹有连续的、厚度约20m的粉细砂层及粉细砂透晶体。

2.坝基岩石为砂岩和黏土岩互层,分布有大小10多条顺河向断层,其中断距约200m 的F1断层将河床基岩分为二叠纪(南侧)和三叠纪(北侧)两个不同的地质年代。

岩层呈缓倾角6°~16°倾向北东,也即倾向下游和倾向北岸。

在岩层中含有磨擦系数值仅为0.2~0.28、C值为0.005MPa的泥化夹层。

3.在坝轴线附近的河床深槽右侧有一个高约45m的基岩陡坎.平均坡度为1:0.3;在靠近左岸防渗帷幕线附近是较疏松的坡积和洪积覆盖层,下伏有呈反坡状被称为“老虎嘴”的岩石陡坎。

4.右坝肩东坡滑坡体体积约90万m3,需要挖除或处理;大坝轴线上游2~3km有体积分别为1100万m3和410万m3的两个大滑坡体;左岸山体为相对单薄的分水岭。

5.根据我国有关规范要求.大坝按8度地震烈度设防;按世行专家建议,应校核震中距lOkm发生6.25级水库诱发地震时大坝的动力稳定。

小浪底调水调沙原理

小浪底调水调沙原理

小浪底调水调沙原理
小浪底调水调沙原理是一种水利工程施工方法,它主要应用于河道底部有淤积堆积物的清理工作。

该原理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调节水流的力量,控制河床底部的水流速度和方向,从而使淤积的沙土被悬浮并带走,实现清淤的目的。

具体而言,小浪底调水调沙的施工过程中首先需对河道内的水流进行分析和测量,确定水流的输沙能力和流速。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沙分离,将沙土与水分开,以便后续的处理。

接下来,在施工时,可以采用分段调控的方式,逐段进行调水调沙。

通常会在河道的上游设立临时堰坝,通过控制临时堰坝的开启度和泄流量,调节水流的流速和水位。

这样,河道上游的水流经过临时堰坝时会受到阻挡和加速,形成较大的水头和流速。

随着水头和流速的增大,底部的淤积物会被冲刷起来,悬浮在水中,然后被带到下游。

这样,通过连续的调水调沙操作,河道内的淤泥和沙土可以被有效地清理和疏浚。

小浪底调水调沙原理的关键是合理控制水流的力量,在不引起河岸冲击和侵蚀的情况下,提高水流的速度和冲击力,使河床底部的淤泥和沙土被有效地悬浮和带走。

总之,小浪底调水调沙原理通过调节水流的力量,将河底的淤积物悬浮并带走,从而实现了河道的清淤和疏浚。

这一原理在
水利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水流的通畅度,防止河道淤积和堵塞,维护了水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中的重要技术创新解读

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中的重要技术创新解读

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中的重要技术创新(1)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其战略地位重,工程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水沙条件特殊,运用求严格,施工强度高,质量求严,施工技术复杂,组织管理难度大,是中外专家公认的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水利工程之一。

关键词:小浪底建设技术创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支持和广大水利同行的帮助下,我们坚持以工程建设为中心,以"建设一流工程,总结一流经验,培养一流人才"为总体目标,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在建设管理模式上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以合同为依据,充分调动设计、监理和承包商(包括外国承包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妥善处理进度、质量和投资三者关系;建立健全技术、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技术、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了以项目业主总工程师为中心的技术管理体系——即项目业主总工程师代表业主进行工程技术问题决策,对水利部和国家负责,小浪底咨询公司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和投资进行全面控制,并向业主负责,黄委会设计院承担工程设计责任并向业主负责,承包商落实施工技术措施并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建立了由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聘请了加拿大CIPM公司国际咨询专家组和世界银行大坝安全特别咨询专家组,与参建各方的技术机构相结合,形成了完善、高效、权威的小浪底工程建设技术保障体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管理,尊重科学,积极引进,大胆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和先进配套的大型施工设备,成功地解决了工程建设中一系列高难度课题,取得了一批重技术成果创造了多项优质高产新记录。

一、高土石坝联合机械化作业高强度施工小浪底大坝为壤土斜心墙堆石坝,设计坝高154m,右岸深槽实际施工最大坝高达160m,坝顶长度1667m,总填筑量5185万m3,填筑量位居全国同类坝型第一位,在世界上也名列前矛。

坝体由防渗土料、反滤料、过渡料、堆石、护坡、压戗等多达十七种材料组成,每种材料按合同技术规范规定,都有严格的材质、级配、含水量、干密度、压实度等求,结构复杂,质量求高。

小浪底施工难度(精)

小浪底施工难度(精)

小浪底施工难度大坝基础处理难度大小浪底大坝为带内铺盖的斜心墙堆石坝,坝高154m,坝体填筑方量5185万m3,是目前中国填筑方量最大的土石坝。

图1 进水口边坡上各隧洞进口分布大型洞室及密集洞室群开挖施工难度大小浪底工程所有泄洪、排沙、发电建筑物(约100多个洞室)均集中布置在左岸大约1km2的单薄山体中,形成进水口集中、洞室集中、出口消能集中的突出特点。

洞室群密集程度,实属水电建设中所罕见,致使施工十分困难(见图1)主厂房最大开挖尺寸为长251.5m,宽26.2m,高61.44m,三条导流洞洞身直径14.5m,最大开挖直径近20m,三条尾水洞最大开挖断面12.8×19.5m(宽×高),还有主变洞、明流洞等,均属大型洞室。

加之岩层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层面又近于水平,更增大了开挖难度,超挖亦相当严重。

地下厂房是小浪底最大的地下洞室,顶部岩体中还有四层泥化夹层,对顶拱稳定十分不利,但却全部采用柔性支护。

特别是顶拱采用325根25m长的1500kN 预应力锚索支护,在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经验,施工难度大。

图2 三级孔板尺寸及布置进水塔结构复杂,混凝土浇筑仓号多,施工难度大小浪底泄洪、排沙、发电、灌溉隧洞共16条,其进口组合成“一”字型排列的十座进水塔,前缘总宽276.4m,最大高度113m,是小浪底最复杂的建筑物,也是世界水利工程中所罕见的。

塔上共布置各洞的检修门、事故门、工作门38扇,主副拦污栅26扇,固定卷扬机、液压启闭机26台,塔顶4000kN门机2台,致使塔体结构异常复杂。

而且混凝土浇筑仓号多达987个,金结安装与土建施工干扰大,施工十分困难。

进出口高边坡加固处理难度大为建设进水塔和消力塘,开挖形成的高边坡最高达120m(进口),处理难度大。

孔板消能泄洪洞施工技术复杂,要求高,难度大小浪底在国内首次采用孔板消能技术,孔板尺寸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孔板内径分别为10m和10.5m),为防止孔板段发生空化,在孔板下游隧洞中设置中闸室,布置两扇偏心铰弧形工作闸门,以缩小过流面积,闸门全开时孔口尺寸为52m2(1#)和46m2(2#、3#洞)(见图2)。

小浪底水利枢纽

小浪底水利枢纽

小浪底水利枢纽引言小浪底水利枢纽是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座重要水利工程,隶属于黄河水利委员会管辖。

作为黄河流域的关键调水工程之一,小浪底水利枢纽在保证洛阳市灌溉用水和供水的同时,还承担着调节黄河水位、防洪抗旱和水资源利用等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背景、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进行介绍。

1. 建设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洛阳市人口快速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凸显。

而黄河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和年际变化较大,为了满足洛阳市的用水需求,保障农田灌溉和生态用水,建设一座水利枢纽成为当地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主要功能2.1. 调节黄河水位小浪底水利枢纽作为一处巨大的水库,可以调节黄河的水位。

当黄河水位偏高时,小浪底水利枢纽可以通过启闭闸门控制水库的蓄水量,减少流入洛阳市区的洪水,从而保护市区的安全。

当黄河水位偏低时,可以通过向下游释放水来提升水位,确保水源供给。

2.2. 防洪抗旱小浪底水利枢纽在防洪抗旱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黄河发生洪水时,枢纽可以通过控制水库的蓄水量,有效减少洪水的冲击力。

同时,枢纽还可以向下游供水,提高下游防洪能力。

而在旱情发生时,枢纽可以向上游释放水源,为上游地区提供灌溉和生活用水。

2.3. 水资源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不仅能够调节水位和防洪抗旱,还能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

枢纽通过灵活的调度,对水库的蓄水和排水进行有效管理,实现水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该枢纽还与下游的水厂相连接,通过输水管道将水源输送至洛阳市,满足城市和工业用水需求。

3. 技术特点3.1. 大坝设计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大坝采用了重力式混凝土坝的设计,这种设计能够更好地承受水压和洪水的冲击力。

采用混凝土材料能够提高大坝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枢纽的安全性。

此外,大坝的建设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采用了生态护坡和植被覆盖等措施,减轻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3.2. 涵闸设计小浪底水利枢纽配备了多部涵闸,通过控制闸门的开闭来实现水位调节和水流控制。

小浪底工程施工方案

小浪底工程施工方案

小浪底工程施工方案1. 项目背景小浪底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

该工程是为了解决当地水资源利用不足和水污染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提高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设施的完善。

小浪底工程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当地水资源的供应能力,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对提高当地的生产力和居民的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项目规划小浪底工程规划总投资额约为20亿元人民币,主要包括拦河坝、泄洪渠、渠道、水库、泵站、配电变压器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周边设施建设。

工程设计水库总库容为3500万立方米,计划年供水量为2.6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当地的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

3. 施工方案小浪底工程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施工前期准备在进行小浪底工程的实际施工前,需要开展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是确定施工队伍和技术人员,做好施工队伍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同时对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和完善。

其次是确定施工现场,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规划,保证施工的基础设施和场地得到充分的准备。

同时需要进行相关的固定资产投入,包括机械设备、劳动力和材料准备等。

3.2 工程施工小浪底工程的主要施工包括拦河坝、泄洪渠、渠道、水库、泵站等建设。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流程,保障施工质量和进度。

首先是进行土石方开挖和平整工作,包括开挖地基、打桩填筑和挖掘土方等工作。

其次是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包括混凝土浇筑、模板安装以及钢筋绑扎等工作。

最后是进行设备安装和管道铺设,包括泵站设备安装、管道连接和管道铺设等工作。

3.3 环境保护在小浪底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在进行土石方开挖和平整工作时,要保证不破坏周边的植被和土壤,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在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时,要合理规划施工流程,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并且在进行设备安装和管道铺设时,要做好相应的噪音和尘土控制,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与济源市之间,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关键控制性工程。

该工程规模宏大,工期紧迫,地质条件复杂,运用要求严格,施工难度极大。

然而,施工人员凭借智慧和勇气,积极引进、应用、创造了新的设计、施工技术,成功完成了这一工程的建设,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首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工程地质难题。

坝址所在地存在着工程泥沙问题,以及坝址软弱泥化夹层、左岸单薄分水岭、顺河大断裂、右岸倾倒变形体等工程地质难题。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施工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和研究工作,采用了新的地质勘探技术和施工方法,确保了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施工中创造了许多世界纪录。

在不足1平方千米的单面山体内,施工人员上下左右、纵横交错地开挖出了108个洞室,构建了当时世界上地下洞群最密集的水利工程。

这一壮举不仅展示了施工人员的精湛技艺,也创造了世界水利工程建设的奇迹。

此外,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还注重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施工人员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如土地复垦、水质保护、植被恢复等,努力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成功,为我国黄河治理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工程的建设不仅提高了黄河的防洪、防凌、减淤能力,还兼顾了供水、灌溉、发电等功能。

通过调控水库泄水,成功地将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随河水一起,适时送入大海,减少了库区和河床的淤积,保护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总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面临着许多技术和管理难题。

然而,通过施工人员的艰苦努力和创新精神,成功完成了这一工程建设,为我国黄河治理开发树立了典范。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成功,不仅提高了黄河的防洪、防凌、减淤能力,还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浪底大坝的设计特点及施工新技术林秀山沈凤生摘要小浪底大坝防渗措施的选择是大坝设计的核心,反滤设计是保证防渗安全和有效的关键。

大坝的斜心墙与混凝土防渗墙作为坝基防渗的第一道防线,上游围堰下游坡设置的上爬式内铺盖与坝前淤积形成的天然铺盖相连,作为坝基防渗的第二道防线,充分体现了利用黄河多泥沙特点的设计思想。

大坝防渗墙工程施工中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设计和施工均代表了当代碾压土石坝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小浪底斜心墙堆石坝设计施工新技术作为小浪底水利枢纽挡水建筑物的斜心墙堆石坝已于1999年10月正式投入运用,现最高蓄水位接近210m,蓄水约18亿m3。

预计将于今年8月底完工,比合同工期提前约10个月。

小浪底大坝为坐落在深覆盖层上的壤土斜心墙堆石坝,设计坝高154m,实际坝高160m,坝顶长1667m,总填筑方量5185万m3,就其体积来说堪称中国第一大坝,也是目前国内最高的壤土心墙堆石坝。

一、大坝的设计条件1.大坝坝基沿坝轴线约有420m坐落在砂卵石覆盖层上,覆盖层一般深30~40m,最深达70余米。

在覆盖层中夹有连续的、厚度约20m的粉细砂层及粉细砂透晶体。

2.坝基岩石为砂岩和黏土岩互层,分布有大小10多条顺河向断层,其中断距约200m的F1断层将河床基岩分为二叠纪(南侧)和三叠纪(北侧)两个不同的地质年代。

岩层呈缓倾角6°~16°倾向北东,也即倾向下游和倾向北岸。

在岩层中含有磨擦系数值仅为0.2~0.28、C值为0.005MPa的泥化夹层。

3.在坝轴线附近的河床深槽右侧有一个高约45m的基岩陡坎.平均坡度为1:0.3;在靠近左岸防渗帷幕线附近是较疏松的坡积和洪积覆盖层,下伏有呈反坡状被称为“老虎嘴”的岩石陡坎。

4.右坝肩东坡滑坡体体积约90万m3,需要挖除或处理;大坝轴线上游2~3km 有体积分别为1100万m3和410万m3的两个大滑坡体;左岸山体为相对单薄的分水岭。

5.根据我国有关规范要求.大坝按8度地震烈度设防;按世行专家建议,应校核震中距lOkm发生6.25级水库诱发地震时大坝的动力稳定。

6.施工导流按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并随着坝体的升高将主坝的拦洪标准提高至300年一遇和500年一遇。

7.拦沙减淤是小浪底水库的一项主要功能和效益。

水库将有75.5亿m3的淤沙库容,最高淤积高程达254m。

二、小浪底大坝的设计特点1.大坝防渗设计据统计,38%的土石坝破坏是由渗漏和管涌引起的,30%是由于地基破坏,因而对于小浪底这样的高土石坝来讲,防渗设计是大坝设计的关键。

基于上述设计条件,经过多方案的论证和比较,根据坝体各部分的功能进行了坝的分区设计,共采用了17种材料。

大坝的防渗设计具有如下特点:(1)选择壤土斜心墙堆石坝坝型,以垂直防渗为主;大坝斜心墙防渗轴线位于坝轴线上游约80m,以尽量避开右岸覆盖层下部高达45m的基岩陡坎的影响,从而也可获得较好的心墙应力状态。

在覆盖层深槽部位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墙厚1.2m,下部嵌入基岩1~2m,上部插入心墙12m;在心墙和基岩接触的部位铺设厚1m的钢筋混凝土盖板,在盖板的保护下进行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

左右两岸在灌浆帷幕下游设排水帷幕。

(2)截流戗堤、枯水围堰是主围堰的一部分,主围堰是大坝的一部分。

主围堰采用斜墙剖面,通过内铺盖将心墙和主围堰的斜墙连接起来,利用坝前的淤积形成天然铺盖,作为大坝的辅助防渗线。

主围堰施工期在右岸滩地部分用水平铺盖和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龙口段用高压旋喷灌浆防渗帷幕拦截上游覆盖层的渗水。

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节省工程量,有利于抢赶截流后的施工进度,同时也改善了斜心墙的应力条件,提高了上游坝坡的静态、动态稳定性。

(3)将左岸单薄山体视为大坝的延伸。

将大坝防渗线向左岸延伸约1km,在地表、235m高程灌浆廊道和170m高程灌浆廊道分别进行帷幕灌浆,形成完整的防渗幕体。

在防渗帷幕下游设排水帷幕。

对于左岸单薄的山体断面进行堆渣压戗以保证蓄水后山体的稳定。

(4)采用掺有人工轧制料、级配良好、可适应机械化施工的宽厚反滤体。

大坝心墙料与相邻的材料之间均用精心设计的反滤料过渡以保证渗透稳定。

斜心墙下游侧设粒径范围为O.1~20mm及5~60mm、宽分别为6m及4m的反滤层,上游侧设粒径范围0.1~60mm、宽为4m的混合反滤层。

反滤体与堆石体之间设最大粒径不超过250mm的过渡料区。

2.其他特殊的设计考虑(1)挖除坝基表砂层。

坝基砂卵石132m高程以下为上更新统(Q3)冲积砂卵石层,经过30m以上盖重的预压比较紧密。

132m高程以上为全新统(Q4)近代河流冲积的较疏松的砂卵石、粉细砂层。

对易发生液化的表砂层及Q4地层予以全部挖除。

(2)设置下游坝坡压戗。

大坝按防8度地震烈度、O.215g的地震加速度进行了动力稳定性分析,并按6.25级的水库诱发地震、0.5g的地震加速度进行了稳定性复核。

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坝下游坝脚附近的砂卵石地基中有液化破坏的可能。

为保证大坝的稳定,在下游坝脚以外设置了宽80m的石渣压戗,按上覆有效压力不小于0.2MPa 计,压戗顶部高程为155m。

这样将坝基的液化区推向压坡坡脚下游,可确保大坝在地震情况下的稳定和安全。

(3)精心处理F1顺河向大断层。

在心墙和反滤层底部的F1断层带及其两侧影响带宽约30m的范围内设置1m厚的钢筋混凝土盖板,并设错开布置的纵横缝和止水。

混凝土盖板下布设间距3mx3m、孔深10m的固结灌浆。

在帷幕与断层带交会的地段加密布置5排深孔帷幕灌浆孔,深度与大坝防渗帷幕协调一致。

(4)用旋喷灌浆加固左岸沟口洪积和坡积基础。

位于主坝混凝土防渗墙轴线附近的左岸岩石局部呈反坡和陡坡(俗称“老虎嘴”),邻近覆盖层为疏松的坡积和洪积土的交会,如处理不当可能使心墙产生裂缝或心墙土料与岸坡基础接触错动和渗流破坏。

经反复研究,最终采用对“老虎嘴”部位的岩石反坡和邻近砂卵石覆盖层采用高压旋喷灌浆加固措施,槽孔混凝土防渗墙一直打到岸边,消除了隐患。

三、大坝施工采用的新技术1.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小浪底大坝建在最大深度70多米的砂卵石覆盖层上,其混凝土防渗墙深度、墙体厚度和混凝土强度均在国内首屈一指。

(1)横向槽孔塑性混凝土保护下的平板式接头新技术。

主坝混凝土防渗墙施工采用横向槽孔填充塑性混凝土保护平板式接头新技术,克服了高标号混凝土(35MPa)防渗墙接头孔施工困难的缺点,仅93天即完成截水面积达5085.7m2的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

该项技术槽孔开挖采用钢缆式抓斗、重锤和液压铣槽机(又称双轮铣)等先进设备。

配套有泥浆设备、循环除砂系统等一套先进的设备,使整个槽孔的开挖效率大为提高。

混凝土浇筑仍为水下直升导管法,但采用混凝土拌和车直接入仓,简化了工艺,提高了浇筑速度。

泥浆采用法国产优质膨润土制成,比重为1.0g/cm3~1.1g/m3。

接头形式如图。

在施工中先按预定位置施工横向槽孔(与混凝土防渗墙轴线垂直),浇筑塑性混凝土,然后施工序槽孔浇筑墙体混凝土。

Ⅱ序槽开挖后,用双轮铣将已达到一定强度的Ⅰ序槽混凝土自上而下铣掉10cm厚,露出新鲜混凝土,再浇筑Ⅱ序混凝土,连接成墙。

(2)上游围堰主河槽旋喷灌浆造墙新技术。

上游围堰主河槽防渗墙采用高压旋喷灌浆造墙新技术。

由于墙体设计标号低,不易用取芯样试验来检查成墙质量,只能用严格的工艺控制措施来予以保证,高压旋喷灌浆采用二重管法。

根据旋喷灌浆机械设备的性能,通过现场单桩和围井试验及挖坑检验确定施工工艺和各种技术参数,从而在设计桩间距为1m的情况下,保证桩体成桩直径不小于1.2m。

施工时严格控制钻孔的偏斜率以保证墙体的连续性,控制浆液配比、压力和钻杆提升速度以确保墙体强度和抗渗性。

共完成钻孔进尺11562m,旋喷进尺约10075m,形成墙体面积9897m2。

2.稳定浆液及GIN法灌浆技术(1)稳定浆液灌浆。

在小浪底工程中,大范围(全部帷幕灌浆)使用了浓度较高的、具有单一配比的稳定浆液进行了帷幕灌浆并取得了成功,在全国尚属首次。

该方法主要有如下优点:一是浆液配比单一、配制工艺简单,减少了浆液变换等人为影响,有利于浆液的质量控制;二是稳定浆液凝聚力小,流动性好,水泥颗粒沉降速度慢,不会过早堵塞裂隙,故具有良好的可灌性;三是稳定浆液中水泥含量高,密度大,水泥结石强度高。

三是稳定浆液中水泥含量高,密度大,水泥结石强度高。

灌浆方法采用了小口径(56~69mm)钻进、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孔内循环的灌浆工艺。

(2)GIN法灌浆。

GIN法灌浆是目前国际上推广十分迅速的一项新的灌浆技术。

GIN(Grouting Intensity Number)即灌浆强度值,等于灌浆段上最终的灌浆压力和单位灌浆段上浆液灌注量的乘积,其含义为单位灌浆段上消耗的能量。

在灌浆施工中,选取合适的GIN值,并在各灌浆段上基本保持一致,即可形成一道大致相同的防渗帷幕。

其技术要点为:一是使用稳定浆液;二是在计算机上用选定的GIN曲线对灌浆压力和浆液灌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以免出现过高的灌浆压力和过大的、不必要的灌注量。

为了论证GIN法在小浪底帷幕灌浆工程中的可行性,1996~1997年在左岸三叠系地层中的4号灌浆洞内和右岸二叠系地层中的2号灌浆洞内,完成了进尺为3815m的GIN法帷幕灌浆试验性生产。

试验性生产汲取了我国较常用的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孔内循环灌浆法和GIN法灌浆技术两者的优点,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灌浆方法。

小浪底大坝的施工采用了国际招标,国际承包商在施工中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如主坝混凝土防渗墙施工中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双轮铣机具,并采用了槽孔平接技术。

特别应指出的是国际承包商表现出的现场管理水平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作者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责任编辑:岳梦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