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0个知识点1、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6个理论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
2)经济学理论:城市产业分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服务业产业。
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交通通讯理论:1962年迈耶《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5)经济全球化理论6)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相当集中、相当分散、绝对分散。
3、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提供可能性、约束性。
物质环境优化表现为可达性、外部效应。
4、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5、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英:费希尔、克拉克三部类:第一、二、三产业2)美:贝尔三个历史时期: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6、城市化含义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7、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前期主要表现为工业化的进程,要求并促进人口向城镇积聚。
城市化后期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所直接带来的生产集约化、生活集约化、管理科学化和文教科技的进步等。
8、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美英格尔斯 :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9、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发展必然要开发和利用周围地区的各类资源,因而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条件、发展前景密切相关,互为牵制。
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相互影响,应重视区域规划。
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旨在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
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不断的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起源开始,探讨其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城市规划的起源城市规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的城市就开始进行规划,如尼罗河畔的底比斯城,拥有清晰的道路布局和规划的建筑群。
古罗马时期,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城市中心广场为核心的街道网格系统,如罗马的论坛和斯巴达的阿戈拉。
这些城市规划的实践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二、城市规划的演变1.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规划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城市化的加速,城市规划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世纪的伦敦、巴黎等城市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城市规划的关注。
城市改造运动兴起,以改善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为目标,如伦敦的哈里奥特计划和巴黎的奥斯曼计划。
这些计划强调公共设施建设和城市绿化,为后来的城市规划奠定了基础。
2. 现代城市规划的兴起20世纪初,现代城市规划学科逐渐形成。
德国的包豪斯学派提出了“建筑艺术与城市规划的统一”理念,强调建筑与城市环境的一体化设计。
同时,美国的芝加哥学派提出了“功能区划”理念,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以提高城市的效能。
这些理念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 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兴起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可持续城市规划成为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
可持续城市规划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以其优秀的自行车道网络和可持续交通系统而闻名,成为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典范。
三、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1. 强调人性化设计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人的需求和体验。
城市将以人为本,注重提供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交通系统。
城规1-3章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 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 骤。
二、城市规划编制的阶段(层次)
1、 两个阶段:总体规划阶段;详细规划阶段(包括控制性
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2 2、五个层次:
1)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城市总体规划 (含总体规划纲要): 3)分区规划: 4)控制性详细规划: 5)修建性详细规划:
2、城市化水平(Urbanization Level):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 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 表示。
城市化水平也从一个方面表现社会发展的水平,表示工业化的程度。
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 3、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4、 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 业现代化的结果
三、城市规划的调整和修改
1、局部调整:
① 根据发展需要对总规确定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少量增 长及用地功能、道路系统、工程设施配置等在不违背总体布局原 则前提下进行局部变更; ② 总规的局部调整由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报人民政府审批,并报人代会常委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
2、城市规划重大修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的发展
主要内容: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城市化
§1-1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1城市的产生过程 2城市定义 城市定义 3城市的发展:古代、近代、二战后 4城市化的含义 5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6城市化的历史过程 7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2、城市的定义: (1)城市:以非农业人口聚集和非农业产业为主要特征的 居民 点. (2)现代城市的含义 :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5)1981~1990 核心思想词:理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开发 区理论,现代主义之后理论,都市社会空间前沿理论,积极城市设 计理论,规划职业精神,女权运动与规划,生态规划理论,可持续 发展 (6) 1990~至今 核心思想词:全球城,全球化理论,信息城市 理论,社区规划,社会机制的城市设计理论 。
《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有何影响?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
比较《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
和编制程序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什么是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 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二 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体系
法规体系
行政体系
运作体系
主干法 专项法 相关法
规划编制
战略性发展 规划
实施性规划
开发控制 判例式 通则式
三 .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概
城市总体规划
城
念
分区规划
规
专项规划
市
设
划
详细规划
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不同层次的规划介绍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按章含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按章含答案第2(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雅典宪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答:(1)城市活动可分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活动。
(2)在思想上已经有所认识,在城市建设中要考虑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改善居住区的环境,是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
(3)“功能”分区的理论,即让四个主要功能(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按各自功能要求找到合适的位置。
2.1939年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即:(1)规模;(2)边界;(3)开放空间;(4)机构用地;(5)地方商业;(6)内部通路系统3.“小区规划”的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答:主要思想是把小区作为居住区构成的细胞,不限于以一个小学的规模来控制。
也不仅由一般的城市道路来控制,而趋向于由交通干道、或其它天然干道、或人工的界线(如铁路、河流等)为界。
在这个范围内,把居住建筑、把公共建筑、绿地综合解决,使小区内部道路与四周的城市干道有明显的区别,公共建筑项目及规模也可以扩大,不仅是日常必需品的供应,而且一般的生活服务都可以在小区内解决。
4.城市景象包括的五个要素有:路径、边缘、地区、节点、地标。
第10(三)章城市规划的内容和编制程序1、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什么?答: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根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2.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具体任务是什么?答:(1)确定发展目标。
一般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来确定城市发展目标。
(2)合理利用土地。
确定城市各项用地的种类、使用性质、功能分区、开发强度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地和节约城市用地。
(3)组合空间布局。
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的空间构成和组合。
(4)安排建设部署。
要制定中、长期发行咱目标,近期建设目标相和当前建设项目的安排。
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使近、远期目标相结合。
城市规划学科概况
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909年,利物浦大学在英国最先开设了城市规划专业。
同年,哈佛大学在美国最先开设了城市规划课程。
由此算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展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已有近一个世纪的时间。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不断发展、完善,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教育现已具备了与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相适应的,较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且这一学科理论体系根据形势的变化处于动态调整之中,这种科学的动态机制为其高等专业教育进行动态调整提供了保障,即为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提供了保障。
欧美等国城市规划教育体系在教育形式上,从高等教育到职业培训,职业继续教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运行机制。
在层次结构上,大都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合理层次。
本科阶段为基本素质培养阶段,而专业性的教育主要放在研究生阶段,硕士研究生一般为职业型教育,博士研究生为培养专业骨干的研究型教育,一般不从事职业技术工作。
研究生生源专业来源广泛,课程设置方面专业化程度很高,执业针对性强,这就解决了人才模式的宽口径、复合性、多元化与个性化的专业培养特殊要求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多采用开放式办学模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等基本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讨论、提问、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从中培养学生协调合作。
二、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发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间曾一度中断,至20世纪70年代恢复,经历了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发展期,现已具备一定规模。
城市规划专业学校依其学科背景大致可分为4类:一是建筑类,约占65%;二是工程类,如测量、环境等,约占15%;三是力学类,以地理学科为基础,约占15%;四是林学类,约占5%。
专业院校地域分布广泛,且在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等几大地域均有一所以上国家重点院校设置该专业。
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政治体制(城市规划师辅导)
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政治体制(城市规划师辅导)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2.01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最初的城市规划表现在对住所空间的自觉与不自觉的规划建设上,随着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复杂化,逐渐形成城市居住环境。
2.02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政治体制1.文献《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城市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代表封建社会以礼制为主导的皇权至上的规划理念。
《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阐述,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研究中区域城镇研究的先河。
《管子》:打破《周礼》规划的单一模式思想,提出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
代表了崇尚自然、自然至上的规划理念。
2.规划理念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始终体现了农耕文化时代顺应自然与改造自然并重的整体观念,城市格局体现了农业社会时期以图腾崇拜为哲理思想的权力中心结构形态,即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3.典型城市(1)唐长安城:中轴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里坊制。
(2)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
2.03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政治体制1.文献《建筑十书》: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完整的古典建筑书籍。
在第一卷及第五卷中的“建筑师的教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他公共建筑”中提出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方面的论述。
《按艺术原则进行城市设计》:西特(Camillo,Sitte)著。
从城市美学和艺术角度来解决当时大都市的环境问题、卫生和社会问题,是一本较早的城市设计论著。
2.规划理论欧洲是封建领主制,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规划体现封建社会突出统治者地位的以图腾崇拜为主要哲理思想的权力中心结构。
3.典型城市(1)古希腊城市:格网状布局,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核心。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的发展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一,居民点的形成农业与畜牧业分离,第一次劳动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黄河中下游、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二,城市的形成生产方式改进,生产力提高,产品剩余,出现交换,以物易物,《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劳动分工加强,出现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二次劳动分工,原来的居民点分化,以农业为主的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和手工业职能的是城市,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分工的产物。
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解体,出现了阶级,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伴随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三,城市的定义现代城市,包括三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
我国 1955年规定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大于 2000,非农人口超过50%,即为城市型居民点。
工矿点常驻人口不足 2000,在 1000以上,非农超过75%,也可定为城市型居民点。
城市型居民点,按行政区划的意义,可有直辖市,市,镇。
建制市与建制镇只是行政管辖意义的不同,不应只把有市建制的才称为城市。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第二节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一:古代城市的发展1城市与防御要求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起初防止野兽,其后为了战争。
陕西半坡、姜寨等原始居民点外围的深沟,就是防御设施,也有用石头垒成的墙或木栅栏。
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
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
《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
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
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长安城的建设成就是唐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及于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城建设。
宋开封城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按照五代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
后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延绵千年的城市里坊制逐渐废弛。
北宋中叶,开封城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
元大都的规划汲取了春秋战国时期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
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可说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
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
在西方,在古希腊城邦时期已出现了希波丹姆规划模式。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阐述了城市选址、环境卫生、坊际建设、公共建筑布局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当时的“理想”城市模式。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概念、发展历程、现状与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研究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为未来的城市化进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概念及发展历程1.1城市规划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中,城市规划是一个涵盖广泛、内涵丰富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设计、组织和管理。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城市规划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
自古以来,人们便开始关注生活环境质量。
从古代文明中出现了一些早期形式的城镇规划开始,例如古希腊的雅典城、古罗马的罗马城等,这些古城规划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
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规划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城市规划开始引入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生态环境等多学科知识,使其更加综合、系统。
在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一阶段我国城市规划主要借鉴前苏联的经验,注重工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2)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逐渐重视居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
(3)转型阶段(21世纪初至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等要素,以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是人类对城市环境、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方面问题不断深入认识和解决的过程。
在未来,城市规划将继续与时俱进,为构建美好城市生活贡献力量。
二、城市规划的现状与挑战2.1 全球城市规划的现状在全球范围内,城市规划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城市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理论一、城市的发展历程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迅速提高,人口也开始向城市聚集,新式交通工具和新商业类型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城市布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城市的集聚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但与此相对的早期城市规划没有处理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虽至今尚未发现有专门论述规划和建设城市的中国古代书籍,但有许多理论和学说散见于《周礼》、《商君书》、《管子》、《墨子》等政治、伦理和经史书中。
商代开始出现了我国城市雏形;周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
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Hippodamus)模式,该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的著作《建筑十书(De Architectura LibriDecem)》,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1 889年出版的西特(Camillo Sitte)的著作《DerStadtebau nach seinen kunstlerischen Grundsatzen (依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是一本较早的城市设计论著。
三、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尖锐的矛盾,一批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各种社会改良主义者以及一些从事城市建设的实际工作者和学者提出了种种设想。
其中主要有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在16世纪提出的乌托邦(Utopia)、康帕内拉(Tommas Campanella)提出的“太阳城”方案、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主张建立的“新协和村”和傅立叶(Charles Fourier)主张建立的名为“法郎吉”的生产者联合会。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2、现代城市含义: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的意义3、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有何特点?4、近代城市有何发展变化?1)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了大量农业人口,使之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扩展也吞并了周围的农业用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工人。
2)城市布局的变化:圈层式向外扩张;由于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城市的道路系统布局发生显著变化。
3)城市与环境:工业城市排放污染物,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5、现代城市发展趋势如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以及交通的发展,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切,造成世界范围内的某种趋同性。
6、城市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7、城市化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恰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
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简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1)阴阳五行与勘舆学2)很多理论散见于《周礼》《商君书》《管子》《墨子》3)夏朝对国土进行全面勘测,国民开始迁居到安全处定居,居民点开始集聚,向城镇方向发展4)商代出现我国城市的雏形,早期的河南偃师商城,中期位于今天郑州的商城,位于今天湖北的盘龙城,今天安阳的殷墟等。
商代盛行占卜、崇尚鬼神,直接影响了当时城镇空间布局5)周代,中原地区结束了游牧生活,各方面大发展,兴建了丰、镐两京,修建洛邑时,“如武王之意”完全按照周礼的设想布局,召公和周公相土尝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6)成书于春秋战国的《周礼 -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的发展历程与趋势近几十年来,城市规划的原理与设计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它是一门复杂而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回顾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未来的趋势。
1. 城市规划的起源城市规划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古埃及、古罗马等文明都有对城市进行整体规划的记录。
然而,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工业化进程中,城市面临着日益增长的人口和急剧扩张的问题。
人们开始认识到,城市的有序规划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必要手段。
2. 设计理念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规划的设计理念也发生了变化。
早期的城市规划主要以基础设施的规划和交通流动为重点。
然而,随着城市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城市规划逐渐从纸面上的设计转向了社区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现代城市规划强调人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共生,注重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经济可行性。
3. 技术的进步城市规划的发展也受益于科技进步的推动。
传统的城市规划主要依赖手绘图纸和纸质地图来表示城市的规划设计。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城市规划师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创建更精确的城市模型和三维可视化效果。
这使得城市规划师能够更好地预测和评估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影响。
4. 可持续发展的倡导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理念。
可持续城市规划强调通过有效管理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实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例如,一些城市开始采用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等手段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5. 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一些可能发展的趋势:5.1 创新科技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将更多地依赖这些技术来收集和分析城市的数据。
这将帮助规划师更好地预测和评估规划方案的效果,并支持智能城市的建设。
5.2 强调社区参与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国内古代城规思想
1、体现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 整个都城以皇城为中心(以天子为中心,皇权至上)
皇城前左建太庙,右建社稷坛(左祖右社)
城外四方建天、地、日、月四坛
皇城北门玄武门外设内市(前朝后市)
2、中轴对称
从南门永定门直至鼓楼构成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沿这条 轴线布置了城楼、牌坊、华表、桥梁和各种形状不同的 广场,加上两旁的殿堂,更加强了京城的庄严气氛,以 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
2.5 元明清 城市规划中礼制思想得到完全实践 元大都 北京城
元大都 第一个全部按城市规划修建的都城 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思想。
(1)继承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 优秀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 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布局。
(2)规则的宫殿和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相结 合。元大都在规划时充分利用原有的海子 区绿化区,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效果。
《尚书·禹贡》说:“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 山大川”。“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滽、沮 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
“教民稼穑,捕鱼畜牧,”“尝百草为药, “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史记·五 帝本纪》)
1.2 商 商代是我国最早形成城市雏形 的时代。
河南偃师尸乡沟、中期郑州商城、湖北盘 龙城,及晚期安阳殷墟等商代都城遗址
2.3 隋唐 规划严格遵守尊统于一的思想,先 修城墙,后开辟干道,再建里坊。 长安城 背景 总体布局 道路系统 里坊(居住区) 商肆
长安城
背景
长安城始建于隋,建成、兴盛及著称于唐。初名大兴城, 由宇文恺创制(制定规划)并利用冬闲时节征集关中民佚 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按规划建成。严格遵守尊通于一的 思想,至唐初才基本建成。高宗时又在城东北修建规模 很大的大明宫,玄宗时又建兴庆官,唐末战乱为朱温烧 毁。
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章)
20
二. 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在前人的基础上,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 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 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21
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霍 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 (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为题的论 著,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理论。
• 3)综合规划首先是一项政策手段,其次才是技术 38 手段。
② 分离渐进规划
渐进规划思想方法的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用 主义思想的结合。
这种方法在日常的决策过程中被广泛地运用, 它尤其适合于对付规模较小或局部性的问题解 答,在针对于较大规模或全局性的问题时,主 要是通过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甚至将它 们分解到不可分解为止,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从而达到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的意义
•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 把城市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一种社会现象
• 提出将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相结合
• 提出解决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16
2.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 针对于当时出现的肺结核及霍乱等疾病的大面积
流行,1833年,英国成立了委员会专门调查疾病
18
4. 城市美化
• 城市美化源自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传 统。自18世纪后,中产阶级对城市中四周由街道 和连续的联列式住宅所围成的居住街坊中只有点 缀性的绿化表示出极端的不满意。在此情形下兴 起的“英国公园运动”试图将农村的风景庄园引 入到城市之中。
城市规划原理整理
形成大小套城的都城布局模式,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社会要求, 发展了“相天法地”的理念,即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复道、甬道等多重城市交通系统,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具有开创性意义, 城市布局并不规则,没有贯穿全城的对称轴线,宫殿和居民区相互穿插, 王莽取得政权后,受儒教影响,在城市空间布局导入祭坛、明堂、辟雍等大规模的礼教建筑, 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是中国 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由于不受一个集权帝王统治的制式规定,并且《管子》、《孙子兵法》等著作在思想上丰富 了城市规划创造,打破《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
《管子》:必须将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城市内 部空间布局采用功能分区的制度,以发展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其意义在于:打破城市单一的 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起来。
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体不同的价值观,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 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
两个宪章的比较:
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 马… 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 马… 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起决定作用的
出现开放的街巷制
更强调中轴线对称, 在几何中心建中心阁
胡同里四合院,突出和体现封 建社会以宗族家庭为单位的 伦理观念
城乡规划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过程
济、 政治、 生态环 境等 交叉 学科理 论与
思想涌人城 市规 划领域 , 促 进了城 市问 题 和城市发展 研究 的繁荣 , 并 出现 了诸 如 城市 社会 学 、 城市经济 学 、 城市生 态 学、 城 市地 理学 、 城 市管理 学等 的交叉 学 科。2 0 世纪 末 , 人类 与环 境 “ 可持 续 发 展 ”的 国际共 识 对 城 市 规 划发 展 提 出保 护资 源 环境 、 建 设 人 类 和谐 家 园 的更 高 目标 和任务 ④ 。
就 对当代 世 界城 市规 划 学 科 的构成 和
发 展产 生了很 大 的影 响和 价 值 贡献 作
用。
2 西方城市规划学科发展概 况
西方 国家 的现 代 城市 规 划学 科 建 设 逐 步从 单一的 “ 工程设 计类 ”而发展 成 “ 社 会规 划 ”和 “ 物质 规 划 ” 相 结合 的综 合 类 , 其 内容 大 约可 分成 三 个 部 分: 城市发 展研 究 ; 城市 规划 与设计 ;
际教育体系中独立 的一级学科 。 在1 9 7 4 年联 合 国编制 的学科 分 类 目录中,“ 城
市规划 ” 被 列为2 9 个独 立学 科之一。
经过1 0 0 多 年 的发 展 、适 应和 完善 , 现 代 城市 规 划理 论 与实践 在 缓解 区域 与 城 乡矛盾 、 引导城 乡经济 建设 与发 展 、 优化 和提升城 市形态功能 、 维 护城市生 态 与环境可持 续发展 等方面 。 显 示出无 可替 代 的科 学性和社会适 应性⑦ 。 现代 城 乡规 划 学思想 的理 论 基础 是 在建 筑学 、 工程 技 术 、 社会 学 、 经济 学、 生 态学 等 综 合 理论 上 逐 渐 形成 与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和发展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规划学科的核心概 念之一,主要研究城市空间形态、功能 分区、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规划设计。
城市空间布局的规划需要遵循整体性、 协调性、生态性等原则,注重城市整 体形象和空间品质的提升。
城市空间布局的规划需要考虑城市发展需求 、土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 旨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 提高。
后现代主义对城市规划的反思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主义建筑和城市规划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强调多元性、复杂 性和综合性。
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强调城市规划的人 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在实践中注重公众参与和协商,强调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合作与 共赢。
PART 03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和 发展
https://
REPORTING
目录
•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 •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历程 • 城市规划学科的核心概念与理论 • 城市规划学科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 案例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规划实践
PART 01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早期的城市规划实践
古代城市规划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古国的城市规划实践,强调城市的 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和美学追求。
中世纪城市规划
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规划注重道路、桥梁、 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
近代城市规划
19世纪工业革命后,城市迅速扩张,引发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城市规 划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旨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北京的居民区在皇城四周。
完整版课件ppt
9
二 欧洲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完整版课件ppt
10
1、古埃及城市 (1)孟菲斯
古埃及的首都建于尼罗河下游的 孟斐斯。孟斐斯以白色城墙围绕,故也 称白城。 (2)卡洪城
c. 新城建设成为实验场
完整版课件ppt
28
三 卫星城市
1.卫星城的理论基础:田园城市
1922年,霍华德的追随者雷蒙.恩温出版了 《卫星城镇的建设〉一书。
● 1927年,雷蒙在作大伦敦规划时,建议用 一圈绿带把现有的城区圈住,不让其再往外发 展,而把多余的人口和就业岗位疏散到一连串 的“卫星城镇”中去,卫星城与“母城”之间 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 便捷的交通联系。
完整版课件ppt
24
1 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论点
A “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城市土地应属于城市的统一 机构”。
B 城市与乡村应结合,有乡村生活的气息及环境。
可以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 利结合在一起。
C 应移植和控制城市吸引人口的“磁性”。
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有吸引人口的“磁 性”,城市要不盲目膨胀,则要移植和控制城市吸引 人口的“磁性”.
《管子》:”凡立国都者,非立于大山之下,必立于 广川之上,高勿旱而水用足,低近水而壕沟省,顺天时, 应地利,故国都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打破 《周礼》规划的单一模式思想,提出因地制宜的规划思 想。代表了崇尚自然、自然至上的规划理念。
完整版课件ppt
3
2 规划理念
a. 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 b. 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c. 严格有序的等级制度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
产生和发展
完整版课件ppt
1
第一节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一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为君”\“守民”
完整版课件ppt
2
1.文献 《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城市建
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代表封建社会以礼制为主导的皇权至上的规划理念。
《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 度,对城市的发展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阐述,开 创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研究中区域城镇研究的先河。
完整版课件ppt
18
完整版课件ppt
19
16-17c,法 国城市建设 将城市和宫 苑作为路易 十四的纪念 碑来修建,强 调至高无上 的皇权,采用 轴线对称放 射的形式.
完整版课件ppt
凡 尔 赛 宫 苑
20
第二节 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完整版课件ppt
21
一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 ——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背景
古希腊人所建立的国家,以一个城市为 中心,周围有村庄,所以称为城邦,比较著 名的有雅典、斯巴达等。公元前479年,以 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取得了反抗波斯入侵 的战争胜利,使希腊的奴隶制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即建立了奴隶主的民主政治。
完整版课件ppt
14
4、古罗马的城市
完整版课件ppt
15
罗马城
古罗马城是在一个较长时间里自发形成起来。公 元3世纪时人口超过了100万。
完整版课件ppt
4
隋唐长安城
隋朝定名为大兴城,唐朝取代隋朝 后改名为长安城。曾经人口达近百万人。
完整版课件ppt
5
北宋开封(东京)
北宋都城开封(东京)在城市经 济的发展、平面布局、城市面貌等方 面颇具特色。
完整版课件ppt
6
规划特色:
北宋开封城的三套城墙、三套护城河、 宫城居中、井字形干道系统等的布局对以 后都城规划的影响很大。
于公元前2000年建成。
完整版课件ppt
11
2、 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 亚洲西南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
间,古称两河流域,也叫美索不达米亚。 (1) 吾尔城
约建于公元前2000 — 2100年, 城市平面为卵形, 有城墙和城壕。
完整版课件ppt
12
(2)巴比伦城和新巴比伦
完整版课件ppt
13
3、 古希腊的城市
●英国人霍华德(1850—1928) 当过职员、速记员、记者,曾在 美国经营农场。他了解、同情贫 苦市民的生活状况,针对当时大 批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膨胀 和生活条件恶化,在1898年发表 《明天— 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 平道路》。 ●1902年再版时更名为《明日的 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产生的标志
罗马
罗马圣比得大教堂 的重建是这个时期的 壮举,它的大穹窿的 顶点离地137.8米,丰 富了城市的立体轮廓。 圣比得大教堂前面的 广场是文艺复兴时期 最重要的广场,它以 方尖碑为中心,以长 198米的长圆形广场和 梯形广场相接。
完整版课件ppt
17
威尼斯
圣马克广场 是世界上最精致 的广场之一。它 在不同空间的互 迭和视觉上的相 似性和对比性运 用上,达到了形 成环境的和谐统 一的艺术高峰。
完整版课件ppt
7
明清北京
北京城是在元大都(1260年开 始建设,1271年完工,规划整齐,规 模宏大)的基础扩建的,有诸多特点。
完整版课件pptBiblioteka 8明清北京城规划特点:
(1)明清北京城的布局,体现了传统的 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 传统。
(2)城市布局运用了强烈的中轴线手法, 重点突出,造成宏伟的壮丽景象。
古代罗马城市建设成就集中在中心地区广场群与 建筑群,突出表现在它的市政工程上,大街有的宽达 二三十米,人行道与车行道分开;有的城市干道的两 侧还做有列柱,形成长长的柱廊;街道上铺着光滑平 坦的大石板。但城市总体布局比较零乱,它是由许多 点凑合而成,而未形成完整的系统。
完整版课件ppt
16
(二)文艺复兴时期典型城市
D 城市应拥有一整套公共绿地系统。
城市应拥有一整套公共绿地系统,城市周围永远保 留一定绿带。
完整版课件ppt
25
2.田园城市规划构想
完整版课件ppt
26
完整版课件ppt
27
3.影响:
a.田园城市其核心是土地改革,西方战 后城市规划体系就是建立在土地改革的 基础上.
b. “城—乡磁力”以区域发展作为必 要条件
完整版课件ppt
22
•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的意义 –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实现
的空想 – 把城市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一种社会现
象 – 提出将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相结合 – 提出解决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完整版课件ppt
23
二 田园城市(Garden City) 理论
霍华德,E. (Ebenezer Howard , 1850—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