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性初探-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世纪的课程改革, 强调要转变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由于其具有轻工具性和重人文性的特 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能力和方法,这既是 新课改的目标,也是构建学生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因此,“自 主学习”便是语文课堂改革的一个切入点和聚焦点。

、如何理解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 式。它是

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 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 (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 与合作的能

力。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并不是否定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 我们只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

“过于强调接受?W 习”的倾向,更加体现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和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的根本性转变。

二、自主学习的要素有哪些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其一是心理的发展水平, 其二是内在的学习动机, 其三是具体的

学习策略。

1. 能学

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我意识的发展。 初中生的自 我意

识有了明显的发展,学习的目的性、独立性逐步增强,对学 习的自我监控、 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改善, 他们已掌握了一定数 量的学习策略, 在课堂教学之外, 能够较为自觉地安排自己的学 习活动, 加上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 这是全面促进他们自主 学习的最佳时期。

课堂教学中 生的自主学习有效性初探

2.想学

心理学认为,与自主学习有关的内在学习动机的成分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目标意识、价值意识、内归因倾向、兴趣等。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判断,是自信心的具体化。目标意识是学生对学习目标及其意义的认识,是刺激自主学习的有力动因。价值意识是学生把学习和自己的需要联系在一起,认为学习有用。内归因倾向是把学习的好坏归于自身的因素。兴趣则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动机成分,对自主学习的影响不言而喻。学生对某一门学科兴趣越强,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就越强。因为每个人都不会喜欢吃不合自己胃口的东西。

3.会学

自主学习必须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做保障,也就是因人而异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分为一般性方法和具体性方法两种。

般性方法适合于任何学科的学习,如设置学习目标,做出学习计

划,管理学习时间,理解学习内容,评价学习结果,调控学习时的情绪等,另一类是具体的学习策略,适合于具体的学习内容,如学习语文科的一篇课文,就要做笔记、复述、背诵、画重点、列提纲、作小结、画示意图等。

三、自主学习如何实现有效性

通常认为,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是指主动、自觉、独立地完成

学习目标。有效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具有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相对性的特征。了解认识这些特征,不仅对于理解自主学习的真谛十分必要,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走出一些教学上的误区。

1.主动性

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是自身内在需要的驱动,而不是在外界压

力和要求下被动地学习。通俗地讲,就是“我要学”,不是家长目的,自信心和使命感。一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主体学习的有效性就会实现。

和老师的“要我学”,学习的内驱力来自兴趣,也来源于动机和

2.独立性

自主学习要求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一面上,要求学生尽量减少对教师和他人的依赖,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但是学生的独立性有一个由教到学的过程。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缺一不可。教师要尊重和呵护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要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重视学生发展中的个体差异性,要关注个性,因材施教,促进发展。

3.自控性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不需要来自老师和

家长的督促。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我约束、自我计划、自我调整、

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调控能

力和自我管控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自主学习中高效课堂目标的达到。

4.相对性

自主学习的相对性是由学校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自主学习不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放养式、散养式。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可以发挥其自主独立探究的巨大潜能,但不是逾越课程设置、学习时间、学习制度等客观规定。也就是说,不能完全摆脱老师课堂教学的依赖和学校教育环境的有效约束。完全自主的学习和完全不自主的学习,都是不可能存在的。

多数学习都介乎两者之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分清这个界限,搞好两者之间的平衡,才能使自主学习的高效性得到充分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