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6课《它们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它们占据空间吗课件
)。
A.不会流动
B.容易压缩
C.无色无味
作业设计
三、判断
1.乌鸦喝水是利用了水上升的原理。 ( )
2.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是可以流动。 ( )
3.倒掉杯子里的水后,杯子里还有空气。 ( )
4.水能占据空间,但是石子不能占据空间。
()
5.空气能占据空间,又具有固定的形状。 ( )
参考答案
一、 1.空气占据空间 2. 空间 空间 二、1.C 2.C 3.A 三、1. (× ) 2. ( √) 3. (√ ) 4. (×) 5. (× )
实践:小魔术“浸不湿的纸”
纸为什么会不湿?
实验:小魔术“浸不湿的纸”
实践: 给父母表演“浸不湿的纸”的小魔术,请
他们猜猜魔术里藏着的1.《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能喝倒水,是利用(
)原理。
2. 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 ),那气体也能占据( )。
作业设计
二、选择
?
分享与交流
小石头会占据一定的体积
小结: 当把小石块加入水中后水位 上升了, 实验证明固体和液体都能 占据空间。
活动2 气体也占据空间吗
讨论: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 空间,那气体是否也能占据空间吗?
活动:气体是否能占据空间。
要求:
①以小组为单位分进行用剪去了底部的塑料瓶,罩着
浮在水面上的小纸船 , 保持瓶子垂直向下压入水底,
《乌鸦喝水》的故事
乌鸦是否能喝到水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了解乌鸦是否能喝到水。
交流与分享
1.实验材料 2.实验步骤 3.观察要点
活动:水位会上升吗
要求: ①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把小石块加入装有水的瓶中,并观察记 录加入小石块前后水位的变化情况。 ②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实验,并注意安全和讲究卫生。 ③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进行记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 16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6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
2.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1.在教师指导下,能够用语言描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能用多种感觉器官和简单的工具,通过实验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与实验表现出探究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科学态度1.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2.愿意合作交流,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知道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想也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将空气占据空间与日常生活联系,了解其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知道空气同其它物体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难点: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初步形象感知什么是“空间”。
教师出示粉笔盒、杯子。
引导学生观察,粉笔盒里面是空的,杯子的里面也是空的,中间空着的地方,一般称为“空间”。
板书“空间”认识周围还有哪些空间?学生回答:铅笔盒、教室、操场等2、初步形象感知认识“占据”的意思。
老师出示装满粉笔的粉笔盒指导学生观察,粉笔盒里装满了什么?(粉笔)。
我们一般就说粉笔占据了粉笔盒的空间。
老师出示杯子,往杯子里倒水,引导学生说出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板书“占据”3、初步形象的感知动态的“挤占”教师出示装满粉笔的粉笔盒、盛满水的杯子提出问题: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水占据杯子的空间,能再放进去多余的粉笔和水吗?教师演示,把石头放进盛满水的杯子里引导学生认识石头挤占水的空间。
固体、液体都能占据空间,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生猜想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常见的事例认识“空间”、“占据”的概念,结合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水占据杯子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和视觉上的直观体验了解固体、液体都能占据空间,认识静态的占据,同时通过石头放进盛满水的杯子,水会一出来这一实验现象,让学生了解动态的挤占,并借此渗透推理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体验推理过程,为后面学生认识的空气占据空间提供基础,也激发了学生探索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好奇心。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占据空间吗》教案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占据空间吗》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五节课《它们占据空间吗》,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物体占据空间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物体占据空间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物体是否占据空间。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物体占据空间的概念,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物体是否占据空间。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体占据空间的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物体占据空间的概念,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物体是否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物体占据空间的概念可能还不太清楚。
他们对于观察和实验的兴趣较高,但合作学习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观察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出示一些物体,例如一本书、一个橡皮擦、一根铅笔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提问:“这些物体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思考物体是否占据空间。
示例:老师:同学们,请观察一下我手上的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它们都是实物,都有形状。
老师:对的,它们都是实物,都有形状。
那么,你们觉得这些物体是否占据空间呢?第二环节:学习新知1. 老师出示一个玻璃杯,并放入一些水,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水的状态。
2. 老师再出示一个相同的玻璃杯,但里面没有水,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玻璃杯里有水,一个没有水,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4.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物体占据空间。
示例:老师:现在我有两个玻璃杯,一个里面有水,一个没有水。
请你们观察并描述一下这两个玻璃杯的不同之处。
学生:一个玻璃杯里面有水,另一个没有水。
第16课《它们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6课《它们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6课《它们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第五课,本课安排了“水位会上升吗”和“气体也占据空间吗”两个探究活动和一个实践活动“小魔术“浸不湿的纸”来进行教学。
活动一是通过讲《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把小石头加入半瓶水中水位变化情况。
证明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
活动二是指导学生用剪去了底部的塑料瓶,罩着浮在水面上的小纸船 , 保持瓶子垂直向下压入水底,观察小纸船的情况。
证明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小魔术,让塞在杯子里的纸不会被水浸湿。
二、学情分析学生们经过了对本单元中有关固体、液体、气体相关知识的学习后再学习本课应该是没有很大难度的,而且以《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对解决活动一、二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活动二空气占据空间这个实验,学生会觉得很新奇,但当他们明白了空气也能占据空间的科学道理后,对于进行实践活动就不成问题了。
三、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用证明固体和液体能占据空间。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听故事《乌鸦喝水》,从而亲身经历把小石块加入半瓶水中,并观察加入前后瓶内的水位变化情况,让其思考为什么水会上升呢?这个问题。
从而总结出固体和液体能占据空间。
2.指导学生用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用证明气体也能占据空间。
在课前,一定要充分准备好实验用的材料,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剪去塑料瓶底部和折小船的准备老师要在课前完成。
在课堂上要引导好学生清楚做这个实验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安全,卫生等,实验成功的和不成功的都应该进行交流,找出其中的原因,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开展成功做好铺垫。
四、教学目标1.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占据空间。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结论。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6 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
16、空气占据空间吗一教案背景《空气占据空间》这节课教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难于理解。
因为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这比固体、液体占据空间来的更抽象二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体的形态>中的一课,谈话引出“占据”、“空间”这两个抽象陌生的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自己动手实验。
去体会、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再集体讨论、交流、开展探究活动,最后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质疑、探究、自主学习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彻底改变以往我们老师长期以来采取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任何物体都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也不例外,同样地占据着空间,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叫体积。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质疑、比较、迁移、延伸、讨论、交流等活动。
1、(1)通过小组互帮互学,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集体的智慧大于个人的智慧。
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
(2)培养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任何物体(包括空气)都占据空间。
2、难点:理解、体会空气占据空间。
五、课前准备1、教师:多媒体教学仪器、杯子、水槽、水、烧瓶、漏斗等。
2、学生:杯子、水槽、瓶子、漏斗、胶塞、石子、粉笔、纸团等。
3、分组:采用异质组每4-5人一组。
六、教学过程一观察实验,导入新知师:(出示空文具盒)问:文具盒里有文具吗?师讲述:文具盒里没有文具,这块空着的地方叫做空间。
师:将铅笔放满文具盒,现在这个文具盒的空间怎么样了?说得真好,“占了”、“装满”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准确的词“占据”(板书:占据)谁用“占据、空间”把刚才的现象说一句话?师:像这样铅笔占据空间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发现了这么多,真了不起二空气占据空间1(出示半瓶红墨水)师:瓶子里有什么?怎样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出来?用上我们刚才学的占据空间看谁学的最快?2出示空瓶师:有没有东西占据他的空间?(没有)真的什么也没有吗?板书(空气?)3你怎么知道的?4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现在,就请四个人一个小组,先讨论一下怎样充分利用这些器材来,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呢?5学生做实验6交流在刚才的实验中,老师发现每个小组做实验都很捧呢!现在那个小组愿意给派个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实验呢?三展开实验1 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其他的材料,你们能不能利用这些材料也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呢?我们来比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实验又多又好。
三年 级上册科学教案-16 空气占据空间吗 青岛版(六年制)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能阐明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能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能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
教学难点:能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能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
1、教师:漏斗1个、小瓶子1个、小球等。
2、小组:小水槽1个、有颜色的水、小球1个、有盖去底胶瓶1个、注射器2支等。
空气占据空间吗。
青岛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6空气占据空间吗青岛版(六年制)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能阐明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能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能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
教学难点:能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能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
1、教师:漏斗1个、小瓶子1个、小球等。
2、小组:小水槽1个、有颜色的水、小球1个、有盖去底胶瓶1个、注射器2支等。
空气占据空间吗青岛版科学。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16.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学设计
16.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体的形态》的第3课,本课安排了“快速倒水,有什么发现”和“做空气占据空间小实验”两个探究活动来进行教学。
活动一“快速倒水,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利用实验直观地认识到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活动二“做空气占据空间小实验”是引导学生明白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学情分析:空气是否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占据空间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会存在一些争议,虽然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曾经用占据空间这个解释去理解形状,他们体验过在一个固定的盒子放入不同的螺母、木块、乒乓球等,理解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会占据空间是容易的,但对于空气也占据空间,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课标要求: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用语言描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能用多种感觉器官和简单的工具,通过实验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与实验表现出探究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4.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教学难点:完成证明空气也能占据空间的实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手里的是什么?生:塑料杯、杯子……师:现在这个杯子装满了水,谁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生:水占据了空间。
师(水倒掉)::那现在,杯子里还有东西吗?生:空气。
师:也就是说,我们的猜测是: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二、小组合作,实验活动快速倒水,有什么发现学生演示实验:一个空的锥形瓶,瓶口处塞紧橡胶塞,漏斗从橡胶塞上的小孔插入瓶内,一名学生正在用烧杯往漏斗里倒水。
师:通过实验,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水没有流进去。
课件出示思维导航:(1)水难以流进瓶内,是谁阻碍了水的流动?要使水很快地流进甁里,应该怎么做?上述现象说明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16《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科学三年级上册青岛版
- 探索空气在自然灾害中的作用,如台风、龙卷风等。
- 研究空气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如空气密度与古代遗迹的保存。
- 了解空气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氧气疗法和空气净化技术。
- 探索空气在音乐和艺术中的表现,如乐器中的空气振动和声音的产生。
- 研究空气在娱乐活动中的作用,如滑翔伞、热气球等。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空气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的重点,强调空气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空气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概念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空气存在和占据空间概念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空气存在和占据空间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空气存在和占据空间概念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4. 学生作业: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6.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在教师指导下,能够用语言描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能通过实验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与实验表现出探究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4.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空气能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1.小组实验材料:锥形瓶、带漏斗的胶塞、烧杯(250ml)、水槽(有较满的水)、烧杯(100ml)、纸巾、抹布、实验记录单。
2.演示实验材料:装满沙、装满水和空的烧杯(250 ml)三个、、瓶口套有气球饮料瓶、锥子、小刀;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装满沙、装满水和空的烧杯师:是谁占据了第一个杯子的空间,谁占据了第二个杯子的空间,我们知道沙和水都占据空间。
第三个杯子里有东西吗?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那么,空气占据空间吗?学生猜测。
师:空气究竟占据不占据空间呢,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二、活动探究活动一:“不流的水”出示锥形瓶和带漏斗的胶塞师:瓶子里有什么?用胶塞塞紧瓶口,不要漏气。
如果将水快速倒入漏斗,会发生什么现象?师:想不想试一试?你认为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生:要塞紧瓶口,要快速倒,但不要倒得太满让水流出来。
出示:温馨提示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做一做,看一看有什么现象?想一想为什么?并把实验记录(一)中的第1个问题,填写完整。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看到的现象。
生:水不容易流进瓶内。
师:谁还能说一说?出示:思维导航师:水难以流进瓶内,你认为是谁阻碍了水的流动?师:要使水很快的流进瓶里,应该怎么做?请同学们分组想办法,做一做。
做完后把实验记录(一)填写完整。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的实验方法?小组汇报谁还能说一说?师:为什么把胶塞松一松,水就流进了瓶里?师: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6《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活动三:气球能吹起来吗?
1.[PPT 出示] 气球能吹起来吗的实验特写图片。
2.教师出示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
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矿泉水瓶和气球。
把气球在矿泉水瓶口处套紧,试一试:用力吹气球,气球会鼓起来吗?
师生共同分析气球吹不大的原因。
3.师生共同总结:因为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所以气球吹不大;在饮料瓶壁上戳几个小洞,再吹气球可以将其吹大。
学生交流。
学生小组实验。
小组展示。
学生小组交流如何使瓶内气球吹大。
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
在探究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结果,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点的记忆,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环节三:总结拓展
教师活动
1.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小结和评价。
2.课后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学生活动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设计意图
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回顾,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点的再记忆。
6.板书设计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下列物品中,不是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是()。
A.篮球
B.书本
C.充气床垫
(2)《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将小石子放入瓶子里,水面就会升高一点,当水面没有上升到瓶口时,占据瓶子空间的物质是()。
A.空气和水
B.水和小石子
C.小石子、水和空气。
它们占据空间吗新粤教版三年级上册
义堂镇中心小学常规教学课时教案设计第一页班级科目三年级科学教案内容它们占据空间吗时间2019年月日课时进度第16课时总课时执教人一、教材内容分析:它们占据空间吗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占据空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比较,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完成证明空气也能占据空间的实验。
四、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乌鸦喝水》的图片。
问题:你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二)活动探究1.活动1:水位会上升吗问题:听完故事,你是否也想试试看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呢?我们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吗?要怎样做这个实验呢?交流:学生观察实验材料半瓶水和一些小石块,引导学设计意图或反思生说出要记录下放小石块前的水位,然后再记录加入小石块后的水位,对比记录说明问题。
任务:把小石块加入半瓶水中。
活动:把小石块加入半瓶水中观察前后水位的变化情况。
要求:①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把小石块加入装有水的瓶中,并观察记录加入小石块前后水位的变化情况。
②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实验,并注意安全和讲究卫生。
③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进行记录。
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法和对比结果。
说明水和小石块能占据瓶中的空间。
小结:当把小石块加入水中后水位上升了,实验证明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
2.活动2:气体也占据空间吗问题: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那气体也能占据空间吗?讨论:引导学生对空气是否也能占据空间作出猜想并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交流:说说自己认为空气是否会像固体和液体这样占据空间的想法,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任务:证明气体是否能占据空间。
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要求:①以小组为单位分进行用剪去了底部的塑料瓶,罩着浮在水面上的小纸船 , 保持瓶子垂直向下压入水底,观察小纸船的情况的实验。
三年级上册第16课《它们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第16课《它们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它们占据空间吗”是《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第5课,本课安排了“水位会上升吗”和“气体也占据空间吗”两个探究活动和一个实践活动“小魔术‘浸不湿的纸’”来进行教学。
活动1是通过讲“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把小石头加入半瓶水中水位变化情况。
证明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
活动2是指导学生用剪去了底部的塑料瓶,罩着浮在水面上的小纸船 , 保持瓶子垂直向下压入水底,观察小纸船的情况。
证明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小魔术,让塞在杯子里的纸不会被水浸湿。
二、学情分析学生们经过了对本单元中有关固体、液体、气体相关知识的学习后再学习本课应该是没有很大难度的,而且以“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对解决活动的问题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活动2“空气占据空间”,学生会觉得很新奇,但当他们明白了空气也能占据空间的科学道理后,对于进行实践活动就不成问题了。
三、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用证明固体和液体能占据空间。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听故事“乌鸦喝水”,从而亲自把小石子加入半瓶水中,并观察加入前后瓶内的水位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会上升。
从而总结出固体和液体能占据空间。
2.指导学生用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用证明气体也能占据空间。
在课前,教师要充分实验用的材料,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剪去塑料瓶底部和折小船的准备老师要在课前完成。
在课堂上要引导好学生清楚做这个实验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安全,卫生等。
实验是否成功都应该进行交流,找出其中的原因,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开展成功做好铺垫。
四、教学目标1.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占据空间。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结论。
3.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比较,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占据空间。
《它们占据空间吗》 教学设计
《它们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占据空间的概念,通过实验区分不同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物体占据空间的概念,认识不同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不同。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清晰地感知物体占据空间的现象,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描述。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每组准备:水槽、水、塑料瓶、石头、木块、气球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问学生:“如果把一块石头放进这个杯子里,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水会溢出的现象,从而引出物体占据空间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1、举例说明物体占据空间(1)教师拿起一个书包,问学生:“书包放在桌子上,桌子的这一部分空间是不是被书包占据了?”(2)再指着教室里的桌椅、黑板等,让学生说说这些物体是否占据空间。
2、实验探究物体占据空间的现象(1)实验一:“瓶子里的空间”教师拿出一个空塑料瓶,让学生观察瓶子是空空的。
然后将瓶子慢慢浸入水槽中,让学生观察瓶子里进水的现象,提问:“为什么瓶子里会进水?”引导学生理解瓶子里原来有空气,当瓶子浸入水中,水占据了瓶子里空气的空间。
(2)实验二:“谁占据的空间大”把一块石头和一个木块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观察水的变化。
让学生比较石头和木块放入水中后,水上升的高度,思考哪个物体占据的空间大。
(三)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占据空间的例子?2、不同的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四)巩固练习1、教师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是否占据空间。
2、给出一些情境,让学生分析其中物体占据空间的情况。
(五)课堂小结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体占据空间的概念和实验中的发现。
《它们占据空间吗》 作业设计方案
《它们占据空间吗》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物体占据空间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作业内容(一)知识讲解通过简单易懂的图片、视频或小故事,向学生介绍物体占据空间的概念。
例如,可以展示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当放入一块石头后,水会溢出,说明石头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
(二)观察活动1、让学生观察家中的各种物品,如桌子、椅子、书包、玩具等,思考这些物品是否占据空间,并记录下来。
2、观察厨房中的食材和炊具,如蔬菜、水果、锅碗瓢盆等,判断它们是否占据空间。
(三)实验操作1、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透明杯子,一个装满水,另一个空着。
将一块海绵放入空杯子中,然后将装满水的杯子中的水慢慢倒入放有海绵的杯子,观察水的变化,思考海绵是否占据空间。
2、准备一个气球和一个瓶子,将气球吹大后放入瓶子中,尝试能否将气球完全塞进瓶子,思考气球占据空间的情况。
(四)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成小组,交流自己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分享自己对物体占据空间的理解。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成果。
(五)拓展思考1、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物体占据空间,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物体占据空间的原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存储空间。
三、作业形式1、观察记录:学生将观察到的物品及其是否占据空间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2、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操作后,填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
3、小组讨论记录:每个小组记录下讨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4、短文写作: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物体占据空间的短文,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四、作业评价1、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短文写作的逻辑清晰程度和对物体占据空间概念的理解深度。
五、注意事项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使用易碎或危险的物品。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6 空气占据空间吗 青岛版(六年制)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1个注射器、2根吸管、废纸1张、2块超轻粘土、1个水槽、水等。
【教学过程】一、杯中的纸会湿吗?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二、空气占据空间并且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2、实验3、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气,在活塞下压或上拉时,有何不同。
并请学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气在活塞向下压和向上拉时,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并尝试结合图来进行解释。
4、生交流自己的画和自己的想法。
5、介绍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皮球、喷水瓶、气枪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压缩后的空气的特性)6、把这节课所了解的关于水和空气的知识在维恩图中进行补充。
三、设计实验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超轻粘土有什么作用?如果超轻黏土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
三年级上册第16课《它们占据空间吗》教材分析
第 16 课《它们占据空间吗》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驱动情景是琪琪和妍妍正在看“乌鸦喝水”的故事,对于乌鸦能不能喝到水感到非常好奇。
故事中,一只乌鸦衔着一块小石头,正要往一个只有瓶底有水的瓶子里放,希望能喝到水。
产生的问题:小乌鸦要喝到水,瓶子里的水位必须上升,但瓶子里的水真的会上升吗?故事中的小乌鸦能喝到水吗?由此,驱动了本课的探究任务:把小石头放进瓶子里,水位真的会上升吗?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乌鸦真的能喝到水吗?活动1 水位会上升吗本活动利用学生都比较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提出“瓶子里的水位真的会上升吗”的问题,紧紧把握学生的兴趣点,驱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究。
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实践和体验,认识到液体和固体都能占据空间。
在“乌鸦喝水”的故事中,小乌鸦把小石子一块一块地投到水瓶里,随着瓶中小石为什么水位会上升呢?子的增多,水位慢慢上升,这样小乌鸦就喝到水了。
让学生进行故事中的实验,既是探究,也是在验证:“水位真的会上升吗?”实验后,要组织学生讨论:是什么导致水位上升?是水变多了导致水位上升的吗?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得出水位的上升是由于加入了小石子,这是为什么呢?实验激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小石子占据了原来水的空间,所以水位上升了,从而达成固体和液体都占据空间的学习目标。
本活动简单、容易操作。
但活动的关键是要提醒学生注意往瓶子倒水时要标记水位来做对比,当把小石子不断地加进去后,水位又是多少。
经过对比学生会发现水位上升的原因是投入了小石子。
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到这是因为没加小石子时,瓶子中的水量是水占据了瓶子的空间。
加入小石子后,水占据的瓶子的空间就会被小石子挤出来,不断地往瓶子里加小石子,水就不断地被往瓶子上端挤,水位也就越来越高。
即水位的升高是因为水占据的空间被小石子占据了,说明水和小石子都能占据瓶子里的空间,也就是说两个物体不能同时占据同一个空间。
活动2 气体也占据空间吗通过活动 1,学生知道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
三年级科学上册 星星占据空间吗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星星占据空间吗教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星星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星星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组成- 掌握星星占据空间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引入夜空的观察和星星的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星星占据空间吗?”2. 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星星,并询问学生对星星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有何观察结果。
3. 创设情境:通过讲解宇宙的无边无界和星星的遥远距离,引导学生思考星星是否占据空间。
4. 探究实验:设置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设计和进行实验,以验证星星是否占据空间。
5.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分享实验结果,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6.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引导全班学生对比、思考和交流。
7.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和归纳星星是否占据空间的理解和结论。
8.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宇宙中的其他天体是否占据空间,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通过观察天空、观察实验和展示实验结果,直观呈现星星占据空间的问题。
-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分组和讨论,促使学生彼此合作、交流和分享观点。
- 实践探究:通过设计和进行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身实践和探索,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的积极程度和表现。
- 分析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 反馈学生对于星星占据空间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参考资源- 《小学科学教案教材》-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天文学类绘本和图片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16课《它们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第五课,本课安排了“水位会上升吗”和“气体也占据空间吗”两个探究活动和一个实践活动“小魔术“浸不湿的纸”来进行教学。
活动一是通过讲《乌鸦喝水》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把小石头加入半瓶水中水位变化情况。
证明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
活动二是指导学生用剪去了底部的塑料瓶,罩着浮在水面上的小纸船 , 保持瓶子垂直向下压入水底,观察小纸船的情况。
证明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小魔术,让塞在杯子里的纸不会被水浸湿。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们经过了对本单元中有关固体、液体、气体相关知识的学习后再学习本课应该是没有很大难度的,而且以《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对解决活动一、二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活动二空气占据空间这个实验,学生会觉得很新奇,但当他们明白了空气也能占据空间的科学道理后,对于进行实践活动就不成问题了。
三、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用证明固体和液体能占据空间。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听故事《乌鸦喝水》,从而亲身经历把小石块加入半瓶水中,并观察加入前后瓶内的水位变化情况,让其思考为什么水会上升呢?这个问题。
从而总结出固体和液体能占据空间。
2.指导学生用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用证明气体也能占据空间。
在课前,一定要充分准备好实验用的材料,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剪去塑料瓶底部和折小船的准备老师要在课前完成。
在课堂上要引导好学生清楚做这个实验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安全,卫生等,实验成功的和不成功的都应
该进行交流,找出其中的原因,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开展成功做好铺垫。
四、教学目标
1.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占据空间。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结论。
3、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比较,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完成证明空气也能占据空间的实验。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小组用学具一套、课件。
学具准备:每小组准备水、塑料瓶、小石块、剪去底部带瓶盖的塑料瓶、水槽、纸船、水杯、纸团、抹布。
七、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乌鸦喝水》的图片。
问题:你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水位会上升吗
问题:听完故事,你是否也想试试看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呢?我们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吗?要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交流:学生观察实验材料半瓶水和一些小石块,引导学生说出要记录下放小石块前的水位,然后再记录加入小石块后的水位,对比记录说明问题。
任务:把小石块加入半瓶水中。
活动:把小石块加入半瓶水中观察前后水位的变化情况。
要求:①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把小石块加入装有水的瓶中,并观察记录加入小石块前后水位的变化情况。
②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实验,并注意安全和讲究卫生。
③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进行记录。
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法和对比结果。
说明水和小石块能占据瓶中的空间。
小结:当把小石块加入水中后水位上升了,实验证明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
2.活动2:气体也占据空间吗
问题: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那气体也能占据空间吗?讨论:引导学生对空气是否也能占据空间作出猜想并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交流:说说自己认为空气是否会像固体和液体这样占据空间的想法,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任务:证明气体是否能占据空间。
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要求:①以小组为单位分进行用剪去了底部的塑料瓶,罩着浮在水面上的小纸船 , 保持瓶子垂直向下压入水底,观察小纸船的情况的实验。
②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③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进行记录。
小结:除固体、液体外,通过实验证明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3.实践:小魔术“浸不湿的纸”
1.指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知识,完成让塞在杯子里的纸不会被水浸湿的实验,并说说纸为什么不湿的科学道理。
2、也可以回家完成“浸不湿的纸”的小魔术给家长观看,并考考他们这魔术里藏着的奥秘是什么。
八、板书设计
第16课它们占据空间吗
固体(小石块)
它们都能占据空间液体(水)
气体(空气)
(设计者:萧顺欢、巫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