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辐射科普知识

辐射科普知识

辐射科普知识一、什么是辐射?辐射是指物质或能量的传播过程。

我们通常所说的辐射,是指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一种由电磁波传播而产生的能量传递过程。

常见的电磁辐射有可见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二、电磁辐射的分类电磁辐射可以按照波长或频率进行分类。

波长较长的电磁辐射被称为非电离辐射,包括无线电波、微波和红外线等。

波长较短的电磁辐射被称为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三、电磁辐射的来源电磁辐射的来源非常广泛。

无线电波来自于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微波则主要来自微波炉。

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来自于太阳、灯泡、炉灶等。

紫外线来自于太阳,也可由紫外线灯产生。

X 射线和γ射线则主要来自于医疗设备和核能设施。

四、电磁辐射的影响电磁辐射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无线电波和微波一般对人体没有明显的危害,但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无线电波和微波下可能会引发热损伤。

红外线会导致皮肤和眼睛受热,引起烫伤和眼睛疾病。

紫外线会导致皮肤晒伤和皮肤癌。

X射线和γ射线具有较高的能量,对人体组织有较强的穿透力,长期暴露会增加患癌风险。

五、如何保护自己?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特别是手机和电脑。

2. 尽量远离辐射源,如尽量远离高压电线塔和微波炉等。

3. 使用防辐射设备,如手机辐射贴、电脑辐射防护屏幕等。

4. 减少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使用防晒霜和遮阳伞等防护措施。

5. 注意医疗辐射的剂量,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查和治疗。

六、电磁辐射的监测和标准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各国都制定了电磁辐射的监测和标准。

常见的监测仪器有电磁辐射仪和剂量仪等。

国际上常用的电磁辐射标准是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联合制定和推荐的。

七、辐射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辐射科学在医学诊断、治疗和工业应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医学上常用的X射线和γ射线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电离辐射核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核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核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和核电磁辐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两种辐射类型。

本文将分别介绍电离辐射和核电磁辐射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能够将物质电离的高能辐射,包括X射线和γ射线。

这两种辐射具有高能量、高穿透性和强电离能力的特点。

1. X射线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辐射,具有波长短、频率高、能量大的特点。

X 射线在医学影像学中广泛应用,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然而,长时间接触高剂量的X射线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如导致白血病、皮肤癌等。

2. γ射线γ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辐射,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

它是放射性核素放射性衰变时释放的辐射,也是核反应中产生的辐射。

γ射线对人体组织的穿透能力较强,如果长时间接触高剂量的γ射线,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如损伤DNA,导致细胞突变和癌症。

二、核电磁辐射核电磁辐射是指与核反应相关的电磁辐射,主要包括电磁波辐射和粒子辐射。

1. 电磁波辐射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辐射主要包括微波辐射和电磁辐射。

微波辐射是指频率在300MHz至300GHz之间的电磁波辐射,它在通信、雷达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电磁辐射包括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这些辐射对人体影响较小,但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的电磁辐射下可能会导致眼睛、皮肤等部位的损伤。

2. 粒子辐射粒子辐射是指由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α粒子、β粒子和中子等。

α粒子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具有较大的电离能力,但穿透能力较差。

β粒子是电子或正电子,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和电离能力。

中子是一种中性粒子,穿透能力最强,但电离能力较弱。

长时间接触高剂量的粒子辐射会导致基因突变、遗传性疾病和癌症等。

三、电离辐射和核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电离辐射和核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辐射的剂量和持续时间。

较小剂量的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而高剂量的辐射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1. 短期影响短期接触高剂量的电离辐射和核电磁辐射可能导致急性辐射病,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乏力等症状。

辐射基本知识

辐射基本知识

放射性剂量国际单位制
放射性活度 贝可
Bq (s-1) (居里 Ci )
照射量 库仑/公斤 C/kg
(伦琴R )
吸收剂量 戈瑞
Gy
(拉特rad)
当量剂量 希沃特 Sv
(雷姆 rem)
基础部分
放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外照射:时间、距离和屏蔽; 内照射:减少进入体内、加快促排。
时间防护: 尽量缩短与射线的接触时间,受照剂量和接触时间 成 正 比。 (实际工作中:熟练、迅速、正确;轮流替换接触)
在做真空放电实验的时候,发现从 放电管的电极里射出一种,眼睛看不 见的的,但是,能使照相底版感光, 使萤光物质发光,并能穿透物体的物 质。他就给这原形不清的拥有不可思 议性质的象光线那样的物质取名X射线。
2.发现放射性的贝克勒博士
这种神秘的射线,似乎是 无限地进行着,强度不见 衰减。发出X射线还需要 阴极射线管和高压电源, 而铀盐无需任何外界作用 却能永久地放射着一种神 秘的射线。
镭是这样发现的!!!
4.α、β、γ射线的命名之父卢瑟福
卢瑟福发现了镭的两种辐射: 第一种辐射,不能贯穿比1/50毫 米更厚的铝片,但能产生显著的 电效应,命名为α射线。 第二种辐射,能贯穿约半毫米厚 的铝片,然后强度减少一半,并 且能穿过包装纸使照相底片感光, 命名为β射线。
这些射线后来常用于轰击其它原 子,从而发现了原子世界的许多 其它重要特性。
3.什么叫电磁波?
电磁波随着波长的变短就表 现出很强的粒子性质,把电 磁波看做粒子流时,被叫为 光子,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 越高。
电磁波是一种以光速(每秒30万公里,即地球园周的7圈半)
传送能量的波。X射线、γ射线和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线、紫外 线、微波等都一样是电磁波。

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基础知识

20
4、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辐射对人体的照射方式有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外照射 是体外辐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而内照射是指进入体内 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造成的照射。前者主要由X、γ射线、 中子束、高能带电粒子束和β射线引起的;后者则主要因人 们通过吸入、食入、完好皮肤或皮肤伤口吸收了放射性核 素造成的。针对这两种照射方式,有两种完全不同的防护 方法。
源,造成对人的照射和对环境的影响。
医疗照射:人们为了医学诊断和治疗而接受的辐射照射(受 照人员包括患者或受检者、陪护家属或亲友、生物医学研究的 志愿人员)
医疗照射是人工辐射中对人的照射剂量贡献最大的一项;可 以运用实践的正当性和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对医疗照射进行控 制,但剂量限值不适用于医疗照射。
医疗人员在实施医疗照射时应以GB18871-2019提供的指导 水平为指南,在保证疹疗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剂量。
•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目前我国电力供电频率为 50Hz,在导线或设备周边产生工频电磁环境,以电 磁感应为主。
• 射频电场、射频磁场:表示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 率,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频率范围 从100KHz~300GHz之间(依据GB8702)。也有表 示为9KHz~300GHz之间(依据ITU-R,国际电信联 盟无线电通信组)
• 磁场强度(H)——磁场中某点磁感应强度与该 点磁导率的比值。 单位:A/m
• 功率密度(S)——单位时间内穿过垂直于
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能量。在远场区,S可以 表示为矢量E和H的乘积 。 单位:W/m2
电磁环境术语
• 1、电磁环境
• 指存在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一般有三种 典型存在形式:
αβγ 射线穿透 17 人体皮肤情况

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 核辐射

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 核辐射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核辐射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的辐射。

它是电场和磁场的振动,在真空中传播。

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很广,从电线传导电流所产生的低频电磁波到高能电磁辐射,如X射线和伽马射线。

电磁辐射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例如无线电广播、电视、手机信号和无线网络等。

电离辐射是指能够将物质中的电子解离出来的辐射。

这种辐射有高能量,能够穿透物质并将电子解离。

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伽马射线和紫外线。

X射线是由原子核发射的高能电磁辐射,具有较短的波长和高的能量。

伽马射线是来自原子核的高能粒子辐射,具有较长的波长和较低的能量。

紫外线是一种电离辐射,具有较短的波长和较低的能量,但仍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核辐射是指原子核内部的放射性衰变所产生的辐射。

核辐射包括α辐射、β辐射和γ辐射。

α辐射是由原子核内部放射性衰变所产生的带正电荷的碳原子核。

β辐射是由原子核内部放射性衰变所产生的带负电荷的电子或者带正电荷的质子。

γ辐射是由原子核内部放射性衰变所产生的高能电磁辐射。

核辐射具有较高的能量,能够穿透物质并造成损伤。

总结尽管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和核辐射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但这些辐射也有潜在的危险。

过多的暴露于这些辐射中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因此人们在使用这些辐射技术时应注意安全防护。

总结一下,电磁辐射是电场和磁场的振动,在真空中传播,频率范围广,包括低频电磁波和高能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是能将物质中的电子解离出来的辐射,包括X射线、伽马射线和紫外线。

核辐射是原子核内部的放射性衰变所产生的辐射,包括α辐射、β辐射和γ辐射。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和核辐射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但也存在潜在的危险,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安全防护。

对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区别的探究

对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区别的探究

Academic Forum474对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区别的探究陈思雨(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四川 成都 610000)摘要:本文通过阐述辐射的实际种类与应用情况,论述了计量单位、监测控制方式与国家规定标准,分析了生物学效应,通过强化辐射活动利用单位方面的管理力度,提升辐射放射源与辐射放射性物质的管理控制工作,防止出现确定性生物效应,防止出现随机性生物效应,实现辐射活动的测值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关键词: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管理控制电离辐射的定义就是指能量通过各种类粒子以及采取电磁波形式开展向外部不断扩散,和其他物质出现间接或者直接作用的过程中,使其他物质出现电离形式的辐射现象。

电磁辐射的定义就是指按照电磁波的传播形式从能量源进行发射至空间内部,且在空间内部不断传播的物理现象。

1 辐射的实际种类与应用情况电离辐射内容基本涵盖了人工辐射源以及天然辐射源。

其中天然辐射主要包括宇宙辐射,即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如质子、中子、电子、α粒子等;宇生核素,它们主要是有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如3H、14C;原生核素,存在于地壳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人工辐射活动目前开展运用十分普遍,比如:在目前医用x射线领域、核医学领域等开展的放射性治疗过程,介入放射学治疗方式之类的具有放射性特点的医疗应用活动。

在目前工业领域中,核电厂内部的核能发电活动,核动力生产,工业探伤活动之类开展的无损检测,核测量工业系统中存在的有关厚度情况、料位情况、水位情况、密度情况以及质量情况的控制管理工作以及实施石油测井活动之类的水文地质的放射性勘探工作。

在农业领域方面,存在辐射保存活动,辐射消毒活动,辐射育种活动以及辐照改性活动之类的实际应用。

另外,在军事领域方面,存在核潜艇装备以及核武器装备之类的实际应用。

电磁辐射过程主要包含环境方面与自然方面的辐射过程。

其中,自然辐射内容主要包括自然雷电与地球外表存在的各类热辐射现象,外层空间内部存在的太阳与其他宇宙星球出现的。

辐射安全培训教材内容

辐射安全培训教材内容

辐射安全培训教材内容辐射安全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

随着辐射源的不断增加和使用范围的扩大,对辐射安全的知识和培训需求也日益迫切。

本教材旨在向广大人员提供辐射安全的培训内容,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辐射危害,学习辐射防护知识,掌握辐射安全技能,从而保护自己和周围人员的健康。

第一章辐射的基本知识1.1 辐射的定义1.2 辐射的种类与来源1.3 辐射的传播途径1.4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第二章辐射防护原则2.1 时间限制原则2.2 距离限制原则2.3 屏蔽限制原则2.4 个人防护原则第三章电离辐射的防护3.1 电离辐射的特点3.2 常见电离辐射及其防护方法3.2.1 X射线和γ射线的防护3.2.2 α粒子和β粒子的防护第四章非电离辐射的防护4.1 非电离辐射的特点4.2 常见非电离辐射及其防护方法 4.2.1 可见光和紫外线的防护4.2.2 红外线和微波的防护4.2.3 电磁辐射的防护第五章辐射事故应急处理5.1 辐射事故的分类与等级5.2 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的程序5.3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的方法和原则第六章辐射安全管理6.1 辐射源设备的管理6.1.1 辐射源设备的购置与使用6.1.2 辐射源设备的维护与保养6.2 辐射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监督6.2.1 辐射工作人员的资质要求6.2.2 辐射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6.2.3 辐射工作人员的监督与评估第七章辐射安全常见问题解答7.1 辐射安全相关法规解读7.2 常见辐射安全问题解答结语通过本教材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对辐射安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掌握了相关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请时刻注意辐射安全,做好个人防护,确保自身的健康与安全。

如有任何辐射安全问题需要咨询,可随时向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求助。

辐射安全,关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安全无辐射的环境!。

放射治疗学知识点讲解

放射治疗学知识点讲解

放射治疗学知识点讲解一、辐射生物效应原理△(一)电离辐射的种类⒈电磁辐射:x射线、γ射线⒉粒子辐射⑴α粒子:质量大,运动慢,短距离引起较多电离。

⑵β粒子或电子:质量小,易偏转,深部组织电离作用。

⑶中子:不带电荷的粒子,高传能线密度射线。

⑷负π介子:大小介于电子和质子之间,可以带+、-或不带电。

⑸重离子:某些原子被剥去外围电子后,形成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1.直接作用(P52)当X射线、γ射线、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在生物介质中被吸收时,射线有可能直接与细胞中的靶分子作用,使靶分子的原子电离或激发,导致一系列的后果,引起生物学变化。

2.间接作用(P52)射线通过与细胞中的非靶原子或分子(特别是水分子)作用,产生自由基,后者可以扩散一定距离达到一个关键的靶并造成靶分子损伤。

(三)辐射对生物作用的机制(P53)(四)不同类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P53)⒈B-T定律:∝繁殖能力/分化程度⒉cAMP:∝1/cAMP(淋巴细胞、卵细胞)⒊间期染色体体积:∝体积⒋线粒体数量:∝1/线粒体数量(五)传能线密度与相对生物效应⒈传能线密度(linearenergytransfer,LET)传能线密度是指次级粒子径迹单位长度上的能量转换,表明物质对具有一定电荷核一定速度的带电粒子的阻止本领,也就是带电粒子传给其径迹物质上的能量。

常用用千电子伏特/微米表示(keV/μm)表示,也可用焦耳/米表示。

单位换算为:1keV/μm=1.602×10-10J/m⒉辐射生物效应与传能线密度的关系⑴射线的LET值愈大,在相同的吸收剂量下其生物效应愈大;⑵LET与电离密度成正比,高LET射线的电离密度较大,低LET射线的电离密度较小。

其中,电离密度是单位长度径迹上形成的离子数;⑶根据LET,射线可分为高LET射线和低LET射线。

低LET射线:X射线、γ射线、电子线等;高LET射线:中子、质子、α粒子、碳离子等。

x射线电磁辐射电离辐射

x射线电磁辐射电离辐射

x射线电磁辐射电离辐射
X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它属于电离辐射的一种。

电离辐射是一种具有足够能量的辐射,能够将物质中的电子从原子或分子中移除,形成带电粒子。

这种电离作用可能对生物体和物质造成影响。

X射线具有高能量和高穿透能力,因此在医学、工业和科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X射线的电离作用主要通过以下过程实现:
1.直接电离:X射线直接与原子内的电子相互作用,将电子从原子中移除,形成带电离子。

2.间接电离:X射线被物质吸收后,产生次级电子,这些次级电子再与原子内的其他电子相互作用,导致电子从原子中脱离。

这两种电离过程会导致物质中的离子和自由电子的产生,从而影响物质的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在医学领域,X射线被用于影像诊断,通过X射线的穿透性,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的影像。

然而,过量暴露于X射线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在使用X射线时需要注意控制辐射剂量,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总的来说,X射线是一种电离辐射,它通过与物质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引发电离过程,产生带电粒子。

在不当使用或过度暴露的情况下,X射线可能对生物体和物质产生不良影响。

电磁辐射的科普

电磁辐射的科普

电磁辐射的科普一、引言电磁辐射是人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是指由电荷产生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中传播所形成的波动现象。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的广泛,人们对于电磁辐射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从电磁辐射的基本概念、分类、来源、影响等方面进行科普。

二、基本概念1. 电磁波电磁波是由振荡电荷所产生的一种波动现象,它包括了不同频率和波长的光线、无线电波等。

根据频率不同,电磁波可以分为不同种类,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等。

2. 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中存在着由带电粒子所产生的电场和运动带来的变化而产生的磁场。

当这两个场相互作用时,就会形成一种能量传递方式——电磁辐射。

3. 辐射强度辐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垂直于辐射方向的能量流量。

它的单位是瓦特每平方米(W/m²)。

三、分类1. 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指的是能量不足以将原子或分子中的一个电子从原子中打出来的电磁波,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等。

这种辐射对人体影响较小,但长期接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指的是能量足以将原子或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从原子中打出来的电磁波,如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

这种辐射对人体影响比非电离辐射更大,能够引起细胞变异、癌症等严重后果。

四、来源1. 天然来源天然来源包括了太阳光、地球放射性物质等。

其中太阳光就是人们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一种天然辐射源,它包括了可见光、紫外线和X射线。

2. 人为来源人为来源主要包括了通信设备、医用设备等。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接触到的电磁辐射也越来越多。

五、影响1. 健康影响长期接触高强度电磁辐射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

同时,电离辐射还会引起细胞变异、癌症等严重后果。

2. 环境影响大量的电磁辐射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对植物生长和动物行为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六、防护措施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

电离辐射基础知识介绍1

电离辐射基础知识介绍1

500个
●老单位:居里(Ci) 1居里(Ci)=3.7x1010Bq.
A=(1000-500) /1秒=500Bq
● 物理意义:描述物质的放射 性强弱,活度越大,表示物 质的放射性越强。
实际应用的放射源活度范围: 几十mCi ~ 百万Ci.
实验室标准源:1000~10000Bq.
比活度
比活度
A和B的活度均为100Bq
(受照体的)吸收剂量
吸收剂量(受照体)
射线 辐射体
射线
射线
活度
辐射能量
受照体
剂量
● 定义:单位质量的受照体所接受 (吸收)的辐射能量。 D=E/m.
● 单位:(J/kg)=戈瑞(Gy)。
如: 1J/2kg=0.5Gy.
● 剂量这个名词在医学上指的是人食 入药物的物质量,如2mg/天/人。 而这里则是受照体所接受(吸收) 的辐射能量。
● 物理意义:用于描述射线对受照体 的作用效果。
吸收剂量率
在定义剂量时,没有考虑时间的因素,即相同的剂量可以是1小时的照射, 也可以是1天(24小时)的照射。为描述受照体接受辐照能量的快慢,则需 引入剂量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受照体所接受(吸收)的辐射能量。 D/t=E/m/t. 单位:(J/kg/h)=戈瑞/小时(Gy/h)。或者:
半衰期
原子数
● 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时,2500
它从一种核素变为另
5.27年 5.27年 5.27年
外一种核素,这样原 2000
来的原子核数不断减 1500 少。
1000
● 放射性原子核的数量
No衰变到原来的一2)。
0
0
5
10
15
60Co衰变曲线

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的区别

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的区别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种子以及X射线、γ射线。

α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流,由于带电,它所到之处很容易引起电离。

α射线有很强的电离本领,这种性质既可利用。

也带来一定破坏处,对人体内组织破坏能力较大。

由于其质量较大,穿透能力差,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及厘米,只要一张纸或健康的皮肤就能挡住。

β射线也是一种高速带电粒子,其电离本领比α射线小得多,但穿透本领比α射线大,但与X、γ射线比β射线的射程短,很容易被铝箔、有机玻璃等材料吸收。

X射线和γ射线的性质大致相同,是不带电波长短的电磁波,因此把他们统称为光子。

两者的穿透力极强,要特别注意意外照射防护。

电磁辐射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

电磁「频谱」包括形形色色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

两者之间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光等。

电磁频谱中射频部分的一般定义,是指频率约由3千赫至300吉赫的辐射。

两者区别:1.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而电磁辐射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

2.电离辐射存在于自然界,但目前人工辐射已遍及各个领域,专门从事生产、使用及研究电离辐射工作的,称为放射工作人员。

而电磁辐射的来源有多种。

人体内外均布满由天然和人造辐射源所发出的电能量和磁能量;闪电便是天然辐射源的例子之一。

至于人造辐射源,则包括微波炉、收音机、电视广播发射机和卫星通讯装置等。

3.电离辐射对人体内组织破坏能力较大。

由于其质量较大,穿透能力差,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及厘米,只要一张纸或健康的皮肤就能挡住。

电磁辐射就不一样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十分大,1999年5月8日闭幕的全国电磁辐射环境污染源的现状: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共10235台,总功率130万千瓦;工科医疗设备共15335台,地球卫星3个,大哥大基站总数近万个;空中蛛网一样的高压输变电线等都在向外发射泄漏电磁波。

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
1. 什么是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一种能量传播形式,是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一种物理效应。

它可以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两种。

2. 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是指能量较低的电磁波,如广播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等,对人体影响较小。

但是过量使用电器和电子产品
会产生较强的非电离辐射,长时间暴露在这种辐射下会对人体健康带
来一定影响,如头痛、乏力、失眠等。

3.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指能量极高的电磁波,如X射线和γ射线等。

这种辐
射会使原子分子电离,对人体产生直接损害,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能
够穿透人体组织,对DNA分子产生损伤,导致细胞变异或死亡,进而
引起肿瘤、畸形等疾病。

4. 电磁辐射的地位和重要性
电磁辐射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科技的不
断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

而电子产品所产生的电磁辐射
也不断增加。

人们应当提高对电磁辐射的认识和关注,避免不必要的
暴露在电磁辐射下。

5. 如何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方法有:
- 尽可能远离高压线和变电站
- 减少使用电器和电子产品的时间,每天可以适度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 使用防辐射面罩等防护措施
- 增加空气质量,尽可能多开窗通风换气
- 增加室内绿化,植物对电磁辐射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总之,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

人们应当加强对电磁辐射的了解,采取必要的防护和措施,保护好自身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
在物理上,辐射被认为是带能量的粒子或波动在空间传播的一种过程。

由于辐射本身能量不同,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反应机理也不同,我们常常把辐射划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类型。

通常,非电离辐射又称为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是依据射线能让中性原子产生电离来定义的。

所谓电离就是指让不带电的物质在射线的作用下变成带电物质的过程。

因为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时释放出的射线能量较高,可以使物质发生电离,所以核辐射也称为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主要的种类有α射线、β射线、X射线、γ射线和中子辐射等。

其中X射线和γ射线是电磁波,但由于能量较高,它们已经进入了电离辐射的范畴。

另一种辐射类型是非电离辐射,最常见的非电离辐射就是不会产生电离作用的电磁辐射,也就是电磁辐射中频率“比较”低的那一部分。

具体按照频率从高到低有可见光(就是各种有颜色的光或者是太阳光这种由各种颜色的光线组合起来的光)、红外线(是一种经常用于通讯连接的电磁波,具体应用有红外线鼠标、红外线打印机等)、微波(大家知道微波炉吧)、无线电波(广播电台和手机等通讯装置需要这个频率的电磁波)、低频电磁波等。

紫外线也是一种常被提及的电磁波,它的频率比可见光要高,但是要低于X 射线。

紫外线可以认为是一种介于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之间的电磁波。

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是两个与辐射相关的概念。

虽然它们都涉及到能量的传播和传递,但它们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差异。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详细讨论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指粒子或辐射能量传播过程中,导致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取电子的现象。

这种辐射能产生足够的能量,使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从原子中脱离,形成正离子和自由电子。

这种能量足以克服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破坏了原子或分子的稳定性。

电离辐射可以分为两类:直接电离辐射和间接电离辐射。

直接电离辐射是指辐射本身能够直接与物质相互作用,导致原子或分子的电离。

间接电离辐射是指辐射能量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产生次要粒子或次级辐射,进而导致原子或分子的电离。

常见的电离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等。

与电离辐射不同,电磁辐射是一种由电磁波产生的辐射能量传播过程。

电磁辐射是一种不需要介质传播的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电磁辐射的频率范围很广,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不同频率的电磁辐射对物质的影响各不相同,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电磁辐射的特点取决于其频率和能量。

辐射能量越高,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

例如,γ射线具有很高的能量和频率,可以穿透物质并使其电离。

而可见光的能量较低,无法穿透物质的密集层,只能与物质表面产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电磁辐射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无线电波和微波被用于通信和雷达系统。

红外线被广泛应用于热成像、遥感和红外线治疗等领域。

可见光被用于照明和光学仪器。

紫外线可以用于杀灭细菌和病毒,治疗皮肤疾病等。

X射线和γ射线在医学影像学、材料检测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和环境问题。

长期暴露于较高水平的电离辐射,如放射性物质或人造辐射源,可能会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包括癌症、遗传突变和生殖问题等。

电离辐射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是两种不同的辐射形式,它们都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环境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的概念、来源、影响及防护方法。

一、电离辐射1.概念电离辐射是指能够使物质中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的辐射。

通俗来说,就是能够使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

2.来源(1)自然源:地球上存在着大量放射性物质,如铀、钍、钾等,它们会不断地放出α粒子、β粒子和伽马射线等。

此外,自然界中还有宇宙线等高能粒子。

(2)人工源:核爆炸、核反应堆事故、医学放射治疗、工业放射性源等都会释放出大量的电离辐射。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接触高剂量的电离辐射会导致癌症、遗传变异等严重后果。

(2)对环境的影响:放射性物质会污染土壤、水源等自然资源,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4.防护方法(1)减少暴露时间:尽量避免在高剂量的电离辐射环境中停留过久。

(2)增加距离:距离光源越远,接受到的辐射就越少。

(3)使用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等。

二、电磁辐射1.概念电磁辐射是指由变化着的电场和磁场所产生的波动现象。

它包括了广播电视信号、无线通信信号、微波炉等各种形式的辐射。

(1)自然源:太阳辐射是最主要的自然电磁辐射源,此外,地球上还存在着各种天然电磁场,如地球磁场、闪电等。

(2)人工源:无线通信设备、微波炉、医学诊断设备等都会释放出不同程度的电磁辐射。

3.影响(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接触高强度电磁辐射会导致头痛、失眠、免疫功能下降等不适症状,但目前并未有证据证明它们会引起癌症等严重后果。

(2)对环境的影响:电磁辐射可能对动物和植物产生影响,如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的变化。

4.防护方法(1)减少暴露时间:尽量避免在高强度电磁辐射环境中停留过久。

(2)增加距离:距离电源越远,接受到的辐射就越少。

(3)使用屏蔽设备:如隔离材料、金属屏蔽网等。

三、总结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辐射,它们都会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 高压线

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 高压线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高压线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和高压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词汇,它们都与电能有关。

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时所带来的辐射现象,包括电磁波的电场和磁场。

电离辐射是指能够使物质电离的辐射,包括α、β、γ射线等。

而高压线则是指输电线路中的高压电线,通常是指电压在110千伏以上的输电线路。

电磁辐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因为我们身边的电器、通讯设备、电视、电脑等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虽然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但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电磁辐射下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头痛、失眠、疲劳等。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减少电磁辐射的暴露,如远离高压电线、减少使用电器等。

电离辐射是一种高能辐射,能够穿透物质并使其电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

长期暴露在电离辐射下可能会导致癌症、遗传变异等疾病。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接触电离辐射,如减少X光检查、远离核辐射源等。

高压线是输电线路中的一种,通常是指电压在110千伏以上的输电线路。

高压线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长期暴露在高压线下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头痛、失眠、疲劳等。

因此,我们应该远离高压线,避免在高压线下停留或进行活动。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和高压线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暴露在这些辐射源下的时间和频率,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电离辐 射的波 长非常 短,频 率非常 高,比 紫外线 要高很 多。
7
1、哪些东西会产生核辐射
• 天然电离辐射源 宇宙射线
宇生核素
原生核素 • 人工电离辐射源 放射性同位素 射线装置
核设施与核燃料循环设施
大型科学装置
电离辐射的来源——天然辐射源:宇宙射线、
宇生核素(3H、7Be、14C、22Na等)、 原生核素(钍系、铀系、锕系等)
3、电离辐射防护标准
剂量限值: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a. 辐射工作人员五年内平均每年有效剂量不得超过 20mSv;任何一年 中的有效剂量不超过50mSv;
b. 公众有效剂量应低于1mSv;在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平均剂量 不超过
1mSv/a,则某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8702-2014
表1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续)
频率范围 30MHz~3000 MHz 3000MHz~150 00MHz 15GHz~300GHz
等效平面波 电场强度E( 磁场强度H( 磁感应强度B 功率密度Seq V/m) A/m) (μT) (W/m2)
12
0.22 f 1/2 27
量和剂量率越高,影响就越严重。例如,急性辐射综合症的剂量阈值约 为1希沃特(1000mSv)。
如果辐射剂量低和/或照射时间长(低剂量率),那么危险性就会大大 降低,因为对损害实施修复的可能性更大。但依然存在癌症等长期影响 风险,这可能在若干年甚至几十年后出现。这种影响不会总是发生,但 发生的可能性与辐射剂量成正比。儿童和青少年面临的这种风险较高, 因为他们对辐射暴露的敏感性远远高于成年人。 关于接触到辐射的人群(例如原子弹爆炸幸存者或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 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剂量超过100mSv,会大大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最近对在儿童期出现医学暴露(儿科断层扫描)的个体开展的一些流行 病学研究提示,即使是较低剂量(50-100mSv)也可能会提升癌症风险。
接触到。
通常论及的“辐射”概念是狭义的,仅指高能电 磁辐射和粒子辐射。这种狭义的“辐射”又称 “射线”α、β、γ射线及X射线。
12
3、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带电粒子、γ射线、X射线、中子有足够的能量能与物质相互作用
这些物质包括:气体、液体、 固体,包括人体等。
。。。。。。 。。。。。。 。。。。。。 。。。原子。。。

αβγ 射线穿透 人体皮肤情况

16
2、健康影响研究 有据可查
实况报道2016年4月《电离辐射、 健康影响和保护措施》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 /factsheets/fs371/zh/
电离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
电离辐射如超过一定的阈值,可能损害 组织和(或)器官的功能,并会产生严 重影响,如皮肤发红,脱发,辐射灼伤,或急性辐射综合症。剂
1
电离辐射和电磁环境你知道吗? 核与辐射科普知识
先记住一点 波长越短, 频率越高! 首先我们太阳就能发出很多光线,看得见 的我们都能感受到,而更多的电磁波我们 看不到也摸不到。他们都可怕吗? 相反有些看不到的线才是我们人类存活下 来的关键。
将我们的太阳用不同的频率观察记录成照片,再转 化成我们能看到的频率下它是这样的。
短期影响 组织发热是射频能量与人体相互作用的主要机制。在移动电话使用 的频率上,大部分的能量被皮肤和其它表面组织吸收,使大脑或身 体其它任何器官的温度略微升高。 ..... 远期影响 关于接触射频的潜在长期风险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是要查明脑肿瘤 与移动电话使用之间的相关性。然而,由于许多癌症是在导致肿瘤 的这种相互作用发生多年之后才被发现,以及移动电话到1990年 代初才广泛使用,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只能评估短期内即有明显症 状的那些癌症。不过,动物研究结果均显示,长期接触射频场不会 增加罹患癌症风险。
13
αβγ X n
微观粒子间碰撞有动量和能量的传递 库仑作用 1 电离作用 2 电离效应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 直接或间接使介质发生电离 效应的带电或不带电的射线 或粒子 (能量 ﹥12eV ) α、β、γ、 x、 n、p、 裂变碎片 介子等 来 源 1)放射性物质 (人造 天然) 2)加速器 3)反应堆 4)宇宙射线 5)地球环境
功率密度(S)——单位时间内穿过垂直于
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能量。在远场区,S可以 表示为矢量E和H的乘积 。 单位:W/m2
电磁环境术语 1、电磁环境 指存在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一般有三种 典型存在形式: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目前我国电力供电频率为 50Hz,在导线或设备周边产生工频电磁环境,以电 磁感应为主。 射频电场、射频磁场:表示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 率,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频率范围 从100KHz~300GHz之间(依据GB8702)。也有表 示为9KHz~300GHz之间(依据ITU-R,国际电信联 盟无线电通信组)
贫铀 铀238
9
电离辐射的来源——人工辐射源
人工辐射源:非天然辐射源或由于人类活动增加的辐射
源,造成对人的照射和对环境的影响。
医疗照射:人们为了医学诊断和治疗而接受的辐射照射(受 照人员包括患者或受检者、陪护家属或亲友、生物医学研究的 志愿人员) 医疗照射是人工辐射中对人的照射剂量贡献最大的一项;可 以运用实践的正当性和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对医疗照射进行控 制,但剂量限值不适用于医疗照射。 医疗人员在实施医疗照射时应以GB18871-2002提供的指导水 平为指南,在保证疹疗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剂量。
实况报道 第193号2014年10月《电磁场与公共卫生:移动电话》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193/zh/
对健康有何影响?
过去二十年来进行了大量研究以评估移动电话是否有潜在的健康风险。 迄今为止,尚未证实移动电话的使用对健康造成任何不良后果。
19
4、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辐射对人体的照射方式有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外 照射是体外辐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而内照射是指进 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造成的照射。前者主要由X、 γ射线、中子束、高能带电粒子束和β射线引起的;后 者则主要因人们通过吸入、食入、完好皮肤或皮肤伤口 吸收了放射性核素造成的。针对这两种照射方式,有两 种完全不同的防护方法。
微波
收音机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
γ射线
热红外线
反射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
用不同的频率相机把一只手和iPhone拍成照 片再转化成我们能看到的频率下它是这样的。
广义的说
一切物体物体都向外辐射!
辐射本身是中性词,但某些物质的辐
射可能会带来危害。 所以我们要先学 会区分。
一、核辐射(电离辐射)
1、哪些东西会产生辐射 2、常用的核辐射类型 3、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
实况报道 第 304 号 2006 年 5 月 《电磁场与公共 卫生 基台和无线技术》 http://www.who.int/pehemf/publications/facts/bs_fs_304_chinese.pdf
关注的卫生问题 癌症: 关于移动电话基台周围发生成群癌症病例的媒体报道或传 闻加大了公众的关注。应注意到,在地域上,癌症在任何人群中的 分布都是不均衡的。鉴于基台在环境中的 广泛存在,应预见到可 能的成群癌症病例在基台附近出现仅仅是出于偶然。此外,报道的 成群癌症病例常常包括不同类型的癌症,没有共同的特征,并因此 不可能有 共同的起因。 通过慎重计划和开展的流行病学研究,可 获得关于癌症在人群中分布情况的科学依据。在过去 15 年中,发 表了关于射频发射机与癌症之间潜 在关系的多项研究。这些研究 没有提供证据说明接触来自发射机的射频会加大癌症风险。同样, 长期的动物研究也不能确定接触射频场会加大癌症风险,即使射频 水平大大高于基台和无线网络所产生的水平。 防护标准 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 1998 年)以及电机与电子工程 师协会(IEEE, 2005 年)制定了国际接触准则,以便针对射频场已确 定的影响提供防护。 国家当局应采用国际标准保护其公民避免有 害强度的射频场。应限制进入可能超过接触限度的地区。
电磁场:国标《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频率范围是指1~300GHz 电磁环境。
2、电磁辐射
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或称时变电磁场以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不再返 回的过程称电磁辐射。 3、电磁污染
是指天然的和人为的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及有 害的电磁辐射。
频率范围名称表
20
时间防护
距离防护
屏蔽防护
21
22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措施 1. 降低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浓度 2. 降低表面污染水平 防污染、通风
按规操作 及时清理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3. 防止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
4. 加速体内放射性核素的排出 误入体内需尽快排出
23
“勿需害怕辐射,然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必须小心”
24
国标《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2015年1月1日正 式实施 环保监测的依据
电磁波传播途径
世界卫生组织WHO告诉你, 电磁辐射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1、环境中很多的因素都可以造成生物效应,生物效应不等 同于健康威胁,需要专门的研究来鉴别和衡量健康的威胁。 2、在低频率下,外部的电场和磁场会在身体内感应出微弱 的环流电流。在几乎所有的正常环境条件下,身体内的感 应电流的强度小到不会产生任何明显的效应。 3、射频电磁场的主要效应是加热人体组织。 4、毫无疑问,高强度电磁场下即使短期暴露,也会对健康 有害。但目前大众担忧的可以导致剧烈的生理反应的电磁 场强度下的暴露,主要集中在低于对身体产生长期影响的 标准。 5、公众对于低强度电磁场可能风险的担忧,世界卫生组织 启动了“国际电磁场项目”来提供科学客观的回答。 6、尽管有广泛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可以确认低强 度电磁场下的暴露对健康造成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