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茨伯格战略历程心得
战略历程读后感-2023年学习资料
第三个鼎盛时期:-经验命题的发展-波特的相关模型-潜在的进人者-企业-法出-设施-行业新进人者的威胁-辅助活动-人为-资游-管理-利-供应商-购买 -技-术-开-的议价-行业内的-润-能力-竞争对手-采购-内部-生:-外部-市场-服-目前竟争者的实力-后勒-经营-后蚴-销售-务-替代产品的威胁 基本活动-波特五力竞争模型P76-图1-基本价值链-的市场范围,-它们可以使企业在其所处产业中获得高-竞争优势-波特认为“战略是重要的”,将战略看 -降低成本-产品差异化-必然的演绎和深思熟虑的过程,并提出了-1.成本领先-2.产品差异化-很多理论基础,然而忽视了学习和涌现在-战略当中的作用, 甚至得出一个令人惊-3A.以成本领先为-3B.以产品差异-重点-化为重点-讶的结论一“日本企业很少有战略,他们-都必须学习战整”-图4-4波特的通 战略-Porter,1985:12.源自Part-THREE-详细介绍
定位学派-第一个鼎盛时期:-《孙子兵法》-来源于军事格言-●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通用条件的通用战略)-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 ,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关于-兵力优势的战略观点-第二个鼎盛时期:-寻找咨询要求-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 战者劳.(先发优势-“唯快不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略思考往往是有局限性的-高-问题产品-明星产品-作者态度:-大部分箴言都是非常清楚的,但 销售增长率-导入期-成长期-过于简单的箴言没有实用价值,-些很明确的箴言是相互矛盾的,-瘦狗产品-金牛产品-所以要以谨慎的态度对待。-导入期或衰退 -成熟期-针对四类产品给出四种通用战略,能-低-根据这个矩阵对战略进行排序,更加-合理地安排资金。-然而有的学者认为,“明星”产品可-Bal cu -相对市场占有率-能是个陷阱,“瘦狗”产品也可能成-波士顿矩阵P71-为最好的产品,市场的变化是很快的,-这不一定能百试百灵。
《战略历程》
S T R A T E G Y S A F A R I【读书笔记】《战略历程》管理大师明茨伯格代表作一次读懂50年来10大战略理论作者简介老先生确实眼光毒辣,把历史上的战略大师怼了个遍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管理思想家之一管理领域伟大的离经畔道者最具原创性的管理大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管理学院教授,战略管理学会主席代表作:《管理工作的本质》、《管理者而非MBA》、《明茨伯格论管理》、《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等。
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大学管理学教授布鲁斯•阿尔斯特兰德约瑟夫•兰佩尔主要著作:《生存率研究》、《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合著)。
圣安德鲁斯大学管理学审稿人,管理应急政策研究所的创办人之一在工程与建筑管理领域担任国际项目高级研究员。
为何要读此书S T R A T E G Y S A F A R I有关战略的研究最令人兴趣盎然,也最令人感到困惑。
全新的术语不断问世,各种流行观点此起彼伏,战略研究这一领域似乎是无法穿越的荆棘密布的原始丛林。
阅读该书,就是一次穿越战略旷野的旅行。
本书是一大批最著名战略管理学家几十年研究成果的总结,是对可谓“汗牛充栋”成果的全方位梳理和提炼。
作者详细介绍了十种战略学派,并从中演绎出了一个具有内在关联性的战略形成学派。
战略制定被视为管理活动中的高端任务,但被潮流压力和决策困境包围的管理者,仍像盲人摸象般围着“战略”摸索着。
本书让我们这些“睁眼瞎”能看到战略管理这头大象的全貌。
阅读建议S T R A T E G Y S A F A R I受众:这是一部战略管理研究者的必读书。
本书应用于从事管理实践的管理和咨询人士,也适用于学生和教师。
所有对战略有兴趣的朋友都欢迎你加入我们的旅程。
老实说,不要指望读完一遍就能看到这头大象。
本笔记建议下载保存,作为工具书随需查阅。
下一页汇总了十大战略学派的各维度比较,方便未购买的朋友查阅。
本书高度浓缩,要读懂本书,还应配套的去读各个学派的名著,互相印证的学习方式有助于真正领会本书的精髓。
明茨伯格战略历程
明茨伯格战略历程
明茨伯格战略是一种基于政治、军事和经济条件的整体战略思想,由
德国军事家卡尔·冯·明茨伯格在20世纪初提出,被认为是现代战争理
论中最重要的一种。
明茨伯格战略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早期思考阶段:明茨伯格在1906年左右开始思索战争的本质和目的,并提出“以战争达成和平”的思想。
此时他还没有完全构建出明茨伯
格战略的完整框架,但这种思考成为他后来理论的重要基础。
2.理论构建阶段:明茨伯格在1910年左右编写了《战争》一书,系
统阐述了他的战争理论,并提出了以“重心”为中心的战略思想。
他认为,对方的军事力量构成的“重心”是攻击的目标,通过打击对方重心周边的
关键点,可以达到攻克重心的目的。
3.实践验证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明茨伯格担任德国总参谋长,将自己的理论应用于战争实践。
他通过攻击敌方重要的经济、政治和
军事地点,不断削弱对方的实力,最终导致法国投降和俄国退出战争。
4.后继发展阶段:战争结束后,明茨伯格在纳粹党的支持下,继续发
展他的战略思想。
他将其扩展到政治和经济领域,更注重使用宣传和政治
手段来达成目标。
这一阶段的理论包括了“战争与政治相一致”、“经济
战争”等思想。
总的来说,明茨伯格战略历程经历了从早期思考到理论构建、实践验
证和后继发展的过程,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略思想之一。
《战略历程》阅读心得分享及推荐
《战略历程》阅读心得分享及推荐文/胡守云为什么要做战略?战略如何制定与管理?战略管理的价值、限制和缺陷是什么?我们每年都在做战略,每每到Q4这个时节,都在忙于做下一年的规划和预算,而我们真的对战略的思考足够吗?战略的本质个人认为在于对机会丧失的恐惧,追求组织稳定地生存发展。
战略的执行关键在运营,或者说经营管理的能力,包括资源部署及有效利用,战略定位的贯彻,目标的确立以及策略执行的结果控制。
明茨伯格是管理学的大师,也是战略管理方面的权威,《战略历程》这本书带我们传阅五十年的管理历程,从多个方面展现出战略的特征、限制以及如何运用的思考与建议。
本书是做战略规划者、企业领导者和管理研究者的必读书,可以常翻常新,促进思考,与明茨伯格管理思想家的认知是匹配的。
本书特点这不是一本讲故事的历史书籍,而是探讨战略发展历程、变化及其作用、机制和限制的一般原则和框架的书。
本书以盲人摸象作为暗喻,对10个战略学派进行了描述性的介绍,这10各学派的划分应该是本书作者们总结提炼的吧,似乎已经成为比较同行的一种看法,至少通过本书的阅读对于战略制作的发展历程,以及当代的一些最新进展和发展有了较为全面的框架性的理解。
本书以结构化的方式介绍的10个战略学派的背景、过程、价值贡献、限制约束和适用条件的假设。
本书对于我们了解为什么做战略,战略的价值作用和限制,以及我们对战略的认知、战略形成和执行的控制与管理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当然,这不是一本介绍如何制作战略、执行战略和评测战略的实际操作的指导书,这些方面的书已经很多,可以直接寻找类似与“战略管理”、“定位”、“核心竞争力建设”以及平衡记分卡这类的书籍。
主要内容本书共计12个章节,第一章以盲人摸象作为暗喻描述不同的战略学派其实是大象的不同认知视角、方法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结论,第十二章对整体战略的历程进行总结回顾,并形成结论,并认为战略依然在发展之中。
下面分别对10个战略学派按章节顺序进行简要描述,为第2-11章,出于简化的目的,不再列出章节号。
明茨伯格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反思以及从你自己的经验中学习
明茨伯格: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反思,以及从你自己的经验中学习▲【编者按】本文是《战略与经营》(strategy+business)主编Art Kleiner对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的访谈,集中阐述了对管理的本质以及如何培养管理者的观点。
核心观点包括:管理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项实践,对管理的可靠的研究目前还是太少。
一个公司和组织只有成为一个社区,才能成为最有效率的组织。
对于管理者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和同侪一起反思自己的经验。
亨利·明茨伯格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院约翰·克莱格霍恩讲席教授,经常提出一些有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教育方式。
1973 年,明茨伯格第一次产生影响是依靠《管理工作的本质》一书,这本书研究了5 位高级管理者的工作生活。
从那时开始,他一直反对决策过程的形式主义(参见明茨伯格《战略规划兴亡录》,1994),力主商学院改革(《管理者,而非MBA》,2004),支持符合常识的组织实践(尤其是在他的近作《管理进行时》当中,这本书是在观察了29 位高级管理者的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力作),是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声音。
明茨伯格还是一位教学创新者。
和其他几位著名的管理学和领导力方面的作者一样(例如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和卡尔·怀克),他也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高管培训方式,培训针对的目标是那些必须在工作中同时具备分析能力和敏锐直觉的领导者。
这项努力的成果是一种强化培训模式,明茨伯格把它叫做“自然开发”。
培训项目的提供者包括麦吉尔大学、英国的兰卡斯特大学和班加罗尔的印度管理学院,在这项培训的课程中,管理者们可以相互吸收经验和见解。
他还在实验自我指导式的学习方式。
他与人合作创建了一家名为“CoachingOurselves”(自我辅导)的机构,采用马歇尔·戈德史密斯和人力资源专家戴维·尤里奇等名家的培训方案,以及他自己编写的一些材料。
战略管理心得体会
战略管理心得体会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战略管理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战略管理心得体会1通过一学期对战略管理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知识,对这个科目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总结如下几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兴起,经济资源跨国流动的势头更加强劲。
中国自从加入WTO之后,年轻的中国企业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环境下迅速成长。
在经历“联想”收购“IBM”、“中海油”竞标收购美国“尤斯科”石油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并购之后,世界看到了中国企业崛起在东方,国人为我们迈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而骄傲自豪。
但是,今天,中国的市场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企业要持续发展比非易事!数以万计的企业,由于缺乏战略意识,常常想一艘无舵之船,随风漂浮、无家可归,难以驾驭外部世界的风风雨雨。
波特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企业战略的概念主要来源于军事战略。
从军事的角度看,战略是对战争全局的策划和指挥,即依据敌对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遵守战争规律,照顾战争全局的各方面,所制定和采取的有关战争方针、政策和方法。
明茨伯格在总结分析了一些战略概念后,提出“战略的5P概念”,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战略的基本含义。
根据他的归纳,可以从计划、模式、定位、观念、计谋五个角度来理解战略。
什么又是战略管理呢?它是以战略的概念和本质为基础。
简而言之,战略是关于企业总体发展方向和对实现这已发展方向的途径的规划。
而战略管理就是对确定战略和实现战略目标过程的管理。
而其过程主要是“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和控制”。
战略管理不应是在企业危机时、重组后、更换大股东后的工作,而是企业发展中的经常性的工作;不应是用来宣传的,而是事关企业生存安全的绝密。
《战略历程》的读书报告
《战略历程》的读书报告《战略历程》的读书报告一、名著基本简述1.作者简介本书作者亨利明茨伯格被誉为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管理思想家之一、管理大师。
身份是大学教授,主席,学者。
他对管理工作的观察与研究,至今无人能超越。
他的代表作多是关于管理研究的,他的作品影响范围广,学习价值大,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2.书本介绍什么是战略?战略形成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十个学派就有十个答案:一个孕育过程,一个程序化过程,一个分析过程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本书初步了解一下吧。
在《战略历程》一书中,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和另外两位作者布鲁斯阿尔斯特兰德、约瑟夫兰佩尔,总结了之前很多人的研究成果(书中有很多数据引用,专栏借鉴)结合自己的认识将各种战略管理理论划分为十个学派,并详细阐述了十个学派关于战略形成过程的观点。
首先这十个学派分别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创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作者不只是简单地总结这十个学派的观点,还分析了这些观点的优缺点,指出了它的贡献和局限性,以及适用的环境。
从局部到整体的视角研究了战略形成的过程,并深入分析,形成了整体性的、规律性的总结。
从这里可以看出此书的知识理论性极强,所以有些地方不好理解。
3.写作特色明茨伯格用了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战略动物园的多样性。
他说设计学派好像蜘蛛,只是在专心致志地编制自己的网。
计划学派好像松鼠,一心收集资源为未来做准备。
定位学派是庞大的水牛,用自己强壮的身躯傲视一切。
企业家学派则认为自己是可以独力战胜水牛的狼。
认识学派好像猫头鹰,只是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进而编织自己的心灵世界。
学习学派则好比是猴子,灵巧地寻找树上的果实。
权力学派像狮子一样,盯上了战略动物园以外的羚羊。
文化学派好像孔雀,只关心自己漂亮的羽毛。
环境学派与文化学派有点类似,就像不愿看到危险的鸵鸟。
结构学派则像善于变化的变色龙,外观在不停变幻而实质则始终如一。
企业战略管理的学习心得.doc
这就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明茨伯格(H。
Mintzberg)对战略做出的5P解释,从这也就可以看出,我们在给企业做出合理化的规划战略时,得认真做5P分析,用到我们身上就是,在给自己写人生规划或者职业生涯的时候,也要对自己提出明确的规划(也就是Plan);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要付出一定的行动和做一些准备(也就是Ploy);我们在给出了规划和要采取的行动后,我们还要对自己进行分析,分析自己有些什么能力,有什么优势,能够在实施行动中合理安排步骤(也就是Pattern);在有了规划、准备和自我分析后,我们还得对自己有个合理的期和自身实际的分析,自己在这个大环境中处于个什么样的地位,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这样在采取行动时能够明确自己的行动有多大的成绩(这就是Position);在有了这四方面的分析后,我们还要考虑在取得成功后,能不能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蛋糕呢!如果我们能够坐到这五点,那么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就会有条不紊,有目标,有节奏,离我们的理想也就越来越近了。
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者得为自己的企业制定出一个利于自己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而这个战略既不能是太让人感觉遥远飘渺,触不可及,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那样的战略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但也不能制定的太小了,容易实现的的战略那还是战略吗?因此制定企业战略的时候也得注意企业战略具有的特征:全局性、长远性、指导性、竞争性、风险性、相对稳定性、适应性。
但也得注意不要把战略看成是战术、定式、运营、管理工具、地图、可以先于执行的、是左脑使然的、是时尚的。
我们知道了企业发展需要制定企业战略,那么还得知道企业战略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呢?它有什么样的结构层次呢?企业战略构成的要素有:活动领域、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协同优势。
当知道了制定战略的因素后,那么在制定企业战略的时候可以避免不全面,不完整,缺乏指导意义。
企业战略有三个层次结构,分别为:公司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
战略历程读书报告
战略管理历程读书报告1.作者简介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在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誉的管理学大师,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国际管理界,加拿大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的角色是叛逆者。
他是最具原创性的管理大师,对管理领域常提出打破传统及偶像迷信的独到见解,是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其理论思想主要有:(1)明茨伯格是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组织管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对管理者工作的分析。
1973年,明茨伯格以一本《管理工作的实质》(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一举成名,书中揭示了管理者的三大类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仔细考察了管理者的工作及其对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织的巨大作用,并就如何提高管理效率为管理者提供了建议。
目前,中国职业经理人队伍还处在初创期,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作用逐步被认同。
这种背景下,明茨伯格关于经理工作对组织作用的分析,非常有助于职业经理人认清自己的价值。
(2)体现了明茨伯格战略思想的《五重组织》出版于1983年,明茨伯格写道,企业应该废除传统的界线和职能上的分工,等级制度已经过时了,如今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就是非正规的、不定型的的团队,这些团队有频繁的人员更替,而且当旧的问题渐渐隐退,新的问题浮出水面时,团队的工作内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明茨伯格把这种形态模糊的工作环境命名为"临时委员会组织"(adhocracy)以区别于"官僚组织"(bureaucracy)。
传统的战略理论认为制定战略是高层管理者的职责,他们应冷静地考虑并制定战略。
对此,明茨伯格大不以为然,他的理论矛头直指僵硬刻板的战略方针,战略方针虽然还没有被完全淘汰出局,但他在《战略性计划的沉浮》(2000)中已经宣布了它的死亡,战略性计划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战略和计划是矛盾的对立面:战略是综合,计划是分析。
转载【转载】跨越边界的管理——明茨伯格的
转载【转载】跨越边界的管理——明茨伯格的[转载]【转载】跨越边界的管理——明茨伯格的国际实践管0跨越边界的管理——明茨伯格的国际实践管理教育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 当今世界上杰出的管理思想家之一, 美国战略管理协会的创始人和前任主席。
比较有影响力的著作包括: 《管理工作的本质》、《组织的结构》、《组织内外的权力斗争》、《战略过程》、《明茨伯格谈管理: 我们的奇妙组织世界》、《战略规划兴亡录》和《穿越战略理论的丛林》等。
MBA是以错误的理由用错误的方法教育错误的人。
真正的管理是科学、艺术与手艺的结合。
美式MBA、EMBA教育最近几年在中国发展很快,大洋彼岸MBA教育起源地最近对美式MBA教育模式的反思,以及一些最新的改革风潮值得我们关注。
2002年秋季,世界最大的管理学术协会美国管理科学院新创刊一本叫《管理科学院学习与教育》的刊物,上面有两篇非常重要的文章。
一篇是斯坦福商学院的管理学研究权威人物杰弗瑞·费夫(Jeffrey Peffer)与学生合写的《商学院的末日?》,文中引用另一位管理学研究权威人物芝加哥大学的荣·伯特(Ron Burt)的研究结果称:MBA教育除了让MBA毕业生比他们的同事老两岁,没有任何好处。
他们并不全是为了哗众取宠,只是矫枉须过正,和华尔街股市一样,MBA在20世纪90年代末热得实在有些不正常了。
学者们总是善于提出问题,难的却是找到答案。
该创刊号上另外一篇文章则罕见地富有建设性,这就是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的《跨越边界的管理教育》一文。
西方管理学的学术研究界和大众出版界隔阂非常深,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的意思。
明茨伯格却是极少数能够两条战线同时作战的人物之一。
在学术界他是战略学的开创性人物,江湖地位一直岿然不倒,2000年获得美国管理科学院的杰出学术贡献奖;大众则赞扬他是当今少有的管理思想家,他对时事不留余地、锋芒毕露的批判时时见于报端和畅销书中。
战略管理读书笔记(共5篇)
战略管理读书笔记(共5篇)第一篇:战略管理读书笔记大象之樊笼——寻求战略管理的箴言---明茨伯格《战略历程》读书笔记摘要:明茨伯格把战略管理分为了十大流派,这十大流派的观点都有自己的合理之处,但是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它们只是对战略全局的一个局部认识,本文对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的观点做了梳理,并指出战略学习是对这十种流派思想融会贯通的有效方法之一,也为在信息环境下企业进行动态战略管理提供了一种思路。
1、导论战略形成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十个学派就有十个答案:一个孕育过程,一个程序化过程,一个分析过程……在《战略历程》一书中,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和另外两位作者布鲁斯·阿尔斯特兰德、约瑟夫·兰佩尔,将各种战略管理理论划分为十个学派,并详细阐述了十个学派关于战略形成过程的观点。
三位作者把战略看作是一头大象,这十个学派就好比这头大象的一个个部分——鼻子、尾巴、四肢、躯干等等。
很显然,这十个学派都有失偏颇,只是紧紧抓住了战略形成过程的一个局部,而没有触及其他的部分。
那为什么不介绍战略的全貌,而要呈现这一个个部分呢?作者认为,为了认识整体,我们必须先理解局部。
2、“战略管理”流派的海洋——战略管理十大流派观点剖析设计学派非常崇拜SWOT分析,认为战略制定就是为了寻求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匹配。
不过,设计学派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其实质核心是将战略制定脱离于战略贯彻,即将思维和行动相分离。
这种分离方便了案例研究和教学,也同样是因为这种特点,设计学派模型在咨询业中也倍受青睐。
但问题是,明茨伯格发问了:“想了再做”真地是最好的方法吗?一面是行动者在底层辛勤地执行战略,一面是战略的思考者高高在上、深思熟虑。
形成这种局面需要一个基本前提:信息可以在不失真地情况下,集中起来发给上级。
而这在现实中往往是实现不了的假设。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产生于一个受控的、正式的过程,该过程被分解成清晰的步骤,每个步骤都采用核算清单进行详细的描述,并由分析技术来支撑。
战略历程读后感
战略历程读后感
战略历程是一本由美国知名学者彼得·德鲁克所著的管理类书籍,书中详细介绍了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战略。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战略管理对于组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战略规划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了战略管理对于组织的重要性。
在书中,德鲁克指出,战略管理是组织长期成功的关键,它涉及到组织的使命、愿景、目标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的战略管理,组织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战略管理对于组织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工具,更是组织长期发展的保障。
其次,我学习到了如何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战略。
在书中,德鲁克详细介绍了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战略规划、执行和评估等方面。
他强调了战略的灵活性和实施的重要性,指出只有通过不断地调整和实施,组织才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成功。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战略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战略。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战略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明白了战略管理对于组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战略规划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战略,以及战略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管理类书籍,更是一部关于组织长期成功的指南,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对我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战略历程读后感
战略历程读后感
《战略历程》的作者明茨伯格说道“本书只是领域回顾,而非文献综述”。
其言外之意就是这本书更加注重战略管理的历史阐述,而非用于学术研究。
从历史的角度看,作者利用整本书描述了战略管理思想中的十大学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结构学派),十大学派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在思想深度上具有渐进性。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不强调这本书在学术领域的重要意义,《战略历程》梳理出的十大学派为战略领域研究者的研究提供了战略管理思想清晰的脉络,并且消除了研究者以往的许多困惑,明茨伯格试图为战略管理领域提供一个客观公允的评述,建立一个审视战略管理的新思路。
从这个角度来看,《战略历程》意义非凡。
明茨伯格将其所阐述的十大学派归纳为三个大类。
第一类中的学派从战略本质的视角进行说明,包括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和定位学派,它们重点关注战略应如何表述;第二类的学者对战略形成的过程进行了思考,其侧重于表述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这个大类中的学派包括企业家学派、认知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第三类的学派只包含有结构学派一个学派,该类学派崇尚整合,它将其他各个学派的精华加以聚类,归结成清晰的组织战略变革过程。
读明茨伯格的《战略历程》有感讲解
读明茨伯格的《战略历程》有感战略形成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十个学派就有十个答案:一个孕育过程,一个程序化过程,一个分析过程……在《战略历程》一书中,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和另外两位作者布鲁斯·阿尔斯特兰德、约瑟夫·兰佩尔,将各种战略管理理论划分为十个学派,并详细阐述了十个学派关于战略形成过程的观点。
三位作者把战略看作是一头大象,这十个学派就好比这头大象的一个个部分——鼻子、尾巴、四肢、躯干等等。
很显然,这十个学派都有失偏颇,只是紧紧抓住了战略形成过程的一个局部,而没有触及其他的部分。
那为什么不介绍战略的全貌,而要呈现这一个个部分呢?作者认为,为了认识整体,我们必须先理解局部。
这十个学派分别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创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
作者不只是简单地总结这十个学派的观点,还分析了这些观点的优缺点,指出了它的贡献和局限性,以及适用的环境。
比如,创业家学派认为战略形成是一个构筑愿景的过程。
明茨伯格在书中总结了这个学派的四个特点。
1、积极寻找新机遇是整个战略制定过程的主要任务。
受创业家领导的组织,其主要的任务是寻找机遇,解决问题反而是次要的任务。
2、在创业家组织中,权力属于能够使组织具有明确行动方向的创业家。
3、在面对不确定因素时,战略会大幅度地向前跃进。
在创业家组织中,战略是通过做出重大决策,即那些“大手笔”而向前发展的。
4、创业家组织的首要目标是创业成长。
组织的目标很简单,它只是创业家目标的延续。
作者指出,突出了愿景目标和个性化领导能力的作用,这是创业家学派的贡献,但是这个学派也有一些严重的不足。
创业家学派完全用个别企业领导人的行为来展现战略形成,但对战略形成这个过程从未有细致的论述;而且,它以创业家个人健康和幻想作为赌注,一个小小的心脏病就能毁掉一个组织重要的战略家。
创业家学派适用于哪些企业呢?作者经过研究发现,初创型企业和发展中的小企业对这个学派倡导的战略形成有着广泛需求。
对战略的共识
对战略的共识
——明茨伯格《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1、战略与组织、环境都有关系。
“思考战略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就是组织和环境的不可分割性……组织运用战略来应对变化着的环境”
2、战略的本质是复杂的。
“因为变化将新的环境组合带给组织,战略的本质是要保持一种非组织化、非程序化、非常规的、不重复的状态……”
3、战略影响着组织的整体利益。
“……战略决策非常重要,它能影响到组织的整体利益……”
4、战略包括内容和程序。
“……战略研究包括采取的行动或战略的内容以及决定和实施行动的程序。
”
5、战略不是完全深思熟虑的。
“理论家们……同意未来的战略,应急战略,已实现的战略是应该相互区分开的。
”
6、战略存在于不同层次。
“……企业有……企业战略(即使我们应从事什么行业?)和经营战略(我们如何开展行业竞争?)”
7、战略包括各种不同的思想过程。
“……战略既包括概念总结也包括分析过程。
一些学者重强调了分析过程,但大多数学者则确信战略制定的核心是组织的领导者对战略概念的认定。
”。
明茨伯格: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反思以及从你自己的经验中学习
明茨伯格: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反思,以及从你自己的经验中学习▲【编者按】本文是《战略与经营》(strategy+business)主编Art Kleiner对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的访谈,集中阐述了对管理的本质以及如何培养管理者的观点。
核心观点包括:管理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项实践,对管理的可靠的研究目前还是太少。
一个公司和组织只有成为一个社区,才能成为最有效率的组织。
对于管理者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和同侪一起反思自己的经验。
亨利·明茨伯格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院约翰·克莱格霍恩讲席教授,经常提出一些有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教育方式。
1973 年,明茨伯格第一次产生影响是依靠《管理工作的本质》一书,这本书研究了5 位高级管理者的工作生活。
从那时开始,他一直反对决策过程的形式主义(参见明茨伯格《战略规划兴亡录》,1994),力主商学院改革(《管理者,而非MBA》,2004),支持符合常识的组织实践(尤其是在他的近作《管理进行时》当中,这本书是在观察了29 位高级管理者的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力作),是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声音。
明茨伯格还是一位教学创新者。
和其他几位著名的管理学和领导力方面的作者一样(例如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和卡尔·怀克),他也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高管培训方式,培训针对的目标是那些必须在工作中同时具备分析能力和敏锐直觉的领导者。
这项努力的成果是一种强化培训模式,明茨伯格把它叫做“自然开发”。
培训项目的提供者包括麦吉尔大学、英国的兰卡斯特大学和班加罗尔的印度管理学院,在这项培训的课程中,管理者们可以相互吸收经验和见解。
他还在实验自我指导式的学习方式。
他与人合作创建了一家名为“CoachingOurselves”(自我辅导)的机构,采用马歇尔·戈德史密斯和人力资源专家戴维·尤里奇等名家的培训方案,以及他自己编写的一些材料。
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读后感
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读后感第一篇: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读后感《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读书报告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30年后重新解构经典的《管理工作的本质》,创作新作《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
本文对本书的作者、主要思想和主要的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对文中管理者的三大平台谈了自己的理解及感想。
《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的作者是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继德鲁克之后最伟大的管理大师,在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誉的管理学大师,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国际管理界,加拿大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的角色是叛逆者。
他是最具原创性的管理大师,对管理领域常提出打破传统及偶像迷信的独到见解,是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曾两次获得《哈佛商业评论》所颁发的年度最佳文章“麦肯锡奖”,其获奖论文已收录在此书中。
他最知名的著作《管理工作的本质》奠定了他的管理大师地位。
他对管理工作的观察与研究,迄今无人能超越。
除此之外,他的代表作还包括、《管理者而非MBA》、《明茨伯格论管理》、《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等。
内容简介及主要思想数年前,当亨利〃明茨伯格对外表示要重写他的第一本著作,也就是那本令他一举成名的代表作《管理工作的本质》时,大多数人都以为明茨伯格只是说说而已,或者顶多做一些简单的修订和整理。
然而,我们错了,我们显然没有吃准明茨伯格这位加拿大老人的性格,他在试图重新解构30年前的自己。
亨利〃明茨伯格就是这样敢于反叛自己经典著作。
这位跻身《华尔街日报》“20位最杰出的商业思想家”,名为修改和完善,实则几乎重写了自己30年前已成为教科书式经典的《管理工作的本质》。
这本新作名为《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所谓“进行时”,指的是他以钟爱且擅长的田野式调查,对29位来自不同行业的经理人(从高科技行业经理到交响乐团指挥)一天的管理活动进行观察和总结。
有了新的调研,明茨伯格更进一步认清了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究竟在做什么。
明茨伯格的战略手艺化
明茨伯格最伟大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战略管理方面的研究,毫不夸张地说,明茨伯格把整个学术生涯都用来了解管理者如何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发展战略。
战略一词,古已有之,更多的体现在军事方面。
在企业管理领域,恐怕没有哪门科学能像战略管理一样,形成的历史很短,而学科的流派如此众多、大师级的名家巨匠辈出。
从安索夫、钱德勒、安德鲁斯、斯隆、德鲁克、明茨伯格到波特、哈默尔,他们的名字始终与战略管理紧密相连。
明茨伯格对企业战略深刻理解集中体现在经典着作《战略规划的兴衰》一书中。
汤姆·彼得斯出于对明茨伯格的崇拜,甚至认为,在管理学殿堂中,明茨伯格的座次要比德鲁克高出很多。
企业界的战略思维,似乎被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一人垄断,但凡谈到战略管理,无不引用波特的“五力模型”,“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一化”,似乎惟有如此才能显示出自己是名门正派而不是旁门左道。
明茨伯格则独辟蹊径地告诫我们,完美漂亮的框架下面恐怕只反映了事实的一半真相。
他从制作陶器的过程中得到启示,提出战略手艺化的观点。
他认为战略的形成过程,与手艺人制作陶器的过程类似,是一个摸索、尝试、学习、调整的过程。
在古典的战略思维中,战略是正式的、具体的目标明确地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细致目标、预算、程序和各种经营计划来贯彻。
把战略细化进行分解,由此产生了一套完美的等级体系。
处于最上层的是长期全面的“战略”,中期的“战略”是为下一年提供短期经营的计划;与战略计划体系平行并存的是目标体系、预算体系、亚战略体系和行动安排体系;最后,这个体系被整合为经营战略总体规划。
战略在运行过程中所有行为的共同点是制定计划,但目标通常处于受控状态。
每一个具体的环节都由企业的相应部门负责执行,责任到人,按照详细说明予以实施。
如此一来,不仅战略包含整个过程需要制定计划的步骤,而且这些步骤执行的时间必须明确。
深入细致完成的战略计划就被这样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了。
在市场信息和顾客需求瞬息万变的今天,这种自上而下的战略计划暴露出步履艰难、行动迟缓、缺乏灵活性等弊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茨伯格《战略历程》的启示—战略学习摘要:明茨伯格把战略管理分为了十大流派,这十大流派的观点都有自己的合理之处,但是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它们只是对战略全局的一个局部认识,本文对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的观点做了梳理,并指出战略学习是对这十种流派思想融会贯通的有效方法之一,也为在信息环境下企业进行动态战略管理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字:战略管理十大流派战略学习战略形成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十个学派就有十个答案:一个孕育过程,一个程序化过程,一个分析过程等,在《战略历程》一书中,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和另外两位作者布鲁斯·阿尔斯特兰德、约瑟夫·兰佩尔,将各种战略管理理论划分为十个学派,并详细阐述了十个学派关于战略形成过程的观点。
三位作者把战略看作是一头大象,这十个学派就好比这头大象的一个个部分——鼻子、尾巴、四肢、躯干等等。
很显然,这十个学派都有失偏颇,只是紧紧抓住了战略形成过程的一个局部,而没有触及其他的部分。
那为什么不介绍战略的全貌,而要呈现这一个个部分呢?作者认为,为了认识整体,我们必须先理解局部。
一、战略管理十大流派观点剖析设计学派认为战略制定就是为了寻求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匹配。
不过,设计学派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其实质核心是将战略制定脱离于战略贯彻,即将思维和行动相分离。
这种分离方便了案例研究和教学,也同样是因为这种特点,设计学派模型在咨询业中也倍受青睐。
但问题是,明茨伯格发问了:“想了再做”真地是最好的方法吗?一面是行动者在底层辛勤地执行战略,一面是战略的思考者高高在上、深思熟虑。
形成这种局面需要一个基本前提:信息可以在不失真地情况下,集中起来发给上级,而这在现实中往往是实现不了的假设。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产生于一个受控的、正式的过程,该过程被分解成清晰的步骤,每个步骤都采用核算清单进行详细的描述,并由分析技术来支撑。
明茨伯格认为,计划学派的核心吻合了管理教育、大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政府进行宏观管理的实践活动。
在这种模式中,战略是由受过严格培训的计划人员来制定的。
计划学派认可了设计学派大多数的前提,但它相比于设计学派的简单和非正式的模式,更强调“步骤”性和“命令”式的控制。
事实上,“由计划人员制定的,想象中非常完美的战略只有很少数得到了成功地贯彻”。
与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所不同的是,定位学派的基础更权威一些,它得源于迈克尔.波特的两本轰动性的著作:《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这些思想使定位学派在战略管理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按照在定位学派的力量,迈克尔.波特的5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三种通用战略、价值链模型是其主要分析工具,它们尤其得到战略管理咨询人员的推崇和使用。
不过明茨伯格认为,定位学派同样存在着思考和行动分离的问题,它使战略制定过程过于深思熟虑而因此破坏了战略学习。
另外,定位学派将企业竞争优势归结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与市场机会,而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赢利状况应该是基本一致的,这明显不符合事实。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竞争早已不再是一场“位置之战”,战略也早已变得动态起来,成功只能取决于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反应。
企业家学派将战略形成过程集中在个别领导人身上,而且强调某些天生的直觉、判断、智慧和洞察力。
它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种与形象和方向感有关的看法,其核心概念是“远见”。
战略的形成过程在企业家学派中,继续被看作一只被掩埋在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黑匣子,它对走入困境的企业组织,所开的药方简单明了:去寻找新的、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人!显然,企业家学派用到的方法是冒险的,它以企业家个人健康和幻想作为赌注。
认识学派认为如果要去具体了解战略的形成过程,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研究战略家的思想。
认识学派存在两个分支,其中一派倾向于实证主义,认为知识的处理和构成是产生某种勾画世界的客观想法的成果;而另一派认为所有的认识都是主观的,将战略作为一种对世界的解释。
如果说偏向客观的一派认为认知是世界的一种再创造;而主观一派则认为认知本身创造了世界。
学习学派认为,战略是人们开始研究形势时与其组织应付局势的能力一起出现的,有时以个人方式表现,而多数时候则以集体行为的方式出现,最后集中成为组织成员的行为模式。
认识学派试图告诉我们,世界是很复杂的,单纯说明性的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和定位学派是建设不起战略管理这座大厦的,而为了去更好地了解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只好去学习。
权力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受到权力影响的过程,它强调权力和政治手段应用于战略谈判以利于获得特殊利益。
这一学派存在两个分支,即微观权力和宏观权力。
微观权力是用来应付组织内部的政治对策;而宏观权力关心的是组织对权力的应用。
明茨伯格认为,权力学派将权力和政治引进战略形成过程是有其意义的,因为我们必须承认,在很多情况下,组织或多或少会受到政治和权力因素的影响,如在重大变革时期,权力关系中的重大变化也必然发生,在冲突出现时,许多组织成员拥有权力并有促进自身利益的倾向.对于文化学派,明茨伯格是这样说的,把权力放在镜子面前,看到的翻转的背面的影像就是文化。
权力控制组织并将其分离;而文化则将个体整合进集体。
文化学派相对于定位学派人为的精确性,其缺点是概念的模糊性。
另外,它还会阻碍必要的改变,由于文化是凝重的、稳固持久的,它赞成保持管理的连续性并将管理保持在一定的轨道上。
而且,由于文化形成本身就是持久和困难的过程,对其重建和再造往往更难,并会对其造成破坏。
环境学派与其他学派不同,它们将环境看作一种影响因素,而在环境学派中,环境成为了真正的演员角色。
环境学派认为,组织是消极被动的,它们花费时间对确定议事日程的环境做出反应。
明茨伯格指出,“环境”因素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其他学派中,如定位学派,在定位学派中,环境体现为一种经济力量群,代表行业、竞争和市场。
在认识学派的一个分支中,对偏见和歪曲的强调,也反映了环境的影响。
而学习学派也强调了环境的复杂性。
结构学派包含了前面的所有内容,但它却运用了自己的独特视角,它和其他学派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调和的可能,一种对其他学派进行综合的方式。
这一学派一方面将组织和组织周围的状态描述为结构,另一方面将战略形成过程描述为转变。
它们反映了事物存在的两个方面:状态和变迁。
从某种意义上说,结构学派的前提包含了其他学派的前提,但每一前提都有一个明确界定的适用背景,正是这种包容成为了结构学派独有的特征。
明茨伯格虽然相对来说更为推崇结构学派,但他同时也认为,结构学派给战略形成这个混乱的领域带来了某种秩序,但是组织从结构中获益的同时,也会从中受到损害。
二、进行战略学习—十大流派思想给我们的启示这十个学派都犯了同一个错误: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外的方面。
虽然从整体上看,这十个学派都是错误的,但是每个学派都有正确的地方。
经理人了解这十个学派的观点后,即使不可能完全看清楚战略管理这头大象,也可以尽量逼近战略管理的全貌。
十个学派的观点,也拓宽了管理人员的战略视角。
作为战略家,要能掌握这十种观点,并且综合运用。
而事实上,战略管理也正在朝着这种综合的方向发展。
真正的战略学的发展方向,就是相互、溶合使用。
缺乏这样的认知前提,在企业战略理论方面的研究中,难免造成“盲人摸象”的结果。
对于经理人而言,在战略的制订过程中,必须从企业整体出发,不被局部因素纠缠;同时,对侧面问题与局部问题加以足够的关注。
通过明茨伯格的理论我们还可以知道这样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当你在翻阅厚厚的一摞战略管理咨询报告的时候,你可能看到的只是战略管理咨询领域的某一个派别的认识成果;第二件事情是,就如同明茨伯格警告的那样,虽然我们看到了大象的躯干、大腿、象鼻、耳朵以及尾巴,但大象却并不是这些局部的总和。
如果一定要从盲人摸象的困剧中挣脱出来,寻找一条路,那么通过战略学习是有可能达成的这一目的。
什么是战略学习?战略学习是以信息社会为背景的一种战略管理方式,它强调学习,也强调对战略管理工具的应用,而所有战略管理研究工具的应用,目的只是为了战略学习。
换句话说,战略管理就是战略学习,战略学习是在结构学派的基础上理清了层次,通过对信息和知识的有效控制,实现企业组织的内外互动,在动态中实现战略管理。
战略学习是否可以解决企业面临的所有问题呢?显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企业组织仅仅是社会的一种组织,而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来组成的,人的行为决定了企业行为,因而要适应动态的环境,其实就在于企业人的不断学习,持续的学习,有目的的学习。
对比战略管理的各种流派,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这种学习的印记。
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本来提供了不少的研究和学习的工具,但他们认为这些研究工具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战略,则是一种大胆的错误。
而企业家学派重视企业家的价值,但企业家其实恰恰就是一种学习成果,企业组织对企业家的重视,其实只是一种知识和信息的引进。
权力学派、文化学派和环境学派虽然各有侧重,但它们提供的成果也没有脱离认识和知识的范畴,只不过这种认知是来自不同层面的,有的是文化层面,有的是权力基础,有的则是来自市场环境。
因此,战略学习是相对于企业组织的一种宏观认知过程和认知框架,企业组织的正确战略就是从这样的一种认知框架和认知过程中源源不断的产生出来。
明茨伯格在很多场合都把战略管理称为是一头大象,而战略管理也的确是头大象,它威力巨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企业组织支离破碎;但它同时又令人感觉无从琢磨,因为四面八方的威胁随时可能到来,人们似乎总是只能匆忙应对。
从这种意义上说,彷佛现代企业的成功天然的就带有某种盲目性,如何解决这样让人困惑的问题,战略学习应该是信息社会提供的一种可能性。
参考文献:[1]亨利·明茨伯格.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吴仕逵.明茨伯格细数战略历程[J].人力资源·HR经理人,2010(4).[3]陈功.从明茨伯格看战略管理箴言[J].现代企业教育,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