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剧文化

合集下载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湛江雷剧的故乡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湛江雷剧的故乡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湛江雷剧的故乡一、引言雷剧作为中国的传统戏曲形式之一,流传广泛且深受民众喜爱。

而湛江市作为雷剧的故乡,一直以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湛江雷剧的发展历程、表演特点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深入了解湛江市雷剧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二、湛江雷剧的发展历程雷剧在湛江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

当时,湛江是广东省文化繁荣的地区之一,戏曲表演活动异常活跃。

雷剧作为其中一种形式,因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在湛江市民中逐渐流行起来。

20世纪初,湛江市成立了第一家雷剧团体,并陆续吸纳了大量的优秀演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湛江雷剧团队逐渐壮大,曾多次参演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极大地推动了雷剧的发展。

三、湛江雷剧的表演特点1. 劲爆的音乐节奏湛江雷剧的表演特点之一就是其劲爆的音乐节奏。

在表演中,演员们经常配合乐器演奏,将激情与节奏感完美结合,营造出壮烈悲壮的氛围。

这种独特的音乐风格是湛江雷剧与其他戏曲形式的区别之一。

2. 生动的人物形象湛江雷剧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表情、身体语言以及婉转动人的唱腔,将各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给观众。

无论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观众情感上得到深层次的体验。

3. 精湛的技艺表演湛江雷剧的演员们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培训,具备了非常扎实的技艺功底。

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表演技巧,如快速换装、舞蹈动作、武打动作等等,为观众呈现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四、湛江雷剧的社会影响湛江雷剧不仅在本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还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至其他地区,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

雷剧的表演形式独特,富有激情和感染力,为观众们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

湛江市政府也将雷剧列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与扶持。

经过多年的发展,湛江市建立了专门的雷剧培训机构,为后来者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许多青年演员也努力拓宽雷剧的传承与发展路径,制作新作品、创新舞台剧目,并在电视、网络等平台上推广,使雷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雷州文化习俗1

雷州文化习俗1

雷祖祠,三元塔,天宁寺,西湖公园等名胜石狗:雷州半岛的远古图腾,在中原地区人们用传说中的龙来祈雨求安,但在雷州,民间却用石狗游坡求雨,可见狗在当地习俗中的重要位置。

“戏曲绿洲”里的特色雷剧,雷剧是一个仅仅流传于雷州半岛、雷州方言区的的独特剧种,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雷州歌的基本内容就体现出雷州半岛的地理风貌以及雷州人民的生存环境、劳动生产、家庭生活、爱情婚恋、历史人文、伦理道德、风土习俗、娱乐戏谑、丧白喜庆、政治时事等等。

反映雷州风貌及劳动生产内容,是雷州歌的主流题材。

雷州姑娘歌,是雷州民俗文化的奇芭。

雷州歌是雷州文化的宝贵遗产。

独树一帜的雷州高跷龙舞。

天。

百官见状,伏地而拜,文玉终年68岁。

为了纪念这一个德政昭彰的地方官,郡民于州城西南五里英榜山立祠以祀,即今之“雷祖祠”。

祠依山而筑,北构南趋,山下是一望无垠的万顷洋田,其势极其雄伟壮观。

祠分三进,由山门、正殿、侧殿、后殿、东西庑、钟鼓楼、碑廊等建筑组成,全部建筑沿中轴线布局。

顺山门青石板台阶拾级而上可直通后殿,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是岭南地区最大的祠堂之一。

山门依屋宇三间面宽洞开而三,为硬山顶,硬山檩式结构。

山门门联:“霹雳开天南一祖,声名为海北同尊”,是对雷祖降世的美丽传说及“受职父母邦,德政彰明”的赞誉。

二进为祠的建筑主体,分正殿及东、西侧殿。

正殿前设有拜亭,整个建筑形制呈“凸”字形排列,依次供奉陈文玉(中)、李太尉(汉朝的李广,居左)及英山石神(右),俗称“雷词三殿”。

正殿面宽进深各三间,硬山顶,四柱抬梁式梁架结构,举梁平缓,前檐廊出檐极宽,建筑风格独特,富有地方特色。

沿着前檐廊可从东侧殿直通西侧殿,殿前屏风精雕细刻,玲珑剔透,巧夺天工。

雷祖祠历史悠久,词内文物十分丰富,有千年石人、乾隆御踢匾额及历代碑刻30余通。

历代显宦名流,骚人墨客,游览之余无不留下感人的诗篇。

寇准有诗,东坡有赋,丁谓作记,李纲题碑,这些诗赋碑刻历尽人世沧桑至今尚珍藏于祠内,堪称祖国文物之瑰宝。

雷剧应该被“降级”吗-雷剧发展之我见

雷剧应该被“降级”吗-雷剧发展之我见

和粤剧代表 广府文化 、潮剧代 表潮
“ 百 团 ”之 众 的剧 种 ,这个 一 年 1 个金 奖 。看 来 ,本 省戏 剧界考 虑
汕 文 化 、山歌 剧 代 表客 家 文 化 一 3 6 5日都 活 跃 在 雷 州 大 地 演 出 舞 台 给雷剧 “ 降级 ”并非毫无根据 。影
样 ,雷 剧 就 是 雷 州 文 化 最 优 秀 的 代 上的剧种 ,这个拥有 五百多万固定 响 力的下滑和雷剧 自身的艺 术建 设
剧 目来提升雷 剧在戏 曲界 A O ,  ̄ D 名度 有自己的专 门演出剧院,雷剧的演出 整体发展 面貌来说是 极为不利 的 ;
和 影 响 力 ,这 是 雷  ̄ U A O , 艺 术 建 设 最 几乎全是基层 “ 草台戏 ”的演出 ,这 二是雷 剧市场不 良竞 争现象 比较 突 为核 心 的 目标和 任 务 。
的限制 ,雷剧的演 出市场收入 非常
出团体 ,因为雷剧需要 出现 一批重 因此 ,培 养 或 引进 雷 剧 理 论 研 究 的 羞涩 ,尤其是对作 为市场主 力军的 点 的剧团 ,它们是 雷剧的艺 术建设 人才也是 雷剧发展 的当务之急 ,而 民营剧 团来 说 ,近年 来物价飞涨造 和 剧 目建设获得成 功和取得进 步的 理 论 研 究 方 面 的 经 费 投 入 也 是 不 可 成剧团经营 成本大增 而雷剧的市场 根 本前提和重要 保障 。另外 ,雷剧 或缺 有一 观 众的剧种 ,如今竟 然面临着被本 和剧 目建设不佳紧密相关 ,毋庸 讳 种甚嚣 尘上的论调经 常被 人提 起 , 省戏剧界 “ 降级 ”之 虞 ,这对我们 言 ,我 们 雷 剧 的 艺 术 建 设 和 剧 目 建 非 常乏 力 ,很长时间了 ,我 们雷剧
剧 可 以称 为大 剧 种 ,雷剧 理 应 降 出现 提 议 给 雷剧 “ 降 级 ”的论 调 目 ,这 也是雷剧之所以在广东剧 坛 格 ,不 应列 入 “ 广东 四大 剧种 ”的 呢?细想之下 ,笔者 有所憬悟 。从 乃至全 国剧坛缺乏影响力的 关键 原 行列 。如果将来省文化部 门采纳其 影响力上来讲 ,雷剧确实不如广东 因之一 。造成雷剧的艺术建设和 剧 说 ,那 么 ,将来在政府有 关部门的 粤剧 、潮剧和汉 剧 。雷剧虽然一年 目建设 乏力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 ,笔

雷剧的现状及保护

雷剧的现状及保护

雷剧的现状及保护发布时间:2021-03-22T09:22:32.16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下作者:王继乐[导读] 本文主要对我国雷剧展开了探讨。

文章首先阐述雷剧的现状,对当前雷剧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雷剧的发展提供保障,促使我国雷剧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湛江徐闻县雷剧传承中心王继乐 524100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雷剧展开了探讨。

文章首先阐述雷剧的现状,对当前雷剧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雷剧的发展提供保障,促使我国雷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雷剧;现状;保护;非物质遗产;可持续发展雷剧是我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发展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雷剧是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半岛的地方戏剧,虽然其是地方小剧种,但是其中的《雷神的传说》、《雷州义盗》、《智驯雷州虎》等剧目多次获取到传统文化奖项,雷州更是因为雷剧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雷剧的发展对雷州的影响极大,间接性的促进了雷州的发展。

1.雷剧的现状1.1受众认同感不强烈雷剧在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演员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要激发观众的兴趣,吸引更多人关注雷剧,不断将雷剧发扬光大[1]。

但是,在当前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社会认同感逐渐趋于多样化发展,在多媒体以及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之下,雷剧等传统艺术形式逐渐在人民群众心中淡化,雷剧的整体发展呈下降趋势。

在雷剧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受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雷剧也经历了四个阶段。

在雷剧发展的做出环节,其体制逐渐完善,雷剧演员的文化功底日渐扎实,雷剧一度成为雷州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雷州人民精神文化逐渐没落,但是,雷剧仍然是雷州人民的精神支柱,在进行雷剧观看的时候,精神世界得到了莫大的满足。

但是,当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媒体形式不断崛起,受到大量年轻人的文化认同。

广东省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省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省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
木偶戏(高州木偶戏),广东省高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之一。
高州木偶戏,也称“傀戏”“傀仔戏”。高州木偶属杖头木偶,始于 明朝万历年间,是在福建布袋木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州木偶像头雕 刻精巧,表演技艺精湛,偶像可作眨眼、喷烟喷火、杀头等高难度动作; 木偶艺人集唱、做、念、打和奏乐于一身,是一门融会了雕刻、服装、表 演、剧本、音乐诸元素的民间戏曲艺术。
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广东省汉族客家戏剧剧种、广东三大剧种(粤、潮、 汉)之一,曾被周恩来总理誉称为“南国牡丹”。
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清代乾隆年间进入粤东,以潮州为中心, 向邻近地区传布。其艺术风格与湖北汉剧有所不同,为显示区别,1956年 定名为“广东汉剧”。1959年成立广东汉剧院,院址设在广东省东北部的 梅州市。广东汉剧的唱腔音乐包括“二簧”、“西皮”、“大板”等各种 声腔,而以“西皮”、“二簧”为主,此外还有昆曲、民间小调和少量梆 子曲调。广东汉剧的角色分为生、旦、丑、公、婆、乌净、红净七个行当, 各行当唱腔均有明显特点,舞台语言沿用“中州韵”、普通话,表演中唱、 念、做、打的程式十分丰富。广东汉剧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客 家文化及南方戏曲艺术的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雷剧角色、表演程式、排场及击乐、服饰有异其它剧种,声腔带有鲜 明的民歌风格。唱腔兼具板腔体和曲牌体的特点,分雷讴、高台、混合体 三大体系,有散板、复板等五种板工。
雷剧起源于雷州歌,经过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发展阶 段,其产生的年代,据“明正统十一年胡文亮《天妃庙祀田记》碑在宫前 戏台前”论证,应在明代已形成。雷剧唱作并重,尤重唱。唱腔属于以板 腔体为主的综合体,兼具曲牌体的戏曲声腔体制。唱腔分“雷讴”、“高 台”、“混合”三大体系,有散板、慢板、中板、快板、复板五种板式。 雷剧唱白用雷州话,唱词分传统、变格两类。

雷剧的现状及保护

雷剧的现状及保护

雷剧的现状及保护 文/雷州市杨家镇文化站 冯青雷剧是雷州半岛特有的一个地方剧种。

虽是地方小剧种,但也几次进京打“雷”,雷震京城。

其中雷剧《抓阉村长》还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雷剧《梁红玉挂帅》女主角林奋,还获得第19届中国梅花奖;雷剧《黄飞虎》荣获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传统剧目大奖、音乐唱腔金奖等。

2009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雷州市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雷剧之乡。

一、雷剧的发展现状雷剧有着300多年的艰辛发展历程,经历了“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阶段,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很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并在雷州半岛广为流传,为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深受群众喜爱。

然而,综观雷剧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演出市场不正当竞争现象日趋激烈。

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互相压价(降低戏金),抢夺台期。

雷州半岛每年有雷剧演出台期约4万场次,而剧团有近200个,平均每团一年演出场次约200场,但剧团与演员的签约是以一年计的。

这样将近有一半时间是没有演出台期的,剧团的生存面临极大挑战,剧团的团长们面临着极大的经济压力。

所以团长(本地说是班子)就要拼命到处找台期,有的甚至不顾职业道德,以降低戏金或其他手段抢夺台期。

二是抢演员。

雷剧没有正规的培训机构,演员大多是现学现演,导致雷剧人才相当缺乏。

一些在社会上被公认为的名演员,许多剧团都是用高价抢回,你出15万元,我出16万元……这样互相抢,给一些演员钻了空子。

据了解,现在所谓的女性名演员一般年薪在15—20万元,男性名演员一般年薪在13—18万元不等。

这样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不正当竞争恶性循环的市场运作模式。

管理工作不到位。

雷剧演出市场之所以出现不正当竞争恶性循环的市场运作模式,很大程度上是与管理工作不到位有着密切联系的。

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现几种情况:一是市场“准入关”过宽。

管理部门对剧团办证标准不高,也没有制定具体的考核条件。

历史悠久的雷州文化

历史悠久的雷州文化

历史悠久的雷州文化被誉为“岭南名郡、海北奇观”的雷州,石料丰富,而且石料的开发历史悠久,形成了辉煌灿烂而又奇特的石文化。

早在五千多年前,雷州大地上已有人劳作。

在生活中,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出石斧、石锛、砺石、敲打器、穿孔石器、束腰石网坠,那时石器是他们的主要工具。

这些工具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一九八三年海康县(现在的雷州市)文物普查队在该县英利镇兰园岭、英良岭采集到上述石器,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听一些老人说,当时他们还用石制成削器、尖状器、砍砸器,敲打磨钻石器的过程中,学会了用石取火,而且石器制作越来越精细,如弓箭、刀、骨针等,又用这些工具去打猎、收割、砍伐、挖掘、宰杀野兽、食物……这给他们生活带很大的变化,也是他们走向文明的象征。

既然说到了雷州的石文化就不能忘记石的艺术。

最著名的要数石狗了,它已成为全国的一枝独秀。

首先表现在石狗之多,随处可见。

因为石狗在古时候雷州人多用来镇邪、驱邪或消灾;,农家门口、墙上有石狗;巷口、村口有石;田头、塘旁有石狗;墓场、寺庵有石狗;甚至连比较文明的学校和高级建筑物门前都有了石狗,可见它的普遍之极。

其次是石狗富有审美价值,它的制作或粗扩简约,或精雕细刻;形状千奇百态,各具匠心,各领风骚。

它被专家学者誉为“南方的兵马俑。

”再有就是雷州的碑廊。

靖海宫楹联艺术是中国首座高水准的大型楹联碑廊,它至今已会萃了中国当代两百多位著名书法家的杰作,这些书法家绝大部分是中国书法协会主席或是各省市书法协会主席。

碑廊总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刻楹联四百多副。

国内外大批游客幕名而来观赏。

这些石碑把丰富楹联术、书法术融为一体,它是湛江乃至中国的一笔宝贵遗产。

让历史悠久与辉煌灿烂的雷州石文化在中国舞台上更绚丽多彩。

代表文化艺术雷州歌源于雷州谚语民谣,问世于宋代,定型于明末,是湛江市近400万讲雷州话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瑰宝,甚至流传到电白县及海南省的文昌县等闽南语系地区。

雷剧雷剧源自雷州歌,由雷州歌演变为雷剧已有300多年历史,其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后称雷州歌剧)、雷剧。

浅谈雷剧唱腔

浅谈雷剧唱腔

文/徐娇艳浅谈雷剧唱腔摘要 雷剧是从雷州半岛的民歌——雷州歌发展起来的。

雷剧的流传以广东省雷州半岛为中心,辐射广西、海南、茂名等省市的部分地区,服务人口约800万人。

雷剧唱腔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只有熟悉它、研究它,掌握其特征、特色、特点,才能与时俱进,走出发展的困境。

本文主要从雷剧唱腔这个方面,谈谈本人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 雷剧;唱腔;特色戏曲是综合艺术,戏是基础,曲是灵魂。

音乐唱腔更是一个剧种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可以说,戏曲艺术是一种地缘性很强的古老的艺术,它之所以保持着不老的生命力,在于观众与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戏曲的唱腔则是它的本质。

雷剧唱腔属于以板腔体为主的综合体,兼具板腔体和曲牌体两种戏曲声腔体制的特点,有“雷讴”“高台”“混合”三大腔类。

各腔类又有三个分支,雷讴类有:原雷讴、低商雷讴、高商雷讴;高台类有:高台原腔、高台宫调、高台羽调;混合类有:原腔混合、新混合、混合段。

各腔类有导板、散板、慢板、中板、快板、复板、煞板七种板式。

伴奏乐器有雷胡、二胡、扬琴、笛子、唢呐、萨克管等。

打击乐器有锣、钹、板鼓等。

1 雷剧唱腔的源流与沿袭雷剧是用雷州话为唱白的地方剧种。

它经历了“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等发展阶段,有三百多年历史,但不管如何变迁,唱腔都是以雷州歌(雷州民歌)为主,没有器乐伴奏,也没有太大变化。

2 雷剧唱腔的特色与革新雷剧的历史清晰可循,完全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唱腔几乎没有受到其他剧种的影响。

在雷剧唱腔改革过程中,雷剧音乐工作者抓住了雷州音乐中最有代表性、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对本土的音乐素材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实践。

雷剧唱腔以雷州民歌为基调进行了拓展,并按照板腔体的规则讲究顿逗落音以及调式,为了适应戏曲中不同的剧情和人物表演的需要,每种腔调又分别套用不同的板式节奏。

2.1 体系分类体现了原生态的特征从唱腔分类的名称来源看,雷剧唱腔三大类:雷讴类、高台类、混合类。

湛江雷剧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湛江雷剧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18湛江雷剧传承与发展的研究■吴晓霞/广东培正学院摘 要:湛江雷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独特的民间艺术奇葩;然而近几年来湛江雷剧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存在雷剧的年轻观众较少、专业人才紧缺、发展资金紧缺的现状,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巨大挑战;应充分认识雷剧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加强财政投入,切实解决雷剧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对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推动湛江雷剧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湛江雷剧 生存现状 传承与发展一、前言湛江雷剧来源于雷州半岛,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雷剧可追溯于雷州歌,经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等四个发展阶段,到剧种形成历时300多年。

雷剧不仅是雷州民俗文化的载体,也为发扬雷州文化,打造湛江特色文化品牌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项目针对雷剧的人才紧缺和年轻观众越来越少的问题,探讨研究通过培养与时俱进的新型雷剧人才和在创新发展中传承雷剧来解决。

二、湛江雷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一)湛江雷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雷剧是湛江三大戏种之一,2017年共有国办剧团3个,专业和业余的各类剧团200多个,其中湛江市实验雷剧团有限公司为雷剧的标杆剧团。

根据调查显示,民营剧团年演出场次数可超过200场/每团,最多的可达300场,而且每场的演出收入为2000至6000元,大多为酬神戏,多在每年的1-3月演出。

虽然雷剧剧团多喝演出场次不少,但大部分都是业余剧团和“爆肚戏”团,专业的剧团很少,导致雷剧界的戏曲文化演出市场出现混乱的情况。

雷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存在人才少、资金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湛江雷剧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湛江雷剧传承与发展的专业人才紧缺(1)湛江雷剧传承与发展的编剧人才紧缺雷剧的编剧人才紧缺,根据课题组调查了解到,整个雷剧界有300多个民营剧团,国有剧团有3个,可雷剧的编剧人员只有30多位,且有16位已年过六旬。

由于受个人阅历及创作水平的影响,剧本题材多为历代古装戏,现代题材的甚少。

雷剧文化

雷剧文化

系部名称:数学系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年级:10级班级:10数本1姓名:吴文娣学号:2010224435实践单位:英利镇马特园村实践时间:2012年1月08日至2012 年1月14日共7天雷州文化之星——雷剧一、实践目的:深入民间,了解雷州的深厚文化,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扩展知识面。

雷剧作为雷州半岛的一大典型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雷州人民,我们有责任学习这方面的文化,以传承雷剧,发扬雷剧,保护雷剧!另一方面,可加强我们大学生与家乡人的联系,了解人们的想法以及建议,扩展我们的社会关系。

雷剧在马特园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人们接触雷剧的机会比较多,有利于我针对雷剧这个文化做比较详细的调查与研究。

二、实践内容:从2012年1月8日开始,我就着手实践工作。

全村共有一千多人,首先我先联系好要采访的村民,因为大家这段时间都比较忙,所以要提前跟他们一个个说一声,以确定采访时间,村里总共有3、6、7、9队,每一队我抽样调查30人,分四天采访。

年龄段又分老年、中年、青年、小孩四段。

按年龄段以及他们的文化程度的差异,我调查的方式也不同。

实践方式有两种:一、调查问卷;二、口头访问。

调查问卷包含以下内容:1、你的性别A、男B、女2、你对雷州音乐雷剧认知程度为A、熟悉B、略知C、不会3、你曾经参加过雷剧相关的活动吗A、没有B、有4、雷剧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生活里作为你的娱乐方式消遣比重如何A、很重要,很感兴趣B、既没有很大热情,但也不抗拒,与我的生活关系不大C、因为是传统文化,去关注它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内涵修养D、无兴趣,不喜欢5、你对雷剧的发展过程及发展现状是否有所了解A、一无所知B、通过一些途径了解C、有关注但不了解D、非常了解6、你是从哪些渠道对雷剧的理解的A、长辈的介绍 C、报刊杂志B、政府文娱活动 D、网络 E、电视7、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你局的雷剧在哪些方面可以做改革A、服饰B、舞台艺术C、灯光D、剧本创新E、不知道8、你觉得累剧演员水平怎么样A、好B、一般C、不好D、不了解9、你认为制约雷剧的最大因素是什么A、雷剧的内容与形式陈旧B、雷剧自身缺乏吸引力C、人才流失严重10你如何看待雷剧的发展方向A、在老一辈的有一定的吸引力,随着时代潮流,雷剧影响力不大B、要顺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让大众了解并能参与表演C、雷剧是岭南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要继承它,要加强保护雷剧文化的力度11、你观察到雷剧观众是那些人A、老年人B、中年人C、青年人D、少年与儿童人12、你觉得怎么样可以让雷剧走进校园A、开设雷剧公选课B、成立雷剧社团C、雷剧讲座D、不知道13、你认为年青一代比较少关注雷剧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媒体冲击B、没新意,跟不上时代潮流14你认为雷剧文化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应该要采取哪些措施A、各级领导和政府重视并适当的引进市场B、雷剧演员树立危机意识加强自身建设C、雷剧文化需要整个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我又以查资料的方式对雷剧做进一步的研究,比如我上网查到有关雷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雷州文化简介1

雷州文化简介1

雷州文化简介雷州,一个古老的文化古城,历史悠久。

这里面有什么神秘、奥妙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让我们来了解雷州文化、学习雷州文化、感受雷州文化、传承雷州文化,共同探索那几千年来的文化溯源,了解其中的历史。

为此,我们对雷州文化进行了一些调查,其中包括了雷州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雷州民系、雷州方言雷州音乐、雷州古文物等等。

让我们走进雷州,走进雷州文化吧!雷州文化,即在数千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雷州半岛的雷州市、遂溪县和徐闻县以及湛江市区和廉江市、吴川市的部分地区,逐渐形成独特的以闽语雷州话为通用语言的区域文化,其中雷州城是雷州文化的核心区域,早在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繁衍生息,自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徐闻县治、合浦郡治始,长期为县、郡、州、军、路、府、市之治所,是古代雷州半岛及环北部湾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湛江调研时明确提出,要继承和发展雷州文化精华,打造广东地域文化品牌,用雷州文化充实和丰富岭南文化。

雷州文化,即是雷州半岛文化的简称,又称雷文化,亦称雷州文明。

是岭南地区最古老、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

雷州思想指的是传统上雷州半岛内部对雷州半岛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继承的思想模式,或可称之为拥护雷州文化的意识形态。

雷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域名称,它地域包括现今雷州半岛上的雷州市、徐闻县、遂溪县、湛江市,由于雷州历史悠久促使形成产生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雷州半岛)――雷州文化;雷州和雷州文化在天下雷人心中都具有相当崇高的地位,雷州也成了海内外全体雷人的精神像征所系之处;雷州以它的深厚文化内涵“养育”了历史上无数个雷州先贤,促使造就了近现代无数个雷州精英,从而使雷州和雷州文化名满天下。

雷州半岛历代英才辈出,唐代刺史陈文玉“德政彰明”开发雷州半岛,被尊为“雷祖”;宋代广东名画家、诗人白玉蟾;明末清初越南河仙城开拓先驱华侨领袖鄚玖(莫玖);明清时期岭南三大清官之一陈瑸治理台政,官至闽浙总督,康熙皇帝称其为“清廉卓绝”;清代“汉学广东第一人”陈昌齐“著作等身、誉满京华”;清代“蓝旗飘飘,好汉任招。

调研报告——雷剧

调研报告——雷剧

一、序言雷剧,是雷州土生土长的文化艺术瑰宝,是粤西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雷剧是湛江市近四百万人讲雷州话的群众家喻户晓的民间艺术瑰宝,是广东四大剧种之一。

2009年雷剧成为公示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贯彻落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关于开展2009——2010年寒假回乡大学生社会调研的活动,把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大学生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和对社会有进一步地了解。

在寒假期间,我踊跃参与其中,并且组织了这次有关广东四大剧种之一——雷剧及当地人对其评价看法的调查和研究活动。

二、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围绕雷剧及当地人对其评价看法,从2月4日开始到2月11日结束,调查对象以湛江市遂溪县遂城镇桃溪村的村民为主,调研提纲如下:1、雷剧对桃溪村村民各个方面的影响;2、桃溪村村民对雷剧的评价及看法;3、桃溪村村民认为雷剧现存的问题及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调研方法1.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活动以湛江市遂溪县遂城镇桃溪村的村民为总体。

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综合方法选取调研对象。

具体做法是:本次调研采用路边拦截式访问调查(路人分成老年人、中年人及青少年三组),以确保样本的准确性、随机性和较高的回收率,老年人组实际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问卷率达到100%,中年人组实际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8份,有效问卷率达到95.0%,青少年组实际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7份,有效问卷率达到92.5%。

总发放问卷110份,回收问卷105份,有效问卷率达到95.5%。

2. 资料收集方法本次调研活动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

问卷由8个选择题、1个问答题构成,主要围绕雷剧对我村村民的影响、我村村民对雷剧的评价、我村村民认为雷剧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该如何更好地解决雷剧的现存的问题等方面做全方位的调查研究。

通过这次调研,向有关部门报送调研成果,为雷剧的发展提供意见。

四、结果与分析以下是根据发放的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分析的结果(问卷见附件)。

雷州半岛雷剧的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分析

雷州半岛雷剧的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分析

雷州半岛雷剧的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分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是社会运行的两条发展主线。

长期以来由于国情等种种原因,我们过于注重于物质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文化领域成就远远低于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补足文化发展迟滞的短板是当务之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的必要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戏剧是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瑰宝,是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和劳动成果的一种反映形式,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及历史文化信息,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数千年以来伦理文化、道德文化、思想情感的载体。

而雷剧——诞生并成长于祖国南端的雷州半岛的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剧种,是广东四大剧种之一;“雷州半岛流传的雷州话民歌、戏剧、曲艺形式大部分发源于当地的民间歌谣,雷州歌谣在协声押韵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曼声歌唱的韵律,随着歌者对于音高变化对比及情感表达深入的追求,雷州歌谣约于赵宋之时形成了基本的歌唱雏形,由念诵为主的歌谣发展成为唱诵结合的歌谣腔。

”国内关于雷剧的研究主要有:陈志坚负责编写的《雷剧》,这本书只是对雷剧进行了一般性扫盲性的概述,侧重让人们认识雷剧,主要起到了宣传作用。

因此在雷剧的研究方面有所不足。

宋锐、陈湘、詹南生合编《雷剧志》,书中使用了大量有价值的史料,并且收录了一些雷剧剧目、唱腔片段、演出场所、舞台装饰、人物妆容以及演出剧照等等,对研究雷剧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一.雷剧的发展源流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适合其生长的土壤,雷剧自然和其他剧种一样,也不例外。

雷州半岛雷剧植根于雷州半岛当地的特色文化。

“雷州话”是雷剧产生的语言文化土壤,雷剧以“雷州话”为舞台语言形式,配以音乐吟唱,这是雷剧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雷剧产生于人民的劳动生产生活之中,雷州半岛传统民间风俗事物景象纷繁多样,人伦礼教、婚丧嫁娶、民间节日伴生的祭祀活动文化形式、民间文化信仰通过雷歌、姑娘歌、雷剧等形式呈现,间接催生了雷剧的发展成熟。

“雷州歌是从民间谚语、歌谣发展而来的,据《海康县续志》记载:“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进士、雷州学教谕李仲光撰写的《重建御书楼上梁文》中有听取欢谣,敢陈善颂”之句。

毛概作业PPT

毛概作业PPT

考察为了使调查得到更真实贴切的数据我们走访了雷剧的 发源地雷州,一大早我们就来到雷州市,由于车站在候车 的人较有时间,所以我们便在车站做了问卷
TEXT HERE
Many traditional arts are losing nowadays, because some of them have been replaced by the new machines and the scientific pro.feel so sorry about the losing arts, in my Many.
调查过程
2012
342,245
前期准备,本组全体成员一起制作问卷设置问题 中实地。考察为了使调查得到更真实贴切的数据我们走访了雷 剧的发源地雷州,
2013
TEXT HERE
Many traditional arts are losing nowadays, because some of them have been replaced by the new machines and the.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雷剧的走访与调查,从中我们对雷剧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在调查过 程中我们发现雷剧虽然在雷州很盛行很受欢迎且较为被当地人们所喜欢,但是 其发展较局限于雷州地区。比起京剧和粤剧流传盛行的地区范围较小。因此针 对这一现象我们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为什么雷剧盛行的 范围较小呢?从中我们了解到,首先由于雷剧主要是用雷州方言唱,雷州方言 是比较难学的一种方言,而且这种方言只局限于个别地区,所以地区以外的人 就难以听懂与理解要意,就不能领会其意欣赏它的风趣和体会它的美妙,而粤 剧盛行范围较广是因为说粤语的人较多,很多人都能听懂且能欣赏它的乐趣所 以就能很容易对粤剧产生兴趣,这就是雷剧没能走出去的原因之一。其次,在 调查中,从与当地人们交谈中我们得知,雷剧在当地没有受到政府很好的保护 与重视。纯属多是自娱自乐,那些表演设备都是由有兴趣的人从自家携带而来 或一起积钱所买。而不是政府提供和赞助。且娱乐的场所都是公园随地打场, 没有一个具体的表演场地。

广东四大剧种粤潮汉雷

广东四大剧种粤潮汉雷


潮剧唱腔曲调优美,其歌轻婉,为曲牌联 缀体制,唱南北曲,本宋元词而益以里巷 歌谣,清代中叶以后,吸收板腔体制。

潮剧演唱用真声,唱念用古谱“二四谱”, 古腔韵味浓郁。曲调多姿多彩,有轻三六 调,优美柔媚;重三六调,庄穆端正;活 三五调,休戚凄怨;反线调,轻松诙谐。 打击乐器均有定音,伴奏有复调和声之美。

解放后,班本歌易名为雷州歌剧。50年代 未至60年代中,湛江地区设立了改革雷州 歌和培养雷剧新人的机构,并把雷州歌剧 更名为雷剧。雷剧工作者对雷州歌剧积极 进行改革,着重解决唱腔问题,并对舞台 美术、音乐作了全面的革新,经过50多年 的努力,他们全部掌握了原娘歌班州歌班 群众头歌各种唱腔和唱法,抓住特点,加 以发挥,整理提高,形成了一整套声腔、 板式;同时,广泛收集雷州半岛民间乐曲, 加以整理,作为场间气氛音乐;锣鼓也有 所创新,使雷剧具有完整的音乐体系和鲜 明的地方特色,丰富了艺术表现力。

雷剧用雷州地区方言表演,以雷胡为主要 伴奏乐器,声腔体系完整、曲调优美。唱 腔创作以板式变化结构 为主,采用原雷讴 散、慢、中快板,高商雷讴散、中、快板, 高台羽调慢、中、快板,高台宫调中板, 原腔混合复、慢板等11种板式,根据剧情 和不同的意境采用女声伴唱,男女声重唱 的作曲手法来渲染不同的戏剧氛围。

广东汉剧来自皮簧合流后的徽戏,与闽西 汉剧同属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用中州官 话演唱的剧种。清雍正至乾隆间,徽剧传 入广东后形成。 广东汉剧的表演程式与京 剧、湘剧、祁剧、湖北汉剧等剧种大同小 异,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它的武功 属南派,脸谱有百多种,以黑、红、白三 色为主,黑色象征刚勇,红色象征忠贤, 白色和青色象征阴险、奸诈。

广东汉剧的音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收昆 曲、高腔、吹腔、小调等,并保存很多古 老的曲牌。朴实淳厚,高昂悲壮,是广东 汉剧音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它的伴奏 乐器也颇有特色,头弦、大苏锣及号头是 广东汉剧特有的伴奏乐器。

雷剧历史文化

雷剧历史文化

雷剧历史文化探究活动探究目标:向同学们介绍丰富的雷剧历史文化,展示雷剧文化的特色。

探究形式:现场演绎;讲解知识;观看视频;问答常识。

探究小组成员:朱晓飞、苏宗贤、吴文倩、黄梁娇时间及地点:2011年5月11日学校电教室探究活动环节:(一)语文老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常识,介绍雷剧探究小组的成员。

(二)活动环节§听读雷话§本环节由吴文倩同学负责:【雷话材料】媒婆:哎呀,打个喷嚏这样重,人讲,个喷嚏打重是人骂,是哦,人衰衰有可能是让人骂。

一个喷嚏是人骂,两个喷嚏是人念,谁念我,呸。

还是这个喷嚏打更重,哎呀,人讲三个喷嚏是送钱来,我这段运气太衰难道今天运起啦。

可能是,我坐下等等。

阿四:正到九乐奶宅,我今日进去要逗逗九乐奶,走!(参拜九乐奶)媒婆:阿四啊。

阿四:九乐奶。

媒婆:是你呀。

阿四:就是我。

媒婆:做啥?阿四:九乐奶啊。

我今天特意叫你去做娘。

媒婆:你不会叫你母去做娘吗。

你怎敢讲这话,我挖你龙眼仁出来。

阿四:九乐奶啊,我们讲做娘,就是叫你去做媒人。

媒婆:做媒人是吗?阿四:是呀!媒婆:做媒人不讲做媒人,你又叫我讲这讲那,我老人家听不惯这话。

§领略历史§本环节由黄梁娇负责:【雷剧历史】雷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蔚盛,是驰名古今的文化之乡。

近十多年来,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广大文化工作者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发展雷州的文化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使雷州的文化更加光彩夺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雷州半岛特有的剧种——雷剧,在雷州市一枝独秀。

全市现有专业和民间职业剧团52个,常年累月活跃在城乡舞台,夜夜笙歌,成为名闻遗迹的戏剧之乡。

文艺创作、演出、艺术展览、节日文化活动为城乡人民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古朴的传统文化和多姿多采的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文化名城浓郁的文化氛围。

雷剧从歌发展成为剧,这中间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雷剧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对唱班”——“姑娘歌班”阶段据记载,雷州市白河镇麻扶桥就是当地最早的对歌台。

提问校领导有关雷剧问题

提问校领导有关雷剧问题

提问校领导有关雷剧问题
摘要:
1.引言
2.雷剧的定义和背景
3.雷剧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4.校领导对雷剧问题的看法
5.校领导建议的解决方案
6.结论
正文:
1.引言
近年来,雷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在我国逐渐受到关注。

然而,有关雷剧在校园中的传播和推广问题,却引发了不少争议。

为此,我们采访了我校领导,请他们针对这一问题发表看法。

2.雷剧的定义和背景
雷剧起源于我国南方地区,是一种融合了戏曲、话剧、歌舞等多种表演形式的地方戏曲剧种。

雷剧的表演内容既有传统的历史故事,也有现代的生活题材,形式多样,深受群众喜爱。

3.雷剧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雷剧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推广雷剧对于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学习雷剧还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校领导对雷剧问题的看法
校领导认为,雷剧在校园中的传播和推广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在推广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观看的剧目,避免出现过于暴力和低俗的内容。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传承雷剧艺术。

5.校领导建议的解决方案
校领导建议,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雷剧表演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雷剧。

此外,还可以将雷剧纳入校本课程,通过系统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6.结论
总的来说,校领导对雷剧在校园中的传播和推广持支持态度,但需要注意方法和内容。

我们身边的雷剧范文精选800字_初三作文范文

我们身边的雷剧范文精选800字_初三作文范文

我们身边的雷剧范文精选800字_初三作文范文《我们身边的雷剧》雷剧是一种古老而又魅力无穷的艺术形式,它源自民间,深受人民喜爱。

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的雷剧艺人,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汗水,为雷剧这门艺术形式增光添彩。

我记得小时候,每到农历新年,家乡都会有雷剧团到处演出,那时的我总是兴致勃勃地去看。

雷剧的表演方式独特,刺激,吸引力十足。

演员们以湟州话为媒介,表演生活中的人物,他们用喜剧的方式揭露社会问题,讽刺丑恶现象,所以雷剧戏曲艺术中不但有细腻的表演,更有对社会及人性深层次的批判。

在我们身边,有一位雷剧艺人叫刘长福。

他是家乡有名的雷剧演员,从事雷剧表演已有数十年的时间,深得观众喜爱。

每逢节假日,他总是带着雷剧团到处演出,为乡亲们提供精彩的娱乐。

刘长福在雷剧表演中扮演不同角色,他擅长饰演一些古怪的,荒诞的角色,所以总是能引起观众的笑声。

我记得有一次他扮演了一个装傻卖傻的角色,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笑料,全场观众都笑得前仰后合,连台下的乡亲们都捂着肚子大笑不已。

刘长福不仅在表演中有着出色的才华,更重要的是他对雷剧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总是鼓励年轻人学雷剧,传承雷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

他说:“雷剧是我们乡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雷剧,喜欢雷剧。

”刘长福的雷剧团给家乡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他们的表演让人忘却了一切烦恼,也让人感受到了雷剧的魅力。

他们演出的内容不但有着娱乐性,更有教育性,给乡亲们带来了很多正能量。

雷剧是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

它不但能给人们带来快乐,更能让人们思考社会中的问题。

我们应该像刘长福一样,努力传承雷剧这门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雷剧,爱上雷剧。

相信在刘长福的努力下,雷剧艺术一定会在我们身边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广东四大剧种粤潮汉雷

广东四大剧种粤潮汉雷


解放后,班本歌易名为雷州歌剧。50年代 未至60年代中,湛江地区设立了改革雷州 歌和培养雷剧新人的机构,并把雷州歌剧 更名为雷剧。雷剧工作者对雷州歌剧积极 进行改革,着重解决唱腔问题,并对舞台 美术、音乐作了全面的革新,经过50多年 的努力,他们全部掌握了原娘歌班州歌班 群众头歌各种唱腔和唱法,抓住特点,加 以发挥,整理提高,形成了一整套声腔、 板式;同时,广泛收集雷州半岛民间乐曲, 加以整理,作为场间气氛音乐;锣鼓也有 所创新,使雷剧具有完整的音乐体系和鲜 明的地方特色,丰富了艺术表现力。

粤剧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 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 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 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 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 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 更容易明白。

粤剧的起源于中国民间齐言民歌的兴起, 最早可上溯先秦的《诗经》,但这是中国 全部板式变化体戏曲如京剧、粤剧,以及 诗赞类戏曲如上海越剧、黄梅调的共同起 源。
潮剧在国内主要流布在广东、福建闽 南南潮语区,也流行于香港和台湾。

明代戈阳、昆山等腔流播潮州,清代西秦 戏、外江戏(以二黄西皮为主)也在潮州 演出,潮剧兼收戈、昆、梆、黄和当地丰 富的民间音乐、说唱、歌舞,深化成具有 潮州乡土特色的地方戏曲。

潮剧传统剧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来自南 戏传奇和杂剧,如《琵琶记》、《荆钗 记》、《白兔记》、《拜月记》、《珍珠 记》、《蕉帕记》、《渔家乐》等。另一 类取材当地民间传说故事或实事编撰的地 方剧目,如《荔镜记》、《苏六娘》、 《金花女》、《柴房会》、《龙井渡头》 等。

雷剧起源于广东省雷州市(原海康县), 广泛流传于雷州半岛以及雷州话方言地区。 曾经过劝世歌、歌本班、大班、雷剧的发 展过程,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雷剧经常在 雷州、遂溪、 徐闻、廉江、电白五县(市) 和湛江市郊各地演出。其演出人物众多, 场面宽阔,内容丰富,深受群众的喜爱, 成为广东四大剧种之一。2009年雷剧成为 公示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公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人人传唱的一朵艺术奇葩,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

雷剧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雷州半岛,经过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发展阶段,到剧种形成历时
..。

近年,经过雷剧工作者的不断探索、改革,雷剧已拥有80多种..300
...多年
腔调。

雷州,是雷剧的故乡。

雷剧植根于雷州半岛,土生土长,由于它语言通俗易懂,并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越来越为雷州人民所喜爱。

2009年雷剧成为公示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雷剧起源于雷州歌。

旧时,雷州歌是以自我歌唱,自我抒情的汉族民间歌谣。

据传,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端午节,海康南渡河赛龙舟沉船死人,翌年,麻扶村乡老改为“赛歌台”,进行赛歌活动。

自此,雷州歌登上舞台(乡里人称踏楼板)。

后来,由民间歌手自由组合,逐渐形成雷歌班,又因有女子参加,称为“姑娘歌”。

当年,姑娘歌一般是用两个石碾(俗称石牛)并列竖起,中间搁放一块牛车板即成舞台。

对歌唱词是口头文学、天文地理、风土民情无所不唱,随问随答,比赛歌才。

姑娘歌对答如流,接近生活,乡土气息浓郁,有的姑娘歌还有歌文,内容大致是《劝世戒烟》、《劝人忠义》等劝世歌。

甚至有的姑娘歌还有人物和故事情节,深受群众欢迎。

如最古老的雷州歌《断机教子》就是清代乾隆年间进士海康人陈昌齐写的。

不久,姑娘歌的劝世歌进一步发展成为班本歌(歌班仔)。

清嘉庆末年,第一个雷歌班一一北和雷歌班成立。

自此土生土长的雷歌班活跃在雷州大地上。

建国之初,人民政府文化部门便采取措施扶植雷州歌剧发展,如支持艺人成立专业剧团,努力培养雷剧人材,鼓励剧目创作和唱腔改革等。

最突出的成果是把雷州歌发展成为具有高台、雷讴两大腔系的戏曲声腔,建立起板式变化结合曲牌连缀的唱腔结构,还创造了主奏乐器雷胡。

1964年开始正式使用雷剧的称谓。

剧目的创作演出也获得很大成绩,经过整理演出的传统戏《符兆鹏》、《千里缘》、《斩周忠》、《秦香莲》、《张文秀》等,新创作的剧目《陈瑸放犯》、《雷州义盗》、《武大娘辞轿》、《智驯雷州虎》、《龙珠奇缘》等,都受到各方面的好评。

雷剧舞台出现了李莲珠、林奋、黄华文等一批观众欢迎的演员。

80年代专业的湛江实验雷剧团、海康县雷剧团和徐闻县雷剧团,每年演出都近200场;100多个民间职业雷剧团的演出更是年无虚日,平均每年5000多场,每场观众几千人至1万人不等,有人盛赞雷州是一片“戏曲的绿州”。

雷剧团有国营的、有乡镇企业办的、也有单家独户办的,夫妻既是文武生花旦,又是班主,形成数以百计的民间艺术团体,活跃在雷州大地上,丰富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甚至还到外省各地,欧洲等海内外演出,登上大雅之堂。

时下,全国戏剧走向低谷,但雷剧这朵奇葩,却在百花园中溢香吐艳。

雷剧源于雷州歌,悠悠历史300载。

雷剧是广东省的一个地方剧种,也是一个仅仅流行于雷州半岛雷州话方言雷剧区的独特的剧种,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

湛江,是雷剧的故乡。

雷剧植根于雷州半岛,土生土长,由于它语言通俗易懂,并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越来越为雷州人民所喜爱。

另指一种流行语。

雷剧是从雷州半岛百姓喜欢爱唱的雷州歌发展起来的,它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雷州人,受到雷州人民的热爱。

雷剧,是雷州土生土长之文化艺术瑰宝,是粤西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雷剧经常在湛江市下辖的雷州(旧称海康)、遂溪、徐闻、廉江、湛江市郊和茂名市电白五县(市)各地演出。

2008年经过雷剧工作者
的不断探索、改革,雷剧已拥有80多种腔调,其演出人物众多,场面宽阔,内容丰富,深受群众的喜爱,成为广东四大剧种之一。

2009年雷剧成为公示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雷剧雷剧用雷州地区方言表演,以雷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声腔体系完整、曲调优美。

唱腔创作以板式变化结构为主,采用原雷讴散、慢、中快板,高商雷讴散、中、快板,高台羽调慢、中板,高台宫调中板,原腔混合复、慢板等11种板式,根据剧情和不同的意境采用女声伴唱,男女声重唱的作曲手法来渲染不同的戏剧氛围。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雷剧不断革新。

特别是业余剧团向民间职业雷剧团的转变,受到国家文化部的重视。

雷剧的改革,在“文革”中受到破坏而中断,打倒“1”后,雷剧加紧了改革步伐,飞跃性发展提高。

进入新世纪后,一个拥有800多万观众的地方剧种雷剧,像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显得更有生机。

2006年12月15日至2007年1月7日,雷州市举办雷剧艺术节,这是雷剧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观众最多,时间最长的史无前例的一次艺术盛会。

雷剧艺术节以大舞台、大场面、大气势、大影响强势推出52台雷剧一个月连唱,为雷州人民献上丰盛的文化大宴。

在艺术节期间还举行百年雷剧大论坛,百名专家、学者共谋雷剧发展大计。

雷剧艺术节赢得好评如潮,根植于群众的雷州艺术魅力无穷。

雷剧是我国戏剧百花园中靓丽的一枝奇葩,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雷州半岛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不断改革,好戏相继问世,一批批优秀雷剧演员脱颖而出,雷剧理论研究和唱腔研究不断取得成果,雷剧在雷州沃土繁荣,长盛不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