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体系行动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制造体系行动路线
行动路线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基础应用阶段,初步形成阶段,产供销集成阶段,价值链集成阶段,协同创新阶段。企业可以根据智能制造评估系统,确认自己的所处的阶段,选择开始节点和时间。智能制造体系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探索的过程,企业所规划的智能制造行动路线要有明确的时间节点,以便于对各阶段进行跟踪。图5-14 是智能制造体系行动路线图
图5-14 智能制造体系行动路线图
1.基础应用阶段
近些年随着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陆续的实施上线了部分软件和硬件系统,但是系统都是孤立存在的,是解决某些局部问题而建设,但企业也有了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基础,也积累了一定的系统应用经验,基础应用阶段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企业已经有智能制造的想法,并进行智能制造初步的规划
企业管理层对智能制造有一定的认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已有相关简单的思路和想法,对智能制造有了初步的蓝图规划,相对来说,规划比较粗放,没有对未来几年的实施项目、目标、重点、难点、基础进行细部的阐述,处于探索阶段。
●企业对信息化和自动化有一定的认识
企业组织学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了解新一代信息和工业技术融合发展的理论体系;企业通过对流程痛点的分析,了解市场上信息化和自动化相关系统以及其本身的构成、功能、实施的难易程度、上线后的效益、投资回报等,结合企业
现状,适当引进信息化和自动化系统,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办公网络已初步建设,满足办公需求
●实现主要流程信息化管理
企业对流程进行梳理,实现流程的信息化管理。ERP的系统的应用,实现企业供应、生产、人事、营销、仓库、售后服务、财务等的信息化管理,将部门具有共通数据集成,较少重复,使整体的信息流顺畅,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紧密,营运成果以电子化财务报表反映,并定期以ERP系统管理信息促进管理的改善。
但此时成本的核算无法对单一工单,单一产品做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导致制造、营销等决策时会有所偏差,如企业专用生产线,在订单充足的情况下,产品的分摊成本较为合理,销售价格的报价和市场接轨,但在订单不足时,由于设备购进价格较高,产品分担成本就相对较高,财务在产品报价核算时就会比较高,甚至远远高于市场同类产品价格,导致产品没有竞争力。
OA系统的应用,使公司员工随时随地掌握需要处理的文档,实时掌握部门的工作安排,了解员工的工作进度,批阅各式公文,查阅公司业务等相关动态数据,监督计划的执行和项目进度,根据实时的数据下达相关决策和指令,强化了办公管理规范化和监督管理职能。将业务流程电子化,使各级员工获取准确的信息,提高企业整体办公效率。图5-1 为OA系统的应用示意图。
虽然已初步应用信息化系统,但系统之间没有联通,都是以信息孤岛的形式存在,单一功能系统建立,解决局部问题,数据统计和数据录入以人工为主,缺乏实时性,很难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会使决策管理滞后,。
●产品生产大部分工序采用人工或人工+加工设备,或已初步应用单
点自动化。
产品的生产主要加工方式以人工、人工与加工设备组合来完成,鉴于安全、质量、成本等来考虑,针对高危作业点、操作环境恶劣点、关键质量管控点等进行了局部的自动化改造。
●开始着手对自动化需求进行分析
随着人工成本的上涨,企业的用工成本大幅度增加,人工成本的降低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实现整线自动化。在审视企业基础应用阶段时,自动化产线的设计应
该提上日程,自动化的设计还需考量产品的设计,因为前期产品、工艺是基于人工组装而设计,这一点是自动化产线设计成功关键因素之一。物料的自动化输送取代人工配送或领料、技术文纸质档转化为电子档进行管理、现场手工看板转化为电子看板等,都会减少人力成本。
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快速流转也会对人工成本产生影响,通过生产计划自动排程、生产数据自动采集、自动预警等,去除人工排产、数据统计、人工回报、人工判断等环节,减少人员数量。在审视基础应用阶段时也必须考量信息化的规划和对整个企业智能制造体系的规划。
●企业已经有智能制造人才储备的计划
此阶段开始储备智能制造相关人才,涉及整体规划,各系统项目经理,系统运维等人员。
2.初步形成阶段
●对公司智能制造进行整体规划,并成立专门的组织,保障企业智能制造
的推进。
企业建立智能制造推进组织,需由“一把手”亲自挂帅。
●标准化
标准化管理为未来智能制造系统的现状和需求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是系统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化是工作结果一致性的体现,是企业对技术积累的前提,是生产改善的基础,有利于厘清工作责任。
对企业流程进行梳理,将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规范、规定、流程、规则、标准、要领等形成文字化,通过指导、训练、改善形成标准化体系。标准化得推进营造良好的改善氛围非常重要,可以通过管理看板、合理化建议制度、改善成果发布、改善成果汇编、标准化竞赛等,让做得好的有成就感,做得不好的有压力,进行逐步引导,最终完成有效的标准化过程。在标准化过程中,紧抓两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时间和流程,时间是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必要的全部时间,如果没有周期时间限制,而是任意的推迟或提前完成任务,均是不可取的。流程是将要完成的任务按预先设定好的步骤进行工作,既是作业者执行的标准,也是考核的依据,不遵照流程进行,会造成混乱的状况。
●基础设施的升级
建立适应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逻辑平台、网络平台,建立高速工厂以太网络;
●试点产线自动化的设计、应用
选取公司重点产品或典型产品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公司提供精细的产品工艺、布局规划、现有生产设备、生产状况、搬运状况、质量控制手段、节拍控制等基础资料,提出产线平衡、节拍、质量控制、占用场地等需求,自行或引进专业自动化设计公司进行自动化产线设计。对于自动化设计有以下建议:
在设计时需审视产品本身设计,因前期大部分产品都是基于人工生产而设计,在自动化设计时对于部分产品、工艺做一定的变更,这些变更需不影响产品功能情况下进行;
自动化产线供应商选择方式:
➢找专门的设计公司进行产线的设计,由用户自行寻找设备生产厂家,设备厂家进行自动化产线的生产、调试;
➢由自动化厂家进行设计,生产、调试;
➢指定总包商,各工段由具有优势的厂家来完成,各工段的供应商由用户指定,也可以由总包商寻求合作伙伴,总包商对整体项目负责;
具体哪种方式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选择。
●建立制造执行系统(MES)
与产线的设计同时进行,MES厂商根据数据采集需求直接与自动化厂家进行沟通,形成相应的技术协议,由用户监督执行。
在MES设计与实施时不单是考量自动化产线的需求,还需要对其他的生产工序进行规划,以保证整体性;MES是以生产工艺为主线,流程为指导,动作分析为基础,在MES推进过程中应以工艺部门或IE部门来导。
●工序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完成生产信息、质量信息、设备状态、人员调度、物料损耗等信息原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供应链(SCM)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