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精讲
中国民歌基础知识讲述
中国民歌基础知识讲述
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具有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民歌的分类可以按照地域、族群、题材等进行。
根据地域划分,民歌可以分为南方民歌、北方民歌、西北民歌、西南民歌等;根据族群划分,民歌可以分为汉族民歌、少数民族民歌等;根据题材划分,民歌可以分为劳动民歌、爱情民歌、祭祀民歌、宗教民歌等。
其次,中国民歌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
民歌通常由词、曲、唱三部分组成,其中曲调多样,包括山歌、田园曲、工人曲、牧羊曲等。
民歌的演唱方式也有多种,包括独唱、对唱、合唱等,演唱形式也可以是单纯的口传唱或者配以乐器伴奏。
最后,中国民歌的音乐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它不仅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情感、生活和价值观,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
民歌既是音乐艺术,又是文化传承与交流的载体,对于维护和传承中国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中国民歌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形式,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音乐审美观念、文化传承与创新精神,对于加强国家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推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中国传统音乐精髓之“五音”——细
王鸿立: 中国传统音乐精髓之“五音”55“茉莉花调”其前身为“鲜花调”是明清时调之一,据民族音乐学家们考证,认定“刊载于清代道光年间贮香主人所辑之《小慧集》卷十二箫卿主人小调谱第六首的工尺谱,这是见诸于文献最早的版本”与江苏《茉莉花》出于一格,由此将其作为“茉莉花”系列曲调中的基本曲调。
经过时间的打磨,岁月的变迁,《茉莉花》流传至全国各地,结合当地的文化语言、民风民俗等因素,产生了许多变体形式,而变得“入乡随俗”。
各地“茉莉花”在基本曲调的基础之上,衍生出的变体形式或多或少的保留着基本曲调的面貌,其血缘传承关系在旋律进行过程中仍可寻踪迹。
全国传唱的“茉莉花”有几十种版本,在这几十种版本中有的曲调、风格相近似,有的却截然不同。
为何近似?为何不同?内在的联系何在?变化的原因何为?带着这些问题,针对四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小调,从宏观到微观进行了层层解读,进而一探究竟。
江苏的《茉莉花》曲体结构为四句体的单乐段,典型的“起、承、转、合”式结构,非方整乐段,一曲多段词。
优美抒情的音乐旋律将中国传统调式音阶的“五声性”特色运用到极致。
从全曲结构布局的缜密,旋律发展进行中的巧妙连接等处可见,其创作手法值得推敲、研究。
若依据“基因解析法”进行剖析,全曲以“徵”调式的阴、阳()两腔的基本形态作为核心腔调,并结合其扩展、移位、紧缩等多种变体形态发展旋律。
基本形态与变体形态在相互交织、重组、融合下,构建乐句。
具体分析如下:例1例2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56例3例4例5纵观全曲,音调主要以“徵”阴、阳两腔调作为核心,利用重叠的王鸿立: 中国传统音乐精髓之“五音”57例6例7例8位”变化,避免了旋例6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58例10例12例13王鸿立: 中国传统音乐精髓之“五音”59例14例15例16例17血缘传承关系,属于同一宗族的民间小调。
依据如下:其一,核心腔调相一致。
四首《茉莉花》均以“徵”调式阴、阳两腔调的基本形态核心,并结合断腔、移位、扩展等多种变体形态,构成全曲。
传统音乐知识介绍京剧基础知识
传统音乐知识介绍京剧基础知识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起源于北京地区,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音乐体系、曲调和表演方式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京剧的基础知识。
1.京剧的历史渊源: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由当时的皇家乐团和民间戏班结合发展而来的。
起初,京剧主要在戏园和宫廷演出,后来逐渐走向民间,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欢迎。
2.京剧的表演特点:京剧以唱、念、做、打为基本表演形式。
演员需要通过唱腔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台词,通过手势、动作和表情来塑造角色形象,通过打击乐器进行配乐和打击效果。
京剧的表演注重形体塑造和动作的精准和协调性,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精通。
3.京剧的音乐体系:京剧的音乐体系包括乐曲和唱腔两个部分。
乐曲是由五音十三管组成的乐团演奏,包括主奏乐器如二胡、琵琶、板胡等,以及伴奏乐器如锣、鼓、钹等。
唱腔则是演员用特定的音调和节奏来演唱剧中的对白和情感表达。
4.京剧的剧目和角色:京剧有丰富的剧目,其中包括历史剧、传奇剧、戏曲剧等。
京剧中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形象特点。
比如生行当多演青年男性角色,旦行当演女性角色,净行当演丑角等。
5.京剧的服装和化妆:京剧的演员需要根据角色性别和特点来进行特殊化妆和服装的搭配。
比如男性角色的脸谱通常由红、黑、白、蓝等颜色组成,女性角色则多用粉红、白色作为主色调。
服装方面,男性演员通常穿着长袍、氅衣等,而女性演员则穿着旗袍、长裙等。
6.京剧的传承和发展:京剧作为一种优秀的戏曲艺术形式,自创立以来就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和新兴娱乐方式的涌现,京剧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困扰。
为了保护和传承京剧,中国政府以及一些文化机构和团队致力于推动京剧的发展,并引入一些现代元素和创新,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总结起来,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它的独特音乐体系、表演方式以及丰富的剧目和角色让人们欣赏和喜爱。
[讲解]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
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
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
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
且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期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及巡幸乐、宴乐。
中国古代乐器史可以分为四个发展时期:一、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根据现有的出土实物,吹奏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乐器,以河南舞阳骨笛最为久远。
这段时期也出土了不少的击奏类乐器,弦乐器见于典籍的有“瑟”,但未见实物出土,远古时期的乐器以狩猎和歌舞伴奏为主。
二、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确定了乐器的分类法-“八音”。
07 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精讲班-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二节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第二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第二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间音乐的特点(1)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2)乡土性,同时又包括语言、性格、音乐三大特征。
(3)即兴性(4)流传变异性(5)人民性(6)多功能性第二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间歌曲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第二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号子搬运号子黑龙江地区的《哈腰挂》挑担号子河南、山西、陕西北部一带的《走绛州》工程号子湖南常德的《打硪歌》农事号子湖北钱江一带的《催咚催》作坊号子山西河曲一带的《打蓝调》船渔号子《渔民号子》《川江船夫号子》例题讲解下列属于号子音乐的是()。
A.《脚夫调》B.《孟姜女》C.《催咚催》D.《小白菜》答案:C解析:《脚夫调》属于山歌,《孟姜女》和《小白菜》属于小调,《催咚催》属于号子。
第二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号子的艺术特征:(1)表现方法直接、简朴,音乐性格坚毅、粗犷;(2)节奏富有律动性;(3)音乐材料具有重复性;(4)领唱、合唱相结合的歌唱方式;(5)曲式结构的简朴性。
第二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山歌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信天游】《蓝花花》《脚夫调》《赶牲灵》《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艺术特征:(1)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
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
(2)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
第二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山歌一般山歌【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一对白鸽子》《下四川》第二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山歌一般山歌【江浙山歌】《对鸟》《红菱牵到藕丝根》【四川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槐花几时开》【云南山歌】《赶马调》《放马山歌》《弥渡山歌》《小河淌水》【湖南山歌】《郎在外间打山歌》《一塘清水一塘莲》【湖北山歌】《盼红军》第二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山歌音乐艺术特征:(1)表现方法坦率、直露的,音乐性格热情、奔放;(2)高亢嘹亮的曲调;(3)山歌的乐段结构最常见的是二句体和四句体乐段结构。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音乐
丛书
参考书目
全书
类别
音乐
中国
概论
内容
理论 艺术
学生
传统
曲目
传统
分析
题题
特征
大系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中国艺术教育大系”丛书之一。全书分上下两篇共八章,内容涉及民间音乐,宗教、祭祀音乐。本 书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的指导思想,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本书为音乐院校专业基 础课的理论教材,其内容经过适当选择与调整,同时也适用于普通大学音乐必修课及师范院校的教学。
目录分析
二、中国传统音乐 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中国传统音乐 文化的悠久历史
三、中国传统音乐 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舞蹈音乐
第一章民间歌曲
第三章说唱音乐
第四章戏曲音 乐
第五章器乐与 乐种
第一章民间歌曲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民间歌曲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思考题(3-5题) 附:一、本章学生参考书目: 二、听辨与分析曲目(10-20首)
第七章道教音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道教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思考题(2-3题) 附:一、本章学生参考书目: 二、听辨与分析曲目:(2-4首)
第八章祭祀音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祭祀音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思考题 附:一、本章学生参考书目: 二、听辨与分析曲目: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第二章舞蹈音乐
民乐基础(演奏) 音乐基础知识 教材
六、节拍 1. 4/4 拍:以 4 分音符为 1 拍,每小节 4 拍,也用 C 表示,第一拍强,第三拍次强,第二、 四拍弱。 2. 3/4 拍:以 4 分音符为 1 拍,每小节 3 拍,常用于华尔兹,第一拍强,第二、三拍弱。 3. 2/4 拍:以 4 分音符为 1 拍,每小节 2 拍,第一拍强,第二拍弱。 4. 6/8 拍:以 8 分音符为 1 拍,每小节 6 拍,第一拍强,第四拍次强,第二、三、五、六拍 弱。 七、速度
第三节 吹管乐
一、唢呐 唢呐,又名喇叭,小唢呐称海笛。唢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 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在西晋时期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 就已经出现了唢呐演奏的绘画,最晚在 16 世纪就在中国的民间流传了。唢呐的音色明亮, 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 碗)。所以也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广东地区亦将之称为“八音”。在中国各地广泛 流传的民间乐器。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 戏曲的伴奏中应用。 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的音译。 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 38 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 呐形象。在 700 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唢呐音量较大,音色高亢,富有穿透力。适于表现热烈欢快的音乐风格,但不少民间艺人也 能用双唇压紧哨片,控制气息,吹出柔润的弱音(也称“箫音”)来表现抒情或悲哀的情绪。 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 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 二、笙 笙,古老的中国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 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当代民族管弦乐团所用的笙大致以音高分为高音笙、中音笙、次中音笙及低音笙。 笙适用于固定调记谱,与其他民族乐器不尽相同。 三、梆笛(短膜笛) 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 在演奏上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在气息运用上较猛,并采用了急促跳跃的舌打音,强有力 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 四、曲笛(长膜笛) 曲笛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 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多为 C 调或 D 调。 管身粗而长,音色淳厚、圆润、讲究运气的绵长,力度变化细致,常采用先放后收,一音三 韵,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中国音乐通常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概念有: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专业创作音乐等。
1、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
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做中国的民族音乐。
2、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在我国,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规传统音乐的范畴。
传统音乐包括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3、宫廷音乐,包括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
宫廷雅乐是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的音乐,这种音乐往往是沿用古乐或摹拟古乐。
宫廷燕乐是宫廷中饮宴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的音乐,这种音乐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和其他国家的音乐,内容及形式都要为统治者歌功颂德。
4、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等。
孔子、司马相如、蔡邕、嵇康等历史文化名人,都以善弹古琴著称。
古琴音乐最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人的音乐美学观念。
其他文人音乐,如南宋词人姜夔(白石道人)的歌曲。
5、宗教音乐,主要是指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
我国的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的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和西域少数民族音调。
道教音乐是在吸收了我国民间音乐、西域音乐和佛教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
6、民间音乐,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的各种音乐体裁,主要种类有: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二、中国民间音乐种类及其特点1、种类:(1)民间歌曲(2)民间歌舞音乐(3)说唱音乐(4)戏曲音乐(5)民间器乐2、特征:(1)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2)地域性:包括语言、性格、音乐特征(3)即兴性(4)流传的变异性三、民歌的价值1、民歌具有人文价值;2、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3民歌对专业音乐的影响四、民歌的艺术特点1,诗于乐的高度结合;2,长于抒发人的内心感情,具有人民性;3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五、民歌的分类按历史时期分:传统、革命、新革命等;按民歌歌词内容:劳动类、叙事类、爱情类、社会时政、生活类、新词类、风俗类、儿童生活类等;按地方色彩区分;按体裁。
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与曲调
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与曲调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
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与曲调丰富多样,独具特色,下面将从韵律和曲调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节奏: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具有鲜明的特点,如均等节奏、自由节奏等。
均等节奏指每小节内的音符时值相等,如二拍子、四拍子等;自由节奏则指每小节内的音符时值不等,具有很强的即兴性。
2.韵律结构: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结构主要有诗、词、曲等形式。
其中,诗指具有固定字数和韵律的文学形式,如五言诗、七言诗等;词则是在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更灵活的句式和韵律;曲则是具有固定曲调的韵律音乐形式。
3.韵律特点: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富有变化,主要表现在音高、音长、音色等方面。
音高变化包括音阶的升降、音高的游走等;音长变化包括节奏的宽松与紧凑、音符的延长等;音色变化则体现在各种乐器独特的音色特点上。
4.五声音阶: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音阶为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
这五个音相互组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曲调。
5.七声音阶: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清角(4)和闰(7),形成了七声音阶。
七声音阶使得曲调更加丰富,能够表现更多的情感。
6.曲调结构:中国传统音乐的曲调结构主要有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起句是曲调的起始部分,承句在此基础上发展,转句则引入新的音高和节奏变化,合句是曲调的总结部分。
7.曲调特点:中国传统音乐的曲调具有优美、和谐、抒情等特点。
曲调的进行过程中,音高、音长、音色等方面的变化富有层次感,使得音乐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8.地域特色:中国传统音乐的曲调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各地区的曲调具有不同的特色。
如北方音乐豪放、南方音乐婉约等。
总之,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与曲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特点。
古筝乐理基础知识完全教程(一)
古筝乐理基础知识完全教程(一)
古筝乐理基础知识完全教程
第一章乐器介绍
•古筝的定义与起源
•古筝的构造与分类
•古筝演奏的基本姿势
第二章乐谱阅读与唱名
•五线谱与古筝谱的对应关系
•唱名规则及乐谱常见记号解析
第三章基本音乐理论
•音名与音高的关系
•音符的演奏时长与节拍的概念
•调性与调式的基本认识
第四章古筝音域与乐器音色
•古筝的音域与音色的特点
•弹奏技巧对音色的影响
•音色的表现与变化
第五章手指指法与音程
•基本的手指指法示范
•音程的概念与分析
•不同音程的弹奏技巧与注意事项
第六章和弦与和声
•和弦的构成与分类
•古筝和弦的指法与演奏技巧
•和声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第七章节奏与速度控制
•节奏的种类与常用记号
•古筝演奏中的速度变化与控制技巧•进一步提升演奏准确度与感情表达能力第八章曲式与演奏技巧
•古筝常见曲式的特点与演奏要点
•左手与右手的配合技巧
•如何进行个人演奏风格的塑造
以上是关于古筝乐理基础知识的详细教程大纲,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份教程,你将能够全面了解古筝乐器的基本知识,并掌握演奏技巧与表达能力的提升方法。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讲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概述一、传统音乐的概念我国音乐
第一讲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概述一、传统音乐的概念我国音乐包括以下几种概念: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专业创作音乐等。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
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中国的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是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
所谓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我们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归为传统音乐。
二、传统音乐的分类:1、宫廷音乐:包括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
雅乐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通常为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受厚古薄今观念支配,多沿用古乐或攀拟古乐,肃穆端庄而缺少活力。
燕乐用于宫廷中宴会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和其他国家的音乐,经过挑选和加工改造,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符合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需要。
2、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等。
古琴音乐:我们都知道,古琴是我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乐器。
孔子、司马相如、嵇康等历史文化名人,都以擅弹古琴著称。
古琴音乐最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人的音乐美学观念,从“载弹载咏、爰得我娱”的音乐功能观,到“中正平和”、“静、远、淡、逸”的音乐审美观,以及“通乎杳渺,出有入无”的物我两忘的音乐至美境界。
词调音乐:比如南宋词人姜夔(白石道人)的歌曲、文人念诵诗词、古文时的吟诵歌调等,都属于词调音乐。
吟诵音乐:吟诵音乐是文人用读唱方式诵读诗、文言文所形成的音乐门类。
3、宗教音乐:在我国主要是佛教与道教的音乐。
佛教音乐:是佛教寺院在各种法事活动、节日庆典中所使用的音乐。
佛教在印度创立时期就已使用音乐,伴随着佛教向亚洲各地的流传,佛教音乐吸收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成分,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我国的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和西域少数民族音调。
道教音乐:道教音乐是在道教的斋醮和其他活动中配合使用的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ppt课件
“土唱法”
“土唱法”在中国现代音乐生活中不仅广泛运用 于原有的戏曲、曲艺、民歌等教学和表演中,而 且相当普遍地运用于创作歌曲和歌剧的演唱,某 些流行歌曲的歌手也在学用这类唱法,由此可见 民族声乐及其长期形成的声音观念是深深植根于 中国音乐文化土壤中的。
30
“洋唱法”
“洋唱法”作为一种美好的科学的歌唱方法,虽然 诞生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但是如今它己经为全世 界所接受,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从生理学、物 理学、音响学等方面科学地总结出了一整套如何控 制和支配嗓音器官的原理和方法,追求丰满圆润明 亮、富于共鸣的音质,注重声音的灵活和句法的连 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符合人声表现规律的科学 体系。
国流行。现经改良,由十
三、十六弦不等而发展到
二十一至二十五弦,性能
大为提高,深受人们欢迎。
被用作独奏、重奏、合奏
以及多种戏曲、曲艺和舞
蹈等的伴奏。
27
西洋音乐的传入
在欧洲,专业化的独立器乐形式直至 十六世纪方才进入创作表演领域,此 后五百年中,在器乐迅速发展的同时, 声乐的体裁形式和演唱方法又有了极 大的拓进。当今的音乐会、歌剧舞台 的学院课室,有关声乐发展的新观念、 新信息、新结果,又催促我们在声乐 的技术和表现方面奋力进取求索。
三、表现形态 西方音乐的结构强调冲突、对立,并通过逻辑 性和严密性去实现这些原则。中国传统音乐的结 构却追求变化中的统一,也往往与情感的自然发 展相吻合。
33
哈丹阳 44号
34
31
中西音乐比较
一、思维形态 中西艺术比较研究上,往往有一种说法,
即认为西方的艺术是建立在立体化思维基础 上,而中国艺术主要确立在线的思维基础上; 并认为运这种“线”的特点在音乐中的体现, 试就是以旋律思维作为音乐思维的基本方式。
中国古典音乐的声乐
中国古典音乐的声乐中国古典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器乐,也包括声乐。
而在声乐方面,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特有的技巧、表现形式以及与文化价值的紧密联系。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典音乐的声乐在技巧、表现形式和文化价值方面的特点。
技巧方面,中国古典音乐的声乐注重的是细腻的表达和独特的发声技巧。
首先,中国古典音乐的声乐演唱注重喉音的运用,以达到音乐作品的表达效果。
喉音是中国古典音乐中常用的一种声音效果,通过调整音节的共鸣区域和气息的流动,使得声音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另外,中国古典音乐的声乐还注重音域的运用,包括高低音域的切换和声音的变化。
演唱者需要掌握合适的发声技巧,使得音乐作品既具有美感,又能够表达出作曲家的意图。
在表现形式方面,中国古典音乐的声乐通常采用的是吟唱的方式。
吟唱是中国古典音乐的常见表现形式,通过以诗词为基础的歌曲,展现出音乐的韵律和美感。
与西方文化中以剧情为主的歌剧形式不同,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声乐着重于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传递。
演唱者需要通过合适的发声和情感上的把握,来演绎出作品中的悲欢离合、哀思愁怀之情。
比如著名的古琴曲《阳关三叠》,演唱者需要通过吟唱的方式来表达出古人在壮丽景色背后的思考与情感,使得作品更加生动真实。
除了技巧和表现形式,中国古典音乐的声乐还与文化价值紧密相连。
中国古典音乐的声乐常常以诗词为基础,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价值观相融合。
通过演唱古代文学经典中的诗词,声乐作品展现出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思想。
例如《梅花三弄》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一首诗,在音乐的演唱中,通过声音的变化和情绪的表达,再现了梅花的美丽和文人的壮志。
总之,中国古典音乐的声乐在技巧、表现形式和文化价值方面都具有其独特之处。
声乐演唱注重喉音的运用和音域的运用,通过细腻的表达来呈现音乐作品的美感。
表现形式上,中国古典音乐的声乐通常采用吟唱的方式,通过以诗词为基础的歌曲来表达情感与思想。
而在文化价值方面,中国古典音乐的声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通过演唱古代文学经典中的诗词,展现出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思想。
音乐基础知识复习四(戏曲)
中国的戏曲戏曲:是中国传统的音乐戏剧,是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我国的戏曲与希腊的悲、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中国戏曲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革新与发展,现存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京剧、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昆曲:是全国性的大剧种被称为“百戏之祖”,明代叫“昆山腔”,清代叫“昆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的世界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的器乐伴奏是以曲笛为主的丝竹乐伴奏。
代表剧目有:《浣纱记》、《牡丹亭》、《桃花扇》等。
脸谱的颜色与人物红色:忠勇义烈,如关羽、常遇春。
黑色: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张飞、包拯、李逵等。
黄色: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
蓝或绿: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
白色: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古典京剧的代表曲目:《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京剧《霸王别姬》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贵妃醉酒》选段)。
现代京剧的代表曲目:梅兰芳《孽海波澜》、《邓霞姑》《抗金兵》;程砚秋的《荒山泪》、《青霜剑》;八大样板戏是指:《沙家浜》、《红灯记》、《杜鹃山》、《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红色娘子军》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
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
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
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说唱音乐说唱又称曲艺,是以民间讲唱文学为基础的一种包括文学、表演和音乐三方面的综合艺术形式。
中国音乐的乐理知识讲解
中国音乐的乐理知识讲解关于中国音乐的乐理知识讲解中国音乐的乐理知识有哪些?下面是介绍中国音乐的乐理知识文章,欢迎阅读参考!一、古代“声”和“音”两个字有时互通,有时有别,又可合称为“声音”,情况较复杂。
《史记・乐书》中讲“音”和“乐”的成因时说:“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这段话和《乐记》的文字相同。
此处之“声”和“音”为何意?郑玄加注说:“宫、商、角、徵、羽,杂比曰音,单出曰声。
”[2]即“声”是个体概念,系单个音级,数个“声”组织起来,构成的集体则称为“音”。
这个注很重要,今天我们还在沿用他的界定。
虽然不少乐理书上把“宫、商、角、徵、羽”分别称为“宫音”、“商音”,而不叫“宫声”、“商声”,然而由这些“音”构成的“阶”还是被称为“五声音阶”而不叫“五音音阶”。
原因便是“宫、商、角、徵、羽”是“声”不是“音”,五个“声”构成的“音”按高低为序排为阶梯状,叫“五声音阶”,七个“声”构成的“音”排成“阶”则称“七声音阶”。
“杂比曰音,单出曰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声成文,谓之音”[3],讲的都是把一个个的“声”按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便构成了“音”。
这里,“音”的意思不是“乐音”而是“旋律”,现代汉语中还在这样用。
西北人把欢乐的曲调称“欢音”,悲哀的曲调叫“苦音”,将秦腔和眉户的旋律分为“欢音”和“苦音”两类。
河北人把曲调叫“音儿”,如可以说“你哼的那个‘音儿’很好听”。
既然“音”是曲调,“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就应译为“一个个单独的‘声’在互相应和中,发生了变化,这些按照一定规律而变化的‘声’组织起来,才能构成曲调。
”“声”的哪一方面可以变?从民间音乐家的实践来看,音高可以变。
他们唱工尺谱时许多谱字都在音高上有变化,有的向上滑,有的向下滑,有的来回滑动。
因此,这段话的意思是“‘声’互相应和,其中一些‘声’的音高发生了变化才能形成曲调”。
民族音乐欣赏基本常识
民族音乐欣赏基本常识及礼仪一、民族管弦乐基础知识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
其器乐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等多种表演形式,而中国民族管弦乐是建国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表演形式,是指由新型综合民族管弦乐队合奏(简称民乐合奏)的音乐。
广义地讲,丝竹乐队、吹打乐队(那些辅以丝弦的)都属于民族管弦乐队,因早在汉代关于相和歌的记载中,“丝竹”与“管弦”二词并用。
但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组合原则和规模,与传统丝竹乐队、吹打乐队都不尽相同,所以人们把民族管弦乐队专指是现代发展起来的新型综合性民族管弦乐队。
民族管弦乐队规模比较大,一船都在三四十人以上,由“吹、打、弹、拉”四组乐器组合而成,且吹、弹、拉三组又各自具有一套较为完备的高、中、低音乐器,能演奏多声部结构,所以这种新型综合性民族管弦乐队拥有丰富的乐器色彩,音响规模宏大。
从民族管弦乐队初建和其发展中,始终追求乐队交响化的表现能力,它是在我国各种传统民族乐队的基础上,借鉴西洋管弦乐队的组合原则和编制,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文艺方针指引下,以大型民族乐队的组合形式,为观众展示了一个气势磅礴的乐队阵容,给世人以全新的感觉。
二、乐器简介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
在演奏上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在气息运用上较猛,并采用了急促跳跃的舌打音,强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
梆笛梆笛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这和北方人民所处的地区特点和生活、劳动习惯是分不开的。
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
代表曲目:《喜相逢》《五梆子》《扬鞭催马运粮忙》《荫中鸟》《枣园春色》等。
曲笛: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
多为C调或D调。
管身粗而长,音色淳厚、圆润、讲究运气的绵长,力度变化细致,常采用先放后收,一音三韵,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复习纲要第一章汉族民歌与歌舞1 民歌的基本特征:口头性、集体性、风土性2 民歌发展史:⑴先秦《候人歌》黄帝《弹歌》周代《诗经》,十五国风共收集周初到春秋中叶的民歌3000多首,地域包括黄河流域的陕、晋、豫、鲁及长江流域的鄂和川东.楚国南部的祭祀歌曲《九歌》⑵秦汉魏晋以后把所收民歌称为“乐府”,著名篇目有《陌上桑》《焦仲卿妻》⑶三国、两晋、南北朝北方的歌包含在“相和歌”中。
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民歌成就颇高,有《敕勒歌》《木兰辞》;南方民歌成就突出是吴歌和西曲,吴歌是江苏一带民歌基础上加工而成,西曲兴盛于长江中游一带。
⑷隋、唐、五代、宋些民歌被精选,加工,填词成为“曲子”,这样的“曲子”敦煌约保存有590首词,80支曲。
到宋代,宋词成为高峰。
⑸元、明、清明中叶出现歌词集和曲谱集。
《挂枝儿》,明代冯梦龙编辑并评论的民歌集。
3 民歌分类法:劳动号子:节奏规整,音调高亢山歌:适于自由抒发内心情感,旋律悠长,节奏自由⑴体裁分类法音乐经过反复加工,旋法细腻,结构规整小调:(分为吟唱调、摇曲和时调,时调是由艺人在公众场合演唱的小调,音乐形式较成熟,传唱变异中,音调骨架较固定)⑵“色彩区”分类法:强调区域地理文化特征对民歌风格的影响。
苗晶、乔建中以全国汉族民歌为对象写出专著。
⑶其他分类法:行政区划分类法即按省分类,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是比较实用的分类形式。
4 与民歌的流传发展相关的重要背景因素⑴地理环境⑵历史条件与社会习俗⑶方言(由于民歌由土地而生,用方言演唱,依方言而传播,所以口头方言声调对民歌旋律走向的影响是直接的。
⑷人口迁徙⑸经济的影响。
5 主要歌种和歌舞种类介绍⑴信天游,流行于陕北,脚夫中间传唱最多。
“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起兴《赶牲灵》⑵山曲,流行于山西河曲,保德,偏关及陕西府谷,神木一带,其曲调为上下句,两句的前半句往往相似或相同,有时仅仅是乐句的落音不同。
旋律的跳进多,起伏大,频繁的跳进赋予山曲以鲜明的特色和粗狂的性格。
《走西口》⑶开花调(石占明)演唱,流行于山西太行山区的左权、武乡一带,“开花”起兴,音调简洁,风格秀丽,以级进七声性音阶为主。
⑷花儿(朱仲禄),流行于甘、青、宁夏等地。
《上去高山望平川》⑸客家山歌,今天分布于粤、闽、赣交界处及湘、桂、台等地。
流传于广东兴宁,梅县一带的客家山歌称“兴梅山歌”,流行于江西兴国县一带的称“兴国山歌”。
⑹秧歌,汉族民间歌舞种类,广泛流行于黄河以北地区,集中于春节前后。
⑺花灯,流行于西南地区各民族中的民间歌舞,发展为地方戏后叫“云南花灯”“贵州花灯”⑻花鼓,汉族民间歌舞,流行于安徽、长江中下游地区,山东及西北地区。
第二章说唱音乐1“什样杂耍”是旧时民间艺人们对他们练习表演的各种技巧、功夫的通称。
包括:“吹、打、拉、弹、说、学、逗、唱、变、练”十种。
2“撂明地”是指在某种固定场合(一般多是在游人集中的各类市场里)有一块固定的地方,四周摆几条长板凳围出场子,艺人可在中间表演。
3曲艺传说是东北“俗曲艺人改进会”的简称,在1949年的全国第一次交代会上,大家一致通过了用“曲艺”这个名字来命名这个艺术门类,后又将其中的杂技单独分开,成立杂技表演组织。
4通常曲艺的品种分为十大类:评书评话类、相声类、鼓词类、弹词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渔鼓道情类、走唱类、杂曲类、板诵类。
这十大类中除掉前两类:评书评话类和相声类,后面八类就是本书的研究对象----说唱音乐中的曲种。
5说唱音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是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文体上的韵散间用(韵:按照一定写作规范写作的,合辙押韵的文字),叙事与代言相结合;表演上讲述故事与模拟人物相结合(艺人称“跳出跳进”“一人多角”;音乐上突出叙事性,具有独特的语言性规律。
是民间音乐中与语言结合最密切、最大众化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
说唱与民歌的比较6从演唱的目的看,说唱有明确的商业目的,属于“卖艺为生”,而民歌是自我抒发感情。
二者一为他人演唱,一为自我抒情。
7从说唱与民歌的外部艺术形态来看,说唱长大、复杂、规整;民歌短小、简单、自由。
说唱的表演中会有简单的伴奏,而大多数民歌是没有乐器伴奏的。
8从审美的角度看,说唱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抑扬顿挫的唱腔,是艺人们长时间琢磨、提炼出的结果。
民歌随歌者的心声唱出,真挚自由,充满了自然气息,是一种简单质朴的美。
说唱与戏曲的比较9 为观众展示故事的方式上,说唱是讲故事,戏曲是演故事10外部艺术形态上,说唱演员不穿戏装,只穿简单的服装,戏曲演员要求严格的戏装。
说唱演员在表演故事情节及人物时都采取虚拟的表演手段,不需要舞台布景。
11从音乐形态来看,戏曲史戏剧性的唱腔;板式上为了贴合复杂多变的心里节奏,也相应有丰富的变化;伴奏由专门的乐队承担。
说唱中有简单的板式变化,板式相对规整,唱段中用慢板与紧板对比;有简单的伴奏,有时就是自弹自唱12从审美的角度看,说唱突出跳进跳出,戏曲强度深沉地入戏。
说唱讲究点到为止,戏曲追求形神兼备。
说唱音乐的分类13 A.鼓词类:南弹北鼓中的北鼓,北方的京韵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京东大鼓、东北大鼓、山东大鼓、太原大鼓、梅花大鼓。
主要乐器大鼓是一种扁圆形放在三角支架上的鼓。
演唱者自击大鼓和板表演,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这类曲种的唱词从元明时期的“词话”发展来。
B.弹词类:与元明时期的“词话”和宋代以来的“陶真”有渊源关系。
弹词与只说不唱的评话又统称“评弹”,代表曲种有苏州弹词。
伴奏乐器主要用琵琶和小三弦,传统表演形式分为单档(演员自弹自唱)、双档(两个演员,上手弹三弦,下手弹琵琶)。
开篇,是加唱于正式演出之前,起定场作用的小段。
C.渔鼓道情类:重要特征有渔鼓和简板伴奏,早期与道士传道化募时唱的曲调有关。
代表曲种有河南坠子,湖北渔鼓、湖南渔鼓、四川竹琴。
其中河南坠子的表演中用了一件特色乐器---坠胡。
D.牌子曲类:重要特征是以曲牌连缀的形式构成唱段,代表曲种有单弦牌子曲,兰州鼓子,河南大调曲子,四川清音。
这些曲种的结构通常将一个曲牌分成两部分,中间插入若干其他曲牌,构成头、腹、尾三段。
E.琴书类:共同特征是都以扬琴作为伴奏乐器,代表曲种山东琴书,四川扬琴,北京琴书,扬琴是泼斯传来的乐器,以前称为洋琴。
F.杂曲类(和民歌怎样区分?演唱目的的不同):和民间小调关系密切,大部分曲种是将一两个曲调配以不同唱词反复歌唱,杂曲类多为较小的形式,代表曲种有天津时调,河北太平年。
G.走唱类:边走边唱,表演中有很多舞蹈动作,是与民间歌舞有一定交叉的曲种,代表曲种有安徽凤阳花鼓,东北二人转。
H.板诵类:包括全国各地的快书(快书是说唱音乐,评书不具备音乐性),快板,特征是没有旋律演唱,而是赋予节奏韵律的说,即只说不唱。
通常没有伴奏,由演员自己打着板掌握节奏演唱,常见曲种有北方的各种快板,快书,山东快书,四川金钱板。
第三章戏曲音乐1世界三大古老戏曲文化: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2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 ⑴戏曲音乐发展脉络A南、北曲兴起的时代:中国戏曲史上最早出现的两种声腔是南曲、北曲。
南曲:时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也加“戏文”或“南戏”。
后人把南戏的音乐称为“南曲”。
B北曲:亦称“元曲”⑵昆、戈腔争艳的时代: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戈阳腔、昆山腔)⑶梆、黄盛行的时代:由于梆子、皮黄的出现,中国戏曲音乐进入了板腔体与曲牌体并存时期。
⑷其他地方戏崛起的时代:清代四大声腔系统:高腔、昆曲、梆子、皮黄。
4 特征举要⑴综合性特征⑵技术性特征: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行内有“戏不离技”之说⑶程式性特征⑷虚拟性特征⑸夸张性特征⑹歌舞性特征⑺集中简洁性特征⑻多彩多样性特征5 行当与流派行当是传统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
京剧有生旦净丑四个总的行当。
流派:个人的流派、地域的流派、团体的流派。
6表情性特征分类:抒情性、咏叙性、戏剧性。
7京剧音乐:声腔:西皮、二黄、反西皮、反二黄、四平调、南梆子、高拔子、杂腔小调板式:原板、慢板、三眼、二六、流水、快板、散板乐队:文场: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俗称四大件武场:鼓、板、大锣、小锣、铙钹,俗称五大件风格流派:豫东调、豫西调第四章民族乐器1中国传统音乐: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
2马头琴:马头、正梯形朝尔:龙头、倒梯形3膜面拉奏乐器是游牧的结果,板面拉奏乐器是农耕的结果(轧筝、佬胡、二弦、椰子胡、板胡、牛角胡)第五章少数民族民歌1少数民族民歌的定位少数民族民歌是各民族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组成包括了现有的55个少数民族民歌和74万多未识别族群的民歌。
2 我国少数民族的概况及其表现出的复杂性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3 55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分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五大语系。
4 人口最多的壮族达到1617.88万人。
5 我国少数民族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幅员广大、民族众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三个主要特点。
6少数民族民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少数民族民歌显示出丰富多彩而又复杂多样的特征。
在音乐上主要表现为各民族民歌所属的不同乐系、不同的形态特征、不同的概念认识等几个方面。
7音乐形态一方面是形成不同乐系的重要因素,同时更是各民族民歌的外在表现形式,在音阶调式、节拍节奏、旋律旋法、曲式结构和声部织体上都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8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问题少数民族民歌研究中,不能简单套用汉族民歌的分类,在某些少数民族中存在传统的成体系的原声性民歌分类,如蒙古族的长调、短调,侗族的大歌、小歌等。
9满族民歌满族民歌主要有号子、山歌、小唱、儿歌和萨满神歌等几类。
在音乐形态上体现出典型的满族音乐特征,在旋律中体现出了123三音列,在节奏上呈现出前紧后松、前短后长的节奏型。
10赫哲族民歌⑴赫哲族主要生活在黑龙江同江、饶河、抚远三县,赫哲族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原生性民歌分类,它们是“嫁令阔、伊玛堪(长篇叙事歌)和萨满神歌。
⑵“嫁令阔”在赫哲族民歌中占绝对多数,是赫哲族民歌的代表。
⑶徵调式的嫁令阔以徵音为中心呈现出波浪形的旋律线条和“划动形”节奏律动。
11鄂伦春族民歌⑴鄂伦春族民歌可以分为赞达勒、吕日格仁调、萨满调三种。
⑵“赞达勒”又被称为“柬达仁、赞达仁”。
上下两个乐句在旋律线条呈现出五度关系,这是比较常见的。
12鄂温克族民歌鄂温克族民歌分为赞达拉嘎、鲁克该勒调和萨满调三大类。
13达斡尔族民歌⑴达斡尔族人口有13.24万,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是最主要的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