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围城的语言特点
论《围城》的语言艺术
论《围城》的语言艺术
《围城》作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围城》的语言艺术可谓别具一格,堪称一流。
那么,《围城》的语言艺术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语言风格
《围城》的语言风格与传统文学相比,有很大的创新。
《围城》的语言注重对话的真实性,反映了当时城市的生活现实。
同时,朱自清借用大量的俗语和流行语,使小说更加贴近现实,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二、文学技巧
《围城》的语言艺术充分体现了文学技巧,使得小说更加鲜活、生动。
在表达方式上,朱自清善于使用对比和借物表意的方式,比如通过对比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派和保守派的争论,表现了时代的矛盾,揭示了人性的弱点,让人不由得思考现代社会的纷争。
三、形象描写
《围城》的语言艺术之所以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仅因为内容深刻,更因为朱自清对于细节的描写极其精细。
朱自清的描写手法既注重真实性,又富有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方式,把当时城市的景象、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状态都细致刻画出来,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四、语言独特性
《围城》的语言艺术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传统,采用了大量口语化的语言。
这种语言贴合了人们日常对话的习惯,同时具有朱自清独有的文学个性和气质。
这种语言的运用在当时可谓一种大胆的尝试,也是《围城》的独特之处。
总之,朱自清在小说《围城》的语言艺术方面有着极为突出的表现。
《围城》通过精细的细节描写和对话的真实还原,将现代城市人
的生活带入了小说中,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现代社会的真实面貌,使其成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围城》艺术特色
• 钱鍾书在他的《宋诗选注》中,曾对苏轼 诗歌善用“宋代讲究散文的人的所谓‘博 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的比 喻”表示赞赏。他本人也在《围城》中作 了成功的尝试。试举一例:“鸿渐没法推 避,回脸吻她。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 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 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 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 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 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一口气连用 了三个比喻。类似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 它们构成了《围城》博喻的一大特色。
三、比喻与讽刺幽默的结合
• 讽刺是以蔑视与嘲弄的态度表现生活,揭 破人性的丑态和恶行的,是最尖锐的社会 批评,笑中带刺,是鞭挞与指责的升华。 幽默是轻松、诙谐、戏谑对待人生和世界 的态度,是深厚文化的沉淀和天性的延续, 是博大精深哲理的折射,是对生活的一种 理解和注释。事实上,小说令人吃惊的讽 刺与幽默的效果正是通过如落英缤纷般的 妙喻才表达出来的。那些极富魅力的比喻 形成了小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艺术特色。
• 手段并非目的。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围 城》里它的目的便是为整部作品的幽默讽刺艺术 服务。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比喻手法的运用,极 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如把方鸿渐与爱尔 兰人尔虞我诈的交易当成一次“外交”,黑色讽 喻了外交的欺骗性,同时鸿渐的“唯一胜利”揭 露了当时中国在外交上的失败,喻示只有通过欺 骗的手段才可能取得外交上的胜利。用黑色的幽 默使外交上以及人与之间交往的阴险狡滑毒辣跃 然纸上。
《圍城》藝術特色
其语言风格独具特色,特别是其寓庄于 谐的比喻新颖独到,令人过目不忘。归纳起 来,《围城》比喻的艺术特色有: 一是《围城》中的比喻与全书的风格特 征和谐一致,具有幽默诙谐、寓庄于谐的特 点,是比喻与讽刺幽默的结合 ; 二是《围城》中的比喻不落窠臼,形象 巧妙,联想丰富巧妙,设喻新颖奇特; 三是《围城》中的比喻形式多姿多彩, 内容富于变化,达到了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
浅析《围城》评述性语言
浅析《围城》评述性语言[摘要]:《围城》评述性语言特点表现有几个方面:一、《围城》采用了全知的叙述,作家的主体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围城》的评述性语言言之有物,使读者通过其中包含的生活内容和对事物的观察来体会作者的观点。
三、《围城》的评述性语言是一种叙述,一种显示,巧妙地展现社会现实,洞察人性幽微。
四、《围城》的评述性语言是理性和形象的完美结合,是警句又是妙语。
[关键词]:评述性语言《围城》叙述视角比喻1.《围城》采用了全知的叙述,作家的主体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围城》评述性语言,指的是属于全知叙述者视角或主人公方鸿渐视角的带有定性意味的夹叙夹行文。
《围城》不论叙事状物,抑或议论抒情,其神来之处全在这一融合着作者对事物特别感验和天才艺术发挥的评述性语言之中。
我们先来看看评述性语言在小说中的作用。
对于小说中的评述性语言,有人不以为然。
诚然,一些作者张口之际,忽儿摇身一变而成哲学家、道德家、教育家,讲的已是文学的外行话,其议论虽富于哲理,但行文呆板,语气严肃,与上下文衔接极不自然,有生硬、突兀的穿插之感。
这样的评论不仅破坏了小说形式上的审美一致性,而且给人一种高傲、武断的感觉。
其实,小说的客观性代表的是一种艺术的真,它包含着集中和抽象的过,体现着作者对事物的特别感验。
小说不仅使人有所见,更使人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正如美国小说评论家布斯所言“提出本身就是介人”,[1] 讨论小说创作中是否该介,这本身毫无意义,重要的是看如何介入。
小说中的评论性语言是一种明显的介人,而象海明威《灯火阑珊处》那样主要由两人的对话和一点场景描写构成的作,也体现着作者的潜在介入。
海明威并非随意掠影一个小咖啡厅的深,或是随便记录一些无头绪的话,从那些简单而有家常味的对话,我们可以想象出人物的昨天和今,捉摸出他们的性格和心境。
这些对话便是海明威精心设计的浮出水面的冰山,在语句的特定组合排列,隐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好的评论也能象海明威的“冰山”一样,于有限中包含无限。
_围城_语言的艺术特色
期认识并不会日积月累地成为恋爱,好比冬季每天的气候 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
罢,你没法把今天的温度加在昨天上面,好等明天积成一个 ‘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
和暖的春日。”以天气做喻体;写方鸿渐的母亲给他张罗对 为‘局部的真理’。”写唐晓芙“眼睛并不顶大,可是很灵
天文、地理、几何、历史、植物、动物……人的衣、食、 眉毛与眼睛相隔太远的特征,巧妙地以害相思病者的相隔之
住、行等等。如,写方鸿渐与鲍小姐的“爱情”时说:“从 远为比。其远不是具体的三寸、五寸,而是具体的人间现
此他们两人的交情像热带植物那样飞快地生长。”以植物做 象,引导读者对其远做出最恰当的想象。
喻体;写方鸿渐对鲍小姐的风流和苏小姐的做作的不同感受
其精度。无论比喻数量多是有意还是无意,作者无疑都 特地位,关于《围城》的其它方面,我们也应该给它足够的
92 在刻意追求着比喻的精妙。只有“质量”上精了,数量上的 重视和充分的研究。
多才能成为优点。大多数人做比喻,或牵强形似,或失之于
(陈朝晖 新疆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公共教学部 832000)
XIANDAI YUWEN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围城》语言的艺术特色
○陈朝晖
摘 要:《围城》以精彩的讽刺语言和罕见的比喻构成了一连串幽默生动的语言。本文试以前三章为例,对其语 言作粗浅论述。 关键词:《围城》 讽刺 比喻 语言 艺术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在语言上有非常独到 用“怀春”加以反驳,不仅字面酬对巧妙,而且击中要害。
读只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汝非妇人女子,何须置镜?惟 多了,枉死者没有消磨掉的生命力都迸作春天的生意。②这
梨园子弟,身为丈夫而对镜顾影,为世所贱。吾不图汝浦离 春气鼓动得人心像婴孩出齿时的牙龈肉,受到一种生机透的
论《围城》的语言特色
论《围城》的语言特色摘要:《围城》是一部以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
小说一出版便风靡世界,这不能不归功于《围城》那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
本论文从比喻、象征、描写与议论、诙谐幽默、文言词语五个方面来论证其语言特色。
《围城》中的比喻妙趣横生,丰富多彩,喻体不仅广泛新奇,而且融入了广博的中外古今知识,使作品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采用蕴含深意的象征语言,揭示人生的哲理。
通过形神毕肖的描写及精辟的议论,揭示人物灵魂的丑陋,戳穿和嘲笑人物在言行举上的虚假性。
语言诙谐幽默、尖锐泼辣,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尤其是那独特的冷嘲热讽,更是出尽了庸俗知识分子的洋相。
关键词:比喻象征描写议论幽默文言词语提到钱钟书,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那部十分有名的长篇小说《围城》。
作品以留法回国的青年方鸿渐为中心,描绘了一群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的生活、工作、婚姻恋爱等方面所遇到的矛盾和纠葛,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与灰色人生,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中国病态社会中学术圈子里伪文化人的真实故事。
小说一经载,便风行一时,曾被译成了十多种语言在国外发表,被认为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堪与茅盾的《子夜》媲美。
小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不能不归功于钱钟书那非同一般的语言技巧。
曾有一位文学史家说过:“综览五四以来的小说作品,若论文字的精彩、生动,《围城》恐怕要数第一。
”①的确,《围城》的语言别具特色,充满学者气息,文中比比皆是的比喻、象征、幽默、讽刺,更是它拥有更多读者的原因。
一、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比喻《围城》的成功离不开大量妙趣横生、联篇缤至的新鲜比喻的创造和运用。
钱钟书在比喻的创辟运用上开了一代之风气,他的比喻别出心裁,超出常人的想象,他在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中,找到别人难发现的想不到的“相同点”,将两者联在一起,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陌生感,从而使作品的比喻极富意蕴,化深实为浅显,化平淡为神奇,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浅论《围城》中的语言特色.
浅论《围城》中的语言特色(马启平)内容提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其作品中唯一的长篇小说,代表其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钱钟书先生能被广大普通民众所知晓,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这部小说之功。
《围城》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留学生方鸿渐的爱情、事业、婚姻为中心,以上层知识分子为主要的描写对象(主要是留学生和大学教授),以极富个性特色的语言,对当时社会中的各种现像都给予了讽刺,成功朔造了一批灰色知识分子的形像,再现了游离于民族战争大潮外的知识分子的畸形生活及其丑态。
钱钟书先生以其渊博的知识,将特有的辛辣幽默与深刻理性,用形象的语言结合在一起,比喻贴切、妙语连珠,使《围城》被译为十几个国家的语言,从而风靡全球,并且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一。
关健词机智、幽默的讽刺语言;比喻。
美国文学史家夏志清先生在其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对钱钟书先生推崇不已,在文中称:“《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1并认定《围城》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小说’都要优秀。
其“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在我看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机智幽默的讽刺语言和贴切的比喻警句所营造的极具个性特色的语言环境。
钱钟书先生融汇中西、贯通古今,比喻贴切且精于语义操作、用典老到,营造了一个轻松、幽默的语言环境,但在这轻松、幽默的背后却是一种悲凉气氛,是对社会各种现象致以辛辣的讽刺与批判,将知识分子阶层的空虚与生活中的种种丑态暴露无遗。
其语言极具个性特色:一是作者知识渊博,语义把握精确,叙事语言与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完美结合,营造了一种机智幽默的语言氛围;二是比喻贴切,与用典、心理描写等其方法结合一起,使作品形成了一种雅俗共享的格调。
一、以犀利、幽默的语言,对各种社会现象加以讽刺《围城》写于1944至1946年之间,一发表便被誉为是一部新《儒林外史》。
在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讽刺了知识分子阶层的各种现象,而这些讽刺与批判是作者通过犀利、幽默的语言传达出来的。
《围城》语言的艺术特色
《围城》语言的艺术特色《围城》的思想意蕴是多层次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
其一,社会批判层面。
作品围绕着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足迹,展示了战时上层知识分子中的形形涩涩。
其二,文化批判层面。
《围城》中的人物,大多患有崇洋症,但骨子里还是传统文化起主导作用。
其三,哲学反思层面。
钱锺书夫人杨绛在电视剧《围城》的片头上写道:《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致如此”。
《围城》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一、杰出的讽刺艺术。
《围城》中的讽刺不是用夸张人物行为的方法;而是精细地透视他们的五脏六腑,乃至每一根颤抖的神经,从中挖掘那与光彩体面的外观相矛盾的因素,揭示人物内心的阴暗、丑恶和言不由衷。
二、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与哲理化、知识性的有机融合。
作者熔古今中外的知识于一炉,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渊博的知识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描述之中,使画面变得新鲜、生动、厚实,也将讽刺艺术的知识化、生活化、趣味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丰富的表现手法。
《围城》广泛地运用比喻、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法,尤其精妙地将它们与高超的讽刺艺术结合起来,既妥帖传神,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精湛的语言艺术。
《围城》的语言清新、传神、精辟、畅达,虽移用了大量西洋典故而无欧化气息,尽管夹杂着不少洋文读来仍流畅自如,充分显示了一个学者型作家的艺术才力与功力。
《围城》作品中这样写道:“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这部《围城》作品,因为剖析了“围城”内的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想挣脱这种束缚和“围城”外的人对于婚姻的渴望,想找到一种爱的归宿而抓住了读者的心理,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围城》语言风格《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
就一般而言,情节琐碎的书必然要有绝佳的言语表达才能成为一本成功的作品。
钱钟书的《围城》果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浅谈《围城》的语言风格
浅谈《围城》的语言风格【摘要】《围城》的语言风格表现如下几个方面:一、精妙绝伦的比喻。
语言精练生动、善于做丰富、贴切而又形象精辟的比喻。
二、犀利、深邃、妙趣横生而又引人深思的讽刺。
三、高明的象征手法。
书名《围城》象征整个社会及其每个角落都是大大小小的“围城”,人生也不过是进入“围城”之间的挣扎。
“围城”充满哲学意蕴。
【关键词】《围城》语言《围城》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的杰作,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现实主义讽刺长篇小说。
>主要是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一位徒有虚名的留学生,在爱情、事业、家庭等方面的经历,以机智的幽默、渊博的学识、辛辣的讽刺,对当时社会种种丑恶的现象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批判,同时也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
书中描写方鸿渐等人从这“围城”到那一“围城”的不断追求和不断失败的过程中,蕴含了深沉的哲学思考。
在读它时,我不知不觉被书中的文字情节所吸引,爱不释手,越读越觉得有趣。
那幽默的语句叫人忍俊不禁;那精妙的比喻使人留连忘返;那高明的象征更令人深思。
《围城》在语言风格具有独特的成就:一、精妙绝伦的比喻。
不仅使小说故事生动形象,而且比喻的多义性,增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围城》作品中运用比喻极多,几乎全是用比喻连缀起来一样,开头就写得引人注目“红海早过去了,船在印度洋海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晓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
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①又如:“这船,倚仗人的机巧,载落人的拢攮,寄满人的希望,热闹地行着,每分钟把玷污人气的一小方水面,还给那无情、无尽、无际的大海。
”②……我被作品中的一连串的比喻所吸引,也惊奇作品中那些随手拈来的比喻之多,打开这书就好像漫入比喻的森林。
有时候一页就有十几个比喻,就好像吃糖葫芦一样,刚吞第一颗,便有第二颗,接二连三钻进你的嘴,让人应接不暇,却又甜得不忍间断,一气看完。
如在描写船上一位中国女人的时候说:“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得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
浅谈《围城》的语言艺术分析.doc
浅谈《围城》的语言艺术分析摘要:本文采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经典著作《围城》的语言艺术特色,重点解析了以比喻反讽人物内心、映射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入木三分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以辩证的语言结构形成“围城”语言上的独特张力。
阅读《围城》时,这些特点的分析将为解读《围城》提供多种可能和富有创见性的途径。
关键字:围城语言特色讽刺辩证圆圈结构1947年进入读者视野的《围城》,到了今日,“围城”的读者更多了,语词含义更丰富了,渗透、映射社会风物的机会更多了,对“围城”一词的解读业已百花齐放,变得纷呈异常——在新近的一个别出心裁的书单上:女人应读的30本书,《围城》赫然在列,由此可窥一斑。
走进《围城》,初时是被钱先生的幽默所吸引,那种充满着敏锐思维渝丰富联想的独特小说语言,一度读来,只觉既是天生妙语,让人忍俊不禁,又是警示恒言,催人深思。
以后,我又多次走进《围城》,并尝试从一个高而远的角度俯瞰它,方觉得《围城》无疑就是一座几近完美的、蕴藏东方智慧的、极具辩证主义的语言艺术大厦。
它在语言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斐然,而这座大厦的建造者钱钟书亦不愧为“语言大师”。
本文认为,新世纪新时期的读者,理应从多个角度解读《围城》,即为一己之见增加些含量,亦可为他人做些提供片言只语之能事,还可显示对钱先生的倍加尊敬,学来些他的精华也说不定。
本文从《围城》的语言艺术角度出发,浅析了《围城》在语言艺术上的诸多特点,在这个纷纭的选题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围城》的语言艺术特点表现如下: 1.睿智幽默的讽刺手法钱钟书创作《围城》的基调就是讽刺,在他的笔下,社会、人生、道德、伦理、价值观等都未能逃过他敏锐的观察力。
全书语言机智、俏皮、犀利、入木三分,这些都是钱钟书借讽刺手法的本来功能在《围城》里淋漓尽致发挥使然。
在《围城》,作者完成了对大小人物、社会风物、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讽刺,可堪描绘了一幅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社会画卷。
作者企图揭示的不是冰山一角,而是当时的全部。
论《围城》的语言艺术
论《围城》的语言艺术摘要:采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围城》的语言艺术特色,重点解析以比喻反讽人物内心、映射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入木三分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以辩证的语言结构形成“围城”语言上的独特张力。
关键词:语言艺术、讽刺、比喻、心理刻画引言: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是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它没有普通爱情小说所具有的惊涛骇浪似的矛盾与冲突桥段,也没有惊天动地生死离别情节。
钱钟书以一个智者、学者身份,以不经意的语言,令读者发笑,用一种诙谐的笔调,或嬉笑、或嘲讽、或投以卑夷眼光,毫不留情地把罩在知识分子虚伪道德面孔前的假面具掀开,用真实的笔触抒写了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社会面貌。
他常将“社会、生、道德、心理、病态”撕破给人看,让看到其中包的“可悲可鄙”的内核。
整部小说有其独特的语言艺术,书中以机智幽默的讽刺、妙比天成的比喻、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展示了极具鲜明的语言艺术。
本文将从《围城》的语言艺术角度出发,浅析《围城》在语言艺术上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选题上结合前人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
《围城》的语言艺术特点表现如下:一、机智幽默的讽刺钱钟书创作《围城》的基调是讽刺,它是一部以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
小说的讽刺艺术高超,独具一格,被评论家认为是“无一人,无一景,无一处,无一句不带讽,人人讽人,人人被讽,句句是讽,讽外有讽。
”语言机智幽默,妙趣横生。
社会、人生、心理、道德的病态,都逃不出他敏锐的观察力。
首先,《围城》那极活泼生动,运用自然流畅的语言,显示了作家高超的讽刺才能。
他的语言不象是知识爆发户,买弄自己的学问,虽然嘲讽,并无心机。
准确的落脚点,透视着小说中人物的劣根性。
如在第一章的结尾,船上的伙计阿刘,在看清方鸿渐和鲍小姐的感情纠葛,从一开始情密无间,到后来翻脸不认人,从中谋取了很大的利益,在下船的一瞬间,“看到方鸿渐跟在苏小姐后面,手傍着她腰走下扶梯,不禁又诧异,又敬佩,又瞧不起,无法表示这种复杂的情绪,便“啐”的一声向痰盂里射出一口浓浓吐沫。
《围城》语言特色
谈谈“讽刺”在《围城》中比喻是与讽刺是连为一体的,钱钟书先生用多少的比喻,他就有多少力度的讽刺,在《旧文四篇》中他曾提出:“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里,便可以看出其讽刺语言是多么丰富根本。
”鲁迅先生在《什么是讽刺》中也说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实事,但必须是会有实情。
”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讽刺的机智、俏皮、辛辣、犀利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
1、讽刺的广泛性叶绍钧先生在谈自己创作时说:“对于不满意不顺眼的现象”就要“‘讽’它一下。
”而钱钟书先生却更上一层,其讽刺的笔锋却席卷了作品中所涉及的一切——人、事、言行、情感、思想,甚至是无生命的物品。
对于负面的事物他当然不顾一切尽情地讽刺;但对于他原本认为是美好事物——留学、留学生、文凭、科学、科学家、名人、明星、教育、政治、爱情等,他也是无情地扯去它们身上的光环;连十分普通的事物——借书、医生、男人、女人等,他“顺手一带”、常常“信手拈来”,在轻描淡写中加强讽刺地力度。
目的是要借这部作品揭示人性的某些方面。
显而易见,钱先生并非皮相之谈,而是通过鞭笞某些“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来痛砭时弊的。
写方鸿渐不愿与赵辛楣争风吃醋而自动退让时,作者突显一笔:“方鸿渐也许像这几天报纸上战事消息所说:‘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的撤退’。
”讽刺方鸿渐的同时,也顺便讽刺了当时不战而退的无能政府,节节败退而又打肿脸充胖子的可笑嘴脸。
像借书这种小事,作者也是要用上其讽刺的手法:“女人不肯花钱买书,大家都知道的,男人肯买糖、衣料、化妆品,送给女人,而对于书只肯借给她,不买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
这是什么道理?借了要还的,一借一还,一本书可以做两次接触的借口,而且不着痕迹。
这是男女恋爱的必然初步,一借书,问题就大了。
”将“借书”等同于“恋爱”,让我们不禁感到危言耸听,却又隐隐地感觉确实如此。
就算是描写雨后鞋子沾满泥浆时,作者也不忘用:“四个人脱下鞋子来,上面的泥就抵得贪官刮的地皮。
浅谈钱钟书《围城》及其语言特色
浅谈钱钟书《围城》及其语言特色《围城》这部作品,代表了钱钟书长篇小说的水平,里面揭示了一个“存在”的困境,以动荡年代为背景,讲述人物命运随时代多舛,反映了战争年代时人的生存百态。
一度被夏志清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部小说。
本文不以宏大叙事角度追溯历史,也不试图细究个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只尝试在其中的环境氛围当中,跟随着钱老轻松幽默的文字,来发掘作品中的主题。
结合作品,开始探讨对评论本身的态度,并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初谈了一些关于写作方面的底线。
在谈论“围城”的同时,偶掺个人的一点见解,致力于分析其比喻、讽刺等语言特色。
当我再次看到“涨红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鸿渐的最后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丧失贞操”与“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碗里的砂砾或者出鱼片里示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这些话,发现印象仍停留所谓的巧妙的比喻甚至是单纯哗众取宠的时候,我就知道已经将自己局限了。
首先,这里说的“哗众取宠”指的是溢美之词,即不比那些服务于政治的官话:先甭管对与不对,但绝对是错不了的,具体表现为使用频繁、稍显落俗,并有故意升华之嫌疑,如:“人们一致认为、纷纷流露出XX的情感、大家都对XX充满了向往云云”。
其次,在《围城》里,作者侧重的是捕捉各类人的外貌特征和神态,突出语言描写,从而反映当时社会现实。
说明了什么问题,则由读者自行揣摩。
虽说这部作品写得“未够通俗”,人物对话曲意未尽,此处彼处还暗含说理,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算得上是作者的巅峰之作。
重点是,小说通篇基本没出现过上述的一概而论之词,尤其对待人物方面,有的多是采用“比喻式”的刻画,这使得其中的角色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给予了读者他们足够的联想空间。
曲意未尽的主题从《围城》再版以来,有关主题的确定就一直存在着争议。
有讽刺中产阶级,间接反映战争的,也有纯粹的文化解构和批判的。
值得一提的是,华人学者夏志清关于人的“孤立意识”的探讨,是从研究的荒漠中开出绿洲来的。
《围城》语言的艺术特色
《围城》语言的艺术特色陈朝晖内容提要《围城》以精彩的讽刺语言和罕见的比喻构成了一连串幽默生动的语言。
本文试以前三章为例,对其语言作粗浅论述。
关键词《围城》讽刺比喻语言艺术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在语言上有非常独到的地方,在众多的现代小说中独树一帜。
本文试以《围城》前三章为例,对其语言艺术作粗浅论述。
一、精妙的讽刺语言《围城》属于讽刺文学。
它的价值不在于对历史的歌颂,而在于对历史进程中一方面人情世态的揭露。
如作者1946年12月为第一次出版作序时说的,“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个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为了加强讽刺艺术效果,作者用独具才情的笔和一连串幽默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批留学外国的知识分子在抗日后方的特殊环境里所做的无异于常人的事情,讽刺了他们生活中的种种丑态。
那一连串幽默生动的语言,便是作者在书中设下的一个个机关。
每个机关里,都藏着机智,藏着巧妙,藏着嘲讽。
当读者的心灵被这语言的机关触发的时候,便会自通其意,拍手赞其巧妙。
第一章中,上大学的方鸿渐因为眼红一对对男女同学谈情说爱的“风味”,斗胆给老子写了一封信,要求退掉“在家实习务农”的未婚妻。
信上说:“迩来触绪善感,欢寡愁殷,怀抱剧有秋气。
每揽镜自照,神寒形削,清癯非寿着相,窃恐我躬不阅,周女士或将贻误终身。
尚望大人垂体下情,善为解铃,毋小不忍而成终天之痕。
”措词凄凉哀婉,想以之打动老子的心肠。
然而“揽镜自照”与“怀抱秋气”却反给老子的反驳留下了再好不过的把柄。
其父回信说:“吾不惜重资,命汝千里负笈,汝埋头攻读只不暇,而有余闲照镜耶?汝非妇人女子,何须置镜?惟梨园子弟,身为丈夫而对镜顾影,为世所贱。
吾不图汝浦离膝下,已汝染恶习,可叹可恨。
……当是汝校男女同学,汝睹色起意,见异思迁;汝托词春秋,吾知汝实为怀春,难逃老夫洞鉴也……”“揽镜自照”本是儿子开口的缘起之词,老子却以之发出一篇道理。
“怀抱秋气”亦本是儿子的凭空胡谄,老子却用“怀春”加以反驳,不仅字面酬对巧妙,而且击中要害。
围城写作特色
围城写作特色《围城》的艺术特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描述:一、独特的语言风格:1、《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
就一般而言,情节琐碎的书必然要有绝佳的言语表达才能成为一本成功的作品。
钱钟书的《围城》果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2、妙语和心理描写:清词趣笔连珠妙语在作品中随处可见。
作者还擅长刻画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通过展现人物心里活动,更突出了人物性格特点,拖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使整部小说更含蕴更有读者遐想的空间。
二、深刻的批判主题:1、对社会的批判。
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的国政时弊和众生相进行了抨击,包括对上海洋化商埠的腐败堕落、对内地农村的落后闭塞,对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的讥讽。
2、对文化的批判。
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对“新儒林”的描写和对一批归国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
三、深厚的思想底蕴:《围城》不仅仅是指婚姻,更是指中西文化的交锋。
《围城》的直接时代背景是1937年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期。
但要理解《围城》,必须追溯到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大炮军舰之下,被迫地、却历史性地开始了与世界的接触,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与西方文明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锋、碰撞、冲突以至交汇、融合。
这种文化现象在一大批留学生的身上具体地、活生生地体现出来,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义。
作为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几乎必然地要从文化上来认识“围城”的精神困境,从而产生深刻的孤独感和荒诞感。
四、鲜明的讽刺艺术:1、对文化的讽刺:《围城》被很多人誉为现代的《儒林外史》,是因为钱钟书在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讽刺了知识分子。
这种讽刺基于时代的和人性的的原因,也基于钱钟书个体的原因。
《围城》中的文化讽刺更多的是基于中西文化冲突、碰撞的历史平台,而这正是钱钟书的着力点之一。
《围城》讽刺批判的语言特征
《围城》描写了抗战时期从上海到西南后方的一群受过洋化教育的上层知识分子,在感情和名利场中互相倾轧的灰色生活,展示了他们内心的彷徨无助、精神的空虚无聊和爱情的虚伪无奈。
这部小说以留学生方鸿渐为线索,展现了抗战初期中国上层知识分子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内忧外患交相冲击下病态的精神风貌。
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钱先生高超的语言艺术,使钱钟书驾驭语言的能力和通达的人生智慧皆光芒四射。
一、在幽默中讽刺批判的语言特征小说把讽刺幽默放在现实世界中进行审视 ,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取得了良好的讽刺效果。
(一)灵活多样的讽刺手法小说以方鸿渐留学回国后所遭遇的人和事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说并未对方鸿渐有很多评价,通过情节发展,自然把矛头指向了这一类人的性格弱点,指向那种文化环境和社会政治环境。
方鸿渐不通事务、无能懦弱;苏文纨冷若冰霜孤芳自赏、不顾廉耻、惟利是图;高松年撒谎老练、作假超真,对属下的妻子不怀好意,以生物学原理治校;李梅亭表面道貌岸然,实际男盗女娼、贩卖药材、勾搭妓女。
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围城》中应有尽有。
讽刺手法灵活多样。
擅长用讽刺性的比喻进行评点的技巧,生动风趣,使人忍俊不禁,显示出作者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例如方鸿渐经不起父亲和丈人的两面夹攻,懂得文凭的重要,小说评到:①“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这一精辟的评点,新颖深刻,含蓄幽默的方式注入了作者强烈的喜怒哀乐的感情。
“如此调侃,活画出主人公自欺人的阿Q精神。
正如作者所说“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虚,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而这一类人物,就是当时的病态的知识分子。
《围城》中常有诙谐的锋刃刺向这些所谓的“无毛两足动物”。
①引自钱鍾书:《围城》第103页,北京文学出版社,1991年二月版。
(二)诙谐幽默贯穿始终幽默可以说在《围城》中贯穿始终,无论是叙述还是评论,都在真实的基础上不作空泛的指责,在讽刺可笑的人和事中让人悟出深刻的道理。
论《围城》语言的艺术特色
论《围城》语言的艺术特色
《围城》是当代著名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有着丰富多彩的叙事手法,其语言艺术特色也是被读者口耳相传的一大亮点。
首先,在书中,钱钟书结合了多种文体的语言特色,如童话、诗歌、寓言等,从不同的角度塑造出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学画卷,而且,这些融合的文体之间还互相贯通,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使整本书充满了生机、活力和灵气。
其次,钱钟书在《围城》中多次运用了对比手法,传达出他对社会现实的观点,他采用大量对比和对照,给读者一种新颖的体验,也把读者带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和不义。
此外,钱钟书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符号暗示,把握紧密的内在联系,使读者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作品的主旨,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作品的内容。
最后,钱钟书的语言特点也体现在书中的叙事手法上,《围城》以质朴自然、柔和深沉的语言来叙述,联系着人物的每一个行动,描述着每一个故事,无形中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的生命深处,以及他们所处社会中的苦乐参半,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品的内涵。
总之,钱钟书在《围城》中运用多种文体、对比、符号暗示和叙事手法,使语言艺术特色更加突出,更加生动,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品的内涵。
浅谈《围城》的语言特点
浅谈《围城》的语言特点作者:钟康朱金波刘天阳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25期[摘要]《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她又充满浓郁的喜剧成分。
小说的语言相当幽默与俏皮,有很强烈的讽刺性,让人在掩卷大笑之余,陷入深思。
其在运用语言时,广泛使用的比喻手法,并且其比喻往往出其不意、令人惊叹,乃比喻之灵魂。
《围城》的语言以其丰富的比喻手法的运用,蕴涵作者创作的最大特色:讽刺与幽默。
在机智俏皮、嬉笑怒骂中,成就旷世美文。
《围城》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讽刺小说的典范。
[关键词]比喻象征描写议论幽默文言词语中图分类号:U2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5-0324-01鲁迅说:"喜剧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钱钟书的《围城》撕破的是那些学历煌煌的虚伪面孔,作品通过对方鸿渐及他周围的一群人,从热闹的十里洋场到闭塞的三闾大学,从国外留学生活到国内游荡经历的描绘,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嘲弄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揭示了人生如"围困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命名的“围城”有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它象征着当时的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绝境。
《围城》中的语言独具特色,无处不闪烁着幽默、智慧的火花,幽默可以说在《围城》中贯穿始终,无论是叙述还是评论,都在真实的基础上不作空泛的指责,在讽刺可笑的人和事中让人悟出深刻的道理。
如对学国文要出洋深造的分析其它学科"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可掬,只要国文是土货国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这里的"洋气可掬"和"外国招牌",语言尖锐泼辣,对于新学科的内涵,对于一些留学观念,再没有比这样的讽刺更彻底的了,方鸿渐从爱尔兰人手中买到廉价的假文凭后,回信反劝这个骗子改邪归正,爱尔兰人"气得咒骂个不停,喝了酒,红着眼要找中国人打架",书中戏言这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用喜剧性的语言发出悲剧性的感叹,讽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贫穷落后导致外交的失败。
围城中的语言
本书的主人公方鸿渐本来不知道 有“围城”之说,然而,当他听人说 到“围城”,并且经过后来的坎坷, 便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想法。”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婚姻来 谈“围城”困境,显然不 是钱钟书的本意。“围城” 困境是贯穿于人生各个层 次的。后来方鸿渐又重提 此事,并评论道:“我近 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 感想。”这就是点题之笔。 钱钟书在全书安排了许多 变奏,使得“围城”的象 征意义超越婚姻层次,而 形成多声部的共鸣。
《围城》通过描写方鸿 渐等人婚姻生活的波折,展 现了不止是婚姻的“围城”, 也是人生的“围城”,社会 的“围城”。“城外的人想 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 来。”通过小说的整个情节, 揭示了知识界青年男女在爱 情纠葛中的围困与逃离,而 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表现 一部分知识者陷人精神“围 城”的境遇。这正是《围城》 主题的深刻内涵。
一部好作品,至少应该在某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才能显 示出作者的独特个性和品质。比如契诃夫的作品辛辣幽默,带 着“含泪的微笑,”;欧·亨利追求精巧的构思;茨威格擅长描 写女性……《围城》所表现出来的是钱钟书的学者式的幽默讽 刺。钱钟书的笔调和鲁迅的截然不同。鲁迅用的是锋利无比的 匕首,一触见血,给人一种鲜血淋漓的感觉;钱钟书用的是尖 锐的长针,乍看之下,对患部没什么用,但像针灸似地对准医 疗部位刺下,刺得深,刺得透,一疼之后便觉舒畅无比,让人 被刺得心服口服。
《围城》中纷繁的比喻还融其他修辞手法于一炉, 使这部小说的比喻手法臻于化境。 如:
(陆子潇)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 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迭,向两旁 横溢。
(高松年)把表情整理了一下,脸上堆的尊严厚得可以刀 刮。
论钱钟书《围城》的语言风格
论文题目浅谈钱钟书《围城》的语言风格论文目录1.选题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2.任务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3.内容摘要 5 4.提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5.论文指导进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6.论文正文(包括论文摘要)__________________8 7.参考资料目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题目论钱钟书《围城》语言风格学生姓名侯颖入学时间2010.9 试点分校(工作站)开县电大学号1051201262605 专业开本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熊建职称高级讲师从印度洋上驶来的法国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在上海靠了岸。
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一踏上阔别四年的故土,就接二连三地陷入了“围城”。
方鸿渐旅欧回国,正是一九三七年夏天。
小说以他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映了那个时代某些知识分子(主要是部分欧美留学生、大学教授等等)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沉浮。
他们不属于那个时代先进的知识分子行列,当抗战烽烟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们大都置身于这场伟大斗争的风暴之外,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继在湖南一个僻远的乡镇,围绕着生活、职业和婚姻恋爱等问题,进行着一场场勾心斗角的倾轧和角逐。
这也是场战争,虽然不见硝烟,却处处闪现着旧社会你抢我夺的刀光剑影,腾跃着情场、名利场上的厮杀和火拼;虽然没有肉体的伤亡,却时时看得到灰色的生活是怎样蚕食着人们的年华和生命,那恶浊的空气又是怎样腐化着人们的操守和灵魂。
自然,这里也有真诚的友谊,善良的愿望;但这些在那个强大的旧社会壁垒面前,是显得多么软弱和无力。
在那随处都可以陷入“鸟笼”或“围城”的人生道路上,哪里是这些还没有消磨尽人生锐气的知识分子的出路呢?这是这部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留给人们深思的一个严肃问题。
关键词:语言风格比喻讽刺象征提纲一、妙趣横生的比喻1.比喻含蓄、睿智2.比喻形象而又巧妙二、淋漓尽致的讽刺1.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 以点带面的描写, 达到讽刺的目的2.通过人物刻画, 获得讽刺效果3.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对黑暗时政, 社会恶习进行讽刺4.运用机智风趣的幽默艺术嘲弄丑恶事物, 加深讽刺的效果三、蕴含深意的象征性论文指导进度浅谈钱钟书《围城》的语言风格作者:王慧导师:徐采霞摘要:钱钟书,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围城》的语言特点【摘要】:《围城》是一部具有很深的悲剧意味的讽刺小说,但她又充满浓郁的喜剧成分。
《围城》的语言是作品最突出的特色。
小说的语言相当幽默与俏皮,有很强烈的讽刺性,让人在掩卷大笑之余,陷入深思。
其在运用语言时,广泛使用的比喻手法,并且其比喻往往出其不意、令人惊叹,乃比喻之灵魂。
《围城》的语言以其丰富的比喻手法的运用,蕴涵钱氏创作的最大特色:讽刺与幽默。
在机智俏皮、嬉笑怒骂中,成就旷世美文。
《围城》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讽刺小说的典范。
【关键词】:《围城》语言特色比喻讽刺幽默On th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Besieged City"Abstract:"Besieged City"is a tragedy of great significance satirical novels,but full of rich comedy."Besieged City"is the languageworks of the most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Saucy novels in the language of humor and very,very strong sense of irony that when people weep laughing apart into thought.In the use of language,the extensive use of metaphors,the metaphor is surprisingly and startling.provoking art form,is a metaphor Soul. "Besieged City"with a language rich in the use of metaphors,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Implication for his creative headed.In saucy wit, slapstick humor,language and unparalleled achievements."Besieged City"for his satirical novels example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Key words:"Besieged City"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ironic humorous analogy正文《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是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很独特的小说,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很具独特的内容。
《围城》是一部揭露现代知识分子阴暗面,讽刺社会、人生、道德的病态的“新儒林外史”。
美籍学者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说它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这也是《围城》被研究了这么多年还能经久不衰,被译为俄、日、法、德、捷克、挪威、荷兰等国文字的原因。
我们从中可以找出作者创作的心理痕迹,而使我们更多、更好地了解钱钟书先生的创作魅力。
对《围城》的研究在近些年不断发展,研究的方面也越加广泛,但《围城》的语言却使读它的每一个人感到震憾。
笔者就《围城》的语言风格,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比喻的应用凡是读过《围城》的人,都会为其新颖奇特的比喻而深深着迷。
据考证短短二十三万余字的《围城》使用的比喻就有500多个,因此有人将钱钟书先生称作“比喻大师”,一点也不足为奇。
而这恰恰更体现了钱钟书先生幽默、奇谲、广博的语言风格。
《围城》中的比喻琳琅满目,出神入化,俯拾皆是。
从比喻在钱钟书创作中的地位来看,比喻不单纯是一种语言技巧,更是他学识、哲思与艺术想象交汇产生的意象,是他思维的映射。
1、新颖奇巧的比喻双方钱钟书先生的比喻,其喻体反映的本体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体现出其比喻的新颖性,让人捉摸不透。
钱钟书很欣赏“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比喻方式,他认为喻体与本体应当“‘如’而不‘是’,不‘是’而‘如’”,“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
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
”而钱钟书先生追求的是一种罕譬之喻,他的比喻常常在喻体与本体之间以哲学的思维造成一种断裂,似乎两者毫不相干,而其绝妙之处是这种断裂不是完全的,而是“藕断丝连的”,这“丝”是本体与喻体之间极其相似的那一点“精灵”,是形象与灵魂的巧妙连接,从而令人产生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
描写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方鸿渐的家乡︰“以后飞机接连光顾,大有绝世佳人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风度。
”“倾国倾城”用于形容人美,早已成陈词滥调了,钱钟书利用一个“倾”字,用于形容飞机之力,使一个普通的词语在这特定的语境中立即脱胎换骨、光彩夺目。
”如写鲍小姐的外貌时︰“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
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形象而含蓄地讽刺了鲍小姐崇洋媚外、开放暴露和无所顾忌。
钱钟书先生将不同门类的词汇在这里随手拈来运用自如,袒胸露臂、熟食铺子、真理这几个不同的意象在这里竟不可分地交汇成一个统一体。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本来文凭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是人们学历与水平的证明,人们追求文凭纯属正常。
但在欧洲留学四年即将回国的方鸿渐却是“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精神与学识均可谓“赤条条”,此时的文凭对方鸿渐确实只是“遮羞包丑”的“树叶”。
将文凭与“遮羞包丑”的“树叶”这两种毫不相干的意象相比,使它们之间忽地从灵魂深处都相似了起来。
钱钟书从普通名词到专有名词,再到不同语种中的专用名词,在数重的限制之下,挥洒自如,化腐朽为神奇,取常人绝难想到之譬。
2、入木三分的多重比喻《围城》的比喻中,作者不光用使用一物喻一物,而且还用接二连三的比喻来喻一样事物,由一点比开去,再层层深入,使其所描写的人、事都更加精密、形象、更具讽刺意味。
这种多重比喻是用种喻体联喻一种事物,有如机关枪的火力,令人振聋发聩,让人情不自禁地跟随其比喻引发一系列的联想。
看作者手下的沈太太“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
”通过“两个黑袋”让我们联想出是她的眼袋,又将“黑袋”比成“行军热水瓶”,通过热水瓶存水这一特征又引伸出“热泪”,再从“血”大胆联想而比喻为“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将沈太太的肖像比喻贯通一气。
沈太太卖弄风情、又不善打扮,所以妖里妖气、怪模怪样的尊容立现眼前。
描写方鸿渐吻苏小姐时是这样的“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作者从中国清朝想到西洋再转想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管哪种喻体都让人想到了这个“吻”是“敬而远之的亲近”。
令人不由地佩服起作者的想像力,但这又不仅仅是拥有想象力就可以描写的出的,还要至少还要加上他的丰富的阅历和细致的观察。
3、借景喻情的比喻效果在《围城》中,对于人物肖像、形为的比喻是让人显见的,它们都十分的突出,散发出夺目的光芒。
但是在小说中对于景物、事物的比喻虽然只是配角,但是它们一样的精彩,这为小说的价值增添了许多的力量。
如小说开头在那艘法国的船上,对于日复一日的海上行船,其中的景是这样的:“红海早过了。
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
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
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这是方鸿渐回国时在船上所见的风光,归家的心情使得压抑、无聊、沉闷的旅途颠簸看起来都是那么的陶醉,让人觉得燥热的天气都可以感觉到美的存在。
而当方鸿渐等一行赶赴三闾大学就职,在遭逢战争动乱的情境中,对于途中难得的景色又是这样描写的:“这是暮秋的天气,山深日短,云雾里露出一线月亮,宛如一只挤着的近视眼睛;少顷,这月亮圆滑得什么都粘不上,轻盈得什么都压不住,从蓬松如絮的云堆下无牵挂地浮出来,原来还有一边没满,像被打了耳光的脸肿着一边。
”这是在一个小山村留宿时所看到的夜景,写的是云雾中的月亮。
但却是被打了耳光,是“被打了耳光的脸”浮肿的月亮,更反映出旅途的劳累、局势的紧张使这些人无心风景,且所看的到的风景都与自己的心情一样憔悴。
还有一些描写物的比喻也让人为之赞叹其用语之精细、生动,同样是方鸿渐等一行在途中的一家饭馆,“门口桌子上,一叠饭碗,大碟子里几块半生不熟的肥肉,原是红烧,现在像红人倒运,又冷又黑,旁边一碟馒头,远看也像玷污了清白的大闺女,全是黑斑点,走近了这些黑点飞升而消散于周遭的阴暗之中,原来是苍蝇。
这东西跟蚊子臭虫算得小饭店里的岁寒三友,现在刚是深秋天气,还显不出它们的后凋劲节。
”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目的是来说明饭店的环境卫生非常糟糕,以使描写对象更为生动形象,但事实上却恰恰相反,不论是把红烧肉比作“倒运的红人”,把馒头比作被“玷污了清白的大闺女”还是把苍蝇、蚊子和臭虫比作“岁寒三友”(松、竹、梅),让人不禁产生恶心的感觉,这个环境的描写都刻画入骨了。
二、讽刺在《围城》中比喻是与讽刺是连为一体的,钱钟书先生用多少的比喻,他就有多少力度的讽刺,在《旧文四篇》中他曾提出:“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里,便可以看出其讽刺语言是多么丰富根本。
”鲁迅先生在《什么是讽刺》中也说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实事,但必须是会有实情。
”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讽刺的机智、俏皮、辛辣、犀利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
1、讽刺的广泛性叶绍钧先生在谈自己创作时说:“对于不满意不顺眼的现象”就要“‘讽’它一下。
”而钱钟书先生却更上一层,其讽刺的笔锋却席卷了作品中所涉及的一切——人、事、言行、情感、思想,甚至是无生命的物品。
对于负面的事物他当然不顾一切尽情地讽刺;但对于他原本认为是美好事物——留学、留学生、文凭、科学、科学家、名人、明星、教育、政治、爱情等,他也是无情地扯去它们身上的光环;连十分普通的事物——借书、医生、男人、女人等,他依然尽力地挖掘其中可讽刺的内容,达到无所不讽、无处不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