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试卷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测试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1单元测试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C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小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民工D.农村生存环境已优于城市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甲)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乙),完成3~4题。
3.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B )A.总量呈下降态势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4.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B )A.1990年以前B.1990~2000年之间C.2000~2004年之间D.2004年以后☆根据图表资料,完成5~6题。
省区或地区人均GDP(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辽宁11 017 50.21 39.01 0.19 京津唐10 087 46.96 42.31 0.35 山东9 409 49.69 35.46 0.10 沪苏14 413 50.25 41.27 0.46 浙江12 906 52.74 36.26 0.60 福建11 293 43.65 40.01 0.40 广东11 180 50.39 39.26 1.32A.辽宁B.山东C.福建D.广东6.引起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B )A.人口的分布差异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自然环境的差异D.消费水平的差异☆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7~8题。
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word同步测试
.15%。
(90分钟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上海市1999年以来出生率在 6%。
以下,死亡率在 8%。
以下。
下图是 1999〜2008年来上 海市人口总数与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4题。
5. 1950A . 33%B. 43% C . 25% D6•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分析,未来 10〜20年内将出现的情况是(一)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第I 卷(选择题共 50 分) 1.上海市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 . “高高低”模式B •“三低”模式C .高增长模式 2. 近年来,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人口总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 .出生率高 B.死亡率低 3. 导致上海市人口总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文化因素 B.政治因素4. 人口合理容量A .是持续供养的最佳人口数量C.是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读下图“新中国人口的自然变动图”C.人口迁移 C.生态环境因素D. D. 增长下降模式 经济发达经济因素D ,回答 .与环境承载力相同.大于环境承载力5〜6题。
(万人人 口 自然增 长率总 数A .人口总量稳定 B.人口老龄化加速C.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D .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7%。
左右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读图回答7〜8题。
7.a、b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A.原始型和现代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现代型8.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F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C •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10.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可能相符合的国家是A .尼日利亚B .韩国 C.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D .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中国读下右图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11.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C.③②①④D.12.按照联合国标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④③②①④①②③如一地区》60岁10%则可视为人口年龄绪构农图.美国11〜12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试题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8世纪产业革命后,世纪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是( )A.出生率升高B.死亡率降低C.死亡率升高D.出生率降低 2、关于人口增长速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 B.“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C.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D.气候温暖湿润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3、有关人口增长加速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B.世代更替快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龄化D.是第一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 4、下图中所示a 国家可能是( )A.印度B.韩国C.美国D.英国 5、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 6、下图中,与上图中阶段(4)一致的是()A B C D.不能确定 7、有关人口老龄化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B.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社会劳动力的不足 C.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D.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可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8、决定人口数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A.死亡率B.出生率C.自然增长率D.人口密度9、人口低速增长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形成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是A. 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家庭观念的转变B.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C. 国家人口政策D.农业的丰收 10、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A .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 .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D .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11、在人类社会早期,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 .自然条件B .经济条件C .自然灾害D .河流变迁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是人口迁入地的是( )A .欧洲B .拉丁美洲C .北美D .非洲 13、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 .农村到城市B .城市到农村C .农村到农村D .城市到城市 14、下列现象属于人口流动的是( )A .三峡库区移民B .“安史之乱”引发我国北方人民大规模南迁C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民工流”D .老城区的拆迁户乔迁新居 15、关于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 .人口迁移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B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利大于弊。
新教材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检测试题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众多曾经从农村到城市打拼的“外来族”选择向农村回归——人们称之为“城归”。
经济学家称,“城归”的出现,意味着新的人口红利正在形成。
据此回答1~2题:1.“城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B.农村迫切发展的需要C.难以适应城市激烈竞争D.城市雾霾促使人们逃离2.“城归”对中国农村产生的影响是( )A.加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B.提升农村经济的创新活力C.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D.提高农村自然环境承载力解析:1.B 2.B 第1题,随着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原因与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以及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
主要原因是农村迫切发展的需要,选择B。
第2题,“城归”导致资金和人才向农村转移,提升农村经济的创新活力,B对;“城归”不会加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可得到改善但不能完全解决,农村自然环境承载能力与人口流动关系不大,A、C、D 错。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回答3~4题:3.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B.生活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资源状况4.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预估,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解析:3.C 4.C 第3题,据材料分析,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今天的中国环境人口容量比清朝高,说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故选C。
最新地理高一-第一单元测试人口与环境 精品
第一单元测试人口与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是由:( )A.不同年代出生的所有个体组成B.不同年代出生、不同性别的个体组成C.不同年代出生、不同种族、不同性别的个体组成D.不同年代出生、不同性别,有生命的个体所组成2.关于人口再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越来越高B.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总是高于发达国家C.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低于世界水平D.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一般是从自然增长率下降开始的3.伦敦烟雾事件主要反映的是:( )A.自然灾害造成死亡率明显上升B.气候、水、土壤对死亡率影响不明显C.环境污染也是造成人口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D.人口死亡率不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4.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有具体的估计值,是因为环境人口容量具有:( ) A.不可确定性B.可确定性C.定量估计性D.相对确定性5.介于悲观者和乐观者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 )A.90亿左右B.100亿左右C.110亿左右D.120左右6.下列疾病中由于环境中硒缺乏所引起的是:( )A.克山病B.甲状腺肿大C,脱发、脱甲D.畸形胎儿7.关于人口迁移的论述,错误的是:( )A.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不同地区生存环境存在较大差异B.气候、水、土壤和矿产资源,是影响人口迁移重要的环境因素C.对人口迁移最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D.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的人口迁移8.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B.资源状况C.人口文化素质D.生活消费水平9.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变化较大的一点是原先有些人口迁移的净迁出区,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 )A.北京市B.重庆市C.上海市D.山东省10.据我国地理学家胡换庸教授估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的历史事件A.七国之乱B.安史之乱C.八王之乱D.候景之乱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生产力大发展改变了人口再生产类型,其表现为:( )A.出生率很高,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加快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C.死亡率水平仍较高,但波动不大D.死亡率已经降得很低12.影响人口生育率的环境因家有:( )A.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B.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C.婚姻制度,生育政策D.气候、水、土壤等环境因素13.下列关于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正确的是:( )A.原始人过着“流浪”的生活,原因在于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受到环境的制约B.农业历史时期,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农业人口的相对稳定性,所以该时期基本无人口迁移C.工业社会以后,劳动力不断进行迁移,为与生产条件优化配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综合练习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综合练习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5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一题得3分)图1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 A .① B .②C .③D .④2.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 一致的是 ( )A .埃及B .中国C .德国D .印度图2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
据此回答3—4题。
3.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 高龄人口 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 ) A .Ⅰ期 B .Ⅱ期C .Ⅲ期D .Ⅳ期4.在Ⅰ期 ( ) A .人口急剧膨胀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增长停滞 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下图中人口迁移单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① ② ③ ④ 时间人口自然增长率(%)2 1图2图1的比例,正值为迁入,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最有可能表示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变化趋势的是()A.①B.②C.③D.④6.若①~④各代表一个国家,则人口老龄化最突出的是()A.①B.②C.③D.④根据材料完成7~9题。
7.某小镇总人口2万人。
育龄妇女为4千人,平均每年出生人口400人,净增长每年为220人,该镇年平均人口生育率为()A.2% B.10% C.1.1% D.5.5%8.上材料中,该镇年平均出生率为()A.2% B.10% C.1.1% D.5.5%9.上材料中,该镇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A.2% B.10% C.1.1% D.5.5%人口素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据此回答10-11题。
10.属于次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影响的是()A.一些地区缺硒引起的克山病B.有些地区自然放射线高,容易引起畸形胎儿出生较多C.环境中碘异常,当地人口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大D.吸烟会危害他人和自身的健康11.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口,对环境的影响往往表现为()①容易形成正确的生态环境意识②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无限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③一方面要求使用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又向环境排出更多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④在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方面有更大的优势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人口的性别结构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它通常由性别比这个指标加以度量。
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测试题
《人口与环境》测试题一、选择题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1-2题阶段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① 3.8 3.2 0.6② 3.5 2.4 1.1③ 2.9 1.2 1.7④ 1.3 1.0 0.31、该国人口增长具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A、①B、②C、③D、④2、对该国人口增长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正确的是()A、①——现代型B、②——传统型C、③——原始型D、④——过渡型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引起Y时期人口出生率波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增长与衰退周期性波动B.全球气候冷暖周期性波动C.国家人口政策的周期性波动 D.全球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周期性爆发4、X时期社会刚处在()A.由畜牧业向定居农业转变B.由农业向手工业转变C.由农业向传统工业转变D.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完成5-6题5、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B、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大于甲国C、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D、乙国代表了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6、甲、乙两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问题有()A、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B、乙国城市化进程减慢C、甲国劳动力丰富D、乙国的城市大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7、能够提高某一地区合理容量的是()A、地域的开放程度高B、土地资源减少C、全球气候变暖D、生活消费水平提高8、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消费水平越低,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末我国人口为131448万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49亿,读人口增长趋势图,回答9-10题9、关于我国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合理容量大约是16亿人B、我国人口承载量极限值约100亿人C、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D、到2040年前后,我国将达到人口合理容量10、到本世纪中叶以后,我国有可能出现人口的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A、人们生育观念变化的必然结果B、重大自然灾害影响导致死亡率上升C、老年人口太多,导致死亡率上升D、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11-12题1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B、P′为环境承载力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人口容量D、P为环境承载力12、图中反映了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C、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无关D、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据此回答13-15题13、这一时期,我国东部大城市中出现的“民工潮”现象是()①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地转化不足造成的②农业高度现代化带来的人口城市化③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④因大城市高科技人才短缺造成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①由东部地区迁往中、西部地区②由中、西部地区迁往东部地区③由城市迁往乡村④由乡村迁往城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是()①有利于迁出地引进优秀人才②造成迁出地社会不稳定③有利于缓解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的社会经济联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
高中地理《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专项测试题 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专项测试题湘教版必修2考试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
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
图1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1~4题。
1.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根本差异是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3.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4.X、Y两国主要人口问题分别是A.人口老龄化、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B.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C.青少年幼儿比重大、人口老龄化 D.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
读图2和图3并回答5~7题。
5.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6.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D.影响我国近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7.下列不是“民工潮”现象产生原因的是A.国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 B.城乡经济差距大C.各城市都出现人口老龄化,缺乏劳动力 D.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8.关于某地区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空间越大,人口容量就越大 B.环境越好,人口容量就越大C.平原越多,人口容量就越大 D.资源越多,人口容量就越大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学生用卷
单元检测卷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政策因素、国防安全、个人偏好等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据此完成下面四题。
1. 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在内陆山区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其主要原因是()A. 经济发展的需求B. 优美环境的需要C. 国防安全的需要D. 节约土地的需要2.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回乡、回国投资建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①国家政策因素②廉价土地因素③环境保护因素④个人情感因素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3.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采取限制东中部主要棉花产区棉纺织业发展的政策,并针对纺织业提出了“东锭西移”,引导棉纺织业向新疆等地发展。
其主要原因是()A. 新疆是优质棉花产地,西移可提升棉纺织品质量B. 新疆的土地价格便宜,可降低棉纺织工业的成本C. 运输棉花的成本很高,靠近原料产地以降低成本D. 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的升级换代4. 国家政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家为企业提供()①廉价的土地②优惠的税收③丰富的资金④配套的基础设施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河北省地处京津周围地区,近年来,河北省各地级市人口流入差异较大。
图为2020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人口流入量分布图(单位:万人)。
据此完成下列题。
5. 张家口、承德和衡水三个地级市人口流入量均呈负值的主要原因是()A. 高温干旱B. 土壤贫瘠C. 经济落后D. 交通闭塞6. 张家口、承德和衡水三个地级市人口流入量均呈负值,有利于()A.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B. 降低新建房闲置率C. 改善人口的老龄化D. 缓解人地矛盾关系深圳传音公司根据非洲人的需求,开发出具有超长待机、双卡双待甚至四卡四待、通过眼睛和牙齿定位来对肤色较深的人种进行准确的人脸识别成像等功能的手机,成为“非洲手机之王”。
埃塞俄比亚近年吸引多个国家投资建立工业园,传音公司在埃塞俄比亚开设工厂,在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设立研发中心。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卷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得分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人口再生产类型由A、人口总数量决定B、人口年龄结构决定C、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D、人口性别结构决定2、就全球而言,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的迁移B、人口的地域分布特点C、人口的机械增长D、人口的自然增长3、关于环境人口合理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准确的说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B、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C、是一个地区自然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D、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4、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已经很好地实施计划生育国策,不需要估计环境人口容量B、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13亿左右C、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D、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是只根据多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估计的下图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国家是A.A国B.B国C.C国D.D国6、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是A.A国B.B国C.C国D.D国某城市2002年末统计共有人口500万,2003年内共计死亡6万人,出生5万人,迁出20万人,迁入40万人。
据此回答7—8题:7、该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A.1.2% B.1% C.-0.2% D.3.8%8、有关该市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市人口总数在减少B.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C.从人口数量变化方面看,该市不可能位于中国D.该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呈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型9、有关人口迁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因素始终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B、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比迁入地影响更为广泛C、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大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只有积极的一面,无负面影响图1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0-11题.10、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属于过渡型的时期是A、Ⅰ期B、Ⅱ期C、Ⅲ期D、Ⅳ期11、Ⅳ期A、人口急剧膨胀B、人口老龄化C、人口增长停滞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12、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我国A.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善B.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C.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D.人口再生产处于“现代型”阶段13、从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A.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B.城市环境问题较为严重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D.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14、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的最根本原因是A、大量农村劳动力过剩B、开发矿产资源与支援国家建设C、城乡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D、80年代初国家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下表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15题。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试题1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30个选择题,2分/空,合计60分〕 1、影响一个国度或地域人口变化的要素有①人口迁移②经济兴旺水平③自然灾祸④文明教育水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读右图回答2-4题2.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 高龄人口比例缓慢添加〞对应的时期是A .Ⅰ期B .Ⅱ期C .Ⅲ期D .Ⅳ期3.在Ⅰ期A .人口急剧收缩B .人口老龄化C .人口增长停滞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4.以下国度人口再消费类型属于第Ⅳ期的是A .英国B .坦桑尼亚C .尼日利亚D .肯尼亚以下图反映四个国度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据回答5-6题: 5.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度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图②最有能够的国度是〔 〕A .澳大利亚B .巴西C .德国D .美国读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7-8题。
7、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A.93% B .23% C .13% D .60% 8、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39%,而总人口添加了15~640~1465岁以*近1.3亿。
因此,新世纪人口任务的主要义务是〔〕A.控制人口活动 B.继续动摇低生育水平C.遏制人口老龄化减速势头 D.过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图7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回答9~11题。
9.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越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越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效果10.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要素是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要素D.经济要素11.该国能够是 A.中国 B.巴西C.德国 D.泰国我国某校高三(2)班先生停止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
人口与环境考试试题
人口与环境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以下哪个方面最直接的?A. 水资源的消耗B. 大气污染C. 土壤退化D.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2. 下列哪个国家属于人口过剩的国家?A. 日本B. 瑞典C. 巴西D. 澳大利亚3. 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高出生率B. 高死亡率C. 移民D. 高就业率4. 根据统计数据,以下哪个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是最快的?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北美洲5.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是以下哪个方面最显著的?A. 能源消耗的减少B. 医疗资源的压力C. 种植农作物的减少D. 环境容量的扩大第二部分:问答题1. 请解释人口爆炸的概念,并描述其对环境的影响。
2. 请列举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3.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如何将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4. 请解释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挑战。
5.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请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根据你对人口与环境问题的理解,综合前述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内容,以及你个人的观点,论述以下问题: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论述要点: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自然资源的消耗、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
2. 人口过剩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挑战。
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4. 如何平衡人口增长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政府、企业和个人在人口与环境问题上的责任与作用。
结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人口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仅为演示所用,实际文章应根据题目内容作出适当调整和补充。
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一、选择题(2015·辽宁模拟)读下面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比较图(单位:‰),回答1~2题。
1.黑龙江省得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小得年份就是()A.2012年B.2010年C.2000年D.1995年【解析】读图,左侧分别就是全国与黑龙江得人口死亡率,右侧分别就是黑龙江与全国得人口出生率。
可以计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黑龙江与全国同期得差异大小。
1995年相差2、6,2000年相差3、6,2010年相差2、4,2012年相差3、6,故2010年相差最小。
B项对。
【答案】 B2.目前,黑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得特点就是()A.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B.总量呈下降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总量呈增长态势【解析】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断,黑龙江省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A 项错。
但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故总量仍呈增长趋势,B、C两项错,D项对。
【答案】 D(2015·广州检测)某地区2012年人口总量2 443万,城镇人口1 452万(外来人口有520万),农村人口991万。
下图为该地区部分人口资料图。
读图回答3~4题。
3.目前,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特点为()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B.低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解析】该地区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低于1%,所以应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答案】 D4.影响该地区城镇与乡村人口老龄化差异得直接因素就是()A.人口政策B.医疗条件C.人口迁移D.经济水平【解析】城镇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小于农村,就是因为农村劳动力人口,即15~59岁得人口向城市迁移,而导致城镇得老龄化小于农村。
【答案】 C(2015·南昌调研)下图示意江西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卷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读都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1—2题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刻为 ( ) A.1 B.2 C.3 D.42.下列各国中,人口进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 A.埃及 B.中国 C.新加坡 D.德国3.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决定于( )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生育率4.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 ) A.科技水平——猎取资源数量——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C.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猎取资源数量D.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读右图,四都市某年人口资料,回答5—7题。
5.若四都市人口规模相当,按自然增长率递增排序为( )A.乙丁甲丙 B.乙甲丁丙 C.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6.四都市中,经济进展较快,就业水平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7.四都市中,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的有 ( )A.甲乙 B.丙丁 C.乙丁 D.甲丙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
据此回答8~9题。
年龄段(岁)0~14 15~29 30~44 45~59 ≥60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10 11.63 4.01 1.788.该市迁入人口的特点有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以青壮年人口为主C. 人口迁移要紧受政治因素阻碍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9.迁入人口对该市的阻碍有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进展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D.促进了该市的经济进展读人口、资源、环境污染随时刻变化曲线图,回答10—12题10.若此图表示某个国家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则该国最有可能位于( )A.非洲 B.西欧 C.北美 D.大洋洲11.右下图反映的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到20世纪末全球性三大问题仍旧是人口过快增长,资源递减短缺,环境污染加剧B.图中反映的问题在进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峻C.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没有显现过D.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大部分可能阻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12.有关图中反映20世纪后半期人口、资源、环境的变化,解析正确的是( )A.人口过快增长的缘故要紧是都市化的结果B.资源递减是由于资源均为非可再生资源C.环境污染加剧的缘故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有关D.人口增长过快是环境污染加剧的唯独缘故13.进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其带来的后果是 ( )A.阻碍经济进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劳动力充足,促进生产进展C.对资源需求增长,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D.消费者增多,扩大了市场,有利于经济进展14.有关于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正确的说法是 ( )A.我国建国往常没有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逐水草而居是历史上人口迁移最要紧的直截了当缘故C.历史上大的农民起义、改朝换代,都可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D.清朝乾隆年间,锡伯族的部分人员西迁新疆是一种自发的行为15.现代环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会大的多,其要紧缘故是 ( )A.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少 B.资源总量不断增加C.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D.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16.长江上游某山区,人们在砍光烧尽的森林的废墟上戳洞下种,说明 ( )A.次生环境因素对人体有危害B.人口数量是阻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C.人口科学文化素养高,就可不能破坏环境D.人口科学文化素养低,会白费资源.破坏环境17.环境难民产生的缘故是 ( )A.战争或地区冲突 B.经济建设造成的移民C.地点性传染病威逼 D.生态环境遭到破坏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而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都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差不多上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B.交通和通信的进展是庞大的拉力因素C.地区自然条件差异专门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D.差不多上追求自身职业更好地进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19.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和进展中国家目前人口的迁移方向是由农村到都市B.社会进展的总方向使人们由第三产业向第一和第二产业迁移C.国家的政治变革引起的人口迁移属社会经济方面的阻碍因素D.自然缘故引发的人口迁移差不多上可推测的20.人口素养低,生产活动可能显现违反自然规律的现象,如: ( ) A.黄土高原修水平梯田B.江汉平原大面积围湖造田C.东北平原进展塑料大棚 D.宁夏平原引黄河水灌溉21.人口流淌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进展产生专门大阻碍。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60分)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
据此回答1-2题。
1. 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④矿产丰富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 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人口潜力指数是某地区相对合理人口密度与该地区实际人口密度之比。
人口潜力指数大于1,说明该地区可以容纳更多人口;人口潜力指数小于1,说明该地区的现有人口数已经超过其相对合理人口容量。
图10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单位:%)。
据此完成3-4题。
3. 影响人口潜力指数的首要因素是()A. 教育程度B. 经济发展水平C. 消费水平D. 自然资源4. 美国东北部人口潜力指数较高的原因是()A. 开发历史悠久B. 环境优美,适宜居住C. 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D. 消费水平低洛伦兹曲线模型反映地理事象的分布均匀程度。
本题用其反映人口与经济分布的相互关系,图中各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出该变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曲线越弯曲,表示该变量分布越不均衡。
结合安徽省人口与GDP分布洛伦兹曲线图完成5-6小题。
5.安徽省人口、CDP分布的状况是()A.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高度一致B.人口集中度与CDP集中度完全背离C.人口集中度大于GDP集中度D.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6. 图示安徽省人口与CDP洛伦兹曲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安徽省有大量民工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②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③安徽省经济核心区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够④安徽省地形差异大⑤淮河横贯安徽北部,南北气候差异大⑥安徽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业比重不高A.①②⑥B.③④⑤C.①③⑥D.①③⑤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单元检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共25大题)
1.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
A.工业化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高度发达的社会
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
B.世代更替快
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
4.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
A.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B.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读右图,回答5~6题。
5.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符的
类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
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较多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7.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大洋洲、非洲
B.欧洲、非洲
C.非洲、欧洲
D.亚洲、拉丁美洲
8.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下图中的①②两图分别两个国家的人口构成示意图,读
图回答9~10题
9.下列有关两个国家人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国家的老龄人口男性比女性多B.①国就业压力大
C.②国社会养老负担重 D.两个国家人口增长类型不同
10.这两国家最有可能是()
A.①俄罗斯②印度B.①德国②日本
C.①肯尼亚②法国D.①英国②巴西
11.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①日本②韩国③印度④巴西⑤古巴⑥埃及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⑤
12.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
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
机械增长加快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D.主要
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13.有关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人口合理容量小
C.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人口合理容量大
D.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目前的人口数
1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一个地区的资源状况
B.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水平
C.居民的膳食结构
D.以社会的生活习惯与习俗等
15.下列说法属于人与环境对立的是()
①洞庭湖围湖造田②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③南方丘陵地区退耕还林④为改善交通,大力增加汽车交通工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
大量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A.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
B.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D.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变
17.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
A.陕西的大学生毕业后由西安去上海工作
B.中国的学者到美国去进行学术访问
C.华裔科学家回国探亲
D.节假日到外地休假
18.下列现象中,对中西部剩余农业劳动力而言,属于
人口迁移拉力的是()
A.东部地区气候优越,降水丰富
B.到东部大城市找工作收入多
C.东西部语言差异大,日常生活的交流隔阂多
D.政府政策不妨碍农民跨省界各工经商
19.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
强的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婚姻家庭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
20.近年来,我国派往海外留学生,学成不归国现象严重,
这一现象对我国而言()
A.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B.可以减轻人口压力
C.造成人才流失
D.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21.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黄土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恒河平原
22.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因为()
①城市化进程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③城市有优美的环境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近几年,关于口迁移带来的问题的说法错误( )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
.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异
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24.在泰国多数家庭中子女较多,并且没有男孩的家庭很少;在欧美许多国家,许多年轻人结婚较晚,有的家庭不愿生子女。
对以上成因解释最可能的是()A.地域文化不同 B.避孕技术是主要影响因素C.生育政策不同 D.饮食结构不同
25.在各国运动员中,有许多是从其他国家迁入的,例如乒乓球女子团体赛银牌得主新加坡队的两名运动员都是华侨。
对这种人口迁移解释最可能的是( )
A.他国自然条件优越
B.受婚姻家庭影响
C.受政治因素影响
D.他国经济水平高,或在他国有更大的发展机遇
二、综合题
26.读“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以及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回答下列问题(14分)
(2)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________ ,属于________ 人口增长模式。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低增长阶段的是____ 、_____(填字母)。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
(4)对照表中的数据,韩国、尼加拉瓜、中国分别处于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阶段。
由于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 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________ 模式。
27.读“接受教育程度统计我国35岁到45岁妇女生育子女
数(1981年)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妇女生育的子女数高于
_______妇女,随妇女________ 的提高,生育的子
女数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后地区妇
女的生育子女数高于居住在________发达地区的妇女。
(2)从图中可推知:
①______环境因素对生育率影响极小。
②________发展水平、________程度等社会经济因素,
对生育率影响极大。
③提高居住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落后地区
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是当务之急。
29.读“1984~1985年我国人口流动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10分)
(1)1984年后,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目的是
________ 。
(3)影响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 ,
造成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的原因是_。
30.分析甲、乙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5分)
(1)甲、乙两国中,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是()国,
理由是:
(2)甲、乙两国中,近年来人口净增数量较大的是()国;
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国;具有经济发达国家人口年龄
结构特点的是()国。
(6分)
(3)两国针对面临的人口问题应分别采取怎样的人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