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的文化背景及宋初词人之略说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从宋词鉴赏 宋初诗人素材

高中语文 从宋词鉴赏 宋初诗人素材

宋词鉴赏〔1〕宋初诗人第一讲宋初诗人秋露宋初诗人北宋建国,结束了五代以来的纷乱,出现了一统局面。

建国后,经过半个世纪的经营,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社会安定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但由于统治阶级的极端奢侈腐化,加重对人民的剥削;由于外族不段入侵,宋朝政府每年用大量物资银两求和;国家财政支绌,逐渐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形势。

边关战事不段发生,租赋徭役之苦频频落到人民头上,饥民随处可见,农民起义不断兴起。

朝廷中一些有志之士,谋求变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宋初诗坛,一方面是一些能够正视现实的诗人,主X师法杜甫、白居易,用诗歌反映现实,关心民疾,他们被称为“香山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徐铣、王禹称等,以王禹称的影响最大。

下面来赏析王禹称的诗歌。

王禹称(954-1001), 字元之, 济州巨野(今某某巨野)人. 出身清寒的农家, 九岁能文,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 曾任右拾遗、左司谏、翰林学士等职. 为官遇事敢言, 屡遭贬谪. 真宗即位后, 官复知制诏, 后又贬知某某, 死于蕲州任上. 王禹是北宋初年的诗文家, 首倡“革弊复古〞, 提倡“韩柳文章李杜诗〞, 是北宋诗文改革的先驱. 填词尚平易, 格调清旷高远, 抵制当时流行的华丽文辞. 有《小畜集》.。

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简析]通俗、清新、自然,却又趣味无穷,含义隽永,是这首律诗的主要风格。

读起来毫不费力,而写起来却是经过千锤百炼,正如王安石诗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为容易最艰辛〞。

可以说这首诗有俗的神韵,而这种俗,正是雅的极致。

首联是倒装,诗人“纵步不知湖岭深〞,“行径忽然忘远近〞,玩兴正浓着呢。

他让马儿慢悠悠地在“篱东菊径深〞某某步前行,那“野菊生秋涧〞的奇异景色使他留连忘返。

此时诗人也许想起了爱菊的陶渊明,想起了菊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高尚品格。

古代文学宋元时期要点整理

古代文学宋元时期要点整理

宋代文学分体、分期概说1.宋代文学分体:以诗、词、文最为发达,话本次之、戏曲又次之。

2.宋代文学分期:北宋初期:诗:白体、西昆体、晚唐体词:晏殊、柳永北宋中期:诗:欧、苏、王等词:苏轼北宋末期:诗: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秦观、张耒、晁补之)词:秦观、黄庭坚南宋初期:诗:江西诗派词:李清照南宋中期:诗:陆游、范成大、杨万词:辛弃疾南宋末期:诗:姜夔词:刘克庄等1、宋初有哪三体,代表人物分别是谁?(1)白体。

代表人物:徐铉、李昉、王禹偁,改革晚唐五代诗弊,倡导白居易平易流畅的诗风。

(2)西昆体。

代表人物:杨亿、钱惟演、刘筠(3)晚唐体。

“晚唐派”诗人指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人。

代表人物:1、林逋等隐逸诗人2、“九僧”和寇准2、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张、意义和影响。

1、背景:文风浮靡卑弱,古文传统中断,形式主义泛滥;政治上变法呼声高涨。

柳开、王禹偁是先驱人物。

2、主张:A.文以明道,文道并重;B.学习韩柳古文、杜诗,主张文从字顺、陈言务去。

3、发展阶段:A. 反对五代宋初浮靡之风;B.反对西昆体雕琢空洞之风;C.反对太学体矫枉过正之弊。

4、意义和影响:A.彻底清除了形式主义文风;B.树立了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散文传统;C.对后代文学影响深远。

六一风神。

“六一风神”是北宋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并不刻意选择人物、场景以及按照某种寓意的逻辑来组织内容,只是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心的行文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事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

他的散文一般具有笔触多情的特点,常着眼于感情的抒发。

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的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

总之,这种绝世风神的特点是: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纯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3、苏舜钦和梅尧臣的诗风比较。

诗风之异:1、苏诗直陈时弊,痛快淋漓。

梅诗触及时弊较平和含蓄。

2、苏诗感情奔放,充满激情,意境广阔。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北宋时期,发展至南宋时期达到了巅峰。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宋词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宋词的发展脉络。

一、宋词的起源宋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的文学变革。

在唐朝末年,诗歌已经达到了巅峰,但随着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诗歌逐渐失去了对人们情感表达的能力。

北宋初年,文人开始追求更加真实、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于是诞生了宋词这一新的文学形式。

宋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的文学变革。

二、宋词的发展1. 宋词的初期发展(北宋初年)北宋初年,宋词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

当时的词人主要受到古文运动的影响,追求古朴、简约的表达方式。

他们以唐代的诗歌为基础,借鉴古文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与生活体验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2. 宋词的中期发展(北宋中期)北宋中期,宋词进入了发展的繁荣期。

这一时期,文人开始更加注重词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他们注重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的表达,追求词的曲调和节奏的美感。

同时,他们也更加注重词的内容,描绘了丰富多样的人生百态和自然景物,使词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3. 宋词的晚期发展(南宋时期)南宋时期,宋词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词人们的创作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以及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素材,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的佳作。

三、宋词的特点1. 真实感和情感表达宋词以其真实感和情感表达成为独特之处。

词人们通过对自身情感的真实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词人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为素材,将自己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的佳作。

2. 音乐性和韵律感宋词注重词的音乐性和韵律感,追求词的曲调和节奏的美感。

词人们通过对词的音韵美的追求,使词的表达更加优美动听,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讲义 宋代第一章 宋初文学

讲义  宋代第一章  宋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C (宋·元)主讲教师:白岚玲bailanling@第五编宋代文学一、宋代文学主要类别⏹主要文学样式⏹诗歌⏹词⏹散文⏹话本小说⏹宋杂剧⏹诸宫调⏹主要文学批评样式⏹诗话⏹唐代:618 ~907年⏹宋代:960 ~1279年二、宋代文人主要特点1.文人化学者化倾向⏹富有才学⏹长于议论⏹讲究技法⏹忧患意识2、社会文化背景⏹教育繁荣⏹科举改革⏹印刷业发展⏹儒释道合流⏹宋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登封嵩山南麓⏹应天府书院(睢suī阳书院、南京书院)——河南商丘⏹一说,石鼓书院——湖南衡阳唐宋科举比较:形式唐代⏹帖经⏹墨义⏹策问⏹诗赋宋代⏹策⏹论⏹诗赋⏹取消帖经、墨义⏹大经⏹兼经(论语、孟子)⏹策⏹律令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引状》:昔祖宗之朝,崇尚辞律,则诗赋之工,曲尽其巧,自嘉祐(北宋仁宗赵祯所用最后一个年号)以来,以古文为贵,则策论盛行于世,而诗赋几至于熄。

何者?利之所在,人无不化。

”唐宋科举比较:时间、录取人数唐代⏹一年一次⏹每次不足50人⏹不做弥封宋代⏹一年一次——两年一次——三年一次⏹每次二三百至五六百人,甚至千人以上⏹弥封、誊录第一章宋初文学宋朝(960—1279)北宋:960—1127年,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9年,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北宋(960—1279)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960 976 998 1023 1064 1068 1086 1101 1126“宋初”——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及仁宗朝初期,即宋代开国后最初七十多年间。

第一节宋初诗歌一、宋初诗歌概说⏹文人——多从五代十国入宋⏹诗文——多承袭五代十国,未形成宋诗独特个性⏹诗风——浮艳五代十国⏹从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54年⏹五代——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1、崇文抑武的国策“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2、城市经济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3、民族矛盾的激化4、理学的兴盛5、高度成熟的文化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王国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二、宋代文学成就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成就——诗歌1、宋代非常重视诗歌创作。

诗人众多,著作大盛。

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

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

2、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3、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

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宋代文学成就——散文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1、文体多样化。

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2、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如欧苏之文。

3、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

宋代文学成就——词1、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2、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

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3、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题材应有尽有。

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宋词的繁盛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

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宋词繁盛的原因1、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2、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3、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4、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宋词的发展北宋前期词坛概况: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

北宋初期文学

北宋初期文学

从总体上看,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 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已 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 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清人吴 之振说“元之独开有宋风气”,这个评价
是合乎事实的。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晚唐诗风,尚未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宋初三体:推重白居易的白体 模仿贾岛、姚合的晚唐体 效法李商隐的西昆体
二、王禹偁和白体诗人
1. 代表作家有徐铉、李昉等。
模仿白居易的闲适诗、“元和体”以及 其浅易流畅的诗风,却忽视了白居易讽谕现 实的精神,多应酬唱和、流连光景之作,风 格浅切闲雅,平易有余而深警不足。
《 山 园 小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四、西昆体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 派。以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 名,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主要有三类题才:
一是怀古咏史。如《始皇》、《汉武》、 《明皇》等皆属此类。 二是咏物。如《鹤》、《梨》、《柳絮》、 《萤》、《泪》等。 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直夜》、 《夜燕》、《别墅》等。
晏殊的《珠玉词》
晏殊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 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踏莎行》);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以清新之辞写男女恋情,以闲雅之 笔写富贵气象,而且在词作中能融入自 己的主观情感和哲理体悟,使其词作赋 予了更为浓厚的士大夫气,显示了由 “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进一 步转化。

15第五编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15第五编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 晏殊所擅长的是小令,晏殊表现的是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雍 容闲雅。 ▪ 晏殊的词作很典型体现着北宋前中期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士大 夫的生活情趣。晏殊词的这种情趣,一是描摹富贵气象,二 是叹息美好易逝。
▪ 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存富贵气象。 ▪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
濛濛乱扑行人面。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
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 红应满径。(《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9—1052), 字希文,吴县人。大中祥符 八年(1015)进士。庆历 三年(1043)任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 政”。卒谥文正。
思考题:
▪ 1. 柳永词在北宋词坛上有什么样的开拓之功? ▪ 2. 如何理解晏殊词中的“富贵气象”?
▪ 3. 张先又称“张三影”,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张先精于取
景与巧于炼字的词作特点。 ▪ 4. 何如解释欧阳修词作中大量的艳词现象?
为词”开了先路。 ▪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
春风。
尊前看取衰翁。(《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第四节
张先和其他词人
一、张先其人其词
▪ 张先(990—1078),字 子野,乌程人。天圣八年 (1030)进士。历任宿州 掾、吴江知县、嘉禾判官。 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 陆”。治平元年(1064) 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
▪ 欧阳修艳曲小词里包含的浓重享乐成分,除了应歌娱乐的需要,还有更 深层的心理动机,那就是强烈生命焦虑的释放为的是用感官的享受来冲 破死亡的威胁。欧词中伴随着美酒、美人一起频繁出现的,还有一个 “白发”形象,当我们把这三者结合起来看时,凸显了欧词中蕴含强烈 的生命意识。 ▪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闻唱、画楼钟动。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第三章北宋前期词坛从北宋建国(960)到仁宗朝(1023-1063)得一百年,一般被瞧做就是北宋文学得前期。

这一时期得词坛具有承前启后、革故鼎新得特点。

新型得宋代社会充满着浓郁得享乐风气,这为词体得勃兴准备了优越得发展环境。

虽然在词作内容与词体风格上,主要还就是继承五代晚唐那种花间尊前得柔情传统,但在继承中也有新变,那就就是羁旅行役、人生喟叹、登临怀古等新得歌词题材出现。

即便就是在一些写作男情女爱、伤春悲秋得传统题材里,也常常会注入词人得主体情感。

某些歌词中又出现理性观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议论说理之风。

对词体功能得认识上,由“敢陈薄伎,聊佐清欢”(欧阳修《采桑子·西湖念语》)得写作态度,逐渐向“诗词一体”得方向过渡。

这些变化,都为词坛巨擘苏轼得到来做了充分准备。

就北宋词发展而言,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二晏、欧柳为代表。

除柳永外,多秉承唐五代词之余緖,填词以小令为主,内容多男女艳情,词境开拓不大。

但就是,词得写作技巧却较唐五代有较大扩展。

柳永得慢词创作,更就是词体由唐五代入宋得一个飞跃。

后期,以苏、周为代表,以词得诗化为突出特征。

苏轼“以诗为词”冲破了“词为艳科”得旧观念与音律束缚,使词在思想内容、创作题材与表现手法上都有了新得开拓,从而成长为一种独立得抒情诗体。

北宋词得诗化,一就是指创作题材、思想内容得社会化,二十指词得表现手法得诗化。

苏轼后,秦观、贺铸、周邦彦也都不同程度得表现出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用词得雅化与词人得主观色彩更为浓厚。

第一节宋初词苑一、相对沉寂得宋初词坛建宋之初,在政局不稳得大环境下,国力急需奠基,承载歌词发展得良性环境尚未具备。

加之最高统治者视小词为前代得祸国之因,中书、台谏对士大夫、社会风尚得加强监督、儒学得重建、词为艳科得传统观念等因素得综合作用,所以相对于晚唐五代词人与词作得繁荣,宋初词坛有“顿衰于前日”得状况。

从北宋建国得建隆元年(960)到真宗景德元年(1004)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得四十年间,有作品传世得词人不过十余人,词作仅存三十余首。

宋初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柳词观照

宋初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柳词观照

02
柳词的歌词通常具有优美的旋 律和深情的意境,这使得它们 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和传唱。
03
柳词的歌词也具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它们不仅在当时受到人 们的喜爱,而且在后代也一直 被人们所传颂。
03
柳词的艺术特色
柳词的音乐性
协韵规范
柳词在协韵方面严格遵循当时的语音系统, 运用平水韵等韵部,使得词作在音韵上和谐 统一。
宋初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广泛的经济交流。
文化环境
儒学复兴
宋初儒学逐渐复兴,形成了理学,强调人的修养和社 会责任。
诗词繁荣
宋初诗词创作繁荣,柳词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在当 时独树一帜。
书法艺术
宋初书法艺术也得到了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宋体” ,为后世所推崇。
02
柳词的起源和发展
柳词的起源
宋初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柳词 观照
2023-11-09
contents
目录
• 宋初社会文化背景 • 柳词的起源和发展 • 柳词的艺术特色 • 柳词与宋初社会文化的关系 • 柳词的传承与发扬
01
宋初社会文化背景
政治环境
中央集权
宋初政治体制逐渐从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向中央集 权转变,实行宰相制度,以加强皇权。
05
柳词的传承与发扬
柳词在当代的传播和推广
柳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这种 推广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方面,也体现在大众文化领域。学者们对柳词的深入研 究,以及对初学者和普通读者的解读和阐释,都为柳词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重要 贡献。
除了学术界的努力,大众文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种形式的媒体,如书籍、杂 志、网络等,都为柳词的传播提供了平台。这些媒体不仅通过文字形式传播柳词 ,还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让更多人接触到柳词,进一步扩大了柳词的影响力。

概说:宋代文学的背景、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

概说:宋代文学的背景、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

概说:宋代文学的背景、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一、宋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二、宋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士风的关系。

三、宋代文学的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第一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第一节:宋初文坛北宋开国不久,就有柳开等人提出文学复古理论,反对晚唐五代浮靡文风,但当时的诗文创作,主要还是沿袭晚唐五代风格,只少数作家如王禹偁、杨亿等人的创作呈现了一些新的因素。

1,宋初诗歌的“三体”。

(1)“白体”。

(2)“西昆体”。

(3)“晚唐体”。

2,王禹偁。

在宋初文坛上,最为优秀的作家当推王禹偁。

他的诗文对宋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北宋诗文革新1,诗文革新的政治、文化、学术背景2,文风、诗风新变的历程和实绩。

3,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中的核心地位和主要贡献。

在欧阳修之前和同时,有穆修、苏舜钦、尹洙等人提倡古文;苏舜钦、梅尧臣等人致力于探索新的诗风。

他们都对诗文革新的最终成功作出了贡献。

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重要作家,都得到欧阳修的识拔和引荐而知名文坛。

他们都被后人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

第三节,欧阳修的诗文创作成就1,欧阳修的生平和学术。

2,欧阳修的散文。

欧文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他的创作实绩和古文理论相辅相成,开创了一代文风。

3,欧阳修的诗歌初步表现出了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已明显从宋初诗风的局限中摆脱出来,以较为宏大的创作格局、畅达健朗的风格意趣初步奠定了时代新风。

欧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第四节:苏舜钦与梅尧臣苏舜钦和梅尧臣是诗风和文风变革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

1,苏舜钦生平经历。

苏舜钦的诗歌以雄豪奔放为特色,政治色彩和议论色彩都十分浓厚。

苏舜钦又擅长古文。

2,梅尧臣的生平经历。

梅尧臣诗歌不论关怀民生还是抒情写景,都以平淡深远为特点。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六一诗话》:“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

”二人都以杰出的创作成就在宋诗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

古代文学:宋初文学

古代文学:宋初文学
一、北宋初期诗坛概况
“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二、王禹偁和白体诗人
1.“白体”诗人,是宋初效仿白居易作诗的一
批诗人,代表作家有徐铉、李昉等。 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 2.王禹偁是唯一能突破白体束缚的白体诗人,也
是宋初最有成就的作家。 其《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 黄,信马悠悠 野兴长。万壑 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 阳。棠梨叶落 胭脂色,荞麦 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 怅,村桥原树 似吾乡。
二、西昆体的艺术特征
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整饬典丽。
独得李诗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缺乏李 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缺乏创新精神,没有 自成一家的气概。
三、西昆体的衰微及其原因
诗歌体裁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 徒有模仿,缺乏自立的精神。
复习与况; 3.解释名词: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第一章
宋初文学
所谓“宋初”,是指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及 仁宗朝初期(960—1037)。
这时期的文坛,在沿续五代文风的同时呈现出一 些新气象。
第一节 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一、北宋初期散文创作概况
倡导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柳开、王禹偁。 西昆体兴起,号为“时文”,浮靡文风再
度泛滥。 反西昆派:穆修、范仲淹、石介、尹洙等。
二、王禹偁的散文
“传道明心”。“道”——不同于柳开所 讲的儒家道统之“道”,而主要是指国计 民生和时政时弊。“心”——主要是指自 己的政治见解和内心的真实感受。
宋代散文史上连接韩愈、柳宗元与欧阳修、 苏轼的关键性人物。
《待漏院记》、《唐河店妪传》。
三、范仲淹的散文
《岳阳楼记》。
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第四节 西昆体的盛衰

宋代文学1

宋代文学1

一、北宋前期词人群体宋初前半个世纪,新王朝建立并逐渐兴盛,词体的发展还没有完全出现同步发展的迹象,基本上还是处于停滞状态,词人数量不多,而且存留下来的词作也很有限,在艺术上还没有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缺乏开拓性。

到了真宗、仁宗两朝,宋朝真正进入了承平盛世,范仲淹、柳永、晏殊、欧阳修、张先等著名词人登上词坛,才意味着宋词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二、宋初词人宋初词人潘阆、王禹稱、寇准、林逋、范仲淹等人,作了数量不多的词,这时的词作主要是语言清晰秀美的小令,因而宋初词坛总的形势是:第一、还未形成词派。

第二、由于词是诗人兼作的,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

1、潘阆(?一1009)。

字逍遥,北宋大名(今属河北省大名县)人,曾居钱塘。

至道元年(995)赐进士,任国子四门助教。

后因事被斥,浪迹江湖,漂泊多年。

真宗时曾任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参军。

有《逍遥集》,存词11首。

酒泉子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2、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圭(今陕西省渭南市)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一生多次拜相,后封莱国公,谥忠愍。

著有《寇莱公集》七卷。

存词5首。

踏莎行春暮春色将阑,莺声渐老。

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

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3、范仲淹本姓朱,参加进士考试时叫朱说,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

三岁时随母改嫁朱姓。

范仲淹留的词共五首,内容风格在宋初词作中都能别开生面。

《渔家傲》描写边塞题材,开始打破了词专写男女爱情的传统窠臼,可谓是个独创。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词传统上分为两类——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是我国词坛上历史最久,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词派。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第三章北宋前期词坛从北宋建国(960)到仁宗朝(1023-1063)的一百年,一般被看做是北宋文学的前期。

这一时期的词坛具有承前启后、革故鼎新的特点。

新型的宋代社会充满着浓郁的享乐风气,这为词体的勃兴准备了优越的发展环境。

虽然在词作内容与词体风格上,主要还是继承五代晚唐那种花间尊前的柔情传统,但在继承中也有新变,那就是羁旅行役、人生喟叹、登临怀古等新的歌词题材出现。

即便是在一些写作男情女爱、伤春悲秋的传统题材里,也常常会注入词人的主体情感。

某些歌词中又出现理性观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议论说理之风。

对词体功能的认识上,由“敢陈薄伎,聊佐清欢”(欧阳修《采桑子·西湖念语》)的写作态度,逐渐向“诗词一体”的方向过渡。

这些变化,都为词坛巨擘苏轼的到来做了充分准备。

就北宋词发展而言,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二晏、欧柳为代表。

除柳永外,多秉承唐五代词之余緖,填词以小令为主,内容多男女艳情,词境开拓不大。

但是,词的写作技巧却较唐五代有较大扩展。

柳永的慢词创作,更是词体由唐五代入宋的一个飞跃。

后期,以苏、周为代表,以词的诗化为突出特征。

苏轼“以诗为词”冲破了“词为艳科”的旧观念和音律束缚,使词在思想内容、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上都有了新的开拓,从而成长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北宋词的诗化,一是指创作题材、思想内容的社会化,二十指词的表现手法的诗化。

苏轼后,秦观、贺铸、周邦彦也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用词的雅化和词人的主观色彩更为浓厚。

第一节宋初词苑一、相对沉寂的宋初词坛建宋之初,在政局不稳的大环境下,国力急需奠基,承载歌词发展的良性环境尚未具备。

加之最高统治者视小词为前代的祸国之因,中书、台谏对士大夫、社会风尚的加强监督、儒学的重建、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以相对于晚唐五代词人与词作的繁荣,宋初词坛有“顿衰于前日”的状况。

从北宋建国的建隆元年(960)到真宗景德元年(1004)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的四十年间,有作品传世的词人不过十余人,词作仅存三十余首。

北宋前期词

北宋前期词

邵雍《邵氏闻见录》:地气自北而南则天 下治,地气自南而北则天下乱。
鲁迅:我不爱江南,秀气是秀气的,但 小气……满洲人住江南二百年,便连马 也不会骑了,整天坐茶馆。
三 、宋代文学的特色
(一)现实精神和爱国主题突出。
内忧外患不断,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文人士大夫们充满了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具 有强烈的国家主人公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感、
椐《全宋词》、《全宋词补辑》: 词家:1440多人 词篇:20300多首
(二)、宋词兴盛的原因
1、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的娱乐需求。

宋朝放宽了轻商抑商政策。

当时出现了许多商业贸易的大都市 。
坊与市的界限,取消了宵禁。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
‚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
理学兴起与士人价值观的确立: 理学:又称道学,以儒学为主,兼融释道。主要代表人物: 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
从外在方面说,是将宇宙的起源、结构及其天然合理性与 道德秩序、伦理纲常、社会结构对应起来形成一个解释体 系。 从内在方面说,是将“天理”与人心互相对应,凸显人心 对秩序、规范的自觉。
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 俗文学形式—话本、戏剧等得到迅速发展。
第 一 章 宋 初 文 学
晚唐五代词
第一节 北宋初期诗歌的三大流派
一、白体
二、晚唐体
三、西昆体


诗坛上的“宋初”,指宋代开国之初直到宋 仁宗明道、景祐年间。 五代诗坛概况:充斥着卑弱、偏狭、浅俗之 风,以宗尚白居易、贾岛者为多。 冯道《天道》: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 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
蝶恋花

《宋初文学》课件

《宋初文学》课件
赋》等。
柳永
总结词
北宋慢词的开创者
详细描述
柳永是北宋慢词的开创者,他的 词作以长调慢词为主,语言优美 、意境深远,代表作品有《雨霖 铃》、《八声甘州》等。
பைடு நூலகம் 苏轼
总结词
北宋文学的集大成者
VS
详细描述
苏轼是北宋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文学成 就涵盖了散文、诗、词等多个领域,其散 文风格独特、气势磅礴,诗作清新自然、 意境深远,词作则豪放不羁、风格多样, 代表作品有《东坡志林》、《江城子·乙 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
雄浑豪放
总结词
宋初文学在气势上追求雄浑豪放,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豪情 壮志。
详细描述
宋初文学家在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中,善于运用豪放不羁 的语言和激昂慷慨的表达方式,展现出强烈的个性和豪情壮 志。这种风格体现了宋初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气息。
婉约含蓄
总结词
宋初文学在情感表达上追求婉约含蓄,通过细腻的笔触和隐晦的暗示来表达深 沉的情感和思想。
04
宋初文学的代表作品
《醉翁亭记》
总结词
宋初文学的杰出散文作品
详细描述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散 文,以其精巧的结构、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 内涵,成为宋初文学的杰出代表。该作品通 过描绘醉翁亭周围的景色,表现出作者对自 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赤壁怀古》
总结词
豪放派诗词的经典之作
详细描述
晚唐体是宋初文学的另一重要流派,以追求清丽脱俗、简练明快为主要特点。
详细描述
晚唐体诗人以贾岛、姚合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以简练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 清新的风格为特点,多写山水自然和隐逸生活。晚唐体诗歌在形式上讲究平仄 和韵律,强调意境的创造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第三章北宋前期词坛

第三章北宋前期词坛

第三章北宋前期词‎坛从北宋建国‎(960)到仁宗朝(1023-1063)的一百年,一般被看做‎是北宋文学‎的前期。

这一时期的‎词坛具有承‎前启后、革故鼎新的‎特点。

新型的宋代‎社会充满着‎浓郁的享乐‎风气,这为词体的‎勃兴准备了‎优越的发展‎环境。

虽然在词作‎内容与词体‎风格上,主要还是继‎承五代晚唐‎那种花间尊‎前的柔情传‎统,但在继承中‎也有新变,那就是羁旅‎行役、人生喟叹、登临怀古等‎新的歌词题‎材出现。

即便是在一‎些写作男情‎女爱、伤春悲秋的‎传统题材里‎,也常常会注‎入词人的主‎体情感。

某些歌词中‎又出现理性‎观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议‎论说理之风‎。

对词体功能‎的认识上,由“敢陈薄伎,聊佐清欢”(欧阳修《采桑子·西湖念语》)的写作态度‎,逐渐向“诗词一体”的方向过渡‎。

这些变化,都为词坛巨‎擘苏轼的到‎来做了充分‎准备。

就北宋词发‎展而言,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二晏、欧柳为代表‎。

除柳永外,多秉承唐五‎代词之余緖‎,填词以小令‎为主,内容多男女‎艳情,词境开拓不‎大。

但是,词的写作技‎巧却较唐五‎代有较大扩‎展。

柳永的慢词‎创作,更是词体由‎唐五代入宋‎的一个飞跃‎。

后期,以苏、周为代表,以词的诗化‎为突出特征‎。

苏轼“以诗为词”冲破了“词为艳科”的旧观念和‎音律束缚,使词在思想‎内容、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上‎都有了新的‎开拓,从而成长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北宋词的诗‎化,一是指创作‎题材、思想内容的‎社会化,二十指词的‎表现手法的‎诗化。

苏轼后,秦观、贺铸、周邦彦也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用词的雅化‎和词人的主‎观色彩更为‎浓厚。

第一节宋初词苑一、相对沉寂的‎宋初词坛建宋之初,在政局不稳‎的大环境下‎,国力急需奠‎基,承载歌词发‎展的良性环‎境尚未具备‎。

加之最高统‎治者视小词‎为前代的祸‎国之因,中书、台谏对士大‎夫、社会风尚的‎加强监督、儒学的重建‎、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以相对于‎晚唐五代词‎人与词作的‎繁荣,宋初词坛有‎“顿衰于前日‎”的状况。

宋代文学绪论、第一章宋初文学分析

宋代文学绪论、第一章宋初文学分析

四、文人心态与审美情趣 1 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 2 士大夫的文化性格、文人生活态度与审美 情趣转变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 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 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 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繰车,牛 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 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胜欧阳修《醉翁亭记》。 ”)

《三黜赋》 “屈于身而不屈于道,虽百谪而无亏”。
第二节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宋初诗歌“三体”: 白体(香山派) 西昆体 晚唐体 白居易体简称白体。白体的主要作家有李昉 、 徐铉等,稍后王禹偁成为盟主。白体诗人模 仿白居易、元稹的诗风,描写流连光景的闲 适生活。而王禹偁更重白居易的讽喻诗,用 诗反映现实,关心民瘼,艺术上则要求浅近 平易,通俗易懂。来自第三节 晚唐体诗人

与白体同时存在,因师法晚唐诗人贾岛、姚合而得 名。这派诗人多为山林隐士和僧人,主要作家有林 逋、魏野及九位僧人。他们长于五言近体,多就眼 前景物抒写山林之趣,题材狭窄,但风格清新秀雅。 代表作家是林逋。 (1)专学贾岛、姚合的九僧诗 “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 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位僧人。代表是惠崇 “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又“照水千寻迥, 栖烟一点明。”保暹“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楼。”


杨亿(974-1020),大中祥符元年 (1008),翰林学士杨亿将他与钱惟演、刘 筠等人的唱酬之作编成《西昆酬唱集》,收 录17位诗人的247首诗。欧阳修说:“盖自 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 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由是唐贤诸诗集 几废而不行。”

第一章宋代文学绪论

第一章宋代文学绪论

二、士人心态和审美风尚
1、儒、释、道趋于统一
1)白居易对宋人的影响; 2)出仕与归隐之间矛盾的解决; 3)由外部事功到内心修养。
儒释道三教合一,合在“心性”上,合在“修心”上
道:庄子追求超越有待的逍遥游,寻找绝对自由的 “无何有之乡”,只有通过无名、无功、无用、无为、 无己的修炼才能在内心找到;-----后来的道教除了服 食丹药以求长生外,还重视修性养神的内养功夫,
教学目标
1)了解了解宋代文学(主要是诗词)的成就、特色 以及创作环境。
2)理解宋词发展的动因和宋诗的重理趣的转变。
3)掌握宋代文学的总体发展特征和宋初诗文承袭 晚唐之风的基本情况。重点掌握白体诗人和西昆体 的诗歌特色。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
北宋
南宋
(960) (1127)
南宋亡 (1279)
319年
宋朝政治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权力的高度集中 •以文官治国
宋初模仿晚唐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 诗人,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 苦 ,属五代余风。代表诗人有魏野、林逋、 寇准等。分两个群体:九僧和隐逸之士。
1、林逋等隐逸诗人 林逋隐居杭州孤山,种梅养
鹤,人称 “梅妻鹤子林处士”。
山园小梅 众苦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尊。
见性成佛,心心相印”。
儒教--理学(周敦颐)--“理与心一”,
“心”为宇宙本体,道德理性在每个人的内心。
朱熹有一套“正心、诚意”的修身公式:
“古之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氏开基,与历代不同,虽然是“兵变”,可基本上是兵不血刃就夺了天下。得起来容易守起来就难,赵氏有其先天的不足。若王夫之《宋论》中说:“权不重,故不敢以兵威劫远人;望不隆,故不敢以诛夷待勋旧;学不夙,古不敢以智慧轻儒素;恩不洽,故不敢以苛法督吏民。”有此“先天不足”,而赵氏能受非常之命,终以一统天下,垂及百年,而世称盛治者何?用王夫之的话说是“唯其惧也”!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率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末二句尤其好。击节而赏之的欧阳修,也作过一首咏草的《少年游》词,今并录于下: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林、梅、欧阳所作这三首词,被薛砺若先生称作“咏春草的绝唱”(《宋词通论》第76页),这应看作是宋初咏物词的佳构,用辞质朴清新,借物以写情怀,疏朗而不涩,与南宋之咏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同。
再看林逋的《长相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说:“林处士妻梅子鹤,可称千古高风矣。及其《长相思》词云云,何等风致!闲情一赋,讵必玉瑕珠额耶?”这是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高士林逋,也作过极具风致的《长相思》词,这如同晋时隐士陶渊明也曾作过很艳腻的《闲情赋》一样,这到底能否说是珠玉有瑕?其实人的情感世界是极丰富的,君子不言利,未必不慕利;隐士不言女人,未必不思女人。要之,慕利者未必因慕利而必失君子风;思艳者也未必因思艳而必损隐士气。倘食人间烟火,食色不能不思,因为这是人的最基本之需要。而君子隐士,之所以能称“千古高风”者,在于不以利害义,不以色害情也。其间分寸把握的好坏,即可判出君子小人、高士俗夫。《长相思》一词,至情之词也。这是写情人还是写夫人?不得而知。《宋史》说林逋未尝娶妻,而杨慎《词品》却说他有个儿子,只是丧偶之后,遂不娶尔(卷三)。其间考据,不遑细录,只是就词论词,这是一首代言体的小令,以女子之口吻,述别情之凄婉。吴山越山,夹岸而峙,迎来送往多少离人,而山仍是山,水仍是水。别离之苦,唯离者自知。过片直写,具体落实到离人身上,泪眼相看,不只为了这一别,更为了这一别竟可能成为永诀。而“罗带同心结未成”,此一别,山水渺茫,相会无期,岂非终身之遗憾?“江头潮水平”,是江潮涨满,船应启程了?还是船已远去,江边水波已转平静?人要走了,不得不走;人已走了,带去了她一腔的爱,留下的是孤独的她自己与她这一番情感经历中的遗憾与苦痛。通篇情景交融,而以景语结住,是作词之正传。诚如沈义父《乐府指迷》所言:“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语,以景结情最好。”
这种“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夸能”,是人力齐天的一种骄傲,是人类尊严的一种显示。当时人许洞曾有诗赠潘氏曰:“潘逍遥,平生志气如天高,依天大笑无所惧,天公嗔尔口呶呶……”(引自《宋人轶事汇编》卷四),可见潘氏对弄潮儿的礼赞,也是在弄潮儿身上看到了自己。末二句“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心尚寒”,写出那壮观的场面让他无法忘怀,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频来人梦,梦醒之后,仍是激动不已。而如此的不能忘怀,或因为那弄潮儿面对狂潮的勇敢与骄傲,正是潘阆自己的人格写照。此词播扬之后,有好事者作《潘阆咏潮图》(《词品》引《皇朝类苑》),亦可见其影响矣。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点绛唇》)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长相思》)
《点绛唇》题作“春草”,或可作咏物词读。宋代咏物词北宋末渐多,而盛于南宋。此词固不必看作咏物词的发轫,但在宋初少有咏物词的词坛上,已可说是空谷足音,弥足珍贵了。草,是一类无处不在的植物,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之为物,卑贱不为人所重,人多欲为“护花主人”,而未闻欲做“护草主人”者也。“金谷”名园,晋石崇在洛阳所建,今人去楼空,一个笙歌院落,已是乱草丛生,落花满地。烟雨凄迷,雁来雁去,人世之盛衰,都被这无主的小草窥去。它看尽了历史的变迁,看尽了人生的离合。上阕写历史,下阕写人生,长亭离歌一遍遍,王孙来去,南北东西,都躲不过这芳草萋萋。“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所见的就是芸芸众生的奔来奔去。为功业谋也好,为稻粮谋也好,总是把人性的整体感与秩序感捣坏以为代价。历史是否就总是由盛而衰?人生是否就总是由合而散?
宋朝立国之后出生的一批诗人,顺着宋初唱和诗的路子,结成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虽无五代衰飒之气,但也不过是以华丽的词句作消遣的玩意儿而已。内敛的柔弱无改,新鲜的气象安在?尽管欧阳修《六一诗话》说“自西昆集出,时人争效之,诗体一变”。可细读来,也不过是由宋初的仿效白乐天变为仿效李义山而已。争奇逞妍,铺锦列绣,在李义山的“衣服”上再加浓饰重彩,却把李义山的“灵魂”丢了。
第二首是咏钱塘观潮的明篇。这是写“忆”观潮,写得如此生动,足见印象之深。钱塘潮为杭州一奇景,故满城人争相观赏,如《梦梁录》所载,八月十六、十八日,人们“倾城而出,车马纷纷”。
此种热闹场面,由词中一个“争”字见出。“来疑”二句,以夸张手法写潮,其势大如沧海之水尽集钱塘;其声大如万鼓齐鸣震耳欲聋。潮之声容俱壮,只此两句已写尽矣!过片又起高潮,潮之声势固足以激荡人怀,而此自然之景观中,人间英雄的弄潮儿更让人钦敬。这是人与自然之力的较量与嬉戏,这是人与自然之力共存的壮美。南宋末的周密《武林旧事》上谈到观潮时说:“吴儿善泅着数百,皆披发纹身,手执十幅大彩旗,争先鼓泳,溯迎而上,出没于惊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这可以作过片头二句的注解。
再说两首隐逸诗人林逋(967—1028)的词。逋,字君复,卒谥和靖先生。《宋史?隐逸传》说他“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闻其名,赐粟帛。”他的《山园小梅》诗中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为历来传诵之名句。他也略作小词,今择其二首说之,词云:
这是否就是历史和人生的真谛?作者自隐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他是否像春草一样,看透了历史与人生之后,而作了另一种活法的选择呢?芳草无言,而无言的芳草在林和靖笔下,却显现出、或者说能让我们解析出他内心的一种清醒。
《能改斋漫录》卷十七曾记载:“圣俞(梅尧臣)在欧阳公(欧阳修)座,有以林逋草词为美者,圣俞因别为《苏幕遮》一阕,欧公击节赏之。”梅氏以诗名重当时,不以词名。但这首由林逋草词激发而成的《苏幕遮》写得也真是好,词云:
这是他的两首《酒泉子》,上首写清秋时节,西湖边上凭栏而望,眼见的是三三两两的钓鱼舟装点在平湖之上;耳闻的是隐隐约约的笛子声频来自芦花荡里。更有白鸟成行忽然惊起飞上青天,至此,则湖水、钓舟、芦花、笛声、白鸟、青天,构成一幅美丽的西湖秋景图。
这自然勾起作者亲整鱼竿,钓于秋水的兴致。此词写得恬淡而有情致,烟波钓徒之语,不亚张志和的《渔歌子》。钱希白爱其词意,特书于玉堂后壁(《湘山野录》卷下);.石曼卿并使画工绘之作小景图(《花草粹编》卷五引《古今词话》),一时传为佳话。可见此词之影响。
那种内敛的”温柔”,在宋初的诗里头,真是让人看着没劲,建安以来的风骨气象都没了。倒是“窈眇宜修”的词,在那种内敛的创作心态下,给予抒写幽约细美的内心情感,提供了一种极方便又极恰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小小的歌词,在有宋一代,开始出人头地了。
二、宋初词人之略说
太祖赵匡胤重艺文,也颇喜欢小词,平蜀后,曾召花间词的代表人物欧阳炯到宫中演奏长笛。此事后以大臣谏阻而止,但以此或知太祖对西蜀词曲的喜爱,大概是鉴于西蜀君臣耽于娱乐而亡国的教训才有所克制的吧。宋初词坛,在晏殊之前,颇显沉寂,二三子偶一为之,也多是唐五代以来的旧套,消散一点的像白居易、刘禹锡、张志和;细密一点的便难脱“花间”、南唐窠臼。然检点宋初之词,亦非绝不可道,自宋开国至晏殊前后一段,词人、词作,犹有可说,至少对有宋一代词体之发展,有着铺路垫石之功。
先说潘阆,其生年不之知,字逍遥,一说是大名人(今属河北),一说钱塘人(今属浙江)。至道元年(995)赐进士第,试四门国子助教,后以“狂”获罪,漂泊多年。有《逍遥词》传世。他作的十余首咏杭州西湖的《酒泉子》,颇负盛名。他曾说过,其《酒泉子》“若或水榭高歌,松轩静唱,盘泊之意,缥缈之情,亦尽见于兹矣。其间作用,理且一焉(与诗比较,其理相同)。即勿以礼翰不谨而为笑耶(《逍遥词附记》)。作词而怕人笑,可见当时士大夫心态,尚不以作词为正道也。然又说“其间作用,理且一焉”,又见出其不若当时士大夫之卑视小词也。
宋徽宗崇宁间,黄静说:“潘阆,谪仙人也,放怀湖山,随意吟咏,词翰飘洒,非俗子所可仰望。”我们看他的《酒泉子》词,确实是“句法清古,语带烟霞”(陆子通语):
长忆西湖,尽曰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乌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心尚寒。
一、宋初的文化背景
宋承周祚,公元960年,赵匡胤以陈桥兵变,开启了大宋江山的三百年基业。
赵匡胤生在后唐天成二年(927),《宋史》说他生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这是史家说开国皇帝的旧套,不过说他做皇帝早有预兆。不知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是否预示他赵家能做得天下三百年?
第一条是说不杀柴家人,也见得太祖之仁,也见得太祖之愧。夺了人家天下,而能优厚其子孙,也算他宽缓不苛。第三条只是强调前两条之必须遵守。第二条遂关文治之旨矣!优厚文人士大夫的政策,使得有宋一代的文人得以成为真正的文人。
除了平定南方和统一中原以外,宋初帝王几无武功可言。政治上是保守的,军事上是无力的。时人已无初、盛唐时建功立业之心志与胆魄,时代精神完全由外张而转为内敛。宋初几代皇帝,皆在文化建设上颇下功夫,如倡读书,重文士,以使宋初文人之学问远比唐人丰富,经史子集无所不读,儒释道等无所不包,文人即学者,学者亦文人。
从文艺创作的心态言,亦与整个文化大背景同,是以向内收敛为要旨。赵氏立国,有五代一批文人人宋,如徐铉、杨徽之、李肪等,皆三四十岁人,五代柔弱之风既已定型,又兼明哲保身,不思张扬,故其作诗也,或取悦君王,粉饰太平而应制;或吟玩性情,自我愉悦而酬唱,盖无多少艺术价值可言。宋初应制唱和之诗极盛行,这一方面有如上所说是文人明哲保身、取悦君王的原因;一方面也是因为君王颇好此道,每加提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