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评课
列方程解应用题听评课
列方程解应用题听评课五年级数学上学期《列方程解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贯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往往是费时多、容量低、收效小。
如何突破这一问题,五年级的一节数学课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教学实录:一、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1、设未知数。
2、写数量关系。
3、列方程。
4、解方程。
5、验算。
二、解决问题。
1、出示信息: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是陆地面积的两倍。
2、学生提出问题: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各是多少亿平方千米?3、学生读题。
4、找出关键条件。
5、如何设未知数?你的根据是什么?6、你为什么这样设?7、是以谁为标准?海洋面积是多少?8、学生读“解”“设”9、接着要干什么?题目中的哪个条件可以帮助我们写关系式?学生:陆地面积╳2.4=海洋面积能帮助我们算出X是多少吗?10、那应该根据哪句话来写?(纠结了太长时间)11、可以写出怎样的关系式?海洋面积+陆地面积=地球的表面积12、学生列出方程,解方程。
2.4X+X=5.1(2.4+1)X=5.1X=5.1÷3.4X=1.513、如何计算海洋面积?你是根据哪个条件算出来的?14、可以怎样验算?3.6+1.5=5.15.1-1.5=3.615、学生自己写答语。
三、比较异同,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与以前的解决问题有什么不同?1、验算的方法。
2、两个未知数。
3、利用哪个条件写关系式。
四、练习。
小明:妈妈今年的年龄是我的3倍。
妈妈:我和你共48岁。
1、以谁为标准?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设未知数。
2、根据哪个条件写关系式?让学生读出这一条件。
3、评讲练习。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严谨。
教师每一个环节的严谨,每一个环节之间的衔接的严谨,教师对学生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的严谨。
很显然,由于过于严谨导致严格,显得老师对学生不够信任,故而放手不够,一直都在牵着学生缓慢前行。
课后,老师们在一起讨论,提出如下建议:1、搭好脚手架,增设使能目标。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评课稿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评课稿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评课稿列方程是问题解决的一种策略,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是解方程的本质,李老师抓住了“列方程方法解决问题”主线,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感受了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以下谈几点这节课的'的亮点和本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亮点:1、创设有效的联系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
在李老师的课上,李老师从学生熟知的学校的跳绳比赛入手,学生的兴趣高涨,避免了教材提供的主题中的高于学生生活常识的起点,使学生能更好地投入数学学习之中。
这也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灵活的运用教材,只有学生在熟知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2、素材呈现简约但不单一。
李老师的课上通过选取学生生活中的事件贯穿课堂,素材虽单一,但是具有数学味,而且在练习中通过有线段图、文本、图画等形式,让学生在即将进入倦怠时期马上又焕发新的神采,激发他们去学习,去攻克问题的斗志。
3、注重对数量关系的分析。
李老师注重引导,让学生会概括、归纳数量关系式,这对于学生学会列方程、列对方程很有好处,方程本身就是“等式”。
而且通过列数量关系式能让学生对于数学信息了解的透彻,又便于解决。
想法:1、我觉得老师要引导学生从正向思维去解决问题,出现了由算术思维引发的方程式,我想最好老师能引导学生通过找关键数学信息列方程,一个避免了学生的列错算式,一个由于方程式是有算式转换过来的,其实是学生进行了转化思想,也浪费了时间。
2、在李老师上练习巩固课时,我觉得第一题练习出现时,李老师直接为学生设好X太快了,可以先让学生说说通过看,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只有在了解数学信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题意。
我想先让学生说说题意,培养孩子审题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列方程解应用题》例题四评课记录(精选五篇)
《列方程解应用题》例题四评课记录(精选五篇)第一篇:《列方程解应用题》例题四评课记录小学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例题四评课记录《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新授课。
属于较复杂的方程问题之一,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根据两个未知数的和差与倍数所形成的数量关系进行列方程解决的方法,这也是小学阶段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普遍难点。
本课教学目标是要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根据一倍量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列方程方法,同时必须兼顾该类方程的解法指导,因此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虽然较多,但是把握和突出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是重点中的重点。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更快更深入地理解掌握方法,促进学生解题思维能力发展?因此:1.本课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积累,从学生熟悉的年龄问题入手,降低问题的难度。
2.教学中紧紧抓住“如何设未知数和如何找等量关系式等”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分析问题,把握条件,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叙述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因为“海洋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4倍”所以: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地球表面积,也就是陆地面积+陆地面积×2.4=地球表面积。
3.做到把问题分析透彻、思路讲清说透,思路说清了,那解题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实现问题分析至解题方法领会的飞跃。
4.在解题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思考、合作解答,选择解题最佳方案。
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数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始终围绕“如何设X,如何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这一主线,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意,通过自主叙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1.但在引导的过程中,因为担心学生无法叙述清楚而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说清楚,同时因自己过于紧张,没有给以学生及时的评价反馈,导致很多学生都不敢说,很多学生能够自主发现的内容没有得到呈现。
2.教师的语言也不够精炼,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个数(已知)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求另一个数。
教学注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要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的全过程。
让学生明确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是最为关键的。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反思这一节课,做得好的方面是:一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循序渐进,通过“句——式——方程”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感受方程解题的`基本方法:即找到了等量关系,方程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二是练习形式多样,练习有层次。
由简到难,有坡度,但目的只有一样,就是让学生通过这些练习能很快找到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不足的方面是:练习的重点在于找准数量关系式。
课堂上大量提问了学生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并进行了专项训练,但在进行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只满足了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应该让中下学生再再说说关键句是什么,是根据哪句话找出来的,分析题时可先用铅笔画出来,分清已知量和未知量,用相应的未知数和具体数字表示出来,转化成等式,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再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2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
掌握了数量关系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问题是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缺乏这样的训练,对如何分析数量关系没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这给教学此内容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教者在学生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上还要多花时间,多帮助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功,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教者始终把数量关系的训练作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教者复习了等式的性质后,出示了看图列方程并解答的实际问题,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很容易根据图中表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但这并不是教者的最终目的,学生解答师生共同评价,在此老师向学生抛出了问题:你是根据什么关系来列方程的?此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量关系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集体评课
时间:2014年12月19日地点:校办公室主题:《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集体评课出席人:数学教研组成员中心发言人:雷媚媚记录人:雷媚媚中心发言人:我今天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第八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内容见说课稿。
罗田园:听了雷老师上的这节课,我觉得上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合理有序。
在雷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不断探究中学习知识。
取得了很不错的教学效果,学习过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学会通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这节课是学生在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会解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此,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会找出等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这节课中,雷老师就较好地抓住了这个重点来组织学生学习。
学习新知时,通过情境创设引出例题后,帮助学生理解;然后给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再想一想、互相讨论中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很注重引导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再引导学生尝试根据各种等量关系列式解决问题。
重点很明确。
在雷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层层推进,条理也很清楚。
魏剑兵: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雷老师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
掌握了数量关系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缺乏这样的训练,对如何分析数量关系缺乏丰富的基础和经验,这给教学此内容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教师在学生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上还要多花时间,多帮助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功”,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雷老师始终把数量关系的训练作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章会明:“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这一节课,雷老师先是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帮助学生理解,然后让学生在想一想、互相讨论中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引导学生尝试根据各种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合集7篇)
一、总则1.1 为规范二手车交易公司运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交易双方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合作伙伴及客户。
1.3 公司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本制度执行业务。
二、组织架构2.1 公司设立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室、各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
2.2 各职能部门负责具体业务管理,确保业务流程顺畅。
三、业务管理3.1 市场调研3.1.1 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动态、竞争对手及客户需求。
3.1.2 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业务发展策略。
3.2 车源管理3.2.1 建立完善的车辆入库标准,确保车辆质量。
3.2.2 对入库车辆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车辆无重大故障。
3.2.3 定期对车辆进行保养,延长车辆使用寿命。
3.3 车辆评估3.3.1 建立科学的车辆评估体系,确保评估结果公正、合理。
3.3.2 评估人员需具备专业资质,确保评估准确性。
3.4 营销推广3.4.1 制定营销推广计划,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3.4.2 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拓宽客户来源。
3.5 交易流程3.5.1 建立规范化的交易流程,确保交易双方权益。
3.5.2 交易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
3.6 售后服务3.6.1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确保客户满意度。
3.6.2 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及时响应并解决。
四、人力资源4.1 人才引进4.1.1 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公司。
4.1.2 建立人才储备库,为公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2 培训与发展4.2.1 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4.2.2 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规划,激发员工潜能。
4.3 薪酬福利4.3.1 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确保员工收入与付出成正比。
4.3.2 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提高员工满意度。
五、财务管理5.1 严格执行国家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收支合规。
5.2 定期进行财务审计,防范财务风险。
5.3 建立健全财务报表体系,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是学生初次利用列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应首先从例题上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例题与之前所学的方程有所不同,之前列方程时题目中未知数x已经有了,直接看出x表示那个量,而例题中并没有x,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到,要列方程必须把其中的未知量假设为x,从实际中让学生发现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有“设为x”的必要,不至于出现在列方程时不写“解:设”的情况。
另外教材只要求掌握“未知数不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的`解法,在练习时,如:练一练第1 小题,学生中很多人列出了这样的方程:36-x=2.5,方程列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应该怎么解呢?是否该向学生讲解方法?还是让学生把此方程改成教材要求的那样的方程?如果要改成教材要求的方程,那就是在向学生传达这样的思想:这样的列法是不被认可的,那么以后在学习“未知数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 时,学生的思维那不就和现在冲突了吗?希望有人能解释!如果需要向学生讲解,那该怎么讲解?讲解到什么程度?而且类似的问题在其后的练习中不断的出现,困惑中!《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二」这是在讲解例题时分析陆地面积和水面面积之间的倍数关系的线段图。
这看似简单的一幅图,却难住了我的学生。
看到学生在座位上绞尽脑汁也画不出来,真是急啊!课后反思了一下,觉得有以下原因:1、从小不重视线段图是四年级才教的解决问题的,但是从一年级就已经有线段图的题目出现在小朋友的面前,此时就应该让我们的小朋友对线段图有所了解。
不应该等到要用了才开始学,那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有些老师认为线段图是高年级老师的任务,殊不知在中低年级就应该着手培养了。
2、空间观念不强空间关系同数量关系一样也是数学能力的基本内容,而且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
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不少的数学教学方法,偏重于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造成了人的智力开发的残缺。
叶鸿林列方程解应用题评课稿
叶鸿林列方程解应用题评课稿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叶鸿林是一位在数学领域有着显赫成就的学者,他的列方程解应用题评课稿深受广大学生和老师的喜爱与推崇。
解方程教案的课后反思与评价
解方程教案的课后反思与评价标题:解方程教案的课后反思与评价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实例分析,学生将能够独立解决各种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课后反思与评价:教师在课后应进行反思和评价,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课后反思和评价方面的建议:1. 学生理解力的评价:- 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方程的含义和解方程的目的?- 学生是否能正确地应用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学生是否能区分不同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并选择适当的解法?2. 解题能力的评价:- 学生是否能独立解决各种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学生是否能正确地列方程、化简方程并得出正确的解?- 学生是否能将方程解的结果进行合理的检验和解释?3. 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 学生是否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并解决问题?- 学生是否能运用解方程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学生是否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合理的思考和解释?4. 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评价:- 学生对解方程的学习是否感兴趣?-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活动?- 学生是否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方法?基于以上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如果学生在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目的方面存在困难,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示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建立概念。
如果学生在解题能力方面有挑战,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和个别辅导。
如果学生对解方程的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评价结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解方程的能力。
《列方程解决问题》评课
《列方程解决问题》评课各位老师下午好:下面我就我们组老师执教的这节《列方程解决问题》进行简单评课。
颜老师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老师能够在本次活动中承担讲课任务精神是可嘉的,而且在磨课的过程中积极上进,多次试讲,可以说本节课还是很成功的。
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1.整体来说,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对于我们学校的教学模式能够领会并且熟练运用,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在小组合作中把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方法、知识点都提出啦了,整节课显得比较整合。
2.对信息的解读充分。
本节课在出示信息的时候不是一下子都给学生,而是有层次的,首先给学生提供了生活情境,让学生看懂有什么,然后出示第一个信息:梅花鹿的只是是长颈鹿的3倍多两只。
并且设计了“你是怎样理解这个信息的?”这个问题,让学生对信息中的关系深入思考,从课堂上来看,达到了我们要的效果,知道谁多谁少,以长颈鹿为标准来说梅花鹿的指数,这时再出示第二个信息,梅花鹿有38只,这个问题一出出示,学生发现不是自己想的那样,更是对信息在分析,这个过程的解读为下面的画线段图、找等量关系打下了基础,这也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
3.解释与建构环节对于知识和方法的建构梳理到位。
当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束后,带领学生回顾解题的过程,得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并且老师对应在黑板上写出这个方法,这样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的过程有了更明晰的认识。
不足:1.老师的语言不够简练,精准,对于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捕捉不及时,没能抓住生成资源,如:2.在小组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大家看到本节课在汇报的时候,一个组在交流,下面有几个组质疑,释疑,大多数的学生在这个环节没有参与互动,这也是我们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下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
3.当堂达标环节只有练没有评。
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评课稿(精选4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评课稿(精选4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评课稿篇1张老师是我们数学组的优秀教师,他今天讲课的内容是《从算式到方程》,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起始课。
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是非常细腻、流畅。
学生在之前已经接触过方程,张老师先学生举例出一些方程,然后一起归纳出方程的定义。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方程的定义,张老师让学生找关键词,并配上相关的练习。
寻找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办法。
1、算术方法;2、方程方法。
从而让学生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感兴趣。
紧接着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如何设方程解应用题。
张老师先让学生读题,然后让学生思考,并上台画示意图。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题目的深入理解。
示意图很直观的反映了行程问题的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题目设出未知数后,张老师引导学生将各个量用表示出来,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这里张老师做得非常完美。
应用题中各个量的关系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张老师的这种分析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解应用题的妙招。
列出方程,张老师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它设未知数的方法。
再一次将这个问题理解透彻。
从特殊到一般。
由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总结出列方程的各个步骤:1设2审3找4列。
从一般到特殊,再一次回归到鸡兔同笼问题。
通过一些有简单的练习,让学生明白如何列方程,然后让学生观察所列方程的特点,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并通过一些方程对定义进行巩固理解。
最后,张老师让学生,在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
张老师的课堂有非常多的地方值得我学习,本堂课由于张老师对学生不够熟悉,所以课堂上面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
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评课稿篇2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稍复杂的方程”这部分内容共有三道例题。
它们的共同点是每道例题都担负着教学列方程和教学解方程的双重任务,是本单元的难点。
学习内容难,课堂时间又只有35分钟,我觉得这样的安排对学生来说确实难度太大。
为此周老师很好得进行处理,把解方程的方法先教学完。
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评课稿(精选11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评课稿(精选11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评课稿(精选11篇)评课是教研员和很多教师的必备技能,如何评课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四年级数学《方程》评课稿篇1灵武市第四小学牛晓飞说实话,我比较喜欢听天空有风的课,因为从马军花那儿经常能听到一些非常新的教学方法,开拓我的思路,今天也不例外,收获颇多,我把它记下来,和您一起交流,希望得到您的指导。
上课内容是新学期的第一课时——《方程》,她准备非常充分,没有利用现成的课件,自己精心设计了幻灯片,安排了四个环节,为这节课的成功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第一环节:她打破课本中为他安排的例题,从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喜欢玩的跷跷板入手,两个学生体重不相等和相等的几种情况,大大吸引了孩子们,紧接着引入了书中的例1,如果想知道某个物体的重量就需要用到砝码,在老师的设计下,学生自己总结了算式:20<5020+30=50.,并独立完成了书中的例1。
第二环节:红队和白队进行体育比赛,红队得了40分,白队得了50分,红队再追x分,比分会怎么样?学生猜测三种结果,老师适时地板书:40+x<50,40+x>50,40+x=50,巧妙地突破了例2的难点,学生独立完成例2时,全班几乎没有错,老师又从例2中板书了如下几道算式;50+x>100X+50<20050+50=100X+50=1502x=100第三环节:老师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特点进行分类,得出等式和不等式两类,然后又从等式中找出了方程和非方程,并由学生自己总结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尝试用集合圈表示出来,运用了迁移的教学方法,效果较好。
第四环节:通过练习巩固了今天的所学知识,学生掌握情况还是很不错的。
这节课听下来总体感受如下1、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入都很巧妙,让两个例题的教学都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2、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己总结出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主体地位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列方程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评课
评课是指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列方程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评课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情况,找出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
一、列方程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列方程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评课的重要性评课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评课,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如何评课1. 教师在进行列方程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讨论情况,分析学生对列方程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掌握情况,找出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所在。
3. 教师可以借助评课工具,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如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反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和感受,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四、评课的意义1. 评课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评课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互信和理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
3. 评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五、评课的实施1. 教师可以针对列方程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等方面进行评课,并提出改进建议。
2. 教师可以邀请其他教师或专家参与评课,通过专业的观察和分析,提供更客观和全面的评价意见。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评课
《列方程解决问题》评课钱春英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白利用未知量参与的话就可以列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式了,所以找等量关系是重点,那么这一个环节怎么铺垫?笔者考虑了一下,感到看图找等量关系是个很好的支架,因此请实习生上周在五(1)班跟着尝试了一下,学生反应良好。
大致分以下三步操练:第一步:看图列方程:第二步:第三步:看图说说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第一步、第二步的等量关系一目了然,第三步必须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这是郑老师这节文字叙述的《列方程解决问题》课的先行。
所以,以上三步应该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等量关系与方程》中教授,当然也可以放在本课的复习中。
有了以上铺垫,本节课的新授点就是找出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和未知量,根据列方程的需要设定未知量x,即学着写设句。
在这里要培养学生找等量关系的习惯和激起学生设未知数的心理需要,有了设定未知数的需要才去写设句,不是拿到题目就根据问题来写设句。
笔者这样设计:第一部分复习与引入——找找等量关系,并说一说:“苹果和梨一共423千克男生比女生少12人百合花的支数是玫瑰花的3倍再摘23朵桃花,桃花就和杜鹃花一样多了”学生能根据句子的意思灵活地说出多个正确的等量关系。
第二部分探索与比较——例1:小亚买了7支铅笔,小巧也买了一些,她们一共买了21支,小巧买了多少支铅笔?学生默读题目后,课件飞入“x支”例1:小亚买了7支铅笔,小巧也买了一些,她们一共买了21支,小巧买了多少支铅笔?师问:说说你找到的等量关系,相应的式子怎么列?板书出示一般情况下的三类:小亚买+小巧买=一共一共-小亚买=小巧买一共-小巧买=小亚买7 + x = 21 21 - 7 = x 21 - x = 7说明第二种其实不需要未知量的参与,所以没有列出方程的必要,第一和第三就是符合要求的方程。
再问:“x支”哪里来?题目中原先有吗?所以列方程解决问题前必须自己先设定一个未知量为x,教师顺次出示设句。
接着解方程,写答句和检验方程的解,这样一个过程就自然而然完善了。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篇一」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策略(列举)》评课稿一、优点:1、整个教学过程清晰完整,符合解决问题课型特征。
从现实情境出发,让学生思考如何用22根围一个长方形,引出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思考尝试,即有序列举,再探究这样列举的好处,即不遗漏不重复。
然后比较得出长与宽最接近时面积最大,解决问题。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联系以前学过用过的列举方法,更进一步深化了这一策略。
这里学生经历了理解题意、寻找方法、发现策略、反思策略、运用策略的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解决问题课型的流程与特征。
2、课件、板书清晰有效,较好地发挥了辅助作用。
本课的课件制作较为精细,充分发挥ppT的优点,特别是几种不同长宽的长方形呈现,让学生清楚的看出面积与长与宽的直观关系,降低理解地难度。
板书设计也较为合理,该写的写(那张表格、有序不遗漏不重复等关键词),该省的省,体现了让重难点留在最重要的位置的宗旨。
3、教师语言相对精练,问题设计较为合理。
本课中教师的话虽不少,但不算罗嗦,比如说:22根是它的`什么?列举时一般要从小的数开始。
有序的列举有什么好处?周长相等的情况下为什么到16:20就停了?理解“每两天”的意思等等。
当然也有时学生可以说的,老师可能急了点,把学生的话讲了。
二、建议:1、充分理解教材调整的意图,为何将原来的18根改为22根?为何将原来列举结束后再问的“怎样围最大”直接放在题目中出示?22根相对于18根,可能会让学生更容易想到从1想起,因为11=10+1。
而将问题早揭示,更体现策略的价值,我们为什么要一一列举?是为了解决问题,正是因为有序列举后,使得长宽与面积的关系更清楚,更利于寻找规律。
2、回顾与反思还可进一步。
除了要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一一列举策略的好处,还应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使用该种策略?3、最后一题还可以进行挖掘。
我们可以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找出答案,在列举的过程中也应优化,既可写中文,也可用字母或其他符号表示,更可体现策略的优越性。
方程评课稿
方程评课稿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方程》对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是将来学习代数的基础。
徐老师在这节课中教学中关注学生找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避免学生照葫芦画瓢而缺乏具体分析意识。
一、在体验中感受到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妙。
用方程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有不习惯因素,惯于用算术法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如何让学生感受并懂得什幺情况下用方程解决问题较好。
出示例1西安大雁塔高64米,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
小雁塔高多少米?先放开手让学生思考解决,巡视中发现不少的学生列式为:64÷2-22、(64-22)÷2……不急于说对还是错,引导学生验证,发现解决的方法不对,激起一种想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时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关键语大雁塔比小雁塔的高度的2倍少22米。
分析数量关系式,明确未知的量在什幺位置,已知量在什幺位置,这道题是逆向思维还是顺向思维,然后启发学生用方程方法解决问题,容易理解又能体会到用方程解的优势。
二、在题型变换中提高对数量关系式的理解。
例题先读题,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在“练一练”环节,徐老师颠覆了这种传统的模式,出示3X+9=45,“如果X表示黄花朵数,45表示红花朵数,红花朵数和黄花朵数有什幺关系?”“如果X表示红花朵数,45表示黄花朵数,红花朵数和黄花朵数又有什幺关系?”引导学生说出两种花朵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让他们学会从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用这个模型来解释应用。
三、在解方程方法的交流中加强对检验的关注。
徐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错误解题方法,出示了“16X+0.8=36X=36-0.6”、”16X=36-0.616X=35.2÷16”两种解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问题。
然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方程解决问题》评课
钱春英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白利用未知量参与的话就可以列出不同的等量关系式了,所以找等量关系是重点,那么这一个环节怎么铺垫?笔者考虑了一下,感到看图找等量关系是个很好的支架,因此请实习生上周在五(1)班跟着尝试了一下,学生反应良好。
大致分以下三步操练:
第一步:看图列方程:
第二步:
第三步:看图说说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第一步、第二步的等量关系一目了然,第三步必须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这
是郑老师这节文字叙述的《列方程解决问题》课的先行。
所以,以上三步应该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等量关系与方程》中教授,当然也可以放在本课的复习中。
有了以上铺垫,本节课的新授点就是找出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和未知量,根据列方程的需要设定未知量x,即学着写设句。
在这里要培养学生找等量关系的习惯和激起学生设未知数的心理需要,有了设定未知数的需要才去写设句,不是拿到题目就根据问题来写设句。
笔者这样设计:
第一部分复习与引入——找找等量关系,并说一说:
“苹果和梨一共423千克
男生比女生少12人
百合花的支数是玫瑰花的3倍
再摘23朵桃花,桃花就和杜鹃花一样多了”学生能根据句子的意思灵活地说出多个正确的等量关系。
第二部分探索与比较——例1:小亚买了7支铅笔,小巧也买了一些,她们一共买了21支,小巧买了多少支铅笔?学生默读题目后,课件飞入“x支”例1:小亚买了7支铅笔,小巧也买了一些,她们一共买了21支,小巧买了多少支铅笔?
师问:说说你找到的等量关系,相应的式子怎么列?板书出示一般情况下的三类:
小亚买+小巧买=一共一共-小亚买=小巧买一共-小巧买=小亚买
7 + x = 21 21 - 7 = x 21 - x = 7
说明第二种其实不需要未知量的参与,所以没有列出方程的必要,第一和第三就是符合要求的方程。
再问:“x支”哪里来?题目中原先有吗?所以列方程解决问题前必须自己先设定一个未知量为x,教师顺次出示设句。
接着解方程,写答句和检验方程的解,这样一个过程就自然而然完善了。
例2的探索过程同上。
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可以通过这一两个例题学会解一系列的问题,即基本思路不变,都是找出等量关系后根据需要写设句,依次列出方程,解方程,写答句,最后检验。
建议整体性来思考本单元的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等量关系(一般是两个,以后的课时体会哪个等量关系更顺的问题),并且熟练区分不同等量关系列出的是
方程还是直接计算的式子,如果要求列方程解应用题,就不能直接列式计算。
总之,老师要整体性设计教案,步骤不能太细化,学生理解题意也要整体性理解,脑子里有几个等量关系,与等量关系相应的哪几个是方程,哪一个是直接算的式子,要让学生多叙述,多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