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2011版_图形与几何
2011年版课标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强调了...
2011年版课标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强调了数学课程要反映数学本质。
“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应用意识等为核心展开的,与实验稿数学课标相比,其内容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具体课程内容和目标要求有部分调整。
调整后的“图形与几何”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为核心展开,课程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目标要求更加合理、明确,可操作性更强。
把准变化内涵调整教学策略——“图形与几何”第一学段教学建议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徐国裕林海萍一、课程变化分析“图形与几何”第一学段删移了部分偏难的教学内容,如将“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移到第二学段,并作了微小改动。
同时,对课程内容的要求层次进行了调整,或提出限制性要求(如“在方格纸上……”),或强调结合实例(生活情境)进行教学。
要做好教学策略的调整,搞清“图形与几何”的编排特点和要求,分析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特点,对于课程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是相当必要的。
1.图形的认识2011年版课标关于“图形的认识”内容,是以“立体——平面——立体”的混合螺旋结构编排的,且在三个学段中认识同一个或同一类图形的要求有明显的层次性:从“辨认”到“初步认识”,再从“认识”到“探索并证明”。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教学,第一学段要求“辨认”,第二学段要求“认识”,第三学段要求“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
这种循序渐进,逐渐深入,层次明朗,要求明确的编排体系,体现了从生活到数学、从直观到抽象、从整体到局部的特点,有利于分散难点,也符合儿童生活经验和几何图形的认识规律。
第一学段既涉及对简单几何体的认识,也涉及经过抽象后的三维图形和二维图形。
2011年版课标中较多地使用“结合实例(生活情境)了解……”“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通过观察、操作,认识……”的表述,强调教学中要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实例(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抽象的过程。
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完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第一学段(1~3年级)数与代数第一学段(1~3年级)图形与几何第一学段(1~3年级)统计与概率第一学段(1~3年级)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4~6年级)数与代数第二学段(4~6年级)图形与几何第二学段(4~6年级)统计与概率第二学段(4~6年级)综合与实践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修改完善课标稳步推进课改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与特征数学课程标准与现行数学教学大纲的比较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实践活动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应用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三学段(7~9年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几何直观
《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几何直观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也对几何直观十分关注:“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认识空间图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是高中阶段数学必修系列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把几何直观作为数学课程标准l0个核心概念之一,这是一个进步。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几何课程的教育价值,最主要的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几何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它也能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但目前,在部分教师中对此在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几何教学中他们仅仅重视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全面地理解几何教育价值,重视几何直观。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时,认识和理解“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它表明,我们不仅在几何内容教学中要重视几何直观,在整个数学教学中都应该重视几何直观,培养几何直观能力应该贯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始终。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图形有助于发现、描述问题,有助于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记忆得到的结果。
总之,图形可以帮助我们把困难的数学问题变容易,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简单,对于数学研究是这样,对于学习数学也是如此。
学会用图形思考、想象问题是研究数学,也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
这种几何直观能力能使我们更好地感知数学、领悟数学:数学逻辑和数学直观对数学都是重要的,他们也是相互交织、关联的,直观中有逻辑,逻辑中有直观。
新课程标准2011版_图形与几何
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 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 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 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几何直观——案例一:《打电话》
如果你是老师,有件紧急的事情要通知给同
学,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给你3分
钟的时间,能使多少人收到通知?大胆的猜测一
下。
下面是学生借助图形研究的例子。这些学生都能够利用线 段、点以图形的形式,来描述打电话来通知这件事情,设计 方案。
老 师
1
第1分钟
生1 2
2
第2分钟
生3 3 3 生7 4 生11
生2 3 生5 4 生12 4
3
第3分钟
4 4
生4 4
生6 4 4 生13 生14 生15
为选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没
有认识扇形的要求。 在“统计与概率”部分却明确提出了通过实例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内容标准,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 、逻辑性和连贯性,以及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需
要,《课标(2011年版)》在认识圆的基础上,增
加了初步认识扇形。
1.新的课程标准在图形的认识方面有 哪些变化?有哪些新的要求呢?
学生的图形认知水平主要分为五级:
• 水平1:直观化; • 水平2:描述/分析; • 水平3:抽象/关联;
小学
• 水平4:演绎/形式化推理; 中学 • 水平5:严密/元数学。
图形认识的教学要明确两点:
• 一是这部分内容属于图形认识的哪个水平,
前面的知识基础和后续知识各是什么; • 二是多数学生现在的形象思维处于一个什 么阶段,要通过教学达到什么阶段。
(10)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郝家坝小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011年版和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比较研究
[摘要]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主要内容领域。
比较2011年版和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图形与几何”领域,发现两个版本课标的传统核心内容和核心内容的育人价值基本不变,但在三个方面有所不同:一是部分课程内容的呈现和归属不同,凸显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设计理念;二是育人目标不同,凸显新时代数学课程的育人导向;三是落实素养目标的教学方式不同,凸显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特征。
由此获得三点启示:一是加强尺规作图教学研究,做好“中小”衔接;二是加强系统性教学研究,促进知识的理解迁移;三是加强学科内容教学研究,促进核心素养目标达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不同版本;比较[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3)20-0023-05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用“图形与几何”这一内容领域来回应数学定义,非常精准、恰当。
因此,“图形与几何”成为小学数学学科重要的内容领域之一也是理所应当的。
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课标”)中“图形与几何”领域之小学部分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把握学科内容本质,理解相关内容承载的育人价值,科学施教以实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育人目标。
一、两个版本《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本情况整理2011版课标和2022版课标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本情况,见表1、表2。
表1两个版本《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主题续表表2两个版本《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内容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2011版课标中“图形与几何”领域每个学段的4个内容主题是一致的。
但是,2022版课标的学段划分与2011版课标不同,而且2022版课标“图形与几何”领域每个学段的内容主题并不完全相同。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一、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78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数学2011新课程标准
数学2011新课程标准
第三学段(7~9年级)
一、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
1.有理数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参见例47)。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word版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 ...............................................................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4)一、总目标 (4)二、学段目标 (5)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学段(7~9年级)............................................................一、数与代数 ...................................................................二、图形与几何 .................................................................三、统计与概率 .................................................................四、综合与实践 .................................................................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13)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7)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之_4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之─“图形与几何”分析与研讨建阳市桥南小学:丁述萍小学“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是以建立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为核心展开的,主要包括: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的位置等内容。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较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这部分内容结构上没有大的变化,但在各学段内容设置上稍有调整。
1、内容结构的调整:《标准(实验稿)》的“空间与图形”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学段为(1)图形的认识;(2)测量;(3)图形与变换;(4)图形与位置。
《标准(2011年版)》的“图形与几何”,第一、二学段仍分为四部分,具体表述有所变动,(1)图形的认识;(2)测量;(3)图形的运动;(4)图形与位置。
2、主要内容的修改:第一学段(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放在第二学段。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放在第二学段。
(3)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改为: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4)删除图形测量中“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和在图形的位置中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等内容。
将平方千米和公顷的认识移到第二学段,并降低了要求。
第二学段(1)删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2)增加了“知道扇形”,“知道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和“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
接下来我将结合“几何与图形”的四部分内容提几点教学建议与大家一起交流与探讨。
话题一、图形的认识正确理解与把握课程标准对图形认识的要求,掌握这部分内容结构的特点,对于课程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纵观整个“图形的认识”这部分,我们的教学中哪些问题是薄弱环节,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呢?1、是设计丰富的素材促进学生进行平面和立体的转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的图形认知水平主要分为五级:
• 水平1:直观化; • 水平2:描述/分析; • 水平3:抽象/关联;
小学
• 水平4:演绎/形式化推理; 中学 • 水平5:严密/元数学。
图形认识的教学要明确两点:
• 一是这部分内容属于图形认识的哪个水平,
前面的知识基础和后续知识各是什么; • 二是多数学生现在的形象思维处于一个什 么阶段,要通过教学达到什么阶段。
几何直观——案例一:《打电话》
如果你是老师,有件紧急的事情要通知给同
学,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给你3分
钟的时间,能使多少人收到通知?大胆的猜测一
下。
下面是学生借助图形研究的例子。这些学生都能够利用线 段、点以图形的形式,来描述打电话来通知这件事情,设计 方案。
老 师
1
第1分钟
生1 2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图形与几何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王彦伟
韩玉娟
实验稿
修订稿
“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几何”
更突出体现了几何学的本质:以图
形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以空间形式作
为分析和探讨的核心。
看到“图形与几何”这几个字,您想 到了哪些关键词?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概念
图形自身特征的认识
例:三角形内角和 内容 小学 通过观察、操作, 中学 探索并证明三角
三角形 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 形内角和定理,掌 内角和 180°。 握它的推论。
主要以操作、感知
在第二学段的基
为主,不需要标准的 础上注重用演绎推
证明。
理的方法证明。
图形自身特征的认识
再如,关于“视图”,第一学段要求“能根据 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 简单物体”;第二学段要求“能辨认从不同方向( 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第三 学段要求“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 、左视图、俯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会根 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这种要求的层次性,既体现了从整体到局部的 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循 序渐进。
对图形认识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对图形自身特征的认识。
• 二是对图形各元素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 关系的认识。
图形自身特征的认识
在三个学段中,认识同一个或同一类图形的 要求有明显的层次性:从“辨认”到“初步认识 ”,再从“认识”到“探索并证明”。 如,对于平行四边形,第一学段要求“能辨 认”;第二学段要求“认识”;第三学段要求“ 理解概念,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等。
2.小学阶段,对于图形的认识,教材是遵 循了怎么样的一个编排体系?
立体——平面——立体
传统教材,最初是这个点线面体的逻辑关系讲
的。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义务大纲出现就发
生变化了,先讲立体以后讲平面,然后又回到立体,
那么大家要问,为什么当时要改?
2.小学阶段,对于图形的认识,教材是遵 循了怎么样的一个编排体系?
图形的各元素之间、图形 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与圆
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是义务教育阶段几种
主要的图形位置关系;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也反映了图
形与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形的全等、相似都是研究图形之间关系的课程内容, 全等研究的是图形的形状、大小关系;图形的相似研究的是 图形的形状之间的关系;而图形的位似则还涉及到了图形的 位置关系。
图形的各元素之间、图形 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主要包括大小、位置、形状之间关系的认识。
第一学段的“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二 学段的“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了 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 系”;“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第三 学段的“会比较线段的长短”,“能比较角的大小” 等,都是对图形大小关系的研究。
3.怎样通过图形的认识教学,培养学生的 空间观念?
第一: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
• 第一学段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通过观察、操
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 第二学段要求“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
线”、“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
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
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
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 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 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 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小学阶段,对于图形的认识,教材是遵 循了怎么样的一个编排体系?
这个安排是符合我们儿童年龄特征,又符合数学 几何图形的认识的基本规律,也是经验当中,逐步摸 索出来的,目前教材的安排,从实物到图形,从具体 到抽象,从整体到部分,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体-面-体”的混合螺旋编排结构原因是:
第一、 分散难点 第二、 符合儿童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
“图形的认识”
图形 与 几何
“测
量”
“图形的运动”
“图形与位置”
• 新的课程标准在图形的认识方面有哪些变化? 有哪些新的要求呢? • 小学阶段对于“图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教 材是遵循怎样一个编排体系?
• 怎样通过图形的认识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
观念?
1.新的课程标准在图形的认识方面有 哪些变化?有哪些新的要求呢?
实验稿 2011年版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 1.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 2. 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 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参见例1] 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参见例11)。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3. 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 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 4.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 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5.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 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 6.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 直角、锐角和钝角。 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 7. 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参见 类。 例20)。
(10)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
位置。[参见例1]
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和圆柱的展开图。
1.新的课程标准在图形的认识方面有 哪些变化?有哪些新的要求呢?
第二学段的内容标准删除“两点确定一条直
线”和“两条直线确定一个点”。 “图形与几何”领域,将几何学习的视野拓宽 到学生生活的空间,强调空间和图形知识的现实背 景,从第一学段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标准(2011年版)》突出用观察、描述、制作、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等活 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图形设计与推理(合情 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1.新的课程标准在图形的认识方面有 哪些变化?有哪些新的要求呢?
《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还增加了 知道扇形这一内容。扇形的认识,各版本教材均作
原因1:因为当时我们很多老师都反映,高年级孩子, 对几何立体图形,本身的识图的能力比较低,这是 个难点,的东西,看到的东西,实际上都是体, 积累接触了很多立体,因此所有的几何的体,都具 有直观的实物的模型的。低年级孩子,刚开始初步 的认识立体图形是有可能的。
学 (3)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 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 (4)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 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 (5)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
交(包括垂直)关系。
会用圆规画圆。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 展开图。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 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 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 (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 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 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 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 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第 一 学 段
实验稿 第 个点。 二 (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段 的距离。 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2011年版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 道两点间的距离。 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1)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 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 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
(6)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 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 (7)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 角和是180°。 (8)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参见例32)。
为选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