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之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音乐欣教案《情感之声》

音乐欣教案《情感之声》

《情感之声》章节一:导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与情感的定义和关系。

2. 音乐欣赏的基本原则。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2. 讲解音乐与情感的定义和作用。

3. 介绍音乐欣赏的基本原则。

4.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实践。

章节二:快乐之声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快乐音乐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用音乐表达快乐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快乐音乐的特征。

2. 用音乐表达快乐情感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快乐音乐的特点。

2. 讲解快乐音乐的特征。

3. 教授用音乐表达快乐情感的方法。

4. 学生实践创作快乐音乐。

章节三:悲伤之声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悲伤音乐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用音乐表达悲伤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悲伤音乐的特征。

2. 用音乐表达悲伤情感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悲伤音乐的特点。

2. 讲解悲伤音乐的特征。

3. 教授用音乐表达悲伤情感的方法。

4. 学生实践创作悲伤音乐。

章节四:愤怒之声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愤怒音乐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用音乐表达愤怒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愤怒音乐的特征。

2. 用音乐表达愤怒情感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愤怒音乐的特点。

2. 讲解愤怒音乐的特征。

3. 教授用音乐表达愤怒情感的方法。

4. 学生实践创作愤怒音乐。

章节五:平静之声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平静音乐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用音乐表达平静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平静音乐的特征。

2. 用音乐表达平静情感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平静音乐的特点。

2. 讲解平静音乐的特征。

3. 教授用音乐表达平静情感的方法。

4. 学生实践创作平静音乐。

章节六:音乐与情感的深度探索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音乐对情感的引导和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音乐进行情感疗愈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对情感的引导和影响。

音乐欣教案《情感之声》

音乐欣教案《情感之声》

《情感之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感知能力。

2. 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情感在音乐中的表现形式。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欣赏不同情感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快乐、悲伤、激动、宁静等。

2. 分析音乐作品中情感的表现手法,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 讨论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欣赏法,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感。

2. 采用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情感的表现形式。

3. 采用讨论法,组织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作品,包括不同情感类型的乐曲。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情感之声》。

2. 欣赏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3. 分析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情感的表现形式。

4.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2.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评估他们对音乐作品情感表达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音乐作品情感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分析其中的情感表达。

2. 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音乐作品,可以是简单的旋律或和声。

八、教学拓展: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情感的表达和创作比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可以邀请音乐家或作曲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情感的表达和创作过程。

高中音乐《情感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情感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情感之声》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情感在音乐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

2. 通过分析、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4. 培养学生尊重、欣赏各种音乐风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情感类型:喜、怒、哀、乐、惧2. 音乐作品:中国古典音乐、民间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现代流行音乐等3. 音乐技巧:音高、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分辨不同情感在音乐中的表现,能够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技巧的运用,深入表达情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让学生聆听、感受不同情感类型的音乐作品。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现,探讨音乐技巧在情感表达中的应用。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和表达不同情感。

4. 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音乐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情感类型与音乐作品欣赏2. 第二课时:音乐技巧与情感表达3. 第三课时:实践活动(演唱、演奏)4. 第四课时:音乐作品分析与讨论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一首具有鲜明情感色彩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2. 教学活动:按照情感类型,分别欣赏和分析不同音乐作品,让学生体会音乐如何表达各种情感。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演唱、演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表达不同情感。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欣赏、分析和实践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进步。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汇报、演奏、演唱等方式,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八、教学资源1. 音乐作品:收集各类情感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音频、视频等。

情感之声

情感之声

花城版《音乐鉴赏》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主讲:尹璐课型:新课课时:1节一、课题:《情感之声》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章节的音乐,深入了解本章节的情感之声的含义,分别感受亲情、友情、爱情和大爱精神。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2.能初步理解音乐的段落、体裁、演奏乐器以及表演形式。

情感目标:通过聆听和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心中的善于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和培养和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领会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难点:用《欢乐颂》引导学生学会大爱精神以及倡导人类的团结精神,更是呼吁同学们要保护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题欣赏歌曲《听妈妈的话》,以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这首歌为发点,依此来带出课本的章节标题情感之声。

(二)、教授新课(1)点题,简介主题《情感之声》,本章节的内容,亲情、友情、爱情、大爱精神。

(2)引入第一首歌曲《母亲教我的歌》,先请同学们欣赏歌曲,然后谈谈感受。

引用周杰伦的歌词里面的几句台词,给予学生一些人生道理。

(3)提问,欣赏《沃尔塔瓦河》,谈高中生如何爱国,及其爱国的表现方式。

从高中生的小事说起,告诉他们如何从小事爱国。

课外补充,中国的朗朗的爱国方式(为国增光)。

(4)爱国完之后谈大爱精神,讲解贝多芬的《欢乐颂》,欣赏不同版本的视频。

让学生一起唱,以及问学生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5)欣赏《保护地球》的宣传视频(flash)。

五、小结爱父母,爱祖国,爱人类。

保护地球,珍爱生命!。

高中音乐_第一单元第二节《情感之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第一单元第二节《情感之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第一单元第二节《情感之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情感之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2.了解作曲家贝多芬,引导学生学习贝多芬的伟人精神。

3.学唱《欢乐颂》,感悟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学习音乐小知识:交响曲、合唱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教学难点:学唱贝多芬的《欢乐颂》,感悟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课前导入:播放流行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能更快的融入到音乐课堂中来,并为“情感之声”这节课做下铺垫。

)教学过程:一、引入主题: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善于表达人类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在漫漫人生中,音乐以其独有的方式,抒发着人类各种不同的情感……1、师生互动想一想:人类的情感有哪些?爱情、亲情、友情、乡情、祖国情、世界情。

(引导学生由小家到大家来思考都有哪些情感)唱一唱: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的乐曲?爱情:《因为爱情》《月亮代表我的心》亲情:《父亲》《父子》友情:《朋友》《同桌的你》乡情:《故乡的小路》《绿叶对根的情意》祖国情:《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世界情:《我和你》(在此环节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们说出并能唱出有关的歌曲,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情感之声。

)2.欣赏钢琴演奏《致爱丽丝》主题旋律。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810年40岁的时候教了一个女学生,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写了这首小曲赠给她。

音乐主题纯朴亲切、柔和优美,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表达了美好的爱情。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贝多芬,去感受他的情感世界……二、聆听思考:1.中文版《欢乐颂》,这首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首歌表达的是一种全人类的理想和渴望,即世界情。

这首作品选自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的第四乐章。

2.贝多芬简介1770年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是宫廷男高音歌手,脾气暴躁,嗜酒如命。

高中音乐《情感之声》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情感之声》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情感之声》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情感之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乐意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听辨出音乐的段落,体裁,演奏乐器及表演形式。

熟悉并能唱出《母亲教我的歌》的主旋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主动搜集表达不同情感的歌曲向同学介绍演唱。

教学重难点:熟悉并能唱出《母亲教我的歌》,能听辨音乐段落体裁教学方法:1、引导体验2、启发思考3、关注参与4、聆听鉴赏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这节音乐课,共同来感悟情感之声。

师设问:人类的情感有哪些?生:亲情,友情,爱情·师:对,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善于表达人类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在慢慢人生中,音乐以其独有的方式抒发着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首先来感受《母亲教我的歌》。

(课件展示)XXX、新授:《母亲教我的歌》1、了解创作背景,听范唱,教唱《母亲教我的歌》的主旋律。

(课件展示)思考:歌曲是用怎样的速率来演唱的?旋律有什么特性?歌曲的情感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豪情?生回答,教师弥补:中速,行板。

旋律纯朴,流畅,深情。

歌曲含蓄,深情,温馨而暗含踌躇的情感基调。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对苦难童年“母亲教我歌唱”时的深情回忆。

2、介绍作者,作品(课件展示)3、欣赏小提琴与钢琴合奏曲《母亲教我的歌》,曲式分析师:通过上面临歌曲的相识,我们来感受一下钢琴与小提琴合奏曲《母亲教我的歌》的分歧。

(课件播放)A、乐曲结构分析:第一部分,A --- A1.第二部分,B---C---B首先,小提琴用A弦演奏出音乐的主题,音色柔美,旋律充满了回忆,具有抒情与歌唱性。

第二遍则用E弦演奏,音色明亮具有穿透性,更加深了对母亲的怀念和对往事的回忆。

其次,B段音乐在速率力度上有所变革,音乐情感更加激动,对母亲及往事的回忆思绪万千,C段转为C大调,是作者对童年美好幸运的回忆。

高中音乐《情感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情感之声》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情感之声》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情感在音乐中的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能力。

2. 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介绍音乐是如何表达情感的,音乐的情感表达特点。

2. 情感之声的实例分析: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欢快、悲伤、愤怒等情感类型的音乐。

3. 音乐情感表达的实践:学生创作或选择一首音乐作品,分析其情感表达方式,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介绍音乐的情感表达特点。

2. 分析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音乐的情感。

3. 实践法:学生创作或选择音乐作品,进行情感表达的实践。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首音乐作品为例,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2. 新课内容:讲解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介绍音乐的情感表达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音乐的情感。

4. 实践环节:学生创作或选择音乐作品,进行情感表达的实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与情感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表达的分析能力。

3. 学生运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收集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涵盖不同情感类型。

2. 准备相关音乐演奏设备,如音响、乐器等。

3. 准备教学PPT,包括音乐作品、图片、文字等资料。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音乐与情感的关系,掌握音乐的情感表达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2. 新课内容:讲解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介绍音乐的情感表达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音乐的情感。

4. 实践环节:学生创作或选择音乐作品,进行情感表达的实践。

音乐欣教案《情感之声》

音乐欣教案《情感之声》

音乐欣赏教案《情感之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提升情感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分析其中的情感表达。

2. 学习音乐的基本情感表现手法,如欢快、悲伤、激昂等。

3. 探讨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了解音乐在表达情感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欣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难点: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手法,理解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聆听、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 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探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3.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作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一首轻松欢快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情绪。

2. 欣赏与分析:播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欢快、悲伤、激昂等,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3.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聆听音乐时的情感体验,分享彼此的心得。

4. 总结与提升:总结音乐中的情感表现手法,探讨音乐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5.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分析其中的情感表达,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音乐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受。

2.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环节的表现,考察他们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和分析学生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在课外对音乐情感表达的探索和理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让他们通过实际行动体验音乐情感的表达。

2. 邀请音乐家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3. 开展音乐比赛或音乐会,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奏中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情感力量。

八、教学资源:1. 音乐作品:收集各类风格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流行、民族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之声》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选用教材:音乐鉴赏课(花城版)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2.能听辨出音乐的段落、体裁、演奏乐器及表演形式。

3.主动搜集一首或几首表达不同情感的乐(歌)曲,向同学推荐介绍,愿意用口头描述与同学交流鉴赏音乐的心得及见解
4.熟悉并能哼唱歌曲《母亲教我的歌》《欢乐颂》的主旋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并能哼唱《母亲教我的歌》《欢乐颂》主旋律。

2.引导、培养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领会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三、教学方法:
引导体验,启发思考,关注参与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师: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善于表达人类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漫漫人生中,音乐以其独有的方式抒发着人类不同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情感变化。

思考:人类的情感有哪些?
亲情、友情、爱情、思乡情、爱国情等
【讲授新课】
(一)《母亲教我的歌》
师:在亲情之中,有一个人的爱最为伟大,从我们出生之时就时刻萦绕在我们身边。

没错,那就是母爱。

母亲把她所有的爱与奉献都慷慨地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这种情是每个人都为之动容的。

同学们能说出几首歌词母亲的歌吗?(《烛光里的妈妈》《母亲》《我的好妈妈》等等)在捷克,有一位非常优秀的作曲家,他叫德沃夏克。

他从小非常喜爱音乐,但是家庭穷困加之父亲的反对,小德沃夏克总是在母亲的掩护下偷偷的学习音乐,最终成长为一位优秀的作曲家。

当德沃夏克长大成人,母亲也离他而去。

于是他便创作了这首《母亲教我的歌》,用它来寄托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之情。

1、欣赏《母亲教我的歌》和小提琴曲《母亲教我的歌》感受两首不同风格的作品。

2、对比讨论:这两首作品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小提琴的音色缠绵哀伤,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对比声乐曲的带歌词演唱,更似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3.学唱歌曲的旋律,体味歌曲的情感特征。

(二)《阳关三叠》
师:除了亲情时刻伴随我们左右,还有哪一种情时刻伴随我们成长?
是的,是友情。

(英国)培根曾说过:友谊不但能使人生走出暴风骤雨的感
情而走向阳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走入光明与理性的思考。

1、欣赏歌曲《阳关三叠》
(1)、朗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2)、欣赏作品,体会古代歌曲的旋律特点。

2、思考:你知道的还有哪些是表达友情的歌曲或者乐曲?跟大家一起分享。

(三)《沃尔塔瓦河》
师:有一首诗是这样念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每一个爱着自己家乡的人,都会对家乡有着别样的情感。

思乡的感觉象喝茶,幽香中含着淡淡的苦涩;思乡的感觉象品酒, 醇香中藏着浓浓的辛辣。

思乡,是身处异乡的我永远也不挥之不去的情思......
1、对比欣赏:马思聪《思乡曲》和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片段《沃尔塔瓦河》思考:
(1)、两部作品的旋律给你怎样的感受?
(2)、两部作品有何共同之处?结合音乐要素分析两部作品又有哪些不同之处?(速度、力度、旋律、体裁、演奏形式等)?
(《思乡曲》速度舒缓,就像是一位老者对故乡的思念娓娓道来。

力度适中,旋律优美动情,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沃尔塔瓦河》速度)(与学生一起填写表格的形式ppt展示)
2、欣赏:歌曲《我的祖国》
(1)、介绍作者
(2)、学生哼唱歌曲
(四)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师:在中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采用了越剧优美的旋律写成。

是一首表现爱情的音乐作品。

1.欣赏《梁祝》片段:同窗三载并思考:
(1)、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2)、作品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梁祝二人的读书生活?(从速度、力度、旋律来分析)
(3)、乐曲表现了梁祝二人怎样的读书生活?
(情绪是欢快活泼的;速度较快,力度轻快,旋律跳跃流畅;表现了梁祝二人天真、无忧无虑的读书生活。


2.作者简介:陈钢、何占豪
3.对比聆听:呈示部“爱情主题”与副部主题“同窗三载”,分析两段旋律有何不同?给你带来怎样的音乐感受?
(五)《欢乐颂》
师:音乐总是给我带来幸福和快乐,但是有一个人,他一生都没有得到过快乐,但他却把快乐给了全人类。

他就是贝多芬。

1.作者介绍(ppt展示)
2.欣赏《欢乐颂》播放音乐,让学生完整聆听、感受贝多芬的伟大思想。

3.学唱《欢乐颂》的音乐主题,体验合唱的情绪与表达的感情。

4.音乐评价
a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发表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b 评价罗曼·曼兰说:“贝多芬没有享受过欢乐,但是他把伟大的欢乐奉献给了所有的人们”
【拓展与探究】
1、怎样理解“音乐的语言”这句话?
2、思考:音乐是通过什么的变化来表达不同情绪的?
(音乐要素:速度、力度、旋律、节奏、织体等等)
【课堂小结】
音乐艺术的感染力首先来自于情感的力量,这是音乐美最本质的特征。

五、课后反思与建议: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初步感受到了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深厚的力量,在丰富形象的音乐旋律下,学生更好的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通过欣赏《母亲教我的歌》《欢乐颂》《梁祝》更好地去领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2.课件结合视频内容丰富,用情感之声贯穿几首不同体裁的曲目,点明课题。

但应再注意细节,语言组织方面应再严谨些。

3. 本节课的重点是欣赏学唱《母亲教我的歌》《欢乐颂》《梁祝》主旋律,要让学生注意把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