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造伞的传说2
鲁班做伞的故事
![鲁班做伞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331112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b.png)
鲁班做伞的故事鲁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木匠,他精通木工技艺,能够制作出各种精美的木制品。
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个国王非常喜欢用伞,每天都要带着伞在宫廷里走动。
鲁班心想,如果能为国王制作一把特别的伞,一定能得到国王的赏识和奖励。
于是,他决定为国王做一把独一无二的伞。
鲁班开始动手制作伞架,他选用了上等的竹子和细腻的丝线,精心编织成一个坚固而轻盈的伞架。
然后,他在伞面上绘制了精美的图案,用上等的油纸覆盖,使伞面既美观又防水。
在伞柄上,鲁班雕刻了精美的花纹,让整把伞显得更加华丽和精致。
经过几天的辛苦劳作,一把精美的伞终于制作完成了。
鲁班将这把伞送到了国王的宫殿。
国王接过伞来仔细观看,他惊叹地说,“这把伞真是太美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伞!”国王非常喜欢这把伞,他立刻赐给鲁班一大笔奖赏,并且让鲁班成为了宫廷的御用木匠。
从此以后,鲁班成了国王宠爱的人,他在宫廷里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不仅为国王制作了许多精美的家具和器皿,还教授了许多徒弟,使他的木工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鲁班做伞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简单的传说,更是在告诉我们,只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赏识。
鲁班用他的智慧和技艺制作了一把特别的伞,最终得到了国王的赏识和奖赏。
这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赏。
鲁班做伞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要有创新精神。
鲁班并没有简单地按照传统的做伞方法来制作伞,而是加入了自己的创意和设计,使伞成为了一件艺术品。
这种创新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之,鲁班做伞的故事告诉我们,用心做事,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启发的故事,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思考和启示。
希望我们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习鲁班的精神,用心做事,不断创新,取得更好的成绩。
22 鲁班造伞的传说
![22 鲁班造伞的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3cbbc5dfbb4cf7ec4afed0a1.png)
pī
(劈成)
lǒng
(收拢)
重点
(方便)
(便宜)
打量——
(1)鲁班想做个既能遮太阳,又能挡 雨的东西,他建造了亭子。 (2)受到了荷叶的启发,鲁班发明了伞。 (2)鲁班又改进了伞。
爱动脑筋
执着钻研
夏天,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的;
雨天,衣服被淋得湿漉漉的 。
叶脉
圆圆的 叶面 荷叶 的茎
伞把 伞架
伞布
2、从鲁班发明伞的经过中你想些什么?
答:我从鲁班发明伞的经过中想到了:做 任何事情都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创造 无所不在,只要有心就能成功。我们在学 习中,也要像他那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3、造句。
还 我的爱好很广泛,喜欢画画,还喜欢跳 舞。 既 又 这部手机既能听音乐,又能拍照。
22 鲁班造伞的传说 传说
土木工匠的始祖
云梯
是我国 古代士 兵攻城 用的器 械
曲尺
量长 度的 工具
刨子
用来推 磨木料, 使木料 变得平 整光滑
墨斗
木匠制 作家具 时画直 线的工 具
锯子
把木 头割 断
lǔ
(鲁莽)
fū mài
(叶脉)
jì zhē fù
(遮盖)
(师傅)
(皮肤) (既然)
lún
现代发明
杂 交 水 稻
激 光 照 排 技 术
人 工 合 成 牛 胰 岛 素 USB 闪 存 盘
身边的发明
脚 动 鼠 标
婴 儿 车 地 震 快 跑 器
音 乐 跑 鞋
《身边的发明创造》
《影响人类历史的100个发明创造》 《权威探秘百科:发明创造探秘 》
鲁班想,要能做个既能 遮太阳,又能挡雨的东 西,该多好呀!
云氏发明伞的故事
![云氏发明伞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bee9fcc227916888586d708.png)
云氏发明伞的故事民间有种种传说。
流传较广而又有文字记载的还是那位神通广大的“鲁班先师”。
据说鲁班在乡间为百姓做活,媳妇云氏每天往返送饭,遇上雨季,常常挨淋。
鲁班在沿途设计建造了一些亭子,遇上下雨,便可在亭内暂避一阵。
亭子虽好,总不便多设,而且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夏季雷阵雨,说来就来,以至"迅雷不及掩耳"。
云氏突发奇想,“要是随身有个小亭子就好了”。
鲁班听了媳妇的话,茅塞顿开。
这位本领高强、无所不能的中国发明大王依照亭子的样子,裁了一块布,安上活动骨架,装上把儿。
于是世界上第一把“伞”就这样问世了。
皇帝出行为什么要打伞?西晋《古今注》记载“华盖,黄帝所作也”“有花葩之象”说到伞,有一个歇后语最为流行,叫“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除了僧人不蓄发和打伞会遮住天空的客观事实外,就是因为古代用伞有规制,包括和尚在内,是不能随便打伞——称为“华盖”的伞曾是中国帝王和贵族的御用品。
这个制度的出现,与一个传说有很大的关系。
西晋崔豹《古今注·舆服》“华盖”条中有这样的说法:“华盖,黄帝所作也。
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
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
”《古今注》里所说的“华盖”,实际上是一种伞状的吉祥云。
伞状的五色祥云被认为是上苍显灵,护佑中华人文始祖黄帝。
正因为这一传说,后来作为天子的封建帝王,出行要乘华盖车,撑华盖,类似的“翠盖”、“芝盖”、“凤盖”、“鹤盖”、“罗盖”等,也都是高贵者的专用伞。
但到先秦时还未出现“伞”这个字,伞具在当时多称为“盖”。
皇帝出行用伞除了吉祥用意和挡风避雨、遮阳防晒外,还是皇权的象征,代表荫庇天下黎民。
帝王对伞的迷信,与虞舜的传说有关。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虞舜是黄帝的八世孙,其父是个瞎子,人称“瞽叟”。
虞舜的母亲死后,瞽叟再婚,生了儿子“象”。
瞽叟偏爱象,想烧死虞舜,“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
14. 鲁班造伞 第二课时
![14. 鲁班造伞 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0205128ccbff121dd368396.png)
• 兴奋地(说) 兴奋地( ) 兴奋地( )
读一读,写一写
• 不停地(流) 不停地( 走 ) 不停地(跑 )
• 兴奋地(说) 兴奋地( 叫) 兴奋地(喊 )
人物简介
•
鲁班,姓公输,名般。因是鲁国人,“般”和“班”同音, 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 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 他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 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生活产劳动的技能。
公输般一生注重实践,善于动脑,在建筑、机械等方面作 出了很大贡献。他能建造“宫室台榭”;曾制作出攻城用的 “云梯”,舟战用的“勾强”;创制了“机关备制”的木马车; 发明了曲尺、墨斗、刨子、凿子等木作工具,还发明了磨、碾、 锁等。由于成就突出,建筑工匠一直把他尊为“祖师”。
•
伞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雨伞的国家,从发明之日到现 在至少也有3500多年的历史,当时被人们称之为“簦”。 到了后魏时期,伞被用于官仪,老百姓将其称为“罗伞”。 官阶大小高低不同,罗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皇帝 出行要用黄色罗伞,以表示“荫庇百姓”,其实主要目的 还是为了遮阳、挡风、避雨。伞在中国诞生之后,随着对 外开放和交流的日益扩大,也就逐渐传到了国外。 • 1747年,英国一位叫祖纳斯的商人到中国旅行,发现 中国人打着油纸伞在雨中行走,雨停后把伞一收,随身携 带,甚为方便,回国时便买了一把。回去后不久,正逢一 个雨天,他便撑开带回去的那把雨伞在伦敦街头行走。按 当时英国的宗教传统认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伞 遮住雨就是违反天意,是大逆不道的。汉努威因此受到嘲 骂和诅咒,甚至有些人向他扔鸡蛋。但是,雨伞的好处却 人人可见,终于在一片反对声中逐渐盛行起来。到19世纪 中叶,雨伞成了英国人的生活必备品,而且用伞也成了英 国人的一种荣耀。
鲁班造伞的故事30字
![鲁班造伞的故事3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12fda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8.png)
鲁班造伞的故事30字
鲁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工匠,他制作的伞更是闻名遐迩。
据传说,鲁班造伞的故事源自春秋时期。
那时候,鲁班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技艺,他精通木工、铁工等各种手艺。
有一天,鲁班在家中看到妻子被烈日晒得满头大汗,便决定要为妻子制作一把遮阳的伞。
鲁班选用上好的竹子和绢布,精心制作起来。
他将竹子削成细条,再将绢布用线缝制在竹条上,最后在伞面上绘上美丽的图案。
经过几天的辛苦劳作,一把美丽的伞就这样诞生了。
妻子收到伞后非常高兴,她拿着伞在户外走动,不仅遮阳,还能挡风挡雨,非常实用。
周围的人看到这把伞也都非常羡慕,纷纷向鲁班订购伞子。
鲁班听到大家对他伞的好评非常开心,他决定将伞的制作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
于是,他在家门口摆起了摊位,教授大家如何制作伞。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制作伞,鲁班的伞也因此闻名天下。
鲁班造伞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普通的工匠也能因为自己的劳动而成为伟大的人物。
鲁班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为人们带来了遮阳避雨的便利,也传播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
鲁班造伞的故事让我们明白,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因为自己的努力和创造,成为伟大的人物。
正如鲁班一样,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为人们带来了实用的伞,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
让我们向鲁班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鲁班造伞的传说》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鲁班造伞的传说》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d9f0e890c69ec3d4bb7554.png)
【原文】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沒有傘,人們出門很不方便。
夏天,大陽曬得皮膚火辣辣的;雨天,衣服被淋得濕漉漉的。
傳說是我國的魯班發明了傘。
魯班從小跟著爸爸學做木匠活。
他很聰明,又很用心,學會了造房子,還學會了造橋。
魯班想:要能做個既能遮大陽,又能擋雨的東西,該多好啊!魯班動起腦筋來。
他在路邊建造了一個個亭子,亭子的頂尖尖的,四周用幾根柱子撐住。
這樣,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
雨來了,躲一躲;大陽曬得難受了,歇一歇,喘口氣兒。
魯班給大家辦了這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
可是魯班自己還不滿意。
他想:要是雨下個不停,人總不能老蹲在亭子裏不走哇。
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又輕又小,讓大家帶在身上,該多好哇!可是,怎樣才能把亭子做得輕輕巧巧的呢?為了這事兒,他吃不好飯,睡不好覺。
一天,天熱極了,一個孩子把一張荷葉倒頂在小腦袋上。
魯班覺得挺好玩,就問他:“頭上頂張荷葉幹什麼呀?”小孩說:“魯班師傅,您瞧,大陽像個大火輪,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
”魯班拿過荷葉仔細打量,上面一絲絲葉脈引起了他的注意。
魯班心裏一下亮堂起來。
他趕緊跑回家,找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細的條兒,照著荷葉的樣子,紮了個架子,又找了一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好啦!”他高興地叫了起來,“這玩意兒既能擋雨遮太陽,又輕輕巧巧。
”後來,魯班把這玩意兒改成了可以活動的——用時把它撐開,不用時把它收攏。
這就是傘。
【教案】教學目標1、能自主認識並正確書寫9個生字。
2、能讀懂故事,瞭解魯班造傘的過程,並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3、知道善於觀察、勤於動腦是發明創造的基礎,有主動觀察的習慣和創造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1、瞭解魯班造傘的過程。
2、體會“仔細觀察、勤於動腦”對於發明創造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學生:在課外搜集有關魯班的故事。
教師:準備荷葉、傘的掛圖或實物,生字和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1~2課時。
教學過程一、介紹魯班,導入新課1、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名建築工匠,在課前你們都瞭解到了哪些關於魯班的故事呢?2、揭示課文題目:魯班造傘的傳說。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鲁班造伞的传说》原文及教案
![最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鲁班造伞的传说》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846516e45c3b3566ec8b4d.png)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鲁班造伞的传说》原文及教案【导语】教案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脱离的不足,它像一道桥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以下是整理的(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鲁班造伞的传说》原文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文】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人们出门很不方便。
夏天,大阳晒得皮肤火辣辣的;雨天,衣服被淋得湿漉漉的。
传说是我国的鲁班发明了伞。
鲁班从小跟着爸爸学做木匠活。
他很聪明,又很用心,学会了造房子,还学会了造桥。
鲁班想:要能做个既能遮大阳,又能挡雨的东西,该多好啊!鲁班动起脑筋来。
他在路边建造了一个个亭子,亭子的顶尖尖的,四周用几根柱子撑住。
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
雨来了,躲一躲;大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
鲁班给大家办了这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
可是鲁班自己还不满意。
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人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
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又轻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哇!可是,怎样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为了这事儿,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
一天,天热极了,一个孩子把一张荷叶倒顶在小脑袋上。
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头上顶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说:“鲁班师傅,您瞧,大阳像个大火轮,我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拿过荷叶仔细打量,上面一丝丝叶脉引起了他的注意。
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
他赶紧跑回家,找来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细的条儿,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好啦!”他高兴地叫了起来,“这玩意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轻轻巧巧。
”后来,鲁班把这玩意儿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时把它撑开,不用时把它收拢。
这就是伞。
【教案】教学目标1、能自主认识并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能读懂故事,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知道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是发明创造的基础,有主动观察的习惯和创造的兴趣。
与伞有关的民间故事
![与伞有关的民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dca4db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8.png)
以下是一个与伞有关的民间故事:
《鲁班造伞》
传说在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
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特别是在夏天,顶着大太阳,皮肤经常被晒伤。
要是遇上雨天,人们就更遭殃了,只能躲在亭子或大树底下避雨。
有一天,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房子。
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大雨了。
其中一个木匠着急地说:“我今天忘带雨伞了,这可怎么办呀?”鲁班想了想,说:“我有办法!”他带着木匠们跑到一座小亭子里,然后叫他们每个人摘一片荷叶顶在头上。
荷叶就像一把小伞,为大家遮风挡雨。
鲁班看到大家都用荷叶挡雨,突然灵机一动:“如果能有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能遮雨的工具就好了。
”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制作这样的工具。
回到家后,鲁班仔细地观察荷叶的结构和形状,并反复试验和改进。
最终,他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可以开合的、用竹子和羊皮制成的雨伞。
雨伞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鲁班也因此成为了民间故事中的传奇人物。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鲁班造伞的传说课件2西师大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鲁班造伞的传说课件2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719d1aaf45b307e8719750.png)
2019/5/23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4
thank you!
22.鲁班造伞的传说
鲁班简介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名建筑工 匠,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善于 观察身边的事物,进而发明创 造。相传曾经发明多种木制工 具,如根据植物叶边齿形会割 手发明了锯子,给人们带来许 多方便。被后世尊称为“祖 师”。
lǔ fū jì zhē fù 鲁肤既遮傅 lún mài pī lǒng 肤
大火轮 叶脉
火辣辣 湿漉漉
既然
师傅
劈开
收拢
轻轻巧巧
1、初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便之处呢?
夏天,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的疼, 雨天,衣服淋得湿漉漉的。人们出 门极其不方便。
1.鲁班是一个有心的人,他从小跟爸爸学做木匠活,学会了哪些本领?
找、劈、照、扎、找、剪、蒙
2.从鲁班发明伞的经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你想对现在的伞作什么改进? 2、你还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能工巧匠?他们都发明了哪些东西?
板书设计
22.鲁班造伞的传说
建造亭子
发现叶脉
发明雨伞
留心观察
爱动脑筋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鲁班造伞阅读及答案教学教材(3页)
![鲁班造伞阅读及答案教学教材(3页)](https://img.taocdn.com/s3/m/05e4dcb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e.png)
鲁班造伞阅读及答案教学教材第一部分:鲁班造伞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鲁班的工匠。
他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无限的创造力而闻名。
一天,鲁班正在森林里散步,突然下起了大雨。
他看着人们四处奔逃,寻找避雨的地方,心中不禁产生了怜悯之情。
鲁班心想:“如果我能够制造出一种能够遮雨的物品,那该有多好!”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鲁班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要用竹子和布料来制作一把伞。
鲁班回到家中,开始动手制作伞。
他先找来了一些竹子,用刀削成细长的竹条。
然后,他找来了一块布料,将其裁剪成合适的形状。
接着,他用细线将竹条和布料连接起来,制作成了一把形状像花瓣一样的伞。
鲁班拿着这把伞,来到森林里试验。
果然,这把伞能够很好地遮雨,而且非常轻便,方便携带。
鲁班非常高兴,他决定将这个发明分享给更多的人。
从此以后,鲁班造伞的故事就流传开了。
人们纷纷效仿鲁班,用竹子和布料制作伞,以遮雨挡风。
这把伞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练习练习一:选择题1. 鲁班造伞的初衷是什么?A. 为了赚钱B. 为了炫耀自己的技艺C. 为了帮助人们遮雨D. 为了娱乐自己2. 鲁班造伞的材料是什么?A. 竹子和石头B. 竹子和布料C. 铁和布料D. 竹子和纸3. 鲁班造伞的形状像什么?A. 花瓣B. 星星C. 月亮D. 太阳练习二:填空题1. 鲁班在森林里散步时,突然下起了______。
2. 鲁班用______和______制作伞。
3. 鲁班造伞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
答案:练习一:1. C2. B3. A练习二:1. 大雨2. 竹子布料3. 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第三部分:思考与讨论1. 你认为鲁班造伞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2. 如果你是鲁班,你会如何改进伞的设计?3. 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像鲁班一样的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鲁班造伞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有趣的传说,更是一个关于创新和助人为乐的故事。
鲁班造伞的传说_中国民间故事
![鲁班造伞的传说_中国民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344fa74ee06eff9aef807c0.png)
鲁班造伞的传说
从前没有伞,出门行路不便当,碰到毒太阳,晒得要死;碰到大雨,淋得像落汤鸡。
鲁班师娘看了,心里难过,对鲁班师说:“人人都说你手艺好,出门人日晒雨淋的,你不能想个法子吗?”
鲁班师答应想办法,师徒们一合计,就在路上造起了歇脚亭,十里一个亭子。
亭子造好了,请鲁班师娘来看,鲁班说:“这法子不错吧,又遮太阳,又好躲雨。
”
鲁班师娘看了摇摇头:“歇歇脚是不错,出门的人不能老登在亭子里不走啊!”
本来,鲁班师一团高兴,听这么一说,倒没主意了。
“你有好主意你去想,难不成要一步二个亭子吗?”
“一步一个亭子!”鲁班师娘一听,倒真有好主意了,她一点也不生气:“好,我去试试看。
”
鲁班师娘又仔细看看亭子,回到家里,月竹子做骨架,扎成个小亭子徉子,再糊上油纸。
这东西轻轻巧巧的,架子又是活的,要用就撑开来,不用就收起来,这就是伞,做好了,鲁班师娘撑着伞走到鲁班师面前:“你看。
这不是一步一个亭子吗!”
鲁班一看,又惊又喜,连说:“佩服,佩服!”
人从此就有了伞了。
直到现在,伞的花样多了,但撑开来,还是像个小小的亭子。
鲁班发明雨伞的故事
![鲁班发明雨伞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d0ce6b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c.png)
鲁班发明雨伞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
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夏天,皮肤被太阳晒得火辣辣的;下雨天,衣服被淋得湿漉漉的。
鲁班想:要能做个东西,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雨,那多好呢。
鲁班动起了脑筋。
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个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
接着,他们隔一段路造一个亭子,造了许多亭子。
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
雨来了,躲一躲;太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
鲁班给大家做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
可是鲁班自己并不是很满意。
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
还得再想办法。
鲁班心想: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可是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呢?为了这个事儿,他吃不香,睡不安。
鲁班想了许多天,还是没有想出来。
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
这时,许多小孩子在荷花塘边玩,一会儿,一个孩子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脑袋上。
鲁班看见了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荷叶干什么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拿起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一面有一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
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细的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好啦!”他高兴得叫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轻轻巧巧。
”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的,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出了什么事了?”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说:“你试试这玩意儿,以后大家出门去带着它,就不怕雨淋太阳晒了。
”鲁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说:“不错不错,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拿着这么个东西走路,可不方便了。
要是能把它收起来,那才好呢。
”“对,对!”鲁班听了很高兴,就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东西改成活动的,用它就撑开,不用就收拢。
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22鲁班造伞的传说_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22鲁班造伞的传说_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e386d2a5e9856a571260d7.png)
三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22鲁班造伞的传说西师大版2021鲁班(真实姓名古籍记载有公输班、公输盘及公输般等,亦有尊称公输子。
是春秋末叶著名工匠,被后世尊为中国工匠师祖。
据说鲁班出生于鲁国的一个世代大家族——公输族,由于他是鲁国人,又被称为鲁班或者鲁般,后来,鲁班此姓名被流传得最为广泛,成为通称。
鲁班生于约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40年后隐居于历山(今济南市东南,又名千佛山),卒于公元前444年(周贞定王二十五年)以后。
由于在中国流传着许多他对建筑及木工等行业贡献的传说,被认为是他设计的工具及建造法则,被沿用至今,是以鲁班被后世奉为工匠祖师,为中国上架行、中架行及下架行(合称三行[2])工匠均敬奉的先师,戏班亦奉鲁班为师。
此外,鲁班被神化,道他出生时群鹤云集,满室异香,乃是天上宿星投胎,传说众多,奉为神仙。
因此鲁班又有鲁班仙师、公输先师、巧圣先师、鲁班爷、鲁班公、鲁班圣祖、鲁班先师及鲁班祖师等称呼。
在中国各地都建有鲁班殿[3]或者是鲁班庙。
传说中的发明与作品[编辑]鲁班的很多发明事迹都是传说,并无正式的史书记载。
相传他当年发明云梯攻城,但未派往战场采用,而被墨子于模拟战打败。
传说他发明滑翔机,使人可以在空中掠过城墙。
据说中国锯子、墨斗、钩强、曲尺(弯尺)、古代大门扇上用来装饰及敲门铺首也是鲁班发明的。
后人为了歌颂鲁班,把许多著名建筑物都说成是鲁班修造的。
例如河北省洨河上的赵州桥本是隋代大匠李春设计与修建的,但是民间流传是鲁班所修造的,民间流行歌谣:“赵州桥来,甚么人修?赵州桥呀,是鲁班修!甚么人从桥上过呀,是财神爷推车压出一道沟!”另外明清时一些文人著书,书名冠以“鲁班”两个字。
例如《鲁般营造正式》,现存宁波天一阁,为唯一残本,书名中为“鲁般”,还有《匠家镜鲁班经》、《新刻京板工师镂刻正式鲁班经匠家镜》、《鲁班经》等。
后三书名是一本书,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明末万历版《鲁班经匠家镜》,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故事:鲁班造伞的故事
![故事:鲁班造伞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15ee695d0d233d4b14e69e2.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鲁班造伞的故事导语:从前,世界上并没有伞,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
夏天,顶着个大太阳,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
下雨天呢,衣服给淋得湿漉漉的。
后来,鲁班从前,世界上并没有伞,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
夏天,顶着个大太阳,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
下雨天呢,衣服给淋得湿漉漉的。
后来,鲁班动了好多好多的脑筋,终于发明了伞。
鲁班从小就跟着爸爸学木工。
他很聪明,又很用功,学了几年,就会造房子了,还会造桥。
造桥,造房子,都是露天的活儿。
他想:我们做工,难免雨淋日晒,那出门赶路的人,就更苦了。
要是能做个东西,又遮太阳又挡雨,那才好呢。
鲁班开始动起脑筋。
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个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
接着,他们隔一段路造一个亭子,造了许多亭子。
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来了,躲一躲,太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
鲁班给大家办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
可是鲁班自己挺不满意。
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们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吧。
还得再想办法!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可是得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非常轻巧呢?为了这个事儿,他吃饭不香,睡觉不甜。
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
忽然看见许多小孩子扑通扑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
过了一会儿,他们上岸来,都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小脑袋上。
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
2024年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精彩教案设计
![2024年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精彩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e2114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0.png)
2024年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精彩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鲁班造伞的传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主题探讨等。
具体章节为第六单元第二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及句子结构,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及其背后的智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情景演绎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鲁班造伞的智慧,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及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和课文主题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伞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生活中伞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鲁班造伞的传说。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句子结构,解析鲁班造伞的过程及智慧。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创意伞,并分享设计理念。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仿写。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鲁班造伞的传说》2. 生字词:鲁班、造伞、智慧、创新等。
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
4. 课文主题:创新与实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复述鲁班造伞的过程。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创新与实践的认识。
2. 答案:(1)生字词:略。
(2)鲁班造伞的过程:鲁班看到人们冒雨行走不便,便想发明一种能遮雨的工具。
经过多次尝试,他终于用竹子和油纸制作出了第一把伞。
(3)创新与实践的认识: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玩出了名堂》鲁班造伞
![《玩出了名堂》鲁班造伞](https://img.taocdn.com/s3/m/fe19a57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4.png)
《玩出了名堂》鲁班造伞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
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
夏天,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地痛。
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湿漉漉的。
鲁班想帮人们解决这个困难,心里很着急。
他心里想:要能做个东西,又能遮太阳又能挡雨,那才好呢。
鲁班动了好多脑筋。
后来,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个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
接着,他们隔一段路造一个亭子,造了许多亭子。
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
雨来了,躲一躲;太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
鲁班给大家办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
可是鲁班自己挺不满意。
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
还得再想办法!鲁班心想: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可是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呢?为了这个事儿,他吃饭不香,睡觉不安。
鲁班想了许多天,还是没有想出来。
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
忽然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花塘边玩,一会儿,一个孩子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脑袋上。
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抓过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一面有一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以凉快。
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
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细的条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好啦!”他高兴得叫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轻轻巧巧。
”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的,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出了什么事了?”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说:“你试试这玩意儿,以后大家出门去带着它,就不怕雨淋太阳晒了。
”鲁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说:“不错不错,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拿着这么个东西走路,可不方便了。
要是能把它收拢起来,那才好呢。
”“对,对!”鲁班听了很高兴,就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东西改成可以活动的,用着它,就把它撑开,用不着,就把它收拢。
鲁班发明雨伞的故事
![鲁班发明雨伞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6fd90f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6d.png)
鲁班发明雨伞的故事有什么东西不是鲁班发明而被误认为是其发明的呢?有一次,鲁班和他的妹妹去苏州和杭州游览美丽的风景时,雨下得很大,所以他们打赌看谁在一个月内发明了最好的工具,这样人们就可以在雨天玩耍。
第二天,鲁班就在路上建起了凉亭。
鲁班的妹妹苦思冥想了,但是一直没有什么好主意。
眼看着哥哥鲁班建造的凉亭就快完工了,心里更是着急。
一天,下起了倾盆大雨,一个孩子拿着一片荷叶从鲁班的姐姐身边跑过。
然而,凹向上的荷叶积累了大量雨水,逐渐无法忍受。
孩子灵机一动,把荷叶翻过来扣在头上。
一顶凸面朝上的伞形帽出现了。
鲁班的妹妹发现,伞形的东西有挡雨的作用,灵机一动,伞便应运而生。
一个月后,鲁班沿着苏迪河建造了几十个亭子。
当他自鸣得意并认为自己已经胜利时,他的妹妹手里拿着雨伞出现了。
公输班【周】之所以叫鲁班,是因为它来自今天的山东。
他被认为是工匠的祖先。
品尝完水后,李说:“看看你的形状。
”李友带头,全班同学用足够的脚画画。
也有人说,在过去,有一个神的形象,他尝到了鲁班的语言,而不是神,班上的人让他的神出来了。
“我很丑,很丑。
我擅长画画。
我不能出去,”她说。
然后,潘基文鞠躬说,“在镜子里看我。
”考虑留下来是第一件事。
于是本用脚在地上刷了漆。
如果你想保持清醒,那里没有水。
因此,它就像水一样,只站在水面之上。
尝起来像楚国用来攻击宋朝的装备。
墨子作为一座城市进行了解放,并使用了最后通牒作为武器。
第九个给了进攻这座城市的机会,墨子九拒绝了。
墨子有足够的武器来防御公共传输板的攻击。
它还可以将竹子和木材切割成工具,可以飞行三天。
“风俗,通义,无注,墨子公书”由于父兄们耐心地传授,加上他勤奋地学习,长大后成了一名优秀的工匠,并有过许多的创造发明。
因为他的发明都是手动机器,这些机器是根据物理学最基本的原理发明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归于物理学学科。
当然,这有点牵强。
且说有一年夏天,鲁班家乡鲁国国王要鲁班监工营造一座宫殿,期限为3年。
但是这座宫殿所需的木料,鲁班等工匠们到山上砍上3年也完不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