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版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案例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答: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2: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3: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1、某小学三(1)班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工整干净,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印章,连续得到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得到2次“一级棒”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就把该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览……。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幼儿园规定,午饭后小朋友都要休息,当小二班的别的小朋友都准备睡觉时,有一位叫亮亮的小朋友怎么也不去睡觉,非要去玩玩具。
这样一来,别的小朋友也不想睡觉,也想去玩玩具。
王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对所有的小朋友说:“谁能先躺到床上睡10分钟,谁就可以先玩玩具,睡今天中午不睡觉,下午谁就不能玩玩具。
”这时小朋友都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床上安静地躺下了。
这是在幼儿园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试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位幼儿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3、李晓辉怎么了?李晓辉不爱研究,他讨厌研究,甚至对研究恨之入骨。
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
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到:“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
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
然而。
升入次摸底测验。
他只排在第21名。
从此李晓辉便丧失了自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以上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请利用所学过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做法。
..4、张明是某市一中的学生,他身体健康,可就是有一不好的毛病,总爱与同学动手打架,每次打架过后,他也知道这样不好,并一再向老师和家长保证要改正这个坏毛病。
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
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案例1: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
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
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
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3: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
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
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
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
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
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
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一)
《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一)【案例一】听蚂蚁唱歌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参考答案】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
(4)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可逆 性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此判断正确。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形成守恒观念 标志着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P3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就儿童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而 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则对儿童的认知和发展不起作用。
此判断错误。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确实制约着教学的内 容和方法,但与此同时教学也在促进儿童 的认知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对儿童认 知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教学创造着“最 邻近”发展区。
(9)特殊儿童不包括智力超常儿童, 仅指弱智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此判断错误。特殊儿童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 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 育环境中获得良好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 要借助教育上的特殊协助来充分发展其潜 能的儿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力超常 儿童也属于特殊儿童。P51
(10)按照加涅的学习分类观,张二 同学从红、黄、紫、青、绿中辨别出红 色;从圆锥、圆柱、梯形、四边形中辨 识出了圆柱体,这属于认知策略学习。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 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 等知识。P77
奥苏伯尔的发现学习:指学习的内容不是以定论的 形式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先从事某些心理 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与已 有知识相联系。新旧知识联系之前是否有一个 发现的过程。P79
(14)李四同学一进校门就恐慌不安, 总是千方百计的逃学旷课,这是学习焦 虑症的表现。
(17)艾里斯的ABC理论中,C指事件 造成的情绪结果,而B指事件本身。
此判断错误,艾里斯的理论中 A 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 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 C 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版
(25)学完直角后再学锐角、平角、周 角,这些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水平顺 向迁移。
此判断错误,先学习的知识对后学习知识的影 响叫顺向迁移,后学习的知识对先学习知 识的影响叫逆向迁移。既然是相互影响则 既存在顺向迁移也存在逆向迁移。
(21)按马斯洛的观点,一个学生在生 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是不可 能努力学习的。
此判断正确,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人类必须 先得到基本需要的满足,然后才会追求高 层次需要的满足。二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 较低层次的需要,要先得到满足。
(22)韦纳认为,天资、能力、心境、努力 等属于内部因素,同时也是不可控因素。
此判断正确,反社会型人格缺陷的一个显著表 现是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
(16)赵六同学怕猫,于是班主任老师 先让他看猫的照片,再和他讲猫的故事, 接着让他看关在笼子中的猫,靠近笼子 中的猫,抚摸笼子中的猫,最后把猫搂 在怀里。这是心理治疗中的行为塑造法。
此判断错误,班主任的上述行为是系统脱敏法 而不是行为塑造法。
此判断错误,两种学习情境中原有相关因素或 共同 要素越多,越容易产生迁移是相同要 素说的观点,经验类化说就是概括说,认 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 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概括。
(29)由于英语和法语在字形、读音、 语法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学习完 英语再去学习法语,便容易产生正迁移, 这是两种学习材料之间相似性因素导致 了这一迁移的发生。
(33)容老师每次上课之前都让学生复 述一下上次讲授的内容,是企图使用精 细加工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判断正确,精细加工策略是把新信息与头脑 中的旧信息建立联系,以此增加新信息的 意义的学习策略。
教学心理价值辨析法的例子
教学心理价值辨析法的例子1.情绪和情感是同一回事(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情绪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绪具有情境性,不稳定性,而且一般外部表现比较明显。
而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所独有的,情感比较稳定深刻,一般较为内隐。
(3)因此,情绪和情感并不是一回事。
2.教师的威信就是指要让学生畏惧教师这句话是错误的。
教师威信是教师的人格、能力、学识上使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教师威信的高低以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他们的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来衡量的,那些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才有威信。
威信有别于教师的威严与权威。
3.儿童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就是最近发展区这句话是错误的。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4.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平衡这句话是错误的。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的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5.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已有水平这句话是错误的。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但教学不应只着眼于学生已有的水平,而“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6.情感是人的主观态度和体验,它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句话是错误的。
虽然情感是人的主观态度和体验,但它仍然来源于客观现实,是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反映。
7.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这句话是错误的。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激情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激情会使人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值的“小事”上大发雷霆;而积极的激情可以使人实现自己的潜能,比如运动员要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离不开自己竞技时所需要的激情。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一)汇总
《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一)【案例一】听蚂蚁唱歌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参考答案】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
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
1、对学生不可以采用惩罚的办法。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
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言语批评或皱眉头、摇头等非言语暗示等;二是取消幼儿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或不允许幼儿做他想做的事等。
要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否则将损害幼儿的自尊,或导致更严重的不良行为,如攻击性行为、情绪障碍等。
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教师要以对幼儿的关心、尊重和热爱为前提。
2、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心理学与幼儿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般幼儿心理学原理在幼儿教育中的简单应用。
幼儿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而言,幼儿教育心理学旨在如何理解幼儿各种活动的心理,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3、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没有本质区别。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其次,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再次,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4、心理健康是指无心理疾病。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说来,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
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案例1: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
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
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
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案例3: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
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
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
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
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
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
10个学前教育心理学典型案例分析题
10个学前教育心理学典型案例分析题1.下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教师应如何加以注意,试举例。
在幼儿园,小班孩子常在午睡后将左脚的鞋穿在右脚上,将右脚的鞋穿在左脚上,即使教师告诉他这只鞋是左脚的,他也会出错。
而大班孩子很少出现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这是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方位知觉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造成的。
在幼儿方位知觉上,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4岁儿童能辨别前后,这正是小班幼儿的知觉水平。
5岁使,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开始能正确的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2.如果在幼儿园,一个小孩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是自己在一个角落自己玩。
你怎样看待这样的孩子?参考答案:这个现象可能有不同的原因:有的孩子可能是由于和某个小朋友闹矛盾,生气了;有的可能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被老师关注;还有的可能是性格比较孤僻,不爱和小伙伴交往等。
因此老师对待同一种行为表现(孤僻),要分析其真正的原因,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在孩子的个性的整天中,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如果我们不具体分析其原因,而采取同样的策略,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产生反作用。
3.“一个孩子问:妈妈,您知道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是什么吗?我告诉你吧,是金鱼!它总是摇头晃脑。
”为什么这个孩子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请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这是因为儿童概括的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逐渐发展的。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直观的概括。
儿童最初用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这时语词只有标志的功能。
(2)动作的概括。
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够进行概括,但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借助于动作,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3)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
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
因此可以说,直观的概括是感知水平的概括,动作的概括是表象水平的概括,而语词的概括才是思维水平的概括。
4.下面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宋朝有个“神童”方仲永,幼小聪慧,五岁赋诗,文才过人,深得当时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赞赏。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2011版)
◦ 刺激的泛化指在条件反应建立初期,与条 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够诱发条件反 应。
◦ 刺激的分化是指只对条件刺激做出反应, 而对与条件相似的其他刺激不予反应。
(13)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而奥苏 伯尔提倡探究式学习。
此判断错误,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而奥苏伯尔提 倡有意义接受学习。
此判断正确。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处于心理自我阶段已经可以在心理上将自 我分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将很多心智用于自省,自 我意识高涨。
(8)认知方式就是认知风格,是个体 偏好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
此判断正确,认知方式就是认知风格,是个体 偏好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9)特殊儿童不包括智力超常儿童, 仅指弱智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可逆 性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此判断正确。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形成守恒观念 标志着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
(5)就儿童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而 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则对儿童的认知和发展不起作用。
此判断错误。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确实制约着教学的内 容和方法,但与此同时教学也在促进儿童 的认知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对儿童认 知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教学创造着“最 邻近”发展区。
此判断错误,上述行为属于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当学生表现出 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他数 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强化法用来培 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 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 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19)在认知风格中,沉思型比冲动 型好,场独立型比场依存型好。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一)汇总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一)汇总《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一)【案例一】听蚂蚁唱歌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参考答案】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研究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是人,而不是)学生是研究的主体,是研究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津津有味地窥察着什么,处于其本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客观能动性。
教育心理学案例解析30例
教育心理学案例解析30例1.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初中生,他在学业和社交方面都有一些困难。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对他的表现感到担忧。
问题分析:小明的学业和社交困难可能是由于缺乏学习方法和沟通技巧。
他可能需要接受一些学习和沟通方面的培训。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提供小明学习方法和沟通技巧的辅导课程,同时鼓励他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通过关注他的学习和社交进展,可以帮助他逐步克服困难。
2.案例背景:小红是一个小学生,她经常感到焦虑和压力,尤其是在考试前。
她的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
问题分析:小红的焦虑和压力可能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和自信心不足。
她可能需要学习应对焦虑和提高自信心的方法。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帮助小红学习应对焦虑和提高自信心的技巧。
同时,老师和家长也需要给予她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她建立积极的心态。
3.案例背景:小华是一个高中生,他在学习上非常努力,但却总是考不好。
他感到很沮丧,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问题分析:小华的学习困难可能是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或者学习动机不足。
他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动机。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为小华提供学习方法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应该关注他的学习进展,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4.案例背景:小李是一个小学生,在课堂上时常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问题分析:小李的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包括学习内容的难度和学习环境的干扰等。
他可能需要学习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的方法。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为小李提供专门的注意力训练课程,帮助他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调整课堂环境和学习内容的方式,减少干扰和提高他的学习效果。
5.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高中生,他在学习上非常优秀,但是在与人交往时,常常显得有些内向和害羞。
问题分析:小明的内向和害羞可能是由于社交不熟悉和自信心不足。
他可能需要学习一些社交技巧和提高自信心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2014版)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2014年最新版本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答:此判断错误。
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过程,同时研究学校情境中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2 根据现代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进行的,教师的作用正在削弱。
答:此观点错误,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
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与“教”互动过程的指导者。
3 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法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是一样的。
答:此观点错误;观察法作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不同。
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一般是随机的、无目的、无计划的,而科学的心理观察却是有目的、有意识的。
4 学习比成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准备,所以应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答:此观点错误,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
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一方面要保证儿童的正常生理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5 与动物的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
答:此判断正确。
人类的某些行为技能可以再错过关键期后经过补偿学习获得。
但是难度增大,我们要利用关键期给予恰当的教育,做到事半功倍。
P326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可逆性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此判断正确。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表明守恒观念已经形成。
P367 就儿童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而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则对儿童的认知和发展不起作用。
答:此判断错误。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确实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但与此同时教学也在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教学创造着“最邻近”发展区。
8埃里克森认为,在学龄期的任务是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需要。
答:此判断错误。
埃里克森认为学龄期的任务是培养勤奋感,避免自卑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1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 律的科学。
此判断错误。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学校情境 中,学生学习过程,同时研究学校情境中教 学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精品课件
2
(2)第一个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基础 的教育学家是瑞士的裴斯塔洛齐(裴斯 泰洛奇)。
此判断错误。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确实制约着教学的内 容和方法,但与此同时教学也在促进儿童 的认知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对儿童认 知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教学创造着“最 邻近”发展区。
精品课件
6
(6)埃里克森认为,在成年早期,个 体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 体验关怀的需要。
此判断错误,认知风格无好坏之分。教学 时应采用与学生认知风格相一致的教学策 略。
精品课件
10
(11)桑代克的效果律认为,反应重 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就越牢固。
此判断错误。上述陈述属于练习律中的使用律
效果律:即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 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
使用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若加 以练习应用,则联结就会增强;失用律则 是指若不予以使用,联结就会减弱。
精品课件
14
(15)王五同学见李四同学不小心摔 断了腿,他不仅毫无同情心,而且向其 他同学说“摔死才好呢!”。这是人格 障碍或者说人格缺陷的表现。
此判断正确,人格缺陷的一个显著表现是缺乏 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
精品课件
15
(16)赵六同学怕猫,于是班主任老 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再和他讲猫的故 事,接着让他看关在笼子中的猫,靠近 笼子中的猫,抚摸笼子中的猫,最后把 猫搂在怀里。这是心理治疗中的行为塑 造法。
◦ 刺激的分化是指只对条件刺激做出反应, 而对与条件相似的其他刺激不予反应。
精品课件
12
(13)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而奥苏 伯尔提倡探究式学习。
此判断错误,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而奥苏伯尔提 倡有意义接受学习。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 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 等知识。
精品课件
4
(4)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可逆 性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此判断正确。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形成守恒观念 标志着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
精品课件
5
(5)就儿童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而 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则对儿童的认知和发展不起作用。
此判断错误。埃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的主要任 务是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 而成年中期的任务才是获得繁殖感,体验意识逐 渐增强。已经能够将自我分成“理想自 我”和“现实自我”。
此判断正确。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处于心理自我阶段已经可以在心理上将自 我分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此判断错误,班主任的上述行为是系统脱敏法而不 是行为塑造法。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 对某些事物、某种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 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 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 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行为塑造指 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 种较复杂的行为。
奥苏伯尔的发现学习:指学习的内容不是以定论的 形式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先从事某些心理 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与已 有知识相联系。新旧知识联系之前是否有一个 发现的过程。
精品课件
13
(14)李四同学一进校门就恐慌不安, 总是千方百计的逃学旷课,这是学习焦 虑症的表现。
此判断错误,上述表现为学校恐怖症,学校恐 怖症的主要症状是害怕上学。而学习焦虑 的主要表现为畏惧学习,比如上课不能集 中注意力听课、一提到写作业就头疼等等。
此判断错误,上述行为属于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当学生表现出 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他数 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强化法用来培 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 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 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精品课件
18
(19)在认知风格中,沉思型比冲动 型好,场独立型比场依存型好。
精品课件
16
(17)艾里斯的ABC理论中,C指事件 造成的情绪结果,而B指事件本身。
此判断错误,艾里斯的理论中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 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精品课件
17
(18)当学生孙七出现李老师所希望 的行为时,李老师奖励了她七枚小红星, 这是心理辅导中的强化法。
此判断错误。赫尔巴特(德国)首次提出将心 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裴斯塔洛奇(瑞士):提倡教育心理学化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
精品课件
3
(3)与动物的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 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 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 是难度加大而已。
此判断正确。人类的某些行为技能可以再错过 关键期后经过补偿学习获得。但是难度增 大,我们要利用关键期给予恰当的教育, 做到事半功倍。
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将很多心智用于自省,自 我意识高涨。
精品课件
8
(8)认知方式就是认知风格,是个体 偏好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
此判断正确,认知方式就是认知风格,是个体 偏好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精品课件
9
(9)特殊儿童不包括智力超常儿童, 仅指弱智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此判断错误。特殊儿童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 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 育环境中获得良好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 要借助教育上的特殊协助来充分发展其潜 能的儿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力超常 儿童也属于特殊儿童。
准备律:个体是否会对刺激作出反应,与个体 事先是否处于准备状态有关。
精品课件
11
(12) 学生张莉莉在马路上看到一个 发型、步姿、服饰与她妈妈很像的人, 于是她很远就叫起“妈妈”来,这证明 了巴甫洛夫的刺激分化原则。
此判断错误。上述行为属于巴甫洛夫的刺激泛 化原则。
◦ 刺激的泛化指在条件反应建立初期,与条 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够诱发条件反 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