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形的高1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三角形的分类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 3 个内角相等。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在教学中我主 要采用直观演示法、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猜想验证法等方式 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学法上,学生自 主探索、操作验证、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 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 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结: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 提问: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交流得出:等边三角形3个角都是60,所以它一定是 锐角三角形。
板块三、复习旧知,巩固新课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70°,它的一个底角是( )°,如 果它的底边长6厘米,腰长a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2. 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是( )°;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50°,它的顶角是( )°。
3.画等边三角形:很容易保证两条边相等,但保证三条边都相等 有一定的困难,所以等边三角形不好画。你有什么办法? 方法一:根据角度来画。比如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然后分 别画出60度的角,如果两边正好会合,正好都是3厘米,那就说 明画得很准确。
苏教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三角形在平面图形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苏教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建立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以及特性。
教学难点:在操作活动中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四根小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框架,信封(内装4组小棒和表格)。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一套。
设计理念:教学中,要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的结构上,以活动为学习主线,以操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形式,以使学生亲身体会知识,自主实践获得经验,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一、生活激趣,引入新课。
1.课件呈现一组图片。
师:我们的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正在进行着城市建设,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车上看到最多的是什么图形?生:三角形。
2.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的确,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生:红领巾、流动红旗、屋顶、自行车。
师:课件展示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电视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铁塔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
3.导入新课。
师: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那么三角形是怎样形成的呢?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具有怎样的特征和特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
(教师予以板书)【评析:从学生熟悉的框架、吊车的图片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欣赏含有三角形的物体的图片,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三角形,唤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也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角形的高
难点:会画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直尺、三角板等
预习设计
1.自学书上第24页的例题,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
2.量出试一试中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填在书上。
3.画出想想做做1中三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想想做做”第1题
展示交流画图方法
直角三角形
互相指出两条直角边。
(以第一条直角边为底,高是第二条直角边;如提问练说
(同桌互助,帮助学困生理解)
独立作图互相检查
交流这条高对应的底边
2.“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阅读弄清题意
模仿操作创造设计
交流制作方法
(两条边的长度大于第三条边)
4.谁来说说每幅图中分别是从哪个顶点向对边作的高?(指名回答)
从另两个顶点可以向对边作高吗?(指图1)
那么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一个三角形中演示作出另两条高
【板块三】
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块四】
1.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尤其关注后进生。
3.集体交流汇报,订正。
分组讨论
交流讨论情况
3.独立量出每个三角形的高并记录
检查订正
同桌互相指并说明谁是谁的高(或底),明确相互依存关系
观察交流(也可以作高)
交流:有三条高
(如果有学生提到钝角三角形的另两条高,可稍作介绍)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8分钟)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六单元运算律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情分析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5班,共有学生47人。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
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与复习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
2.数学思考方面(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三角形的底和高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三角形的底和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并能够准确识别。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的底和高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2. 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性质3.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性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性质,并学会运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计算面积。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三角形的底和高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三角形的底和高性质的理解情况。
3. 实际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够准确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计算出面积。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 教学视频:寻找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3. 教学案例:收集相关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三角形的底和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底和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三角形的底和高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三角形的底和高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的底和高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底和高的定义2. 三角形底和高的计算方法3. 三角形底和高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三角形底和高的应用,尤其是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底和高。
2. 讲解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1)底的含义:在三角形中,任选两边中的一条作为底,这条底与另外两边的夹角叫做顶角。
(2)高的含义: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底作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 讲解三角形底和高的计算方法(1)计算三角形底的方法:直接读取底的长度。
(2)计算三角形高的方法:利用勾股定理,即高的平方等于斜边平方减去底的一半的平方。
4. 演示三角形底和高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计算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让学生跟随演示进行计算。
5. 练习三角形底和高的计算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讲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应用通过讲解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应用,例如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等。
7.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三角形底和高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延伸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如何利用三角形的底和高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
邗江区学校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_ 主备学校:总第课时课题认识三角形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
难点: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教具学具三角尺、铅笔、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个性化修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例1场景图。
谈话: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找出三角形吗?提问:日常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三角形?谈话:大家能够找到生活中的三角形,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一、认识三角形。
1、谈话:请同学们先在头脑中想象三角形的形状,再在练习本上试着画一个三角形。
交流:介绍是怎么画的,并说说画三角形时要注意什么。
提问:仔细观察画好的三角形,你能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吗?指出:三条线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自学:书上第75页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在自自主探究,体验感悟己画出的三角形上标出各部分名称。
然后指着图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
2、出示“试一试”题目,让学生说说“任选3个点”是什么意思,再按要求画一画。
提问:从这4个点中任选3个点,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讨论:以这3个点(指着图中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作为顶点,为什么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呢?指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1、出示人字梁图。
谈话:你知道图中画出的是什么吗?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讲解人字梁的作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的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分类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这一图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对于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边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准备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如每组用小棒代表三角形的三边,通过调整小棒的长度,尝试组成不同的三角形。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进行解答。
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第三边的长度可能是多少厘米?”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是三角形?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一等奖
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一等奖《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教材第63、第64页的内容及第65页练习十五的第4、第5、第9、第10题。
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及方法,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征,并能够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通过观察、分类记录等活动,折、剪等操作,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同时懂得合作可以提高效率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别从三角形的.角和边两个方面的特征,对三角形准确的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能够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图形。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如果让你把班里某一个小组的同学分成两组,你将如何分组呢?(学生回答)师:既然如此,如果把三角形进行分类,你觉得应该按什么样的标准来分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原因)师:刚才同学们说了两种方法,按边分或者按角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
(板书:三角形的分类)二、自主探究1、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课件出示例5.师:用量角器量出每组中每一个三角形的每一个角的大小,看看三角形中每个角是多少度?各是什么角》生1:通过测量发现,有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
生2:有些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生3:有些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师: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2、把三角形按照角进行分类。
师:如果把所有的三角形看做一个整体,那么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可以分别看作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你会画图表示吗?2、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形的高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2 苏教版
1.测量人字梁的高
围绕学习菜单学习P24例题
学习菜单:
测量人字梁中的高,在小组里说说你测量的方法。
()是三角形的高,()是三角形的底。
指出哪条是高,哪条是底?
量一量高是()厘米,底是()厘米。
2.理解三角形的高
分组讨论
交流讨论情况
3.独立量出每个三角形的高并记录
从另两个顶点可以向对边作高吗?(指图1)
那么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一个三角形中演示作出另两条高
【板块三】
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块四】
1.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尤其关注后进生。
3.集体交流汇报,订正。
作
业
设
计
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补充习题》P16第1、2、4、5题
难点:会画三角形的底和高来自教学资源教学挂图、直尺、三角板等
预习设计
自学书上第24页的例题,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
量出试一试中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填在书上。
3.画出想想做做1中三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学生交流预习作业。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三角形的高
三维目标
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只限于在三角形内部作高)。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三角形》区级公开课教案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P75例1和试一试,P76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材分析】在教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角、垂线和平行线,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一些表面有三角形的物体,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认识了线段,能从直线外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在此基础上,本课安排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定义、特点、高和底等知识教学,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和各种图形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中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引出课题;接着通过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图形认识的抽象过程,正确建立图形的表象;通过概念的变式,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在对比辨析促进对图形的认识;在重要的学习活动结束后,及时组织回顾反思。
以此帮助学生感悟并理解概念,为后面多边形的认识积累相关的思考与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底与高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的高)。
2.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概念的抽象过程,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和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正确画出三角形已知边上的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课前猜一猜)准备一个大的长方形信封袋,里面依次放有一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
活动1:老师摸出长方形纸片的一条边,引导学生想象可能是什么图形,并说出判断依据。
请根据提示猜猜它是什么图形,并说说理由。
追问:你怎么不猜是圆形呢?活动2:老师出示用活动角围成的平行四边形框架的一个角,引导学生想象可能是什么图形?并说出判断依据。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几何图形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分类、边的特性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来培养他们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操作活动,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组三角形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如三角形的定义、分类、边的特性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4 三角形的底和高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4 三角形的底和高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底和高的定义,并能识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底和高。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底和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底的定义:在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画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 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底和高: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 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底和高的定义,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钝角三角形底和高的识别,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面积与底和高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a. 介绍三角形底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底和高的概念。
b. 分别介绍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底和高,让学生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底和高。
c. 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示例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三角形底和高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底和高的定义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教材P85页练习题1-4。
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三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分别测量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三角形底和高定义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底和高。
2. 在讲解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完成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高》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高》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学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三角形的高,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特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和求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和讲解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和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学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三角形的高,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学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三角形的高,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高。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和求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直尺、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三角形的高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高是什么吗?”让学生回顾三角形的高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讲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和求法。
讲解三角形的高是指从三角形的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并用三角板和直尺演示如何画三角形的高。
四年级数学二《认识三角形》教案
四年级数学二《认识三角形》教案《认识三角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例1和“试一试”,76页例2、“试一试”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1,2题。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
所以教学例1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
教学例2,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
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大桥夜景,提问:同学们,你能从这幅图中看到什么?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多媒体展示存在于生活中的三角形。
揭题:生活中我们在许多地方见到过三角形,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跟随老师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三角形概念、特征1.画三角形提出要求: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的三角形,你能画出来一个吗?生尝试画三角形,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存在的错误案例。
2.展示交流,抽象概念师提问: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
指名展示,并介绍所画三角形特点。
(1)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
师追问这三条边是什么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2)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这三条线段应该是什么关系?板书:围成(3)三条线段围在一起就是三角形了吗?出示反例,。
苏教版四年级下三角形的底和高
苏教版四年级下三角形的底和高在我们的数学世界里,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图形。
而三角形的底和高,更是理解三角形性质和计算其面积的关键要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索苏教版四年级下关于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三角形的底。
简单来说,三角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任意一条边。
比如说,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边,分别是边A、边 B 和边 C,那么这三条边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作为这个三角形的底。
那什么又是三角形的高呢?三角形的高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高。
这可能有点抽象,咱们来举个例子。
想象一下一个三角形,比如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两条直角边可以看作是互为底和高。
如果我们以其中一条直角边为底,那么另一条直角边就是这条底对应的高。
在实际画图中,我们要怎么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这可得仔细点。
先找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然后从这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
这里要注意,垂线一定要是垂直的哦,而且要通过顶点和对边相交,交点就是垂足,这样画出来的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啦。
那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可是相互关联的。
对于一个给定的三角形,当我们确定了底之后,对应的高就唯一确定了。
而且,不同的底对应着不同的高。
比如一个锐角三角形,我们以其中一条边为底,画出对应的高;再换一条边作为底,画出的高的位置和长度都会有所不同。
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底和高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 2。
为什么要除以 2 呢?这是因为我们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就需要除以 2 啦。
我们来做几道题目巩固一下这些知识。
比如,有一个三角形,底是6 厘米,高是 4 厘米,那它的面积是多少呢?根据面积公式,先算出6×4=24 平方厘米,再除以 2,得到面积是 12 平方厘米。
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点的。
苏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高》教案
苏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高》教案教学目标:1.明白得三角形高的概念。
明白三角形有三条高。
2.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3.了解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及特点。
教学重点:明白得三角形高的概念。
教学难点:了解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
教学活动: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研究三角形的高。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差不多明白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这节课我们连续研究三角形高的有关知识。
二、操作演示,观看发觉1. 假如我们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如此看来,从C 点到它的对边AB能作一条高,从B点到它的对边AC也能做一条高。
一个三角形能够画出三条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互依存的。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相交于一点。
2.我们再来看直角三角形,以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BC为底,作高时,要从A点向它的对边BC作一条垂线,发觉高与另一条直角边AB重合;假如以直角边AB为底,作高时,要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发觉高与另一直角边BC重合,也确实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假如一条是底,那么另一条直角边确实是它的高。
以斜边AC为底,作高时,要从顶点B向它的对边AC作垂直线,发觉高在三角形内。
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与两直角边重合。
3.我们再来看钝角三角形,从钝角三角形的B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高在三角形内;从A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BC延长,高在三角形外;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AB延长,高也在三角形外。
钝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三、总结归纳通过研究,我们发觉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其中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同时相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与两直角边重合;而钝角三角形其中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要练说,得练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图
教学
反思
再用4根或5根甚至更多的小棒,围起来,得到一个多边形,也捏住它的一个角,轻轻地敲,发现:它非常容易得变成其他模样。
指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看书,说说这些图中哪些地方有三角形?还有什么地方也有三角形的结构?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4.举老师手里的三角板,问:我手里的这个三角板和刚才画的三角形,有什么不用?(有一个直角)
描画出三角板中的三角形,并标出其中的一个直角。
问:这个三角形,你也能像刚才那样找到3条高吗?怎么找?
结合学生的回答,使大家明白: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角边可以互相看作是一底一高,不用另外画;只有当把斜边当作底的时候,它的高要另外画;3条高相交于原来的直角处。
三角形的高
教材
p.24、25
提供者
庞成元
复备者
问题设计学习要点
点拨选择创意
课题
三角形的高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三、完成书上的练习
1.试一试,分别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个高各是多少厘米。
2.想想做做第1题: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注意图上以规定了底,只要画出指定的一条高就可以了。
交流的时候,重点说说第三个三角形:它的高是哪一条?为什么?
板书:高
由“高”你联想到了什么?(垂直、直角标记……)
2.示范画高的方法:
边画边说:以这条边为底,现在要找它的高。板书:底
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它重合,(不断移动)说说它的垂线有多少条?(无数条)
其中只有一条很特殊,你能说说是哪一条吗?(从对面的顶点画下来的这条垂线)用虚线画一画。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画的这条线段用虚线表示,画完后还要画出直角标记和“高”(或用字母“h”表示)
指出:底和高是一对一对出现的,另外两条边也可以作为底,也可以分别找到它们的高。继续分别请学生来用三角板摆一摆另两条高的位置。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三条高。
观察该图,你有什么发现?
(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它的3条高;这3条高相交于同一个点。)
指出:如果你画的三条高没有相交于同一个点,那么你的高肯定是画得不够准确。
明确:只有当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这样的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一般判断的时候只要把最短的两条边加起来和最长的比就可以了。
2.画一个类似于人字梁的三角形(只要外面的三条边)
说说三角形的组成: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二、认识三角形们将要来认识关于这个三角形神秘的第四条线段,你猜是什么?(高)
3.把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先串成一个三角形,除了书上举例的5厘米、3厘米和6厘米外,还可以怎样剪?
说说你的方法?有没有有序思考的方法?
(比如可以这样考虑:把14厘米一分为二是7厘米和7厘米,最长的边不可能是7厘米,因为如果一条边是7厘米了,那另外2两边合起来也是7厘米,那就不能围成三角形了。在整数的范围里,最长的边只能是6厘米,那另外两条边合起来就应该是8厘米;8不能分成1和7,那还能分成2和6、4和4,3和5就是书的情况。还可以想最长的是5厘米,那另外两条合起来是9厘米,9不能分成1和8、2和7,3和6已经有,还有就是4和5。所以一共有4种情况:3、5、6;2、6、6;4、4、6;4、5、5。)
学生在作业本上,模仿板书也画一画。
3.画一个三条边都是斜方向的锐角三角形,以其中一条边为底,你
能画出它的高吗?请一个学生上黑板,用三角板摆一摆它的高在哪里?
学生把该样子的三角形也画在作业本上,并画出其中的一条高。
画完后问:你有什么疑问吗?
(可能会有同学会提出:三角形一共有3条边,只能以刚才的那条边位底吗?如果是以另外两条边为底呢?)
2.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只限三角形内部的高)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显示生活的联系。
学习
准备
挂图,三角尺、学具盒等
预习
要点
问题设计学习要点
点拨选择创意
一、复习:
1.在作业本上分别的画三种情况:(图略)(1)a+b<c;(2)a+b=c;(3)a+b>c
4.想想做做第3题,请你说说为什么这个三角形的高的长度一定比小棒短?
(可引导学生回忆: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最短。所以这条高要比小棒短。)
四、介绍“你知道吗?”
1.学生分别用学具盒里的3根小棒,搭成一个三角形,轻轻捏住其中的一个角,敲其他的边或角,发现: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