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散文鉴赏(人教版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老马》教学设计
《老马》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老马》选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二选修课本《中国现当代诗歌与散文》第五单元《苦难的琴音》中的第二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目标要求是:理解和掌握现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理解思想内容,领会“苦难的琴音”的意义;体会诗歌对生活的概括力与暗示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个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歌鉴赏的专业术语,如意象、意境等和一定的鉴赏方法。
在这单元精讲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语言也浅显易懂,因而学习这首诗比较顺畅。
三、教学目标分析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此诗本身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与技能:挖掘“老马”的象征含义,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坚韧的精神品质和对下层人民寄予同情。
教学重点:挖掘”老马”的象征含义,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难点:挖掘”老马”的象征含义。
四、教学方法分析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运用了问题点拨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去挖掘“老马”的象征含义。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用具:为了突出“老马”的象征含义,我选用了当今一些生活在底层人民的图片和选用了“习主席扶贫”视频,丰富了资源。
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教学过程分析(一)图片导入法。
我选择了一张“老马拉沉重货物”图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开始就对这匹老马有同情心,引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体会诗歌的“建筑美”和“音乐美”。
通过看形式和找韵脚,同时用了一个音频做示范。
(三)赏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我主要引导同学抓住关键词来分析。
如“大车”和“扣”反映了压力之大,车主的贪婪残忍。
“不说一句话”“沉重地垂下”反映了老马的坚韧和忍辱负重。
下一节的“咽”和“望望前面”突出老马的痛苦不堪,渴望有希望出现。
“飘”字表明车主的傲慢与随意,残忍。
一幅忍辱负重装车图、一幅恐惧无比老马拉车图呈现出来后,开始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河床》教学设计(表格式)
定向导学
(2分钟)
这首诗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丰富的意象群。意象群里最核心的意象是什么?其它的意象都
由具体问题引入到诗歌内部,明确具体学习内容及方向。
自主学习
(5分钟)
那么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呢?你能试着给它们分类并从任一个角度来鉴赏这首诗里的意象吗?(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布置作业
(1分钟)
7、阅读《汉家寨》,探究两篇文章在意象景观与内在精神上的相同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鉴赏小文。
在周记本上完成作业。
要求学生在本课的基础上,强化比较阅读的习惯,并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河床
昌耀
意象(大千众象)
修辞与句式 (人称与排比)
课堂反思
这节课在推荐诵读(配乐朗诵)的那一环节,学生们自发地给了掌声;在写作交流部分,学生们也有了掌声。这两环节确实呈现了比较精彩的学生活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复习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弄清意象,体悟情感,写作运用。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交流
(3分钟)
1、课下,老师给大家印发了关于昌耀其人及其作品的补充资料,并要求大家阅读这首诗。现在每小组派一位发言人来说说你们的阅读初感受。(可以在内容、情感及语言等方面引导、归纳)。
小组派一名发言人谈谈阅读感受。
2.明河床是英雄的象征,是先驱者的象征,也是一个文化深厚、沉着自信的民族的象征。它大气沉稳,它自信厚重,它甘于奉献,它众象万千,它创造,它博爱,它富饶,它培育生命,它栽种希望。历经劫难却百折不挠,肩复使命从不忘记。今日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一种万众启盼的复兴。潮汛即将到来,潮汛已经到来!
高中语文教案:阅读当代散文
高中语文教案:阅读当代散文一、引言当代散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阅读当代散文,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培养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能力。
本教案将以《呐喊》为例,介绍如何进行高中语文阅读当代散文的教学。
二、背景与目标1. 背景:高中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语言文字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而当代散文作为一种流行于现代社会的优秀文学形式,是了解时代脉搏和思想风貌的重要窗口。
2. 目标:通过阅读《呐喊》,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对现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贡献,并进一步培养他们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尊严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步骤1.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师生互动、引发思考等方式导入新课内容。
(2) 讲授法:对文章结构、主题思想等进行讲解与分析。
(3) 材料法:引用相关材料作为辅助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4) 讨论法: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步骤:(1) 导入与预习:通过呈现当代社会的矛盾、冲突等问题,激发学生对《呐喊》这一当代散文的兴趣,并要求预习文章内容。
(2) 阅读与理解:分段阅读散文《呐喊》,注意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应用修辞手法等。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探讨答案。
(3) 分析与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回顾阅读过程中关键信息点,总结当代社会问题以及鲁迅先生为此所做出的贡献。
(4) 辩证与拓展:以小组或全班形式展开辩论活动,就当代社会问题及其反映在《呐喊》中深入交流。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优秀当代散文,并进行自主阅读。
四、教学典型案例讲解1. 文章结构分析:《呐喊》是鲁迅先生写于1918年的一篇杂文集,由15篇雄辩和激烈的短篇组成。
整个杂文集可分为观察、鉴别、响应三个部分。
观察部分着重揭露了旧社会腐朽陋习与愚昧无知,鉴别部分剖析民族与人性的困境,而响应部分则通过愤怒和呐喊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批判和抗争。
现代散文鉴赏教案
现代散文鉴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并通过阅读和分析现代散文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学资料:
本节课所需的教材为编选的现代散文精选集,包括几篇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
2.教学设备:
投影仪、音箱、计算机。
三、教学流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和积极参与。
2.理论讲解(20分钟)
介绍现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鉴赏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讲解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的知识点,并配以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3.阅读与分析(30分钟)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几篇不同类型的现代散文作品,并完成作品中的重点语句、主题等方面的分析和总结。
老师可以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点拨。
4.展示与点评(30分钟)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分析和总结,并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讨论和补充。
组长将组内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并由老师对各组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
5.课堂练习(15分钟)
老师提供几道关于现代散文的鉴赏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答题练习。
6.课堂小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表扬和激励。
四、课后作业
1.独立完成一篇现代散文的鉴赏作业,要求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2.阅读、收集并整理一些现代散文名篇,准备分享给同学。
现代散文鉴赏指导教案
现代散文鉴赏指导教案一、散文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散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抒发情感、思考问题、表达思想的文学形式。
与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相比,散文更加通俗易懂,文字功底要求相对较低,因而广泛受众。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散文的写作和鉴赏就简单轻松。
二、散文鉴赏的方法与技巧1. 文本分析对于一篇散文来说,首先需要进行文本分析,包括标题和引子的解读,文章的结构、主题、情感的把握等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涵和意图。
2. 情感体会散文常常借助细腻的文字表达情感,读者要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来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可以通过设身处地,将自己融入到散文的情境中,进而体会到散文传递给我们的情感。
3. 内容评价在鉴赏一篇散文时,除了对文字和情感的把握,还需要从内容的角度进行评价。
考察散文的思想性、观点独特性、价值取向等,评判散文的内涵和意义。
4. 符号解读散文中常常使用各种比喻、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需要通过解读符号的含义来理解作者的用意。
有时候,散文的意义并不仅表面上所见,通过符号解读可以更深刻地把握散文的意义。
5. 细节观察细节是散文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能够打动读者的内心。
在鉴赏散文时,需要仔细观察、品味每一个细节,从而更好地理解散文的意图和情感。
三、散文鉴赏的实践与指导1. 阅读与比较为了提高散文鉴赏的能力,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
可以选择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散文进行阅读,并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散文之间的异同,逐渐培养出鉴赏散文的眼光与品味。
2. 分享与讨论在阅读散文之后,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听取别人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讨论的方式,可以拓宽视野,加深对散文的理解。
3. 练习与写作通过阅读和鉴赏一定量的散文之后,可以尝试自己写散文。
可以从自身的经历出发,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情感与思考。
写作是提高鉴赏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散文的理解与领悟。
四、散文鉴赏教案的总结与展望通过散文鉴赏指导教案的学习和实践,读者可以提高对现代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高三语文教案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
高三语文教案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高三语文教案: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散文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背景;2. 掌握现代散文的阅读技巧和鉴赏方法;3. 培养学生对现代散文的欣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 现代散文的阅读技巧;3. 现代散文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现代散文的阅读与鉴赏的融合;2. 学生对现代散文的思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现代散文的选材;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则现代散文的片段或问题,引起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理论讲解(约20分钟)1. 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a. 简述现代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是近现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文体,以自由散漫的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感受,注重表现个人的体验和认知。
b. 介绍现代散文的特点:自由奔放、主观性强、语言优美、题材多样等。
2. 现代散文的阅读技巧a. 了解散文的作者和背景: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容和意义。
b. 逐段阅读,理清散文的结构:将散文分段阅读,理解每一段的主旨和逻辑关系,把握整篇散文的结构和脉络。
c. 注意散文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散文常常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学生应注意散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三、阅读实践(约30分钟)1. 学生分组阅读现代散文a. 教师将准备好的现代散文分发给学生,每个小组阅读一篇。
b. 学生可以先默读,然后互相讨论散文的主题、情感和表达手法。
2. 小组分享a.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分享所阅读的现代散文,包括对散文主题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发现的精彩语句或修辞手法。
四、鉴赏分析(约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现代散文的鉴赏分析a. 请学生分析散文的主题和情感,并讨论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法对表达的影响。
b.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分析结果。
2. 学生互评与讨论a. 学生可以进行互评,提出对他人分享的观点的建议和批评。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一单元【单元概览】单元说明:本单元都是展示“生命的律动”的诗篇。
这些诗篇所显现的生命形态,或如“天狗”般充满豪放的气势,或像“井”一样保持着“静默,清澈”的姿态,或如“春天”一般显示蓬勃的生机;或者表现为战士直面死亡的勇气,或者表现为船夫搏斗急流的坚韧。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领悟并品味这些诗歌所包蕴的生命内涵,进一步了解现代诗歌创作与诗人人格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诗歌奇特的思维方式。
学习目标:1、理解现代诗歌“生命的律动”的内涵。
2、了解各篇课文所包含的人格魅力。
3、结合课文,领悟现代诗歌的奇特的思维方式。
4、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学习现代诗的朗诵。
【精读】天狗1、预习质疑及感悟:我的质疑:我的感悟:我的收获:2、含英咀华一言品评(这首诗我喜爱的诗句摘录及品评):我喜爱的诗句摘录:我的品评:3、问题探究:1、这首诗的中心意象及其特点?中心意象:天狗特点:有气吞日月星辰的恣肆、凌厉、张扬自我、狂放不羁、气势磅礴2、请探讨本诗中心意象的深层意蕴。
“天狗”形象具有双重含义(象征意蕴):它既是一个五四时代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大写的“我”(民族与时代新人)的象征,显示了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又是一个热忱、坦荡和叛逆的“小我”,是“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灵魂”的真实写照。
3、简析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①完全自由体诗形式(诗句是长短不一的,每一节的行数也不固定,且没有统一的韵脚)与诗歌展示的“天狗”形象和表现的思想主题相得益彰。
②修辞:拟人手法:使“天狗”形象的塑造能够生动地展现充满豪气的自我精神,也便于诗人进行富于想象力的夸张。
浪漫主义的夸张:更好地展现天狗张扬自我、狂放不羁的个性。
4、语言品味: 品四类词: ①动词:“吞”“飞奔”“狂叫”“飞跑”等一系列富有动感、活力的动词,将“天狗”无所畏惧、狂放不羁、恣情宣泄的特点活脱脱地展现出来。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合集
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思路《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内容包括五个诗歌单元和五个散文单元,每个单元都把主题相同的诗歌和散文收集起来,且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每个单元都有一篇精读、几篇略读、一个思考和探究和一篇文章。
尤其是文章,诗歌部分几篇文章下来,“如何鉴赏诗歌”已有了章法可循;散文部分的文章也是如此。
必修课中已学过几篇出自大家之手的现代诗歌和现代散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是在必修教材基础上的一种拓展和延伸,他应把学生在必修课上学的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到选修课中,使学生的鉴赏力和和审美力顺其自然合乎规律的发展。
因此,我打算用学案教学法进行选修课的诗歌和散文教学。
下面先来谈一谈诗歌教学的学案:一、挚情朗读有位哲人说过“如果嚎叫就是诗,那么驴就是伟大的诗人”,可见,无论写诗还是读诗,都应该有真挚的情感在里面。
1、扫清字词障碍2、培养学生初读感受让学生谈一谈,读后作者写些什么,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知人论世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离学生并不遥远。
诗歌是时代的最强音,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生平,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选修课教材,每篇诗歌后面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都附有作者简介,其中介绍了作者的生平、简单事迹以及作品。
可见,知人论世的重要,他是打开鉴赏诗歌大门的钥匙。
三、抒发情感学生在初读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作者通过语言所表达的感情,情感借助文字表达出来,品味语言就成为鉴赏诗歌的重要部分。
四、品味语言诗歌中某些字的锤炼,某些意象的含蓄,某些修辞的运用,就能为语言增色,为诗歌添彩,为情感表达服务。
(可见,抒发情感和品味语言这两块密不可分,不分主次先后,同时进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每一课后都设有导读,学生借助导读内容,理解诗歌的内容会更容易,体味语言会更深刻,更容易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喜欢上现代诗歌。
)五、表达技巧要想很在行地鉴赏诗歌作品,还要适当地把握诗歌的文体特征,探寻一些文学知识和鉴赏技巧。
语文课教案现代散文欣赏
语文课教案现代散文欣赏教案主题:语文课教案现代散文欣赏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2.培养学生欣赏现代散文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水平。
教学准备:1.散文选读资料:《人间草木》、《我的母亲》等。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通过播放一段现代散文朗读音频,呈现散文的韵味和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鼓励学生做个人反思,分享与散文内容相关的感受或经历。
二、教学重点(讲解现代散文的特点):现代散文的特点:1.语言简洁明了,富有情感。
2.写实性与想象力的结合,展现真实生活的同时又有艺术的构思。
3.篇章结构灵活多样,常采用抒发内心情感或思考问题的手法。
通过举例分析和讲解来自现代散文的片段或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取一篇现代散文作品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不同角度解读散文。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向全班介绍自己所选的现代散文作品,并展示出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拓展(扩宽学生的阅读视野):1.教师推荐一些优秀的现代散文作家,如余华、韩寒、马家辉等,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鼓励他们从多个角度解读作品,并在班里进行分享和交流。
2.组织学生参加现代散文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尝试撰写自己的散文作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总结(总结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话,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再次强调现代散文的特点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和欣赏现代散文,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这样的教案结构可以通过对现代散文的解读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互相启发、交流思想,共同感受现代散文的魅力。
教案中避免了冗长的说明,力求简练明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空间。
中国现当代散文阅读鉴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现当代散文阅读鉴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中国现当代散文是“白话文”运动的产物,是五四新思想直接影响下的艺术成果,名家辈出,佳作频现,延续并发展着中国古代散文的优秀传统。
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散文是人们以艺术的语言对自己日常的心态、生活、存在作审美的提取,由于其篇幅短小,文字精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蕴深邃,所以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喜爱。
那么,中国现当代散文的阅读鉴赏究竟应当如何进行呢?一、反复品读,感受散文隽永含蓄的审美特征与作者将情感诉诸笔端正好相反,读者阅读散文则须披文以入情。
“披文以入情”即先透过语言外壳初步了解文章粗略的结构,然后再反复读至“入情”。
朱熹说:“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事实上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有些散文的精髓是很难言传的,只有靠自己的反复吟诵、朗读,才能获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独特的审美感受。
二、驰骋想象,展开联想,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鉴赏就是运用联想将语言还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生活体验。
”(袁行霈《感受、联想、修养》)散文的构思离不开想象,阅读鉴赏同样脱离不了想象;散文的阅读鉴赏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若没有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阅读就只能是一种肤浅化的“泛”读,根本谈不上什么鉴赏。
鉴赏犹如采矿,阅读散文时多想象多联想是发现“矿石”的关键。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作者用饱含感情的艺术之笔,用精当的词语,把生意盎然的百草园描绘了出来。
阅读时,读者要通过这些词语,并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的经验(包括视觉、听觉、味觉),经过一番想象,使作者童年的乐园——百草园的景象在脑海中再现,并从中体会作者描写百草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鉴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精神活动,阅读者在阅读时通过想象联想,不仅感受着作品中的形象,也感受着作品中的情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散文鉴赏第三单元精读都江堰
精读都_江_堰对应学生用书P50余秋雨,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
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
辞职后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
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198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艺术创造工程》(197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文化苦旅》(1992年,知识出版社出版)、《文明的碎片》(1994年5月第1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秋雨散文》(1994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山居笔记》(1998年,文汇出版社出版)。
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多部世界名人录。
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获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
《山居笔记》获海外华人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都江堰》选自《文化苦旅》,比较集中地代表了全书的成就与风格,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中最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岷江干流上,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率领当地百姓修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直到现在它还造福人民,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史书记载的李冰修建都江堰,“凿离堆”就是在前山脚开一个口子,即宝瓶口和它下面那条内江河道。
《史记》:“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食其利。
”此外,李冰还在岷江右岸都江堰渠首附近,又凿开了一条人工河道羊摩江,灌溉岷江河西广大地区。
此河经今玉堂镇、中兴镇、民兴乡、徐渡乡境内进入崇庆县,全长约60千米,故道大体在今天的沙黑河。
与其说《都江堰》是在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写李冰;与其说是在写李冰,不如说是在写一种文化。
确切地说,余秋雨是通过都江堰来审视李冰,通过李冰来体悟文化精义。
对应学生用书P50一、读准字音 1.单音字 (1)怦.然(p ēng) (2)韬.略(t āo) (3)衮.衮诸公(g ǔn) (4)不坍.(t ān) (5)铁戟.(j ǐ) (6)玉玺.(x ǐ) (7)圭臬.(ni è) (8)遴.选(l ín) (9)浸.润(j ìn) (10)一隅.(y ú) (11)履.历(l ǚ) (12)突兀.(w ù) (13)濡.养(r ú) (14)汩.汩(g ǔ) (15)邈.远(mi ǎo) (16)惊悸.(j ì)(17)残垣.(yu án) 2.多音字(1)观⎩⎪⎨⎪⎧游观.(gu ān )伏龙观.(gu àn )(2)埋⎩⎪⎨⎪⎧掩埋.(m ái )埋.怨(m án )(3)劲⎩⎪⎨⎪⎧劲.厉(j ìng )干劲.(j ìn )(4)澄⎩⎪⎨⎪⎧澄.澈(ch éng )澄.沙(d èng )二、写准字形(1)⎩⎪⎨⎪⎧g ǔɡǔ(汩)(汩)流淌m ì(汨)罗江 (2)⎩⎪⎨⎪⎧hu àn (焕)发hu àn (涣)散 (3)⎩⎪⎨⎪⎧可j ū(掬)可捧j ū(鞠)躬尽瘁(4)⎩⎪⎨⎪⎧胡gu àng (逛)ku āng (诳)骗 (5)⎩⎪⎨⎪⎧屏zh àng (障)层峦叠zh àng (嶂)(6)⎩⎪⎨⎪⎧废ch í(弛)ch í(驰)骋(7)⎩⎪⎨⎪⎧笨zhu ō(拙)相形见ch ù(绌)du ō du ō(咄)(咄)逼人(8)⎩⎪⎨⎪⎧都江y àn (堰)y à(揠)苗助长y ǎn (偃)旗息鼓三、词语辨析 1.简朴·俭朴 填一填 晚年的钱学森一直住在航天部大院的一栋红色小楼里,简朴,不张扬。
高中语文现当代散文赏析教学设计研究
高中语文现当代散文赏析教学设计研究教学目标:1. 了解现当代散文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2. 学习分析现当代散文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对现当代散文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对现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教学重点:1. 掌握现当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2. 学会运用批评性思维分析现当代散文作品;3. 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现当代散文的概念和特点(30分钟)1. 导入(5分钟)引入现当代散文的话题,提问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接触情况。
2. 讲解现当代散文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概念:现当代散文是指20世纪以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精神面貌,具有地域性、个体性、批判性的散文体裁。
特点:写实性强、写作手法多样、对社会现实有批判和反思。
3. 分析现当代散文的主题和表现手法(10分钟)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分析现当代散文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如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等。
第二课时:现当代散文的赏析方法和技巧(40分钟)1. 导入(5分钟)引入现当代散文赏析方法和技巧的话题,提问学生对赏析的理解和经验。
2. 教授常用的现当代散文赏析方法(20分钟)a. 整体把握:通过整体阅读、建立整体印象,把握作品的主题、情感和思想。
b. 细节品味:仔细品味作品中的语言表达、形象描写、节奏变化等细节,体味作者的写作技巧。
c. 文本分析:对作品进行逐句逐段分析,分析语言的运用、段落的组织和结构的变化等。
d. 与时代对话:将作品与当代的社会现实相联系,思考作者对时代问题的关注与反思。
e. 批判思考:对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发表个人意见和见解。
3. 模仿和实践(15分钟)学生选取一篇现当代散文作品进行赏析,并按照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三课时:现当代散文作品欣赏和评价(40分钟)1. 导入(5分钟)引入现当代散文作品欣赏和评价的话题,提问学生对喜欢的现当代散文作品和评价标准。
现代散文鉴赏教案
现代散文鉴赏教案教案编号:2022S-001教案名称:教案摘要:现代散文是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学形式,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教案旨在通过鉴赏现代散文作品,帮助学生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语言技巧以及文学意义,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现代散文的语言技巧;3. 鉴赏现代散文作品,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1. 教材:现代散文选集(精选多篇现代散文作品);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现代散文的定义与特点(40分钟)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现代散文是什么吗?它和其他文学体裁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发表个人看法。
2. 讲解现代散文的定义与特点(2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并进行详细解释。
重点包括:自由性、碎片化、个人化等。
- 引用具体的现代散文作品进行示范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
3. 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自己对现代散文的理解。
- 每组派代表进行陈述,并与全班进行分享交流。
第二课时:现代散文的语言技巧(45分钟)1. 激发学习兴趣(5分钟)- 展示一篇优秀的现代散文作品,通过朗读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现代散文的语言技巧(30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现代散文中常用的语言技巧,如比喻、倒装、排比、夸张等。
并以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和演示。
3. 练习与应用(1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语言技巧的练习,如仿写现代散文段落,并尝试运用相关语言技巧。
第三课时:现代散文的鉴赏与写作(50分钟)1. 鉴赏现代散文作品(20分钟)- 向学生推荐几篇精选的现代散文作品,要求学生阅读并思考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篇作品进行鉴赏分析,形成读后感并与同伴进行分享。
现当代散文鉴赏(一)(人教版高二)
现当代散文鉴赏(一)(人教版高二)现当代散文鉴赏(一)(人教版高二)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阅读的技巧方法。
2、提升散文阅读的能力。
训练指导【考点角度概述】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从下面一些方面展开:①整体感知并概括散文内容;②理清散文的思路和行文线索;③理会关键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④选找关键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⑤分析重点段落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⑥分析散文的结构特点;⑦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⑧体味散文的语言特点;⑨分析散文的表达方式;⑩品析文中优美、精警的语句;○11感受并初步分析文中的形象;○12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13根据散文内容谈看法、感受、启示;○14对散文的语言、内容和写法提出自己的见解;○15结合实际阐述对散文内容的理解;○1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的延伸以及和课本知识的联系。
【答题技法点拨】通过分析历年高考试卷,我们发现散文在现代文阅读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因为文学性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也是新考纲中关于现代文阅读局部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
而集时代感与文学性于一体的散文,那么以优美的语言,发自内心的诚挚,催生了考生的情绪,成为高考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首选文体材料。
任何题目的解答都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散文的阅读也不例外,怎样准确地阅读散文,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一、从主题和线索入手整体把握散文的主题就是作者在文中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时要抓住有深刻含义的议论或抒情性句子,用心体察品味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就抓住了散文的“神”。
为了进一步准确细致地把握文章,我们还必须抓住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散文的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我们要善于捕捉散文表达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句子,这几个要素又可能在不断变化,找准它们,作者的思路就清晰了。
二、注意文中相关暗示解答题目三、审明题意,找准信息有些题目本身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我们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应首先把题目复原,变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才能准确理解题意。
高中语文教案:现代散文的写作和鉴赏
高中语文教案:现代散文的写作和鉴赏一、引言•简要介绍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即现代散文的写作和鉴赏。
二、现代散文的写作2.1 现代散文的类型•分析现代散文的常见类型,如随笔、游记、杂感等,并简要介绍每一种类型的特点。
2.2 现代散文创作技巧1.主题选择:讲解如何挑选适合现代散文创作的主题,以及选择主题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2.表达方式:探讨现代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如描写、叙事、抒情等,并举例说明。
3.结构布局:介绍现代散文常见的结构形式,如线性叙事结构、碎片化结构等,并分析其优缺点。
4.文字风格:分析现代散文文字风格多样化的特点,如朴实自然、幽默诙谐等,并导师学生培养自己独特的风格。
2.3 实践与指导•提供学生进行现代散文创作的实践机会,引导他们选择主题、运用创作技巧等。
•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
三、现代散文的鉴赏3.1 现代散文的评价标准•解释现代散文的评价标准,并详细说明每一项标准的内容。
•指导学生如何用这些标准来鉴赏现代散文作品。
3.2 鉴赏常见问题与技巧1.内容理解:探讨阅读现代散文时常见的理解难点,并提供解决方法和技巧。
2.表达分析:教授学生如何从文字表达中分析作者的意图、态度等。
提供例子进行示范分析。
3.3 现代散文经典作品推荐•推介一些优秀的现代散文作家和他们的著名作品,同时对这些作品进行简要概述和评价。
四、课堂实践活动建议•给出一些具体可行的课堂活动建议,以加强学生对于现代散文写作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比赛、分析讨论现代散文作品等。
五、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关键点和技巧。
•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写作和鉴赏能力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
以上是一份高中语文教案,主题为现代散文的写作与鉴赏。
通过本教案,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对于现代散文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并且提升他们对于现代散文的欣赏水平。
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散文欣赏部分教学设计(9份)人教课标版1优秀版教案1
2021版高中语文现代散文欣赏部分教学设计(9份)人教课标版1优秀版教案1川江号子一、整体把握(一)同学们好,请坐.导入:总有些声音让人难忘,总有些生命让人敬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川江号子》。
课前,同学们应该查找了相关资料。
下面给同学一些时间阅读掌握,并诵读.(二)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怎样认识号子.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同学们也许听过这样的号子,现在就让我们静下来想一想,号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喊出来的为什么要喊号子我们该怎样认识与理解号子学生:众人划桨、齐搬重物……人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时,为了统一号令、协调动作、振奋精神、缓解疲劳而唱的歌。
教师:从号子声中我们听到了昂扬和慷慨,看到了众人劳作、齐心协力的场面,想到的是对困难的挑战、抗争,是不屈,是倔犟。
号子是在沉重的下迸发出的呐喊,是不屈的呼号,倔犟的宣言.带着这样的感情现在大家出声地诵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把握声调。
结合对号子的认识,读时感受本诗的感情基调,注意声调的变化。
把握这种声调,全班齐读.根据同学们对声调的把握,我们分为两个部分来学习这首诗,第一部分为激昂慷慨的赞叹,第二部分为深沉凝重的思索.二、问题汇总现在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研读诗句。
整理出遇到的问题,选择共性的写在纸上,教师巡回收集.例如,如何理解“碎裂人心的呼号”“悲歌的回声”“生命最凶猛的浪潮”“闪电”“雨点"“"“有谁倾听"。
三、共同研读第一部分幻灯片(一)碎裂人心该怎样理解学生:号子的力。
号声激昂慷慨。
教师:品味得不错.困难可以压倒人,也可以激发人的斗志。
这呼号是征服的宣言,是充满斗志的呐喊,是激昂慷慨的,能给人以震**牧α俊;(二)悲歌的回声在震荡。
教师:从诗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一种昂扬,一种奋进,这号子是壮烈的。
但诗人为什么说“悲歌的回声在震荡"呢学生:面对的是艰难。
教师:不错!在号子声中能听出在艰难险阻中奋勇向前的精神、体会到奋进时的艰难。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现代散文的情与理》
由此及彼,由文中联想自身,达到感恩、爱的教育这一情感教育的目的。
五、学案作品阅读:《美》
散文鉴赏
1、母爱是世间大美,然而世间的“美”是多方面,多意蕴的。下面我们来共同研讨学案上第二篇散文《美》,来探索美的不同层次。
阅读资料,掌握文章内容。
自然过渡,让学生思考方向自然转移
2、在美的世界里,文中的“她”都提到了哪些美呢?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明确:距离美
直线美
曲线美
让学生对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台湾著名艺术家蒋勋先生说:“美是一种判断,美是一种抉择”,“她”赞同哪种美呢?为什么?
学生深入研讨课文
让学生了解文中对“美”不同的观点
4、这些美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请大家选择一种观点,先进行谈论再进行正反方自由辩论。
小结:至此,作者对美已经充分表达,我们也了解到每个人对美都有不一样的认识与见解,正如莎士比亚“一千个读者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于现代散文中实现思想的碰撞,角逐,最终到达丰富心灵,升华灵魂的作用。
聆听思考
六、总结
我们在分析鉴赏中深刻体会到在散文中,情与理是相互依托的,朦胧的感情会由于理性的参与而深化生华,潜在的理性又因为情感的浸润而变得充实。
播放《朗读者写给母亲》
观看《朗读者写给母亲》视频,思考问题
明确:情真理润
多采用的是设问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完成了能力目标的任务。落实了教法。
(二)赏析品鉴,感悟情理
可见这篇散文深深感很多同学眼睛湿润动了我们。《写给母亲》一文是表现了怎样的深沉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这种情感的
也清晰的感受到上情感的共鸣遇合,义理上的碰撞角逐,这些形成了心灵上的遇合与角逐,也形成了人生中的四叶草,希望大家能携着这朵幸运草走向更美好、更深远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当代散文鉴赏(人教版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现当代散文鉴赏四一、训练目标1、了解散文阅读的技巧方法。
2、提升散文阅读的能力。
二、训练指导“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2008年19套试卷有11套对其进行了考查。
纵观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作用题”的命制常从以下七个方面切入:一、开头作用文章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
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之一,如:例1.(2008年四川卷第17题)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例2.(2007年辽宁卷第17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
根据文本内容,可拟制答案如下:(四川卷)开始写“我爱水”既照应了标题,又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同时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辽宁卷)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深刻意蕴预设了空间。
二、结尾作用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
近几年高考命题人对此有较多关注:例3.(2008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例4.(2007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08年全国卷Ⅰ的材料是《阳关古道苍凉美》,作者主要采用回忆与实景比照的方式赞美阳关,结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的作用为:回应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2007年全国卷Ⅰ的材料是《总想为你唱支歌》,文章写“戈壁石”的作用是: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出大西北的美丽;以戈壁石的诱人,强化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
三、过渡作用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如:例5.(2007年江西卷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有时,对文章上下文内容的检索要认真仔细,弄清楚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如:例6.(2008年山东卷第19题)“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根据山东卷的材料《歌德之勺》的具体内容,“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一句承接上文作者谈年轻时阅读歌德作品的情况,开启了下文作者对歌德故居的描述,尤其是对大炊勺的描述。
四、线索作用高考考查的行文线索主要有事物线、情感线、语句线,如:例7.(2005年江西卷第20题)文章最后一段写了匆忙走路的人的“伤心”,文中哪些词语与之呼应?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例8.(2007年福建卷第14题)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回答此类问题,必须明白行文线索的基本作用,即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行文线索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文章主旨,答题时应予以考虑。
江西卷答案可拟为:“伤心”与文本中的“忧愁”“焦灼”“焦虑”“忧虑”相呼应,它们构成了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既串起了文章的材料,使文章结构紧凑,又呼应了文章主题。
福建卷答案应是:落叶既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也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着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五、人称作用对确认人称运用(或变化)和作用的考查是高考试题命制的一种样式,如:例9.(2008年浙江卷第21题)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
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例10.(2006年辽宁卷第20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回答此类问题,要了解每种人称的作用: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用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用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据此,浙江卷“我”的作用为:“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了乌米的形象,借“我”的感触揭示了全文主旨;辽宁卷答案可拟为:作者改为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形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六、手法作用表现手法主要指修辞手法和对比、衬托、白描、象征等表达技巧。
因此,平时要让学生积累表现手法作用的知识,并教会他们从表现手法的辨认和作用两方面作答。
例11.(2004年重庆卷第20题)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重庆卷文本是筱敏的《山峦》,“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是比喻修辞,结合文题、内容和试题提示“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答案拟定如下:照应了文章题目;作者以巍峨高大的山峦作喻,形象传神地写出这些年轻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峦一样博大;同时,歌颂了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热情赞扬和仰慕之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试题不一定以“作用”的面目出现,有时设置为表达效果或好处,有时要求对语句进行赏析,但答题时必须考虑表现手法的作用。
如:例12.(2008年北京卷第19题)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北京卷材料是《碧云寺的秋色》,文章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其作用是: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从而凸显了文章主旨——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
七、环境作用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不只小说中有,散文中也多有出现。
小小说和散文是最受命题人青睐的两种体裁,考查自然景物便顺理成章,如:例13.(2006年安徽卷第17题)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例14.(2008年宁琼卷第12题)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从营造氛围、衬托情感、烘托形象或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或转换情节等角度考虑。
安徽卷景物特点是秀美、宁静,而秀美、宁静的景物的作用一般为:秀美的自然景物常蕴涵着人物的欢欣、喜悦,也可烘托形象的美好或伟大,还可以乐景反衬人物感伤、愁苦的情怀;宁静的自然场景可展示人物的闲适、恬静、安谧,也可烘托人物激荡的情感、涌动的遐思,有时还可以静衬动,动静相映,富有情趣。
学生可据此拟定安徽卷答案。
根据宁琼卷的小说《二十年以后》的内容,第一次写“一阵冷飕飕的风”的作用是:烘托了自然环境的凄冷,为故事结局预设感伤基调,同时烘托出警察吉米忠于职守、不徇私情的坚毅个性。
第二次写“一阵冷飕飕的风”的作用为:渲染两人无话可说的沉寂氛围,暗示了警察吉米内心的凄苦、矛盾,同时也为下文便衣警察的出现起到了情节转换的作用。
社会环境是小说的专利,考查小说阅读时离不开社会环境“作用”的设置,如:例15.(2007年宁琼卷第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回答这一问题,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环境角度)概括介绍沧州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人物角度)对管营、差拨等人物形象起到了侧面刻画的作用;(情节角度)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主题角度)通过犯人之口,侧面交代沧州牢营欺压、盘剥犯人的黑暗现实。
概括说来,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作用一: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作用二: 暗示及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作用三: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作用四: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作用五: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三、课堂训练哭泣的圆明园张晓惠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
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
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
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
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
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
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
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④十年后的今日,我说。
再去圆明园。
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
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
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是一片喧嚣。
柳纱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
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⑥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⑦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