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西方文化的背景和基本精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 • “父母官”
• 自我 • 西方:个性张扬 中国:谦虚、含蓄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言行丼止都自觉戒不自觉地遵守各 自社会的习俗觃范,都是特定社会群体价值观的真实写照。
美国人:擅亍展示个性,崇尚标新立异。 中国人:处事善亍变通,可塑性极强。
中西文化差异的文化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价值观念——文化特制的深层结构
西方文化
• 西方文化统一的认同性是在十四世纪至十六 世纪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形成的。这也是 西欧农牧,手工业社会历史变革在文化创新 上的反映。新兴文化在“复兴”古代希腊、 罗马的形式下,宣扬“人文主义”(人道主 义),对宗教神学进行批判,摆脱了教会对 于人们思想的束缚。提倡关怀人,尊重人的 人道主义和个性解放。这与中国文化之父— —儒学(世事人生)是不同的。中西方文化 中存在有“人情物理”的不同:中国儒家探 求“社会和人生的具体性情”,西方文化重 视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理性。
• 忠于你的团队,热爱你的队员。不忠是所有人性缺点中最卑劣的一种 。我很少说:“你被开除了!”除非是别人首先出卖了你,否则在商 场上我会极力保持忠诚。
Ivanka Trump 伊万卡· 特朗普
• 老外眼中的“中国人标志”:
• ⒈喜欢吃鸡脚鸭脖;
• ⒉吃鱼时吸鱼头; • ⒊吃动物内脏;
• ⒋喜欢唱卡拉OK;
• ⒌遥控器外面包着塑料; • ⒍从没吻过你父母; • ⒎餐后争着抢着买单; • ⒏拜访别人时会带着水果; • ⒐只用筷子打鸡蛋,从不用打蛋器; • ⒑在家喝茶总是用一个带盖的茶杯;
• ⒒吃自助餐之前先把自己饿个半死 。
追溯中西文化不同的背景知识
• 中国文化
•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
•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古代中国的先 秦时代曾出现过“百家争鸣”的文化现来自百度文库, 到公元前140年西汉年间,汉武帝采纳董仲 舒建议,“独尊儒术”(即“诸不在六艺之 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诸子百家长期冲突的分割局面得到了整合, 儒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即中华 各民族成员对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 的认同,儒家思想成为传统社会的代表思想。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 文化,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学说,而且 是为全社会所尊奉的家庭伦理,成为维系以 家庭为本位的社会制度的制度伦理学。
以中西文化的基础不同也引起家庭和对 子女教育的不同为例 • 中西文化的基础不同也引起家庭和对 子女教育的不同的主要原因 : • 儒教文化对家庭的影响非常大。中国 人的姓名表示家族姓氏、辈分、名字、 地位等。而西方首先是个人的名字, 再是父名、姓氏。明显体现了西方文 化中尊重个人的文化思想。 • 西方中“uncle”和“aunt”两个词语 代表中国十余种称谓。这说明了西方 社会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而中国人 更注重血缘、亲情,社会关系复杂, 伦理道德维系着社会。
“人们不哀鸣忧虑,他们尽力迈步向前;他 们不等待别人援助,他们自助;他们不等待机会 ,他们制造机会。” “你们的出路就在你的脚下。在你认为出路 是在别处或别人身上时,你是要失败的。你的机 会,你的成功就包裹在你的人格中。你的成功是 在你自己的生命,正像未来的栎树隐伏在栎子中 一样。你的成功就是你的自我眼睛、开展和表现 。”
2、群体取向与个人取向
(Collectivism vs. Individualism) 中国
• 群体取向: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 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必要时可以忽 略,牺牲。 • 他人取向:做事先考虑别人怎么看 怎么说 • 积极:谦虚谨慎、合作互助、爱国 主义、内敛含蓄、成功时将功劳归给 别人 • 消极:缺乏个人进取精神、个人竞 争意识、过分看中“关系”、过分注 重面子、表里不一、失败时怨天尤人
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别
观 念 中 国 西方
1、人与自然 2、人际关系 3、对“变化”的态 度 4、动与静
天人合一 群体主义 求稳
天人相分 个人主义 求变
求静 做人 “性本善” 灵活 过去
求动 做事 “性本恶” 精确 未来
5、人生态度 6、人之天性观 7、时间取向
1、天人吅一与天人相分
(Oneness vs. Dividednes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中国: • 顺从自然规律,对自然的崇拜,改变自己适应自 然。
以女子口吻诉说人言可畏。
2、群体取向与个人取向
(Collectivism vs. Individualism) 中国
• 群体取向: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 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必要时可以忽 略,牺牲。 • 他人取向:做事先考虑别人怎么看 怎么说 • 积极:谦虚谨慎、合作互助、爱国 主义、内敛含蓄、成功时将功劳归给 别人 • 消极:缺乏个人进取精神、个人竞 争意识、过分看中“关系”、过分注 重面子、表里不一、失败时怨天尤人
西方(美国)
• 个人主义:独特、自主、独立 、放任个性向往自由、追求差异
• 积极:积极进取、锐意创新 • 消极:过分张扬的个性影响群 体合力、过于自信影响了人际关 系的亲和力
A、中国群体取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群体取向,二是 他人取向。 体现在语言上,是We language的特点。
B、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极端崇拜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存在
• 民族性栺——文化特制的外化表现
• 自然环境——文化特制的历史缘由(不讲)
一、价值观念 (Value)
• 1、定义:任何社会或文化中人们所回避不了的指
令,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 绳、处世的哲学、演绎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 规范、道德的标准等等。
“在美国,价值观念这个词所包含的意思是多方面的, 它指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也包括一个人的信仰和爱好,抱 负和追求,希望和恐惧,傲慢与偏见。然而一个人内心的 价值观念无论多么错综复杂,甚至自相矛盾,都无可避免 地在他的生活方式中表现出来。” ——叶进
西方(美国)
• 个人主义:独特、自主、独立 、放任个性向往自由、追求差异
• 积极:积极进取、锐意创新 • 消极:过分张扬的个性影响群 体合力、过于自信影响了人际关 系的亲和力
《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林语堂
中国社会的群体取向: 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在必要时可以忽略,可以牺牲。 言行上不愿得罪人、逢人说好话;主张“审时度势”、“以和为贵”。
安分守己
锋芒毕露
树大招风
人言可畏
因势利导
西方社会的个人取向: 提倡个人主义,崇尚个性解放、提倡自我奋斗。
self—support、self-help、self-dependence、self-confidence
• 交通工具 • 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发展的层次不同。
处理问题 • “不撞南墙不回头” , “不可直中取,只可曲中求”。
对待愤怒 • 西方:率直 中国:隐忍
• 生活方式 • 很早实现工业化,注重自我价值实现,人栺独立。 • 农业大国,群居意识强,注重集体力量。
• 对待孩子 • 亍丹说“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栺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 亲近的人中间,也应保有。”
7、东方人认为经由冥思禅坐可以与宇宙合一;西方人认为行 动与竞争才是正途。
• A、中国:天人合一 • 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整合型句式,它首先注重整体形象, 然后再注重细节,先整体后局部。
• B、西方:天人相分。
• 体现在语言上,重逻辑,求精确。而且是分异型句式。
• “我家有三口人”“教室里有四十几位同学” • “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 “There are 44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想象中的对方 • 清朝的装束,喝的是茶水,吃的是大米饭; • “卓别林”,吃的是火腿,喝的是啤酒。
• 时尚 • 边际效用递减。
三餐 • 西方:喜欢吃冷餐 中国:喜欢吃热餐
• 胃疼时的饮品 • 西方:可乐 中国:热茶水
• 沐浴时间 • 西方:白天 中国:晚上
• 心情与天气 • 西方:天气影响心情 中国:心情不受影响
儒家
孔子:“天何言哉?” 董仲舒:“以类和之,天 人和一也”、“天人感 应”。
西方: • 不屈不挠地驾驭自然 和征服自然,改造自己。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哥白尼发现了新天体
Gilgen & Cho (1979) 做了一项详细的研究,比例了东西方世界 观的差异: 1、东方人信仰天人合一;西方人信仰天人隔离。 2、东方人信仰精神和物质一体;西方人信仰人涵括心、体、 灵。 3、东方人信仰心与体合一;西方人信仰上帝主宰人类。 4、东方人认为人与自然和谐一体;西方人认为人类生存之道 在于征服自然。 5、东方人认为人类同出一源不用分你我;西方人认为人必须 有理性和分析性的思考。 6、东方人认为科学与科技只是制造进步的假象;西方人认为 科学与科技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的价值,崇拜个人奋斗。 体现在语言上,是I language的特点。
西方个人主义起源: • 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生物的个体是自认的基本单位 。” • 美国富兰克林:“上帝帮助自助者。” • 英国首相丘吉尔:“我们从我们的父母那里得到的只是我 们的名字而已,不是财产。我们必须寻找机会。我之特殊 不适继承而来的,而是我通过拼搏取得的。” 英语中以self为前缀的合成词有100多个,如“selfsupport, self-help, self-confidence, self-respect,” etc.
• 聚会 • 团团圆圆
在餐厅 • 热热闹闹
旅游 • 西方:看 中国:纪录
• 排队 • “仓廪实而知礼节”,同时也折射出资源的丰裕状况。
• 人际关系 • “多个朋友多条路”,也反映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否。
• 时间观念 • 西方:时间观念强 中国:相对较弱
• 意见 • 多思、慎言、慎行。
周末的街景 • 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与否。
第四章 两种不同文化的选择
——中西文化的文化因素及其基本精神
Donald Trump 唐纳德· 特朗普
“I made more money in bad times than I made in good times.”
7条成功守则 • 你必须拥有一定的禀赋; • 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没有看到过任何一个成功的人不热爱他们的工作 ; • 永不停止。如果前进道路上有一道铁墙,你都要咬牙闯过去。你绝对 、绝对不要在心里说放弃; • 自信很重要。但是自信不是你对自己断断续续地重复:“我会做到” ,而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信任自己; • 互相考验。这是我至今实行的信条,从中你可以看到人们身上的优缺 点,并以此作为任用职员的准则; • 仔细辨别争论。即使在烈火中,也应该保持冷静。优秀的领导人可以 在杂乱的争吵中分清主次,不称职的却会从争吵中迷失方向;
• 而西方的孩子从小就受到要有独立意 识,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都是为孩子将 来的独立生活做准备观念的影响。18 岁成年后原则上就要离开父母,独立 生活。
• 所以在教育方式上有所不同,中国父 母管教较严,“玉不琢,不成器”。 西方父母是超然性的包容和关爱,决 不强求子女按父母意愿行事,给孩子 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在行为规范上, 中国父母提倡仁、义、礼、智、仪。 而西方文化中法律、法规要高于传统 的道义,西方父母偏重于把“不要违 法”作为教育子女的准则。
• 中国社会是“礼仪之邦”,提倡仁义 道德,父母与子女是长辈和晚辈的关 系,子女说话稍不注意就训斥,甚至 动用家法。而西方家庭父母与子女既 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更是朋友与朋 友之间的关系,子女可以直呼父母的 名字。
• 中国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子女的身上。 “望子成龙”,从小灌输“学而优则 仕”的思想。应试教育向来是中国的 专利,用层层考试来选拔人才,培养 精英。为了孩子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 精力和财力,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培优 班和业余辅导班应运而生,接踵而至。 从选择小学到长大就业、交友、结婚、 抚育孙儿等,家长无所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