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商业发展规划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最全版)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顺应发展大势、 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 域发展战略,加快转换发展动力,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统筹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第二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 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
5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6.8
9
预期性
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12
11(旧口径) 18.5(新口径)
―
(%)
预期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13
(人/亿元)
0.23
0.08
五年下降 65% 约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 14
值比重(%)
1.27
1.53
五年提高 0.26 个百 预期性
分点
谋划我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关键是把握好经济 发展新常态这个大势。要坚持科学思维、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辩证看待经济运行的波动, 更加注重看整体、看主流;辩证看待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档,更加注重看质量、看内涵;辩证 看待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取舍,更加注重看潜力、看可持续性;辩证看待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 更加注重看后劲、看协同性;辩证看待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更加注重看苗头、看规律性; 辩证看待经济发展环境中的利弊,更加注重看大局、看长远;辩证看待城乡区域发展的差距, 更加注重看统筹性、协调性;辩证看待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更加注重看关联性、互动性。
重庆南岸区商业设施建设规划
重庆南岸区商业设施建设规划一、规划总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建设长江上游商贸会展中心为目标,根据南岸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要求,按照“宜居南岸”突出的重点,为进一步推动南岸区商业设施持续、规范、有序建设,推进结构不断优化和流通现代化,实现商业设施科学配置和商业资源有序开发,促进商业设施建设决策科学性和区域协调发展,开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新局面,特编制重庆市南岸区商业设施建设规划(2009——2017)。
(一)规划对象:批发业、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生活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现代物流、会展服务、中介服务及其他商务服务)。
(二)规划范围:南岸区行政所辖区域。
(三)规划依据《重庆市南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重庆市“十一五”商贸流通产业综合发展专项规划》;《重庆市南岸区商贸流通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重庆市南岸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6——2015)。
(四)规划时间:2009——2017年。
(五)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便民利民。
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商业网点规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体现方便生活、服务大众的方针,以满足和扩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商贸服务环境和条件。
2、合理配置、整体协调。
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从城市总体发展的要求出发,与城市人口分布、消费需求、交通体系、环境保护相协调,合理有效的配置商业资源,使商业网点建设与城市综合开发建设同步推进。
3、突出重点、适度超前。
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从整个城市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出发,通盘考虑,统筹兼顾,实现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促进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实现近期操作性与远期前瞻性的延续。
4、调整结构、优化布局。
既要谋求规模的扩张,又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商业网点体系提档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
合理布局和准确定位新建商业设施,有利于集约开发,减少资源浪费的现象,提高流通效率,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重庆发展规划
重庆发展规划一、背景介绍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西南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中国重要的内陆城市之一。
近年来,重庆市经济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人口和资本的涌入。
为了更好地推进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明确的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发展目标与定位根据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和长远发展需求,制定以下发展目标和定位:1.经济发展目标:在2025年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大都市,实现人均GDP在全国排名前列。
2.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实现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3.城市建设目标: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提高城市品质和人民生活水平。
4.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群。
5.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重点任务与措施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重庆市将重点实施以下任务和措施:1.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
加大对创新企业和人才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2.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加强城市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功能疏解。
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交通、水电、通讯等公共服务能力。
3.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人居环境。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强水源涵养、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
5.拓宽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
吸引外国投资,提供更加便利化的外商投资环境,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四、发展前景与挑战重庆市作为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重庆市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
重庆市产业规划布局(附图)
目的和背景
重庆市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产业发展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加大,重庆市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 挑战。
产业规划布局旨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为重庆市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规划布局的意义
协同发展原则
加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推动产业 分工与协作,实现产业集聚和链条延 伸。
重点发展产业选择
先进制造业
着力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 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
A 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 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技术
水平和附加值。
B
C
D
现代农业
01
02
03
交通设施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产业园区与周边地区 及全国的交通通达性。
物流设施
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园区和 物流信息平台,提升产业 园区物流服务水平。
市政设施
完善供水、供电、供气、 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为 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生产 环境。
人才培养与引进
人才培养
加强与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培养符合产业发 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详细描述
该图将重庆市划分为不同区域,并明确了各区域的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例如,渝北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 现代服务业,沙坪坝区则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通过这张总图,可以全面了解重庆市的产业发 展规划和布局。
重点发展产业分布图
总结词
重点发展产业分布图展示了重庆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在各个区域的分布情况。
人才引进
重庆“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
重庆“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扮演着经济、贸易、交通枢纽的重要角色。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制定,重庆市提出了一系列的重点项目,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十四五”规划中,重庆市将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
首先是城市道路建设,重庆将继续完善市区道路网络,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同时,继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快重庆轨道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建设,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便捷性。
二、产业结构升级“十四五”期间,重庆市将大力实施产业结构升级项目,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升级转型。
三、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庆市的重要发展方向,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也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
通过加强水资源、空气质量、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的治理,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教育和医疗卫生项目“十四五”规划中,重庆市将继续加大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在教育领域,推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在医疗卫生领域,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健康。
五、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重庆市将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通过实施城乡基础设施联通工程、乡村振兴项目、生态保护修复等措施,推动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
六、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在“十四五”规划中,重庆市将继续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名城。
通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艺术交流等措施,提升重庆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
总结“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将为重庆市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引领。
重庆市将继续把握机遇,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让重庆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先行者与示范区。
重庆市数字商务“十四五”规划要点汇总高质量发展电子商务
重庆市数字商务“十四五”规划要点汇总高质量发展电子商务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强化商务领域数字化新场景应用,建立健全智能化流通支撑体系,依托数字商务发展提升商务治理水平。
高质量发展电子商务提质发展电子商务产业。
坚持国内国外、城市农村、线上线下互动融合,激发电子商务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和创业活力。
加大电子商务平台扶持力度,培育打造垂直平台、特色平台、区域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新兴领域和高成长性电子商务平台。
提升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运营水平,打造一批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和企业集中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创业园、孵化中心、众创空间。
发挥消费大数据作用,深挖重庆消费品工业潜力和优势,探索发展反向定制(C2M)等新模式,打造一批工业消费品网销品牌产品和生产基地,做大网货产品规模。
延伸电子商务产业链条,支持发展网店建设、营销推广、视频美工和代运营等电子商务服务业。
提升农村电子商务。
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创建,全面提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和流通运行质量。
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涉农经营主体积极拓展网上市场。
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升级,支持建设区域特色电子商务平台或区县特产馆。
提升区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镇(村)服务站点公共服务能力。
开展“数商兴农”行动,促进“三品一标”“一村一品”等农特产品网上销售,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挖掘农村地区生态价值和特色价值,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加快推进中国(重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推广“产业带+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完善公共海外仓服务,支持生产企业和传统外贸企业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国际市场。
探索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进口商品种类。
围绕满足海外需求,引导重庆优势产业企业开展定制化生产。
加快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鼓励优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产业园及孵化基地,构建跨境电子商务完整产业链和生态圈。
重庆轻纺城规划方案-更新版
重庆轻纺城规划方案背景重庆轻纺城是一座以纺织为主要产业的城市,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地处长江南岸经济带腹地,是重庆市轻工业开发区的核心板块。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轻纺城所在的南岸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规划也需要与时俱进,为轻纺城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未来。
规划目标本次规划旨在提升重庆轻纺城的产业水平、服务水平和生活品质,为市民、企业和投资者营造一个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具体目标如下:1.提升轻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2.完善轻纺城的配套服务设施,包括商业、文化和居住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3.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设绿地、公园和文化设施,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4.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打造生态友好型城市,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设计理念本次规划的设计理念是“灵活、可持续、绿色、人性化”。
•灵活:本次规划考虑到企业和市民的多元化需求,设计中增加了更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可持续:规划中主要考虑到城市的生态和资源利用,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绿色:规划中增加了更多的绿化设施和公共空间,让市民可以更加亲近大自然。
•人性化:规划中注重城市空间的舒适度和人性化设计,营造居住和工作的舒适环境。
设计方案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为了提升轻纺城的产业水平,规划中将重点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目标是让轻纺城成为创新型企业的集聚地。
首先,规划中将建设一个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创新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增强企业技术竞争力。
其次,规划中增加了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和设计工作室等配套设施,鼓励企业和个人自主创新,在开拓新的市场空间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最后,规划中还规划建设一个展览中心,让更多的企业可以在这里展示他们的成果,促进城市产业对外的合作和交流。
改进城市服务设施为了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规划中设计了一个多功能商业中心,包括商场、超市、餐厅、影院和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为市民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2.10•【字号】渝府发〔2021〕6号•【施行日期】2021.0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渝府发〔2021〕6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2021年2月10日目录第一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第一章“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第二节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第二章“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第一节“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第二节“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第三节“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第四节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第二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第三章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第一节聚焦科学主题“铸魂”第二节面向未来发展“筑城”第三节联动全域创新“赋能”第四章加快培育创新力量第一节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第二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第三节培育产学研融合新型研发机构第五章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第一节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第二节激励人才更好发挥作用第六章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第一节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第二节健全科技投融资体系第三节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第三篇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释放“一区两群”空间布局优化效应第七章建设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第一节推动重大战略任务落实落地第二节构建一体化发展机制第八章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第一节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第二节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第三节推进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发展第四节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第四篇壮大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第九章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第二节实施支柱产业提质工程第三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第十章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第一节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第二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第三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第四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升级第十一章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第一节推动数字产业化第二节促进产业数字化第三节强化数字化治理第十二章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建设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第二节完善城市交通系统第三节完善能源保障体系第四节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第五节系统布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第五篇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第十三章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第一节畅通国内大循环第二节提升对外合作交流水平第十四章全面促进消费第一节推动消费供给升级第二节优化消费需求管理第十五章拓展投资空间第一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第二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第六篇统筹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第十六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一节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第二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第三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十七章持续推进城市提升第一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第二节持续提升城市品质第三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第十八章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第一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第二节加强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第三节推动城乡融合改革试验第七篇在更高起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十九章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第一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第二节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第二十章完善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第二十一章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第二十二章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第一节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第二节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第二十三章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第一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第二节优化涉企公共服务第三节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第八篇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第二十四章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第一节畅通出海出境大通道第二节打造内陆口岸高地第二十五章推动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发挥内陆开放龙头带动作用第二节提升创新国际化水平第二十六章提升开放平台能级第一节创新推进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第二节高标准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第三节推动开发开放平台转型升级第二十七章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第一节加快贸易转型升级第二节统筹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第九篇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第二十八章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第一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二十九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第一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二节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第三节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十章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第一节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第二节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协同发展第三十一章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第一节打造高品质文旅产品和业态第二节全面升级配套设施第十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第三十二章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第一节优化生态安全格局第二节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第三节推进生态系统修复第三十三章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第一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二节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第三节健全环境治理机制第三十四章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第一节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第二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第三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第四节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第五节探索绿色发展示范第三十五章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一节推动能源节约和能效提升第二节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第三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第四节加强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第十一篇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第三十六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第一节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第二节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第三十七章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第一节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第二节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第三十八章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第一节推进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第二节增强教育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第三节加快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第三十九章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一节完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体系第二节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第三节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第四节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第四十章关心关爱重点群体发展第一节促进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全面发展第二节提升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第四十一章实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第一节构建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第二节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第三节加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第四节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第五节建设体育强市第四十二章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第一节提高生育托育服务水平第二节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第四十三章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一节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第二节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第十二篇统筹发展与安全?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第四十四章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第四十五章坚决维护政治安全第四十六章突出抓好经济安全第一节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第二节加强战略物资储备第四十七章切实保障公共安全第一节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第二节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第三节提高事故灾害防范应对能力第四十八章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第一节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第二节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第四十九章增强国防动员和保障能力第十三篇健全规划的领导和保障机制第五十章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第五十一章持续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第五十二章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第五十三章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奋斗第五十四章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第五十五章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第一节建立统一规划体系第二节落实规划实施主体责任第三节完善规划评估监督机制第一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第一章“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第二节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第二章“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第一节“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第二节“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第三节“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第四节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第二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第三章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第一节聚焦科学主题“铸魂”第二节面向未来发展“筑城”第三节联动全域创新“赋能”第四章加快培育创新力量第一节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第二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第三节培育产学研融合新型研发机构第五章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第一节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第二节激励人才更好发挥作用第六章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第一节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第二节健全科技投融资体系第三节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第三篇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七章建设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第一节推动重大战略任务落实落地第二节构建一体化发展机制第八章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第一节提升主城都市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第二节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第三节推进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发展第四节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第四篇壮大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第九章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第二节实施支柱产业提质工程第三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第十章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第一节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第二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第三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第四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升级第十一章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第一节推动数字产业化第二节促进产业数字化第三节强化数字化治理第十二章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建设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第二节完善城市交通系统第三节完善能源保障体系第四节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第五节系统布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第五篇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第十三章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第一节畅通国内大循环第二节提升对外合作交流水平第十四章全面促进消费第一节推动消费供给升级第二节优化消费需求管理第十五章拓展投资空间第一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第二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第六篇统筹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第十六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一节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第二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第三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十七章持续推进城市提升第一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第二节持续提升城市品质第三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第十八章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第一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第二节加强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第三节推动城乡融合改革试验第七篇在更高起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十九章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第一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第二节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第二十章完善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第二十一章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第二十二章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第一节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第二节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第二十三章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第一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第二节优化涉企公共服务第三节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第八篇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第二十四章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第一节畅通出海出境大通道第二节打造内陆口岸高地第二十五章推动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发挥内陆开放龙头带动作用第二节提升创新国际化水平第二十六章提升开放平台能级第一节创新推进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第二节高标准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第三节推动开发开放平台转型升级第二十七章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第一节加快贸易转型升级第二节统筹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第九篇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第二十八章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第一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二十九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第一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二节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第三节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十章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第一节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第二节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协同发展第三十一章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第一节打造高品质文旅产品和业态第二节全面升级配套设施第十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第三十二章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第一节优化生态安全格局第二节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第三节推进生态系统修复第三十三章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第一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二节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第三节健全环境治理机制第三十四章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第一节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第二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第三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第四节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第五节探索绿色发展示范第三十五章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一节推动能源节约和能效提升第二节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第三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第四节加强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第十一篇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第三十六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第一节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第二节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第三十七章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第一节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第二节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第三十八章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第一节推进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第二节增强教育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第三节加快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第三十九章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一节完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体系第二节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第三节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第四节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第四十章关心关爱重点群体发展第一节促进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全面发展第二节提升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第四十一章实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第一节构建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第二节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第三节加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第四节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第五节建设体育强市第四十二章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第一节提高生育托育服务水平第二节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第四十三章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一节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第二节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第十二篇统筹发展与安全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第四十四章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第四十五章坚决维护政治安全第四十六章突出抓好经济安全第一节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第二节加强战略物资储备第四十七章切实保障公共安全第一节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第二节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第三节提高事故灾害防范应对能力第四十八章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第一节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第二节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第四十九章增强国防动员和保障能力第十三篇健全规划的领导和保障机制第五十章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第五十一章持续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第五十二章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第五十三章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奋斗第五十四章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第五十五章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第一节建立统一规划体系第二节落实规划实施主体责任第三节完善规划评估监督机制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十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路线,是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依据。
重庆大都市区规划
重庆大都市区规划引言概述:重庆大都市区规划是指对重庆市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发展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布局,旨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重庆大都市区规划的内容。
一、城市空间结构优化1.1 城市功能区划: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资源分布,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商业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等,以实现各功能区的协调发展。
1.2 城市交通规划:通过合理规划道路网、公共交通系统和交通枢纽,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居民出行便利性。
1.3 城市绿地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二、城市功能提升2.1 经济功能:加强对产业布局的规划引导,促进重庆大都市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竞争力。
2.2 文化功能:注重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2.3 社会功能:规划社会服务设施,提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城市环境改善3.1 空气质量改善:制定大气污染治理规划,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排放控制,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3.2 水环境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提高水质水量,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3 垃圾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规划垃圾处理设施,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城市发展可持续性4.1 生态保护:规划生态保护区和生态绿廊,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2 资源节约:推行节能减排政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的良性循环。
4.3 社会公平:注重城市发展的社会公平性,提供就业机会,改善住房条件,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
重庆市涪陵区双城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深化“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重庆市涪陵区双城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深化“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形成海纳百川自信包容的开放格局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
,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坚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全面融入区域发展格局。
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开展与长江沿线地区、周边省份的合作交流,打造泛长江沿线、泛西南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样板。
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东部沿海地区的战略合作,推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交流联动协作,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重点引进一批高成长性、专精特新企业及人才。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走合作共赢发展之路。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辅枢纽建设,加强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对接联动,争取将涪陵港纳入中欧班列(重庆)集结分拨点一体化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以引进大项目、大产业、新经济业态为重点,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涪陵融入国内国际大格局示意图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全面加强成渝两地在交通物流、产业协同、人文旅游、开放平台、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依托水运、港口、铁路等,畅通交通物流通道。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化、融合化、智能化发展,整合提升优势产业,加快补齐关键短板,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酱腌菜产业高地、全国中成药生产高地。
深化人文旅游合作,弘扬传承巴枳文化、易理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饮食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构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组成部分。
大渡口区发展规划
房地产发展规划:按照大渡口CRD的定位,而住宅产品 并不完全是大渡口楼市后期的发展重点。政府会做大型 公建,并尽可能多地建一些具有全市功能的作品,如医 院、博物馆、公园、商业、旅游景区等等,对居住用地 也将以高端产品为主,有一定的门槛设置。 今后大渡口建设的中心将是钓鱼嘴片区和重钢片区,目 前重点建设区域为双山片区。大渡口区将为5年内近30 万人的人口增量而加速开发地产项目。
大渡口未来商业项目
地一 大道
项目南起柏华街,北至 翠云路,西起春晖路, 东至湖榕路,临近轻轨 2号线新山村终点站。 全长778米,宽27米, 上下两层总面积达3.77 万平方米,规划商铺 1300多个。设有22个出 入口与地面连通,将打 造大渡口最大地下商业 综合体,一站式地下体 验购物空间。
效果图
大渡口区发展规划
大渡口区发展轨迹
1965年 1995年 2015年
服务重钢而设区,面积7.46 平方公里。
区划调整,面积扩为103平 方公里,现辖5街3镇,截止 目前人口增至30万。
十二五规划,大渡口建设加 速,人口将增至60万。
大渡口整体发展转型
大渡口三大转型:
经济转型:从重钢“一企独大” 到五产业齐发展
效果图
大渡口未来商业项目
顺祥壹 街区二 期
顺祥壹街购物中心位 于大渡口商业核心地 段,文体路与钢花路 黄金交汇处,二期建 成后总建筑面积达10 万平米,涵盖吃、喝、 玩、乐、购全业态商 业动脉。壹街购物中 心采用主力店和精品 专卖店相结合的模式。
效果图
大渡口未来商业项目
国瑞城 三期
国瑞城三期项目由66 万平米的城市商业复 合体组成,其中商业 面积约24万平米,住 宅约33万平米,其他 配套设施约9万平米, 在商业定位上以休闲、 娱乐等基本业态组合, 配以大型百货、生活 超市、家居、折扣品 牌专卖店等主力购物 店,已签10万㎡建玛 特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主城区二环区域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渝府发〔2011〕36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主城区二环区域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主城区二环区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市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五月十三日重庆市主城区二环区域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录一、规划范围 (4)二、资源环境综合评价 (6)三、发展现状 (8)四、发展导向 (11)五、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12)六、功能区划分 (16)七、产业发展及布局 (20)八、大型聚居区及公共租赁住房布局 (27)九、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30)十、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37)十一、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42)十二、市政公用设施体系建设及布局 (47)十三、保障措施 (54)重庆市主城区二环区域发展规划(2011—2020年)二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重庆主城区从内环以内向内环与二环之间及二环沿线地区拓展,全面进入建设“千万人口、千平方公里”国家中心城市的“二环时代”。
科学规划,确定未来发展思路,超前安排,合理布局人口、产业、基础设施,对于加快二环区域发展,提升和完善重庆直辖市功能作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划范围二环高速公路全长187公里,环内面积2253平方公里,其中,二环与内环之间地区的面积为1958平方公里,是未来主城区拓展的重要空间;内环以内面积295平方公里,城市开发建设空间已经饱和,未来重在优化提升、转型升级。
鉴于本规划主要内容是谋划主城区未来新增拓展空间内的产业布局、人口集聚及相应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确定二环区域的规划范围为:内环与二环之间地区(面积1958平方公里),以及二环外围毗邻的龙兴—石船、王家—木耳、水土—复兴、北碚等城市组团(面积260平方公里),面积共计2218平方公里。
图1 规划范围图二、资源环境综合评价土地资源。
未来重庆新城规划方案
未来重庆新城规划方案前言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一直以来被誉为“山城”和“火锅之都”。
重庆市政府十分注重市区乃至整个重庆市的城市规划,近年来也在规划未来的城市新区,旨在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为市民们打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介绍未来重庆新城规划方案。
背景近年来,重庆市城市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主要分布在主城区、两江新区、渝北区等地。
但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市区已然到达瓶颈期,面临迫切的发展需求。
为此,重庆市政府决定打造未来重庆新城,解决市区发展限制问题。
调查分析空间重庆市面积较小,城市化进程晚于其他大中城市,导致只有有限的空间进行城市建设。
因此,重庆市政府针对新城规划开辟了位于主城以外的地区,也就是涪陵区、江津区、永川区等地的市域外拓发展。
人口伴随着重庆市的城市化进程,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也是未来重庆新城规划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重庆市政府提出新城规划将以满足市民需要为基础,注重人文环境、生态环保和文化底蕴。
发展未来重庆新城规划以高新技术产业、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等主要产业发展为目标,围绕目标聚焦规划,打造全球领先的城市新区。
规划设计未来重庆新城规划设计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都市中心”和“五大板块”。
都市中心未来重庆新城规划的都市中心,位于涪陵方向,这里将成为未来的CBD和商业中心。
规划用地面积为37.07平方公里,将建设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设施、酒店、高端商务办公建筑等,设施齐全,空间流畅,绿化环保,是未来重庆新城的核心发展区域。
五大板块未来重庆新城规划的五大板块包括北部宜居生态城、涪陵现代工业园区、江津宜居城市休闲区、永川新兴产业区、黔江旅游休闲区。
这些板块分别以生态、工业、休闲旅游、新兴产业等不同的面貌,为未来重庆新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语未来重庆新城规划方案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使城市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这也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的机遇,重庆市政府将会将规划纳入城市发展计划,按照计划逐步推进实施。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片区商业发展定位研究(主题报告)
其他
8%
23%
11%
功能定位
主导业态
现 代 服 务 业 、 国 际 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店、
商务、会展
大型专业店
观音桥商圈 48万平米
51%
9%
6%
33%
1%
购物娱乐 、 休闲餐 购物中心、百货、超市、专业
大坪面对周边商业的发展,需做整体统筹规划, 形成自身商圈合力,并进一步与周边商圈形成联 动
大坪需要建立、完善具有自身特色、对周边、渝 中区乃至重庆商业发展有引擎带动作用的商业中 心,并逐步与解放碑商业中心共同构成渝中“双 核”
规划依据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重庆市渝中区十一五规划纲要 重庆市渝中区商贸流通建设与发展“十一五”规划等 参考资料 重庆直辖10周年数据与分析(2007年) 重庆市渝中区经济普查资料汇编(2004年) 重庆市渝中区商贸流通发展文件资料汇编 重庆流通产业改革发展调研课题报告集等 东京六本木商业中心、美国布鲁克林地区、上海五角场
重庆目前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
中产阶层
高收入人群
低收入人群
按这个标准,目前重庆城市结构为金字塔型结构, 但其规模不断壮大,将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未来重 庆的社会结构也将向纺锤型过渡。以创意精英人群 为主体的中产阶层快速发展,将深刻影响城市的生 活方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未来纺锤型的社会结构
高收入人群
中产阶层
低收入人群
14
2. 大坪商业发展背景分析
第四部分 开发策略与推进措施
1、开发原则 2、开发阶段建议 3、政府措施策略建议
七牌坊报告
七牌坊发展定位与业态规划
1、商业发展思路
重庆市产业规划布局(附图) PPT
• 流
• 结合空港、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枢纽,建设 两路、寸滩、团结村三个物流基地,作为服务重庆市域、 长江上游及西部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在内环线与绕城高 速公路之间布局集制造、加工、专业批发交易市场群和物 流配送中心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中心,重点发展大渡口、西 彭、鱼嘴、两路、上桥、南岸四公里、界石等综合物流中 心。
• 工业
• 1、内环线以内不再新增工业用地。
• 2、内环线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是工业拓展的主要备选空 间。 新增工业企业原则上要按产业相关性进入相应的工 业园区。将现有布局分散的工业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尽 可能调整进入工业园区。
• 商贸和会展业
• 解放碑地区为市级商业中心,完善观音桥、沙坪坝、杨家 坪、南坪中心地区的商务职能,培育西永和茶园中心地区 的商务职能,形成六个市级商业副中心。 完善南坪组团 会展中心功能,在人和、石桥铺等地建设专业会展设施, 在茶园-鹿角组团预留综合型会展设施用地。
• 沿成渝经济带布局。包括沿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在内 的整个川渝地区的大通道。不仅连接了中国西部经济实力 最强、人口最多、科技信息产业最发达的特大中心城市, 而且,还串连了江津、永川、内江、资阳、资中及绵阳等 一大批中小城市,是西部开发潜力最大、发展后劲最足的 经济带之一。因此,在对重庆工业及工业园区布局的调整 和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调整中,开发和布局一批科技含量 高和同时兼容发展一些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是很有市场前景的。
• 沙坪坝组团。依托大专院校,以布局和发展科技、教育、 文化和信息产业为重点。
• 大渡口组团。以重点布局和发展优质钢材和新型建材为主。 • 中梁山组团。以重点布局和发展汽车、摩托车、机电及仓
储业为主。 • 双碑组团。以重点发展和布局机械、冶金工产业为主。 • 唐家沱组团。以重点发展和布局以修造船为主的加工产业
重庆市沙坪坝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样本
重庆市沙坪坝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一、规划总则(一)规划背景1.沙坪坝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状况重庆市沙坪坝区位于重庆市中心两江半岛西侧, 处重庆市城区中部, 是重庆市区重要构成某些。
北临北碚区, 西接壁山县, 南靠九龙坡区, 东接渝中区, 与江北区隔江(嘉陵江)相望。
辖区幅员面积396平方公里, 辖13个街道、12个镇, 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 是享誉中外科教文化名区, 重庆直辖市竞争力重要集聚区和“一小时经济圈”重要增长引擎。
全区常住人口89万, 流动人口30余万。
沙坪坝区是重庆市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重要结点, 6个火车站, 4条铁路, 5条国道、省道贯通全区。
国家级重庆大学科技园、重庆大学城、西永微电子工业园、西部当代物流园、台商工业园位于区内。
分布有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大专院校19所, 科研院所67个, 电大职大10所, 中小学129所, 在校学生30多万人, 教诲人口占全区总人口1/3。
,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1.2亿元, 同比增长12.1%。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值4.3亿元, 增长2.5%;第二产业增长值142.7亿元, 增长12%;第三产业增长值124.2亿元, 增长12.7%, 二、三产业形成支撑全区经济发展重要力量。
辖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实现44.3亿元, 增长6.5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8.3亿元, 比上年下降7.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4.8亿元, 比上年增长25.26%。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达到132.9亿元, 增长25.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8亿元, 增长22.7%。
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2元, 比上年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6734元, 增长18.3%。
商贸流通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载体, 在推动产业发展、增长社会就业、增进社会繁华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市区发展战略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定向导航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布置, 从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为重庆将来发展定向导航;市委确立“一圈两翼”发展战略, 规定加快都市经济发展步伐,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实现城乡统筹。
重庆西站周边规划方案
重庆西站周边规划方案摘要:重庆西站是重庆市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周边地区的规划和规范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重庆西站周边规划方案展开讨论,包括交通规划、商业空间规划、环境绿化规划等方面,以期提供有助于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 引言重庆西站是重庆市的交通枢纽之一,连接了多条城市交通线路,承担着大量的客流和货运任务。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西站周边地区的规划和规范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区域规划,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 交通规划重庆西站周边地区的交通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体验和效率。
因此,交通规划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首先,应该建设更多的公共交通站点,以方便居民和乘客的出行。
其次,需要合理规划道路和人行道,确保交通流畅和行人安全。
此外,为了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量,可以鼓励共享出行模式和非机动车通行。
3. 商业空间规划重庆西站周边地区具有很大的商业潜力,可以通过合理的商业空间规划来促进商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首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建筑和土地资源,建设多功能商业综合体,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其次,需要引入一些重点发展的产业,例如科技企业、创客空间等,以提升商业环境和增加就业机会。
同时,要注重商业楼宇的外观设计和品质,为该地区的商业形象提升贡献力量。
4. 环境绿化规划环境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善居住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方式。
在重庆西站周边地区,应该加大绿化工作的力度,提供更多的公共绿地和景观区域。
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景观设计,打造宜居的自然环境,提供人们的休闲娱乐空间,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居民的幸福感。
5. 社区设施规划重庆西站周边地区需要配套完善的社区设施,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规划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居民的日常需求,合理配置学校、医疗机构、购物中心等基础设施。
此外,要注重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和社交空间,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努力开创重庆商贸流通工作的新局面总体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拓宽消费,追赶前进,跨跃发展,在西部率先基本实现流通现代化,努力把重庆建成统一开放、万商云集、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长江上游商贸中心和西部购物消费天堂。
按照这一思路有四点基本要求:一是重庆商贸只有具备功能体系完善、市场规模宏大、商业服务兴旺、市场环境规范、特色优势突出,才称得上长江上游的商贸中心和西部购物消费天堂。
二是重庆流通企业只有立足重庆、辐射西南、联动长江、面向全国、通往世界,才能做大做强,尤其应有全国发展理念,走出重庆,服务全国,在市外市场获得快速发展,才能进入流通“国家队”。
三是只有建起先进完备的连锁经营网络、高效畅通的物流配送体系、便民利民的新型社区商业框架、技术先进的流通信息化载体,才能在西部率先实现流通现代化。
四是社零总额、商业增加值、商品购销总额、连锁经营销售额、商品市场成交额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应保持较高的两位数增长,才能增量升位,增强消费对重庆经济的拉动作用,有为有位。
社零总额年均增长11%以上,2007年达到1285亿元;商业增加值2007年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9.7%以上,占三产比重25%以上;连锁商业实现零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2007年占全市社零总额的比重达到20%。
(一)抓好“五破五树”,认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供求关系已经变化,流通的地位发生根本性转变,它不再是生产决定消费的“末端行业”,而是从市场需求出发引导生产的“先导行业”,是社会繁荣程度的窗口,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也反映国家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起着满足即期消费需求,开发潜在消费需求,创造未来消费需求,带动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同志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地方流通工作摆不上位置,得不到票子。
解决认识问题,当前主要抓好“五破五树”:一是破除重生产、轻流通的意识,树立流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先导性产业的观念。
二是破除重传统商业,轻现代流通的意识,树立“现代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与聚变的载体,是决定经济运行效率、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现代流通带动现代生产的观念。
三是破除重外地商业轻本土商业,或重本土商业轻外地商业的意识,树立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观念,大流通带动大生产,引进外地商业是为了发展本地商业,外地商业与本地商业共同发展,“与狼共舞”,实现双赢。
四是破除重传统管理,讲条条框框,轻创新突破的意识,树立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观念。
五是破除重孤身发展,闭门自守,小打小闹,“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轻联合与合作发展的意识,树立与时俱进,联合与合作求发展,大联合才能大发展的观念。
(二)搞好“五建五抓”,全面推进流通工作流通工作面广量大,头绪很多,我们要择其要点,用十个指头弹钢琴的方法,加以整体推进。
1、建商业规划。
规划是成熟的思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市和各区市县都要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市委二次党代会的新要求,作好商业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特别是商业网点的布局规划。
规划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方便群众,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时代性,一旦定板,严格执行。
要根据规划要求,考察、筛选、储备一批商业发展项目,争取每年都有一批大项目开工。
2、建商业设施。
市场是市场经济的载体,商圈和步行街的打造聚集了人气和财气,提升了城市形象和水平。
要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吸纳民间资金,建设培育商圈、专业市场、商业步行街、购物广场、各类超市、便利店等商业设施,发展各类先进业态。
3、建企业集团。
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是市场竞争和“走出去”发展的需要。
要选择优势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行业管理和行业服务等方式做大做强。
争取3年左右培育一批在全市、全国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流通企业集团。
4、建管理规章。
管理是规范市场行为、做大做强企业的永恒主题。
争取两年左右的时间,对流通领域的各个行业,如商业连锁经营、特许经营、成品油市场、散装水泥、再生资源回收等,制定出科学而规范的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流通服务业经营管理技术、服务标准和产业政策体系。
5、建目标考核体系。
目标就是工作和要求。
数字既反映工作又指导工作。
从事商贸工作的同志要有“数”的概念,下决心从今年开始,建立一套能反映全市各类流通服务业情况的统计数据和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各区市县流通主管部门都要落实专人并配置电脑,认真做好统计、统计分析和考核工作。
市商委将考核区市县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每月一次排名通报,半年进行综合分析,年终总结评比,好的表扬、奖励。
6、抓连锁经营。
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的主要形式。
发展连锁经营,一是要通过参控股、合资合作和牌誉、管理输出及特许加盟等形式,培育至少10个在市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龙头企业。
二是推进连锁经营由超市、百货店向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店等多业态发展。
三是推进连锁经营由工副食品为主向广告、家电、电脑、软件、家具、装饰装修材料、汽车销售、房地产中介、旅游服务、家政服务、租赁服务等多行业发展。
四是推进由一般零售及餐饮业向图书、报刊、石化、烟草、医药等专营专卖行业发展。
五是推进连锁经营由主城区、闹市区向居民社区、大专院校、厂区、农村乡村发展。
六是推进由优势企业或连锁经营企业改造整合“烟杂店”和“夫妻店”。
7、抓物流配送。
现代物流是2l世纪的“第三利润源”,对社会再生产有强大的拉动和促进作用。
一是要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搞好上桥、大渡口、寸滩等几个物流园区的建设。
二是市场化运作,跨地区和行业组建培育10家以上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广辐射范围的现代物流配送企业。
三是引导和鼓励重庆商社、重百大楼、和平药房等10家以上大中型连锁企业,按照仓库立体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拆零配货电子化、流通功能条码化、配送过程无纸化的标准,构建覆盖面广、连接紧密、与电子商务有机融合的现代物流配送平台,实现对配送各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
8、抓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是流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信息化建设是流通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流通领域实际运用的集中体现。
一是支持办好市电子商务公司。
二是建设覆盖全市商贸系统各级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办公网和重庆商业增值网。
三是以商业增值网为依托,建立包括企业、商品及综合统计等信息在内的全市商业信息资源库,为各级主管部门提供参考,同时面向广大企业和消费者开展信息服务。
四是在零售企业广泛推广条形技术、时点销售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及银联结算系统。
五是在物流企业推广应用现代仓储机械分拣组配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先进物流管理系统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面提升传统流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
六是选择一批大型企业,在现有应用MIS、POS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建设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以此促进企业的经营组织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管理机制变革。
七是选择一批信息化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在对企业形象及产品进行网上宣传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应用有关采购、批发和配送等业务的功能软件,着力构筑以企业对企业(BtoB)为主的电子商务示范平台。
9、抓大型活动。
市和有条件的区市县都要积极争取举办区县级、市级、国家级、世界级的各种展销会如全市的迎春展销会、美食文化节,如今年的中国第四届美食节、啤酒文化节等,以此造势促销,招商引资,扩大影响,提升流通的地位和形象。
10、抓商业信用。
“人无信难立,企无信难兴”。
一是开展“渝商千店无假货”活动。
倡导无假货,守承诺;无诱购、劝购;无价格欺诈;无理由退货等服务承诺,商业投诉处理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二是组织商业诚信“万人签名活动”。
塑造文明敬业、诚信守业的重庆商业新形象。
三是开展商德商誉教育活动,制定商业职工职业道德规范、企业经营者职业规范、商业服务质量规范,评选商业诚信示范单位和示范街,营造“诚信商业”的氛围。
四是推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3C认证)。
国家颁布的首批须通过强制认证的产品有19类132种。
各大商场都要悬挂“本店不销售未经3C认证的相关商品”横幅,要把好进货关和销售关,成为购物放心店。
(三)实施“双十百千”工程,重点推进流通工作实施“双十百千”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定,是建成长江上游商贸中心、推动流通现代化、促进消费、提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
1、“十区”(1+9)发展要求。
一是要突出各自特色,加快业态调整,完善服务功能,营造发展环境,强化聚集和辐射能力,率先在全市实现流通现代化。
二是社零总额年均增长要达到13%以上,2007年达到920亿元。
三是主城五区是发展的重中之重,社零总额年均要增长13.7%以上,2007年达到553亿元,五大商圈面积达7平方公里左右,建成10条美食街、10条专业街。
2、“十企”发展要求。
在零售、餐饮、食品加工、物流配送、住宿、拍卖、会展、石油、烟草、药品、交易市场、保健服务、维修服务、特种商品经营等行业中,各培育发展几个重点企业,又从中选择百个流通企业加以重点培育,再从中选择10个在市内外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以精心培植。
百企培育:一是不分国别姓氏;二是必须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主业突出,并有较好的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四是动态管理,末位淘汰。
3、“百社”发展要求。
一是满足居民区各类消费服务需要,为民便民利民。
二是在街道片区、居民小区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商业服务设施,相对集中的发展新型业态。
三是销售服务收入年均要增长11%以上,2007年达到37亿元。
四是普遍启动,动态管理,谁发展快就支持谁、扶持谁。
五是市商委尽快制定出台社区商业服务建设试行标准。
4、“百镇”发展要求。
城镇化建设是市委的重要决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百镇商业发展是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消费的重要举措。
一是搞好商业规划。
起点要高,以人为本,科学合理,满足各种业态发展需求,中心商区应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不能搞楼上是住房,楼下是商场的低水平建设。
二是商业百镇建设要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委、农办百镇建设一致。
三是百镇商业销售服务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2007年达到128亿元。
四是每年分批给予适当的商业设施建设资金,重点扶持一批示范镇。
5、“千店”连锁经营要求。
一是经营业种要适应人民生活多样化的需要,门类齐全。
二是经营业态以连锁为主,各种超市、专卖店、便利店、折扣店等多样化发展。
三是连锁经营要逐步达到标识、采购、配送、核算、管理、价格、宣传和服务规范“八统一”。
6、“千万元级”的边贸市场和市外分销店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