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物基础平面控制方法

合集下载

试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控制要点

试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控制要点

试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控制要点摘要:随着高层建筑建筑规模的日益扩大,为了保证其工程建设质量,做好各项施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测量作为高层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对其相关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为工程建设整体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数据保障。

在当前人们生产生活对高层建筑质量、舒适度及外观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只有对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基本特征进行正确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要点进行有效控制,才能更好地在保证工程施工的基础上实现高层建筑工程建设的长效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控制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控制要点前言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将林立于城市之中,对建筑施工测量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我们更应该加深对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重要性的认识,以适应现代社会工程建筑的需求。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科学的施工测量方法,不断提高测量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为建设高质量的工程建筑提供保障。

1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特点1.1影响因素多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过程中,测量精度所受到的影响因素非常多,除了会受到建筑设计、施工环境影响以及具体施工工艺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测量人员的专业素质、测量仪器精度等方面的影响。

建筑物的形状结构越复杂、高度越高,测量控制的难度也就越大,做好施工中测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也就越发突出。

此外还存在基础刚度和侧向刚度等方面的影响,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基础刚度越小,其影响就越明显;而侧向刚度越小,在施工过程中受荷载和环境影响的侧向变形也就会越大。

1.2精度要求高由于测量精度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因此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对精度控制要求比较高,目前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出于进度等方面的需要,普通采用的是阶梯状的流水施工组织方式,同时还大量地采用了一些构件事先在工厂制作然后再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的施工工艺,例如幕墙工程、钢结构工程等。

超高层建筑测量方案

超高层建筑测量方案

超高层建筑测量方案本工程地上 32 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 99.9m,对主体工程的测量要求较高。

特别是工程的垂直度按要求层间不得大于± 3mm。

全高竖向偏差为 3H/10000 且不得大于±30mm。

因为施工现场狭窄,测量精度要求高,为了保证工程测量的精度,联合现场实质状况,选择以下测量方案。

1、平面控制该工程位于街面,属城市高层建筑物,建筑物的红线及定位均由城建规划局测定。

我们依据城建规划局所供给的测量标记和建筑平面图,进行复测,依照建筑物的轴线和开间成立矩形平面直角坐标系控制网,作为平面控制的首级基准。

在地下、地上各层施工中,应能正确快速地恢复各轴线的地点,以保证同一条中线或轴线在各层上投测的地点都能在同一铅垂面内。

在矩形控制的施测中,其四角极点用经纬仪测每角的顶角为 90°,每角用 2 个测回,其偏差不可以大于±9″— 15″,四角的总和为 360°,其偏差不得大于± 20″,四边的距离量距精度为 1/5000L 。

对平面控制的四个极点,建立坚固的标记。

为防备施工过程中因为各样原由造成对标记的影响,对四角极点的观察要按期校核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2、高程控制施工场所狭窄,水平点的设置很难依据现场实质设置四个水平基点,进行连网观察,其闭合差小于± mm(n 测站数)。

按测站数成正比率进行闭合差平差调整,使之各点都得出正确的调解数据,以便在使用过程中相互校核。

3、竖向控制依据实质状况,建筑物的垂直度计划采纳内控法,作为该工程的竖向控制方法。

在内控法施测中主要用威尔特ZNL激光铅垂仪对主楼主要控制线进行天顶、天底投测法投测。

4、技术依照和施工测量设施本工程依照建设部颁发的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85)及国家《水平测量规范》按二级水平测量要求施测。

施工测量仪器装备状况见下表5、施工测量技术要求〈1〉沉降观察a、沉降观察点的地点在基层四角、框架柱均设。

超高层建筑对测量精度要求很高,那么如何精密控制超高层测量呢?

超高层建筑对测量精度要求很高,那么如何精密控制超高层测量呢?

超高层建筑对测量精度要求很高,那么如何精密控制超高层测量呢?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一般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高级后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首先要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控制测量又分平面控制测量与高程控制测量。

业主移交的平面控制点或红线桩点是建筑物定位的依据,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使用前,应进行内业校算与外业校测,定位依据桩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

校测红线桩的允许误差:角度误差为±60″,边长相对误差为1/2500,点位误差为50mm。

校测平面控制点的允许误差:角度误差为±30″,边长相对误差为1/4000,点位误差为50mm。

确定建筑物高程水准点数量不应少于2个,使用前应按附合水准路线进行校测,允许闭合差为测量控制点做好后,应在点位周边做好临时围栏或围墙保护起来,确保控制点不受到外界任何干预破坏。

控制点附近插上彩旗、围栏或围墙刷上醒目颜色的油漆,起到警示和标识作用。

特别要注意在施工期间,防止遭施工机械等损坏,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测量基准点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施工人员保护测量基准点的意识。

01超高层建筑平面控制测量一、场区平面控制网场区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场区的地形条件和建(构)筑物的布置情况,布设成GNSS网、导线网等形式。

GNSS网更适用于视野开阔、障碍物少的场区,当场区周边环境较复杂时,卫星信号不稳定,不宜采用GNSS网。

场区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需要分级布设。

对于建筑场地大于1km2的工程项目或重要工业区,应建立一级或一级以上精度等级的平面控制网;对于场地面积小于1km2的工程项目或一般建筑区,可建立二级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场区平面控制网相对于勘察阶段控制点的定位精度,不应大于5cm。

控制网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土质坚实、便于施测、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埋设相应的标石,必要时还应增加强制对中装置。

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原因、危害及控制措施

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原因、危害及控制措施

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原因、危害及控制措施摘要:高层建筑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发展起来的。

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工程技术人员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问题上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

关键词:高层建筑不均匀沉降措施1、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原因的概述1.1、勘探资料不齐全近年来,由于城市的不断的扩张,大多数新建建筑物均位于城乡结合部,勘探资料积累较少,特别是一些住宅小区的建设,由于项目多,范围广,开发商对勘探工作不够重视,这就导致地质勘探报告中勘探点位间距过大或没有足够的勘探点地质剖面图作依据,从而造成地质剖面图的连续性不可靠,软弱土层的埋深、厚度变化情况及分布范围反映不全面、不准确,甚至有明显差错。

少数勘探单位选用的取土器不规范或取土不当,致使原状土样扰动较大,室内试验得出的土样指标不可靠。

一些勘探单位布孔数量少或布孔不合理,对暗塘、流砂层等不良地基土的范围确定不准确,甚至有明显遗漏。

1.2、设计方面的失误部分设计人员对勘探资料的重要性不够重视,选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不当,对局部不良地基土的处理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忽视了处理后的局部地基同未处理地基的强度差异等,往往造成不良后果。

房屋体形复杂过大,相邻建筑物太近,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不协调也通常是设计人员忽视的地方。

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盲目节省投资,不尊重科学设计,往往提出诸如大幅度放大悬挑阳台、取消墙体甚至取消原设计要求的地基加固措施等不合理要求,少数设计人员违背设计原则,不加验算就草率签字或出设计变更。

1.3、地基处理施工质量较差地基处理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压密注浆、粉喷桩、深层搅拌桩、旋喷桩和振冲成孔灌注桩等,这些方法有一定的缺陷,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施工质量无损普查技术又相对滞后,难以有效地全面检测施工质量,加固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一些施工队伍技术力最薄弱,责任心不强,单纯追求进度,或错误地认为局部坚实土体的允许承载力超过周围土体可以不作处理,施工中发现基槽与地质勘探报告有出入时,也不通知勘察设计人员及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因而埋下质量隐患。

高层建筑中定位放线重要性分析及质量管控措施

高层建筑中定位放线重要性分析及质量管控措施

高层建筑中定位放线重要性分析及质量管控措施摘要:随着现代城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高层建筑与以往的一般建筑和多层建筑不同,定位放线所要求的精度有大幅度的提升,施工定位放线的方法和所用的测量仪器也与以往有所不同。

本文就高层建筑中定位放线的重要性加以分析,并对其施工质量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定位放线;重要性;措施引言定位放线是建筑工程中的首要环节,是根据设计出来的合格图纸要求运用一定的测量技术在地面上或者建筑物上放出所建构件的位置和构件相互之间的尺寸,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作。

1高层建筑中定位放线的重要性1.1定位放线重要性总述众所周知,定位放线为工程施工开辟了道路,提供方向。

准确、周密的定位放线工作不但关系到一个工程是否能顺利按图施工,而且还给工程质量提供重要的技术保证,为工程质量检查等工作提供方法和手段。

可以说:如果没有定位放线,工程施工将寸步难行,施工质量将无从谈起。

高层建筑中,由于建筑层数比较多,建筑高度比较高,定位放线的次数也相应增加,层与层之间的放线累积误差也会随之增加,这就要求每次的放线精度提高,避免将来出现所谓的“楼歪歪”“楼斜斜”现象。

1.2定位放线在各施工阶段的重要性(1)定位放线在建筑定位及基础施工阶段的重要性。

在工程开工前,首先把施工图纸上的建筑物在实地进行放样定位,为下一步的施工提供基准。

这一步工作非常重要,关系整个工程质量的成败。

假如在这一环节里出现了差错,那将会造成重大质量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

在施工行业里发生过类似工程质量事故:当高层建筑物建至十层时发现,图纸上建筑物最北边的轴线变成了实建建筑物最南边的轴线,所建建筑物与图纸建筑物位置相差一个楼宽的距离,事故的处理结果是:把已经建到十层的建筑砸掉,再从零开始。

可见建筑物的定位测量是多么的重要。

在基础施工阶段,基础的施工更加需要准确的定位放线技术做保证。

严重的偏差将会导致基础无法承载上部建筑的压力,需要植筋加大基础等处理措施,这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还改变了原来的受力计算,给建筑物埋下了质量隐患。

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及控制措施

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及控制措施

1、地基基础塌陷专项稳控方案一、风险评估 1、高层建造结构特点与要求〔1〕强度地层、多层建造的结构受力主要考虑垂直的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和活荷载、雪荷载等。

高层建造的结构受力,除了要考虑垂直荷载作用外,还要考虑由风力或者地震力引起的水平荷载。

垂直荷载使建造物受压,其压力的大小与建造物高度成正比,由墙体和柱子来共同承受。

受水平荷载作用的建造物,可以视为悬臂梁,水平力对建造物主要产生弯矩,弯矩与房屋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即垂直压力。

弯矩对结构产生拉力和压力,建造物超过肯定的高度,由水平荷载产生的拉力就会超过由垂直荷载或者地震力的作2、用而处于周期性的受啦和受压状态。

对于不对称及冗杂体型的高层建造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受扭。

因此,高层建造必需充分考虑结构的各种受力状况,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强度。

〔2〕刚度高层建造要保证结构刚度和稳定性,掌握结构水平位移。

由于水平荷载产生的楼层水平位移,与建造物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随着高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的水平位移增大较强度增大更快速。

过大的水平位移会使人产生不舒适感,影响生活、工作;会使电梯轨道变形;会使填充墙或者建造装修开裂、剥落;会使主体结构浮现裂缝;水平位移再进一步扩大,就会导致房屋的各个部件产生附加内力,引起整个3、房屋的严重破坏,甚至崩塌。

必需掌握水平位移,包括相邻两层的层间位移和全楼的顶点位移。

建造物层间相对位移与层高之比为 A/H,依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不同的水平荷载,应掌握在 1/400~1/1200。

〔3〕延性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高层建造还必需具有肯定的延性,使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当一部份进入屈服阶段后,还具有塑性变形的能力,通过结构的塑性吸收地震力所产生的能量,使结构可维持肯定的承载力。

〔4〕耐久性对高层建造的耐久性要求较高,从《民用建造设计通则〔JGJ37-87〕》第 1.0.4 条将建造耐久年限分为四级,一级耐久年限为 104、0 年以上,合用于重要的建造和高层建造。

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摘要:主楼和裙楼的高度差异,使建筑的上部结构荷载分布不均,致使建筑的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建筑物的适应寿命,正确认识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危害,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防止发生该种情况,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高层结构基础沉降措施效果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了我国房地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在城市里,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旁边的裙楼逶迤两边。

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对高层建筑的危害很大,轻者开裂,重者倾斜、倒塌,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正确认识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危害,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防止发生该种情况,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1 高层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由于“楼歪歪”“楼脆脆”等建筑事故的屡屡发生,使得社会和民众对建筑的质量问题极度关注,设计和施工企业也都分为重视。

但是,各种人为因素和地质因素还是在威胁着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1.1 勘测环节的失误城乡一体化使城市近似于疯狂的扩张,一些新建筑都选择在城乡结合部,相关的地质资料缺乏积累,加之开发商的轻视,使得项目初期的勘探中,点位间距过大,也有的是因为没有勘探点地址剖面图做依据,缺乏连贯性,对地址情况掌握不全或者处理不当,在此期间存在一些差错。

勘探人员所使用的取土器不规范,导致原状土样受到干扰,进而实验结果不可靠。

勘探过程中,布孔少或者不合理也是造成勘探数据失误的原因,对地下的暗塘以及流沙层等确定不准确或者遗漏,从而使勘探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

1.2 设计环节的失误对建筑物的设计是直接影响其日后使用效果的重要原因,合理的设计是保证建筑质量的重要措施。

如果设计期间对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不当,没有充分考虑局部不良地基的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另外由于开发区域的建筑密集,建筑设计及结构设计的不协调性也是造成沉降的一个主要因素。

开发商为了利润的最大化,不尊重科学,提出无理要求,取消墙体和原地基加固措施,设计人员缺少原则性,擅自签字同意[1]。

施工放线:定位、基础、主体以及高层建筑

施工放线:定位、基础、主体以及高层建筑

施工放线:定位、基础、主体以及高层建筑施工放线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放线)和主体施工(放线)。

一、建筑物定位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总平面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

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二、基础施工放线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线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4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的。

放线工具为“经纬仪”。

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

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

三、主体施工放线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直至主体封顶的施工及放线工作。

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

用经纬仪将轴线打到建筑物上,在建筑物的施工层面上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墙体等边线等,每层如此,直至主体封顶。

施工测量前置工作:(1)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并与业主办理控制点的交接手续,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

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2)现场建立控制坐标网和水准参照点。

水准参照点需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永久水准点设置在距建筑物附处稳定、可靠的土层内,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

(3)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控制点或水准参照点做法示意图第一篇平面控制网的建立1.1场区控制网基础施工阶段地形变化大、地势错阶起伏,单位工程数量多,为实施有效测量控制,开工初在场区内设置由二~四个桩位形成的导线控制网(场区四周边及中间高处各布一点,保证通视即可),场区控制网是单位工程轴网设置的依据,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级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建』筑』工f程科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李兴军王国围(1,鸡西市承工建筑有限公司,黑龙江鸡西1581002,黑龙江正业勘测设计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针对施工测量技术方面,重点分析了建筑物控制线,建筑物的竖向传递,建筑物的高程控制及沉降与垂直度的观测的施工方法.关键词:控制线;极坐标法;测设;竖向传递;高程控制建筑施工测量是施工的第一道工序,也是一道极为重要的T序.不仅要符合设计图纸本身的平面位置,尺寸,标高等,而且要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日益增多,这些高层建筑在施工中,其层数多,高度高,结构竖向的偏差将直接影响结构受力,因此如何精确地进行建筑轴线测量楼面定位放线及高程控制沉降与垂直度观测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对建筑物的平面定位一般采用精确度较高的全站仪或GPS定位仪,可以避免两点间距离因丈量尺本身和外界因素(如风等)而产生的误差.在竖向传递方面采用激光铅垂仪,经纬仪等,在高程控制和沉降观测方面常采用水准仪,在垂直度观测方面常采用经纬仪.1建筑物的定位放线1.1轴线的定位依据根据城市规化部门提供的用地红线点座标,总平面图建筑物外轴线交点的座标.1.2建立施工控制线高层建筑必须建立施工控制网.根据工程建筑特点,形状变化,遵循由总体到局部的原则,为了便于准确地定出建筑物各轴线的相交点,提高测量的精度和进度,根据施工顺序采用极坐标法对每单体方格控制,十字形主轴线的测设,作为定位放线的控制线.建立施工方格控制网必须从整个施工过程考虑.lI3控制线的施测¨¨Ncyx)现总平面0图设计没有给,出建筑物外轴,,,一,.线相交点坐标,故设法计算出建筑物十字主丝兰堡鏊垒塑轴线与用地红线坐标点的关系,这里没法详述该建筑物控制线的施测过程,现介绍极坐标法的施测方法: 用极坐标法测定一点的平面位置时,系在一个控制点上进行,但该点必须与另一控制点通视.根据测定点与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夹角(极角p)与距离(极距s),按B与s之值即可将给定的点位定出.如上图:M,N为控制点,即已知M,N之坐标和MN边的坐标方位角aMN.现在要求根据控制点M测定P点.首先进行内业计算,按坐标反算方法,求出M到P的坐标方位角MP和距离s.计算公式如下:MP=tg一1(yP—yM/xP—xM)S=yP—yM/sinMP=xP—xM]cosMPB=MN—AMP在实地测定P点的步骤:全站仪安置于M点上,把坐标方位角aMp和距离s的数据输入全站仪计算器,以MN为起始边,测设极角B, 和MP方向上的距离s,即得所求点P.当不计控制点M的误差,用极坐标法测定P之点位中误差mp,可按下式进行计算:mp=,/(s2/P2)m2p+m2s式中:mB一测设p角度的中误差;s一控制点至测定点的距离;ms一测定距离s的中误差;2建筑物的竖向传递2.1在承台,地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地轴线引测至承台混凝土面,按施工图放出有关截面的尺寸线.2.2基础柱混凝土浇捣完成拆模后,根据已有的控制点线,把轴线精确引测到柱的侧面上, 待4-0.00层垫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在垫层面上弹出各轴线的位置,然后把轴线向内移(一般内移为一整数).经复核无误后,弹出墨线,把相交点做好标记,作为以后放线竖向传递的基准点.2I3以后上面楼层在装模时,应在相应位置留150mmx150mm的传递孑L,以便在室内传递轴线.轴线的传递预留孑L位置见下图.;豫目n位i—鬲赢鬲磊=-2I4竖向传递方法采用激光铅垂仪法,在首层控制点上架设激光铅垂仪,调置仪器对中,整平后启动电源,使激光铅垂仪射出可见的红色光束,投射到上层预留孑L的接收靶上,查看红色斑点离靶心最小之点,此点即为第二层的一个控制点.其余控制点采用同样方法向上传递.然后把控制点与点之间连成直线,向外移动回原来内移的实际尺寸,即还原该轴线.3建筑物的高程控制3.1基坑开挖后,当基坑快要挖到设计标高时,应在基坑的四壁或者坑底边沿及中央打人小木桩,在木桩上引测同一高程的标高,以便根据标点拉线修整坑底和浇捣垫层混凝土.3.2在基础柱,墙钢筋接驳和安装完毕后,把水准点结合每栋建筑物基础的相应标高引测到竖向钢筋上,用红油漆标示,再根据施工图在墙,柱筋相应位置上标出承台面,地梁面等各施工面标高.3.3在拆除模板后,把水准点标高精确引测到柱侧面上并选择便于向上传递的位置作好标记,作为向上传递的控制点.3-4以后每施工一层,用钢尺沿结构边柱或电梯间等位置向上竖直丈量.至少要3处向上引测,以便于相互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的需要,引测步骤如下:3.4.1先用水准仪根据控制点或±0.00水平线,在各向上引测处准确地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一般多测4-1.00米标高线).3.4.2用钢尺沿垂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标高线,作为向上引测的依据.沉降观测点大样图3.4I3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核由下面引测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不得超过4-5mm,在各层抄平观测时,最少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4建筑物的沉降与垂直度观测4.1沉降观测4.1.1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要求观测点的位置与数量,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荷重等特点布设,具体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对观测点的要求如下:a.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b.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柱身或墙身保持一定的距离.c.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4.1.2沉降观测点的形式与埋设沉降观测点一般埋设在外墙面,高出散水面1米左右,具体做法屺上.4.1I3沉降观测的方法a.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沉降观测应要做到以下四定: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水准仪及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b.确定沉降观测线路并编制观测路线图,进行沉降观测时,因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往往为寻找设置仪器的适当位置而花费时间.在观测前,根据现场进行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他固定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并与水准点组成环路.最后根据选定的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编制沉降观测路线图,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但应注意,必须在测定临时水准点高程的同一天(下转l8页)一265一[数标的接整层始米层处直一该起整各各上过在二出,由向超应第划线应高当,定并平均标.时测,水线始取尺确层的高起量钢精科技J术J广J场提高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主机使用寿命的方法王文胜(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保证溴化锂中央空调主机的使用寿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制造商不断努力,提供高质-i-eJ_*_J~产品;也需要空调系统的使用者不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进行合理有效的维护保养.关键词:溴化艘;中央空调;保养;质量前言提高溴化锂中央空调的使用寿命在中央空调系统中,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主机在投资上占有很大比重.在功能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其使用寿命周期内,进行性能维护管理,对于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1影响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主机使用寿命的因素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主机的使用寿命,是指在尽量保证机组出厂时的能力,性能的前提下,机组能够使用的年限.在实际的空调系统中,由于用途,使用场所,年运转时间,负荷率,起停的频率,维护保养状况等各种条件及运转管理的适当与否的不同.其使用寿命有很大区别.要提高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主机的使用寿命,必须a崩以下几方面着手:1.1制造商从优化结构设计,增强自控功能,提高生产工艺水平方面着手,提高主机的可靠性,故障自诊断功能,5l而提高使用寿命.l2使用者应该对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主机以及整个中央空调系统,进行日常及定期的维护保养,防患于未然,从而提高溴化锂中央空调主机的使用寿命,保证整个空调系统的长期高效运行.2从设计,制造方面考虑,提高溴化锂中央空调的使用寿命21从设计,制造角度出发,保证真空度,提高使用寿命真空度是影响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主机使用寿命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是由于抽气不良,机器内漏人空气,机组内部产生的不凝陛气体导致的.机组真空度下降,不但影响使用寿命,还能引起机组能力下降.对于抽气不良及内部产生的不凝性气体,从开发改进抽气装置着手,设计了高性能自动抽气装置,在机组运行时,液流引射装置自动地将机组内不凝气体引入贮气室,通过钯管排出大部分不凝性气体,并且通过抽气泵定期手动抽气, 保证机组的真空度.与以前的单纯通过抽气泵手动抽气的方式相比,使机内真空度的维持性能飞跃性提高.22机组自谚滞劭能的设计,保词渤组的高效运转,提高使用寿命为了保证机组的高效运转,设计人员从机组控制功能考虑,开发计了故障预知及自诊断功能.包括真空状态预知,吸收液浓度预知,燃烧室污垢状态预知,燃烧状态监视诊断,冷却水传热管污垢预知等.吸收式冷温水机控制系统监视机组自身机械的运转状态,使用自诊断机能进行自我诊断.在全负荷范围内,自动分析影响运转效率的原因,发出预知信息,防止效率降低,实现持续高效运转.3从运行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方面考虑,3,1维护保养的必要性空调机器的维护保养,是指对机器出厂时的性能,机能水平尽可能进行保持.维护保养,最大的区别是预防保养和事后保养.预防保养,是通过日常及定期待进行的维护保养(nmlntemanee),经常检查,了解设备的机能及性能,对机器整体及零部件的劣47_At况进行确认,通过有计划的妥当的处理防患于未然.事后保养,是当异常及故障发生后,进行确认和应对.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可能会由于空调停lE运行等的影响,造成建筑物业的停止及使用限制,因而承担很大风险.定期的维护保养,能够将偶发故障降低到最低程度,延缓磨损故障的发生,从而提高机组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定期维护保养,能够对机器的振动和噪音,冷暖房性能下降程度,以及大的故障发生前的症状进行及时掌握,防患于未然.因此,从机组的使用寿命和经济陛观来看,通过定期维护保养进行故障预防是非常重要的.32运行过程中的定期维护保养系统运行过程中,造成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主机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冷却水传热管内壁的污垢,真空度下降,冷媒的损失及污染,吸收液中缓蚀剂的损耗等引起的.因此,应该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对以下方面进行严格管理.32.1水质管理对于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主机的使用寿命来说,水质管理非常重要,尤其是冷却水的水质管理.一般来说,蒸发器传热管内的冷水,基本E是使用密闭式循环系统,水质问题较少.而吸收器和冷凝器传热管内的冷却水,大多使用开放式冷却塔,会产生水垢等附着在传热管壁上, 使传热陛能下降,有时还会产生腐蚀,影响机组的运转效率和使用寿命.因此,对于冷却系统,要进行管路系统保养,定期分析水质,进行水质管理加入阻垢剂,防锈剂,灭藻剂等改善水质;定期清洗传热管污垢.试验证明,蒸发器和吸收器容积的2%的不凝性气体,能够使胡组制冷能力下降ltWo,因此必须严格管理机组的真空度,每天观察机组的真空表,定期进行必要的抽真空保养,发现真空度变化较大时,及时进行必要的检修;定期检查真空泵的臭气性能及泵油的乳化状况,最大程度的保证机组的真空度.提高机组的使用寿命.3.22吸收及冷媒的管理作为吸收液的溴化锂水溶液,对钢和铜有腐蚀作用.为了防止腐蚀,在溴化锂溶液中添加了缓蚀剂.缓蚀剂在钢板表面形成防蚀皮膜的过程中,会慢慢地消耗,因此要定期检测吸收液中缓蚀剂.为了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制造商会在溴化锂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女口异辛醇)降低表面张力,提高机组的效率及能力.表面活性剂会由于抽气系统的工作而缓慢减少,因此应该定期检测吸收液中表面活剂的浓度,必要时进行补充.另外极少量的冷媒会由于抽气系统而缓慢排了机外.并且,在低温再生器和冷器之问,吸收器和蒸发器之间,以及高温再生器内,装有分离吸收液和冷媒冰蒸气)用的栅板.有时由于压力的突然变化,会引起吸收液飞溅,混入蒸发器,使冷媒比重增大,造成冷媒污染,从而导致冷媒的沸点上升,制冷能力下降.因此,在定期检查冷媒量的同时,还要测定冷媒的比重.必要时补充冷媒,并目进行冷媒净化保养,保证机组的制冷能力,保证机组的运行效率及使用权寿命.3.23空调系统管路及末端的保养举例来说,如果说长期连续运行,而不清扫空调室内机的过滤器和交换器,污垢不断增多,不但空调效率下降,能源消耗也会增加.同时还会使溴化锂中央调主机经常处于高负荷状态下运转,影响机组有作用寿命.因此,必须定期对整个空调系统(包括管路和空调末端),进行必要的清洗,维修,更换损坏部件等维护保养,保证整个空调系统的良好状态,从而提高中央空调主机的作用寿命.结束语综上所述,保证溴化锂中央空调主机的使用寿命,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从设计,材料,生产乃至日常的运行,维护,管理~77-h-面面.需要制造商不断努力,提供高质量的主机产品;也需要空调系统的使用者不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上接265页)内同时观测其他沉降观测点.c.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依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精度,故采用N2类型的精密水准仪进行首次测定.同时每个沉降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决定.以后每施工一层,复测一次,直至竣工.工程竣工后的第一年要测4次,第二年测2次,第3年后每年测一次,直测到沉降稳定为止.4.2垂直度观测4-2.1如上图(轴线传递预留孔图)需对工程的八个大角和楼的十个小角进行垂直度观测.4.2.2在施工过程中每层在外墙墙角侧面应弹出轴线的垂直线,利用经纬仪进行观.一18—。

关于高层建筑施工的三线控制——九州方圆“三线”测量控制措施及效果

关于高层建筑施工的三线控制——九州方圆“三线”测量控制措施及效果

出控制轴 线或主轴线控 制点 : 二层及 以上施 工时 . 以一层楼 面为基准 在每层楼 面相应位置 留设 2 0 2 0 m方洞 . 0 *0 m 采用激光垂直仪引线 . 进 行轴线 的传递 : 调平仪器后 在预 留的方洞中用垂直仪的激光点对准预 设 的基准点 , 再用激光向上一层投射 . 上一层 的预留方洞 中穿过 . 从 确 定 出激光 与上 一层楼面 的交 点 . 从而确定上一 层的轴线位置 . 如此反 复 向上层引线 。 32 标高线控制 . () 1标高定位控制 首先根据测绘部门提供的± . 将标高取在塔吊上 .由此 确定 基 O0 0 准标高 , 再向上或向下引 . 引至地面时将点确定 到外墙上 , 再利用 尺子 向上引 , 将标高确定到钢筋 上 . 用水准仪确定一个平 面, 由此确定一层 楼的标高。 以后每一层都从该点 向上引标高 本工程 中 A 一 4 的高 1A 楼 度全部超过 5 m 需要两次引线 . 0. 取其 中间位置再确定一个基准点 . 进 行二次引点 , 然后 用水准仪把标 高每层轴线进行定位 . 同时辅 以多层 标高总和复核. 然后 以水准仪抄平 . 复核此四点是否在 同一水平面上 , 以确保标高准确性 () 2 引测 点可靠性控制 这项工作对 四个洞 1标高 自 : 3 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 . 因施工过程 中 模板 、 浇筑、 加载 等原 因. 1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 。为此必须确保 洞3 引测点可靠 , 加强洞 1处模板支撑 . 3 同时辅 以 dl 钢筋控制该部位楼 P2 面厚度 , 确保标 高准确
【 关键词 】 三线控 制 ; 垂直度 ; 允许偏差
0 前 言
高层建筑有利 于充分 发挥 土地资源的综 合利用率 . 是解决 城市土 地资源 紧张 的主要方式之一 一般而言 . 1 层 (5 m) 9 6 < 0 为一类高层 . ~ 1~ 5 ( 7 m 为二类高层 ,6 4 层( lO 为三类高层 ,4 层 ( 72 层 <5 ) 2 ~ O < O m) >0 > 10 ) 0 m 为超类层。然 而. 由于高层 建筑 的垂直高度较高 , 在施工中精确 地控制建 筑物的轴线 、 标高 、 直度在 目 仍是一个很 大的难点 。因 垂 前 此. 如何 能够精确地控 制建筑物 的轴线 . 高 . 标 垂直度 . 对于成功 建造 高层建筑就成为非 常关键 的环节 本文 以九州方圆项 目为例 . 细介 详 绍 了该项 目在施工 中如何精确控制建筑物 的轴线 、 标高和垂直度 。

论文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论文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3页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由于其使用功能的需要高层主楼、多层裙楼与地下车库之间一般要求不设永 久性沉降缝,而使主楼与多层裙楼、地下车库连成整体。由于它们之间的高度相 差甚大,上部结构的刚度和荷载分布不均匀,往往造成不同部位的基础内力与地基 反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减小此类建筑物各部分的差异沉降,是当前建筑工程 基础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3.2.2 设置圈梁 对于砌体承重房践中常在墙内设置圈梁来增强其承受挠曲应力的能力,当墙体挠曲时,圈梁的作 用犹如钢筋砼梁内的受拉钢筋,它主要承受拉应力,弥补了砌体抗拉强度不足的 弱点,另外,圈梁必须与砌体结合成整体,否则便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每道圈 梁应尽量贯通外墙,承重内纵墙及主要内横墙,并在平面内联成闭合系统,以利 于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
Abstract:As the main building high-rise building with a significant height difference podium superstructure load distribution is very uneven, resulting in uneven foundation settlement occurred in large, ranging from housing wall cracks, re-housing structure is caused by total or partial collapse of tilt or even seriously the safe use of the build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effective preventive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propos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其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其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其质量控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许多新技术被应用到高层建筑的施工中,效果十分显著。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建筑面积。

越来越多的复杂建筑结构需要改进施工工艺,优化施工方案,以满足既有建筑的施工需要。

一般来说,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本身的特点,分层施工,从而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加强工序之间的衔接。

此外,应充分重视施工环境的特点,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为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1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分析1.1基础施工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基础施工技术决定了施工质量。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一般技术人员和测量人员应首先仔细观察该区域的地质条件,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技术,以确保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通过在施工现场采用现浇施工技术,打桩机基础施工中使用的钢筋混凝土需要满足要求,使打桩机的承载力和强度能够抵抗地下水的侵蚀。

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现浇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中。

该技术成本低,可应用于不同的区域地质环境。

施工污染相对较小,噪声较低[1]。

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也是基础施工技术之一。

1.2预制板施工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采用滑模法和爬模法来控制工期,提高建筑主体的稳定性,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该技术整体性好,机械化水平高。

可以实时控制施工进度,保证建筑稳定,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建筑安全。

1.3框架施工1)现浇框架技术。

该技术应用于现场施工时,必须确保所有梁、柱、板均在现场浇筑成型。

模板在散装拆模时设置组合,采用钢筋绑扎法浇筑。

此外,根据结构形式采用拼装模板浇筑,梁板采用模板浇筑。

2)预制装配框架技术,属于流水线技术,施工质量好,速度快,工作量少。

但从结构角度来看,采用该方法形成的结构抗震能力不强,因此必须科学控制施工基本情况,合理组织吊装,配合各施工工序。

《高层建筑基础分析与设计》高层建筑基础的变刚度调平设计

《高层建筑基础分析与设计》高层建筑基础的变刚度调平设计
主楼和裙房联接不分开、不设缝,此时,可增强主体 ,采用较长、密度较大的桩基;弱化裙房,采用短桩 、复合地基,甚至天然地基等进行设计。
14
二、试验验证
粉质粘土地基,20层框筒结构1/10现场模型试验
等桩长与变桩长模型试验(JGJ94-2008)
15
➢ 从图中可看出,等桩长布桩与变桩长布桩相比,在 总 荷 载 F=3250kN 下 , 其 最 大 沉 降 由 smax = 6mm , 减至smax=2.5mm,最大沉降差由Δsmax≤0.012L0(L0 为二测点距离)减至Δsmax ≤0.0005L0。
美国石油学会建议*,在桩距小于8d时,群桩效应必 须考虑,大于8d时群桩效应不明显。
上海试桩结果表明**,群桩效应范围约在6d; 对于伦敦土群桩效应范围约为12d。 为了更好反映实际情况,可以限定桩的有效影响范围
为12d以内,具体应根据地基土的特性而定。
*API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Plan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ng Fixed Offshore Platforms, 11th Ed.Jan. 1980
一、地基模型——桩-土体系模型
➢ 合理地选择地基模型是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计算的 一个重要问题。
➢ 常用的地基模型有: 文克尔(winkler)模型 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 分层地基模型 非线性模型,等
➢ 桩-土体系弹性模型: 桩土体系的影响系数法 桩土体系的Mindlin-Geddes方法
23
(一) 单桩刚度的计算
6
➢对于高层建筑的桩基刚度,一般有以下调整方法: 1)根据荷载密度的差异变桩长 在荷载密度大的地方一般会发生较大的变形(沉
降),因此采用具用较大刚度的长桩,而在荷载集 度小的地方变形也较小,因此采用刚度较小的短桩 ,以达到基础刚度调平的目的,见图10-2 (a)。

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七个比值及调整方法(根据2010新高规,抗规).

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七个比值及调整方法(根据2010新高规,抗规).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史上最精华的结构设计中的七个比值(根据2010新高规,抗规)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七个比值及调整方法高层设计的难点在于竖向承重构件(柱、剪力墙等)的合理布置,设计过程中控制的目标参数主要有如下七个:1、轴压比:柱(墙)轴压比N/(fcA) 指柱(墙)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它是影响墙柱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使柱墙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规范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限制轴压比。

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10版高规 6.4.2和7.2.13。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轴压比不满足简便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 A T W E 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具体要点:(1).抗震等级越高的建筑结构,其延性要求也越高,因此对轴压比的限制也越严格。

对于框支柱、一字形剪力墙等情况而言,则要求更严格。

抗震等级低或非抗震时可适当放松,但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1.05。

(2).限制墙柱的轴压比,通常取底截面(最大轴力处)进行验算,若截面尺寸或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时,还验算该位置的轴压比。

S A T W E 验算结果详 ,当计算结果与规范不符时,轴压比数值会自动以红色字符显示。

(3).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墙肢轴压比的计算时,规范取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压力设计值(即恒载分项系数取1.2,活载分项系数取1.4)来计算其名义轴压比,是为了保证地震作用下的墙肢具有足够的延性,避免受压区过大而出现小偏压的情况,而对于截面复杂的墙肢来说,计算受压区高度非常困难,故作以上简化计算。

(4).试验证明,混凝土强度等级,箍筋配置的形式与数量,均与柱的轴压比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规范针对情况的不同,对柱的轴压比限值作了适当的调整。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及控制措施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及控制措施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及控制措施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各种大型建筑物呈现在大中小城市,准确的观测建筑物的沉降对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同时也确保这些建筑的使用寿命的安全性,就建筑物沉降的观测工作与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物沉降;观测;控制措施2008年5月12的汶川地震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开始对建筑物的地基基础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我国的《变形测量规范》中也明确指出:“搞成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的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为了确保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建筑物沉降达到国家规范的数值范围,在施工过程中都会采用精密水准仪等观测工具对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地基基础沉降进行必要的监控,如果出现了不均匀的沉降或是超限的情况就会做出及时的反馈信息,为施工的勘察部门提供第一手的详尽信息,以便于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避免因这些原因造成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裂缝和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从而避免企业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1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观测的仪器设备。

在高层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最适宜用SI或是S05级的精密水准仪来观测建筑物的沉浮。

为了精确的反应建筑物不断加负荷下的沉降状况,规定的测量误差应该小于变形值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

精密水准仪的水准尺要使用受环境和温差变化影响比较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最为精确,如果没有这种铟合金水准尺,塔尺尽量要选用第一段的标尺,在观测仪器设备使用前,要严格的按照规定的期限并标定合格。

2)观测人员的素质。

观测仪器和设备不是哪个人都可以操作的,对于操作人员一定要接受过专业学习和专业的技能培训才可以,这样才可以熟练的掌握使用的操作规程,并熟悉测量的相关的理论知识。

这样才可以在实际的操作中针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和程序进行观测,才可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快速、精确和按时完成每一次的观测工作。

楼盖的正不正、直不直全靠放线控,他们一般都是这么做的

楼盖的正不正、直不直全靠放线控,他们一般都是这么做的

楼盖的正不正、直不直全靠放线控,他们一般都是这么做的一、施工测量准备工作一)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掌握图纸的各有关数据。

如总平面图的定位尺寸,建筑物的轴线尺寸,基础图的各部位尺寸。

在熟悉图纸时应随时做好记录,以便在具体测放工作时查找。

二)现场踏勘,全面了解现场的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情况、检查,核实建设方所提供的原有测量控制点,并办理与建设方对测量点的确认工作。

根据测量控制点,放出现场平整线。

以便为测量施工提供条件。

三)检查校正测量仪,如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标尺、钢尺等,在使用前都应做好校正工作,以保证测量精度。

四)制定测量计划,按施工进度要求,精度要求,制定测量方案,根据图纸中数据计算和绘制测量草图。

五)建筑物的定位,根据建筑基线或原有建筑物定位(如图1-1)六)根据总平面提供的定位关系尺寸,定位时先将原有建筑物的MP、NK延长在AB上交得1点和2点,确保1、2点在AB直线上,由2点量至3点,再由三点量至4点。

七)分别在3、4点安置经纬仪测量90°而测定出EG、FH方向线。

在该方向线上分别测定出E、G、F、H点,该方法也适用于只有原建筑,没有建筑基线A、B的情况,只要先按一定的距离由原建筑假设AB直线即可。

八)根据建筑方格网定位(如上图:建筑方格网定位图和下表所示)在建筑场地的方格网,根据建筑物坐标用直角坐标法测量。

1、由A、B点的坐标值算出建筑物的长度值a各宽度值b。

即 a=268.24-226.00=42.2mb=328.24-316.00=12.24m2、在m点安置经纬仪,照准N点在MN直线上测定A',B',即A'=MA'=226-200=26.00mB'点由A'点再量取建筑物的长度a=42.2m3、分别在A'、B'点安置经纬仪,测90°,并在视线上分别量取AA'=316.00-300=16m.得A、B点,再由AB点量取建筑物宽度b=12.24m。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其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建筑场地面积大于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②?建筑场地小于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③?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或结点水准网形。高程测量的精度,一般不宜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如图所示,Ⅰ、Ⅱ、Ⅲ为设计选定的建筑基线点,A、B为其附近的已知控制点。首先根据已知控制点和待测设基线点的坐标关系反算出测设数据,然后用极坐标法测设Ⅰ、Ⅱ、Ⅲ点。
由于存在测量误差,测设的基线点往往不在同一直线上,因而,精确地检测出∠Ⅰ′Ⅱ′Ⅲ′。若此角值与180o之差超过限差±10″,则应对点位进行调整。调整值δ按下列公式计算:
8.4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
建筑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应与国家高程控制系统相联测,以便建立统一的高程系统,并在整个施工场地内建立可靠的水准点,形成水准网。
水准点应布设在土质坚实、不受震动影响、便于长期使用的地点,并埋设永久标志;
水准点亦可在建筑基线或建筑方格网点的控制桩面上,并在桩面设置一个突出的半球状标志。
场地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km;水准点距离建筑物、构筑物不宜小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不宜小于15m。
水准点的密度应满足测量放线要求,尽量做到设一个测站即可测设出待测的水准点。
水准网应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或结点网形。中小型建筑场地一般可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水准点的高程;对连续性生产的车间,则需要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水准点高程;当场地面积较大时,高程控制网可分为首级网和加密网两级布设
根据建筑控制点测设对于新建筑区在建筑场地上没有建筑红线作为依据时可根据建筑基线点的设计坐标和附近已有控制点的关系按前所述测设方法算出放样数据然后放样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楼层高度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楼层高度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楼层高度控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高层建筑在现代都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楼层高度的控制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就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楼层高度控制进行探讨。

一、施工前的楼层高度规划在开展高层建筑施工前,立足于整体规划,楼层高度的合理规划尤为重要。

首先,需要针对建筑用途、设计荷载和结构特点等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合适的楼层高度。

其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土壤承载力,结合设计要求,制定楼层高度的限制条件。

二、楼层高度控制的技术手段1. 垂直和水平控制针对高层建筑的每个楼层,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垂直和水平控制。

垂直控制包括测量楼层的高度和每层楼的准确位置,确保每层楼的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水平控制则涉及到楼层平面的准确度量和水平修正,确保楼层的平面形状符合设计规范。

2. 使用测量仪器和构造材料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使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构造材料可以有效地控制楼层高度。

例如,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测量仪器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测量结果,确保每层楼的高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同时,选用优质的构造材料,具备稳定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精度,有助于保证楼层高度的精准控制。

3. 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高层建筑施工中,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对于楼层高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各项工序的安排和协调,确保施工进度的合理安排。

同时,通过加强质量控制,例如强度检测、尺寸检测等,确保楼层的结构强度和尺寸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三、楼层高度控制的挑战与对策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楼层高度控制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受到风力、地震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楼层高度的控制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干扰。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增强结构抗风能力、加强构造材料的抗震性能、优化施工计划以减小外界干扰。

总结: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楼层高度控制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合理的规划、使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构造材料,以及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楼层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物基础平面控制方法
高层建筑物基础平面控制方法:
(1)基槽开挖和坡底控制根据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平面图,按照土方方案或技术交底给出的放坡比撒出建筑物放坡灰线,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线。

为了严格控制坡底位置,不造成超挖或少挖现象,挖槽施工中,测量人员跟班作业,并采用塔尺吊线坠法控制坡底。

(2)基础撂底首先校测轴线控制桩,经闭合校核后,将建筑物四大角或主要轴线投测到垫层上。

在垫层上根据主要轴线,用经纬仪、钢卷尺进行细部测设,并分出墙边线、集水坑线、门窗洞口线,用墨线一一弹出,柠梅瘦身怎么样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报助理工程师验线。

最后,用红漆把主要轴线、墙体线、门窗洞口线标出,便于施工队施工。

经验线合格后,把主要轴线控制线投测到基坑以外,并加以保护。

(3)为了保证墙体插筋、集水坑位置正确,在底板钢筋绑完后,把轴线控制线投测到底板钢筋上铁网上,经过闭合校核后,把细部线用红漆标出。

(4)基础底板砼浇注完毕后,将轴线控制线投测到底板砼面上,经闭合校核后,分出细部墙体边线、50cm控制线、门窗洞口位置线。

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线。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