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县的渔文化建设

合集下载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进美丽渔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进美丽渔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党中央推进“三农”工作的又一大进军号角,是推进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

渔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机遇,在“推进现代渔业、打造美丽渔村”方面要有大手笔、大作为、大创新,让渔业一样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渔民成为有体面的职业,让渔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精心描绘“渔业强、渔民富、渔村美”的美丽画卷。

一、尊重自然美,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着力推进渔业生态人居建设“美不美,山中水。

”鱼塘、水库等渔业生产经营场所以及大部分渔村都是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美,并且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域环境特色,在“美丽渔村”建设中,要根据“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总体要求,尊重自然美,充分彰显依山傍水、因势而建的生态环境特色,不搞大拆大建,避免不伦不类。

要根据渔村发展实际,合理定位、科学规划。

“美丽渔村”建设最本质的内容就是提升渔村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力改善渔村群众的渔业生产生活条件,提供适用、便利的基础设施,诸如渔村道路建设和维护、渔村安全饮用水设施建设和管理、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水产品市场建设和秩序监管、渔村文化娱乐设施以及渔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等。

同时,“美丽渔村”建设必须突出渔村自然生态特性,不可搞千篇一律,不可以简单的复制。

自然生态优美是渔村区别于城市最主要的特点之一,“美丽渔村”建设一定要在“天蓝水碧、地绿山青”的先天条件下,充分尊重本身固有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突出自身特色,体现不同风格,彰显渔村品位,做到依○王文彬山傍水、错落有致,保持好渔村自然的原真性。

要加大对老村旧村的改造,加大危房的治理,确保渔村与渔业生态环境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渔业生态人居。

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河塘净化、湾村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的要求,大力实施“六改五通四建”:“六改”即通组公路改造、用水设施改造、厨房改造、厕所改造、鱼塘栏圈改造、垃圾堆放处改造;“五通”即通路、通水、通电、通讯(即电话和有线电视)、通沼气;“四建”即建晒场、建洗衣池、建小庭院、建养殖园,建设一个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的宜居宜业的生态人居。

渔业文化传承与创新

渔业文化传承与创新

渔业文化传承与创新渔业一直是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产业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渔业文化逐渐被边缘化,许多传统的渔业技术和文化知识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渔业文化,同时推动渔业的创新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加强渔业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渔业文化的传承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渔业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政府可以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渔民艺术展演、渔业历史文物展览等,让公众更加了解和熟悉渔业文化的内涵。

同时,应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渔业文化的教育,培养年轻一代对这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二、保护渔业文化的非物质遗产渔业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

在政策制定上,应当将渔业文化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

对于具有代表性的渔业技艺和传统知识,可以跟踪调研、进行专家评估,并予以保护和记录。

同时,建立相关档案和资料库,收集整理渔业文化的相关资料,为后代研究和学习提供依据。

三、鼓励创新性的渔业发展传承渔业文化并不意味着停留在原有的传统技术和方式上,创新是保护渔业文化的重要手段。

鼓励渔民创新,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渔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比如,可以推广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培育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渔产品。

此外,可以开展渔业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通过开发渔文化旅游线路、打造渔民体验项目等方式,保护渔业文化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四、加强渔业文化传承者的培养渔业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一批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传承者。

政府应加大渔业文化传承者的培训力度,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和经费支持,培养一批具备渔业文化传承能力的人才。

同时,可以鼓励渔民参与渔业文化传承工作,通过奖励制度、培训计划等方式激励广大渔民积极保护和传承渔业文化。

综上所述,渔业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保护非物质遗产、鼓励创新发展和培养传承人才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渔业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立足地域特色,打造渔文化品牌

立足地域特色,打造渔文化品牌

立足地域特色,打造渔文化品牌摘要:象山县深入开展渔文化研究,有效加强渔文化保护,大力繁荣渔文化创作,努力推动渔文化产业发展,倾情打造渔文化特色,成为建设海洋文化大县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地域特色;渔文化品牌渔文化是发展在渔业地区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群众文化的一个分支。

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渔文化,做大做强渔文化品牌,促使渔文化在象山文化繁荣、旅游发展、城市营销,乃至新时期象山精神家园重构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使渔文化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象山群众文化战线面临的一大课题。

笔者认为,立足地域特色,打造渔文化品牌,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思考。

1 深入开展渔文化研究自象山渔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渔文化研究的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发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但由于渔文化研究总体起步较晚,相对于我县丰富的渔文化资源来说,目前还是“冰山”一角,在内涵、深度、广度等方面还有大量文章可做。

进一步强化渔文化研究机构建设,在现有的象山渔文化研究会基础上,建立渔文化研究顾问团,并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建立“中国渔文化研究基地”,充实渔文化研究力量。

全力办好渔文化杂志和中国渔文化网站,建立渔文化资源库,加强渔文化宣传。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事先确定研究框架和研究方向,实行课题招标制度,采用专职和业余研究人员相结合的方法,保证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邀请外地的高层次专业人员参与研究。

在研究的内容上,深入挖掘. 保护. 提炼象山以滨海史前文化、渔文化、海防文化、海商文化等海洋历史文化,丰富象山历史文化内涵,尤其注重深化渔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课题研究,将其成果用于指导推动渔文化的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服务。

按照市场化运作要求,继续办好中国海洋论坛,立足全世界范围开展海洋研讨,突出国际性。

2有效加强渔文化保护随着渔区、渔村以及渔民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渔文化势必受到较大冲击,甚至危及它的生存,保护渔文化资源就显得刻不容缓。

渔业文化特征(一)

渔业文化特征(一)

渔业文化特征(一)渔业文化特征1. 渔业文化概述•渔业文化概念•渔业文化的历史渊源•渔业文化的发展现状2. 渔业文化特征•渔业文化中的艺术形式•渔民民俗文化•渔业知识和技术传承3. 渔业文化的社会作用•渔民社会地位•渔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渔业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意义4. 渔业文化保护和传承•渔业文化的保护法规•渔业文化传承机制建设•渔业文化的非遗传承结语渔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民俗文化和知识技术传承,使其成为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形式。

在保护和传承渔业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法规制定和传承机制建设,同时注重非遗传承和文化创新,为渔业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 渔业文化概述渔业文化的定义渔业文化是指与渔业活动相关的文化现象。

其中包括艺术形式、民俗文化、知识和技术传承等方面。

渔业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是渔业大国,渔业文化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在长期的渔业生产过程中,渔民形成了一系列的文化现象。

这些现象在不断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渔业文化。

渔业文化的发展现状目前,渔业文化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渔民村庄和文化景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渔业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2. 渔业文化特征渔业文化中的艺术形式渔业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如渔歌、渔舞、渔家画、渔民雕刻等等。

这些艺术形式反映了渔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海洋的崇敬。

渔民民俗文化渔业文化中的民俗文化是指具有地方特色、独具文化内涵的习俗和传统节日。

例如,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清明节时渔民会举行“划龙船”等活动,为祭祀先人和纪念历史而进行。

渔业知识和技术传承渔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渔业知识和技术。

这些知识和技术通过传统的口口相传方式,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这也成为了渔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渔业文化的社会作用渔民社会地位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渔民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阶层。

象山渔文化研究

象山渔文化研究

象山渔文化研究象山立于宁波东南一隅,是一个典型的半岛县。

北、东、南三面环海,象山港、石浦港两港相拥,海域面积广阔,海岸线达925公里。

象山基于自然条件与生俱来的优越性,大力发展海洋文化,尤其是最具传统地域特色的渔文化。

因此,合理保护和传承渔文化,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主要从象山渔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信仰习俗以及保护与传承四方面来进行探讨与研究,使人们真正地深入了解“渔文化的故乡”——象山。

一、渔文化内涵象山海洋渔文化是指世代象山人在其生存的海洋自然环境之中,生产与生活两大领域内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

它包括生产文化、社会文化、观念文化、组织文化。

二、渔文化表现形式象山渔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渔谚、渔灯、鱼庙、渔居、方言、渔鼓等传统艺术形式:渔谚。

象山渔谚内容丰富,寓意深厚,主要分为三类:潮汐鱼,是指鱼类的生产繁殖期与渔汛、潮汐息息相关。

哲理鱼,人们可以根据鱼类的习性,总结得出的人生哲理。

而季节鱼,是能反映季节与鱼生活特性有关的一种现象;渔灯。

舞渔灯是一项渔区必不可少的节庆活动。

每逢喜庆祀典,必渔灯出台。

渔灯外围先用尼龙布包裹,涂上不同鱼种的颜料,再用钢丝捆扎而成,形象逼真;鱼庙。

鱼师庙是象山境内一种较为独特的渔文化现象的外化,史载名为鱼师娘娘庙。

每当海豚因潮流出港时,渔家们就点燃鞭炮和香烛,虔诚地向出港的海豚朝拜,愿渔家出海能得到它们的庇佑;渔居。

渔岛四面环海,地处偏僻,人口稀疏,一个岛就是一个村。

众多渔村中,最有名的是“浙江渔业第一村”东门岛、“亚洲第一钓场”渔山岛以及拥有“东海第一滩”美称的檀头山岛;方言。

方言,是指渔区百姓约定俗成的俚语或口头用语。

三、渔文化信仰习俗1.妈祖信仰。

渔山列岛妈祖—如意信仰文化距今已有300多年,渔山岛的如意娘娘庙最负盛名。

如意娘娘是岛上一位善良孝顺的渔家女。

因外出寻父伤心欲绝,纵身跳入大海,渔民们只在其跳海处找到一根大木头。

渔民们将其抬回渔山岛,刻成一尊如意像,建起如意娘娘庙,来祭奠如意的勇敢和孝顺,成为渔山岛的守护神。

新时代渔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新时代渔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新时代渔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渔农业是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县、改善民生福祉、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渔农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渔业体制机制改革,有效破解当前渔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促进渔农业高质高效、渔农村宜居宜业、渔农民富裕富足,实现新时期渔农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渔农业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渔农产品稳产保供、渔农业高质高效、渔农村美丽宜居、渔农民富裕幸福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安全生产、绿色发展,以数字赋能、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为新驱动力,全面提升渔农系统治理能力水平和渔业安全水平,创新绿色发展方式,强化渔农民民生保障,奋力打造现代渔农业安全、绿色、生态、智慧、融合、法治发展的“重要窗口”。

(二)形势与背景。

一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新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定题、亲自部署启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面对新使命,紧跟步伐,启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岛样板县实践,渔农业须对标新目标,拉高标杆,高点定位。

二是渔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袁家军书记在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作出专门批示,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切入点,尽心尽力抓好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渔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

三是“生态立县”首位度新要求。

我县“十四五”发展总战略发生调整,“生态立县”被放在首位,提出以生态为引领,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渔业作为海洋经济重要产业,被赋予加快发展与资源生态相适应的新要求。

(三)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4年,基本形成全链闭环、特色凸显的渔农业全产业链体系,渔业全产业链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种植业规模化经营初显,农业科技投入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持续加大,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蔬菜自给率有效提高。

全县现代渔业建设情况汇报

全县现代渔业建设情况汇报

全县现代渔业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现就全县现代渔业建设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渔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我县坚持渔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加大对渔业生产的扶持力度。

通过实施科技兴渔、优质水产种苗培育等项目,全县渔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截至目前,全县渔业总产值达到XX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XX%。

二、渔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为了提高渔业生产效益,我县积极引导渔民转变传统渔业生产模式,推广现代渔业技术和设备。

通过加大对养殖、捕捞、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力度,全县渔业生产结构得到了明显优化,高附加值水产品产量不断增加,渔业产业链不断延伸,为渔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渔业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在全县渔业产业发展中,我县积极引进先进的渔业科技和管理经验,加大对渔业产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建设现代化渔港、推动渔业产业化、加强品牌建设等举措,全县渔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

目前,全县拥有一批知名的水产品品牌,产品畅销国内外,为全县渔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四、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为了保护渔业生态环境,我县加大了对水域环境治理和渔业资源保护的力度。

通过实施水域生态修复、禁渔休渔政策等措施,全县水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渔业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渔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我县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将现代渔业建设与扶贫工作相结合,通过发展渔业产业、培育渔业人才、引进渔业项目等举措,全县贫困地区的渔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渔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综上所述,全县现代渔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渔业生产效益不高、渔业环境保护仍需加强等。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加大对现代渔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渔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全县渔民带来更加丰厚的收益,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论加快渔农村“种”精品文化建设的步伐

论加快渔农村“种”精品文化建设的步伐

论加快渔农村“种”精品文化建设的步伐【摘要】随着新渔农村建设的推进,全市的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当前渔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渔农村;文化;大桥时代近几年来,随着新渔农村建设进度的不断加快,文化建设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舟山市形象的把在渔农村开展文化建设工作称为“种文化”。

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渔农村文体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渔农村文化市场得到发展。

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发展速度仍然相对较慢,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滞后于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主要表现在:1、渔农村文体设施基础薄弱、总量不足。

多数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缺乏、陈旧,办公条件极差,公共性的户外运动场所不多,类别也少。

许多乡镇以前的电影院也早就废弃不再使用。

2、渔农村文体建设经费缺乏、投入不足。

资金困难是制约渔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瓶颈”。

乡镇文化站业务经费少,无法开展更多的业务工作。

由于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缺乏,也一定程度上使赌博盛行,封建迷信沉渣泛起。

3、渔农村文化干部队伍薄弱、素质偏低。

从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渔农村文化干部偏少,且整体素质不高。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专业人才缺乏;二是工作人员缺乏;三是专业培训偏少。

从整体上看,基层文化队伍的素质还是不高。

4、渔农村文化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不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部分领导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对宣传、贯彻、落实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不积极,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许多领导心目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没有把文化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有时文化干部还会身兼多职,甚至一些文化站形同虚设,无法很好的指导渔农村基层开展文化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基于乡村振兴发展视角的渔业发展建议与思考

基于乡村振兴发展视角的渔业发展建议与思考

基于乡村振兴发展视角的渔业发展建议与思考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渔业作为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视角下,我对于渔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与思考。

要加强渔业现代化建设。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乡村产业的现代化,渔业也不例外。

要推进渔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养殖和捕捞的效率。

加强渔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农渔产品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要加强渔业产业链的延伸。

发展渔业需要建立健全完整的产业链,从养殖、捕捞、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

要引导渔民将目光从单一的生产环节转向产业链的延伸,提高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要加强渔业合作社的建设,推动渔民组织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

要注重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渔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渔业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要加强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限制过渡捕捞和乱养乱放现象,建立健全渔业资源的保护制度。

要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提高水质和水资源的保护水平,为渔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四,要实施农渔业融合发展战略。

乡村振兴要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渔业也可以通过与农业的融合实现更好的发展。

可以引导农民兼营养殖业,将渔业与农业相结合,推动农渔业互惠共赢。

要推动渔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渔业旅游、渔业文化等产业,实现产业联动发展。

要加强渔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渔业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和创新的科研力量。

要加强渔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渔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要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渔业科技创新,提高渔业生产效益和质量水平。

基于乡村振兴发展的视角,渔业发展需要加强现代化建设、产业链延伸、生态环境保护、农渔业融合发展和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

只有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渔业产业数字化——X农渔应用建设意见

渔业产业数字化——X农渔应用建设意见

渔业产业数字化一一X农渔应用建设意见一、总体建设要求通过X农渔应用建设,对渔业治理服务的体制机制、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从整体上推动渔业产业发展和治理能力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渔业产业整体智治、高效协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XX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X农渔从渔业各类主体需求出发,以服务为抓手,运用系统观念,构建针对渔业产业的精准化服务,实现渔业产业服务精准推送。

因此,渔业主管部门需要加快做好顶层设计,以统建的方式增量开发模式推进X农渔应用建设,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探索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经营网络化和服务在线化,全面提升我省水产养殖业数字化水平和渔业治理的数字化能力。

二、具体建设内容及要求按照“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要求,建设X农渔数字驾驶舱、X农渔综合工作台、移动端应用(X政钉、X里办)等一体的渔业产业数字化平台,实现渔业生产智能化、渔业交易数字化。

以渔业产业地图、渔业数据仓、多种模型算法基础支撑,实现移动、PC、大屏三端场景展示。

统筹规划,形成全省渔业一盘棋的发展和治理格局。

(一)X农渔数字驾驶舱围绕渔业全产业链,打造渔场建设、水产种业、养殖生产、渔业质量安全、渔业融合发展渔业政策服务6大子场景驾驶舱,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到主体。

接入地方渔业特色应用和未来渔场场景。

(二)X农渔综合工作台搭建集驾驶舱大屏端、X里办服务端、X政钉治理端统一的后台管理系统,对多端应用进行统筹管理,动态维护。

(Ξ)X农渔X里办服务端向养殖主体、渔资主体、检测机构提供不同的服务功能,帮助渔民实现信息一键查询,业务一键办理,服务一键到位。

(四)X农渔X政钉治理端为数字政府应用门户打造边界办公体验,在展示层面分成宏观统计数据和直观成效展示相结合,呈现全省渔业产业的整体面貌。

功能板块设置渔业专家服务、渔业培训发布等内容。

构建渔盐文化特色,打造本土化课程体系

构建渔盐文化特色,打造本土化课程体系

构建渔盐文化特色,打造本土化课程体系渔盐文化是中国沿海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和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渔盐文化体现了渔民对大海的依赖和对盐业的发展,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当今社会,渔盐文化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年轻一代对这一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因此有必要通过教育和文化活动来弘扬和传承渔盐文化,打造本土特色课程体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渔盐文化。

1.渔盐文化历史课程渔盐文化历史课程可以从古代盐业的发展历史开始,介绍中国古代盐田、盐井的开采方式,盐商和盐巡等相关历史故事,以及清朝时期盐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规模,可以结合地方盐业发展进行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盐业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民俗课程可以介绍渔盐文化中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活动,比如渔民的渔歌、渔船的图腾、盐场的风俗等,通过跳舞、舞龙、扭秧歌等方式展示出渔盐文化的魅力,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渔盐文化的独特魅力。

渔盐文化艺术课程可包括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渔盐文化主题的书法绘画、剪纸和民间乐器演奏等,让学生动手参与亲身体验渔盐文化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手工技能和审美能力。

保护课程可以介绍渔盐文化的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让学生了解渔盐文化的珍贵性和脆弱性,培养学生的文化保护意识,提升他们对渔盐文化的珍视和关爱。

1.编写教学教材在渔盐文化特色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编写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教材,包括教科书、辅导材料、多媒体课件等,以满足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需要。

2.培训教师队伍为了保证渔盐文化特色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升他们对渔盐文化知识和传统技艺的了解和掌握,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授渔盐文化相关内容。

3.开展教学实践渔盐文化特色课程的实施需要通过实地考察、文化活动、艺术展览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渔盐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渔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开展社会宣传在实施渔盐文化特色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社会的宣传推广工作,向社会大众介绍渔盐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引导公众关注和支持渔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浅谈象山县渔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浅谈象山县渔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 关键词 】象 山县 渔 文 化 旅 游 资 源 开 发 [ 中图分 类号]F 5 9 2 . 7 [ 文献标识码 】A [)0 6 —0 1 4 9 —0 1 前言
近年来,我 国沿海渔村 日益崛起 。象 山县旅游 以当地渔业 文化 为基础,结合旅游观光,带动 了区域经济 的发展。但仍处 在起步阶段,经济发展速度 缓慢 ,对传统渔文化造成了冲击 , 如何 在 保 护 的基 础 上合 理 开 发 已成 为 象 山人 民关 注 的 问题 。
项 目。
总 体来说 ,象 山渔文 化旅 游 资源 的开 发还 处在 探 索阶 段 ,有 待进 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
( 三 )城市化对传统渔文化的冲击 随着象 山县 经济发展 ,渔 民生活 方式 日益现代化 ,城 市 化进程 加快 ,不少 景区出现 了城市化 ,加 之对渔文化旅游 资 源环境 的认识偏差 ,部分渔村 已经失 去了原有的 自然风貌 , 自然生态环境受 到破坏 ,不利 于渔 文化 长期可持续发展。 ( 四 )过度捕捞对渔文化资源的破坏 休 渔 期 的 目的 在 于 对 幼 鱼 资 源 起 到 较 好 的 保 护 作 用 , 但 实际上有大量幼体在休 渔前 已经被捕获 。而 每年的3 、4 月 份 ,象 山渔 民的作业渔场 从北 向南转移 ,追捕 大量处于生殖 洄游 的繁殖群体 ,导致海洋 资源处 于持 续衰退之 中。

( - )渔文化旅游结构功 能单一
象 山县 渔 文 化 旅 游 主 要 以观 光 为 主 ,旅 游 资源 结 构 功 能 较 单一 。在节庆 或是活动 中,游客 的参与度较低 ,体验 性不 足 , 甚 至 不 能 较 好 的 感 受 到 传 统 渔 文 化 的 内涵 。

渔文化旅游 资源概况

休闲渔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休闲渔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基地 。
的 新 要求 。
休 闲渔业为文 明生态村建 设更 多地 注入 生产发展、 生
接。
( ) 闲渔 业可 以促 进 生产发展 一 休
仙”旅游商品, 将建成 全国A级 以上 旅游景点标准渔业休闲 活宽 裕的内容 , 与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二十字方针对
当前 , 国 “ 业 十二五计 划 ” 调 发展 休 闲 渔 业 。 闲 我 渔 强 休
相互转移与融合。 休闲渔业是一种依 托渔 业设备与空 据 统计 , 9 8 ~1 8 年 稳 定 和完善 联 产 承包责 任 延伸 、 17年 94 制 , 民人均纯收入 由1 35 元增加 到3 53 元 , 农 3 .7 5 .3 年均递增 间、 渔业 生产场地 、 业产 品、 业经营 活动、 渔 渔 渔业 自然环
众 的首创精神, 指导 中国农村改革 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 对实 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休 闲渔业是融渔业 、 游钓休 闲、 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兴 展的新兴产业 , 实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相 向
是 休 现农村改革率先突破、 调动广大农民积极 性、 放农村生产 产 业 , 传 统 渔 业 的延 伸 和拓 展 。 闲渔 业 是一 个跨 行 业 发 解
当前 农村 经济政 策 的若 干 问题 》全 面 从理论 上肯定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 制 “ 是在 党 的领 导下 18 年 1 9 3 月 推行家庭承包 责任 制 《 关于一九八 四年农村工作 的通知》
18年1 1 94 月 日
中国农民的伟 大创造 ,是马克思 主义农业 合作化 理论
规 划 的 建 议 (0 5 1月1日) 用 “ 产发 展 、 活宽 裕 、 2 0年 0 1 》 生 生 乡

加强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的意见解读

加强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的意见解读

加强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的意见解读(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加强渔文化保护的重要性1.渔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渔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三、加强渔文化传承的措施1.建立健全渔文化传承机制2.加强渔文化教育普及3.推动渔文化创新发展四、弘扬渔文化的建议1.举办各类渔文化活动2.提升渔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3.加强渔文化保护法律法规建设五、结论正文一、引言渔文化是指在长期渔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包括渔业生产方式、渔民生活习俗、渔业信仰、渔民风俗等。

我国有着悠久的渔业历史,渔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新时期,加强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对于推动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渔文化保护的重要性1.渔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渔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渔文化保护,是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

2.渔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渔文化是渔业生产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包括渔业生产方式、渔民生活习俗、渔业信仰、渔民风俗等。

渔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史、渔业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渔文化传承的措施1.建立健全渔文化传承机制加强渔文化传承,首先要建立健全渔文化传承机制,将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纳入法制轨道。

政府应加大对渔文化保护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

2.加强渔文化教育普及加强渔文化教育普及,是提高全社会对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意识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门应将渔文化纳入中小学课程,开展渔文化教育活动,让更多青少年了解渔文化,传承渔文化。

3.推动渔文化创新发展渔文化创新发展是渔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休闲渔业建设方案

休闲渔业建设方案
四、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
-开展市场调研,明确项目定位和目标市场。
-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项目符合生态保护要求。
2.规划设计
-根据前期研究成果,编制休闲渔业园区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
-明确功能区划分,合理布局各类设施和活动项目。
3.申报审批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将项目设计方案报相关部门审批。
-根据监测结果,评估项目效益,及时调整优化运营策略。
五、保障措施
1.政策支持
-争取政府政策扶持,包括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资金保障
-制定合理的资金预算,确保项目资金充足。
-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项目融资风险。
3.技术支撑
-引进先进的渔业管理技术,提升项目技术水平。
2.规划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项目规划,明确项目目标、内容、规模等。
3.申报审批: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将项目申报至有关部门审批,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4.招投标:公开招标,选择具备资质和实力的施工单位、运营商等合作方。
5.施工建设:按照设计方案,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6.运营管理:建立健全运营管理体系,确保项目顺利运营。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4.社会参与
-鼓励当地渔民、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
-通过社区参与,增强项目的社区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方案旨在为休闲渔业建设提供全面、系统的实施路径,确保项目在合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实现项目目标。
5.合作共赢:与当地渔民、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项目成果。

2024年县乡渔业工作会上领导讲话

2024年县乡渔业工作会上领导讲话

2024年县乡渔业工作会上领导讲话尊敬的各位同仁:大家好!首先,我想对在座的各级干部、村民代表以及渔业从业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感谢!感谢大家为县乡渔业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的贡献!____年,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县乡渔业工作中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一年。

在这个重要节点上,我们既要总结过去的经验,凝聚共识,又要勇于创新,开拓前进。

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路径,努力将县乡渔业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当前,我国渔业产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在渔业资源保护、捕捞力量建设、养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同时,也不能忽视渔业产业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环境污染、渔业损害、资源浪费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立足当前,立足实际,找准短板,补齐短板,在推动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更大进步。

一、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渔业资源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推动渔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们要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落实渔业资源准入制度,严格控制渔业资格和渔业许可证的颁发,加强巡查和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捞和违法行为。

同时,要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渔业科技创新,提高资源保护和利用效益。

二、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当前,渔业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合理之处,如养殖水产占据主导地位、海洋渔业发展滞后等。

我们要加强产业调查研究,明确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鼓励和引导农民兴办特色水产品养殖、渔家乐等渔业配套产业,提升渔业产业附加值。

同时,要支持海洋渔业发展,加强对渔船、渔具和渔港的支持和建设,推动渔港经济发展。

三、加强农民素质提升和职业培训农民是县乡渔业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我们要关心和支持农民,加大农民职业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

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渔业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民利益与渔业发展相结合,推动农民家庭增收。

四、加强渔业食品安全管理渔业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

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以休闲娱乐和体育运动为目的的渔业活动。

如游钓、观赏鱼养殖等。

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自然生物、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

换句话说,休闲渔业就是利用人们的休闲时间、空间来充实渔业的内容和发展空间的产业。

休闲渔业是把旅游业﹑旅游观光﹑水族观赏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以提高渔民收入,发展渔区经济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新型渔业。

目前休闲渔业就其表现的形态看可划分为四类:一是生产经营形态。

以渔业生产活动为依托,让人们直接参与渔业生产,亲身体验猎渔活动,通过开发具有休闲价值的渔业资源、渔业产品、渔业设备及空间、渔业生态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活动,主要是以垂钓、观赏捕鱼等为标志的生产经营形式。

二是饮食服务形态。

让人们更加贴近产地,直接品尝美味的水产品佳肴,建立起集鱼类养殖、垂钓、餐饮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经营形式,主要表现在都市郊区以渔为依托的农家乐、避暑山庄、都市鱼庄等。

三是游览观光形态。

以走进海洋、江河、湖库等自然环境,结合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渔业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游览观景、休闲、度假。

四是科普教育形态。

主要是以水产品种、习性等知识性教育和科普为目的的展示形式,如水族馆、海洋博物馆等。

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调研报告作者:www.wenx…文章来源:中国文学家园网站点击数:148 更新时间:2009-12-13 12:12:06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消费需求日益迫切,休闲渔业应运而生。

休闲渔业,概括起来就是利用渔业资源、渔业设施、渔业生产器具、渔产品,结合当地的生产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规划相关活动和休闲空间,提供给人们体验渔业活动并达到休闲、娱乐功能的一种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我县的渔文化建设
文化既是文明的凝结,也是文明的传承。

象山石浦是全国四大群众性渔港,是上海等大中城市渔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

昂扬“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主旋律的“中国开渔节”和石浦民间富有渔区色彩的“三月三”传统节日,是国内最富特色的海滩民俗节,文化部中国民间艺术发展中心有关专家认为“该节日是中国国内汉族地区唯一的节日,有望予以专项保护”。

因此,挖掘我县的渔文化内涵,搞好我县的渔文化建设,对于促进我县甚至我国的渔民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渔文化的内涵
渔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渔业生产的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广义上的渔文化,是指社会上影响与涉及渔业生产和渔民生活的所有文化因素的统称。

渔文化具体地包括实体性渔文化与非实体性渔文化两大部分。

1、实体性渔文化又可分为两类:一是由渔区建筑的布局、造型、颜色,各种渔业设备、设施、生产工具,渔区种植的花草树木,设立的文化牌、雕塑,渔产品的观赏、包装等组成的渔区实体性的物质文化;二是由渔区图书馆、资料室、学校收藏的以及民间流传的各种图书、报刊、资料等构成的实体性的精神文化。

2、非实体性渔文化可分为三类:一是由渔民之间、渔民与非渔民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渔风、渔俗等构成的非实体性的精神文化;二是由渔区的各项规章制度、机构体制、渔民的行为守则、捕鱼休鱼制度等构成的非实体性的制度文化;三是由渔民参加的各类节庆、喜庆、环保志愿行动等所构成的一种实践性的精神文化。

二、渔文化建设的措施
根据以上渔文化的内涵,抓好我县的渔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搞好渔区实体性的物质文化建设。

第一要搞好“一居三馆”建设。

“一居”是指民居,搞好民居建设,就是要建设好保存好典型的渔区民居风貌。

我县可以把檀头山岛的大王宫村,半边山的半边山村等作为重点保存对象,同时,建设好“浙江省渔业第一村”的东门村。

恢复和建设石浦镇的渔埠、渔街、渔店、渔铺、渔号。

从长远规划而言,应把石浦东至台胞码头、西至原海军码头的背山面海的渔港路规划好,将来按石浦老街等原形和海洋文化之精髓把它建设成为国内独树一帜的“渔文化街”。

“三馆”即海洋生物馆、海洋科技馆、海洋陈列馆,要按寓科教于娱乐、寓旅游于观赏、动静结合的原则搞好这三馆建设。

第二,要搞好各种渔载体文化建设。

在渔镇、渔村和渔文化主题公园中设立各种渔雕塑,设置渔名街、渔名店、渔名船,创新渔灯渔具、渔服渔饰。

同时搞好渔产品的文化包装。

2、搞好渔区实体性的精神文化建设。

第一,要搞好有关渔文化的图书、报刊、资料等的收藏建设,收藏要定机构、定人、定时,并配合必要的场所的种种物质辅助设施。

第二,要积极创新实体性的渔文化精神产品,邀请国内外专家编印新渔村、新风貌书刊。

邀请知名的艺术家、歌唱家编造渔广告、渔歌、渔明信片等,并着手编辑出版有关渔文化研究等理论刊物。

3、搞好渔区非实体性的精神文化建设。

第一,要抓好渔村的人际关系建设。

在渔民之
间弘扬宽容大量、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提倡互助互爱、遵纪守法的良好道德。

第二,要抓好渔风、渔俗建设。

继承渔风、渔俗文化遗产,保护和弘扬船俗文化、婚俗文化、节俗文化、食俗文化,并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断创新。

4、搞好渔区非实体性的制度文化建设。

第一,制订渔区的各项规章制度、行为守则,建立适合渔村特色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

第二,要与时俱进,创新渔区制度文化。

进一步完善捕渔休渔制度,重点抓好各种节庆制度建设。

5、搞好渔区实践性的精神文化建设。

这主要是指抓好渔区的各种重大活动建设。

第一,要发展渔文化旅游,积极开展海洋垂钓、海上休闲等娱乐活动。

第二,要搞好渔区重大节庆、喜庆活动。

除了搞好“开渔节”、“三月三”民俗节之外,重点搞好“海洋餐饮节”,定期推介、评比渔名菜名点。

第三,要定期开展渔文化理论研讨会。

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我县作专题报告、讲座,交流渔文化理论研究成果。

总之,渔文化建设要把自然美、社会美、知识美、艺术美、心灵美有机地融合起来,使渔区精神面貌日新月异,渔业经济得以壮大,使我国的渔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这是渔文化建设目的之所在。

(魏行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