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金桥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文本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前言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武汉科技新城(约120平方公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划定了50平方公里的封闭管理区。
东湖科技新城已经编制多次总体规划,最近编制完成的总体规划于2000年12月获市政府批准。
为进一步推进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完善规划管理,受东湖开发区管委会的委托,我院编制了其重点建设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本次编制控规的区域,是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重点建设区,也是科技新城的核心功能区,规划范围为:西起汤逊湖、南湖东岸,北至珞瑜路,东到南环铁路、滨湖大道,南止汤逊湖北岸,总面积为29.91平方公里范围。
以南环铁路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片同步编制规划。
北片面积15.45KM2,南片面积14.46 KM2。
第一章本区域的基本定位和有关规划要求最近编制完成的《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结合“武汉.中国光谷”的战略设想,根据新世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建设产学研居一体化综合发展、花园式、智能化的高新技术科技新城。
其重点是建设一流的高新技术科技工业园区、先进的科技贸易与管理服务设施、高质量的园区环境形象、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保障。
规划在北片布局关东光电子产业园、关南生物工程产业园、应用软件产业园等三个产业园;建设鲁巷科技商贸区、关东光电子管理服务中心、关南高科技管理服务中心等三个公建区;重点建设关山公园东侧与碳黑厂地区两个居住区,村镇居民点集中安排在职业技术学院西面的闸上徐地区(部分村民外迁安置);重点建设关山公园和凌家山公园,并形成连接南湖和东部山系的绿化走廊。
规划在南片布局汤逊湖高科技产业园;建设汤逊湖高技术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汤逊湖居住区,村镇居民点安排在园区西部边缘;建设民院路立交公园和玉龙岛北部公园和汤逊湖沿岸绿带。
第二章现状调查与分析一、现状概况1、社会经济与人口现状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88年,1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已经成为武汉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也成为武汉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报审稿)武汉市人民政府二○○六年十月目录总则 (1)第一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规模 (3)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4)第三章都市发展区规划 (8)第四章主城区优化调整 (12)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17)第六章工业及仓储用地布局 (22)第七章居住用地布局 (24)第八章社会事业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6)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30)第十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33)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38)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40)第十三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45)第十四章近期建设与发展 (47)第十五章规划实施 (52)附则 (53)总则一、编制背景1.《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以来,对武汉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为落实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建设部批准,武汉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2.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际国内制造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区域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五个统筹”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武汉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城乡统筹,建设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城市。
3.总体规划本着延续历史,面向未来,立足武汉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突出按照“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法制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规划的主要任务是:(1)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江夏区郑店黄金工业园片区控制性详细
江夏区郑店黄金工业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委托单位: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道办事处编制单位: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九年九月目录1. 总则 (1)1.1. 背景 (1)1.2. 评价目的 (2)1.3. 评价依据 (2)1.4. 评价范围与影响因子 (6)1.5. 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 (7)1.6. 环境敏感区 (9)1.7. 评价技术路线 (9)2. 规划概述与分析 (11)2.1. 规划概述 (11)2.2. 规划协调性分析 (13)3. 现状调查与评价 (15)3.1. 区域自然环境条件 (15)3.2. 社会经济概况 (17)3.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 (19)3.4. 区域开发现状与污染源调查分析 (21)3.5. 规划制约因素分析 (24)4.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6)4.1. 规划环境影响识别 (26)4.2. 评价指标体系 (27)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9)5.1. 污染强度与污染水平预测分析 (29)5.2.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29)5.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30)5.4.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31)5.5. 声环境影响分析 (31)5.6. 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31)5.7. 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32)5.8.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2)5.9. 交通运输影响分析 (32)5.10.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33)5.11.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33)6. 环境容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35)6.1. 大气环境容量分析 (35)6.2. 水环境容量分析 (35)6.3.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35)6.4. 电力资源承载力分析 (36)6.5. 燃气资源承载力分析 (36)6.6. 道路交通承载力分析 (36)7.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37)7.1.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37)7.2. 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 (42)8. 环境影响减缓对策措施 (44)8.1. 大气污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44)8.2. 地表水污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45)8.3. 地下水污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46)8.4. 噪声污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47)8.5. 固废污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48)8.6.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50)8.7. 风险事故防范预案及主要风险防范措施 (51)9. 环境管理、监测与跟踪评价 (53)9.1. 环境管理机构及其工作重点 (53)9.2. 跟踪评价方案 (60)10. 结论 (64)1.总则1.1.背景1.1.1.规划背景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开发区新型工业用地(M0)发展的意见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开发区新型工业用地(M0)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2.17•【字号】武政规〔2020〕19号•【施行日期】2021.0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土地资源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开发区新型工业用地(M0)发展的意见武政规〔2020〕1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市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武政规〔2020〕15号)精神,为进一步强化全市开发区要素保障和资源集约利用,加快推进高新高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科创机构再集聚,提高产业用地土地利用效率,经研究,现就支持开发区新型工业用地(M0)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内涵新型工业用地(M0)是指主要用于融合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检测、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及其配套设施的用地。
新型工业用地(M0)项目用房包括产业用房和配套用房。
产业用房是指直接用于项目生产、研发、设计、测试、小试、中试、勘察、检验检测等功能用房。
配套用房是指为满足职住平衡、新型工业配套等需求修建的食堂、超市、配套公寓及员工倒班房等服务功能用房。
新型工业用地(M0)是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规定的“工业用地(M1、M2、M3)”类下,增设“新型工业用地(M0)”。
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备注为新型工业用地。
二、适用范围本意见适用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新区及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管理范围。
三、规划管理(一)新型工业用地(M0)分为新供应和已供地调整两种类型。
新供应新型工业用地(M0)原则上应规划布局在开发区的产业功能区范围内。
(二)规划工业用地(M1、M2、M3)转为新型工业用地(M0),由开发区管委会结合本区产业发展要求提出方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控规维护程序办理,其中涉及市级审查事项委托所在开发区管委会办理;其他用地转新型工业用地(M0),按照《规定》中的控规修改程序办理。
武汉市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研究
武汉市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典型城市工业用地控制标准的对比论证,研究各地的工业用地控制标准,比较工业用地控制指标的差异性,提出武汉工业用地控制标准存在的问题,制定以节约集约为基础、并考虑多规合一的可测算的用地定额指标,为武汉的工业用地控制标准的进一步修订提出建议。
关键词:武汉;工业用地;控制指标1前言随着城市的快速化发展,城市产业结构、工业布局与土地供应、环境污染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008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文件,制定了五项指标: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对所有单独供地的工业项目进行控制管理。
但是国土部的该项文件主要针对土地的集约控制,指标体系相对单一。
由于文件是对全国所有地区和大类行业进行规定,所以指标值相对偏低,针对性相对不足。
2发达地区的典型城市工业项目的用地控制2004年后,各地相继制订了地方性工业建设用地标准或相关文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海、浙江、广州、深圳等地制定的标准。
其中上海产业用地指南(2012)在国土部标准基础上增加了土地产出率、土地税收产出率指标,并对容积率、土地产出率和土地税收产出率等三项指标设置了均值、控制值、推荐值和调整值。
浙江工业等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14)在国土部标准基础上增加了土地产出(单位面积主营业收入)和土地税收(单位面积上缴税金)指标。
2012年版广州指南增加了用地规模、土地产出率、产值能耗、科技率指标。
深圳市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标准(2012版)增加了土地产出率、产值能耗、地均纳税额、成长率和土地弹性出让年限指标。
这些地方标准大多由地方发改委、国土局、经信委、住建局、能监局、环保局等单位联合制定,其控制指标不仅仅对工业用地进行了集约控制,而且对土地产出的经济性、企业的环境保护、能耗指标进行了规定,并且体现了对高新产业的发展引导和对禁止限制产业的严格控制。
3中部城市圈城市工业项目的用地控制大部分中西部城市的该项标准制定较晚,一些地区没有制定相关的地方性规定。
《武汉新城规划》全文及解读(一)
《武汉新城规划》全文及解读(一)《武汉新城规划》是一份详细而全面的城市规划方案,旨在指导武汉市东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该规划基于全面的情况分析和未来展望,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方案,以促进城市化和可持续的发展。
以下是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解析。
一、总体规划思路该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以人为本,城市为家”,旨在打造一个具有现代城市化特征的、高品质、和谐、宜居的发展方向。
该规划以“城市发展、生态保护、资源优化、文化传承”为主线,致力于将武汉市东部地区打造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新区。
二、规划范围该规划覆盖了武汉市洪山区、江夏区、黄陂区和新洲区,其中江夏区东南部和新洲区西北部是本次规划的核心区域。
三、发展目标该规划提出了全面的发展目标,包括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城市发展结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文化传承和发展等。
四、城市空间布局该规划提出了全面的城市空间布局,在城市发展规划、交通规划、土地用途规划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其中提到了要注重城市景观和绿化、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等等。
五、城市发展重点该规划明确了城市发展的重点,包括支持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集聚、扶持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建设高新技术企业等。
六、生态保护该规划特别强调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出了保护自然资源、增加城市绿化、生态廊道等措施。
同时,该规划还提倡低碳经济和节能环保。
七、城市治理该规划还涉及了城市治理,提出了要把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城市治理结构和体制,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
综上所述,《武汉新城规划》是一份全面且有益的城市发展方案。
该规划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化思路和方向,充分考虑了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为武汉市东部地区的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调整规划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调整规划规划内容介绍(一)概况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汉市汉阳区西南,蔡甸区境内,四周分别为南太子湖、三角湖、后官湖、珠山湖、烂泥湖、西北湖、汤湖、万家湖及长江、东荆河所环绕。
规划范围内总用地面积为90.7平方公里。
距汉阳中心区钟家村约14公里,距汉阳十里铺约8公里,是武汉市西南门户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13年的开发和建设,已基本建成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电子信息、电气机械、造纸印刷包装、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多元产业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工业新区,成为武汉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对外开放的窗口及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先行区,有力的拉动了全市经济的增长。
(二)调整思路1、适当增加开发区建设用地特别是产业用地考虑开发区现状建设用地特别是产业用地不足的现实,对开发区用地进行建设适宜性评价和不影响开发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当调减非建设用地比例,增加建设用地特别是产业用地比例。
2、妥善处理违背规划开发的建设用地对侵占绿化违背规划开发的建设用地,在规划中将根据实际情况甄别处理。
对于根据相关法规已办理清查补办手续的项目用地,在此次规划中将根据项目用地类型进行相应调整。
对于未办理相关手续,对规划用地布局和开发区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项目,此次规划将不作调整。
(三)规划结构本次规划调整综合考虑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都市发展区轴向拓展要求,在空间布局结构上依然遵循原规划“中心主轴线+综合组团”的格局,以开发区主导产业基地和开发区的行政商务中心区为核心,各功能组团沿主要交通轴线向周边展开,组团之间布局绿化带。
(四)主要调整内容本次对用地的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设用地增量调整,即适当调减生态农田、蔬菜基地等非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二是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调整。
规划调整后,建设用地净增加408.04公顷,主要来源于蔬菜基地和生态农田;其中工业、绿地、教育科研用地分别增加了449.75公顷、48.05公顷、42.51公顷;居住、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用地分别减少了58.17公顷、59.36公顷、15.13公顷。
武汉市工业布局
14
四,工业布局规划
? 武汉市称, 工业是跨越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工业 将摆在今后一个时期武汉经济工作的首位。
? 武汉市规划,未来 5年内,工业投资增长 1.7倍, 实现工业总产值比去年翻番达 15000亿元。
? 新的工业“版图”正在重绘 。按最新规划,每个 远城区都要兴建 40平方公里以上的工业园区,全 市工业区面积达 385平方公里,是现有面积的两倍 多。
? 以三大开发区和6个远城区的产业新城为工业集聚区,形成四大工业 板块,九大产业集群。
? 工业不再“处处点火”,而依托地域和现有产业形成四大增长极:大 光谷地区、中国车城、临空经济区和临港产业区。
山
葛店工业区(基本化工)
区
5
二、高度集聚城区
(一)城区仅占全市土地面积的 10.2% 却分别集聚着全市 乡以上工业企业的 64.1%, 大中型企业的 96.2% , 工业产值的 91.3% , 职工人数的 85.1% , 其集中程度超过北京、天津和上海三个直辖市 , 为全国大城市中所罕见。
(二)
土地面积
? 2.工业区的组织方式上也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名不副实、性质 相驳、区内不配套、工业区规模膨胀性质巨变。
白沙洲建材工业区的建材工业仅占该区工业产值的3.2%, 而交通运输设备却占34.6% , 为其主导行业。 堤角食品工业区, 地处城区上风下水方向, 布置以肉联为 主体的污水工业, 无可非议, 后来武汉冶炼厂、长江化工 厂、油毡厂等企业挤入, 食品工业退居第二位, 造成环境 恶化。
4
唐家墩工业区以轻工机械 为主 ,
易家墩工业区以化工、医 药为主 ,
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综合规划 (2)第三章控制指标解释与规定 (4)第四章图则说明 (5)第五章规划的实施管理 (5)第六章附则 (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三期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及统筹安排土地使用、道路交通、公共市政设施等提供规划依据和指导,制定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规划目标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三期工业园充分利用岑河镇现有区位、交通与产业特色优势,发展以针织服装工业为主的轻型加工业,建设吸纳和服务于中小企业,集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现代化工业园区。
为荆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基地和平台,促进城市产业集聚,以产业拉动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4.《湖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5.《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7.《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总体规划(调整)》(1999〜2015年)8.《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国土资发(2004)232号9.其他与城乡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第四条规划原则1.园区建设和城市协调发展强调以产业拉动促进城市发展。
明确园区综合环境保护策略,严格限制各类污染项目用地, 明确工业项目准入条件。
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设施与城区的协调配套。
2.充分考虑土地使用的经济性园区规划建设中充分注重土地利用的经济性。
规划布局中采用适应园区招商引资特点和项目组合的用地组织方式,对园区道路、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和布局进行综合统筹安排。
3.统一规划和分期建设相结合采取滚动开发方式。
从区位条件较为成熟和经济效益较显著的地块着手,逐步推进创造高品质的园区环境,塑造现代化城市工业园区形象。
统一规划,兼顾各开发阶段的相对独立性和各建设阶段之间的相互协调,形成完整的园区环境。
第五条规划范围、性质与规模1.用地位置:本规划区位于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镇区北部,东起岑观路,西至渊岔排渠和西引渠,北与岑河原种场相邻,南至舒雅苑小区。
武汉市汉南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武汉市汉南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单元:G040304法定文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及《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试行)》,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单元法定文件。
第二条法定文件作为管理单元内规划设计、规划管理及开发建设活动的强制性执行规定,其控制的核心内容包括主导功能、建设强度、“五线”、公益性公共设施以及特殊要求。
第三条本法定文件的编制依据为《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武汉市西南新城组群分区规划(2007-2020年)》、《汉南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1+6”空间发展战略实施规划》。
第四条对依法批准的法定文件进行修改,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定程序,并报经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章主导功能与建设强度控制第五条本管理单元位于汉南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西部,编号为G040304。
规划范围总用地432.47公顷,其中净用地369.04公顷,城市道路用地63.43公顷。
第六条本管理单元主导功能为教育研发,其他用地功能为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等。
第七条本管理单元内可建设用地平均净容积率为1.02,总建筑面积365.71 万平方米。
第八条在规划期限内,对已出让和划拨用地的用地性质及容积率进行调整的,必须参照本管理单元的主导用地性质及平均容积率规定,并通过地块规划咨询方案加以论证和确定。
第三章“五线”控制第九条“五线”包括道路红线、城市绿线、城市紫线、城市蓝线及城市黄线。
本管理单元涉及其中的道路红线、城市绿线及城市蓝线。
第十条本管理单元涉及的道路红线包括高速公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15米)的道路控制线(含立交用地)。
15米(不含15米)以下支路的道路红线不作强制性控制。
第十一条本管理单元涉及的城市绿线为综合公园和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内允许安排市政管廊和其他小型市政设施。
浦东新区金桥功能区域规划
浦东新区金桥功能区域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及第二次公众参与委托单位:浦东新区金桥功能区域管理委员会评价单位: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协作单位: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12月22日1 环评报告简写本主要内容1.1 金桥功能区发展现状(1)现状用地金桥功能区土地利用现状中:可开发用地占功能区面积的59%.金桥功能区现状居住用地为13.21 km2,占功能区面积的14.4%,工业用地12.69 km2,占功能区面积的13.8%.加工区南区总用地5.58 km2,其中工业现状用地占37.4%. (2)金桥出口加工区(北区)规划面积18.4782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用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已开发土地约15平方公里,开发完成率达93%.主要有四大产业领域:电子信息整机及配套件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家用电器及配套件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及食品制造业.2006年加工区单位土地产出率为94亿元/平方公里,其综合指数排名为本市41个国家级,市级开发区的第一位.区内基础设施完善,大部分企业均实施了集中供热.主要环境问题有:加工区周围许多居民小区先后兴建起来,有的仅和加工区内企业一路相隔,企业废气和生产噪声有时会引起严重的厂群矛盾.国际纸业等位于加工区边界的企业曾为其噪声扰民受到邻近居民投诉,而通用汽车等企业则为其油漆废气经常遭居民投诉.(3)金桥出口加工区(南区)规划面积5.58平方公里,其中3.23平方公里为海关封关区,2.35平方公里为关外产业区.区内基础设施完善,无集中供热,工业用能主要来自城市天然气管网.主要环境问题有:关外产业园区开发时间早,产业结构不合理,园区已计划进行调整.由于土地征用采取滚动开发,园区内尚存在若干居民点(主要是农村村落),由此产生了厂群矛盾.关外区内的立邦涂料有限公司产生二甲苯废气和地坪冲洗水(含涂料成分),当地居民投诉受二甲苯影响,认为该公司冲洗废水直排俞桃浦导致鱼类死亡;海关封闭区的乐嘉刹车系统由于配方中含有陶瓷纤维,其产生的粉尘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4) 曹路镇及其工业园区曹路工业园区,东至浦东运河,南岛上川路,北至杨家沟,西至外环500米绿带,规划占地约2.79平方公里,完成七通一平,无集中供热设施.现有工业化工,机械加工,纺织,食品加工等行业.曹路镇还有相当一部分零星工业用地,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业特色不明显.涉及医药,医疗机械,金属锻造与加工,印刷包装,汽车修理,针织制品,五金电器,塑制品加工,食品加工,石材加工等多种行业.主要环境问题有:现有很多工业企业布局比较凌乱,产业集聚度较低,不仅造成了镇域的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产生了环境污染问题.位于浦东美商生活垃圾生化处理厂和黎明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周边的居民,企业,对特定气象条件下散发的臭气及进场垃圾运输车的交通噪声,渗滤液滴漏等问题存在着较多的抱怨和反映.(5)金桥镇及其工业小区金桥工业园,东至金京路,南至佳桥路,西至杨高路北路,北至巨峰路,占地约67ha.园区完成七通一平,无集中供热设施.现涉及物流,服务,汽车零部件,医药等行业.园区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腾龙换鸟,引进第三产业,推动土地第二次开发.金桥镇南端有部分零星工业用地,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 (6)金桥功能区2001-2005年的环境质量有如下趋势:环境空气:功能区内二氧化硫年际变化上升趋势显著,01年到05年间上升了107.1%.05年已接近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01年到05年间上升了30.3%,满足环境空气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逐年下降趋势显著,01-05年下降了42.4%.地表水:功能区内主要河流有张家浜,浦东运河,曹家沟.张家浜水质氨氮和总磷污染较严重,氨氮项目五年均值全都超标,01,02年几乎所有指标浓度浓度较前几年有所下降,而且降幅较大,这主要由于1999年到2002年对张家浜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城市化地区段的氨氮,总磷等指标都有大幅度下降.2002年起,各项指标浓度有所反弹,特别是2004年,氨氮指标全河为劣V类,2005年略有好转;浦东运河五年氨氮指标全河均为V类和劣V类,2005年略有好转;曹家沟氨氮和总磷指标超标,2005年有所好转,总体水质较差.总体而言,功能区水质状况的空间分布不均匀,西部城市化地区谁知普遍劣于东部农村化地区.1.2 规划概况(1) 功能定位作为上海市重要的现代制造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以先进制造产业为龙头,促进现代服务产业高度发展,形成产业结构多元,城市功能综合,人文与生态环境一流的现代化城市核心功能区.(2) 人口规模2020年,预计金桥功能区常住人口约71万人.(3) 用地规模金桥功能区域规划总用地92.02km2,金桥出口加工区南区海关封关区和关外产业园区规划总用地5.58km2,共计97.60 km2.用地规模见表1.表1 金桥功能区规划用地平衡表*名称面积(km2) 比例(%)居住用地25.88 28.1公共设施用地6.79 7.4工业用地10.98 11.9仓储用地1.24 1.3道路用地11.21 12.2对外交通用地5.67 6.2市政用地2.04 2.2绿地9.42 10.2农业区及农业用地(包括农业区林带)12.20 13.2特殊用地0.04 0.0发展备用地3.02 3.3水域及其他3.53 3.8总计92.02 100.0注:不包括金桥出口加工区(南区)5.58平方公里金桥加工区南区总用地5.58 km2,其中规划工业用地占69.2%.(4)产业发展规划以先进制造业为龙头,进一步扩大金桥功能区域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领先优势,巩固地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地区产业整体发展.在地区现有优势产业,以及对区域产业分工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汽车与零部件制造业,现代高科技家电制造业,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光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业,现代制造业服务产业,共五大产业作为地区的支柱产业,使其在产业规模,技术层次,创新能力以及品牌效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日显的优势,具有相当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先进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产业高度发展的同时,房地产,文化体育,旅游休闲产业蓬勃发展,相互促进,综合发展,促使地区综合服务功能的提升,以及地区整体吸引力的增强.工业用地主要分布于金桥出口加工区北区和南区,以及曹路镇工业小区,呈3大工业组团分布.1.3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结果(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金桥功能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符合二类区要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达到"良好"水平,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无明显差异;可吸入颗粒物为"合格"水平,建成区比农村地区浓度高,金桥出口加工区受影响最大,符合正常规律;金桥集镇和金桥出口加工区环境中总挥发性有机物相对较高.金桥加工区南区二氧化硫达到"良好"水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为"合格"水平,当地受工业废气影响,各种有机和无机物浓度相对较高.(2)地表水环境现状区域河流受有机污染,水质未达到Ⅳ类水功能区要求,西部受工业和人群生活影响,水质最差;东部水质优于中部水质.金桥加工区南区水域情况类似. (3) 声环境质量现状功能区主要受交通噪声影响,昼夜均超标的道路有:罗山路,杨高中路(金海路),浦东大道(浦东北路),环东二大道;昼间达标,夜间超标的道路有:云山路,金桥路,杨高北路,申江路,金穗路,川沙路,华东路,川南奉公路.其它监测点均符合相应噪声功能区要求.(4)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区域现状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土壤质量能达到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使用要求,可以满足新市镇城市生态绿化要求.(5)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工业区地下水中的汞检出III类水之外,其它重金属为I类水质,硫酸盐为II 类水质,均属于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基本上没受到污染;高锰酸盐指数达到V类水质,已受到人类活动一定影响.总体看,评价区域地下水已不能用作生活饮用水,仅适用作部分工业用水.(6)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金桥区域城镇生态系统内绿化植被种类,数量相对较少,绿地生态系统结构仍不完善.同时由于过度的人工管理模式,自然生境基本消失,系统与系统的连通性相对较差,常被道路,建筑等人为阻隔,基本上为独立的小斑块,限制了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的扩张,使得生物多样性等出现下降.1.4 污染源分析(1)现状污染源功能区生活污染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综合排放量:二氧化硫1000.05吨/年,氮氧化物488.38吨/年,废水量3951.39万吨/年,化学需氧量11728.54吨/ 年,氨氮652.04吨/年,垃圾无害化处理量45.21万吨.区域外工业污染物排放主要考虑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大气污染源和外高桥地区电厂高空排放的二氧化硫.(2)规划污染源功能区生活污染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综合排放量:二氧化硫704.395吨/年,氮氧化物445.31吨/年,废水量5939.31万吨/年,化学需氧量15451.81吨/ 年,氨氮1150.27吨/年,垃圾无害化处理量60.03万吨.1.5 环境影响预测(1) 环境空气影响●规划2010年各类常规污染因子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为有限.各污染物年日均浓度的平均增量总体小于各因子的标准限值,但在个别地区,如金桥出口加工区,仍存在TSP浓度局地超标的现象.功能区内各污染因子对其临近的浦东新区其他功能区基本没有影响.●规划2020年各类常规污染因子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为有限.各污染物年日均浓度的平均增量总体小于各因子的标准限值,但在个别地区,如金桥出口加工区,仍存在TSP浓度局地超标的现象.功能区内各污染因子对其临近的浦东新区其他功能区基本没有影响.●对规划近期2010年及远期2020年预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区域总体环境质量变化不大.从区域角度分析,2020年规划迁移沪东新村,浦兴路街道,金杨新村及曹路新市镇内现有污染源,故上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略有好转; 其他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略有下降,但仍可达到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功能区内各污染因子对其临近的浦东新区其他功能区基本没有影响.从因子角度分析,SO2,PM10,F的环境空气质量基本保持不变,NO2,TSP的环境空气质量略有下降.●金桥功能区域内的美商堆肥厂,黎明垃圾填埋场和区域内养猪场的臭气影响不容忽视.金桥功能区应确保做到完善的臭气治理措施,包括○1堆肥仓实施封闭,○2垃圾输送线全面改造为封闭线,○3填埋场填满后及时覆土修复等.通过提高臭气污染治理水平,消除目前臭气对金桥功能区,特别是曹路新市镇的影响,并确保将来垃圾处置规模扩大不会对区域内造成新的影响.(2)水环境影响●金桥功能区的主要工业和生活污染源逐步规划接入白龙港片区污水系统服务系统经末端污水厂二级处理达标后排入长江口.但由于金桥功能区内还保留有农业用地,因此近期由于污水管网铺设不可能遍及农村村落,会有一些零星村落的少量生活污水无法处理,对地表水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远期,随着农村进一步的城镇化,农村农民逐渐向城镇集中,这些小污染源也将逐步消失或治理. 随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接管外排及零星污染源的治理,以及上海市整体水环境的整理,金桥功能区内的水环境状况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从金桥功能区所处位置,废水量以及废水水质角度综合分析,区域内城镇化地区的工业废水和生化污水接入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市政污水管网是完全可行的.●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的随机性和复杂性,很难对农业污染造成的影响进行量化.因此,本评价主要针对镇域内主要面源污染排放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面源污染控制措施.从金桥功能区曹路镇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农业发展格局来看,与其它上海市郊区的面源污染特征是一致的.曹路镇应积极配合区政府和金桥功能区实施浦东新区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制订鼓励使用有机肥,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政策,调动农民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色农产品的积极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通过郊区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农村环境整治,畜禽场污染治理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环境保护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3) 声环境●金桥出口加工区内工业企业固定噪声源一般均要求采取控制措施,厂界噪声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2类区(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标准要求.各工业企业应严格落实生产噪声控制措施.●金桥功能区内主要交通干道将会对噪声环境敏感目标及区域声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应根据本环评中提出的建议,从生态绿化降噪,合理规划布局交通干线两侧土地利用方式,合理选择道路材质,完善交通设施,夜间限制重型卡车车速等综合降噪措施来减少交通噪声对区域声环境及敏感目标的影响,并确保其达到相应标准.●由于有5条地铁穿越金桥功能区,为避免其噪声及振动影响,在隧道垂直上方地面两侧各20米范围内,不宜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振动敏感建筑,30米范围内的新建房屋应以基础良好的中,高层框架结构建筑为主;建议站台内部建设时,除了考虑功能,美观和时代气息外,还要加强吸,隔声设计,降低车站内部混响声场和混响时间;在风亭20m范围内,冷却塔40m范围内不宜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声环境敏感建筑.建议在进行轨道交通建设时,进行严格的隔振设计,否则必须保证足够的防护距离,无法满足距离要求的,必须采取综合减振手段降低振动水平.●由于航运河道已经存在,今后航运船只数量随着新市镇开发可能将增加.应加强对航运船只的管理,加强船舶汽笛声和高音喇叭声的管理,落实建设河道两岸的绿化建设,居民区与浦东运河设置50m的防护距离.(4) 高压输电线及变电站影响● 220kV和35kV变电站在其厂界围墙处一般均能达到电磁辐射控制标准.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变电站的电磁辐射影响尚无明确定论,因此从安全起见和预防角度来考虑,参照500kV变电站,对于金桥功能区内规划的220kV变电站,要求周围居民住宅距离变电站围墙大于50米,但具体距离需由专项环评结果来确定.而对于35kV变电站,根据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控制规划要求,在其主变方向应当大于20米距离,其它方向大于15米距离.●本环评认为金桥功能区内220kV变电站运行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在其围墙处可满足相应标准限值.当变电站周边有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时,应满足根据《架空变电线路,变电站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防护间距标准》(GBJ143-90)要求.●只要主变压器安置在机房内,220kV变电站噪声在围墙外50米处能够低于50 dB(A),能满足居住区2类环境噪声标准.但是由于人对中低频噪声影响相对敏感,建议220kV变电站选址时一般应与居民区保持100米以上距离.综合考虑电磁辐射以及噪声影响,建议220kV变电站选址时与居民区保持100米以上距离.●规划500kV输电线在环东二大道东侧绿化带内敷设,规划输电线南北侧500m范围内没有居住区,因此其电磁辐射基本对功能区内居民不会产生影响. 220 kV输电线路主要穿越曹路新市镇.预测规划220KV输电线路在其保护区外5米处,工频电场可以满足4kV/m控制标准,工频磁场感应强度也同样满足0.1mT 的控制标准.功能区应严格执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减少高压输电线路对环境及敏感目标的影响.●从对江苏500kV输电线路西通道工程和其它220 kV输电线路测试结果分析,0.5 MHz无线电干扰电平一般不超过《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规定,即500kV和220 kV电压等级在距边相导线投影20 m处(测试频率为0.5 MHz,晴天测量)的测试值为10.7-46dB,均可以满足标准要求(小于55 dB).但是如果输电线路旁边有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话,应满足《架空变电线路,变电站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防护间距标准》(GBJ143-90)要求.(4)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式及其影响分析●金桥功能区生活垃圾最终运往哪个垃圾处置场处置,将由浦东新区环卫部门统一调度,同时浦东新区本身亦有消纳金桥出口加工区生活垃圾的能力.本报告认为现有二家生活垃圾处置场均有能力接收金桥功能区的生活垃圾,其处置方案是可行的.●一般工业废物在分离出危险废物和可以再利用的废物之后,采取与生活垃圾相同的处理处置方法.作为过渡,近期金桥功能区将继续沿用这一方法,中远期上海市将建造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对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行统一处置.届时,金桥功能区的一般工业废物也将纳入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集和处置系统,因而金桥功能区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置方式是可行的.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中可以利用的部分,目前主要由产生废物的企业自行落实综合利用的单位,因而继续采用以上方法处置是可行的.●现阶段金桥功能区危废产生量最大的是电子和汽车行业,产生的主要危险废物有废矿物油;染料,涂料废物;有机溶剂废物;表面处理废物;废乳化液;含铅,镍,锌废物;有机树脂类废物等.金桥功能区内现阶段主要由上海新金桥工业废弃物管理有限公司为区内企业提供工业废弃物收集清运的服务;其他如上海格林物质利用有限公司,上海春茂物质有限公司等多家具有固废或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也是功能区主要的固废处置单位.金桥出口加工区产生的某些废物也作为专业企业的生产原料而被回收利用.此外,上海市共有52家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处理处置的范围覆盖42类危险废物,基本涵盖了金桥功能区内主要的危险废物种类,建立了本市工业危险废物的处置网络.因此,金桥功能区内的危险废物均可在本市危险废物处置网络中得到安全处置.●金桥功能区应遵循各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法律法规和要求;设置环保机构监督和管理产生固体废物,特别是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落实各项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建议.1.6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 生态适宜性评价居住用地:滨江精品社区,碧云国际社区及南面部分汤臣高尔夫别墅区为主的现代国际社区,曹路秦家港以南川沙路以西的现代国际社区,浦东大道与杨高路之间的现代小康型社区,金海路以北金穗路以西的现代小康型社区,金海路以北浦东运河以西的现代小康型社区,浦东运河以东金海路以南的现代安居型社区的居住用地生态适宜性分别为97,96,92,92,90,90,88,即各地块的居住用地生态适宜性均为适宜,其中以滨江精品社区为最佳,浦东运河以东金海路以南的现代安居型社区相对较差.工业用地:区域整体工业用地布局较为合理.但金桥出口加工区北区南侧的华虹NEC与张家浜楔形绿地相邻,受张家浜楔形绿地规划范围内临近云间路地块现已建住宅一期,规划建设住宅二期等敏感目标限制,二者在布局协调,防护间距控制方面存在一定冲突.此外,金桥出口加工区南区需关注与川沙新市镇及唐镇新市镇的协调;金桥出口加工区扩展区需关注与周边集镇及居住用地的协调.(2) 生态效率金桥功能区域在生活节水方面仍然有较大的空间,尤其可以通过培养较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3) 区域生态系统综合分析尽管金桥功能区域部分产业链和企业单位产值能耗水耗较低,如通用汽车公司单车能耗和水耗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现代家电行业的水资源利用水平,能源利用水平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但总体而言,金桥功能区域产业生态效率尚待提高,电子信息整机及配套产业链的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华仕德公司和华虹NEC的单位产值水耗较高;生物制药和食品制造产业链单位产值能耗水耗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此外,整体规划层面,金桥功能区域的生态化建设缺乏通盘的考虑,例如企业园区招商引资的时侯没有按照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进行引进,园区没有规划统一的中水回用管网等,上述现状给功能区域的生态化改造造成了很多的障碍.1.7 环境风险分析(1) 区域电子类行业环境风险综合分析根据对大型电子类生产企业中芯国际的有毒气体泄漏事故预测结果显示,以氯气泄漏事故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最大,可造成泄漏源下风向350m范围出现中毒症状,其它气体也将对一定范围内人群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功能区内凡使用有毒气体的电子企业应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预案中应包括事故影响范围内敏感目标的疏散,撤离方案.功能区内相关工业园区应注意合理布局,凡使用有毒气体的电子类企业与敏感目标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并尽可能在事故影响范围之外(至少300m).大型电子企业规划布局时不要选址在工业区边缘靠近居住区的方向,在工业区边缘地块已有大型电子企业时,应谨慎布置工业区外围的居住区,需保留300m 以上的环境防护距离.由于金桥出口加工区南侧布置有大型电子类生产企业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因此,建议工业区南侧张家浜楔形绿地内的居住区应。
功能_生态_形象_武汉经济技术开_省略_术工业园总体规划设计中标方案创意_李玉堂
建筑环境 功能、生态、形象——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工业园总体规划设计中标方案创意李玉堂 杨毅 丁建民 〔提要〕本文通过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方案设计的创意与手法的阐述,表明了规划设计中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特别是在现代高科技园中运用新的思路,新的概念进行新的创作过程。
关键词:创意 环境 高科技 当今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高科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科技竞争的焦点,谁拥有高新技术优势,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基于此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为了适应这一竞争态势,拟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区,超常规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开发区的又一支柱产业,将对推动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
为此,组织了高新技术工业园总体规划方案的投标。
本文所介绍的总体方案经过专家、教授的认真评议,被选为中标方案。
一、周边环境与规划设计内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汉市区西南,濒临长江, 318国道贯区而过,有铁路线连接京广线,离市中心15Km,交通便捷,自然环境优美,发展腹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
规划面积31Km2,规划控制面积9017Km2。
拟建的高新技术工业园选址在开发区22号工业用地地块(图2)总用地约39ha。
其南面临开发区有绿色大道之称的神龙大道,西面靠神龙医院和神龙小区,西南是神龙公司总装厂,东北面接南太子湖。
园区内已实现“九通一平”;四周道路环绕,东北面以绿地水系包围,水电均有双回路保证,“交通便利,基地平坦,基础设施水平高,环境优美”,是极好的高科技工业园用地。
根据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战略,围绕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这条主线,确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支柱产业高新技术化两大主攻方向,在园内重点发展(图3):(一)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重点是现代中医药开发、新型免疫制剂、基因工程疫苗、医用生物诊断试剂、生物治疗药物、新型生物保健品、生物农药、化学合成新药及生物技术环保产品等。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年)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4.11•【字号】武政〔2015〕20号•【施行日期】2015.04.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年)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15年4月11日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为加快建成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促进武汉在我国中部地区率先崛起,根据《国务院关于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08〕84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43号)、《武汉2049远景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机遇(一)武汉金融业发展现状市委、市人民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金融业发展政策,不断优化金融业发展环境。
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武汉金融机构日益聚集,金融市场日趋繁荣,金融业态创新发展,金融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根据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第六期发布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武汉金融中心竞争力在全国前十大区域性金融中心中列第八位,居中部地区首位,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成绩显著。
1.中部地区金融龙头地位确立。
2013年,武汉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征程上迈出了新的步伐,武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居中部地区第一,进入全国经济总量第一方阵。
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9%,金融业已成为我市日益重要的支柱产业。
全国控规会议2011-4-7+-简本(刘奇志)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2011.4
刘 奇 志
序言
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是90年代初期前后的技术探索期,主要为适应开发区大规模建设和农用地转化为城市建 设用地的需要;
二是在1999 年上轮总规审批后,用3 年的时间实现了主城控规的全覆盖,但同时也进入了 控规的频繁调整期;
90年代初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控规
1999年编制的控规图
序言
武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经历了四个时期:
三是进入新世纪,借鉴香港、深圳经验,进入编制法定图则的法制化探索期 ;
地块指标控制:用地编号、性质代码、用地 性质、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高度、绿地率、 公共配套设施、可兼容性等
建设开发指引要求:地块建筑编号、建设方 式分类、建设指导意见等
人 口 与 居 住 用 地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绿 化 体 系
湖 泊 水 系
综 合 交 通
市 政 公 用 设 施
一、武汉市控规编制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1、技术支撑与保障
综合交通专项规划
居住与人口专项规划
强度分区指引
市政公用设施专项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专项规划
高度分区指引
湖泊水系专项规划
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一、武汉市控规编制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按照控规导则的深度落实分区指引控制的内 容。控制片区的主导功能、商业中心的总量; 落实“五线”控制内容和居住区级、组团级、 区级、市级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其中居住 区级采取指标控制。
一、武汉市控规编制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2、体系下的分层、分类、分级控制
如:后湖组团A0202片控规:
自贸试验区金桥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简版)
自贸试验区金桥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简版)“十四五”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金桥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繁重。
作为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排头兵,金桥既要抓住时代变局、产业变革、国家战略的系列机遇,又要通过改革创新的深化、技术融合的提速、智造创新的提升、产城融合的进阶,引领国内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一、“十四五”目标定位(一)发展目标立足全球视野,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紧盯不同阶段发展目标,层层递进,不断提升。
聚焦2025:在双循环的背景下,在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过程中,打响“金桥智造城”品牌,实现产业能级、项目投资、功能优势、土地效益、服务效能“五大倍增”,着力打造‘智能制造先行、产业转型示范、城市功能创新、绿色低碳引领’的世界一流智造城,建设国内重要的数字技术高地、高端制造样板、转型升级典范、产城融合标杆。
展望2035:围绕上海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浦东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远景目标,金桥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智造云集、综合服务完善、富有国际魅力的高品质城市副中心。
(二)发展定位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提升数字创新与智能制造能力,打造特色园区产业生态,集聚技术驱动型企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桥智造城”。
数字技术高地。
抓住数字产业化机遇,以5G技术等新一代通讯技术源头创新与场景应用为核心,重点推进新一代通讯技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视频技术、工业软件等融合创新与应用,大力发展未来汽车、机器人、超高清视频以及其它数字技术服务,以5G为牵引衍生智能制造相关技术、超高清视频技术、无人驾驶技术等技术方向,打造国内引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技术创新场景与应用服务的高地。
高端智造样板。
抓住产业数字化机遇,围绕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以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为核心,集聚一批工业设计、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企业,引进一批战略运维和工业总部型企业,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新技术应用场景,带动制造业服务化,在内循环大背景下向全国输出解决方案,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的样板。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都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1年)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都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1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4.23•【字号】武政办[2008]78号•【施行日期】2008.04.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都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1年)的通知(武政办〔2008〕7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武汉市都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1年)》已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八年四月二十三日武汉市都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1年)为积极引导我市都市工业园区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突出主导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形成产业特色,实现错位发展,促进都市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地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2003年我市在硚口区试点建设都市工业园区,发挥“汉正街”品牌优势,整合资源,盘活存量,通过成片改造老企业来发展都市工业,以发展新型工业来带动老工业基地整体改造。
随后,其他中心城区学习硚口区试点经验,大力发展都市工业园区,到2006年,7个中心城区“一区一园”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都市工业园区的建设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7年,7个市级都市工业园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4.06亿元,同比增长53.67%;实现税收18.18亿元,同比增长33.83%。
2008年7个市级都市工业园区计划实现工业总产值420亿元,同比增长33.73%,实现税收2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
(一)我市都市工业园区的产业特点都市工业是指依托大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为主,以都市工业园为基本载体,能够在城市中心区域生存和发展、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有就业、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现代绿色工业。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工作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2.27•【字号】武政办〔2020〕118号•【施行日期】2020.1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土地资源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工作的通知武政办〔2020〕11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根据《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和加快推进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两个意见的通知》(鄂政发〔2019〕25号)精神,为深化落实“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结合我市实际,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市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标准地”出让,是指在完成区域性统一评价的基础上,明确工业项目建设用地主要控制指标,严格实行“净地”出让,在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时附带指标一同公开出让,企业竞得土地后签订《武汉市“标准地”投资建设合同》(详见附件1)、《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以及《武汉市“标准地”企业信用承诺书》(详见附件2)即可开工,竣工后再验收复核的一种土地出让方式。
全市范围内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以及其他工业集中区新增工业用地试行“标准地”出让改革。
2020年底之前,全市范围内国家级开发区按照“ 标准地”出让的新增工业用地不低于20%,省级开发区、其他工业集中区按照“标准地”出让的新增工业用地不低于5%。
2021年,全市范围内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其他工业集中区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制度。
二、重点任务(一)制订土地供应计划。
各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风景区管委会,下同)应当结合辖区经济发展需求及招商引资有关情况,统筹考虑、综合研判,科学确定工业用地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对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和产业功能布局的工业项目用地应保尽保。
工业园区规划规划正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发展目标 (2)第三章土地利用 (2)第一节总体土地利用分配2第二节土地利用细分4第四章指标体系和要素控制 (6)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8)第六章绿地、河湖系统 (11)第七章城市设计导则 (14)第八章分片区控制和建设指导 (15)第一节中心区控制和建设指导15第二节居住区控制和建设指导18第三节工业区控制和建设指导22第四节软件园控制和建设指导26第九章专项规划 (28)第一节市政公用工程规划28第二节综合防灾规划38附件一:论证意见附件二:规划背景XX新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 1 条为贯彻总体规划,适应XX新区发展的需要,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园区建设合理有序,特制定本规划。
第 2 条规划范围第 3 条“XX新区二三区”是指XX新区中新合作区的第二区、第三区两区,即本规划范围,位于金鸡湖东岸、青秋浦以西,北至娄江、南至斜塘河,共58.46平方公里。
第 4 条任何单位、团体和个人在本规划范围内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规划文本和图则配套使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 5 条规划范围内的工程设计及建设除执行本规划外,尚需符合国家、江苏省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第 6 条本规划自XX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执行。
由XX新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
第 7 条若需对本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或重大变更,应按法定程序进行。
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发展目标第 8 条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 《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6. 《XX新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1995)7. 《中国-新加坡XX新区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报告》(1995)8. 《中国-新加坡XX新区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初步报告》(1996)第 9 条规划原则1. 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市场体制及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金桥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1.1 规划依据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规划范围金桥高科技产业园区,北以金山大道红线为界,南至张公堤,东西宽约1400米,南北长约1600米,总占地面积约 2.17平方公里。
1.3 适用范围在规划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应遵守本规划,除文本和图则有关规定外,未涉及的其它控制指标应参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
1.4 规划原则1.4.1规划应充分考虑并发挥园区的区位优势,处理好园区与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
1.4.2 在用地组织和空间布局方面,既要体现合理分区,又要考虑功能相近用地彼此间包容性。
确保园区功能整体协调、安全、运转高效,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
1.4.3 力求规划富有弹性、可操作性。
特别在市政工程规划方面,应与总规对接,应适度超前。
1.4.4 注重原有环境,保留原有风貌,创造富有个性园区,同时还要注重环保,以利可持续发展。
1.5 使用原则本规划的文本和图则是武汉市金桥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的控制性文本,应同时使用,二者不可随意分解。
1.6 规划控制文本明确以下内容:1.各地块的土地利用性质、土地利用相容性及各类性质土地的用途规定;2各地块开发强度;3配套设施的数量和规模;4城市设计要求及其它有关规定。
1.7 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本规划经武汉市城乡规划局批准后,即可执行。
解释权属武汉市城乡规划局。
第二章地块划分2.1 大地块划分本片区用地划分为A、B、C、D、E共五大地块。
2.2 划分依据在各大地块中,按照规划结构及用地性质进一步细化地块,其中住宅用地的地块是按照居住组团规模来划分的。
2.3 地块划分一览表表1大地块编号小地块编号A A-1,A-2,A-3 见地块编号图B B-1,B-2,B-3,B-4,B-5,B-6 见地块编号图C C-1,C-2,C-3,C-4,C-5,C-6 见地块编号图D D-1,D-2,D-3,D-4,D-5,D-6 见地块编号图E E-1,E-2,E-3,E-4 见地块编号图2.4 多地块的联合开发多地块联合开发时,在不影响地块所在地区整体功能的条件下,可允许对地块的边界以及道路的走向作必要调整,但须报武汉市规划主管部门审定。
第三章发展规模与规划结构3.1 发展规模3.1.1 用地规模本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 2.17平方公里,建设总用地 1.83平方公里。
其中:工业用地 1.16平方公里,占规划用地面积53.36%。
3.2 规划结构3.2.1 本区位于武汉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金山大道一侧。
3.2.2 本区路网是在园区内所确定的“十字型”主骨架基础上,结合地形及现状,采用“方格网”布局型式。
3.3 土地使用情况详见土地利用一览表表一金桥产业园区控制性规划土地利用一览表序号类别代号类别名称面积(m2)所占比例(%)大类中类小类细类1 R 居住用地101046 4.7R1 一类居住用地101046R11 住宅用地73832R1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3765R15 商住综合用地134492 C 公共设施用地104726 4.8C1 行政办公用地13788C2 商业金融用地50806C21 商业用地35542C26 集贸市场用地15264C5 医疗卫生用地16287C51 医院用地16287C6 科研设计用地238453 M 工业用地1159638 53.4M1 一类工业631791M2 二类工业333250M3 三类工业1945974 S 道路广场用地448648 20.6S1 道路用地392272S2 游憩广场用地32719S3 社会停车场236935 G 绿地269258 12.4G1 公共绿地64640G2 生产防护绿地214618G22 防护绿地2146186 U 仓储用地12674 0.67 W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7651 0.38 E 其它用地69511 3.2E1 水域69511规划总用地2173188 1009 Σ 第四章用地布局4.1 公共设施用地区内公共设施分为区级和居住组团级公建二类。
区级公建:位于主干道交叉口的西侧,拥有公共绿地、游憩广场、商住综合用地和公用停车场等,构成园区公建集中发展区;组团级公建:位于居住组团内部,主要是安排基层公建,如幼儿园、商业服务网点和小游园等与之配套。
4.2 居住用地规划园区内在生态湿地附近布置居住区,并就近布置幼托,文体科教,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且考虑到了附近的工业区对居民生活的干扰,设置了防护绿地等隔离设施。
用地指标如下表二用地类别用地面积(m2)容积率建筑密度% 绿地率%居住用地73832 1.8-2.0 30-33 30商住综合用地13449 2.2-2.4 33-36 254.3 工业用地规划本着保护环境,协调周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将本区工业用地分为医药工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和生物工程四大工业园区。
各工业园区用地控制指标如下:表三用地类别用地面积(m2)容积率建筑密度% 绿地率%医药工业333250 0.8-1.0 40-42 35化学工业194597 0.8-1.0 40-42 35生物工程342849 0.9-1.2 36-38 30电子工业288942 0.9-1.2 36-38 30总用地1159638 0.8-1.1 40 33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5.1区内道路网采用“方格网”布局形式,主干道形成“十字型”的骨架系统。
区内道路等级分为主、次、支三级。
主干道40米次干道30米支路15米或9米。
区内道路最大纵坡控制在 2.0%以下,最小纵坡度控制在0.3%5.2 城市广场布局在主干道的交叉口西侧,布置园区的公共绿地及游憩广场,并在附近相应配套各类商业服务设施。
5.3 交通设施的布局与配置5.3.1 停车场区内规划有公用停车场1处,位于绿地广场的沿街一侧,用地面积5699平方米;其余的停车场为生产用停车场,分布于各工业区内,总面积为18027.2平方米。
另外,居住用地内部宜结合居住入口及居住群组中的消极空间布置停车场地。
详见表四表四用地类别公共停车场化工区停车场医药区停车场生物区停车场电子区停车场用地面积(m2)5666 6400 3345 3732 45505.3.2 加油站结合园区内的公共停车场及主要出入口,合理布置加油站,按照服务半径 1.0公里的标准布置。
5.3.3 其他交通设施其它各类交通设施用地应按照国家标准《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有关规定,根据用地的使用性质和开发强度设置。
5.3.4 停车位配置各个地块根据用地性质、建筑容量,参照武汉市有关规定确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
工业区配建停车位视企业生产需求来确定。
第六章绿地景观规划6.1 绿化规划本区采用绿核——绿屏——绿轴三者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其中:绿核——由绿地广场、公共绿地和生态湿地组成;绿屏——由外围道路边缘的20M左右的防护绿地组成;绿轴——全面绿化,将沿区内道路布置的大部分防护绿地建设成绿化景观带,增强园区的景观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6.2 景观设计引导本区景观设计是对区内景观节点、地标、景观轴、视线走廊和景观控制区进行引导,以利于未来工业区建设能够展示生态型、园林式风貌。
第八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8.1 给水排水规划8.1.1 给水工程规划由于缺乏规划区的人口资料,所以无法预计该区的最高日用水量,仅规划布置了给水主干管及给水泵房的位置。
1. 给水管网布置管网管径分为800mm,600mm,400mm三级管网,给水管网在区内以环状网布置,使每个地块可以从两个方向接管,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便于分期建设实施。
,以保证供水的安全性。
2. 给水水源规划考虑从附近武汉市的水厂直接取水,用管径1200mm的输水管输送。
8.1.2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合流制,统一由污水管运送到对外交通附近的排水泵站,再运送到附近的污水处理厂,处理符合排放标准后排放。
2.排水管网布置区内排水管网的管径依次为800mm,600mm和400mm,污水经管网运送至排水泵站后,由1200mm管径的排水管运送到附近的污水处理厂。
8.2 电力工程规划1、穿过园区的110kV高压架空电力线做为本区的电源,并就近布置110kv变电站2、10kV电源引自110kv变电站。
3、110kV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走廊宽度30M。
4、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均采用电力电缆沿电缆沟(或电力排管)敷设,沿道路的东、南侧人行道敷设。
5.根据地块编号图中的地块划分,在各地块中布置10kv变电站,以便在接下来的深入规划中布置低压配电网。
8.3 环保规划8.3.1 规划目标在环境和资源可承载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把金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生活舒适的外向型工业区。
8.3.2 功能分区及规划对策1、区内的规划建设应遵循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优化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做到科学、合理。
进入工业园区内的新、扩、改建项目应与工业园区控规要求的产业政策相符,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各单个项目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环保“三同时”制度。
同时要保证和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到位,加强工业园区内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污水管网及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的建设,要做到统一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做好工业区园内的绿化、美化建设,区内绿化覆盖率≥30%。
2.企业外排废气中污染物浓度执行相关国家标准,即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3.场界噪声执行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相应功能区标准。
4.园区内固体废物实行分类管理,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
属危险废物的要送至武汉市危险废物处理中心统一处理,其它工业废物要提高综合利用率,不能综合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应妥善收集,并转运到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
5.强调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按照“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恢复一片”的方式进行分期渐进开发,采取措施,防止施工期水土流失和粉尘、噪声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切实加强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要有专人负责工业园区内的环保工作,加强监管,确保区内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和各污染物达标排放。
同时,要在工业园区内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第九章建筑高度控制低层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0米以下;多层居住建筑高度应控制在24米以下;高层居住建筑高度应控制在32米以下;多层公共建筑高度应控制在24米以下;高层公共建筑,在满足净空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性质、级别和景观要求确定高度;低层工业建筑高度应控制在5米以下;多层工业建筑高度应控制在24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