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充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1.《左传》记载有“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此外,天子和诸侯还经常举行“合族之食”的典礼。材料反映了

A. 民间的宗法关系比较浓厚

B. 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统治

C. 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相同

D. 分封制是维系西周统治的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可知,统治者利用宗族关系来强化统治,故B正确;材料反映天子、诸侯重视宗族关系,没有涉及“民间”,排除A;根据“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可知,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不相同,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分封制,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联系所学宗法制的目的分析解答。

2.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

A. 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

B. 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C. 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

D. 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

【答案】D

【解析】

【详解】孔子是无神论者,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说明儒学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做

出调整,故D正确;董仲舒发展了儒学思想,A错误;董仲舒发展了儒学思想,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B错误;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孔子是无神论者”“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儒家思想的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

3.据史料记载,北宋的假赁业务十分发达,当时“凡民间吉凶筵会,椅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主人只出钱而已,不用费力。”据此材料可知

A. 经济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社会消费奢侈攀比之风日益严重

C. 新兴行业中滋生出新的生产关系

D. 纸币的出现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假赁业务十分发达,当时“凡民间吉凶筵会,椅桌陈设,器皿合盘,酒檐动使之类,自有茶酒司管赁。……主人只出钱而已,不用费力。”说明经济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A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假赁业务十分发达,无法体现社会消费奢侈攀比之风,排除B;明朝中后期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纸币的信息,排除D。

4.明清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而山东人刘滋世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材料说明

A. 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再生产

B. 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开始出现

C. 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

D. 政府已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可知,材料

反映了把土地权转化为商业资本、商业资本又用来购买土地,说明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故C正确;材料反映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排除;明清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

5.晚清政府官员曾经三次大规模集体出洋:第一次是由外国人蒲安臣率领的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第二次是1887年清政府第一次通过考试选拔,全部由中国官员组成的游历使团。第三次是1905年清政府第一次派遣王公大臣集体出洋考察各国政治,为清末改革做准备。这三次外交使团出国考察的变化反映了

A.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

B. 清政府外交近代化的历程

C. 清政府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

D. 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探索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晚清政府官员曾经三次大规模集体出洋考察、游历,说明清朝“天朝上国”的观念淡化,逐渐走出国门,学习西方,反映了外交的近代化,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外交半殖民地化,排除AC;材料反映晚清政府官员曾经三次大规模集体出洋,并非都是先进中国人,排除D。

6.1904年,在上海“王兴昌记”诞生了中国人缝制的第一套西装。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大都市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还创下了中国人自己的名牌,报纸、杂志也开辟专栏,介绍西式服装。这说明

A. 政权更迭带来思想多元

B. 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C. 人们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D. 近代社会生活的全面西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近代中国制作西服,设立制售西装的公司,报纸、杂志也开辟专栏,介绍西式服装,说明中国生活习俗的变化,传统思想观念变化,故C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权更迭,排除A ;材料无法体现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排除B ;D 项中“全面西化”表述太绝对,错误。

7.1915年5月9日,袁世凯为获得日本对其称帝的

支持,承认了日本提出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国人将其列为“五九国耻”,第一次有了法定的国耻纪念日。这反映了 A. 民族国家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B. 袁世凯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 “二十一条”的危害前所未有 D. 五四运动推动了爱国意识的觉醒 【答案】A 【解析】

【详解】“五九国耻”被列为法定的国耻纪念日,反映了中国人反对反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的民族国家和民族意识的增强,故A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五九国耻”被列为法定的国耻纪念日,B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五九国耻”被列为法定的国耻纪念日,并非强调“二十一条”的危害,排除C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国人将其列为‘五九国耻’,第一次有了法定的国耻纪念日”,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8.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历经四次修改,综合表内修改内容,从这一历程反映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