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培养方案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简介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英文)名称: 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Thermal Physics一、学科概况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转化或互逆转换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等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科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理论基础。
其所涉及的主体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以及驱动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学科是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燃烧学、化学反应原理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多相流动力学、多相流热物理学、能源环境化学、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光化学、电化学等为基础,以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节能与环保、可再生与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为重点研究方向,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能源资源、航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计算机与控制等多学科多领域,具有学科交叉集成度高、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等重要特征。
本学科包含有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环境工程等8个研究方向。
它们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推动,使本学科成为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持续发展,不断更新的科学与应用技术体系。
当前,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及其它新能源已成为本学科的三大主要任务。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促进能源结构向多元化的转移以及用能设备和系统的高效低成本化、集成化、自动化、洁净无污染化。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07)一、学科简介1. 一级学科简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研究能量转化与传递规律以及与实现该过程相关的设备与系统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能源环境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工程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本学科是以能源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背景和最终目的,研究热能、机械能、电能、辐射能、化学能和核能等能量转化与传递的基本规律,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能源、环境、航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计算机与控制等多学科多领域,具有学科交叉集成度高、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等重要特征,对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以及驱动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本学科包含有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环境工程等研究方向。
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能源高效利用以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已成为本学科的三大主要任务。
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发端于1956年的热能装备科,2005年获热能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学院更名为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2年成为南京师范大学校级重点一级学科,拥有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2个。
本学科积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西肯塔基大学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目前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在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和流体机械及工程3个学科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2. 学科方向简介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一级学科设三个学科方向:热能工程:是研究能源清洁转换和高效利用的学科,重点研究各种能源转化、传递、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关的过程和装备的原理与技术,研究和开发能量转化与利用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为开发高效的节能产品,淘汰低效率、高能耗的产品奠定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航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习进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工程热物理(080701)热能工程(080702)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新能源科学与工程(0807Z1)流体与声学工程(0807Z2)二、培养目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它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及系统的应用科学及应用基础科学。
本学科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领域内起着支持和促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它综合应用了数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控制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已有成果,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畴。
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已有成果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和国防等众多领域,推动人类社会的能源利用与现代动力技术的发展。
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也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一级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 -r 、・、j ・、.、r ,三、培养方向工程热物理(080701)旋转状态下流动与换热高温部件的高效及精确冷却传热传质及其强化动力机械整机系统热管理技术传热与红外隐身节能技术热能工程(080702)燃烧气体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高效低污染燃烧液体燃料雾化和燃烧航空替代燃料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高效节能环保动力技术转子动力学减振与振动控制热端部件强度寿命学结构完整性及先进整机监控技术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叶轮机械气体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湍流及旋涡流动叶轮机气动弹性力学内燃机气体动力流体机械综合气动扩稳技术制冷及低温工程飞行器环境控制及制冷技术高效传热技术制冷系统仿真和优化设计电子设备冷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0807Z1)通用航空动力技术新能源混合动力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新型航空替代燃料技术流体与声学工程(0807Z2)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学流体机械非定常流控制及气动声学流体及动力机械的优化设计与噪声控制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研究生根据人才培养和发展需要,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跨学科培养、国际联合培养及校所联合培养等模式。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代码:0807一、学科点简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拥有湖北省唯一的化工过程机械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主要由强化传热实验室、流体机械实验室、搅拌反应釜性能实验室、离心泵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等10余个专业实验室和武汉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组成,并拥有带测控系统的换热器实验系统、PIV粒子成像测速仪、振动动态分析仪、万能材料试验机等相关实验设备,实验仪器总值约1500万元。
“化工过程机械”作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已被学校纳入规划进行重点建设。
本学科教师中现有教育部“过控”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2人、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化工装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和理事各1人、湖北省特种设备协会常务理事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过程工业设备与机器的设计、节能、增效、材料、制造、检验、维护及安全保障等方向的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在过程工业中的高效节能传热设备的开发与研究,化工过程用泵与压缩机等流体机械的研究开发,过程设备的腐蚀、损伤与延寿技术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鉴定成果的经济效益达数千万元。
二、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实事求是,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要求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能,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现状和动向;能熟练使用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其它实际应用能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代码:0807一、学位授权点简介本学科是由1953年建校之初的石油炼厂机器及设备专业发展而起来的,1956年首届研究生毕业,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本学科国内石油高校中唯一的一级博士点学科。
历经65年发展,逐步形成了化工过程机械、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环保设备工程4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建成了多相流分离理论与技术、流体动密封理论与技术、承压设备安全评价技术、油气过程中的热能技术、微尺度传热理论与技术、环保设备技术等多个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和团队,成为过程装备与能源利用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在石油、石化行业有着较高影响力。
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人文素养,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较为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较强科研技能,能够从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
三、基本要求1.品德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2.知识结构: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
3.基本能力:掌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具备独立开展创造性学术研究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运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基本理论和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学科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过程中所遇到的科学问题和工程问题。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专业代码:0807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相应研究方向的专门知识,了解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发展的前沿与动态,熟悉掌握一门以上外语,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在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储能技术、流体机械及工程、分布式能源系统及智能微电网等领域独立开展理论和工程实际问题研究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工程热物理:传热、流动与燃烧;燃烧污染控制;环境热物理;强化传热与冷却;空间热物理;先进热控及热管理技术;计算热物理与复杂系统动力学;火灾科学与热安全工程;量热技术;热物理交叉。
2.热能工程:可再生能源技术;化石能源的开采与高效清洁利用技术;能量转化、储存和传输技术;先进动力及推进技术;新能源热控集成技术;能源环境经济与政策管理;新型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核能热工技术。
3.制冷及低温工程:制冷和热泵技术;制冷工质热物性;空调工程技术;低温工程。
4. 储能技术:相变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技术;化学储能技术;机械储能技术。
5. 流体机械及工程:多相复杂流动现象研究与应用;流体机械内部流动及其性能;流体能量转换;波浪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波浪能并网发电技术。
6. 分布式能源系统及智能微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力变换控制;多能互补微电网系统控制;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与运行控制;能源互联网;能源大数据平台构建。
三、课程类型和学分要求1.硕士培养模式。
通过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或招生统考等形式,取得我校硕士研究生资格者。
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7学分,硕士学科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硕士专业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素质类课程计入培养要求的学分不超过3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学术报告1学分。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简介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英文)名称: 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Thermal Physics一、学科概况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研究热能、机械能等各种能量形式的相互转化和传递的基本规律及其工程应用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科学。
本学科所涉及的主体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以及驱动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化学动力学、多相流动力学和热物理学、能源环境化学、材料科学等为基础,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能源资源、航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多学科多领域,具有学科交叉集成度高、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等重要特征。
本学科涵盖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环境工程等8个研究方向。
这些方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了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持续发展、不断更新的科学与应用技术体系。
当前,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提高能效和开发新能源已成为本学科的三大主要任务。
本学科肩负着实现能源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及用能设备和系统向高效低成本化、集成化、自动化、洁净无污染化方向转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
能源科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是日常生产生活活动和科学文化活动的必要保证。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水平,推动人类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x000b(学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07 一级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二级学科代码:080700 二级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学科概况中国石油大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主要包括化工过程机械和热能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本学科在时铭显院士带领下,注重基础理论与石油石化工业的需求紧密结合,涵盖了从石油开采、油气输送到石油化工的主要领域,建成了一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实力雄厚、梯队合理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取得了一批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工业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化工过程机械和热能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分别于2003年、2007年获得博士授权点。
2010年化工过程机械和热能工程学科共同申报并获得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同时获得批准建设低碳能源工程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经多年学术发展与积累,本学科在多相分离理论与技术、加热过程与装备、过程流体机械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所开发的一系列技术与装备在国内石油生产、石油加工、煤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
近年来,针对石油石化领域的节能减排需求,开展了热力系统优化与系统节能、洁净能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目前本学科共有多相流动理论与分离技术、燃烧、传热过程与装备、热力过程优化与系统节能、过程流体机械、压力容器技术、洁净能源开发与利用等6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以及十几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同时获得一批发明专利,形成“基础研究—工艺与装备创新—工程放大设计—推广应用”相结合并滚动扩大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国的石油、化工等能源工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学科目前有教授9名,博士生导师10名,副教授12名,讲师13名。
近5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多项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大中型骨干企业横向课题,支撑条件优越。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培养方案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代码:0807郑州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05年被批准正式招生,现已具有化工过程机械二级博士授权点。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点包括:工程热物理学科(080701);热能工程学科(080702);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080705);化工过程机械学科(080706)6个二级学科。
主要研究化工、轻工、石化、食品、制药、材料、冶金、环保、能源、动力等流程性工业中所涉及的能量转换、过程科学、过程工程技术与装备的学科。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研究力量雄厚,充满朝气与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学科队伍。
学科的科研环境、科研条件和人才培养条件优越,学科管理规范,为硕士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利用本学科的基础知识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操作,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独立地完成具有一定学术或应用价值的科研任务,并有新的见解。
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外文资料。
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1.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学风严谨,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追求真理和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2.熟悉现代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掌握相关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和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管理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技术应用技能。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一级学科代码:0807 一级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二级学科代码:080700 二级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学科概况中国石油大学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主要包括化工过程机械和热能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本学科在时铭显院士带领下,注重基础理论与石油石化工业的需求紧密结合,涵盖了从石油开采、油气输送到石油化工的主要领域,建成了一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实力雄厚、梯队合理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取得了一批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工业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化工过程机械和热能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分别于2003年、2007年获得博士授权点。
2010年化工过程机械和热能工程学科共同申报并获得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同时获得批准建设低碳能源工程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经多年学术发展与积累,本学科在多相分离理论与技术、加热过程与装备、过程流体机械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所开发的一系列技术与装备在国内石油生产、石油加工、煤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
近年来,针对石油石化领域的节能减排需求,开展了热力系统优化与系统节能、洁净能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目前本学科共有多相流动理论与分离技术、燃烧、传热过程与装备、热力过程优化与系统节能、过程流体机械、压力容器技术、洁净能源开发与利用等6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以及十几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同时获得一批发明专利,形成“基础研究—工艺与装备创新—工程放大设计—推广应用”相结合并滚动扩大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国的石油、化工等能源工业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学科目前有教授9名,博士生导师10名,副教授12名,讲师13名。
近5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多项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大中型骨干企业横向课题,支撑条件优越。
0807动力工程的及工程的热物理一级学科简介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英文)名称:Power Engineering and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s一、学科概况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转化或互逆转换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等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科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理论基础。
其所涉及的主体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以及驱动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学科是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燃烧学、化学反应原理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多相流动力学、多相流热物理学、能源环境化学、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光化学、电化学等为基础,以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节能与环保、可再生与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为重点研究方向,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能源资源、航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计算机与控制等多学科多领域,具有学科交叉集成度高、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等重要特征。
本学科包含有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环境工程等8个研究方向。
它们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推动,使本学科成为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持续发展,不断更新的科学与应用技术体系。
当前,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及其它新能源已成为本学科的三大主要任务。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促进能源结构向多元化的转移以及用能设备和系统的高效低成本化、集成化、自动化、洁净无污染化。
硕士培养方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工程热物理(080701)热能工程(080702)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新能源科学与工程(0807Z1)流体与声学工程(0807 Z2)二、培养目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它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及系统的应用科学及应用基础科学。
本学科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领域内起着支持和促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它综合应用了数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控制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已有成果,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畴。
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已有成果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和国防等众多领域,推动人类社会的能源利用与现代动力技术的发展。
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也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
本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在本一级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属各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趋势和研究前沿;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方面做出实用价值的工作成果;能胜任本一级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3.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三、培养方向工程热物理(080701)1旋转状态下流动与换热、高温部件的高效及精确冷却、传热传质及其强化、动力机械整机系统热管理技术、传热与红外隐身、节能技术热能工程(080702)燃烧气体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高效低污染燃烧、液体燃料雾化和燃烧、航空替代燃料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高效节能环保动力技术、转子动力学、减振与振动控制、热端部件强度寿命学、结构完整性及先进整机监控技术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叶轮机械气体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湍流及旋涡流动、叶轮机气动弹性力学、内燃机气体动力、流体机械综合气动扩稳技术制冷及低温工程飞行器环境控制及制冷技术、高效传热技术、制冷系统仿真和优化设计、电子设备冷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0807Z1)通用航空动力技术、新能源混合动力、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新型航空替代燃料技术流体与声学工程(0807Z2)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学、流体机械非定常流控制及气动声学、流体及动力机械的优化设计与噪声控制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国际联合培养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
0807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简介
技术资料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英文)名称:Power Engineering and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s一、学科概况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转化或互逆转换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等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科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理论基础。
其所涉及的主体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以及驱动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学科是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燃烧学、化学反应原理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多相流动力学、多相流热物理学、能源环境化学、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光化学、电化学等为基础,以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节能与环保、可再生与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为重点研究方向,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能源资源、航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计算机与控制等多学科多领域,具有学科交叉集成度高、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等重要特征。
本学科包含有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环境工程等8个研究方向。
它们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推动,使本学科成为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持续发展,不断更新的科学与应用技术体系。
当前,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及其它新能源已成为本学科的三大主要任务。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促进能源结构向多元化的转移以及用能设备和系统的高效低成本化、集成化、自动化、洁净无污染化。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能源系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代码:080720 )(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主动迎接国际性竞争,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多样性、全方位、高水平的人才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源与环境工程学科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掌握能源与环境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宽厚的专业知识,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训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具有运用本专业知识独立解决能源与环境工程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2.5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氢能制备与利用2、清洁燃烧与洁净能源3、环境科学与工程4、能源环境一体化5、燃料液化、气化6、先进动力系统7、洁净煤技术8. 多联产技术9、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四、课程学习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选修课9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1、读书报告要求: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1次。
完成累计4次计2学分。
2、开题报告要求:包括对论文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作出论证,经导师(组)审定通过后,开始撰写学位论文。
在入学后第一学年末完成。
3、专业外语要求:4、发表论文要求:B类论文一篇以上。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可不填)课程设置1公共课由研究生院统一编号。
2、上课学期用季节名称请填写,如“春”、“春夏”(表示连续)、“春或夏”(表示选择);。
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硕士培养方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工程热物理(080701)热能工程(080702)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新能源科学与工程(0807Z1)流体与声学工程(0807 Z2)二、培养目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它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及系统的应用科学及应用基础科学。
本学科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领域内起着支持和促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它综合应用了数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控制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已有成果,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畴。
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已有成果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和国防等众多领域,推动人类社会的能源利用与现代动力技术的发展。
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也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
本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在本一级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属各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趋势和研究前沿;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方面做出实用价值的工作成果;能胜任本一级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3.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三、培养方向工程热物理(080701)1旋转状态下流动与换热、高温部件的高效及精确冷却、传热传质及其强化、动力机械整机系统热管理技术、传热与红外隐身、节能技术热能工程(080702)燃烧气体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高效低污染燃烧、液体燃料雾化和燃烧、航空替代燃料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高效节能环保动力技术、转子动力学、减振与振动控制、热端部件强度寿命学、结构完整性及先进整机监控技术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叶轮机械气体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湍流及旋涡流动、叶轮机气动弹性力学、内燃机气体动力、流体机械综合气动扩稳技术制冷及低温工程飞行器环境控制及制冷技术、高效传热技术、制冷系统仿真和优化设计、电子设备冷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0807Z1)通用航空动力技术、新能源混合动力、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新型航空替代燃料技术流体与声学工程(0807Z2)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学、流体机械非定常流控制及气动声学、流体及动力机械的优化设计与噪声控制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国际联合培养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
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工程热物理(080701)热能工程(080702)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新能源科学与工程(0807Z1)流体与声学工程(0807 Z2)二、培养目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它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及系统的应用科学及应用基础科学。
本学科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领域内起着支持和促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它综合应用了数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控制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已有成果,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畴。
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已有成果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和国防等众多领域,推动人类社会的能源利用与现代动力技术的发展。
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也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
本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在本一级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属各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趋势和研究前沿;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方面做出实用价值的工作成果;能胜任本一级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3.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三、培养方向工程热物理(080701)1旋转状态下流动与换热、高温部件的高效及精确冷却、传热传质及其强化、动力机械整机系统热管理技术、传热与红外隐身、节能技术热能工程(080702)燃烧气体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高效低污染燃烧、液体燃料雾化和燃烧、航空替代燃料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高效节能环保动力技术、转子动力学、减振与振动控制、热端部件强度寿命学、结构完整性及先进整机监控技术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叶轮机械气体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湍流及旋涡流动、叶轮机气动弹性力学、内燃机气体动力、流体机械综合气动扩稳技术制冷及低温工程飞行器环境控制及制冷技术、高效传热技术、制冷系统仿真和优化设计、电子设备冷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0807Z1)通用航空动力技术、新能源混合动力、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新型航空替代燃料技术流体与声学工程(0807Z2)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学、流体机械非定常流控制及气动声学、流体及动力机械的优化设计与噪声控制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国际联合培养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2 第 2 学期
制冷空调系统建模与仿真
29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refrigeration and air 40 2 第 2 学期
conditioning systems
流动与传热的数值分析 30 Numerical analysis of flow and heat transfer
热力系统优化设计 44 Optimal design for thermodynamic systems
40 2 40 2 40 2 40 2 40 2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3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补 1 内燃机构造 修 课 2 工程热力学
40
第 1 学期
40
第 2 学期
备注
同等学 历、跨专 业考入的
26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40 2
开课时间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3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40 2 第 1 学期
低温工程学 31 Cryogenic engineering
环境保护技术与装备
40 2 第 2 学期
32 Technology & Equipment of environmental 40 2 第 3 学期
protection 强化传热技术 33 Technology of enhancing heat transfer 润滑材料与技术 34 Materials & technology of lubrication 压力容器安全评定 35 Safety evaluation of pressure vessels 多相流动理论与计算 36 Multiphase flow theory and computation 管道输送与工程 37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 engineering 能源与节能技术 38 Energy& Economize on Energy Technology 容积式压缩机数学模型及应用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代码:0807)培养方案(硕士)
一、学科简介及方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它相关的形式在转
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及系统的 应用科学及应用基础科学。本一级学科包含六个二级学科。其中“工程热物理” 主要研究能量以热的形式转化的规律及其应用的技术科学,紧密结合广西资源进 行材料热物性研究和太阳能热利用研究;“热能工程”主要进行能源的合理、高 效、清洁地利用和传递、转换的技术研究,分析能源利用系统与评价,进行可再 生能源的利用和开发,侧重节能新技术、节能新工艺(流程)、新设备和新材料、 传统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动力机械及工程”以内燃 机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动力机械及其系统为对象,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和流 体动能安全、高效、低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 系统和设备,以及与此相关的控制技术。“流体机械及工程”主要研究将能量传 递给流体以提高流体的速度或压力的设备及其内部流体运动的规律;“制冷及低 温工程”主要研究获得并保持低于环境温度的原理与方法,实现该条件所需要的 仪器和设备,以及低于环境温度条件对材料、工程、工艺过程的作用与影响;“化 工过程机械”主要研究与监控化工用流体机械、过程成套装置设计、制造及安全 保障技术。
1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 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胜任高等院校教学、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或 科技管理等工作。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为 2-5 年,其中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 1
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总学分≥32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 16 学分。学分分配如下表所示:
备注
3
课程 课程 类别 编号
课程编号(中英文)
Electronic technology of modern power
课学 时分
开课时间
能源与环境工程 27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40 2 第 1 学期
计算流体动力学 28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培养方向:1.工程热物理 2.热能工程 3.动力机械及工程 4.流体机械及工程 5.制冷及低温工程 6.化工过程机械 二、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严 谨的科学作风,团结协作,身心健康。
2.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 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具有创新意识、独立分析 和解决本学科的专门技术问题的能力。
40 2
空气调节 20 Air conditioning
40 2
制冷原理与热泵 21 Refrigeration principle and heat pump
40 2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22 New energy and renewable energy utilization
40 2
热物理参数测试技术
23 Measurement technology on thermal physical 40 2
parameters
太阳能电池原理 24 Solar cell principle
40 2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25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40 2
5
《太阳能学报》、《动力工程学报》、《热能动力工程》、《可再生能源》、《能 源研究与利用》、《中国能源》、《新能源》、《太阳能》、《Solar Energy》、 《Solar Thermal Energy Storage》、《Solar Energy Material》、《Solar Energy Engineering》、《Solar Energy Transfer》、《Applied Energy》、《Energy》、《Power Diffraction》、《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机械工程学报》、《内燃机 学报》、《内燃机工程》、《小型内燃机》、《国外内燃机》、《内燃机》、《柴 油机》、《化工学报》、《制冷学报》、《低温工程》、《流体机械》、《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iger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润 滑与密封》、《工程机械与维修》、《油气储运》、《摩擦学学报》、《机械工 程材料》、《化工机械》、《润滑油》、《腐蚀与防护》、《材料研究学报》、 《Tribol》、《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Energy and Buildings》、 《Wear》等。
社会实践时间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内容有:参与讲授一定学时的本科课
程,担任课程辅导、批改作业、制作课件和课程考核等;制作课件和课程考核,
参加指导实验、实习和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等。折合教学工作量不少于 20 标准
学时。教学实践完成后,填写广西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情况表,由指导
教学实践的教师写出评语后送交学院备案。亦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本专业相关
高等传热学
课学 时分
开课时间
72 4 第 1、2 学期
36 2 第 2 学期
18 1 第 1 学期
60 3 第 1 学期
40 2 40 2
第 1 学期 第 1 学期
备注
2
课程 课程 类别 编号
课程编号(中英文)
Advanced heat transfer
课学 时分
高等流体力学 7 Advanced fluid dynamics
内燃机振动与噪声控制
40 2 40 2
14 Vibration and Noise Control in Internal 40 2
Combustion Engine 内燃机电子控制技术
15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 of internal 40 2
combustion engine
20 1 20 1
高等内燃机学 11 Advanc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40 2
内燃机燃烧学 12 Burning scienc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内燃机数值模拟技术 13 Simulation technique of engine
分类
学分分配
合计
学 公共学位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 学分 7
位
2.《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
课
义方法论》两门课中选 1 门 1 学分
3.第一外国语 4 学分
专业学位课 4
9
非学位课
≥4 门
≥10
必 社会实践
2 学分
6
修 学术活动
2 学分
环 开题报告
2 学分
节
课程 类别
叶轮机械气动力学 40 Turbomachinery aerodynamics
风机理论与设计 41 Wind turbine theory &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