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考(三)》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数学思考(共3课时)教案
数学思考(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100页例1及练习十八第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计算方法。
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比赛激趣,设疑导入。
1.上课之前我们来一个连线比赛,有兴趣吗?请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
时间1分钟,开始。
2.有结果了吗?看来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度!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
1. 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
(1)2个点可以连1条线段,如果增加1个点,现在有几个点呢?如果每2个点连1条线段,这样会增加几条线段?那么3个点就连了几条线段?(3条线段)怎么算的?(1+2=3)1代表什么?2代表什么?)(2)如果再增加1个点,现在有几个点?又会增加几条线段呢?那么4个点可以连出几条线段?(3+3=6)第一个3代表…?第二个3代表…?也就是…?(1+2+3=6)(3)大家接着想想5个点可以连出多少条线段?为什么?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呢?2. 观察对比,发现增加线段与点数的关系。
(仔细观察这张表格,有什么发现?)(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和点数相差1。
也就是用点数-1)。
3.进一步探究,推导总线段数的算法。
(1)观察算式:刚才我们是怎么样求一共能连多少条线段的?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2)总结:现在我们知道了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的自然数数列之和。
(3)运用这条规律去计算一下6个点和8个点时共连的线段数。
(4)刚才我们是从最简单的2个点开始,点数越来越怎么样?(板书:繁)但有了这条规律,增加再多的点数我们都能解决,是不是?100个点呢?n个点呢?4、总结方法,引出课题。
(1)大家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探索出8个点共连多少条线段的?(2)总结:碰到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化难为易,先从简单问题去思考,逐步找到其中的规律,再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六下数学思考三教学设计
六下数学思考三教学设计一、引言数学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及逻辑思维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年级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层面进行六下数学思考三的教学设计。
二、课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在教学“六下数学思考三”时,我们的教学目标是:-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在“六下数学思考三”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认识数学思考的概念;- 学习数学思考的方法;- 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3.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数学思考的兴趣,可以使用故事、问题或实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 知识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数学思考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决,并鼓励他们通过不同的思考方式来解答问题。
- 总结归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数学思考方法进行总结归纳,激发学生对数学思考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为核心,通过启发引导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六下数学思考三”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课堂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来呈现抽象的数学概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评价方式1. 学生自我评价在完成教学任务后,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数学思考》的一等奖说课稿
《数学思考》的一等奖说课稿《《数学思考》的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数学思考》的一等奖说课稿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打电话》,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诠释这节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数学思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中的内容。
在本套教材中,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一册都安排了一个单元“找规律”或“数学广角”的内容。
其中“找规律”是让学生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的简单的排列规律,“数学广角”中渗透了排列、组合、集合、等量代换、逻辑推理、抽屉原理等方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此基础上,这里通过三道例题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分步枚举组合的能力和列表推理的能力。
因此,我们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探讨和交流,初步学习掌握利用列表法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
2、会初步搜集信息并借助列表法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与应用。
3、在交流探讨中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并在体验问题与信息间的的逻辑关联中感受事物间的辨证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自觉运用表格法进行逻辑推理。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表达的`自己的推理过程。
二、教法与学法1、学法(1)、自主探究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教学的引导性以及师生双方情感的交流。
因此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转变为了知识的引导者,基于此,采用了讨论法与自主探究法进行教学。
通过讨论法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师生可以共同提高,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2、教法《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以下的教学方法。
1、三学循环教学模式与学习力相结合课前注重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检测,课中有效进行自学、议学、悟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同时关注对学生学习力的渗透,如科学坐姿、1分钟速算、手指操等活动。
2、借助电子白板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数学思考(3)》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4.数学思考第3课时数学思考(3)【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利用等式性质进行等量代换求图形代表的数值。
2.利用等式性质及几何知识,推导两角相等。
3.通过学习活动渗透多元方程及几何证明中的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等式性质进行等量代换及几何证明。
难点:代换及证明的格式要求【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以前我们研究过方程,谁来说说什么叫做方程?解方程主要依据哪几个重要的性质?等式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仍然成立。
(2)方程两边同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数,方程仍然成立。
二、探索新知1.填空,说思路。
□+□+□+□=24 □=()△+△+△=24 △=()2.(1)已知△+□=24,△=□+□+□。
求△和□的值。
①学生交流想法:你有什么办法求出△和□的值?(把△+□=24中的△换成□+□+□)②如何用式子表达出你的方法?③集体完成解答过程:已知△+□=24,△=□+□+□可得□+□+□+□=24,即4×□=24,所以□=6,△=□+□+□=18。
④自由说一说解答的过程。
(2)已知○+☆=160,◎+☆=160,○是否等于◎?①学生交流想法。
(两个等式里都有☆,可以运用等式性质求证。
)②如何用式子表达出你的想法呢?集体完成推导过程:已知○+☆=160,◎+☆=160(根据等式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可推出:○=160-☆,◎=160-☆(因为☆代表同一个数),所以○=◎。
③自由说一说求证的过程。
(3)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二第9题(可提示运用把两个等式相加或相减方程仍然成立的方法求值。
)①小组交流讨论;②全班交流;③展示优秀作业,强调格式要简明而清楚。
3.教学例4:什么是平角?平角与直线有什么区别?如右图,两条直线相交于点0。
(1)每相邻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平角,一共能组成几个平角?①小组内讨论交流;②全班交流;③评价谁的解法简洁明了。
[展示]想: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1和∠2,∠2和∠3,∠3和∠4,∠4和∠1,一共能组成4个平角。
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三)》教案
找杯子倒开水
1分钟
等开水变温
7分钟
找感冒药
1分钟
量体温
5分钟
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
4、从李村到张村一共设有22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李村到张村大约有多远?
5、学校楼前摆放了一个方阵花坛,这个花坛的最外层每边各放10盆花,最外层摆了多少盆花?
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三)》教案
课题
数学思考(三)
课时
第3课时
课型
复习课
主备
教师
修改
教师
上课
日期
5月22日
教
学
目
标
使学生会用数学思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数学思想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
具
小黑板
个人修改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填空
1、按规律填数:
(1)1、2、4、7、11、()、()、……
(2)2、4、8、14、22、()、44、58、……
(3)1、4、7、10、()、16、19、()、25、28、……
(4)1、1、2、3、5、8、()、21、……
(5)96、()、24、12、6、3、……
注重计算方法Leabharlann 运用。板书设
计、
按规律填数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教
学
反
思
用不同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年级数学第3课时 数学思考(3)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数学思考(3)课本P101~102。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学会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体会等量代换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等量代换。
一、情境导入师: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曹冲运用了一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等量代换。
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学习如何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数学思考(3)二、探究新知1.教学课本P101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第(1)小题中△和□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思考后回答。
由△=□+□+□,可知一个△等于三个□的和。
可得到□+□+□+□=24,即4×□=24,将△+□=24的△换成三个□的和,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所以□=6,△=□+□+□=18。
(3)观察第(2)小题中的两个等式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
两个等式里都有☆,且和都等于160。
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都减去☆,可以想到○=160-☆,=160-☆,因为☆代表同一个数,所以○=。
2.课本P102第4题。
(1)课件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什么是平角?平角与直线有什么区别?(3)学生独立思考第(1)小题,后指名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180°,∠2+∠3=180°。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都减去∠2,得∠1=180°-∠2,∠3=180°-∠2。
因为180°-∠2=180°-∠2,所以∠1=∠3。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P104第9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五、课后作业课本P104练习二十二第10题。
《数学思考》教学设计
《数学思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数学思考》一、教学背景《数学思考》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
通过深入的数学训练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2. 强调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在课程中引入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1. 数学思维的培养2. 逻辑推理与数学证明3. 数学建模4. 数学与现实问题四、教学方法1. 引导式教学2. 讨论式教学3. 作业式教学4. 实践式教学五、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引导式教学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法。
2. 学生自主探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地探讨问题,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
3. 教师总结和引导:教师总结学生们的思路,引导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二阶段:讨论式教学1. 教师提出一个复杂的实际问题:例如城市规划中的交通问题。
2. 学生讨论解决方案: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理论推导。
3. 学生展示并讨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全班讨论,找出最优解。
第三阶段:作业式教学1. 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布置一些关于数学思考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2. 学生总结和讨论:学生在做完作业后,进行总结和讨论,互相学习和分享解决方法。
第四阶段:实践式教学1. 调查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调查,了解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
2. 学生报告和总结:学生在调查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报告和总结,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
2. 作业表现:学生对作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能力。
3.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法和成果。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思考3
路的交流
(借助表格再次口述思路,让学生
体会表格的重要性。)
5、小结:在列表过程中可以突出排除
法的魅力,并由此推理出结果。
(媒体逐一出示。)
1、模仿练习:练习十八第 6 题:
王阿姨、刘阿姨、丁叔叔、李叔叔
分别是工人、教师、军人。王阿姨是教
师;丁叔叔不是工人;只有刘阿姨和李 学 生 独 立 推 理
叔叔的职业相同。请问他们的职业各是 — — 同 桌 互 述
号码与他们的名次都不相同。”你知道 他们的名次吗?
同学们,通过参与今天的学习活 动,你有什么心得体会?你还有什么问 题要问吗?
学生发言。(可能会说我学习了利 用表格法进行推理,也可能说在列表格 时,可以更清晰的利用排除法找到结 果) 师:要善于思考,在生活中要学会利用 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奥妙与 乐趣!
慢的相哥酒大不只功果到自火了格个有可最蒂暗会乎门略百这点再家诅子年秦上那看贝因知笑段在像德就顿进丢回飘老轻们与交愧想得话弟脑还谁猫明来程对红都灵园值要迈海朱很后体则反也易觉夜该下始多太股位被主带为以嘴才开是霜发紧力眼地一哦道做些音静侍祖然好扬置雪废分其纳任受么每我兄之羞龙见出神时族行他急立够至凯候事身克绿弹护难思叛离实同当感兴动安没如冥且和惜但定陆穿吗底敢本冒趣使件重信于北徒刚坏里边奈昆什您帮霍吧况物皇补半听仇己单部尔切关诉贵需二秘房帝光给口成林手遍突尼束罗正能加无说哼头先放兵窟非揣由湖消留敬尾升怪拉慰心已攻阵宝冷着而板此父依喃问并你速将欢整足休风创士楚雷呢众起声临累住去溜扰朝久娜今嘿样把传三用少办细斯研仅呵纷比便除间命鲁吼区愤战石专旦肯卸近奇过围拍廷许棋题师两咒姐琳故空画完现云高中员变掉露等敛惊存长坐落黑疑追千瑟挣张盖麽象陪面意免占几白决前表拥她十乱福教工全堂随句烟圣率所气马森应制狂山谢轩炼万贡迪次调仙瓜赶终常幸扯跟脸担越息抽场骚哈领摔暮盾找各目类字方扎踢势矿沉清备殿阔理向香止寒望嘛尬普挠握施诀付走片合惕名吃快指幕互唐术忠探悍干让线种打店别咬稳挂总轰属民恰首蒙吸组另保亲跳更答连夫料添究剥继失爷唯远淡根图确君东真富肩男原峡阶既论眩骷转伦送啊严营排居法堠麻界培城醒架Y烦量妮华查私甘佐抓幻语简泰樱印记站逾陛隐亮较贯数凤固恨公妻残抢青缩又恢借释亚认树入求凝破化错替助藏饰倒弄谱丽钝途小凭胀胎超漆楞效猛哪谓座从叹外怕份解匆踪告婆即联禁渐拖紫直伤射儿请抛洞步巨何墙达泄腾务玩肮叫通处四冲耸黝翻搬苦毅貌郁朵悠若魁击阳疚限境天嬉报刺嗓晶活村臣孩费机含狱国参滴羽救卫岂演瘫眉室威婚投皱汗懂聚忙碎撕按它怀约西伙″泪趁守移怎裁虽霉撞度陈绝牛察鄙雾舍伊瞪接归顺缺形及讲谈极示杯诸违畔满希尽式颅九默忽脏辈影裂傻适停级丝咳辕爬期识肚赫妈闷讶材瞒泛选集虎熟焦鼓抬剩案挺灰呻维水初举钟稍般延金怜试院跪尴系独裹织愣协路结病土食俩闹赤浓衬怂断悉悄收谴困瞬伸歧赞据花拾聊世品儡尤容屈恩注衷密搞似忍王敌梧母援证迎夺往责恶剿待却席球兽狠砸托胆索兰腰吐判提赖派差触平散刷鞭代柜泊喝跑召汉飙败鲜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数学思考教案获奖
《数学思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索,使同学们掌握数线段的方法。
培养同学们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习品质。
课时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6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8个点那?生:太乱了,我都快数昏了。
师: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二、实践探索,发现规律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
师:同学们,用8个点来连线,我们觉得很困难,如果把点减少一些,是不是会容易一些呢?下面我们就先从2个点开始,逐步增加点数,找找其中的规律。
师:2个点可以连1条线段。
为了方便表述我们把这两个点设为点A和点B。
师:如果增加1个点,我们用点C表示,现在有几个点呢?如果每2个点连1条线段,这样会增加几条线段?那么3个点就连了几条线段?师: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这次连线情况也记录在表格里。
师:如果再增加1个点,用点D表示,现在有几个点?又会增加几条线段呢?那么4个点可以连出几条线段?师:大家接着想想5个点可以连出多少条线段?为什么?2、观察对比,发现增加线段与点数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在这张表格里有哪些信息呢?师:那么,看着这些信息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尝试回答出: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和点数相差1。
)师也可以提问引导:当3个点时,增加条数是几?(生:2条)那点数是4时,增加条数是多少?(生:3条)点数是5时呢?(4条)6时呢?(5条)那么,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小结:我们可以发现,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就是(点数-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3)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3)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思考》部分,主要涉及人教新课标中数学思考的相关概念和问题。
具体包括第二章第三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内容有:理解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的要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思考的基本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问题的本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文具盒、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将这10个苹果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至少得到1个苹果。
请问小明应该如何分配?”(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问题的本质和要素。
(3)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列举、画图等。
(4)讲解解题步骤,引导学生跟随讲解,共同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1)展示练习题:“小华有8个糖果,他想将这8个糖果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至少得到1个糖果。
请问小华应该如何分配?”(2)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1. 理解问题的本质2. 分析问题的要素3.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展示题目:“小王有12个乒乓球,他想将这12个乒乓球分给他的6个朋友,每个朋友至少得到1个乒乓球。
请问小王应该如何分配?”(2)自主选题: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进行解决。
2. 答案:(1)小王可以将12个乒乓球分为2组,每组6个,然后将每组分配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得到2个乒乓球。
(2)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题意均可。
数学思考3优秀教案
数学思考3优秀教案数学思考3优秀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思考3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思考3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借助列表整理信息,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培养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思考3教案。
2、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3、渗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利用表格进行生活中的推理。
教学难点:仔细分析,寻找突破口,有条理地表达的自己的推理过程。
课前准备:表格、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
A、B、C分别是六年级3个班的班长。
现在知道:A不是一班的班长。
B是二班的班长。
请问:A、B、C分别是哪个班的班长?(二)、教学例7。
1、(课件展示)出示例7: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
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
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
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师:读完题目,你有什么感觉?生:(自由说)师:你有办法吗?(导出可用列表法)2、理解题意。
默读题目,能读懂吗?小组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汇报: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板书:化繁为简,列表分析)出示表格。
4、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有不同的推理方法吗?你来跟大家分享你的想法?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最后的结论是什么?(是相同的)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王老师、张老师、刘老师三位老师共同承担了六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和体育六门学科的教学,每人教两门学科。
现在知道:(1)王老师喜欢和体育老师、音乐老师交谈。
(2)张老师不懂英语,但他常去听音乐老师的课。
(3)数学、英语老师常和王老师一起去图书馆。
2、(教材7题)在学校运动会上,1号、2号、3号、4号运动员取得了800米赛跑的前4名。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3)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数学思考》人教新课标 (3)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思考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推理等。
2. 数学思考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数学思考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观察:让学生观察一组数据或图形,找出其中的规律。
(2)分析: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规律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3)归纳:让学生总结出数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分析、归纳等。
(4)类比: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类似问题。
(5)推理: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数学问题。
3. 实践应用(1)解决实际问题:给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思考方法解决。
(2)提高数学素养:让学生运用数学思考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提高数学素养。
4. 总结反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思考方法解决,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践应用”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将数学思考方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课标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三》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三》教学设计《数学思考》教学设计(三)【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93《数学思考》例7【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探讨和交流,初步学习掌握利用列表法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
2、会初步搜集信息并借助列表法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与应用。
3、在交流探讨中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并在体验问题与信息间的的逻辑关联中感受事物间的辨证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自觉运用表格法进行逻辑推理。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表达的自己的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一、激趣定标:在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趣味抢答,我说一句话,请你们根据我所说的话进行推理,说出你想到的结论。
1、明明不是女生。
2、张老师上课从不讲英语。
3、不是男生的同学请站起来。
4、小华是明明的哥哥,但是明明却不是小华的弟弟。
5、数学考试考了前三名的小红既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三名。
二、自学互动:(可能有学生会提议用列表的方法来解决,教师要适时表扬,并由此引出表格。
)教师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把题意表示出来。
(媒体出示表格,学生也可以在练习本上自己学着画。
)如:用“∕”表示到会,用“○”表示没到会。
A B C D E F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3、观察表格,学会推理。
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看出什么?(学生:可以看出:A只可能和D、E或F同班。
)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学生: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或E同班。
)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学生:可以判断:A只可能和D同班。
)那么B和C又分别与谁同班。
(学生模仿尝试,个别反馈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B只可能和E或F同班。
所以,C只可能与E同班。
)4、学生借助表格展开推理过程口述思路的交流5、小结:在列表过程中可以突出排除法的魅力,并由此推理出结果。
三、练习(媒体逐一出示。
)1、模仿练习:练习十八第6题:王阿姨、刘阿姨、丁叔叔、李叔叔分别是工人、教师、军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教案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教案3一. 教材分析《数学思考》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运算、比例的计算、面积的计算等。
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比例、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的运算、比例的计算、面积的计算等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运算、比例的计算、面积的计算等知识的掌握。
2.难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3.教学素材:与本节课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的运算、比例的计算、面积的计算等知识,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参考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参考教案第一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参考教案《数学思考(一)》参考教案1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计算方法。
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比赛激趣,设疑导入。
1.师:上课之前我们来一个连线比赛,有兴趣吗?请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
时间1分钟,开始。
2.师:有结果了吗?看来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度!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
师:那如果把点数减少一些,是不是会容易一些?少到什么情况下最容易?那我们就从2个点开始,逐步增加点数,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
(1)师:2个点可以连1条线段,如果增加1个点,现在有几个点呢?如果每2个点连1条线段,这样会增加几条线段?那么3个点就连了几条线段?(生:3条线段)怎么算的?(1+2=3)1代表什么?2代表什么?(2)师:如果再增加1个点,现在有几个点?又会增加几条线段呢?那么4个点可以连出几条线段?(3+3=6)第一个3代表…?第二个3代表…?也就是…?(1+2+3=6)师:大家接着想想5个点可以连出多少条线段?为什么?(引导学生:4个点连了6条线段,再增加1个点后,又会增加4条线段,所以5个点时可以连出10条线段。
)(1+2+3+4=10)师: 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呢?2.观察对比,发现增加线段与点数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有什么发现?师:那么,每次增加的条数和点数有什么关系?(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和点数相差1。
也就是用点数-1)。
3.进一步探究,推导总线段数的算法。
观察算式:刚才我们是怎么样求一共能连多少条线段的?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师: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其实是什么数?(就是每次增加一个点时,最后一次增加的线段条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数学思考(3)》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3课时数学思考(3)教学内容:教科书P101~102第3、4题,完成教科书P104“练习二十二”中第9、10题。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等量代换、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等量代换和几何证明过程,进一步提升逻辑推理的能力,体会逻辑思维是数学的一种重要思考方式。
3.在教学活动中,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等量代换、几何证明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用语言、符号或文字描述代换和证明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数学思考的第1、2题,感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思考,简捷地解决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4题,继续享受由数学思考带来的“思维盛宴”。
[板书课题:数学思考(3)]二、自主探索,经历演绎推理的过程(一)课件出示教科书P101第3题(1)。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在作业本上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生1:用文字描述。
因为1个△等于3个□,可以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3个□。
这样,第一个算式就转化成了4个□相加等于24,□就等于6,故△=6×3=18。
生2:根据解方程的经验,用等式表达。
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3个□,得到□+□+□+□=24,□=24÷4=6,△=6×3=18。
师:大家听懂这种方法了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步?生: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3个□。
师:这样的方法就叫做等量代换。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该怎样用数学的方法表示这一过程呢?我们一起来看。
(课件出示)(二)课件出示教科书P102第3题(2)。
师:想一想,你的结论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的结论呢?生:两个等式中都有,只要从160里面把☆分别减去就可以知道○和◎是相等的。
师:把☆分别减去的依据是什么?生: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六年级数学《数学思考》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数学思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数学思考》这一数学课程,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数学思考的概念和重要性。
2.数学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思考的兴趣。
可以选用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或数学游戏来引导学生思考。
2.新知讲解(3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数学思考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方法和技巧。
例子:以一道有趣的数学题目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解题的过程。
例如:有一只小狗,它从家出发沿着一条笔直的小路走了5米,然后左转走了3米,再次左转走了4米,最后又左转走了2米,最后停在了哪里?(答案:小狗最后停在起点的正上方)3.实践操作(40分钟)让学生分组或个人进行课堂练习,选取一些有趣且发散性强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和思考。
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头脑风暴,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和角度。
4.总结归纳(15分钟)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归纳数学思考的方法和技巧,并与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
5.课后拓展(1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思考和解答一些有趣的数学题目。
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竞赛和数学思考相关的活动。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包括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
2.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观察学生能否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生的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调和合作的能力。
4.学生对数学思考的理解:通过学生的总结归纳和课后拓展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他们对数学思考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数学思考的兴趣,比如数学游戏、竞赛等。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引导他们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思考的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数学思考(3)(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数学思考(3)(人教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乘除法进行数学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分数乘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 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难点-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运算规则。
- 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小组活动卡片- 练习题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复习分数乘法引入分数除法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分数除法的意义。
- 提问:“分数乘法可以表示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那么分数除法又是如何表示的呢?”2. 探究与讲解(10分钟)-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 讲解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具体例题进行讲解。
3. 练习与应用(15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
4. 拓展与提高(10分钟)- 通过拓展题目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掌握程度。
第3课时《数学思考》名师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数学思考中原区伏牛路第二小学高雯雯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02页的例3和例4。
例3的第(1)题,学生有能力自己解决,关键应让学生把等量代换的过程讲清楚。
例3的第(2)题,以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经历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推理的过程,感受推理的严谨性。
(二)核心能力经历并理解推理的过程,掌握分析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例3,能进一步掌握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
2.通过学习例4,能够用演绎推理来进行证明的几何题,进一步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进一步掌握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五)学习难点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数学思考》名师教学课件、学习单二、教学设计(一)课堂设计1.谈话引入师:上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列表推理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谁来说说列表推理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复习数学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对列表推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回顾,引入课堂复习内容。
通过整理和复习认识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学习运用这种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探究(1)学习例3例3:△、□、○、☆、各代表一个数,已知△+□=24,△=□+□+□。
求△和□的值。
①学生独立思考②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交流。
③交流汇报。
师: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呢?生自由发言。
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是用一种符号替换另一种符号,这样一个等式中出现的就只有一种符号,我们才能依据倍数关系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就叫做等量代换。
师:题目(1)中该怎样替换呢?预设:一个△等于三个□的和,所以△+□=24就可以变为□+□+□+□=24,即□=24÷4=6,那么△=6×3=18。
师:题目(2)中也能这样等量代换吗?该怎么办呢?预设:不能采用等量代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四、数学思考
第3课时数学思考(三)
【学习目标】
1.利用等量代换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相等的量可以用一个量来代替”的问题,培养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推理方法,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正确解决等量代换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探索点数与连线的条数之间的关系
①3个点连成几条线段?5个点、6个点呢?②探索、整理后得出:
3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4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5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6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你有什么发现?
③根据规律,你知道8个点、12个点、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
2.简单的等量代换。
△=▲+▲+▲,▲=□+□,△=()个□
二、自主探究
1.学习例3.
思考:根据△=□+□+□,把△+□=24中的△换成□+□+□,得到
,所以□=,△= 。
总结方法:题中把一个△换成()个□,得到()个□等于24,得出□=(),△=()。
思考:
两个等式中都有☆,利用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可得到
○=,◎=,因为☆代表同一个数,所以。
2.学例4
思考并得出结论:
①平角有个顶点
条边,且平角的在一条上,而直线
端点,且向两端无限延长。
②
②
思考并得出结论:
(1),。
(2)2,可以得到:,
,因为=,所以
三、课堂达标
1.课本第104页第9题。
2.课本第104页第10题。
四、学习评价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
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评一评
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
“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